第362頁
聽起來確實不錯,卿孟祝:「你聯繫那個老闆,我明天親自去看一下。」
趙和曦:「行,明天我跟你一起去,要是靠譜我們就談談,不靠譜就算了。」
卿孟祝先去農場看水稻。
這邊的種植條件不錯,水稻長得挺好,莖葉挺粗壯的,也沒什麼病蟲害,要是能延續這個趨勢,等收穫的時候一定能豐收。
卿孟祝看新抽出來的穗子,現在還沒開花,不過這邊風這麼大,開花了,哪怕不用無人機在上空扇風授粉,授粉情況應該都不錯。
在稻田裡抽樣檢查了幾個點,卿孟祝說道:「水還可以再灌一點,統一灌到五厘米就可以了,現在的水有點少,不利於分櫱。」
戈玉田連忙記錄下來:「我們之前灌的水達到了五厘米,這兩天我看快要曬田了,就讓人放掉了一點。」
曬田是將水稻田裡的水全部放干,將泥土裸露出來晾曬。
這樣有助於抑制無效分櫱,同時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能夠抗倒伏。
卿孟祝對戈玉田解釋道:「這批水稻的長勢不錯,還能再長一長,過個三五天再放水曬田會好一些。」
戈玉田:「好,三五天之後我們再看看。」
卿孟祝:「等曬完田,給水稻追一批肥,追羊糞就夠了。」
戈玉田也記了下來:「要追多少肥?」
卿孟祝:「等會我計算一下,得根據泥土裡的肥力和羊糞的肥力算一下。」
卿孟祝來了就幹活,戈玉田他們也跟著忙了起來。
等巡視完水稻田,卿孟祝又去看他們種的番茄、辣椒、洋蔥和胡蘿蔔等作物,確定這些作物都沒問題,他才回去休息。
第二天他們開車去臨市看油葵。
種油葵的那個老闆看到他們,眼裡露出了希望,特別熱情地跟他們握手寒暄,又帶他們開車去油葵地。
老闆種了六十公頃油葵,也就是九百畝地。
這個面積已經不算小了,市面上能對這些油葵感興趣且有實力全款吃下的人並不多,怪不得老闆會那麼積極地找上趙和曦。
卿孟祝站在油葵地里眺望,這批油葵大部分能達到「良品+」的品質,種得還算不錯。
地里的土也好,是疏鬆的沙壤土,同時裡面埋了不少牛羊糞和化肥,肥力不錯。
卿孟祝還特地檢查了一下病蟲害的情況。
老闆上一批作物種的是冬小麥,和油葵算是輪作,病蟲害不嚴重。
總的來說,這是一塊優質的油葵地。
卿孟祝沒有多猶豫,很快便決定把這片油葵買下來,同時租下這個農場。
具體的金額和條例,就要趙和曦去談了。
老闆誠心想賣,卿孟祝他們誠心想買,生意很快就談成了。
等簽完合同,趙和曦對卿孟祝說道:「又一個農場入手,好順利,希望以後能夠一直這麼順利。」
卿孟祝拍拍他的肩膀:「會的,就是辛苦你,要再招一批人。」
趙和曦:「沒事,招一批,再從葉爾欽格勒和藤城調一批,很快就能把班子拉起來了。」
卿孟祝點頭,又說道:「油葵主要依靠昆蟲授粉,我們得養一點蜜蜂,你讓人留意一下本地蜜蜂。」
趙和曦:「好,我先記一下,等會安排下去。」
第241章 他們家的第一批小牛出生啦
卿孟祝他們很快就租下了種著油葵的那個農場,一切手續都辦得很順利。
只是,卿孟祝原本計劃給水稻追完肥就回藤城,現在公司名下多了個油葵農場,公司里也沒有什麼擅長種油葵的人,他作為中級種植者,不得不及時頂上。
他帶著團隊去查看油葵的種植情況,調理土壤,並及時給水給肥,保障油葵的生長。
不得不說,油葵的原主人早有把這些油葵賣掉的想法,管理得有些粗放。
卿孟祝他們接手後,要做的事情挺多,一時還真抽不開身。
卿孟祝一在邊疆這裡待著就待了半個月。
中間,明春晰從藤城飛過來,陪了他幾天。
等卿孟祝弄好油葵和水稻這邊後,都已經八月初了。
他們在葉爾欽格勒種的番茄、辣椒等蔬菜,被趙和曦送到代工廠,開始穩定地生產番茄醬、番茄膏和辣椒乾等產品。
卿孟祝一身輕鬆地回到了藤城,並給周晏送各種番茄製品。
他們公司出產的番茄製品比市面上的好多了,正適合用來做菜。
將一大堆罐頭交給周晏,卿孟祝笑著說道:「周哥,等你下班了,來我們家喝茶吧,順便聚個餐,好久沒聚了。」
周晏:「這兩天正研發新菜,等過兩天。」
卿孟祝不怎麼參與餐飲這邊的管理,也不太清楚他們這個月研發的新菜的內容,聞言好奇地問道:「什麼新菜?」
周晏:「等過兩天你就知道了,到時候請你們過來品嘗。」
卿孟祝:「那我就等著了啊。」
卿孟祝忙了這麼久,還真有點累,回藤城後,他除了巡視農田,安排工作之外,特地抽空好好休息了一下。
當然,還有和明春晰膩歪。
這天,周晏說新菜出來了,請他們過去試菜。
卿孟祝拉著明春晰的手,懶洋洋地過去了。
周晏將菜單給他們看,卿孟祝仔細看了一下:「兩道菜和一道甜品?」
周晏點頭:「其他方案都不行,目前這兩道菜和甜品比較成功。」
卿孟祝先看第一道菜。
第一道是花椒螺片,花椒用的是卿孟祝自家種的,今年產量稍微高了一些。
他們家的花椒特色就是清香且麻味相對較淡,用花椒油拌出來的螺片清爽鮮美,又脆又鮮又嫩,沒有絲毫腥味。
卿孟祝嘗過之後,能明顯感覺到裡面各種味道達成了一個完美的平衡。
這道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菜,估計只有大師級廚師才能處理得這麼完美,換一個人來,都很難把握各種食材的火候和調味品的分量。
周晏問道:「怎麼樣?」
卿孟祝:「棒極了,我覺得這道菜出來,肯定能擠進本月最受歡迎的菜餚的前十。」
明春晰:「完美。」
周晏笑笑:「那你們再嘗嘗這道鮮椒釀肉。」
卿孟祝看了一下新盤子裡裝著的紅辣椒段,說道:「周哥,我感覺你這兩道菜都是將看似普通的食材和做法做出新花樣啊?」
周晏:「差不多,我這個月的關鍵詞就是『傳承、創新和平衡』。」
卿孟祝更感興趣了:「你們還定了個主題?我嘗嘗。」
火紅的辣椒段裝在雪白的盤子裡,上面淋了一層薄薄的醬汁,還撒了葉片作裝飾,光是看,卿孟祝就能感覺到它跟家常菜有點不太一樣。
卿孟祝用筷子夾了一段,輕輕咬了一口,濃郁的複合鮮味立刻在舌尖上蔓延開來,鮮濃、鮮辣、鮮美。
他咀嚼,發現辣椒裡面釀的餡料和傳統的釀辣椒完全不同。
傳統的釀辣椒一般是肉糜,吃起來軟軟的,周晏釀的辣椒吃起來卻是脆脆的,還是不同維度的脆。
卿孟祝仔細分辨食材,能吃出一點牛筋,這個是軟糯微脆的口感,牛筋之後是筍丁,這個是脆生生的口感。
趙和曦:「行,明天我跟你一起去,要是靠譜我們就談談,不靠譜就算了。」
卿孟祝先去農場看水稻。
這邊的種植條件不錯,水稻長得挺好,莖葉挺粗壯的,也沒什麼病蟲害,要是能延續這個趨勢,等收穫的時候一定能豐收。
卿孟祝看新抽出來的穗子,現在還沒開花,不過這邊風這麼大,開花了,哪怕不用無人機在上空扇風授粉,授粉情況應該都不錯。
在稻田裡抽樣檢查了幾個點,卿孟祝說道:「水還可以再灌一點,統一灌到五厘米就可以了,現在的水有點少,不利於分櫱。」
戈玉田連忙記錄下來:「我們之前灌的水達到了五厘米,這兩天我看快要曬田了,就讓人放掉了一點。」
曬田是將水稻田裡的水全部放干,將泥土裸露出來晾曬。
這樣有助於抑制無效分櫱,同時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能夠抗倒伏。
卿孟祝對戈玉田解釋道:「這批水稻的長勢不錯,還能再長一長,過個三五天再放水曬田會好一些。」
戈玉田:「好,三五天之後我們再看看。」
卿孟祝:「等曬完田,給水稻追一批肥,追羊糞就夠了。」
戈玉田也記了下來:「要追多少肥?」
卿孟祝:「等會我計算一下,得根據泥土裡的肥力和羊糞的肥力算一下。」
卿孟祝來了就幹活,戈玉田他們也跟著忙了起來。
等巡視完水稻田,卿孟祝又去看他們種的番茄、辣椒、洋蔥和胡蘿蔔等作物,確定這些作物都沒問題,他才回去休息。
第二天他們開車去臨市看油葵。
種油葵的那個老闆看到他們,眼裡露出了希望,特別熱情地跟他們握手寒暄,又帶他們開車去油葵地。
老闆種了六十公頃油葵,也就是九百畝地。
這個面積已經不算小了,市面上能對這些油葵感興趣且有實力全款吃下的人並不多,怪不得老闆會那麼積極地找上趙和曦。
卿孟祝站在油葵地里眺望,這批油葵大部分能達到「良品+」的品質,種得還算不錯。
地里的土也好,是疏鬆的沙壤土,同時裡面埋了不少牛羊糞和化肥,肥力不錯。
卿孟祝還特地檢查了一下病蟲害的情況。
老闆上一批作物種的是冬小麥,和油葵算是輪作,病蟲害不嚴重。
總的來說,這是一塊優質的油葵地。
卿孟祝沒有多猶豫,很快便決定把這片油葵買下來,同時租下這個農場。
具體的金額和條例,就要趙和曦去談了。
老闆誠心想賣,卿孟祝他們誠心想買,生意很快就談成了。
等簽完合同,趙和曦對卿孟祝說道:「又一個農場入手,好順利,希望以後能夠一直這麼順利。」
卿孟祝拍拍他的肩膀:「會的,就是辛苦你,要再招一批人。」
趙和曦:「沒事,招一批,再從葉爾欽格勒和藤城調一批,很快就能把班子拉起來了。」
卿孟祝點頭,又說道:「油葵主要依靠昆蟲授粉,我們得養一點蜜蜂,你讓人留意一下本地蜜蜂。」
趙和曦:「好,我先記一下,等會安排下去。」
第241章 他們家的第一批小牛出生啦
卿孟祝他們很快就租下了種著油葵的那個農場,一切手續都辦得很順利。
只是,卿孟祝原本計劃給水稻追完肥就回藤城,現在公司名下多了個油葵農場,公司里也沒有什麼擅長種油葵的人,他作為中級種植者,不得不及時頂上。
他帶著團隊去查看油葵的種植情況,調理土壤,並及時給水給肥,保障油葵的生長。
不得不說,油葵的原主人早有把這些油葵賣掉的想法,管理得有些粗放。
卿孟祝他們接手後,要做的事情挺多,一時還真抽不開身。
卿孟祝一在邊疆這裡待著就待了半個月。
中間,明春晰從藤城飛過來,陪了他幾天。
等卿孟祝弄好油葵和水稻這邊後,都已經八月初了。
他們在葉爾欽格勒種的番茄、辣椒等蔬菜,被趙和曦送到代工廠,開始穩定地生產番茄醬、番茄膏和辣椒乾等產品。
卿孟祝一身輕鬆地回到了藤城,並給周晏送各種番茄製品。
他們公司出產的番茄製品比市面上的好多了,正適合用來做菜。
將一大堆罐頭交給周晏,卿孟祝笑著說道:「周哥,等你下班了,來我們家喝茶吧,順便聚個餐,好久沒聚了。」
周晏:「這兩天正研發新菜,等過兩天。」
卿孟祝不怎麼參與餐飲這邊的管理,也不太清楚他們這個月研發的新菜的內容,聞言好奇地問道:「什麼新菜?」
周晏:「等過兩天你就知道了,到時候請你們過來品嘗。」
卿孟祝:「那我就等著了啊。」
卿孟祝忙了這麼久,還真有點累,回藤城後,他除了巡視農田,安排工作之外,特地抽空好好休息了一下。
當然,還有和明春晰膩歪。
這天,周晏說新菜出來了,請他們過去試菜。
卿孟祝拉著明春晰的手,懶洋洋地過去了。
周晏將菜單給他們看,卿孟祝仔細看了一下:「兩道菜和一道甜品?」
周晏點頭:「其他方案都不行,目前這兩道菜和甜品比較成功。」
卿孟祝先看第一道菜。
第一道是花椒螺片,花椒用的是卿孟祝自家種的,今年產量稍微高了一些。
他們家的花椒特色就是清香且麻味相對較淡,用花椒油拌出來的螺片清爽鮮美,又脆又鮮又嫩,沒有絲毫腥味。
卿孟祝嘗過之後,能明顯感覺到裡面各種味道達成了一個完美的平衡。
這道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菜,估計只有大師級廚師才能處理得這麼完美,換一個人來,都很難把握各種食材的火候和調味品的分量。
周晏問道:「怎麼樣?」
卿孟祝:「棒極了,我覺得這道菜出來,肯定能擠進本月最受歡迎的菜餚的前十。」
明春晰:「完美。」
周晏笑笑:「那你們再嘗嘗這道鮮椒釀肉。」
卿孟祝看了一下新盤子裡裝著的紅辣椒段,說道:「周哥,我感覺你這兩道菜都是將看似普通的食材和做法做出新花樣啊?」
周晏:「差不多,我這個月的關鍵詞就是『傳承、創新和平衡』。」
卿孟祝更感興趣了:「你們還定了個主題?我嘗嘗。」
火紅的辣椒段裝在雪白的盤子裡,上面淋了一層薄薄的醬汁,還撒了葉片作裝飾,光是看,卿孟祝就能感覺到它跟家常菜有點不太一樣。
卿孟祝用筷子夾了一段,輕輕咬了一口,濃郁的複合鮮味立刻在舌尖上蔓延開來,鮮濃、鮮辣、鮮美。
他咀嚼,發現辣椒裡面釀的餡料和傳統的釀辣椒完全不同。
傳統的釀辣椒一般是肉糜,吃起來軟軟的,周晏釀的辣椒吃起來卻是脆脆的,還是不同維度的脆。
卿孟祝仔細分辨食材,能吃出一點牛筋,這個是軟糯微脆的口感,牛筋之後是筍丁,這個是脆生生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