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現在番茄和辣椒都結果了,水稻也正分櫱,一切都欣欣向榮。
他轉了一圈,掘開田埂,把田裡多餘的水排出來。
其他田裡都沒什麼問題,稻田裡的水往外排的時候,他看到了小魚銀白的肚皮和黑壓壓的脊背。
今年為了方便管理,他們已經不在稻田裡養東西了,沒想到稻田裡居然還有這麼多小魚小蝦。
卿孟祝看了一會兒,有點眼饞,乾脆去公司那邊借了個畚箕過來,放在排水口。
畚箕是竹編的,縫隙比較多,水流能順利地從畚箕的縫隙中流出去,小魚小蝦卻會留下來。
卿孟祝只用畚箕攔了一會,就攔截到了一捧小雜魚和小蝦米。
工作完了,正在休息的員工們抽著煙過來看。
「哎,這小魚小蝦真多,都趕上上世紀八十年代了。」
「還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我正讀小學,那時候窮,也沒什麼吃的,我老在中午魚蝦熱得翻肚皮的時候過來捉魚,往鍋里一貼,加點剁椒,就是一頓。」
「你別說,我當時也差不多,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就跟朋友出來捉魚蝦吃,吃不完的還拿去集市上賣,賣完剛好買幾根冰棍。「
卿孟祝去池塘摘了張蓮葉過來,把小魚小蝦轉移到蓮葉上,順便把那些還能長大的小魚扔回溝渠里:「那時候的魚這麼多嗎??」
「多,河裡、溝渠里、泥土裡,要不是後來用農藥化肥用得太厲害,估計魚蝦能一直這麼多。」
「魚蝦這東西最好養活了,生得也快,一條魚就能生幾千幾萬條。」
卿孟祝看大家感興趣,讓大家也去摘蓮葉過來,給他們分小雜魚。
這些小雜魚的個頭比較小,要是正兒八經地吃,天天吃肯定受不了,偶爾吃一頓新鮮的,就感覺很不錯了。
卿孟祝打算等會兒帶回去,去掉腦袋和內臟,用熱油炸了,然後加青蒜、辣椒,炒一盤出來當下飯菜。
卿孟祝拿畚箕接了一會小魚小蝦,就讓大家自己接去了。
時間有點晚,他得準備回去做午飯。
卿孟祝慢悠悠地回到家的時候,剛好看趙和曦走過來,手裡還提著一個袋子。
趙和曦先開口:「剛剛看微信群,你們在地里幹活的時候還抓到了好多小魚小蝦?」
卿孟祝:「下雨後漲水,我乾脆拿畚箕接了一些,你又從哪裡過來?」
趙和曦:「就涇南鎮,我們之前不是在那裡買桑樹嗎?後來我們的桑葚出名了,好多人也種桑葚。」
趙和曦跟在卿孟祝後面,繼續說道:「桑樹多,桑葉也多,有一些人就將養蠶這活撿起來了。這個是今年的春蠶產的蠶絲,織成綢布,做成了衣服。我按你們的尺碼拿了兩套過來,等會你們看看。」
卿孟祝走到廚房放下魚,洗乾淨手走出來:「你給我們帶綢衣,公司想涉及這方面的業務?」
趙和曦:「還沒那麼快,你們要是覺得行,我就安排人調研,看能不能再做一個子網站出來,專門賣優選的農產品,掙點錢的同時也帶動一下鄉鎮的發展。」
卿孟祝:「我看看。」
卿孟祝仔細看了一下,綢衣的質量很好,輕薄透氣又細密,在市面上絕對算得上是優質品。
這樣的質量,確實可以考慮合作。
卿孟祝說道:「那就做罷,到時候記得做一下品牌隔離,跟我們的主品牌不要聯繫得太緊密。」
趙和曦:「我知道。」
卿孟祝好幾天沒見趙和曦了,看他過來了,便留他在家裡吃飯。
今天的小雜魚有「良品+」的品質,對於野生魚來說還不錯,應該會比較好吃。
正好吃完飯,他們還能泡個竹葉茶,一起喝個茶。
吃完飯,大家愜意地坐在屋檐下喝茶的時候,趙和曦忍不住感嘆了一聲:「舒坦!可惜了,明天我又要出差。」
卿孟祝回憶了一下工作計劃:「明天去葉爾欽格勒看番茄和辣椒?」
趙和曦:「對,現在番茄和辣椒成熟得越來越多了,我要聯繫工廠做番茄醬。」
卿孟祝點頭:「你先去,等過兩天我也去,我去看看水稻。」
他們種了一整個農場的水稻,現在水稻進入了分櫱盛期,卿孟祝得親眼去看看。
這段時期,水稻的灌溉、施肥和除草等都有講究,尤其天氣熱,還得防止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不過去親眼看看,他不放心。
趙和曦看向邊上坐著的明春晰:「春晰去不去?」
明春晰:「我們有一個項目到了關鍵時期,我就不去了,在家裡等你們。」
趙和曦看向卿孟祝:「那就我們兩個人去了。」
卿孟祝:「你先去,我還得再等兩天。水稻那邊的人天天給我發視頻,暫時還沒什麼問題,不用太著急。」
趙和曦伸個懶腰:「那我先去吧,番茄已經熟了,不能等了,好多細節都要我敲定。」
趙和曦很快去了葉爾欽格勒市,卿孟祝過了兩天才去。
卿孟祝到的時候,那邊的負責人戈玉田過來接他,一見面就說道:「卿總,趙總說找你有事,等會過來等我們匯合。」
卿孟祝滿頭霧水,摸出手機:「什麼事兒,他怎麼沒直接跟我說?」
卿孟祝打開微信,果然有趙和曦發來的消息。
可能趙和曦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正在飛機上,沒有打通,趙和曦就給他發微信了。
卿孟祝看了一下,趙和曦說看中了一個種油葵的農場,要跟他商量一下,等會來找他。
「關油葵什麼事?」卿孟祝納悶,「怎麼突然又多了種油葵的規劃?」
戈玉田只是笑,並不說。
趙和曦很快找了過來,氣喘吁吁地擠上車:「孟祝!」
卿孟祝將擦臉的濕巾遞給他:「怎麼了?你不是去考察生產番茄醬的工廠了嗎?怎麼還跟油葵扯上了關係?」
趙和曦:「不是我跟油葵扯上關係,是人家來找我。」
卿孟祝:「誰找你?」
趙和曦:「油葵的主人。」
趙和曦咕嘟咕嘟喝完一整瓶礦泉水,然後才說道:「我們今年不是在這邊一口氣租了兩個農場,還招了許多人嗎?」
卿孟祝點點頭:「然後呢?」
趙和曦:「本地人都說我們財大氣粗,員工們也說我們厚道,制度很規範,也很人性化。總之,我們的名聲在這邊還挺好。有個種油葵的老闆聽說後,就找我,說想將油葵賣給我們。」
卿孟祝算了一下:「是春油葵還是秋油葵?現在無論哪茬油葵都還沒到收穫的季節吧?」
趙和曦:「應該算秋油葵?他那個農場在隔壁市,氣候比我們這邊溫暖濕潤一點,他當時種冬小麥,收了之後才種油葵。」
卿孟祝:「那就是剛種下去不久,為什麼忽然想賣?」
趙和曦:「聽說是做生意周轉不過來,我們又有中途買過人家作物的傳統,那老闆就找我們了。」
趙和曦:「我專門問了一下同行們,對方給的價格還挺優惠的,大概是市場價的八折。他那個油葵農場的地理位置和水資源也不錯,要是租下來,這一茬油葵我們就能掙幾十到幾百萬。」
他轉了一圈,掘開田埂,把田裡多餘的水排出來。
其他田裡都沒什麼問題,稻田裡的水往外排的時候,他看到了小魚銀白的肚皮和黑壓壓的脊背。
今年為了方便管理,他們已經不在稻田裡養東西了,沒想到稻田裡居然還有這麼多小魚小蝦。
卿孟祝看了一會兒,有點眼饞,乾脆去公司那邊借了個畚箕過來,放在排水口。
畚箕是竹編的,縫隙比較多,水流能順利地從畚箕的縫隙中流出去,小魚小蝦卻會留下來。
卿孟祝只用畚箕攔了一會,就攔截到了一捧小雜魚和小蝦米。
工作完了,正在休息的員工們抽著煙過來看。
「哎,這小魚小蝦真多,都趕上上世紀八十年代了。」
「還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我正讀小學,那時候窮,也沒什麼吃的,我老在中午魚蝦熱得翻肚皮的時候過來捉魚,往鍋里一貼,加點剁椒,就是一頓。」
「你別說,我當時也差不多,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就跟朋友出來捉魚蝦吃,吃不完的還拿去集市上賣,賣完剛好買幾根冰棍。「
卿孟祝去池塘摘了張蓮葉過來,把小魚小蝦轉移到蓮葉上,順便把那些還能長大的小魚扔回溝渠里:「那時候的魚這麼多嗎??」
「多,河裡、溝渠里、泥土裡,要不是後來用農藥化肥用得太厲害,估計魚蝦能一直這麼多。」
「魚蝦這東西最好養活了,生得也快,一條魚就能生幾千幾萬條。」
卿孟祝看大家感興趣,讓大家也去摘蓮葉過來,給他們分小雜魚。
這些小雜魚的個頭比較小,要是正兒八經地吃,天天吃肯定受不了,偶爾吃一頓新鮮的,就感覺很不錯了。
卿孟祝打算等會兒帶回去,去掉腦袋和內臟,用熱油炸了,然後加青蒜、辣椒,炒一盤出來當下飯菜。
卿孟祝拿畚箕接了一會小魚小蝦,就讓大家自己接去了。
時間有點晚,他得準備回去做午飯。
卿孟祝慢悠悠地回到家的時候,剛好看趙和曦走過來,手裡還提著一個袋子。
趙和曦先開口:「剛剛看微信群,你們在地里幹活的時候還抓到了好多小魚小蝦?」
卿孟祝:「下雨後漲水,我乾脆拿畚箕接了一些,你又從哪裡過來?」
趙和曦:「就涇南鎮,我們之前不是在那裡買桑樹嗎?後來我們的桑葚出名了,好多人也種桑葚。」
趙和曦跟在卿孟祝後面,繼續說道:「桑樹多,桑葉也多,有一些人就將養蠶這活撿起來了。這個是今年的春蠶產的蠶絲,織成綢布,做成了衣服。我按你們的尺碼拿了兩套過來,等會你們看看。」
卿孟祝走到廚房放下魚,洗乾淨手走出來:「你給我們帶綢衣,公司想涉及這方面的業務?」
趙和曦:「還沒那麼快,你們要是覺得行,我就安排人調研,看能不能再做一個子網站出來,專門賣優選的農產品,掙點錢的同時也帶動一下鄉鎮的發展。」
卿孟祝:「我看看。」
卿孟祝仔細看了一下,綢衣的質量很好,輕薄透氣又細密,在市面上絕對算得上是優質品。
這樣的質量,確實可以考慮合作。
卿孟祝說道:「那就做罷,到時候記得做一下品牌隔離,跟我們的主品牌不要聯繫得太緊密。」
趙和曦:「我知道。」
卿孟祝好幾天沒見趙和曦了,看他過來了,便留他在家裡吃飯。
今天的小雜魚有「良品+」的品質,對於野生魚來說還不錯,應該會比較好吃。
正好吃完飯,他們還能泡個竹葉茶,一起喝個茶。
吃完飯,大家愜意地坐在屋檐下喝茶的時候,趙和曦忍不住感嘆了一聲:「舒坦!可惜了,明天我又要出差。」
卿孟祝回憶了一下工作計劃:「明天去葉爾欽格勒看番茄和辣椒?」
趙和曦:「對,現在番茄和辣椒成熟得越來越多了,我要聯繫工廠做番茄醬。」
卿孟祝點頭:「你先去,等過兩天我也去,我去看看水稻。」
他們種了一整個農場的水稻,現在水稻進入了分櫱盛期,卿孟祝得親眼去看看。
這段時期,水稻的灌溉、施肥和除草等都有講究,尤其天氣熱,還得防止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不過去親眼看看,他不放心。
趙和曦看向邊上坐著的明春晰:「春晰去不去?」
明春晰:「我們有一個項目到了關鍵時期,我就不去了,在家裡等你們。」
趙和曦看向卿孟祝:「那就我們兩個人去了。」
卿孟祝:「你先去,我還得再等兩天。水稻那邊的人天天給我發視頻,暫時還沒什麼問題,不用太著急。」
趙和曦伸個懶腰:「那我先去吧,番茄已經熟了,不能等了,好多細節都要我敲定。」
趙和曦很快去了葉爾欽格勒市,卿孟祝過了兩天才去。
卿孟祝到的時候,那邊的負責人戈玉田過來接他,一見面就說道:「卿總,趙總說找你有事,等會過來等我們匯合。」
卿孟祝滿頭霧水,摸出手機:「什麼事兒,他怎麼沒直接跟我說?」
卿孟祝打開微信,果然有趙和曦發來的消息。
可能趙和曦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正在飛機上,沒有打通,趙和曦就給他發微信了。
卿孟祝看了一下,趙和曦說看中了一個種油葵的農場,要跟他商量一下,等會來找他。
「關油葵什麼事?」卿孟祝納悶,「怎麼突然又多了種油葵的規劃?」
戈玉田只是笑,並不說。
趙和曦很快找了過來,氣喘吁吁地擠上車:「孟祝!」
卿孟祝將擦臉的濕巾遞給他:「怎麼了?你不是去考察生產番茄醬的工廠了嗎?怎麼還跟油葵扯上了關係?」
趙和曦:「不是我跟油葵扯上關係,是人家來找我。」
卿孟祝:「誰找你?」
趙和曦:「油葵的主人。」
趙和曦咕嘟咕嘟喝完一整瓶礦泉水,然後才說道:「我們今年不是在這邊一口氣租了兩個農場,還招了許多人嗎?」
卿孟祝點點頭:「然後呢?」
趙和曦:「本地人都說我們財大氣粗,員工們也說我們厚道,制度很規範,也很人性化。總之,我們的名聲在這邊還挺好。有個種油葵的老闆聽說後,就找我,說想將油葵賣給我們。」
卿孟祝算了一下:「是春油葵還是秋油葵?現在無論哪茬油葵都還沒到收穫的季節吧?」
趙和曦:「應該算秋油葵?他那個農場在隔壁市,氣候比我們這邊溫暖濕潤一點,他當時種冬小麥,收了之後才種油葵。」
卿孟祝:「那就是剛種下去不久,為什麼忽然想賣?」
趙和曦:「聽說是做生意周轉不過來,我們又有中途買過人家作物的傳統,那老闆就找我們了。」
趙和曦:「我專門問了一下同行們,對方給的價格還挺優惠的,大概是市場價的八折。他那個油葵農場的地理位置和水資源也不錯,要是租下來,這一茬油葵我們就能掙幾十到幾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