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遼東局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10章 遼東局勢

  鴻臚寺,館驛。

  金仁問坐在椅子上,低著頭,一語不發。

  在他跟前,金法敏像個陀螺一樣,在屋子裡轉個不停,兩隻手緊緊在一起,不住喃喃道:「完了,真的完了———」」

  不久前,鴻臚寺官員傳來一道旨意,說大唐天子明日召新羅使節覲見。

  得知這個消息後,金家兄弟就變成這個模樣,連晚膳也不吃了。

  金法敏身為新羅太子,原本是不願再來長安的。

  然而,在他老爹金春秋逼迫下,他不得不來。

  兩年前,高句麗被大唐消滅,自那日以後,金春秋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

  沒有高句麗作為屏障,新羅直接暴露在強大的大唐面前,

  而且百濟也沒了,整個遼東半島,大部分都已成為大唐領土,只剩下新羅一小片土地,與大唐相鄰。

  此時金春秋才真正明白唇亡齒寒這個詞的意思。

  這就仿佛每天睡在一隻老虎旁邊,隨時擔心他一口將你吃掉!

  當初高句麗被攻打時,新羅不是沒有過幫助高句麗的想法。

  只不過,新羅不敢直接幫助,而是琢磨著只要高句麗拖住唐軍,尤其是拖住熊津都督府的唐軍,他便趁機偷襲百濟,也算是幫助高句麗了。

  新羅人的出發點,依然是為自己謀利,他們饞百濟這塊領土太久了,只有得到百濟,

  三韓歸一,才能對抗高句麗和大唐。

  只可惜,天不從人意。

  高句麗竟敗得如此慘烈,幾個月不到,就被包圍了都城。

  新羅滿朝上下,都被唐軍強大的戰力震鑷住了,連勒都不敢輕舉妄動,他們又怎敢再去摸大唐屁股?

  就這樣,高句麗被大唐打下了。

  新羅君臣又盼著高句麗內部,在唐人壓迫下奮起反抗,逐走唐人,為此他們還悄悄資助了幾個扶餘人的起義軍勢力。

  只可惜,這些反叛無法得到大部分扶餘人的支持,很快就被撲滅。

  他們暗中又使了無數陰招,引誘高句麗各個族群內鬥,想讓高句麗混亂,也都被劉仁軌一一化解。

  劉仁軌這老東西不僅打仗強,牧治能力更強。

  新羅君臣只能一天天看著高句麗徹底被大唐吞併,卻也無能為力。

  為了應對這一天,他們其實也想了一條退路,那就是進軍倭國。

  只要在倭國站穩腳跟,就算將來大唐打過來,他們也能全部撤去倭國。

  如此一來,與大唐隔海相望,雖然島上也有唐軍,卻不多,壓力沒那麼大,與勒聯手起來,也許能抵抗唐軍。

  誰曾想,這條退路也被耦人無情的斬斷。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其實也不能完全怪勒人。

  最開始,新羅占據倭島東邊一部分地區時,並未與起衝突,人當時的主要目標是蝦夷。

  新羅派去使節,想與耦聯盟,共同在倭國半島扎穩腳跟,同進同退,守望相助。

  兩國剛開始談判時,還算順利,鞋人其實也非常忌憚大唐,希望尋找一個盟友。

  然而,新羅使節在談判過程中,無意中表現出的那種高傲態度,讓人非常不滿。

  新羅明明地盤小,戰力低,這場談判就算不是耦人占據主導,也應該是對等立場。

  可新羅人自謝文明上國,心中對鞋人充滿鄙夷,他們將這種心態隱藏起來,耦人一開始還看不出來。

  可時間久了,人也不傻,終於看出新羅人的嘴臉。

  尤其是每次新羅使節去時,昂著下巴,嘴角著一絲輕蔑的弧度,仿佛上國天使,來到一處蠻夷之地,還對周圍的一切,指指點點。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新羅人似乎打心裡認為,他們的軍力與耦相當,隱隱還略勝一籌,綜合國力更是遠勝,故而他們占主導是應該的。

  這種不可理喻的自信,惹怒了勒大部分酋長。

  耦是部落聯盟,大酋長雖然權力最大,卻也不能無視其他部落酋長的想法。

  其實乞乞仲象還想以大局為重,隱忍不發。

  然而在群酋眾怒的情況下,他若是依然隱忍,別人就會覺得他懦弱,他這個大酋長也坐不穩了。

  耦人開了一個酋長會議,最終決定對倭島上的新羅人動手。

  新羅人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家的問題所在,對人突然背信棄義,感到極度震驚。

  眼瞧著人打過來了,他們決定用強大的軍事實力,讓勒人老實一些。

  結果幾場仗打下來,新羅被打回了原形,倭國的地盤大半被搶走,只剩下能登一小撮土地,勉強據守。

  這一戰徹底打垮了新羅人的自信心,也斷絕了金春秋的後路。

  金春秋竟然異想天開,又派人去找勒人,提出新羅可以將一些先進的冶煉技術、耕種技術,傳授給,只要勒耦把打下的土地還給新羅就成。

  草原民族天生就有征服欲,吃到嘴裡的東西,他們怎麼可能吐出來?

  而且他們無意中發現新羅比想像中的更弱小,若不是顧忌大唐,他們肯定一口就把新羅吞了。

  金春秋無奈,只好派出大量人手,前往大唐打探情報,凡是有個風吹草動,他就懷疑是唐軍要打自己。

  這不,前陣子他打探到一個情報,大唐正在向幽州調運糧草,只怕又要對遼東動手。

  金春秋又懷疑大唐要吞併新羅,驚懼之下,只好重新啟用金仁問,讓他陪著太子金法敏,前往長安。

  金仁問也是慘,因為他是新羅內部的親唐派,已經被打壓了無數次。

  只要新羅想背離大唐,第一個受到打擊的就是金仁問。

  就比如新羅與眉來眼去的時候,金仁問便被軟禁起來了。

  如今金春秋又用得著這個兒子,這才把他又放出來了。

  金仁問起起伏伏這麼多年,早已心淡如水,對父親、對國家都沒什麼指望了,心態反而出奇的平靜。

  金法敏則不同。

  他是將來的新羅王,可不想王還沒當上,新羅就沒了,聽到大唐天子明日召見,直覺上就覺得不妙,要完!

  這次他們倆兄弟來長安,有兩個任務。第一,是要想方設法,探聽清楚大唐調糧的目的,到底是想對誰用兵。

  如果目標是新羅,就想辦法禍水北引,引到勒頭上。

  第二,則是暗中與扶餘福信取得聯繫,看能不能策反此人,為新羅所用,如此才有機會拿下百濟。

  扶餘福信的情況,他們已經打聽清楚了,此人投靠大唐後,倍受冷落,官職還比不上他的手下道琛。

  金春秋認為福信肯定心懷不滿,可以收買此人,利用他在百濟的威望,將來再圖謀百濟。

  來到長安的這幾日,金法敏已經查出福信住址,不過他怕自己與福信見面之事,被大唐知道,進而懷疑他們在打百濟的主意。

  故而他想用一個更隱秘的法子,與福信相見,不讓大唐懷疑。

  最近,兩人便一直在謀劃此事。

  只可惜,還沒謀劃好,便收到大唐天子的召見。

  「完了完了這次是真完了———」

  金法敏一邊拍看手背,一邊來去,

  金仁問依然一言不發,低頭自顧想看心事。

  金法敏忽然停住腳步,瞪眼望著他,道:「你幹嘛一句話不說?」

  金仁問道:「你讓我說什麼?」

  金法敏急道:「你在大唐待的最久,也更了解大唐皇帝,你就不能想想辦法嗎?」

  「想什麼辦法?」

  「當然是讓大唐不攻打我們的辦法!」

  金仁問沉聲道:「唐人做任何事,都會謀定而動。只要一動,就絕無可能停下。所以如果大唐要打我們,想也沒用。如果大唐不打我們,那就是自尋煩惱!」

  金法敏很善於只聽自己想聽到的話,目光一亮,道:「你是說,大唐有可能不是衝著我們來的?」

  金仁問搖頭道:「我不知道。」

  金法敏大怒,想要發作,又想起這裡是長安,不是新羅,只好壓住怒火,走到金仁問旁邊坐下,沉聲道:「明日上午,你先去找扶餘福信,下午你我再一起面聖!」

  金仁問警了他一眼,道:「現在就找扶餘福信,是不是太早了?」

  金法敏道:「你就按照先前商議好的計劃,假裝與他在清風樓偶遇,唐人應該不會懷疑。」

  清風樓是平康坊一座酒樓,臨近春風樓。

  扶餘福信如今在大唐的官職是右驍衛郎將,而且是個虛職,只領俸祿,不需去軍署坐衙。

  他剛來長安時,還有些積蓄,日日去春風樓銷金,也無人管他,連御史也懶得去彈劾這些歸降的胡人將領。

  後來扶餘福信積蓄用完了,僅憑俸祿,一個月只能去春風樓兩三次,便只好去清風樓喝酒買醉。

  金仁問聽了後,只點了點頭。

  金法敏不放心的道:「先不跟他提歸附的事,就套套近乎,看一下他對大唐朝廷是否真的不滿,時機成熟,再跟他挑明。」

  金仁問道:「知道了。」

  金法敏又道:「還有,可以將皇帝召見我們的事跟他提一下,看他知不知道皇帝的用意。」

  金仁問皺眉道:「以他如今的官職,只怕無法知道這些機密。」

  「問一問總無妨,也許他知道呢。」

  金仁問只好答應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