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受打擊的吳王
第508章 受打擊的吳王
卻說武敏之兄妹一起坐著馬車,來到吳王府。
原本武敏之是吳王府常客,府中下人都認識,無需通報便可進去。
然而他容貌變化很大,府中下人一時沒認出他,好在旁邊還跟著賀蘭敏柔,那些下人總算不敢阻攔,放二人進去了。
兩人穿過庭院,沿著遊廊朝後堂而行。
正行之間,前方走來一名中年男子,約莫四十多歲,面色剛毅,身姿矯健,
武敏之如今也算見過不少人了,眼力不凡,一眼就瞧出那人精習武藝,不是尋常人,
攔住他去路,問:「你是何人?」
他與李吉關係親密,李吉的熟人他基本都認識,故而有此一問。
那男子看了兄妹倆一眼,瞧出兩人氣質高貴,彎腰拱手道:「本人魏昶,萬年縣縣尉,見過郎君、娘子。」
武敏之心知李吉是雍州府司馬,萬年縣尉是他下屬,過來找他,實屬正常,朝魏昶點了點頭,邁步繼續前行。
不一會,來到後堂,李吉已經得到消息,正在門外等候。
瞧見武敏之的一瞬間,他也露出異之色,吃驚道:「武兄,你這是—」
武敏之一擺手,苦笑道:「什麼也別多問,有沒有酒,陪我喝兩杯。」
吳王府的酒自然不差,又有賀蘭敏柔為兩人斟酒。
李吉陪著武敏之飲了幾杯,數次想要開口,見武敏之表情,又把話吞了回去。
酒過三巡,武敏之終於開口了。
不過他不願提起西域之行,反而問起長安城的近況,尤其是楊氏之事。
李吉便將楊淼、韋坤的事簡單說明了一番。
楊氏雖是楊夫人的家族,武敏之卻來往並不多,他之所以問起此事,是因為他的未婚妻便是楊氏。
賀蘭敏柔瞧出他的心思,輕輕道:「兄長不必擔心,嫂子並未受到牽連。」
「她又還沒過門,你喊她嫂子做什麼?」武敏之哼了一聲。
他內心深處,並不想這麼早成婚,倒更希望楊氏被牽連才好。
李吉揚了揚眉,道:「我說武兄,你心情不好,也不能拿自家妹妹出氣吧。」
武敏之見李吉維護妹妹,不怒反喜,臉上終於多了一絲笑容,舉杯道:「好,我自罰一杯。」
「對了,李兄,我已經離開內領衛了,估摸著明年就要大婚,你何時成婚啊?」他又問。
李吉聽了此話,看了賀蘭敏柔一眼。
恰好賀蘭敏柔一雙妙目也看了過來,與他目光一觸,隨即挪開,臉上飛起一絲紅霞。
武敏之瞧得有趣,哈哈一笑,道:「要不然,我回去就跟母親和外祖母提一下你們的婚事,就定在明年初如何?」
李吉面露喜色,卻沒有做聲,又看向賀蘭敏柔。
不料,賀蘭敏柔卻低聲道:「兄長,我還不想這麼早嫁人。」
此話一出,武敏之和李吉都頗感意外。
武敏之眉頭一皺,沉聲道:「長兄如父,你的婚事本就由我做主,再說了,你不是也曾說要嫁給吳王嗎?」
賀蘭敏柔面色更紅了,警了李吉一眼,見他正緊緊望著自己,咬牙道:「兄長若逼我,我就去找姨母做主!
武敏之正要再說,李吉卻擺手道:「武兄,不必多言,咱們喝酒吧。」說著滿飲一杯。
賀蘭敏柔給他倒酒時,他偏開腦袋,神情甚是不悅。
原本是武敏之一人喝悶酒,現在倒好,兩人都喝起悶酒。
武敏之原本就情緒不好,見妹子如此不給自己面子,害得李吉也不痛快,當即起身,
沉著臉道:「走,回去了,別再惹李兄不痛快了!」
賀蘭敏柔歉然的看了李吉一眼,跟著武敏之離開了。
李吉其實原本對賀蘭敏柔並無念想,他和武敏之一樣,都並不想太早成婚。
後來是賀蘭敏柔主動接近,並且不斷向他示好。
畢竟是個妙齡少女,容貌秀麗,溫柔體貼,李吉也慢慢她產生感情。
誰曾想,對方今日竟說出這樣一番言論來,讓李吉大受打擊。
他從小並無父母疼愛,對女人了解不多,常聽人說,女人之心,難以揣摩,今日方知一點不假。
李吉獨自坐在屋中喝悶酒,喝得醉的,雙眼看東西都出現三重幻影,酒瓶都抓不住。
就在這時,一隻雪白的縴手抓住酒瓶,給他倒了一杯酒,將酒杯遞到他嘴邊。
李吉此時已是迷迷糊糊,腦袋思維僵硬,也不去想那人是誰,張嘴便喝。
這一杯酒下肚,腦袋一沉,徹底醉倒了。
次日正午,李吉才從迷迷糊糊中醒來,只覺腦袋好疼,嘴巴好干。
「水——.水——」他呢喃著道。
很快,一隻水杯遞到他嘴邊,清水入肚,一下子就讓他清醒過來,抬頭一看,給他餵水的正是賀蘭敏柔。
「你你怎麼在這?」李吉呆呆問道。
旁邊傳來一道輕笑聲。
「兄長,賀蘭姊姊昨天離開後,便很快回來了,你喝醉酒後,也是她幫忙將你扶上床呢,今日又早早過來,伺候兄長。」
說話之人,是李吉的妹妹李華。
李吉望著賀蘭敏柔,見她低著頭不語,朝妹妹道:「你先出去。」
李華早把賀蘭敏柔當做嫂子了,吐了吐舌頭,嘻嘻一笑,邁著輕快的步子出去了。
李吉慢慢坐起身,凝望看賀蘭敏柔。
「敏柔妹子,我是個愚笨人,實在不明白,你昨天為何那般說,今日又為何這樣對我,你到底怎麼想的?」
賀蘭敏柔低著頭,小聲道:「昨日之事,是我對不起你,不過我、我並非不願.只是想等兄長先行成婚,我再.——嫁你——
最後幾個字,聲若蚊蠅。
李吉聽完後,又驚又喜,只覺心中一塊大石落地。
「你何不早說?你和武兄的關係,我又不是不知道,不怪你便是,反正我也不急。」
賀蘭敏柔朝他微微一笑,不過眉宇之間,微微皺緊,似乎還有憂慮。
李吉頓時又感到不安了,問:「妹子,你還有什麼不痛快的事嗎?」
賀蘭敏柔幽幽一嘆:「吉阿兄,你昨日也見到了,兄長這次外出,受到打擊很大,也不知何時才能振作起來。」
李吉想了想,說道:「此事就交給我了,我最了解他性子,保准三日之內,讓他變成以前的武敏之。」
賀蘭敏柔欣喜道:「那就全靠吉阿兄了!」
李吉幫武敏之恢復的法子也很容易,投其所好。
他知道武敏之愛馬,次日下衙後,便從馬既挑了兩匹良馬,親自來到武府,送給武敏之。
令他意外的是,武敏之雖然收了馬,卻不像平日那般興奮,甚至都沒有去試馬。
看來他這次受到的打擊確實很大,僅憑送馬,還不能讓他完全恢復。
李吉無可奈何,只好選擇另一個辦法了。
恰好這幾日,他準備跟著萬年縣的不良人,去城南辦一件案子。
那日魏昶來吳王府,其實也正是為了此事。
這是一件人口拐賣案,有一個犯罪結社,從全國各地拐賣兒童,調教個幾年,再賣給長安城的達官顯貴、或青樓妓館。
自秦漢以來,各個王朝對人口拐賣,便極為重視。
當今聖人又尤其重視人口拐賣之案,還曾下旨東台,凡是與人口拐賣有關的奏章,都要親自上呈閱覽。
正因如此,長安官府對別的案子,還可容忍,但只要涉及到人口拐賣,便會不惜一切代價,重拳出擊。
永徽疏議《賊盜》篇中,明確規定,拐賣兒童首犯處以絞刑,從犯流放三千里,就連妻妾兒孫也要受牽連,判三年徒刑。
買者同樣有罪,罪名只比賣者低上一等。
永徽十四年,因易寶會之事,李治命張柬之等官員修改律法。
當時便有一名刑部官員上奏,提議修改《賊盜》篇中《略人略賣人》條款,認為買者之罪太重,應只定賣者之罪,降低買者罪名。
李治閱覽後,勃然大怒,懷疑那官員肯定買過被拐賣人口,將那官員革職查問。
雖然最後查出他並未買過拐賣人口,李治也並未恢復他的官職。
自那以後,朝中再無官員敢提議修改這項法規。
律法嚴格,皇帝又重視,官府自然全力以赴。
只要發現人口販賣,就會將別的案子放在一邊,傾盡全力偵破。
這個案子已經調查幾個月了,由刑部親自委派下來,因為團伙位於城東保寧坊,便由萬年縣負責。
律法如此嚴苛的情況下,還敢去當人拐子的人,肯定不是普通人。
這幫人比一般的盜賊還兇狠,而且因拐賣人口利潤豐厚,他們可以花錢賄賂官府,背後的關係錯綜複雜,似乎還在官府中買有眼線。
魏縣尉曾發起三次抓捕,結果每次都抓空。
保寧坊位於萬年縣最西邊,緊貼朱雀街,只要穿過朱雀大街,便是長安縣。
所以很多犯罪團伙,都喜歡以保寧坊為據點,只要出現意外,就能迅速逃竄到長安縣。
萬年縣不良人再想抓捕他們,就需要向雍州府申請越境調查,一來一回,那幫人早跑得無影無蹤了。
魏昶心知萬年縣魚龍混雜,他手下那幫不良人,很多都是罪犯出身,不大靠得住。
指不定某人就被人拐子給收買了,故而每次行動,都提前通風報信,導致三次抓捕失敗。
這種情況下,他也只能在內部調查,想先找出通風報信的內奸,再去抓捕人拐子。
前幾日,吳王把他喊到雍州府,詢問城南案件,又對他允諾,以後有事可找對方幫忙魏昶這才求助於李吉,希望李吉能調一支雍州府的衙役給他聽用,不再動用萬年縣的人。
如此,那內奸就很難通風報信了。
行動地點正在保寧坊。
武敏之聽說此事後,果然多了幾分興趣,和李吉和魏昶一起,帶著大隊衙役,進入坊內。
剛過坊門,便見魏昶調派人手,將將坊正、坊吏和武侯鋪中的人都給控制住了。
李吉十分驚訝,問道:「魏縣尉,你抓他們做什麼?難道他們和那些人拐子也是一夥的?」
魏昶拱手道:「回殿下,卑職並不能確認他們是否勾結,不過為以防萬一,還是將他們控制為好。」
武敏之拍了拍李吉的肩膀。
「李兄,魏縣尉這樣做是對的,保寧坊既然有這麼大問題,你說治理保寧坊的武侯和坊吏,會幹乾淨淨嗎?」
他曾當過內領衛,每次抓捕外國細作時,也會控制外圍人員,以防通風報信。
李吉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卻說武敏之兄妹一起坐著馬車,來到吳王府。
原本武敏之是吳王府常客,府中下人都認識,無需通報便可進去。
然而他容貌變化很大,府中下人一時沒認出他,好在旁邊還跟著賀蘭敏柔,那些下人總算不敢阻攔,放二人進去了。
兩人穿過庭院,沿著遊廊朝後堂而行。
正行之間,前方走來一名中年男子,約莫四十多歲,面色剛毅,身姿矯健,
武敏之如今也算見過不少人了,眼力不凡,一眼就瞧出那人精習武藝,不是尋常人,
攔住他去路,問:「你是何人?」
他與李吉關係親密,李吉的熟人他基本都認識,故而有此一問。
那男子看了兄妹倆一眼,瞧出兩人氣質高貴,彎腰拱手道:「本人魏昶,萬年縣縣尉,見過郎君、娘子。」
武敏之心知李吉是雍州府司馬,萬年縣尉是他下屬,過來找他,實屬正常,朝魏昶點了點頭,邁步繼續前行。
不一會,來到後堂,李吉已經得到消息,正在門外等候。
瞧見武敏之的一瞬間,他也露出異之色,吃驚道:「武兄,你這是—」
武敏之一擺手,苦笑道:「什麼也別多問,有沒有酒,陪我喝兩杯。」
吳王府的酒自然不差,又有賀蘭敏柔為兩人斟酒。
李吉陪著武敏之飲了幾杯,數次想要開口,見武敏之表情,又把話吞了回去。
酒過三巡,武敏之終於開口了。
不過他不願提起西域之行,反而問起長安城的近況,尤其是楊氏之事。
李吉便將楊淼、韋坤的事簡單說明了一番。
楊氏雖是楊夫人的家族,武敏之卻來往並不多,他之所以問起此事,是因為他的未婚妻便是楊氏。
賀蘭敏柔瞧出他的心思,輕輕道:「兄長不必擔心,嫂子並未受到牽連。」
「她又還沒過門,你喊她嫂子做什麼?」武敏之哼了一聲。
他內心深處,並不想這麼早成婚,倒更希望楊氏被牽連才好。
李吉揚了揚眉,道:「我說武兄,你心情不好,也不能拿自家妹妹出氣吧。」
武敏之見李吉維護妹妹,不怒反喜,臉上終於多了一絲笑容,舉杯道:「好,我自罰一杯。」
「對了,李兄,我已經離開內領衛了,估摸著明年就要大婚,你何時成婚啊?」他又問。
李吉聽了此話,看了賀蘭敏柔一眼。
恰好賀蘭敏柔一雙妙目也看了過來,與他目光一觸,隨即挪開,臉上飛起一絲紅霞。
武敏之瞧得有趣,哈哈一笑,道:「要不然,我回去就跟母親和外祖母提一下你們的婚事,就定在明年初如何?」
李吉面露喜色,卻沒有做聲,又看向賀蘭敏柔。
不料,賀蘭敏柔卻低聲道:「兄長,我還不想這麼早嫁人。」
此話一出,武敏之和李吉都頗感意外。
武敏之眉頭一皺,沉聲道:「長兄如父,你的婚事本就由我做主,再說了,你不是也曾說要嫁給吳王嗎?」
賀蘭敏柔面色更紅了,警了李吉一眼,見他正緊緊望著自己,咬牙道:「兄長若逼我,我就去找姨母做主!
武敏之正要再說,李吉卻擺手道:「武兄,不必多言,咱們喝酒吧。」說著滿飲一杯。
賀蘭敏柔給他倒酒時,他偏開腦袋,神情甚是不悅。
原本是武敏之一人喝悶酒,現在倒好,兩人都喝起悶酒。
武敏之原本就情緒不好,見妹子如此不給自己面子,害得李吉也不痛快,當即起身,
沉著臉道:「走,回去了,別再惹李兄不痛快了!」
賀蘭敏柔歉然的看了李吉一眼,跟著武敏之離開了。
李吉其實原本對賀蘭敏柔並無念想,他和武敏之一樣,都並不想太早成婚。
後來是賀蘭敏柔主動接近,並且不斷向他示好。
畢竟是個妙齡少女,容貌秀麗,溫柔體貼,李吉也慢慢她產生感情。
誰曾想,對方今日竟說出這樣一番言論來,讓李吉大受打擊。
他從小並無父母疼愛,對女人了解不多,常聽人說,女人之心,難以揣摩,今日方知一點不假。
李吉獨自坐在屋中喝悶酒,喝得醉的,雙眼看東西都出現三重幻影,酒瓶都抓不住。
就在這時,一隻雪白的縴手抓住酒瓶,給他倒了一杯酒,將酒杯遞到他嘴邊。
李吉此時已是迷迷糊糊,腦袋思維僵硬,也不去想那人是誰,張嘴便喝。
這一杯酒下肚,腦袋一沉,徹底醉倒了。
次日正午,李吉才從迷迷糊糊中醒來,只覺腦袋好疼,嘴巴好干。
「水——.水——」他呢喃著道。
很快,一隻水杯遞到他嘴邊,清水入肚,一下子就讓他清醒過來,抬頭一看,給他餵水的正是賀蘭敏柔。
「你你怎麼在這?」李吉呆呆問道。
旁邊傳來一道輕笑聲。
「兄長,賀蘭姊姊昨天離開後,便很快回來了,你喝醉酒後,也是她幫忙將你扶上床呢,今日又早早過來,伺候兄長。」
說話之人,是李吉的妹妹李華。
李吉望著賀蘭敏柔,見她低著頭不語,朝妹妹道:「你先出去。」
李華早把賀蘭敏柔當做嫂子了,吐了吐舌頭,嘻嘻一笑,邁著輕快的步子出去了。
李吉慢慢坐起身,凝望看賀蘭敏柔。
「敏柔妹子,我是個愚笨人,實在不明白,你昨天為何那般說,今日又為何這樣對我,你到底怎麼想的?」
賀蘭敏柔低著頭,小聲道:「昨日之事,是我對不起你,不過我、我並非不願.只是想等兄長先行成婚,我再.——嫁你——
最後幾個字,聲若蚊蠅。
李吉聽完後,又驚又喜,只覺心中一塊大石落地。
「你何不早說?你和武兄的關係,我又不是不知道,不怪你便是,反正我也不急。」
賀蘭敏柔朝他微微一笑,不過眉宇之間,微微皺緊,似乎還有憂慮。
李吉頓時又感到不安了,問:「妹子,你還有什麼不痛快的事嗎?」
賀蘭敏柔幽幽一嘆:「吉阿兄,你昨日也見到了,兄長這次外出,受到打擊很大,也不知何時才能振作起來。」
李吉想了想,說道:「此事就交給我了,我最了解他性子,保准三日之內,讓他變成以前的武敏之。」
賀蘭敏柔欣喜道:「那就全靠吉阿兄了!」
李吉幫武敏之恢復的法子也很容易,投其所好。
他知道武敏之愛馬,次日下衙後,便從馬既挑了兩匹良馬,親自來到武府,送給武敏之。
令他意外的是,武敏之雖然收了馬,卻不像平日那般興奮,甚至都沒有去試馬。
看來他這次受到的打擊確實很大,僅憑送馬,還不能讓他完全恢復。
李吉無可奈何,只好選擇另一個辦法了。
恰好這幾日,他準備跟著萬年縣的不良人,去城南辦一件案子。
那日魏昶來吳王府,其實也正是為了此事。
這是一件人口拐賣案,有一個犯罪結社,從全國各地拐賣兒童,調教個幾年,再賣給長安城的達官顯貴、或青樓妓館。
自秦漢以來,各個王朝對人口拐賣,便極為重視。
當今聖人又尤其重視人口拐賣之案,還曾下旨東台,凡是與人口拐賣有關的奏章,都要親自上呈閱覽。
正因如此,長安官府對別的案子,還可容忍,但只要涉及到人口拐賣,便會不惜一切代價,重拳出擊。
永徽疏議《賊盜》篇中,明確規定,拐賣兒童首犯處以絞刑,從犯流放三千里,就連妻妾兒孫也要受牽連,判三年徒刑。
買者同樣有罪,罪名只比賣者低上一等。
永徽十四年,因易寶會之事,李治命張柬之等官員修改律法。
當時便有一名刑部官員上奏,提議修改《賊盜》篇中《略人略賣人》條款,認為買者之罪太重,應只定賣者之罪,降低買者罪名。
李治閱覽後,勃然大怒,懷疑那官員肯定買過被拐賣人口,將那官員革職查問。
雖然最後查出他並未買過拐賣人口,李治也並未恢復他的官職。
自那以後,朝中再無官員敢提議修改這項法規。
律法嚴格,皇帝又重視,官府自然全力以赴。
只要發現人口販賣,就會將別的案子放在一邊,傾盡全力偵破。
這個案子已經調查幾個月了,由刑部親自委派下來,因為團伙位於城東保寧坊,便由萬年縣負責。
律法如此嚴苛的情況下,還敢去當人拐子的人,肯定不是普通人。
這幫人比一般的盜賊還兇狠,而且因拐賣人口利潤豐厚,他們可以花錢賄賂官府,背後的關係錯綜複雜,似乎還在官府中買有眼線。
魏縣尉曾發起三次抓捕,結果每次都抓空。
保寧坊位於萬年縣最西邊,緊貼朱雀街,只要穿過朱雀大街,便是長安縣。
所以很多犯罪團伙,都喜歡以保寧坊為據點,只要出現意外,就能迅速逃竄到長安縣。
萬年縣不良人再想抓捕他們,就需要向雍州府申請越境調查,一來一回,那幫人早跑得無影無蹤了。
魏昶心知萬年縣魚龍混雜,他手下那幫不良人,很多都是罪犯出身,不大靠得住。
指不定某人就被人拐子給收買了,故而每次行動,都提前通風報信,導致三次抓捕失敗。
這種情況下,他也只能在內部調查,想先找出通風報信的內奸,再去抓捕人拐子。
前幾日,吳王把他喊到雍州府,詢問城南案件,又對他允諾,以後有事可找對方幫忙魏昶這才求助於李吉,希望李吉能調一支雍州府的衙役給他聽用,不再動用萬年縣的人。
如此,那內奸就很難通風報信了。
行動地點正在保寧坊。
武敏之聽說此事後,果然多了幾分興趣,和李吉和魏昶一起,帶著大隊衙役,進入坊內。
剛過坊門,便見魏昶調派人手,將將坊正、坊吏和武侯鋪中的人都給控制住了。
李吉十分驚訝,問道:「魏縣尉,你抓他們做什麼?難道他們和那些人拐子也是一夥的?」
魏昶拱手道:「回殿下,卑職並不能確認他們是否勾結,不過為以防萬一,還是將他們控制為好。」
武敏之拍了拍李吉的肩膀。
「李兄,魏縣尉這樣做是對的,保寧坊既然有這麼大問題,你說治理保寧坊的武侯和坊吏,會幹乾淨淨嗎?」
他曾當過內領衛,每次抓捕外國細作時,也會控制外圍人員,以防通風報信。
李吉點了點頭,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