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老父親的顏面
第507章 老父親的顏面
太平公主見李治閉上眼睛躺下,也知父親累了,便讓內侍拿來毛毯,蓋在李治身上。
現在已入秋,長安的秋季一向寒冷。
太平公主將毛毯蓋在李治身上後,自己也鑽了進去,縮在李治懷裡,還拽著李治的大手,壓在自己身上。
太平公主畢竟不像李治一樣勞累,躺了不一會,就有些躺不住了,翻來翻去,倒騰個不停。
她伸出十根手指,來回數了三遍,覺得李治應該已經睡好了,便又出聲呼喊著李治。
然而李治卻翻了個身,背對著她,還打起了鼾。
一旁的王伏勝壓低聲音,道:「公主殿下,陛下昨夜沒睡好,白天又一路舟車勞頓,您就讓陛下再睡一會吧。」
太平公主無奈,只好嘟囔了一句「知道了」,爬下几榻,一路蹦跳跳離開了寢殿,徑直朝著公主院奔去。
現在已過酉時,秋天夕陽沉得較早,已快到晚食時間。
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正在公主院的花園裡閒談,談論的正是蕭至言之事。
因為此事並未牽扯到蕭庶人,她們跟蕭至言又不熟,故而也只是隨意談論幾句,並未考慮要救他。
她們更關心的是,此事必定讓蕭庶人難過,下個月見面時,該如何安慰母親才好。
正商議時,遠處傳來太平公主的呼喊聲。
「大姊,二姊,我圍棋下贏耶耶啦!」
兩人對視一眼,臉上都露出笑容,朝太平公主迎了上去。
高安公主笑道:「看來阿姊的法子還真有用,竟讓你提升這麼快,還是讓三子贏的嗎?」
「對啊,以前讓三子,不僅贏不了耶耶,耶耶甚至都沒用全力,這次可算讓耶耶刮目相看了!」太平公主得意的道。
義陽公主笑道:「其實不是我的法子管用,是月兒太聰明了,一般人哪能像她學這麼快的?」
高安公主也不由感嘆,道:「是啊,月兒才五歲,就能下贏阿姊那些朋友了,將來可不得了。」
義陽公主曾在宮外加入了一個詩詞社。
那是一個女子詩社,都是和義陽公主年紀差不多大的女孩,全都是長安城王侯公卿出身的大家閨秀。
唐朝時期,女子讀書的少,學琴棋書畫的多。
這些詩社的女子都是另類,憑著家境富裕,故而也有讀書的機會,還都喜歡上了詩詞。
在長安城所有大家閨秀中,這幫女子也是最頂尖的一批,她們除了讀書外,自然也精通琴棋書畫。
義陽公主是以東海徐氏的身份,在徐賢妃侄女的介紹下,才加入的詩社。
她是徐賢妃親自啟蒙,又親自教導詩詞,學識淵博,不輸男子,在這幫女學士之中,也屬數一數二。
只不過,她圍棋的能力就差了一點,在詩社中屬於中下水平。
平日裡,太平公主就喜歡找人下棋,李治和武媚娘在的時候,她找的最多的自然是爹娘,再然後便是李賢、李顯。
如今李治和武媚娘不在,李賢又去東宮幫李弘處理政務,李顯不堪一擊,輸了就不跟她玩了。
太平公主一時找不到棋伴,就跑到公主院纏著義陽公主下。
義陽公主水平雖不錯,卻也下不過這個妹妹,見她如此有興致,便提議帶她去詩社,讓她跟詩社姐妹們下。
太平公主聽到能跟陌生高手下棋,自然歡喜。
更何況李治和武媚娘又不在宮中,沒人管她。
如今後宮由鄭貴妃管理,徐賢妃協理,兩人可比武媚娘好說話多了。
太平公主過去一求情,鄭貴妃便同意了。
當然,鄭貴妃也特意囑託了幾句,讓她出宮時必須多帶侍衛,還必須聽義陽公主的話才行。
再者,太平公主見面的都是些長安城大家閨秀,不會有什麼危險,也不會不合規矩,所以鄭貴妃也不是特別擔心。
太平公主同樣以徐氏女的身份,前往詩社。
這幫大家千金都有錢的很,一人出一點錢,竟在平康坊買了一座三層小樓,充做詩社門戶,從不對外開放,只有詩社成員可進入。
到了聚會的日子,太平公主跟著義陽公主來到小樓,因她長的粉雕玉琢,又透著高貴氣質,極是惹人喜愛。
詩社的閨秀們見她小小年紀,竟嚷嚷著找人挑戰圍棋,更是覺得好玩有趣,不少人便陪她玩耍。
誰曾想,幾局下來,竟無一人下得過這個可愛女童。
霎時間,眾女興致更好了,也對太平公主更加喜愛了,都排著隊陪她下棋,其中不乏實力高超之人。
太平公主如魚得水,每天一大清早,就來到公主院,叫醒義陽公主,讓她帶著自己去詩社小樓。
在詩社眾女的幫助下,她每天從早下到晚,這才棋藝突飛猛進,贏了讓三子的李治。
義陽公主見她取勝,心中也很為她高興,笑道:「明日還要去詩社下棋嗎?」
太平公主卻搖頭道:「不了,明日月兒要再找耶耶下棋。」
到了次日,太平公主等到了下午,又去甘露殿窺探,見李治處理完政務後,便提出新的挑戰,李治讓兩子對弈一局。
李治為了維護老父親的顏面,這次打起精神,全力以赴,絲毫不給太平公主機會,中盤便取勝了。
不過,太平公主卻十分頑強,明明沒機會再逆轉,卻也不肯投子認輸,非要下到最後官子,最終輸了五路。
李治望著她沮喪的小臉,柔聲道:「月兒,你畢竟還小,不必心急,將來遲早能贏耶耶的。」
太平公主卻搖了搖小腦袋,指著棋盤上一子,道:「我剛才這裡下錯了,否則不會這麼快就被追上來。」
李治見她一臉認真的望著棋盤,顯然思緒已經完全沉浸入圍棋之中,不由暗暗驚異。
若是太平公主能夠一直保持這種興趣,只怕等她長大以後,真會成為一個圍棋大師。
仔細想想,要是因為自己的一個興趣愛好,就將太平公主引向圍棋之路,未免有幾分荒誕之感。
不過話又說回來,她喜歡圍棋總比喜歡權勢要好。
如今的歷史走勢,估計也不會產生讓她萌生野心的契機,她就這樣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也許更好。
「耶耶,我們再下一局好不好?」太平公主的一句話,將他的思緒拉了回來。
李治現下無事,正準備答應下來,忽見王伏勝走了進來,說兵部尚書郝處俊求見。
太平公主倒也乖巧,自己從榻上爬下去,說:「耶耶既然公務繁忙,月兒就不打擾了。」行了個禮,告退離開了。
李治來到外殿,宣郝處俊覲見。
不一會,郝處俊進入殿內,朝李治見了一禮,說:「陛下,有昆藏都護府送來的消息。」
「可是天竺的消息?」李治問。
郝處俊點頭說是,原來在昆藏都護府主持下,天竺三十六邦國已經聯合起來,打敗了信德軍。
信德的那名波斯大相,暗中糾集了一幫波斯人,將信德王抓起來,送到了昆藏都護府。
如今昆藏都護府已經明告天竺三十六國,卑路斯將在信德故土之上,建立波斯國。
天竺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當他們發現不能騎牆時,就會表現得格外順服,就像當初對大食人一樣。
故而昆藏都護府的通告下來後,並未遭到天竺各國的反對。
只有吐蕃提出反對,因為卑路斯新劃分的波斯國,竟擴大了原有信德領土,向南延伸,侵占了一部分吐蕃領土。
吐蕃和信德所處的地方,恰好位於天竺河一帶。
一條天竺河,孕育出一大片平原沃土,信德占據北邊一片,南邊一片則歸吐蕃。
如今波斯在信德故土建國,悄悄將領土向南延伸了一些,吐蕃人自然不能忍。
最終在昆藏都護府調停下,波斯將侵占的部分還給了吐蕃,不過兩國因為此事,已產生嫌隙,也許會埋下隱患。
當然,這些遠離大唐疆土的事,李治也懶得多管。
眼下西邊已經穩定,他終於可以抽出手來,將東邊遺留的問題,一舉解決。
遼東地區,大唐還在消化打下的高句麗地區。
而東海之上,被大唐占據的倭國地區,已經趨於穩定。
目前倭國地區,一半由大唐占據,另一半,大部分被靺鞨人占據,剩下一部分,則分別由倭人、新羅、蝦夷占據。
別的李治都不擔心,唯有靺鞨,令李治不得不防。
因為靺鞨便是將來的女真人,不消滅他們,李治心中始終不能放心。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靺鞨一直對大唐極為順服,當初還救下過劉仁願,在倭國的領土爭奪中,也從不敢侵犯大唐利益。
大唐出兵,講究一個師出有名。
靺鞨這樣謹小慎微,不留把柄,讓李治一時間,倒也找不到對他們動手的理由。
所以這件事還需要跟劉仁軌商議一下。
劉仁軌負責高句麗的戰後治理工作,最近一段時間,高句麗逐漸趨於平穩,足見他治理有方。
要對靺鞨用兵,首先需要確保高句麗的穩定,免得還沒打下靺鞨,高句麗卻亂起來了,那就得不償失。
如今是九月,再過兩個月,劉仁軌應該就會回京述職,到時候便可商議此事。
靺鞨不是高句麗這樣的大敵,不需大唐全力應付,在對付靺鞨時,李治也準備把南邊的問題,納入考慮中。
「六詔國最近情況如何?」他問。
郝處俊道:「根據交州都督府的消息,六詔各國雖沒有大的戰爭,卻一直存在小規模衝突。」
「南詔曾數次向我們請命,說施浪詔搶奪他們的礦山、井鹽,希望唐軍允許他們征討施浪詔。」
「因陛下曾下過聖旨,不允許幫助南詔對付其他五詔,故而交州都督府沒有同意,南詔便不敢大舉用兵。」
李治點頭道:「這就對了,六詔之中,以南詔野心最大,不可對其疏忽大意。」
等解決了靺鞨後,李治最後要解決的就是南方,光打下雲南全境不行,還需要打出一個出海口,如此才算對得起後人。
不過話又說回來,大唐南邊地區的諸蠻部落,戰力雖不怎麼樣,地形卻比吐火羅還要惡劣。
要想向南拓展,最大的問題不是南蠻軍隊,而是想法子克服地理問題,修建一條貫穿南北的通路。
李治聽取了郝處俊的匯報後,回到寢殿,命人取來南蠻地圖,仔細閱覽了一番。
忽然,王伏勝來到身邊,說武媚娘請他過去一趟。
李治當即離開甘露殿,前往立政殿。
來到殿外,卻見一名陌生青年也在迎駕。
李治朝那人打量了幾眼,隱約覺得有點眼熟,便問:「媚娘,此人是你娘家人嗎?」
此話一出,那人面色一苦,道:「陛下,我是敏之啊!」
李治一愣:「敏之,你怎麼變成這幅模樣?」
李治平日與武敏之見得不多,對他並不熟悉,故而對他如此大的變化,比武媚娘更顯吃驚。
武媚娘輕輕道:「陛下,此事說來話長,還是進屋再說吧。」
進入立政殿,李治和武媚娘並坐上首,聽武敏之將他悽慘的經歷講了。
李治拼命壓住嘴角,咳了一聲,道:「嗯,敏之這次吃苦了,這陣子就在長安好好休養一番吧。」
武敏之苦著臉道:「是。」
武媚娘趁機道:「陛下,敏之這個狀態,只怕很難再在內領衛當差了,不如讓他回千牛衛吧。」
「敏之,你可願回千牛衛?」李治徵詢道。
武敏之拱手道:「甥兒一切聽姨父和姨母吩咐。」
李治見他這般說,便知他已沒了心氣,便揮了揮手,道:「也好,那就回千牛衛吧。」
武敏之謝了恩,又陪李治坐著說了一會閒話。
李治向他詢問吐火羅情況,可他整日裡躺在病床上,每天只能望著天花板發呆,啥也答不上來。
武媚娘見此,便讓他退下了。
朱雀門外,賀蘭敏柔正在宮門外等候,見武敏之出來,一臉關切的道:「兄長,陛下同意你離開內領衛嗎?」
武敏之嘆了口氣:「同意了。」
賀蘭敏柔欣喜道:「那就太好了。」
武敏之瞥了她一眼,沒好氣道:「有什麼好的?」
賀蘭敏柔笑而不語。
武敏之這次的變化與經歷,把整個武府的人都嚇壞了,據說楊夫人晚上還做了個噩夢,夢到武敏之被埋在沙漠中。
楊夫人可以不管洛陽楊氏的事,可武敏之的事她卻不能不管,當即讓武如意入宮,強硬的表示,不能再讓武敏之待在內領衛。
武媚娘無奈,這才把李治請了過去。
賀蘭敏柔見武敏之心情不好,微笑道:「兄長,您都回來兩天了,今日是不是該去見見吳王殿下了?」
武敏之瞥了她一眼,道:「是你想見他吧?」
賀蘭敏柔臉一紅,沒有做聲。
武敏之笑了笑,和妹妹一起上了馬車,命車夫朝吳王府而去。
(本章完)
太平公主見李治閉上眼睛躺下,也知父親累了,便讓內侍拿來毛毯,蓋在李治身上。
現在已入秋,長安的秋季一向寒冷。
太平公主將毛毯蓋在李治身上後,自己也鑽了進去,縮在李治懷裡,還拽著李治的大手,壓在自己身上。
太平公主畢竟不像李治一樣勞累,躺了不一會,就有些躺不住了,翻來翻去,倒騰個不停。
她伸出十根手指,來回數了三遍,覺得李治應該已經睡好了,便又出聲呼喊著李治。
然而李治卻翻了個身,背對著她,還打起了鼾。
一旁的王伏勝壓低聲音,道:「公主殿下,陛下昨夜沒睡好,白天又一路舟車勞頓,您就讓陛下再睡一會吧。」
太平公主無奈,只好嘟囔了一句「知道了」,爬下几榻,一路蹦跳跳離開了寢殿,徑直朝著公主院奔去。
現在已過酉時,秋天夕陽沉得較早,已快到晚食時間。
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正在公主院的花園裡閒談,談論的正是蕭至言之事。
因為此事並未牽扯到蕭庶人,她們跟蕭至言又不熟,故而也只是隨意談論幾句,並未考慮要救他。
她們更關心的是,此事必定讓蕭庶人難過,下個月見面時,該如何安慰母親才好。
正商議時,遠處傳來太平公主的呼喊聲。
「大姊,二姊,我圍棋下贏耶耶啦!」
兩人對視一眼,臉上都露出笑容,朝太平公主迎了上去。
高安公主笑道:「看來阿姊的法子還真有用,竟讓你提升這麼快,還是讓三子贏的嗎?」
「對啊,以前讓三子,不僅贏不了耶耶,耶耶甚至都沒用全力,這次可算讓耶耶刮目相看了!」太平公主得意的道。
義陽公主笑道:「其實不是我的法子管用,是月兒太聰明了,一般人哪能像她學這麼快的?」
高安公主也不由感嘆,道:「是啊,月兒才五歲,就能下贏阿姊那些朋友了,將來可不得了。」
義陽公主曾在宮外加入了一個詩詞社。
那是一個女子詩社,都是和義陽公主年紀差不多大的女孩,全都是長安城王侯公卿出身的大家閨秀。
唐朝時期,女子讀書的少,學琴棋書畫的多。
這些詩社的女子都是另類,憑著家境富裕,故而也有讀書的機會,還都喜歡上了詩詞。
在長安城所有大家閨秀中,這幫女子也是最頂尖的一批,她們除了讀書外,自然也精通琴棋書畫。
義陽公主是以東海徐氏的身份,在徐賢妃侄女的介紹下,才加入的詩社。
她是徐賢妃親自啟蒙,又親自教導詩詞,學識淵博,不輸男子,在這幫女學士之中,也屬數一數二。
只不過,她圍棋的能力就差了一點,在詩社中屬於中下水平。
平日裡,太平公主就喜歡找人下棋,李治和武媚娘在的時候,她找的最多的自然是爹娘,再然後便是李賢、李顯。
如今李治和武媚娘不在,李賢又去東宮幫李弘處理政務,李顯不堪一擊,輸了就不跟她玩了。
太平公主一時找不到棋伴,就跑到公主院纏著義陽公主下。
義陽公主水平雖不錯,卻也下不過這個妹妹,見她如此有興致,便提議帶她去詩社,讓她跟詩社姐妹們下。
太平公主聽到能跟陌生高手下棋,自然歡喜。
更何況李治和武媚娘又不在宮中,沒人管她。
如今後宮由鄭貴妃管理,徐賢妃協理,兩人可比武媚娘好說話多了。
太平公主過去一求情,鄭貴妃便同意了。
當然,鄭貴妃也特意囑託了幾句,讓她出宮時必須多帶侍衛,還必須聽義陽公主的話才行。
再者,太平公主見面的都是些長安城大家閨秀,不會有什麼危險,也不會不合規矩,所以鄭貴妃也不是特別擔心。
太平公主同樣以徐氏女的身份,前往詩社。
這幫大家千金都有錢的很,一人出一點錢,竟在平康坊買了一座三層小樓,充做詩社門戶,從不對外開放,只有詩社成員可進入。
到了聚會的日子,太平公主跟著義陽公主來到小樓,因她長的粉雕玉琢,又透著高貴氣質,極是惹人喜愛。
詩社的閨秀們見她小小年紀,竟嚷嚷著找人挑戰圍棋,更是覺得好玩有趣,不少人便陪她玩耍。
誰曾想,幾局下來,竟無一人下得過這個可愛女童。
霎時間,眾女興致更好了,也對太平公主更加喜愛了,都排著隊陪她下棋,其中不乏實力高超之人。
太平公主如魚得水,每天一大清早,就來到公主院,叫醒義陽公主,讓她帶著自己去詩社小樓。
在詩社眾女的幫助下,她每天從早下到晚,這才棋藝突飛猛進,贏了讓三子的李治。
義陽公主見她取勝,心中也很為她高興,笑道:「明日還要去詩社下棋嗎?」
太平公主卻搖頭道:「不了,明日月兒要再找耶耶下棋。」
到了次日,太平公主等到了下午,又去甘露殿窺探,見李治處理完政務後,便提出新的挑戰,李治讓兩子對弈一局。
李治為了維護老父親的顏面,這次打起精神,全力以赴,絲毫不給太平公主機會,中盤便取勝了。
不過,太平公主卻十分頑強,明明沒機會再逆轉,卻也不肯投子認輸,非要下到最後官子,最終輸了五路。
李治望著她沮喪的小臉,柔聲道:「月兒,你畢竟還小,不必心急,將來遲早能贏耶耶的。」
太平公主卻搖了搖小腦袋,指著棋盤上一子,道:「我剛才這裡下錯了,否則不會這麼快就被追上來。」
李治見她一臉認真的望著棋盤,顯然思緒已經完全沉浸入圍棋之中,不由暗暗驚異。
若是太平公主能夠一直保持這種興趣,只怕等她長大以後,真會成為一個圍棋大師。
仔細想想,要是因為自己的一個興趣愛好,就將太平公主引向圍棋之路,未免有幾分荒誕之感。
不過話又說回來,她喜歡圍棋總比喜歡權勢要好。
如今的歷史走勢,估計也不會產生讓她萌生野心的契機,她就這樣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也許更好。
「耶耶,我們再下一局好不好?」太平公主的一句話,將他的思緒拉了回來。
李治現下無事,正準備答應下來,忽見王伏勝走了進來,說兵部尚書郝處俊求見。
太平公主倒也乖巧,自己從榻上爬下去,說:「耶耶既然公務繁忙,月兒就不打擾了。」行了個禮,告退離開了。
李治來到外殿,宣郝處俊覲見。
不一會,郝處俊進入殿內,朝李治見了一禮,說:「陛下,有昆藏都護府送來的消息。」
「可是天竺的消息?」李治問。
郝處俊點頭說是,原來在昆藏都護府主持下,天竺三十六邦國已經聯合起來,打敗了信德軍。
信德的那名波斯大相,暗中糾集了一幫波斯人,將信德王抓起來,送到了昆藏都護府。
如今昆藏都護府已經明告天竺三十六國,卑路斯將在信德故土之上,建立波斯國。
天竺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當他們發現不能騎牆時,就會表現得格外順服,就像當初對大食人一樣。
故而昆藏都護府的通告下來後,並未遭到天竺各國的反對。
只有吐蕃提出反對,因為卑路斯新劃分的波斯國,竟擴大了原有信德領土,向南延伸,侵占了一部分吐蕃領土。
吐蕃和信德所處的地方,恰好位於天竺河一帶。
一條天竺河,孕育出一大片平原沃土,信德占據北邊一片,南邊一片則歸吐蕃。
如今波斯在信德故土建國,悄悄將領土向南延伸了一些,吐蕃人自然不能忍。
最終在昆藏都護府調停下,波斯將侵占的部分還給了吐蕃,不過兩國因為此事,已產生嫌隙,也許會埋下隱患。
當然,這些遠離大唐疆土的事,李治也懶得多管。
眼下西邊已經穩定,他終於可以抽出手來,將東邊遺留的問題,一舉解決。
遼東地區,大唐還在消化打下的高句麗地區。
而東海之上,被大唐占據的倭國地區,已經趨於穩定。
目前倭國地區,一半由大唐占據,另一半,大部分被靺鞨人占據,剩下一部分,則分別由倭人、新羅、蝦夷占據。
別的李治都不擔心,唯有靺鞨,令李治不得不防。
因為靺鞨便是將來的女真人,不消滅他們,李治心中始終不能放心。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靺鞨一直對大唐極為順服,當初還救下過劉仁願,在倭國的領土爭奪中,也從不敢侵犯大唐利益。
大唐出兵,講究一個師出有名。
靺鞨這樣謹小慎微,不留把柄,讓李治一時間,倒也找不到對他們動手的理由。
所以這件事還需要跟劉仁軌商議一下。
劉仁軌負責高句麗的戰後治理工作,最近一段時間,高句麗逐漸趨於平穩,足見他治理有方。
要對靺鞨用兵,首先需要確保高句麗的穩定,免得還沒打下靺鞨,高句麗卻亂起來了,那就得不償失。
如今是九月,再過兩個月,劉仁軌應該就會回京述職,到時候便可商議此事。
靺鞨不是高句麗這樣的大敵,不需大唐全力應付,在對付靺鞨時,李治也準備把南邊的問題,納入考慮中。
「六詔國最近情況如何?」他問。
郝處俊道:「根據交州都督府的消息,六詔各國雖沒有大的戰爭,卻一直存在小規模衝突。」
「南詔曾數次向我們請命,說施浪詔搶奪他們的礦山、井鹽,希望唐軍允許他們征討施浪詔。」
「因陛下曾下過聖旨,不允許幫助南詔對付其他五詔,故而交州都督府沒有同意,南詔便不敢大舉用兵。」
李治點頭道:「這就對了,六詔之中,以南詔野心最大,不可對其疏忽大意。」
等解決了靺鞨後,李治最後要解決的就是南方,光打下雲南全境不行,還需要打出一個出海口,如此才算對得起後人。
不過話又說回來,大唐南邊地區的諸蠻部落,戰力雖不怎麼樣,地形卻比吐火羅還要惡劣。
要想向南拓展,最大的問題不是南蠻軍隊,而是想法子克服地理問題,修建一條貫穿南北的通路。
李治聽取了郝處俊的匯報後,回到寢殿,命人取來南蠻地圖,仔細閱覽了一番。
忽然,王伏勝來到身邊,說武媚娘請他過去一趟。
李治當即離開甘露殿,前往立政殿。
來到殿外,卻見一名陌生青年也在迎駕。
李治朝那人打量了幾眼,隱約覺得有點眼熟,便問:「媚娘,此人是你娘家人嗎?」
此話一出,那人面色一苦,道:「陛下,我是敏之啊!」
李治一愣:「敏之,你怎麼變成這幅模樣?」
李治平日與武敏之見得不多,對他並不熟悉,故而對他如此大的變化,比武媚娘更顯吃驚。
武媚娘輕輕道:「陛下,此事說來話長,還是進屋再說吧。」
進入立政殿,李治和武媚娘並坐上首,聽武敏之將他悽慘的經歷講了。
李治拼命壓住嘴角,咳了一聲,道:「嗯,敏之這次吃苦了,這陣子就在長安好好休養一番吧。」
武敏之苦著臉道:「是。」
武媚娘趁機道:「陛下,敏之這個狀態,只怕很難再在內領衛當差了,不如讓他回千牛衛吧。」
「敏之,你可願回千牛衛?」李治徵詢道。
武敏之拱手道:「甥兒一切聽姨父和姨母吩咐。」
李治見他這般說,便知他已沒了心氣,便揮了揮手,道:「也好,那就回千牛衛吧。」
武敏之謝了恩,又陪李治坐著說了一會閒話。
李治向他詢問吐火羅情況,可他整日裡躺在病床上,每天只能望著天花板發呆,啥也答不上來。
武媚娘見此,便讓他退下了。
朱雀門外,賀蘭敏柔正在宮門外等候,見武敏之出來,一臉關切的道:「兄長,陛下同意你離開內領衛嗎?」
武敏之嘆了口氣:「同意了。」
賀蘭敏柔欣喜道:「那就太好了。」
武敏之瞥了她一眼,沒好氣道:「有什麼好的?」
賀蘭敏柔笑而不語。
武敏之這次的變化與經歷,把整個武府的人都嚇壞了,據說楊夫人晚上還做了個噩夢,夢到武敏之被埋在沙漠中。
楊夫人可以不管洛陽楊氏的事,可武敏之的事她卻不能不管,當即讓武如意入宮,強硬的表示,不能再讓武敏之待在內領衛。
武媚娘無奈,這才把李治請了過去。
賀蘭敏柔見武敏之心情不好,微笑道:「兄長,您都回來兩天了,今日是不是該去見見吳王殿下了?」
武敏之瞥了她一眼,道:「是你想見他吧?」
賀蘭敏柔臉一紅,沒有做聲。
武敏之笑了笑,和妹妹一起上了馬車,命車夫朝吳王府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