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帝後召見
第499章 帝後召見
數日之後,李弘和李孝在一隊折衝軍的護衛下,離開洛陽城,一路向西,很快穿過潼關。
折衝府軍沒有兵部和皇帝旨意,是不能隨意過界的,離開之前,李弘便派出一名手下,前往長安城東宮傳令。
故而潼關之外,東宮六率中的左內率早已收到命令,提前在此等候了。
兩支人馬交接之後,李弘等人在東宮府兵保護下,沿著關道繼續向西。
穿過滻水,於城門關閉之前,總算回到了長安城。
經過這一趟出行,李弘稚嫩的臉頰上,多了幾分凝重內斂。
翡翠莊園的事,對他心靈衝擊很大,這也讓他第一次明白,民間疾苦,並不僅僅是自己看到的那些。
儲君的職責,也遠比他想像中的更為沉重。
李賢跟他不同,也不知是不是年紀太小的緣故,並未受到此事太大的影響。
他望著熟悉的長安大街,笑道:「總算回來了,還以為楊氏會在半路對我們動手呢。」
「六郎,現在有問題的只有楊淼一人,還不能確定楊氏一族都與此事有關。」李弘糾正道。
李賢哼道:「我看他們都是一路貨色,要不然洛陽人提到楊氏時,為何都咬牙切齒呢?」
李弘搖頭道:「一個大家族,只有有一兩名不肖子弟,就足以毀去全族名聲,不能說明全族都是壞人。」
李賢撇嘴道:「那也是他們縱容出來的!」
李弘道:「若是孩子,也許是縱容嬌慣出來的,可楊淼二十多歲的人,他做什麼事,只怕連他父母都不知道。」
李弘這樣想,是因對人性還抱有一絲希望,他不信楊氏那麼多人都知道翡翠莊園之事,卻還坐視不理。
李賢轉頭看向薛訥:「阿訥,你覺得我和阿兄誰是對的?」
「這個……這個……都有道理吧。」薛訥摸著後腦勺,訕訕一笑。
李賢笑道:「算了,不難為你了,按照計劃,那我立刻去武府,把此事告訴外祖母。兄長,你回宮去找母親吧。」
李弘沉默了一會,道:「六郎,我看你不必去武府了,和我一起入宮見母親吧。」
李賢皺眉道:「好端端的,怎麼又變了?」
李弘低嘆一聲,道:「外祖母年事已高,我怕她老人家聽到此事後,給氣病了,那就是我們小輩的過失了。」
李賢一想還真有這個可能,畢竟外祖父也是婦人嘛,肯定會更加同情那些可憐的婦人。
「那好吧,我們一起入宮去見母親,唉,也不知道母親會不會被嚇到。」
李弘聞言,莞爾一笑,道:「母親一向堅強,怎會被這種事嚇到?」
李賢自然知道母親的性子,只怕就算死幾百人,母親也不會皺一皺眉頭,他故意這樣說,是見李弘心情凝重,故意逗他笑罷了。
薛訥把兩人送到安樂門後,便回家去了。
李弘二人從安樂門回了宮,先去東宮打了個轉,換身衣服,這才朝著立政殿而去。
行至半途,恰好碰到張多海飛奔而來,朝兩人拱手笑道:「兩位殿下終於回來了,陛下和皇后殿下正召你們去立政殿覲見呢。」
兩人對視一眼,心中都在想,父親既然也在,還要不要說此事呢?
這件事他們最後自然是打算匯報給父親裁決,不過因涉及到弘農楊氏,才想先跟母親提一嘴,防止母親阻礙此事。
兩人跟隨張多海去立政殿的路上,低聲商議,最後決定暫時不提此事,等明天再單獨告訴母親。
然而當他們來到立政殿後,卻發現不得不提了。
「父親,您要和母親一起去鄯州?」李弘一臉驚愕的望著並坐上首的父親和母親。
李治道:「不錯,前方將士們奔行數千里,才打了這場勝仗,這一勝來之不易啊!他們都是我大唐英雄,所以朕要去鄯州迎接他們,明日就出發!」
「這……可是……」李弘不由看向李賢。
「怎麼,你們還不同意嗎?」武媚娘掃了他一眼。
李弘忙道:「孩兒不敢,只是父親離開鄯州後,國事怎麼辦?」
李治笑道:「叫你們過來,就是為了此事,還是和以前一樣,弘兒監國,賢兒輔佐兄長。」
李賢急道:「父親,您能不能過幾天再走啊?」
李治皺眉道:「這是為何?」
李賢一時不知如何回答,轉頭看向李弘,道:「兄長,咱們還是和父親坦白了吧!」
「坦白什麼?」李治明知故問。
李弘拱手道:「父親,母親,我和六郎有事情稟告。」
「哦,有什麼大事,為何先不稟告?」武媚娘問。
李弘深吸一口氣,道:「因為此事與弘農楊氏有關……」
將楊氏子弟在洛陽城違法亂紀的情況說了,又說他們幾次前往洛陽調查,發現楊氏子弟楊淼,為賄賂官員,修建翡翠莊園,在園中置數十名女子。
最終導致這些女子全部喪命。
李治聽完後,一拍桌案,怒道:「竟有此事!」
李弘感嘆道:「孩兒起初也不信,不過如今確鑿證據,不能不信了。」
武媚娘冷冷道:「這兩人真該千刀萬剮,剁碎了餵狗。」
李治沉聲道:「那些官員也一個不能放過,此事必須嚴懲!」
武媚娘道:「陛下說的是。」
李弘見母親如此表態,並未維護楊氏,暗暗鬆了一口氣,朝李治拱手道:「父親,您還是先把此事處理完畢,再去鄯州吧?」
李治搖頭道:「不,此事雖然重要,前線將士也不能冷落了。」
李弘愣道:「那您是等回來再處理嗎?」
李治擺手道:「此事如此駭人聽聞,怎能再等?這樣吧,朕把此事全權交給你處置,到時候,派人向朕通報一聲就行了。」
李弘驚愕道:「如此大事,孩兒從未處理過呀,只怕會誤事!」
李治正色道:「任何事情總有第一次,你既是大唐儲君,以後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須由你來決斷,怎能因此而畏縮?」
武媚娘微笑道:「弘兒,你已經長大了,陛下和我都相信你能處理好此事。」
李弘聽到母親鼓勵,心中也振作了幾分,可畢竟是第一次處理如此大案,心中還是有點沒底。
李治見他神情,又道:「你不必有太大壓力,朝中那麼多大臣,你都可以請教,況且還有賢兒給你出主意。」
李弘看向李賢,後者朝他嘻嘻一笑,道:「兄長,當初父親和母親外出巡狩時,你也監國了大半年,有什麼好怕的?」
此話一出,李弘卻想到了東宮死人之事,不由臉色一白。
武媚娘愛子心切,柔聲道:「別怕,到時候遇到問題,也可以向我們寫信。」
李弘聽到此話,終於點了點頭,道:「孩兒明白了。」
李治揮了揮手,道:「你們一路舟車勞頓,也不用再陪我們說話了,下去休息吧。」
離開立政殿後,二人朝著東宮返回。
李弘想到自己頭一次要處理如此大事,心頭沉甸甸的,總擔心又會出問題,不由握緊了拳頭。
奇怪的是,李賢也沒有說話,皺著眉,望著地面,似乎有什麼難以決斷之事。
李弘注意到弟弟神情有異,問:「六郎,你在想什麼?」
李賢嘀咕道:「兄長,你覺不覺得有點奇怪?」
「奇怪什麼?」
李賢道:「咱們剛向父親匯報此事,父親就要離開長安,這也太巧了吧?」
李弘道:「父親不是說了嗎?是為迎接前線遠征的將士們,那些將士本來就快要回來了呀,父親這時候去,不是很正常嗎?」
李賢皺著眉,嘀咕道:「反正我總覺得,父親和母親剛才的樣子有點奇怪。」
李弘笑道:「你年紀小,一路勞累,容易胡思亂想,今晚就留在東宮歇息吧!」
這天晚上,與李弘抵足而眠。
到了次日,有立政殿內侍來報,皇帝和皇后的鸞駕午時出發,讓他們提前半個時辰過去送駕。
出發之前,李治舉辦了一場朝會,將自己要去鄯州迎接將士、由太子監國的決定,告訴了一眾大臣。
眾大臣雖感突然,鄯州畢竟距離長安不遠,便也無人反對,只是有不少官員請求隨駕。
李治卻表示不用帶大臣,只帶皇后隨行,讓官員們盡心輔佐太子便是。
朝會結束後,李治便和武媚娘一起來到玄武門,
鸞駕、儀仗、護衛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各宮嬪妃、太子、皇子、嬪妃們也都在駕旁等候。
該交代的已經提前交代好了,李治沒有再多說什麼,和武媚娘一起坐著鸞駕,離開玄武門。
送走二人後,李弘和李賢回到東宮,開始商議如何處置楊氏之事。
李賢的意思是,把楊氏一族都抓起來,再把韋珅一家也抓起來,送到大理寺審問。
等問清楚了,再將洛陽涉案官員全部處置。
李弘聽到要抓捕楊氏一族,隱隱覺得不妥,沉吟不語。
就在這時,一名內侍來報,說司宮台的人求見。
李弘道:「請他進來吧。」
不一會,司宮台一名密探進入東宮寢殿,正是唐平。
「卑職唐平,拜見太子殿下,拜見雍王殿下。」
李弘抬手道:「不必多禮,唐都尉找我可是有什麼事嗎?」
唐平道:「回太子殿下,王大監臨走前有吩咐,讓卑職有任何事情,就向您匯報。剛剛司宮台查到一件事,非同小可,卑職這次冒昧來報。」
李弘問:「什麼事?」
唐平道:「內領衛剛剛收到一個消息,一個叫韋珅的洛陽子弟,來到長安,四處活動,似欲行不軌之事!」
李弘驚道:「你說那人叫韋珅?」
「是的。」
「京兆韋氏東眷房的那個韋珅?」
「正是此人。」
李弘奇道:「他怎麼來長安了,還想圖謀不軌?」不由看向李賢。
李賢嘿嘿一笑,道:「兄長,這很簡單啊,韋珅和楊淼知道我們在查他們,心中害怕,就跑來長安,找他們背後之人求救啊!」
李弘愣道:「你是說,他們背後之人在長安?」
李賢笑道:「來的為何是韋珅,而不是楊淼?」
李弘喃喃道:「難道翡翠莊園之事,幕後是京兆韋氏?」
李賢道:「肯定是的!」
李弘沉默了一會,搖頭道:「現在並無證據,不能隨意猜測。」朝唐平問:「韋珅都見了誰?」
「一個是京兆韋氏的韋岳,一個是蘭陵蕭氏的蕭至言,一個是英國公府的李敬業,一個是宇文氏的宇文康。」
李弘微微變色:「他竟見了這麼多人?」
李賢哼道:「兄長,瞧見沒有,全都是這些年被父親打壓過的世家大族,我看他們是想聯手造反!」
李弘搖頭道:「不對,李敬業是李太傅的孫子,怎會造反?」
李賢一想也有道理,李勣在朝中名聲極佳,又深受李治信任,要說他想造反,確實令人難以置信。
「唐都尉,你覺得呢?」李弘向唐平問。
唐平道:「依卑職之見,可先抓捕韋珅,拷問一番。」
李弘想了想,道:「可以,你立刻抓捕韋珅,還有洛陽的楊淼,也可一併抓捕!」
唐平領命去了。
韋珅突然來長安活動,李弘和李賢都覺得事情似乎牽扯的越來越廣了,又重新商議此事細節。
沒商議幾句,內侍來報,唐平又去而復返了。
李弘心知定是情況有變,趕忙命人召唐平覲見。
唐平很快回到大殿,而且帶來一個令二人震驚的消息。
韋珅竟然死了。
(本章完)
數日之後,李弘和李孝在一隊折衝軍的護衛下,離開洛陽城,一路向西,很快穿過潼關。
折衝府軍沒有兵部和皇帝旨意,是不能隨意過界的,離開之前,李弘便派出一名手下,前往長安城東宮傳令。
故而潼關之外,東宮六率中的左內率早已收到命令,提前在此等候了。
兩支人馬交接之後,李弘等人在東宮府兵保護下,沿著關道繼續向西。
穿過滻水,於城門關閉之前,總算回到了長安城。
經過這一趟出行,李弘稚嫩的臉頰上,多了幾分凝重內斂。
翡翠莊園的事,對他心靈衝擊很大,這也讓他第一次明白,民間疾苦,並不僅僅是自己看到的那些。
儲君的職責,也遠比他想像中的更為沉重。
李賢跟他不同,也不知是不是年紀太小的緣故,並未受到此事太大的影響。
他望著熟悉的長安大街,笑道:「總算回來了,還以為楊氏會在半路對我們動手呢。」
「六郎,現在有問題的只有楊淼一人,還不能確定楊氏一族都與此事有關。」李弘糾正道。
李賢哼道:「我看他們都是一路貨色,要不然洛陽人提到楊氏時,為何都咬牙切齒呢?」
李弘搖頭道:「一個大家族,只有有一兩名不肖子弟,就足以毀去全族名聲,不能說明全族都是壞人。」
李賢撇嘴道:「那也是他們縱容出來的!」
李弘道:「若是孩子,也許是縱容嬌慣出來的,可楊淼二十多歲的人,他做什麼事,只怕連他父母都不知道。」
李弘這樣想,是因對人性還抱有一絲希望,他不信楊氏那麼多人都知道翡翠莊園之事,卻還坐視不理。
李賢轉頭看向薛訥:「阿訥,你覺得我和阿兄誰是對的?」
「這個……這個……都有道理吧。」薛訥摸著後腦勺,訕訕一笑。
李賢笑道:「算了,不難為你了,按照計劃,那我立刻去武府,把此事告訴外祖母。兄長,你回宮去找母親吧。」
李弘沉默了一會,道:「六郎,我看你不必去武府了,和我一起入宮見母親吧。」
李賢皺眉道:「好端端的,怎麼又變了?」
李弘低嘆一聲,道:「外祖母年事已高,我怕她老人家聽到此事後,給氣病了,那就是我們小輩的過失了。」
李賢一想還真有這個可能,畢竟外祖父也是婦人嘛,肯定會更加同情那些可憐的婦人。
「那好吧,我們一起入宮去見母親,唉,也不知道母親會不會被嚇到。」
李弘聞言,莞爾一笑,道:「母親一向堅強,怎會被這種事嚇到?」
李賢自然知道母親的性子,只怕就算死幾百人,母親也不會皺一皺眉頭,他故意這樣說,是見李弘心情凝重,故意逗他笑罷了。
薛訥把兩人送到安樂門後,便回家去了。
李弘二人從安樂門回了宮,先去東宮打了個轉,換身衣服,這才朝著立政殿而去。
行至半途,恰好碰到張多海飛奔而來,朝兩人拱手笑道:「兩位殿下終於回來了,陛下和皇后殿下正召你們去立政殿覲見呢。」
兩人對視一眼,心中都在想,父親既然也在,還要不要說此事呢?
這件事他們最後自然是打算匯報給父親裁決,不過因涉及到弘農楊氏,才想先跟母親提一嘴,防止母親阻礙此事。
兩人跟隨張多海去立政殿的路上,低聲商議,最後決定暫時不提此事,等明天再單獨告訴母親。
然而當他們來到立政殿後,卻發現不得不提了。
「父親,您要和母親一起去鄯州?」李弘一臉驚愕的望著並坐上首的父親和母親。
李治道:「不錯,前方將士們奔行數千里,才打了這場勝仗,這一勝來之不易啊!他們都是我大唐英雄,所以朕要去鄯州迎接他們,明日就出發!」
「這……可是……」李弘不由看向李賢。
「怎麼,你們還不同意嗎?」武媚娘掃了他一眼。
李弘忙道:「孩兒不敢,只是父親離開鄯州後,國事怎麼辦?」
李治笑道:「叫你們過來,就是為了此事,還是和以前一樣,弘兒監國,賢兒輔佐兄長。」
李賢急道:「父親,您能不能過幾天再走啊?」
李治皺眉道:「這是為何?」
李賢一時不知如何回答,轉頭看向李弘,道:「兄長,咱們還是和父親坦白了吧!」
「坦白什麼?」李治明知故問。
李弘拱手道:「父親,母親,我和六郎有事情稟告。」
「哦,有什麼大事,為何先不稟告?」武媚娘問。
李弘深吸一口氣,道:「因為此事與弘農楊氏有關……」
將楊氏子弟在洛陽城違法亂紀的情況說了,又說他們幾次前往洛陽調查,發現楊氏子弟楊淼,為賄賂官員,修建翡翠莊園,在園中置數十名女子。
最終導致這些女子全部喪命。
李治聽完後,一拍桌案,怒道:「竟有此事!」
李弘感嘆道:「孩兒起初也不信,不過如今確鑿證據,不能不信了。」
武媚娘冷冷道:「這兩人真該千刀萬剮,剁碎了餵狗。」
李治沉聲道:「那些官員也一個不能放過,此事必須嚴懲!」
武媚娘道:「陛下說的是。」
李弘見母親如此表態,並未維護楊氏,暗暗鬆了一口氣,朝李治拱手道:「父親,您還是先把此事處理完畢,再去鄯州吧?」
李治搖頭道:「不,此事雖然重要,前線將士也不能冷落了。」
李弘愣道:「那您是等回來再處理嗎?」
李治擺手道:「此事如此駭人聽聞,怎能再等?這樣吧,朕把此事全權交給你處置,到時候,派人向朕通報一聲就行了。」
李弘驚愕道:「如此大事,孩兒從未處理過呀,只怕會誤事!」
李治正色道:「任何事情總有第一次,你既是大唐儲君,以後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須由你來決斷,怎能因此而畏縮?」
武媚娘微笑道:「弘兒,你已經長大了,陛下和我都相信你能處理好此事。」
李弘聽到母親鼓勵,心中也振作了幾分,可畢竟是第一次處理如此大案,心中還是有點沒底。
李治見他神情,又道:「你不必有太大壓力,朝中那麼多大臣,你都可以請教,況且還有賢兒給你出主意。」
李弘看向李賢,後者朝他嘻嘻一笑,道:「兄長,當初父親和母親外出巡狩時,你也監國了大半年,有什麼好怕的?」
此話一出,李弘卻想到了東宮死人之事,不由臉色一白。
武媚娘愛子心切,柔聲道:「別怕,到時候遇到問題,也可以向我們寫信。」
李弘聽到此話,終於點了點頭,道:「孩兒明白了。」
李治揮了揮手,道:「你們一路舟車勞頓,也不用再陪我們說話了,下去休息吧。」
離開立政殿後,二人朝著東宮返回。
李弘想到自己頭一次要處理如此大事,心頭沉甸甸的,總擔心又會出問題,不由握緊了拳頭。
奇怪的是,李賢也沒有說話,皺著眉,望著地面,似乎有什麼難以決斷之事。
李弘注意到弟弟神情有異,問:「六郎,你在想什麼?」
李賢嘀咕道:「兄長,你覺不覺得有點奇怪?」
「奇怪什麼?」
李賢道:「咱們剛向父親匯報此事,父親就要離開長安,這也太巧了吧?」
李弘道:「父親不是說了嗎?是為迎接前線遠征的將士們,那些將士本來就快要回來了呀,父親這時候去,不是很正常嗎?」
李賢皺著眉,嘀咕道:「反正我總覺得,父親和母親剛才的樣子有點奇怪。」
李弘笑道:「你年紀小,一路勞累,容易胡思亂想,今晚就留在東宮歇息吧!」
這天晚上,與李弘抵足而眠。
到了次日,有立政殿內侍來報,皇帝和皇后的鸞駕午時出發,讓他們提前半個時辰過去送駕。
出發之前,李治舉辦了一場朝會,將自己要去鄯州迎接將士、由太子監國的決定,告訴了一眾大臣。
眾大臣雖感突然,鄯州畢竟距離長安不遠,便也無人反對,只是有不少官員請求隨駕。
李治卻表示不用帶大臣,只帶皇后隨行,讓官員們盡心輔佐太子便是。
朝會結束後,李治便和武媚娘一起來到玄武門,
鸞駕、儀仗、護衛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各宮嬪妃、太子、皇子、嬪妃們也都在駕旁等候。
該交代的已經提前交代好了,李治沒有再多說什麼,和武媚娘一起坐著鸞駕,離開玄武門。
送走二人後,李弘和李賢回到東宮,開始商議如何處置楊氏之事。
李賢的意思是,把楊氏一族都抓起來,再把韋珅一家也抓起來,送到大理寺審問。
等問清楚了,再將洛陽涉案官員全部處置。
李弘聽到要抓捕楊氏一族,隱隱覺得不妥,沉吟不語。
就在這時,一名內侍來報,說司宮台的人求見。
李弘道:「請他進來吧。」
不一會,司宮台一名密探進入東宮寢殿,正是唐平。
「卑職唐平,拜見太子殿下,拜見雍王殿下。」
李弘抬手道:「不必多禮,唐都尉找我可是有什麼事嗎?」
唐平道:「回太子殿下,王大監臨走前有吩咐,讓卑職有任何事情,就向您匯報。剛剛司宮台查到一件事,非同小可,卑職這次冒昧來報。」
李弘問:「什麼事?」
唐平道:「內領衛剛剛收到一個消息,一個叫韋珅的洛陽子弟,來到長安,四處活動,似欲行不軌之事!」
李弘驚道:「你說那人叫韋珅?」
「是的。」
「京兆韋氏東眷房的那個韋珅?」
「正是此人。」
李弘奇道:「他怎麼來長安了,還想圖謀不軌?」不由看向李賢。
李賢嘿嘿一笑,道:「兄長,這很簡單啊,韋珅和楊淼知道我們在查他們,心中害怕,就跑來長安,找他們背後之人求救啊!」
李弘愣道:「你是說,他們背後之人在長安?」
李賢笑道:「來的為何是韋珅,而不是楊淼?」
李弘喃喃道:「難道翡翠莊園之事,幕後是京兆韋氏?」
李賢道:「肯定是的!」
李弘沉默了一會,搖頭道:「現在並無證據,不能隨意猜測。」朝唐平問:「韋珅都見了誰?」
「一個是京兆韋氏的韋岳,一個是蘭陵蕭氏的蕭至言,一個是英國公府的李敬業,一個是宇文氏的宇文康。」
李弘微微變色:「他竟見了這麼多人?」
李賢哼道:「兄長,瞧見沒有,全都是這些年被父親打壓過的世家大族,我看他們是想聯手造反!」
李弘搖頭道:「不對,李敬業是李太傅的孫子,怎會造反?」
李賢一想也有道理,李勣在朝中名聲極佳,又深受李治信任,要說他想造反,確實令人難以置信。
「唐都尉,你覺得呢?」李弘向唐平問。
唐平道:「依卑職之見,可先抓捕韋珅,拷問一番。」
李弘想了想,道:「可以,你立刻抓捕韋珅,還有洛陽的楊淼,也可一併抓捕!」
唐平領命去了。
韋珅突然來長安活動,李弘和李賢都覺得事情似乎牽扯的越來越廣了,又重新商議此事細節。
沒商議幾句,內侍來報,唐平又去而復返了。
李弘心知定是情況有變,趕忙命人召唐平覲見。
唐平很快回到大殿,而且帶來一個令二人震驚的消息。
韋珅竟然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