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儲君的培養
第498章 儲君的培養
夜已深,明月高懸。
殿門是開著的,晚風吹入大殿,甘露殿的十六盞宮燈,忽明忽暗的閃動著。
一名侍立殿內的內侍,忍不住打了個哈欠,雖捂住嘴巴,未發出聲音,身子卻晃動了一下,頓時被王伏勝瞪了一眼。
王伏勝轉頭看向李治,見他依然坐在龍椅上沉思,並未受到驚擾,這才鬆了一口氣。
李治自見過李勣後,便一直坐在殿內思索。
這也難怪,李勣說的消息實在太驚人了。
最近幾個月,李弘一直往洛陽跑。
雖然他提出的理由,是去核查洛陽糧庫之事,李治卻知道這只是藉口,他其實是在調查楊氏。
李治並未干涉,只是派內領衛暗中保護,又讓王伏勝也調查此事。
長安、洛陽這兩處地方,司宮台的情報能力並不輸於內領衛。
王伏勝已經查出一件重要之事,這也是李治匆忙回宮的原因。
這件事可謂令人髮指。
洛陽的兩名世家子,竟然在洛水河畔,建立了一座莊園,名為翡翠莊園。
表面來看,這只是一座普通的莊園,園子裡著實種了不少奇異花卉,在洛陽也頗有美名。
然而暗地裡,這裡卻是一處人間煉獄。
那兩名世家子,從全國各地,搜羅來大量年輕美女,其中還有許多十五歲不到的少女。再讓這些女子,服侍洛陽城中的權貴富紳。
許多官員苦熬一輩子,終於得到如今地位,然而平日裡,有上官盯著,御史監督,有心縱慾,卻無法去青樓妓館,更不能在外面養女人。
這樣一座莊園,正好可以滿足他們心中慾念,又能不被世人知曉。
這就是一場權色交易的地下莊園,那兩個世家子則憑藉這座莊園,在洛陽城積累大量人脈關係。
人性之惡,在沒有律法約束的地方,綻放的淋漓盡致。
誰也不知他們在莊園中做了什麼,只知道某一年,有村民在莊園五里外的一處林子裡,發現十幾具女屍。
此事引起很大震動,甚至驚動了大理寺,狄仁傑也派人去查過。
只可惜,女屍早已變成骸骨,洛州府又並未收到大量女子失蹤的案件,無法核實身份。
現場又並未發現任何線索。
一個月後,翡翠莊園忽然發生一場大火,將一切都掩蓋在大火之下,誰也不知那些女屍與莊園的關係。
熊熊大火將莊園燒得精光,這裡發生過的一切,仿佛都不曾存在一般。
直到今日,此事才無意中浮出水面。
誰能想到,大唐繁華之下,竟也隱藏著如此詭譎黑暗的一面。
而且翡翠莊園的建立,是發生在李治執政時期,那時他還正在一門心思的改革均田制。
若不是李弘調查楊氏時,無意中發現此事的一點端倪,只怕此事將永遠掩蓋在塵埃之中。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那兩人竟如此大膽,還想負隅頑抗,想要勾連世族,頑抗到底。
李治也知道自己長期打壓世族,包括這次改革稅制,必定造成世族不滿。
也不知還有多少人,像李敬業一樣與韋珅見過面。
李勣在長孫李敬業之事上,終究有所隱瞞,只說李敬業與韋珅見面之後,便將此事向他匯報。
其實無論李敬業有沒有匯報,僅憑著李勣今晚入宮坦白此事,李治也不會再追究。
現在的情況是,處理楊淼和韋珅易如反掌,只是韋珅來到長安後,又見過哪些人?
根據李勣的情報,韋珅還見過一名蕭氏子弟,再加上韋珅京兆韋氏子弟的身份,難保京兆韋氏與此事無關。
該如何處置這些人,才是真正的難題。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治在對付世族上,已頗有經驗,此事雖麻煩了些,但韋珅既然暴露,就不難處理。
李治苦思良久,卻是在考慮另外一個方面。
此事是否該由自己來處理?
楊淼和韋珅雖罪大惡極,背後卻是弘農楊氏和京兆韋氏。
楊氏背後是楊夫人,與武媚娘也有一定關係。
韋氏背後是紀王李慎、韋太妃等人。
再加上蕭氏也牽涉其中,背後是蕭庶人,牽扯到四皇子李廉、以及兩個小公主。
若是李治親自來辦,自然無需顧慮這些關係,可以快刀剪亂麻的解決,可如果是太子李弘來解決呢?
一個是母親的母族,一個是皇叔的母族,還有一個是兄弟的母族。
在這千絲萬縷的親情糾葛下,李弘能否處理好此事?
李弘已經快十五歲了,身為儲君,將來的皇帝,這些事情他將來遲早需要面對。
況且這件事原本就是他最先查出來的。
所以李治決定趁這次的事情,考察一下兒子的能,看他是否能處置這種家事、國事牽扯在一起的問題。
不過要交給李弘來辦的話,又有一個問題。
李治如今無病無痛,頭疾也早已穩定,該找個什麼理由,才能將此事交給李弘?
只要他還在宮中,無論牽涉此事的三大家族和其他世族,又或是李弘、武皇后、兩位小公主,肯定都會來找自己。
該想個什麼法子抽身事外呢?
還有武媚娘,是否要將她一併帶走,還是留下她,觀察一下她是否會因為楊夫人的緣故,阻礙李弘辦理此事?
如果是李治來辦,武媚娘肯定不敢阻止,如果是兒子在辦,她會不會施加影響力呢?
李弘在面對母親壓力下,又能否展現出果決一面,與其抗爭?
各種念頭,在李治腦海內輾轉起伏,當他將一切考慮妥當後,才發現屁股都坐麻了。
「伏勝,什麼時辰了?」李治抬頭問。
王伏勝細聲道:「回陛下,已過二更了。」
李治「嗯」了一聲,問:「洛陽可傳來什麼消息嗎?」
王伏勝道:「剛傳來消息,太子殿下和雍王殿下已經準備回京了。」
李治目光一閃:「他們已經查清楚了?」
王伏勝笑道:「是的,原本尋找證據還很困難,結果無意中,竟有一件關鍵證據機緣湊巧之下,被兩位殿下發現。」
李治聽出弦外之音,道:「到底怎麼回事?」
王伏勝道:「那證據是楊淼故意讓太子殿下他們發現的,就是為了讓殿下儘快回京,他才好在路上動手。」
「不過太子殿下似乎也察覺到了,派人調了一隊折衝府護衛,在回京路上隨同保護。」
李治問:「那隊折衝府可靠嗎?」
王伏勝道:「那位折衝都尉是薛將軍舊部,參加過高句麗之戰,由薛訥小郎君親自舉薦的,絕對可靠!」
李治點了點頭,道:「好,看來倒不必朕多操心了。你派人告訴王及善,讓他的人不必對那幫刺客動手了,繼續暗中保護太子便是。」
王伏勝小心翼翼的道:「陛下,解決那幫刺客,不是更穩妥一些嗎?」
李治擺手道:「既然弘兒自己能夠解決,朕就儘量不插手,且瞧瞧他能把此事處理的如何。」
王伏勝點頭應是。
李治站起身,道:「擺駕立政殿,這件事,朕還是需要跟皇后打個招呼。」
武媚娘平日不會睡的太早,尤其是李治在甘露殿時,她都會在寢殿內等候。
除非李治去別的宮殿,她才會卸妝歇息。
李治來到立政殿時,武媚娘早已得到消息,帶著人在殿外候駕了。
敘禮畢,進入內殿落座,李治揮了揮手,命所有人都退下,這才望著正在倒蜜酒的武媚娘。
「媚娘,你不必忙了,坐下來,朕有話要跟你說。」
武媚娘見他神情認真,便放下酒壺,來到一旁坐下,上身微微前傾。
「陛下要說何事?」
李治道:「弘兒去洛陽調查的事,你可知曉?」
「妾身知道。」武媚娘一臉平靜。
「他調查的可是弘農楊氏,你一點不擔心?」
武媚娘微微蹙眉,道:「陛下是以為妾身會包庇母族嗎?」
李治笑道:「朕只是問一下,你不必多想。」
武媚娘沉默了一會,道:「妾身雖是婦道人家,卻也通讀史書,明白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
「身為皇后,若是對父族、母族袒護包庇,只會害了他們,讓他們犯下大錯,至一發不可收拾。」
李治見她如此明事理,暗暗點頭。
他這次過來,其實就是想向武媚娘坦白一切。
至於觀察她與李弘母子相鬥的念頭,最終還是被捨棄。
武媚娘太聰明了!
她事後肯定會察覺到自己的目的,這樣反而會讓她覺得自己不信任她,很可能再次把手伸向朝政。
而且挑動她與李弘對立,雖能瞧出李弘的能耐,卻也可能造成母子失和,得不償失。
「媚娘,你能這樣想,朕就沒什麼可顧慮了,弘兒確實在調查楊氏,還查出一件令人髮指的事來。」
將將韋珅二人建立翡翠莊園的事說了。
武媚娘聽完後,鳳眉一挑,道:「難怪弘兒要調查他們,竟干出這種喪心病狂之事!」
李治淡淡道:「不僅如此,剛剛李勣入宮告訴朕,楊氏一族的楊淼,還有韋氏一族的韋珅,打算謀害弘兒!」
「那韋珅還來到長安,四處勾結世家子弟,準備行謀大逆之舉!」
將韋珅見李敬業、蕭氏子弟的情況都說了。
武媚娘聽到蕭氏也牽扯其中,鳳眉一亮,冷冷道:「他們好大的膽子!」
李治道:「他們連那樣的事都幹了,還有什麼事都干不出來?」
武媚娘深吸一口氣,道:「陛下不必顧慮妾身和母親,凡是參與此事的楊氏族人,陛下隨意處置便是,妾身絕不袒護!」
李治緩緩道:「媚娘,朕想讓弘兒處理此事,你以為如何?」
武媚娘微微一愣,隨即明白過來,李治這是想磨練兒子。
她雖是女人,在對待子女後輩問題上,一向果決,當即表示贊同。
「弘兒也不小了,是時候讓他給陛下分憂了。」
李治道:「你說朕該找個什麼理由,才能名正言順的讓弘兒處理此事呢?」
武媚娘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
「陛下,薛仁貴和裴行儉現在到哪了?」
「應該已經到碎葉城了吧。」李治想了想回答。
武媚娘進言道:「這一戰他們勞師遠征,殊為不易,大揚我大唐在西域威名,陛下何不前往鄯州,親自迎接大軍凱旋?」
李治愣了一下,目光一閃,喜道:「朕頭疼半天的事,媚娘你竟能一下就替朕想到辦法,果然是朕的賢內助!」
鄯州距離長安不遠不近,既能抽身事外,又能注視著長安城發生的一切,不至於讓情況失控,確實是一個最好的去處。
武媚娘又道:「陛下還可以把兩位公主帶上。」
李治心中一動。
武媚娘讓帶上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是怕李弘在處理蕭氏問題時,兩個公主去求情。
他沉思了一會,道:「媚娘,蕭氏是否參與此事,還不能確定。」
武媚娘看了李治一眼,道:「陛下是否還在念及舊情?」
只要涉及到蕭淑妃時,武媚娘身上的大度就會消失,變得特別敏感,還容易吃醋,儘管蕭淑妃已經是一介庶民。
李治搖頭道:「朕只是就事論事,此事還是交給弘兒調查吧,到時若真與蕭氏有關,也未必與蕭庶人有關。」
武媚娘沉默了一會,忽然道:「對了,前陣子,鄭貴妃忽然和妾身提到一事。」
「何事?」
武媚娘道:「貴妃說,蕭庶人想要讓華兒嫁給蕭氏族人。」
李治心中一凜,道:「華兒同意嗎?」
武媚娘瞥了李治一眼,道:「陛下,您還不了解華兒性子嗎?她極為孝順,就算心中不願,也會答應的。」
「那後來呢?」李治心知此事另有隱情,不然自己應該知道才對。
武媚娘道:「妾身給蕭庶人寫了一封信,委婉告訴她,陛下希望皇子皇女們,能自己決定婚事,不喜別人插手,她便沒有再堅持了。」
其實最開始是鄭貴妃給蕭庶人寫了一封信,只可惜蕭庶人不給她面子,回信之中給拒絕了。
鄭貴妃原本就因當年之事,頗惱蕭庶人,見她如此不識抬舉,便決定給她一個教訓。
若是直接派人教訓,又怕高安公主為難,她便把此事告訴了武媚娘。
武媚娘與蕭庶人是死敵,自然要阻止。
正如她所想,武媚娘得知後,當即也給蕭庶人寫了一封信。
蕭庶人對武媚娘就畏懼多了,心知若是拒絕,對方一定會報復,只好打消念頭。
李治點點頭,道:「你處理的很好。」
「陛下,從此事可以看出,蕭庶人對蕭氏一族依然很上心,那蕭氏子弟若真的與此事有關,她肯定會插手,向華兒求助。依華兒的性子,肯定會找弘兒求情,只怕弘兒會很為難。」
李治想了想,道:「媚娘,弘兒這次要為難的事,可不止這一條,這次就讓他自己處理吧,我們瞧著便是。」
武媚娘見難以說動李治,便不再勸說,點頭道:「那好罷。」
(本章完)
夜已深,明月高懸。
殿門是開著的,晚風吹入大殿,甘露殿的十六盞宮燈,忽明忽暗的閃動著。
一名侍立殿內的內侍,忍不住打了個哈欠,雖捂住嘴巴,未發出聲音,身子卻晃動了一下,頓時被王伏勝瞪了一眼。
王伏勝轉頭看向李治,見他依然坐在龍椅上沉思,並未受到驚擾,這才鬆了一口氣。
李治自見過李勣後,便一直坐在殿內思索。
這也難怪,李勣說的消息實在太驚人了。
最近幾個月,李弘一直往洛陽跑。
雖然他提出的理由,是去核查洛陽糧庫之事,李治卻知道這只是藉口,他其實是在調查楊氏。
李治並未干涉,只是派內領衛暗中保護,又讓王伏勝也調查此事。
長安、洛陽這兩處地方,司宮台的情報能力並不輸於內領衛。
王伏勝已經查出一件重要之事,這也是李治匆忙回宮的原因。
這件事可謂令人髮指。
洛陽的兩名世家子,竟然在洛水河畔,建立了一座莊園,名為翡翠莊園。
表面來看,這只是一座普通的莊園,園子裡著實種了不少奇異花卉,在洛陽也頗有美名。
然而暗地裡,這裡卻是一處人間煉獄。
那兩名世家子,從全國各地,搜羅來大量年輕美女,其中還有許多十五歲不到的少女。再讓這些女子,服侍洛陽城中的權貴富紳。
許多官員苦熬一輩子,終於得到如今地位,然而平日裡,有上官盯著,御史監督,有心縱慾,卻無法去青樓妓館,更不能在外面養女人。
這樣一座莊園,正好可以滿足他們心中慾念,又能不被世人知曉。
這就是一場權色交易的地下莊園,那兩個世家子則憑藉這座莊園,在洛陽城積累大量人脈關係。
人性之惡,在沒有律法約束的地方,綻放的淋漓盡致。
誰也不知他們在莊園中做了什麼,只知道某一年,有村民在莊園五里外的一處林子裡,發現十幾具女屍。
此事引起很大震動,甚至驚動了大理寺,狄仁傑也派人去查過。
只可惜,女屍早已變成骸骨,洛州府又並未收到大量女子失蹤的案件,無法核實身份。
現場又並未發現任何線索。
一個月後,翡翠莊園忽然發生一場大火,將一切都掩蓋在大火之下,誰也不知那些女屍與莊園的關係。
熊熊大火將莊園燒得精光,這裡發生過的一切,仿佛都不曾存在一般。
直到今日,此事才無意中浮出水面。
誰能想到,大唐繁華之下,竟也隱藏著如此詭譎黑暗的一面。
而且翡翠莊園的建立,是發生在李治執政時期,那時他還正在一門心思的改革均田制。
若不是李弘調查楊氏時,無意中發現此事的一點端倪,只怕此事將永遠掩蓋在塵埃之中。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那兩人竟如此大膽,還想負隅頑抗,想要勾連世族,頑抗到底。
李治也知道自己長期打壓世族,包括這次改革稅制,必定造成世族不滿。
也不知還有多少人,像李敬業一樣與韋珅見過面。
李勣在長孫李敬業之事上,終究有所隱瞞,只說李敬業與韋珅見面之後,便將此事向他匯報。
其實無論李敬業有沒有匯報,僅憑著李勣今晚入宮坦白此事,李治也不會再追究。
現在的情況是,處理楊淼和韋珅易如反掌,只是韋珅來到長安後,又見過哪些人?
根據李勣的情報,韋珅還見過一名蕭氏子弟,再加上韋珅京兆韋氏子弟的身份,難保京兆韋氏與此事無關。
該如何處置這些人,才是真正的難題。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治在對付世族上,已頗有經驗,此事雖麻煩了些,但韋珅既然暴露,就不難處理。
李治苦思良久,卻是在考慮另外一個方面。
此事是否該由自己來處理?
楊淼和韋珅雖罪大惡極,背後卻是弘農楊氏和京兆韋氏。
楊氏背後是楊夫人,與武媚娘也有一定關係。
韋氏背後是紀王李慎、韋太妃等人。
再加上蕭氏也牽涉其中,背後是蕭庶人,牽扯到四皇子李廉、以及兩個小公主。
若是李治親自來辦,自然無需顧慮這些關係,可以快刀剪亂麻的解決,可如果是太子李弘來解決呢?
一個是母親的母族,一個是皇叔的母族,還有一個是兄弟的母族。
在這千絲萬縷的親情糾葛下,李弘能否處理好此事?
李弘已經快十五歲了,身為儲君,將來的皇帝,這些事情他將來遲早需要面對。
況且這件事原本就是他最先查出來的。
所以李治決定趁這次的事情,考察一下兒子的能,看他是否能處置這種家事、國事牽扯在一起的問題。
不過要交給李弘來辦的話,又有一個問題。
李治如今無病無痛,頭疾也早已穩定,該找個什麼理由,才能將此事交給李弘?
只要他還在宮中,無論牽涉此事的三大家族和其他世族,又或是李弘、武皇后、兩位小公主,肯定都會來找自己。
該想個什麼法子抽身事外呢?
還有武媚娘,是否要將她一併帶走,還是留下她,觀察一下她是否會因為楊夫人的緣故,阻礙李弘辦理此事?
如果是李治來辦,武媚娘肯定不敢阻止,如果是兒子在辦,她會不會施加影響力呢?
李弘在面對母親壓力下,又能否展現出果決一面,與其抗爭?
各種念頭,在李治腦海內輾轉起伏,當他將一切考慮妥當後,才發現屁股都坐麻了。
「伏勝,什麼時辰了?」李治抬頭問。
王伏勝細聲道:「回陛下,已過二更了。」
李治「嗯」了一聲,問:「洛陽可傳來什麼消息嗎?」
王伏勝道:「剛傳來消息,太子殿下和雍王殿下已經準備回京了。」
李治目光一閃:「他們已經查清楚了?」
王伏勝笑道:「是的,原本尋找證據還很困難,結果無意中,竟有一件關鍵證據機緣湊巧之下,被兩位殿下發現。」
李治聽出弦外之音,道:「到底怎麼回事?」
王伏勝道:「那證據是楊淼故意讓太子殿下他們發現的,就是為了讓殿下儘快回京,他才好在路上動手。」
「不過太子殿下似乎也察覺到了,派人調了一隊折衝府護衛,在回京路上隨同保護。」
李治問:「那隊折衝府可靠嗎?」
王伏勝道:「那位折衝都尉是薛將軍舊部,參加過高句麗之戰,由薛訥小郎君親自舉薦的,絕對可靠!」
李治點了點頭,道:「好,看來倒不必朕多操心了。你派人告訴王及善,讓他的人不必對那幫刺客動手了,繼續暗中保護太子便是。」
王伏勝小心翼翼的道:「陛下,解決那幫刺客,不是更穩妥一些嗎?」
李治擺手道:「既然弘兒自己能夠解決,朕就儘量不插手,且瞧瞧他能把此事處理的如何。」
王伏勝點頭應是。
李治站起身,道:「擺駕立政殿,這件事,朕還是需要跟皇后打個招呼。」
武媚娘平日不會睡的太早,尤其是李治在甘露殿時,她都會在寢殿內等候。
除非李治去別的宮殿,她才會卸妝歇息。
李治來到立政殿時,武媚娘早已得到消息,帶著人在殿外候駕了。
敘禮畢,進入內殿落座,李治揮了揮手,命所有人都退下,這才望著正在倒蜜酒的武媚娘。
「媚娘,你不必忙了,坐下來,朕有話要跟你說。」
武媚娘見他神情認真,便放下酒壺,來到一旁坐下,上身微微前傾。
「陛下要說何事?」
李治道:「弘兒去洛陽調查的事,你可知曉?」
「妾身知道。」武媚娘一臉平靜。
「他調查的可是弘農楊氏,你一點不擔心?」
武媚娘微微蹙眉,道:「陛下是以為妾身會包庇母族嗎?」
李治笑道:「朕只是問一下,你不必多想。」
武媚娘沉默了一會,道:「妾身雖是婦道人家,卻也通讀史書,明白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
「身為皇后,若是對父族、母族袒護包庇,只會害了他們,讓他們犯下大錯,至一發不可收拾。」
李治見她如此明事理,暗暗點頭。
他這次過來,其實就是想向武媚娘坦白一切。
至於觀察她與李弘母子相鬥的念頭,最終還是被捨棄。
武媚娘太聰明了!
她事後肯定會察覺到自己的目的,這樣反而會讓她覺得自己不信任她,很可能再次把手伸向朝政。
而且挑動她與李弘對立,雖能瞧出李弘的能耐,卻也可能造成母子失和,得不償失。
「媚娘,你能這樣想,朕就沒什麼可顧慮了,弘兒確實在調查楊氏,還查出一件令人髮指的事來。」
將將韋珅二人建立翡翠莊園的事說了。
武媚娘聽完後,鳳眉一挑,道:「難怪弘兒要調查他們,竟干出這種喪心病狂之事!」
李治淡淡道:「不僅如此,剛剛李勣入宮告訴朕,楊氏一族的楊淼,還有韋氏一族的韋珅,打算謀害弘兒!」
「那韋珅還來到長安,四處勾結世家子弟,準備行謀大逆之舉!」
將韋珅見李敬業、蕭氏子弟的情況都說了。
武媚娘聽到蕭氏也牽扯其中,鳳眉一亮,冷冷道:「他們好大的膽子!」
李治道:「他們連那樣的事都幹了,還有什麼事都干不出來?」
武媚娘深吸一口氣,道:「陛下不必顧慮妾身和母親,凡是參與此事的楊氏族人,陛下隨意處置便是,妾身絕不袒護!」
李治緩緩道:「媚娘,朕想讓弘兒處理此事,你以為如何?」
武媚娘微微一愣,隨即明白過來,李治這是想磨練兒子。
她雖是女人,在對待子女後輩問題上,一向果決,當即表示贊同。
「弘兒也不小了,是時候讓他給陛下分憂了。」
李治道:「你說朕該找個什麼理由,才能名正言順的讓弘兒處理此事呢?」
武媚娘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
「陛下,薛仁貴和裴行儉現在到哪了?」
「應該已經到碎葉城了吧。」李治想了想回答。
武媚娘進言道:「這一戰他們勞師遠征,殊為不易,大揚我大唐在西域威名,陛下何不前往鄯州,親自迎接大軍凱旋?」
李治愣了一下,目光一閃,喜道:「朕頭疼半天的事,媚娘你竟能一下就替朕想到辦法,果然是朕的賢內助!」
鄯州距離長安不遠不近,既能抽身事外,又能注視著長安城發生的一切,不至於讓情況失控,確實是一個最好的去處。
武媚娘又道:「陛下還可以把兩位公主帶上。」
李治心中一動。
武媚娘讓帶上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是怕李弘在處理蕭氏問題時,兩個公主去求情。
他沉思了一會,道:「媚娘,蕭氏是否參與此事,還不能確定。」
武媚娘看了李治一眼,道:「陛下是否還在念及舊情?」
只要涉及到蕭淑妃時,武媚娘身上的大度就會消失,變得特別敏感,還容易吃醋,儘管蕭淑妃已經是一介庶民。
李治搖頭道:「朕只是就事論事,此事還是交給弘兒調查吧,到時若真與蕭氏有關,也未必與蕭庶人有關。」
武媚娘沉默了一會,忽然道:「對了,前陣子,鄭貴妃忽然和妾身提到一事。」
「何事?」
武媚娘道:「貴妃說,蕭庶人想要讓華兒嫁給蕭氏族人。」
李治心中一凜,道:「華兒同意嗎?」
武媚娘瞥了李治一眼,道:「陛下,您還不了解華兒性子嗎?她極為孝順,就算心中不願,也會答應的。」
「那後來呢?」李治心知此事另有隱情,不然自己應該知道才對。
武媚娘道:「妾身給蕭庶人寫了一封信,委婉告訴她,陛下希望皇子皇女們,能自己決定婚事,不喜別人插手,她便沒有再堅持了。」
其實最開始是鄭貴妃給蕭庶人寫了一封信,只可惜蕭庶人不給她面子,回信之中給拒絕了。
鄭貴妃原本就因當年之事,頗惱蕭庶人,見她如此不識抬舉,便決定給她一個教訓。
若是直接派人教訓,又怕高安公主為難,她便把此事告訴了武媚娘。
武媚娘與蕭庶人是死敵,自然要阻止。
正如她所想,武媚娘得知後,當即也給蕭庶人寫了一封信。
蕭庶人對武媚娘就畏懼多了,心知若是拒絕,對方一定會報復,只好打消念頭。
李治點點頭,道:「你處理的很好。」
「陛下,從此事可以看出,蕭庶人對蕭氏一族依然很上心,那蕭氏子弟若真的與此事有關,她肯定會插手,向華兒求助。依華兒的性子,肯定會找弘兒求情,只怕弘兒會很為難。」
李治想了想,道:「媚娘,弘兒這次要為難的事,可不止這一條,這次就讓他自己處理吧,我們瞧著便是。」
武媚娘見難以說動李治,便不再勸說,點頭道:「那好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