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愛告狀的小皇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88章 愛告狀的小皇子

  後宮,望梅亭。

  高安公主身披雪白貂皮披風,坐在氈墊上,靜靜望著林中盛開的梅花。

  她如今年歲日長,出落的愈發水靈,眉目清秀,身高超過了姊姊義陽公主,獨坐亭中,風致嫣然。

  今日是正日大朝會,也是後宮開例會的日子。

  從去年開始,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便開始參加正日例會。

  這是武皇后的恩旨。

  原因是太平公主鬧著要參加,她這么小的公主都參加,兩個大公主卻不參加,說不過去,武媚娘這才下了這道旨意。

  從幾日前開始,高安公主就對今日例會,格外期待,因她聽說今年長安來的外國使節,比往年都多。

  使節多,便意味著貢品多。

  據太平公主小道消息,李治已經下旨,將大量貢品送到後宮私庫,其中很多都是化外方物,難得一見,極為神異。

  這幾日,高安公主一直都盼著今日例會,按理來說,她該在公主院梳妝打扮,為參加例會做準備。

  可昨日晚上,她的一個無意發現,讓她改變主意,一大清早就跑到這裡等候。

  就在這時,人影晃動,一人沿著林中小徑,從一片梅花中繞出來,正是吳王李吉。

  高安公主起身迎了過去,問:「阿兄,可查清楚了嗎?」

  李吉道:「查清楚了,那首詩是一個叫蕭羽的人所寫。」

  高安公主微微變色,急問:「可是蘭陵蕭氏子弟?」

  李吉道:「是啊。」

  高安公主嘆了口氣,低聲道:「果然如此,阿姊竟瞞著我。」

  李吉顯得很急,顧不得詢問此事經過,說:「安妹,我是找理由溜進宮的,還要參加大朝會,先走啦。」

  高安公主輕輕道:「兄長去吧。」

  待李吉匆忙離開後,高安公主心事重重的離開梅園,朝公主院返回。

  回到公主院,義陽公主已經快梳妝好了,只差額頭花鈿,不知選用哪一個好。

  她見高安公主進來,便拿著兩個花鈿,朝她問:「阿妹,你說我點哪一個花鈿合適?」

  高安公主盯著她,沒有做聲。

  義陽公主愣道:「你又怎麼了?」

  高安公主沉默了一會,低聲道:「沒什麼。」

  義陽公主見她神情,心中一驚,隱隱猜到了什麼,也不再問她,將梅花型花鈿點在額頭。

  高安公主也開始梳妝。

  義陽公主一言不發的坐在椅子上,把玩著一個玉鐲子,屋中格外的安靜。

  便在這時,一名小童從外面走了進來,是八皇子李仁。

  「大姊、二姊,阿娘讓我來喊你們……」李仁一句話還未說完,便注意到兩個姊姊神情不對,嘴巴停住了。

  義陽公主問:「是鄭姨娘喊我們過去嗎?」

  李仁點了點小腦袋:「是啊。」

  觀察了兩人一眼,又道:「大姊,二姊,你們吵架了嗎?」

  義陽公主微微偏過腦袋,似乎有些窘迫,道:「哪有的事。阿妹,我先過去了。」言罷,起身離開了屋子。

  李仁走到高安公主旁邊,側頭看了她一眼,道:「二姊,你和大姊怎麼了?」

  高安公主嘟囔道:「你年紀這么小,說了你也不懂。」

  李仁道:「可上次父親出題考我們,我答對三題,二姊只答對兩題啊。」

  高安公主臉一紅:「那是你念過書的緣故,有什麼好神氣的?」

  李仁呆呆問道:「神氣是什麼意思?」

  高安公主哼道:「就是自以為很了不起,其實是只小呆雞。」

  李仁問:「小呆雞又是什麼意思?」

  高安公主瞪了他一眼,道:「怎麼又問個不停了,跟你說話真費勁。」

  李仁道:「因為我還小啊。」

  高安公主哼道:「你知道就好,你小小年紀,別問那麼多,趕緊回去吧。」

  「可是二姊……」

  「又怎麼啦!」

  「父親上次出的題,都是算學題,我並未看過算學書。」

  「啊,我的天,你才幾歲,怎麼像個夫子一樣囉嗦!」高安公主抱著頭道。

  李仁轉身就走,小腿竟跑了起來,走的飛快。

  「你幹嘛去!」高安公主急忙喊住他。

  李仁聞言停下,轉過身,道:「我要去告狀。」

  高安公主驚愕道:「告什麼狀?」

  李仁道:「夫子是學問高超的賢人,父親說了,尊師重道才是好孩子,可阿姊剛才說夫子囉嗦,這是對夫子不敬,我要告訴阿娘,晚上再告訴父親!」

  高安公主感覺頭都快炸了,深吸一口氣,勉強堆出一個笑臉。

  「好,是阿姊剛才說錯了,八郎乖,能不能不去告狀?」

  李仁嘴角彎起一個不易察覺的弧度,認真的道:「那阿姊要告訴我,你和大姊怎麼了。」

  高安公主撇了撇嘴,道:「男女之事,你懂嗎?」

  李仁道:「禮記有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此乃天經地義之事,有何不懂?」

  高安公主被他噎了一下,有心為難一下這個小弟,便道:「那你可知道,男女之間,為何生欲?」

  李仁道:「男為陽,女為陰,陰陽相吸,故而生欲。」

  高安公主見他一張小嘴,竟還挺能說,原本覺得他年紀小,不懂事,這時也不禁對這個小弟刮目相看了幾分。

  她想了想,嘆道:「八郎,這世上之事,並不都是書上寫的那麼簡單,就比如你大姊之事,不僅是男女之事,還牽涉到家族親情。」

  李仁問:「與蕭氏有關嗎?」

  高安公主猛地一驚,難以置信的望著李仁:「你怎麼知道?」

  李仁道:「二姊自己說的啊,與家族有關,二姊和大姊的母族便是蕭氏。」

  高安公主再不敢把這個弟弟當小孩了,揮了揮手,將下人屏退,凝望著李仁。

  「八郎,你是怎麼看待蕭氏的?」

  李仁想了想,道:「蕭氏雖是二姊、大姊和四兄的母族,但已經落寞了。」

  高安公主嘆道:「是啊,正因為落寞了,阿娘才想撮合阿姊和蕭氏子弟,希望能挽救蕭氏。」

  其實最近半年,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每次去看蕭淑妃時,蕭淑妃已隱隱透露出,希望兩人中有一人能嫁給蕭氏子弟的態度。

  原本蕭淑妃也不敢奢望,因為公主的婚事通常由皇帝和皇后決定。

  可去年十二月,二皇子李孝竟然娶了劉充嬡的義女徐玲。

  徐玲的身份雖然經過包裝,可以瞞過普通百姓,卻瞞不過消息靈通的世家大族。

  長安世族都知道,徐玲原本不過是個戲班出身的低賤女子,竟然嫁給了皇子。

  另外還有一個消息,大皇子李忠今年回京時,帶回一名女子,是萊州寒門出身的女子,父親不過是一個八品小縣尉。

  據說皇帝也同意了兩人婚事,正在籌備。

  由這兩件事可見,當今聖人對於子女的婚事,給予極大尊重,允許他們自行決定。

  正因如此,蕭淑妃才生出幾分念想,想通過女兒,讓蕭氏再多一個駙馬。

  當時蕭淑妃提的時候,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都沒吭聲,後來蕭淑妃不再提了,高安公主還以為阿娘放棄了。

  昨日她才發現,阿姊偷偷收藏了一首情詩,這才請李吉去打聽,果然是蕭氏子弟的情詩。

  這說明義陽公主已經在暗中與蕭氏子弟來往。

  高安公主知道阿姊是因為孝順,才答應了阿娘,雖然心疼義陽公主,卻也不好阻止此事,讓阿娘失望。

  李仁聽了高安公主的話後,沒有再做聲了。

  高安公主問:「八郎,你覺得這樣做有用嗎?」

  李仁想了想,說:「一顆正在下落的石頭,若是綁上一根繩子,也只會把繩子拉斷。」

  高安公主微微一驚:「你是說,阿姊不僅救不了蕭氏,還會被牽連?」

  李仁低聲道:「二姊,娘說了,蕭氏的事很複雜,不能隨便議論。」

  高安公主深吸一口氣,李仁這句話其實便回答她了。

  李吉曾悄悄告訴過她,蕭氏的事不僅牽扯到皇后,還牽扯到一些牽扯極大的隱秘,提醒她一定要注意分寸。

  如今李仁也是這般態度,這說明蕭氏確實曾經犯過大錯。

  義陽公主如今的做法,不僅救不了蕭氏,還可能搭上自己。

  「八郎,你說我該怎麼辦?」高安公主忍不住向弟弟求助。

  李仁望著她,笑道:「二姊,你還是把此事告訴阿娘吧,娘一定會幫你的。」

  高安公主沉默良久,點頭道:「好。多謝你了,八郎。」

  李仁靦腆一笑,牽住她手,道:「二姊,咱們快去薰風殿吧,阿娘和大姊肯定都等急了。」

  今年的正日例會,果然不同尋常,連從不參加例會的常山公主、新城公主也都入宮了。

  這次的貢品不僅外國方物極多,本國貢品也比往常更多。

  這是因為大唐疆域越來越大,上供的地方變多了。

  就比如高句麗地區,今年上供了大量長白山靈參。

  這些靈參全都是千年以上的大參,能補脾益肺、養血生津,對於常年缺少活動的嬪妃們來說,都是補益良藥,故而很受歡迎。

  只有熟知醫理的武媚娘知道,人參也有副作用,補益過量,反受其害,只對體弱多虛之人有奇效,故而對其並不熱衷。

  至於那些外國送來的貢品,稀奇是稀奇,卻也並未有想像中那麼好,甚至有的國家送來的東西,竟是一些奇形異狀的石頭。

  這也正常,大食以西的國家,距離大唐遙遠。

  他們只是希望藉助大唐對付大食,並非真心上供,自不可能將真正的寶物獻上。

  例會結束後,高安公主去了薰風殿,一直留到晚上,這才偷偷將義陽公主的事,告訴鄭貴妃。

  鄭貴妃聽完後,臉上多了幾分怒色。

  「哎,你這個娘親,為了家族,竟要犧牲自家女兒,實在枉為人母,你放心,這件事交給姨娘吧。」

  高安公主眼巴巴望著鄭貴妃,眼中流露出一絲擔憂。

  鄭貴妃笑道:「別擔心,姨娘不會欺負你阿娘,我會派人去點醒她,讓她清醒過來。」

  高安公主欣喜道:「多謝姨娘。」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