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固守奔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76章 固守奔襲

  李孝一行人來到城牆下時,早已有人出來迎接領頭之人正是安西副都護王玄策,身後跟著一眾安西將領。

  其中一人,對文成公主和蘇毗藍雅並不陌生,卻是吐蕃人欽陵。

  欽陵以犧牲手下兩萬吐蕃軍為代價,已將籌碼全部壓在大唐身上,倘若唐軍戰敗,吐蕃定不復存在。

  所以欽陵留在噶爾城,想要幫助唐軍戰勝大食人。

  奇怪的是,迎接的隊伍里並無蘇定方。

  若只文成公主過來,蘇定方只讓王玄策過來迎接,勉強說的過去。

  可李孝身為大唐二皇子,蘇定方竟也不出來迎接,這就有些無禮了。

  蘇毗藍雅快人快語,敘禮之後,便問起蘇定方為何沒有出來迎接二皇子。

  王玄策表情凝重,緩緩道:「蘇都護聽說諸位到來後,便領兵出城了。」

  眾人都露出驚訝之色。

  蘇定方領兵與大食人作戰,那不奇怪,可他為何非要等著幾人入城後才率軍出擊?

  王玄策瞧出幾人疑惑,微微側身,抬手道:「二殿下,公主殿下,蘇毗都督,幾位先進城吧,我慢慢將緣由說與你們聽。」

  進城的路上,眾人才知原來蘇定方與王玄策發生分歧。

  李孝也終於明白,為何蘇定方沒有領兵迎擊大食軍了。

  並非蘇定方不願,而是王玄策反對。

  王玄策反對的理由也令人震驚,因為城外十萬天竺軍中,其實有一半是大食精銳。

  他們藏身在天竺軍隊中,就是想引誘唐軍攻擊,再出其不意,給唐軍致命一擊!

  大食人對外作戰能夠不斷取勝,並非沒有原因。

  他們擅長利用外籍軍團作戰,並且能夠將他們的優點發揮出來。

  比如當初對付欽陵的吐蕃軍時,吐蕃軍已被圍困,他們就派大勃律軍去輪番消耗,主力大軍則督守外圍。

  等吐番軍筋疲力竭,再圍而火之。

  與敵人正面野戰時,他們也知外籍軍隊不擅正面硬戰,戰鬥意志不高,很容易形成潰敗。

  故而都會由本國精銳,正面迎敵,外籍軍團則左右側翼。

  對此,他們也產生很多戰術,其中一個戰術,便是將精銳軍團藏在外籍軍團中,讓敵人疏忽輕敵,便能雷霆一擊。

  這一招通常用來對付那些初次交鋒的對手。

  白圖便是擅長這種戰術的大師,他此刻便率領四萬雄獅軍團精銳,藏身於天竺軍中,

  等候著唐軍出擊!

  不過他也小看了唐軍的情報能力。

  王玄策手下有一支斥候隊,全部由和尚組成,既有天竺僧,也有西域僧。

  他們以交流佛法的名義,前往周邊各國,查探隱秘,最終發現了大食人的陰謀。

  不過,在如何應對大食軍隊上,王玄策與蘇定方發生分歧。

  蘇定方並不在意敵人是天竺軍還是大食軍,他的想法只有一個,打!

  然而王玄策卻更傾向於欽陵獻出的計劃。

  欽陵認為唐軍應該發揮出昆藏地形優勢,伴敗退守,誘敵深入。

  敵人只要追擊太快,就很有可能感染怪疾,唐軍再分兵襲擊敵人糧草輻重,斷其後路,最後再全殲敵軍。

  蘇定方卻堅決反對。

  他認為禦敵於外,才是邊將職責,將敵人放進來,縱然勝利,也會影響民生農田,破壞生產,造成昆藏混亂!

  蘇定方是都護,王玄策無法跟他抗爭,只好提出一個委婉要求。

  他已經聽各地刺史和都督來報,知道不少地方軍,正在前往噶爾城的路上。

  需得等這些軍隊到齊,蘇定方再出城作戰。

  這是為了防止蘇定方戰敗後,敵軍圍城,那些過來馳援的軍隊,很可能遇到危險。

  馳援之人中有文成公主和李孝,蘇定方只能答應。

  所以當他得知二皇子、文成公主平安抵達後,便一刻也不多待,率領五萬唐軍出城與敵交戰。

  李孝聽完之後都憎了。

  原來蘇定方不出城作戰,竟是因為他的原因。

  「王副都護,蘇都護既然去作戰了,咱們也不能在城中等著,需得出去援助啊!」李孝急道。

  王玄策沉聲道:「二殿下,您是千金之軀,怎能出城犯險?況且蘇都護已經將主力帶出去了,若是戰敗,就會退守城中,我們出去救援,反而會礙事。」

  李孝急道:「難道只能在城中苦等?」

  欽陵忽然道:「城外二十里處,有一處高坡,可以盡覽前方五十里景況,不妨去那裡觀戰,就算蘇都護輸了,我們也能及時回城,並無危險。」

  蘇毗藍雅冷冷警了他一眼,哼道:「欽陵將軍很希望蘇都護輸嗎?」

  她當初被吐蕃人滅國囚禁,對欽陵依然懷有怨恨!

  欽陵低頭不作聲了。

  王玄策打圓場道:「既有這樣一處安全所在,那就去瞧瞧戰況吧。」

  李孝從未瞧見大規模兵團作戰,當即連連附和。

  於是王玄策點了三千人馬,護送著李孝來到欽陵說的那處高坡。

  蘇毗藍雅也堅持要來,只有文成公主留在了城中。

  此坡確實高聳,遠處還有一片群山雪峰,白色的峰頂直插入雲,仔細瞧的話,會發現這座山應該是那座山脈的余脈。

  上到峰頂,竟還有一座青磚綠瓦的寺廟,不過已經廢棄。

  寺廟西北方向,延伸出一處寬闊石台,可以將西北方向的一片高原盡覽無遺。

  李孝來到石台,極目遠眺,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感縈繞胸前。

  欽陵沒說錯,站在此處,確實可以清晰的看見前方空曠之處,唐軍和大食軍隊正在對峙!

  唐軍在南部結陣,遠遠看去,五萬唐軍變得很小,就像李勇府中那塊沙盤上用泥偶捏成的士兵。

  「唉,三郎若在這裡的話,不知該有多歡喜!」李孝心中感嘆。

  在唐軍北面,大食軍隊也在結陣。

  可以明顯看出來,大食人的數量比唐軍更多,而且他們也更分散,分為五個軍陣,組成十字形。

  蘇毗藍雅問道:「王副都護,城中軍隊現有多少?」

  王玄策沉聲道:「原本有八萬,算上你們和其他各路援軍,加起來超過十萬了。」

  蘇毗藍雅道:「既是如此,蘇都護為何只帶五萬人呢,這樣不是很吃虧嗎?」

  李孝正和蘇毗藍雅有一樣的想法,側頭看向王玄策。

  欽陵解釋道:「軍隊太多,指揮就會更難,兩支從未配合過的軍隊一起作戰,優勢時還好,若是遇到劣勢,就容易造成混亂,自相踐踏。」

  昆藏的五萬唐軍,一部分是蘇定方從安西帶來的,一部分是松州地區的唐軍,另外還有李治增援的一部分。

  唐軍內部訓練方法一樣,整合起來更容易,蘇定方在昆藏時,便只負責訓練唐軍。

  另外三萬本地軍由王玄策組建,由蘇毗、象雄等各部,再加上原吐蕃降軍組成。

  這支軍隊也由王玄策訓練,故而就算將這三萬人給蘇定方指揮,蘇定方也會用不習慣。

  李孝點了點頭,將這些話記下來,想看將來可以告訴李勇。

  朝戰場看去,唐軍似乎已經完成結陣,正在等待敵人進攻。

  北面的大食軍還在調整陣型。

  大兵團作戰,通常不會一擁而上,而是像高手過招一樣,根據對方陣型變化,調整己方陣型,儘量讓已方占據優勢。

  等到全面衝鋒時,那便是最後一招定勝負的時候。

  唐軍以靜制動,反而讓大食軍有些拿不定主意,陣型變來變去,塵土飛揚,沙塵漫天。

  李孝一時沒看明白。

  他不懂蘇定方為何不主動進攻,也不明白唐軍陣型如此簡單,為何大食人卻變來變去?

  王玄策一直在觀察他表情,見他一臉困惑,便解釋道:「二殿下,您現在看到的,就是蘇都護最常用的戰法,固守奔襲戰術。」

  李孝問:「何為固守奔襲?」

  王玄策道:「眼下您看到的唐軍軍陣,就是用來固守的步兵方陣,另有五千騎兵,藏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等敵軍被步兵方陣消磨鬥志、失去銳氣時,蘇都護就會率領騎兵奔襲而來,直插敵人咽喉,從而讓敵軍混亂,再順勢掩殺,便可擊潰敵軍!」

  李孝大喜道:「原來是這樣,那蘇都護肯定能贏,對不對?」

  王玄策搖頭道:「沒那麼簡單,敵軍之中的聖鹿軍團統帥蘇奧曼,曾被蘇都護打敗過,此人肯定會研究蘇都護的戰法,知道他的戰術。」

  李孝頓時一驚,想起父親總說知己知彼,才能常勝,敵人已經知道蘇定方的戰法,蘇定方還能夠贏嗎?

  大食軍陣之中,白圖站在一輛加高的戰車上,遙望對面的唐軍軍陣,微笑道:「難怪唐軍能夠擊敗你,瞧這威勢,並不比四大聖軍團弱啊。」

  蘇奧曼沉聲道:「白將軍一定要小心,蘇定方便是用這種戰法,以一萬多人馬,擊敗過突厥十多萬騎兵!」

  白圖淡淡道:「我從不會小看任何敵人,不過突騎兵的戰力我見過,此人能用一萬打敗十萬突厥騎兵,我絕不相信。這應該是此人故意誇大其詞,好讓別人怕他,心理戰術罷了。」

  「當年我擊敗過一個拜占庭將領,那傢伙也號稱用一千人,擊敗過一萬多人的軍隊,

  結果真打起來,也不過如此!」

  蘇奧曼不作聲了,他知道自己波斯人的身份不受待見,再勸也不會有用。

  白圖道:「唐人的這種戰術,其實並不稀奇,只要衝破他的步兵陣型,他們便沒法子了。」

  當即傳令,將手下一名將領召了過來,說:「哈扎,看見對面的唐軍沒有?」

  那將領長得像熊一樣魁梧,滿臉濃密鬍鬚,手持一柄大鐵錘,據說曾一錘砸死一頭熊,外號「熊戰士」哈扎。

  哈扎道:「看的一清二楚。」

  「感覺如何?」白圖問。

  哈扎咧嘴一笑,道:「在咱們遇到的敵人之中,他們應該算是最頂尖的一批敵人了吧?」

  白圖道:「可有把握沖開那座步兵軍陣?」

  哈扎昂首道:「以前那些強大的敵人,都已倒在我們腳下,這次的敵人也不會例外!

  白圖道:「很好,去吧,帶領前軍、左軍和右軍去,真主與你同在。」

  哈扎臉上多了一絲狂熱之色,大聲道:「我等將遵循真主的指示,擊敗眼前一切敵人!」

  很快,大食軍陣發生變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