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押送俘虜 回京獻捷
第477章 押送俘虜 回京獻捷
兩萬大食精銳軍由哈扎率領,朝著唐軍逼近,身後則跟著兩支天竺軍團,加起來共六萬人,組成品字形。
留在原地的還有四萬大食軍隊,其中兩萬是雄獅軍團,有一萬騎兵和一萬弓兵。
另外兩萬則是聖鹿軍團,作為後軍預備隊。
蘇奧曼忍不住問:「白將軍,你為何不讓騎兵去衝鋒?」
白圖瞥了他一眼,道:「這一萬騎兵,我是留著給藏起來的那五千敵人的。」
蘇奧曼見他嘴上雖狂,實際用兵卻頗為謹慎,不由暗暗點頭,不再多言。
大食軍隊衝鋒時,氣勢驚人,嘴裡高聲呼喊著古蘭經,渾身氣血上涌,面色紅潤,臉上帶著一股不顧一切的狂熱表情!
光是這樣一副衝鋒態勢,就足以讓很多敵人喪膽。
只可惜他們面對的唐軍,卻仿佛冷硬的鋼鐵,無情的機器,絲毫不受任何感染。
兩支軍隊的心態驚人的一致。
他們都沒打過敗仗,面對任何敵人時,都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最後勝利的一定會是自己。
然而勝者只有一個。
高坡上,李孝望著大食軍隊衝擊唐軍方陣的場景,心中大受震撼。
不親眼目睹,很難體會到戰爭帶來的視覺衝擊,遠遠看去,就像一股洶湧的浪花,猛烈拍擊在山壁之上。
塵土飛揚,遮擋了視線,卻擋不住刀兵碰撞、廝殺怒吼之聲。
唐軍披甲率其實比大食軍隊更高,然而雄獅軍團是大食精銳,披甲率不低於唐軍,軍械也都是嶄新的。
正因如此,這場激戰才更加殘酷。
唐軍堅如磐石,不斷的將撲過來的大食軍隊擋住,大食軍隊卻悍不畏死,前仆後繼,鮮血瀰漫,斷肢齊飛,戰場化為一片血海。
李孝緊握雙拳,滿頭大汗,明明身處戰場以外,卻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
就在這時,他聽到王玄策和欽陵同時出聲。
王玄策說的是一個「好」字,兩拳在胸前交擊。欽陵說的是吐蕃語,不過瞧其神情,也露出欣喜之色。
李孝正要詢問,便聽到一陣尖銳的號鼓聲響起,大食軍隊開始後撤了。
唐軍並未追擊,只是在原地調整陣型,轉移傷兵,將剛才頂在前排的軍士,轉移到後排休息。
李孝又驚又喜,問:「是不是贏了?」
王玄策微笑道:「現在還言之過早,不過總算擋住第一波攻勢了。」
欽陵感嘆道:「真不知蘇都護如何訓練這些將士的,竟有如此驚人的戰鬥意志和強大韌性。」
兩人不知道的是,蘇定方這支步兵方陣,是用來抵擋騎兵衝鋒的,面對大食人的步兵,自然輕易拿捏。
不過他們雖不知道,大食人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你說什麼?死傷三千多人?這才進攻多久?」白圖簡直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哈扎已經沒有剛才的銳氣了,從一隻雄赳赳的公熊,變成一隻垂頭喪氣的狗熊。
「將軍,這支敵人似乎……似乎不太一樣,他們意志堅強,兵器鋒利,動作乾淨利落,所有攻擊都朝著將士們的致命處,只要被擊中,非死即傷,就像一群屠夫一樣!」
白圖強忍怒火,問道:「那他們死傷多少?」
「這個……應該還不到我們一半吧?」
「什麼?」
「其實嚴格來說,可能只有我們三成左右……」
白圖震驚了,不可動搖的意志,頭一次出現搖擺,戰場上明明勢均力敵,為何戰損差距如此之大?
他自然不明白,大食軍隊以宗教信仰驅動,士兵們雖悍不畏死,卻也不懂得保護自己。
唐軍則都是百戰老兵,在殺傷敵人的同時,也懂得將受到的損傷降到最低。
故而聲勢上勢均力敵,甚至大食人還要強上一些,但結果卻與實際情況並不相同。
蘇奧曼沉聲道:「白圖將軍,撤退吧,要對付唐人,不能跟他們力敵,需要藉助謀略!」
白圖掃了他一眼,冷冷道:「見到敵人強大就撤退或者投降,那是懦夫行為!只有克服困境,戰勝強敵,才是真正的勇士,有真主庇佑,我們必將獲勝!」
蘇奧曼暗嘆口氣,道:「那我先回本部,等候您的命令。」
白圖不再理他,朝哈扎道:「我將一萬弓兵調給你,希望你這次不要讓我失望!」
這一萬弓兵他原本留著攻城用,眼下卻顧不得那麼多了,先打贏眼下這一仗再說。
哈扎強打精神,領命而去。
高坡之上,李孝見敵人發起第二次衝鋒,這次交戰,弓弦聲破空,密密麻麻的箭矢朝唐軍後陣射去。
唐軍身經百戰,一點不慌,士兵們拿起盾牌斜擋在頭頂,雖也有一定損傷,影響卻不大。
於是,這第二輪進攻和第一輪一樣,根本撼不動唐軍陣型。
那些天竺軍戰鬥意志遠不如唐軍和大食軍,見局面不利,就開始變得混亂,不少人沖入大食軍陣中,自相踐踏,踩死不少大食人。
白圖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再次下令前軍撤回。
這次撤退的情況,比剛才混亂多了,尤其是天竺軍隊,只顧飛快奔跑,根本不聽號令,原本的有序後撤,仿佛變成潰逃一般。
幸好唐軍沒有追擊,不然情況更糟。
白圖見此情況,心中一片茫然,這是他第一次遇到如此大的挫折,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是好,難道要派出手下騎兵才行?
就在這時,馬蹄聲震碎大地,一支唐軍從西南方向奔馳而來,速度極快,仿佛離玄之箭。
唐軍方陣鼓聲大陣,唐軍步兵也沖了過來。
白圖畢竟作戰經驗豐富,定住心定,命手下一萬騎兵迎上唐軍騎兵,又命手下步兵轉攻為守,準備迎擊唐軍衝鋒。
只可惜,他的命令雖準確,卻未能完美的傳達下去。
唐軍騎兵一直養精蓄銳,兼且從高處衝下,勢不可擋。
大食騎兵想要整兵出擊時,卻受到回撤軍隊的影響,根本無法調整好軍陣迎敵。
蘇定方最擅長的就是對戰場時局的把控,他敏銳的把握住最好的出擊時間。
大食騎兵本就不如唐騎,又受到多重影響,騎兵還未奔馳到最高速度,就要與唐騎短兵交接,陣型也頗為散亂,結果可想而知。
僅僅半個時辰不到,大食騎兵就被唐騎沖開。
白圖眼見唐軍騎兵輕易衝散己方騎兵,又從側翼沖入己方步兵方陣,不由再次陷入茫然和不可置信,幾乎懷疑這是一場噩夢!
其實他手下的雄獅軍團戰力,並不弱於唐軍多少,再加上聖鹿軍團和天竺軍,這一戰絕不應該打成這樣。
只可惜他一生太過順利,嘴上雖說不會小看敵人,實際上還是小看了蘇定方,並未將他當做與自己同級別的對手。
白圖還在發愣之際,大食步兵方陣在唐軍騎兵的切割下,已完全混亂,更加擋不住唐軍步兵的衝擊。
敗局已定,親兵保護著白圖開始撤離。
此處在昆藏境內,他們想逃回大勃律國,基本不現實。
蘇定方只需一路掩殺,便能不斷擴大戰果,讓這支大食軍隊分崩離析。
高坡上觀戰的李孝和白圖的狀態差不多,也有點發懵,他沒想到剛才還在僵持的戰鬥,忽然就呈現一面倒的局勢。
當他回過神來時,身邊只剩下蘇毗藍雅一人,王玄策和欽陵都不見了。
「蘇毗都督,王副都護他們去哪了?」
蘇毗藍雅笑道:「當然是回城領兵追擊啊,二殿下,你發現沒有,在這一戰之前,王玄策將軍和欽陵那小子,都不看好蘇都護,覺得他會輸。」
李孝道:「不會吧。」
蘇毗藍雅哼道:「怎麼不會?若是他們相信蘇都護,就應該提前準備好軍隊,等蘇都護打贏後,就能一起追擊了!」
李孝恍然道:「有道理。」
蘇毗藍雅道:「我就和他們不同,一開始就知道蘇都護一定能贏!」
李孝奇道:「您為何對蘇都護如此有信心呢?」
蘇毗藍雅笑道:「因為我當初曾跟蘇都護一起穿越昆藏無人區,當時我便覺得,他是一個比薛將軍更厲害的人,唉,只可惜他已經老了,不然……」
李孝正要問不然怎樣,忽然猛地醒悟,臉頰變得通紅,暗道:「這個蘇毗藍雅也太奔放了,胡人女子果然與長安女子不同。」內心深處,其實很喜歡這樣的女子。
下方的戰事已經變成追擊戰,混作一團,也沒什麼好看的,李孝便和蘇毗藍雅一起回城了。
回到城中的軍府,剛進大廳,便見文成公主坐在屋中等候,見他們進來後,立刻起身相迎。
「二郎,外面情況如何?我聽說王副都護匆忙回來,帶著兩萬軍隊出城去了,蘇都護打贏了還是打輸了?」
李孝哈哈一笑,道:「打贏了,打了一個大勝仗。」
文成公主大喜,問怎麼贏的。
李孝想了想,一攤手,道:「我也不知怎麼就贏了,唉,三郎沒說錯,打仗果然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言罷,不由打了一個哈欠。
文成公主笑道:「你這一路奔波,只怕也累了,去歇息一下吧。」
李孝見噶爾城危機已解,心中那根弦一松,確實感覺累了,找到軍府官員,要了間房間,倒頭就睡。
迷迷糊糊中,李孝感覺肚子好餓,竟是被餓醒的。
推開大門,太陽卻還未落山,自己似乎沒睡一會。
正要找個人問一下廚房在哪時,便見文成公主從走廊上走了過來。
「二郎,你可算醒了,這幾日看來是累壞了吧。」文成公主微笑道。
李孝愣了一下,道:「姑姑,我睡了很久嗎?」
「是啊,都快一天一夜了。」
「什麼?」李孝驚呼。
文成公主掩嘴一笑,道:「你可把蘇都護、王副都護都給嚇壞了,幸好郎中說你只是過於勞累,他們才放心,還讓別人不要打擾你。」
李孝驚道:「蘇都護已經回來了嗎?」
文成公主道:「是啊,追了一夜,今日上午回來的。」
李孝忙問:「情況如何,斬首多少?抓到敵軍主將沒有?有沒有把他們一舉消滅?」
文成公主笑道:「你這一下問這麼多問題,我可答不過來。我只知道活捉了敵人一名姓蘇的大將。」
李孝道:「姓蘇?敵軍主將不是姓白嗎?」
文成公主正要回話,忽聽李孝肚子咕咕直叫,笑道:「還是先帶你去吃飯吧,邊吃邊和你說。」
用膳時,李孝才終於知道情況。
原來蘇定方追擊大食潰軍時,蘇萊曼率領兩萬聖鹿軍團殿後,成功為白圖等人逃跑爭取了時間。
當然,他也不可能再逃脫了,所部兩萬人馬全軍覆沒,他也被蘇定方給活捉。
蘇定方繼續追擊,並未追擊到大食人,倒是追到不少天竺軍。
這些天竺軍一看到唐軍,就磕頭下拜,毫無戰鬥意志。
蘇定方卻看不上他們,不願收降,也不好殺他們,放他們走了。
王玄策追擊時,也遇到一批天竺降兵。他對天竺一直念念不忘,希望替大唐打下這片土地,故而收降了這批天竺人,留待後用。
李孝用過早膳後,便決定去見見蘇定方,想詢問他到底怎麼贏的。
蘇定方並不在城內軍府,而是駐紮在城外大營,李孝來到大營後,被帶到蘇定方的帥帳。
等了半晌,蘇定方沒來,卻見到了蘇定方的副將唐休璟。
「卑職唐休璟,拜見許王殿下。」
李孝皺眉道:「蘇都護呢,他不肯來見我嗎?」
唐休璟拱手道:「殿下別誤會,蘇公下田去了,還沒回來。」
「什麼?下田?」李孝瞪大了眼睛。
唐休璟苦笑道:「是的,這個嘛……蘇公和別人愛好不太一樣,習慣種地耕田。」
李孝愕然道:「他怎會有這種愛好?」
唐休璟嘆道:「我知道您難以置信,其實我一開始也不相信,與蘇公相處久了,才不得不信。」
「可是……不是剛剛打了一場大仗嗎?他不處理後續之事,卻跑去種田?」
唐休璟道:「敵軍已全部撤出昆藏,所以蘇公說他的任務完成了。他和王副都護有一個約定,蘇公只負責軍事,政務民生上的事,都交給王副都護。」
李孝呆呆望著地面,怎麼也想不到,如此勇猛的將領,竟會喜歡耕田。
唐休璟看了他一眼,道:「蘇公是一個很特別的人,與其他將領不同,並不喜歡打仗。」
李孝愣道:「那他為何從軍?」
唐休璟道:「他是見天下大亂,百姓們無法安心耕種,食不果腹,這才決定從軍,結束亂世,讓人人都能安穩耕田。」
李孝肅然起敬,道:「原來是這樣。」
唐休璟緩緩道:「後來天下承平,他便準備退隱歸農,是李靖將軍把他又請出來了。這些年來,若非陛下對他委以重任,讓他管理昆藏都護府,他只怕早就重新歸農了。」
李孝眨了眨眼,道:「他打仗如此厲害,若是跑去耕田,豈不可惜?」
唐休璟笑道:「殿下所言正是,我們也這樣勸說他,他卻說,已將一身本領傳授給裴行儉將軍了。」
李孝道:「可裴行儉將軍肯定還是比不上他啊!」
唐休璟笑道:「您請放心,我和軍中一幫同僚,可不會放蘇公歸農,若是他走了,哪有今日的大勝?」
李孝一拍大腿,道:「對啊,可不能讓他走了!」
唐休璟笑道:「既是如此,二殿下還是不見蘇公為好,否則他見了您,肯定會表露出歸農的想法,再讓您轉達給陛下!」
李孝急忙站起身,擺手道:「既是如此,那我就不見蘇公了,告辭。」匆匆離去。
出了軍營後,他才想起,自己忘記問蘇定方到底是怎麼打贏的了。
轉念一想,去問王玄策也一樣,回到城中後,便徑直找上王玄策。
王玄策似乎也正在找他,見他進入屋中,拱手道:「殿下來的正好,我正有一事,想請求殿下。」
李孝奇道:「何事?」
王玄策道:「我與蘇都護商議過,想將蘇奧曼押送到長安獻捷,希望由殿下親自押送。」
「我?」
王玄策道:「是的,從這裡去長安,路途遙遠,況且還要押送蘇奧曼和一幫俘虜,到長安後應該就到了八九月了,殿下正好可以留在長安,等歲末之後,再返回昆藏。」
李孝想到可以提前回到長安,哪還不同意,眉開眼笑道:「既是如此,我應下便是,不過我也有件事,想拜託王副都護。」
「殿下請吩咐。」
李孝道:「您能不能告訴我,蘇都護到底是怎麼打贏的?」
王玄策愣了一下,微微一笑,道:「其實很簡單……」將蘇定方趁著敵人兩次進攻不利的間隙,突然反擊等細節和關竅,詳細說了。
李孝這才滿意,他打聽這些,其實也只是為了回長安後,跟李勇說道罷了。
兩日後,李孝便押送著蘇奧曼,在三千軍士護送下,朝著長安城返回。
(本章完)
兩萬大食精銳軍由哈扎率領,朝著唐軍逼近,身後則跟著兩支天竺軍團,加起來共六萬人,組成品字形。
留在原地的還有四萬大食軍隊,其中兩萬是雄獅軍團,有一萬騎兵和一萬弓兵。
另外兩萬則是聖鹿軍團,作為後軍預備隊。
蘇奧曼忍不住問:「白將軍,你為何不讓騎兵去衝鋒?」
白圖瞥了他一眼,道:「這一萬騎兵,我是留著給藏起來的那五千敵人的。」
蘇奧曼見他嘴上雖狂,實際用兵卻頗為謹慎,不由暗暗點頭,不再多言。
大食軍隊衝鋒時,氣勢驚人,嘴裡高聲呼喊著古蘭經,渾身氣血上涌,面色紅潤,臉上帶著一股不顧一切的狂熱表情!
光是這樣一副衝鋒態勢,就足以讓很多敵人喪膽。
只可惜他們面對的唐軍,卻仿佛冷硬的鋼鐵,無情的機器,絲毫不受任何感染。
兩支軍隊的心態驚人的一致。
他們都沒打過敗仗,面對任何敵人時,都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最後勝利的一定會是自己。
然而勝者只有一個。
高坡上,李孝望著大食軍隊衝擊唐軍方陣的場景,心中大受震撼。
不親眼目睹,很難體會到戰爭帶來的視覺衝擊,遠遠看去,就像一股洶湧的浪花,猛烈拍擊在山壁之上。
塵土飛揚,遮擋了視線,卻擋不住刀兵碰撞、廝殺怒吼之聲。
唐軍披甲率其實比大食軍隊更高,然而雄獅軍團是大食精銳,披甲率不低於唐軍,軍械也都是嶄新的。
正因如此,這場激戰才更加殘酷。
唐軍堅如磐石,不斷的將撲過來的大食軍隊擋住,大食軍隊卻悍不畏死,前仆後繼,鮮血瀰漫,斷肢齊飛,戰場化為一片血海。
李孝緊握雙拳,滿頭大汗,明明身處戰場以外,卻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
就在這時,他聽到王玄策和欽陵同時出聲。
王玄策說的是一個「好」字,兩拳在胸前交擊。欽陵說的是吐蕃語,不過瞧其神情,也露出欣喜之色。
李孝正要詢問,便聽到一陣尖銳的號鼓聲響起,大食軍隊開始後撤了。
唐軍並未追擊,只是在原地調整陣型,轉移傷兵,將剛才頂在前排的軍士,轉移到後排休息。
李孝又驚又喜,問:「是不是贏了?」
王玄策微笑道:「現在還言之過早,不過總算擋住第一波攻勢了。」
欽陵感嘆道:「真不知蘇都護如何訓練這些將士的,竟有如此驚人的戰鬥意志和強大韌性。」
兩人不知道的是,蘇定方這支步兵方陣,是用來抵擋騎兵衝鋒的,面對大食人的步兵,自然輕易拿捏。
不過他們雖不知道,大食人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你說什麼?死傷三千多人?這才進攻多久?」白圖簡直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哈扎已經沒有剛才的銳氣了,從一隻雄赳赳的公熊,變成一隻垂頭喪氣的狗熊。
「將軍,這支敵人似乎……似乎不太一樣,他們意志堅強,兵器鋒利,動作乾淨利落,所有攻擊都朝著將士們的致命處,只要被擊中,非死即傷,就像一群屠夫一樣!」
白圖強忍怒火,問道:「那他們死傷多少?」
「這個……應該還不到我們一半吧?」
「什麼?」
「其實嚴格來說,可能只有我們三成左右……」
白圖震驚了,不可動搖的意志,頭一次出現搖擺,戰場上明明勢均力敵,為何戰損差距如此之大?
他自然不明白,大食軍隊以宗教信仰驅動,士兵們雖悍不畏死,卻也不懂得保護自己。
唐軍則都是百戰老兵,在殺傷敵人的同時,也懂得將受到的損傷降到最低。
故而聲勢上勢均力敵,甚至大食人還要強上一些,但結果卻與實際情況並不相同。
蘇奧曼沉聲道:「白圖將軍,撤退吧,要對付唐人,不能跟他們力敵,需要藉助謀略!」
白圖掃了他一眼,冷冷道:「見到敵人強大就撤退或者投降,那是懦夫行為!只有克服困境,戰勝強敵,才是真正的勇士,有真主庇佑,我們必將獲勝!」
蘇奧曼暗嘆口氣,道:「那我先回本部,等候您的命令。」
白圖不再理他,朝哈扎道:「我將一萬弓兵調給你,希望你這次不要讓我失望!」
這一萬弓兵他原本留著攻城用,眼下卻顧不得那麼多了,先打贏眼下這一仗再說。
哈扎強打精神,領命而去。
高坡之上,李孝見敵人發起第二次衝鋒,這次交戰,弓弦聲破空,密密麻麻的箭矢朝唐軍後陣射去。
唐軍身經百戰,一點不慌,士兵們拿起盾牌斜擋在頭頂,雖也有一定損傷,影響卻不大。
於是,這第二輪進攻和第一輪一樣,根本撼不動唐軍陣型。
那些天竺軍戰鬥意志遠不如唐軍和大食軍,見局面不利,就開始變得混亂,不少人沖入大食軍陣中,自相踐踏,踩死不少大食人。
白圖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再次下令前軍撤回。
這次撤退的情況,比剛才混亂多了,尤其是天竺軍隊,只顧飛快奔跑,根本不聽號令,原本的有序後撤,仿佛變成潰逃一般。
幸好唐軍沒有追擊,不然情況更糟。
白圖見此情況,心中一片茫然,這是他第一次遇到如此大的挫折,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是好,難道要派出手下騎兵才行?
就在這時,馬蹄聲震碎大地,一支唐軍從西南方向奔馳而來,速度極快,仿佛離玄之箭。
唐軍方陣鼓聲大陣,唐軍步兵也沖了過來。
白圖畢竟作戰經驗豐富,定住心定,命手下一萬騎兵迎上唐軍騎兵,又命手下步兵轉攻為守,準備迎擊唐軍衝鋒。
只可惜,他的命令雖準確,卻未能完美的傳達下去。
唐軍騎兵一直養精蓄銳,兼且從高處衝下,勢不可擋。
大食騎兵想要整兵出擊時,卻受到回撤軍隊的影響,根本無法調整好軍陣迎敵。
蘇定方最擅長的就是對戰場時局的把控,他敏銳的把握住最好的出擊時間。
大食騎兵本就不如唐騎,又受到多重影響,騎兵還未奔馳到最高速度,就要與唐騎短兵交接,陣型也頗為散亂,結果可想而知。
僅僅半個時辰不到,大食騎兵就被唐騎沖開。
白圖眼見唐軍騎兵輕易衝散己方騎兵,又從側翼沖入己方步兵方陣,不由再次陷入茫然和不可置信,幾乎懷疑這是一場噩夢!
其實他手下的雄獅軍團戰力,並不弱於唐軍多少,再加上聖鹿軍團和天竺軍,這一戰絕不應該打成這樣。
只可惜他一生太過順利,嘴上雖說不會小看敵人,實際上還是小看了蘇定方,並未將他當做與自己同級別的對手。
白圖還在發愣之際,大食步兵方陣在唐軍騎兵的切割下,已完全混亂,更加擋不住唐軍步兵的衝擊。
敗局已定,親兵保護著白圖開始撤離。
此處在昆藏境內,他們想逃回大勃律國,基本不現實。
蘇定方只需一路掩殺,便能不斷擴大戰果,讓這支大食軍隊分崩離析。
高坡上觀戰的李孝和白圖的狀態差不多,也有點發懵,他沒想到剛才還在僵持的戰鬥,忽然就呈現一面倒的局勢。
當他回過神來時,身邊只剩下蘇毗藍雅一人,王玄策和欽陵都不見了。
「蘇毗都督,王副都護他們去哪了?」
蘇毗藍雅笑道:「當然是回城領兵追擊啊,二殿下,你發現沒有,在這一戰之前,王玄策將軍和欽陵那小子,都不看好蘇都護,覺得他會輸。」
李孝道:「不會吧。」
蘇毗藍雅哼道:「怎麼不會?若是他們相信蘇都護,就應該提前準備好軍隊,等蘇都護打贏後,就能一起追擊了!」
李孝恍然道:「有道理。」
蘇毗藍雅道:「我就和他們不同,一開始就知道蘇都護一定能贏!」
李孝奇道:「您為何對蘇都護如此有信心呢?」
蘇毗藍雅笑道:「因為我當初曾跟蘇都護一起穿越昆藏無人區,當時我便覺得,他是一個比薛將軍更厲害的人,唉,只可惜他已經老了,不然……」
李孝正要問不然怎樣,忽然猛地醒悟,臉頰變得通紅,暗道:「這個蘇毗藍雅也太奔放了,胡人女子果然與長安女子不同。」內心深處,其實很喜歡這樣的女子。
下方的戰事已經變成追擊戰,混作一團,也沒什麼好看的,李孝便和蘇毗藍雅一起回城了。
回到城中的軍府,剛進大廳,便見文成公主坐在屋中等候,見他們進來後,立刻起身相迎。
「二郎,外面情況如何?我聽說王副都護匆忙回來,帶著兩萬軍隊出城去了,蘇都護打贏了還是打輸了?」
李孝哈哈一笑,道:「打贏了,打了一個大勝仗。」
文成公主大喜,問怎麼贏的。
李孝想了想,一攤手,道:「我也不知怎麼就贏了,唉,三郎沒說錯,打仗果然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言罷,不由打了一個哈欠。
文成公主笑道:「你這一路奔波,只怕也累了,去歇息一下吧。」
李孝見噶爾城危機已解,心中那根弦一松,確實感覺累了,找到軍府官員,要了間房間,倒頭就睡。
迷迷糊糊中,李孝感覺肚子好餓,竟是被餓醒的。
推開大門,太陽卻還未落山,自己似乎沒睡一會。
正要找個人問一下廚房在哪時,便見文成公主從走廊上走了過來。
「二郎,你可算醒了,這幾日看來是累壞了吧。」文成公主微笑道。
李孝愣了一下,道:「姑姑,我睡了很久嗎?」
「是啊,都快一天一夜了。」
「什麼?」李孝驚呼。
文成公主掩嘴一笑,道:「你可把蘇都護、王副都護都給嚇壞了,幸好郎中說你只是過於勞累,他們才放心,還讓別人不要打擾你。」
李孝驚道:「蘇都護已經回來了嗎?」
文成公主道:「是啊,追了一夜,今日上午回來的。」
李孝忙問:「情況如何,斬首多少?抓到敵軍主將沒有?有沒有把他們一舉消滅?」
文成公主笑道:「你這一下問這麼多問題,我可答不過來。我只知道活捉了敵人一名姓蘇的大將。」
李孝道:「姓蘇?敵軍主將不是姓白嗎?」
文成公主正要回話,忽聽李孝肚子咕咕直叫,笑道:「還是先帶你去吃飯吧,邊吃邊和你說。」
用膳時,李孝才終於知道情況。
原來蘇定方追擊大食潰軍時,蘇萊曼率領兩萬聖鹿軍團殿後,成功為白圖等人逃跑爭取了時間。
當然,他也不可能再逃脫了,所部兩萬人馬全軍覆沒,他也被蘇定方給活捉。
蘇定方繼續追擊,並未追擊到大食人,倒是追到不少天竺軍。
這些天竺軍一看到唐軍,就磕頭下拜,毫無戰鬥意志。
蘇定方卻看不上他們,不願收降,也不好殺他們,放他們走了。
王玄策追擊時,也遇到一批天竺降兵。他對天竺一直念念不忘,希望替大唐打下這片土地,故而收降了這批天竺人,留待後用。
李孝用過早膳後,便決定去見見蘇定方,想詢問他到底怎麼贏的。
蘇定方並不在城內軍府,而是駐紮在城外大營,李孝來到大營後,被帶到蘇定方的帥帳。
等了半晌,蘇定方沒來,卻見到了蘇定方的副將唐休璟。
「卑職唐休璟,拜見許王殿下。」
李孝皺眉道:「蘇都護呢,他不肯來見我嗎?」
唐休璟拱手道:「殿下別誤會,蘇公下田去了,還沒回來。」
「什麼?下田?」李孝瞪大了眼睛。
唐休璟苦笑道:「是的,這個嘛……蘇公和別人愛好不太一樣,習慣種地耕田。」
李孝愕然道:「他怎會有這種愛好?」
唐休璟嘆道:「我知道您難以置信,其實我一開始也不相信,與蘇公相處久了,才不得不信。」
「可是……不是剛剛打了一場大仗嗎?他不處理後續之事,卻跑去種田?」
唐休璟道:「敵軍已全部撤出昆藏,所以蘇公說他的任務完成了。他和王副都護有一個約定,蘇公只負責軍事,政務民生上的事,都交給王副都護。」
李孝呆呆望著地面,怎麼也想不到,如此勇猛的將領,竟會喜歡耕田。
唐休璟看了他一眼,道:「蘇公是一個很特別的人,與其他將領不同,並不喜歡打仗。」
李孝愣道:「那他為何從軍?」
唐休璟道:「他是見天下大亂,百姓們無法安心耕種,食不果腹,這才決定從軍,結束亂世,讓人人都能安穩耕田。」
李孝肅然起敬,道:「原來是這樣。」
唐休璟緩緩道:「後來天下承平,他便準備退隱歸農,是李靖將軍把他又請出來了。這些年來,若非陛下對他委以重任,讓他管理昆藏都護府,他只怕早就重新歸農了。」
李孝眨了眨眼,道:「他打仗如此厲害,若是跑去耕田,豈不可惜?」
唐休璟笑道:「殿下所言正是,我們也這樣勸說他,他卻說,已將一身本領傳授給裴行儉將軍了。」
李孝道:「可裴行儉將軍肯定還是比不上他啊!」
唐休璟笑道:「您請放心,我和軍中一幫同僚,可不會放蘇公歸農,若是他走了,哪有今日的大勝?」
李孝一拍大腿,道:「對啊,可不能讓他走了!」
唐休璟笑道:「既是如此,二殿下還是不見蘇公為好,否則他見了您,肯定會表露出歸農的想法,再讓您轉達給陛下!」
李孝急忙站起身,擺手道:「既是如此,那我就不見蘇公了,告辭。」匆匆離去。
出了軍營後,他才想起,自己忘記問蘇定方到底是怎麼打贏的了。
轉念一想,去問王玄策也一樣,回到城中後,便徑直找上王玄策。
王玄策似乎也正在找他,見他進入屋中,拱手道:「殿下來的正好,我正有一事,想請求殿下。」
李孝奇道:「何事?」
王玄策道:「我與蘇都護商議過,想將蘇奧曼押送到長安獻捷,希望由殿下親自押送。」
「我?」
王玄策道:「是的,從這裡去長安,路途遙遠,況且還要押送蘇奧曼和一幫俘虜,到長安後應該就到了八九月了,殿下正好可以留在長安,等歲末之後,再返回昆藏。」
李孝想到可以提前回到長安,哪還不同意,眉開眼笑道:「既是如此,我應下便是,不過我也有件事,想拜託王副都護。」
「殿下請吩咐。」
李孝道:「您能不能告訴我,蘇都護到底是怎麼打贏的?」
王玄策愣了一下,微微一笑,道:「其實很簡單……」將蘇定方趁著敵人兩次進攻不利的間隙,突然反擊等細節和關竅,詳細說了。
李孝這才滿意,他打聽這些,其實也只是為了回長安後,跟李勇說道罷了。
兩日後,李孝便押送著蘇奧曼,在三千軍士護送下,朝著長安城返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