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太子的小秘密
第464章 太子的小秘密
東宮,麗正殿。
李弘坐在上首,埋頭翻閱著奏章。
他動作熟練,思慮靈變,幾乎不到一盞茶時間,就能瀏覽完三份奏章,並且寫下批語。
他雖只有十三歲,然而從七歲開始就接觸政務,再加上頭腦聰慧,勤奮好學,如今已能遊刃有餘的處理一部分朝政。
另有兩排東宮屬官,分坐大殿左右,也在埋頭審閱奏章。
這些官員分成三批,負責不同的任務。
第一批是處理一些細小政務,這些政務多是瑣事,不需李弘親自處理。
第二批則是處理一些繁雜政務,這些事比較複雜,以李弘如今的年紀,處理起來頗為吃力,故而由他們代勞,最後給李弘閱覽一眼便是。
最後一批官員,則是檢查李弘已經批閱過的奏章,確認無誤後,再送去門下省。
大殿中只有一人最為清閒,那便是太子太傅于志寧,他坐在左手第一張桌案後,正顫巍巍的閉眼打瞌睡。
這也沒辦法,畢竟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他每天能堅持來東宮已經不容易了。
李弘還特意提醒眾官員,太傅睡覺時,大家儘量聲音都小點,免得吵到太傅睡覺。
不多時,李弘伸手一摸,發覺摸了個空,今天的政務竟已經處理完了。
抬頭一看,天色依然明亮,角落處的水漏顯示,似乎才剛過未時。
李弘伸了個小懶腰,起身便要離開大殿。
「太子殿下,您要去哪?」一名中書舍人詢問。
此話一出,于志寧頓時醒了,左右看了一眼,隨即朝李弘看了過去。
「殿下,你今日的政事都處理完了嗎?」他問。
李弘拱手道:「回太傅,都處理完了。」
于志寧道:「那就再讀一下永徽疏政吧。」
「永徽疏政」是李治命門下省編著的一本典籍,裡面將他登基之後,頒布實行的所有政治改革,全部記錄其中。
李治希望將新政徹底融入大唐廟堂之中,夯實根基,得到朝野認可,以防自己死後,有人立刻將新政推倒。
于志寧知道太子地位要想穩固,就必須在政治上與皇帝完全一致。
故而,只要李弘一有空閒,他就會囑咐李弘看一下「永徽疏政」。
李弘道:「太傅,我想去練習一下弓箭,父親說過,我必須經常鍛鍊體魄才是。」
于志寧卻沒那麼容易讓步,花白的眉毛皺成一團。
「現在尚早,您可以用過晚膳後,再去習練弓箭不遲啊。」
李弘道:「母親昨日派人傳來旨意,讓我今晚去立政殿用膳,膳後可能會考教我功課,只怕沒時間練箭了。」
于志寧見這個理由確實挑不出毛病,只好同意了。
「也罷,那您去吧,練習時也要注意分寸,別傷到身體。」
李弘答應一聲,快步離開了大殿,走在殿外走廊時,嘴角上揚,偷笑了一聲。
突然,他聽到身後似乎有什麼動靜,心中一驚,倏地轉頭,卻什麼也沒看到。
李弘也沒多想,邁著小碎步一路朝著箭樓而去。
所謂箭樓,是一座兩層樓宇,原本是一處賞景樓,寬敞空曠,四面通風,用來欣賞北面一座花園。
因李弘白日忙碌,練箭多是晚上,容易出現意外,武媚娘便命人將此樓整修,在二樓設一個靶場,掛上壁燈,便可以晚上練箭了。
一樓還有一個湯池,李弘練習弓箭後,往往會出一身汗,正好可以立刻洗一個澡,換身乾淨衣服,也不容易染風寒。
李弘進入箭樓後,快步奔到二樓,樓內有幾個小內侍正在打掃清潔,用抹布將木質地板擦得鋥亮。
李弘朝其中一人喊道:「小梨子,東西買到了嗎?」
一名滿臉麻子的小內侍嘻嘻一笑,快步奔了過來。
「回殿下,買到了,怕放涼了,在那個小爐子裡溫著呢。」伸手指著角落處一個架起來的小火爐。
李弘大喜,快步奔了過去,伸手就要去接爐蓋。
小梨子忙提醒道:「殿下,小心燙手,我來給您拿。」
快步走來,搶先揭開爐蓋。
爐內擺著幾根粗大的卷狀食物,兩邊開口,外面裹著細面,已被炸成金黃色,隱隱可以看見綠色的內餡。
此物名為「饆饠」,是民間極為有名的一道美食,裡面可以包裹各種餡肉,爐中的饆饠是蟹黃餡,剛一揭蓋,就能聞到撲鼻的蟹黃香味。
李弘迫不及待的伸手抓起一個,塞入嘴裡吃了起來。
一旁的小梨子問道:「殿下,味道可還正道?」
「雖不如剛炸的味道鮮美,但一樣好吃!」李弘一臉滿足的道。
就在這時,樓梯口傳來一道大喝聲。
「好哇,太子殿下,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偷吃炸食,不怕皇后殿下怪罪嗎?」
李弘大吃一驚,手中吃了一半的饆饠掉在地上,轉頭朝樓梯口看去,卻看不到人,那人似乎藏在樓梯間。
「是、是誰?」他急問。
忽見一人竄出樓梯口,雙手叉腰,嘻嘻一笑,道:「阿兄,是我!」來人正是李賢。
李弘長鬆一口氣,埋怨道:「六弟,你嚇我做什麼?」
李賢快步走了過來,嘿嘿笑道:「兄長,母親和父親可是都說過,讓你注意飲食,尤其是不能吃炸食,否則有得肺病的可能,這些饆饠還是我幫你解決了吧?」
最⊥新⊥小⊥說⊥在⊥⊥⊥首⊥發!
伸手抓起一個,塞入嘴裡,大嚼了起來,不住稱讚:「美味!」
李弘盤腿坐在地上,苦著臉道:「為何他們只嚴格要求我,你就不受約束,什麼都能吃!」
李賢又拿起一個塞入嘴裡,笑道:「因為你是儲君嘛,你的身子自然比我金貴多了。」
李弘低著頭不吭聲了。
李賢抓起第三個時,卻沒有再放入自己嘴裡,而是遞給了李弘。
「六郎,你這是……」
李賢笑道:「瞧你怪可憐的,給你吃一個吧,我不會告訴父親和母親。」
李弘喜出望外,趕忙將饆饠咬了一口,吃著吃著,竟哭了起來。
李賢大驚失色,道:「兄長,你怎麼哭了,不是都給你吃了嗎?」
李弘擦了擦眼淚,道:「我、我只是覺得太好吃了。」
李賢翻了翻眼皮,道:「你也太誇張了吧,這東西雖好吃,也比不上母親親手做的糕點吧?」
李弘搖頭道:「我就愛吃油炸吃食,那些糕餅、蒸食做的再好,我也不愛吃。」
李賢笑道:「那就難怪你為了這一口吃的,竟敢欺騙於太傅了。」
李弘面色微紅,道:「你都聽到了嗎?」
「對啊,我本來過來找你,來到殿外時,聽到你跟太傅說話,我就猜到你在撒謊,這才一路跟蹤,想瞧瞧你為何撒謊!」
李弘嘟囔道:「你怎知我在撒謊?」
李賢笑道:「因為母親昨晚根本沒有派人過來傳旨,讓你過去用晚膳嘛。」
「你怎知沒有?」
「若是母親昨日就傳旨了,今日怎麼還會讓我過來?」
李弘詫異道:「是母親讓你過來的?」
「對啊,你倒是與母親心有靈犀,母親讓你今晚回殿用晚膳,父親也會過去。喂,兄長,你一邊跟我說話,一邊吃的倒挺快啊,都只剩三個了!」
李弘陪笑道:「你以後出宮,隨時能吃到,就都給我吃了吧。」
李賢撇嘴道:「我是怕你吃多了,待會用晚膳時,吃不下飯,被母親瞧出端倪來了。」
李弘忙道:「不會不會,我練習一會弓箭,一會就消化了。六郎,你也陪我一起練吧。」
兩兄弟便一起在箭樓習練起了弓箭。
李賢生性好動,各種運動都很喜歡,包括射箭。
只不過,他對任何事都只有一盞茶的熱情,熱情過後,轉頭又喜歡上別的東西了。
在射箭領悟,他屬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李弘則是堅持不輟,故而兄弟兩人射箭水準差距很大。
李賢十箭只有三、四箭能中靶,李弘卻能全部中靶,還有兩箭射中靶心。
約莫臨近酉時,兄弟倆出了一身大汗,一起去一樓浴池泡了個澡,換上乾淨衣服,一起朝著立政殿而去。
(本章完)
東宮,麗正殿。
李弘坐在上首,埋頭翻閱著奏章。
他動作熟練,思慮靈變,幾乎不到一盞茶時間,就能瀏覽完三份奏章,並且寫下批語。
他雖只有十三歲,然而從七歲開始就接觸政務,再加上頭腦聰慧,勤奮好學,如今已能遊刃有餘的處理一部分朝政。
另有兩排東宮屬官,分坐大殿左右,也在埋頭審閱奏章。
這些官員分成三批,負責不同的任務。
第一批是處理一些細小政務,這些政務多是瑣事,不需李弘親自處理。
第二批則是處理一些繁雜政務,這些事比較複雜,以李弘如今的年紀,處理起來頗為吃力,故而由他們代勞,最後給李弘閱覽一眼便是。
最後一批官員,則是檢查李弘已經批閱過的奏章,確認無誤後,再送去門下省。
大殿中只有一人最為清閒,那便是太子太傅于志寧,他坐在左手第一張桌案後,正顫巍巍的閉眼打瞌睡。
這也沒辦法,畢竟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他每天能堅持來東宮已經不容易了。
李弘還特意提醒眾官員,太傅睡覺時,大家儘量聲音都小點,免得吵到太傅睡覺。
不多時,李弘伸手一摸,發覺摸了個空,今天的政務竟已經處理完了。
抬頭一看,天色依然明亮,角落處的水漏顯示,似乎才剛過未時。
李弘伸了個小懶腰,起身便要離開大殿。
「太子殿下,您要去哪?」一名中書舍人詢問。
此話一出,于志寧頓時醒了,左右看了一眼,隨即朝李弘看了過去。
「殿下,你今日的政事都處理完了嗎?」他問。
李弘拱手道:「回太傅,都處理完了。」
于志寧道:「那就再讀一下永徽疏政吧。」
「永徽疏政」是李治命門下省編著的一本典籍,裡面將他登基之後,頒布實行的所有政治改革,全部記錄其中。
李治希望將新政徹底融入大唐廟堂之中,夯實根基,得到朝野認可,以防自己死後,有人立刻將新政推倒。
于志寧知道太子地位要想穩固,就必須在政治上與皇帝完全一致。
故而,只要李弘一有空閒,他就會囑咐李弘看一下「永徽疏政」。
李弘道:「太傅,我想去練習一下弓箭,父親說過,我必須經常鍛鍊體魄才是。」
于志寧卻沒那麼容易讓步,花白的眉毛皺成一團。
「現在尚早,您可以用過晚膳後,再去習練弓箭不遲啊。」
李弘道:「母親昨日派人傳來旨意,讓我今晚去立政殿用膳,膳後可能會考教我功課,只怕沒時間練箭了。」
于志寧見這個理由確實挑不出毛病,只好同意了。
「也罷,那您去吧,練習時也要注意分寸,別傷到身體。」
李弘答應一聲,快步離開了大殿,走在殿外走廊時,嘴角上揚,偷笑了一聲。
突然,他聽到身後似乎有什麼動靜,心中一驚,倏地轉頭,卻什麼也沒看到。
李弘也沒多想,邁著小碎步一路朝著箭樓而去。
所謂箭樓,是一座兩層樓宇,原本是一處賞景樓,寬敞空曠,四面通風,用來欣賞北面一座花園。
因李弘白日忙碌,練箭多是晚上,容易出現意外,武媚娘便命人將此樓整修,在二樓設一個靶場,掛上壁燈,便可以晚上練箭了。
一樓還有一個湯池,李弘練習弓箭後,往往會出一身汗,正好可以立刻洗一個澡,換身乾淨衣服,也不容易染風寒。
李弘進入箭樓後,快步奔到二樓,樓內有幾個小內侍正在打掃清潔,用抹布將木質地板擦得鋥亮。
李弘朝其中一人喊道:「小梨子,東西買到了嗎?」
一名滿臉麻子的小內侍嘻嘻一笑,快步奔了過來。
「回殿下,買到了,怕放涼了,在那個小爐子裡溫著呢。」伸手指著角落處一個架起來的小火爐。
李弘大喜,快步奔了過去,伸手就要去接爐蓋。
小梨子忙提醒道:「殿下,小心燙手,我來給您拿。」
快步走來,搶先揭開爐蓋。
爐內擺著幾根粗大的卷狀食物,兩邊開口,外面裹著細面,已被炸成金黃色,隱隱可以看見綠色的內餡。
此物名為「饆饠」,是民間極為有名的一道美食,裡面可以包裹各種餡肉,爐中的饆饠是蟹黃餡,剛一揭蓋,就能聞到撲鼻的蟹黃香味。
李弘迫不及待的伸手抓起一個,塞入嘴裡吃了起來。
一旁的小梨子問道:「殿下,味道可還正道?」
「雖不如剛炸的味道鮮美,但一樣好吃!」李弘一臉滿足的道。
就在這時,樓梯口傳來一道大喝聲。
「好哇,太子殿下,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偷吃炸食,不怕皇后殿下怪罪嗎?」
李弘大吃一驚,手中吃了一半的饆饠掉在地上,轉頭朝樓梯口看去,卻看不到人,那人似乎藏在樓梯間。
「是、是誰?」他急問。
忽見一人竄出樓梯口,雙手叉腰,嘻嘻一笑,道:「阿兄,是我!」來人正是李賢。
李弘長鬆一口氣,埋怨道:「六弟,你嚇我做什麼?」
李賢快步走了過來,嘿嘿笑道:「兄長,母親和父親可是都說過,讓你注意飲食,尤其是不能吃炸食,否則有得肺病的可能,這些饆饠還是我幫你解決了吧?」
最⊥新⊥小⊥說⊥在⊥⊥⊥首⊥發!
伸手抓起一個,塞入嘴裡,大嚼了起來,不住稱讚:「美味!」
李弘盤腿坐在地上,苦著臉道:「為何他們只嚴格要求我,你就不受約束,什麼都能吃!」
李賢又拿起一個塞入嘴裡,笑道:「因為你是儲君嘛,你的身子自然比我金貴多了。」
李弘低著頭不吭聲了。
李賢抓起第三個時,卻沒有再放入自己嘴裡,而是遞給了李弘。
「六郎,你這是……」
李賢笑道:「瞧你怪可憐的,給你吃一個吧,我不會告訴父親和母親。」
李弘喜出望外,趕忙將饆饠咬了一口,吃著吃著,竟哭了起來。
李賢大驚失色,道:「兄長,你怎麼哭了,不是都給你吃了嗎?」
李弘擦了擦眼淚,道:「我、我只是覺得太好吃了。」
李賢翻了翻眼皮,道:「你也太誇張了吧,這東西雖好吃,也比不上母親親手做的糕點吧?」
李弘搖頭道:「我就愛吃油炸吃食,那些糕餅、蒸食做的再好,我也不愛吃。」
李賢笑道:「那就難怪你為了這一口吃的,竟敢欺騙於太傅了。」
李弘面色微紅,道:「你都聽到了嗎?」
「對啊,我本來過來找你,來到殿外時,聽到你跟太傅說話,我就猜到你在撒謊,這才一路跟蹤,想瞧瞧你為何撒謊!」
李弘嘟囔道:「你怎知我在撒謊?」
李賢笑道:「因為母親昨晚根本沒有派人過來傳旨,讓你過去用晚膳嘛。」
「你怎知沒有?」
「若是母親昨日就傳旨了,今日怎麼還會讓我過來?」
李弘詫異道:「是母親讓你過來的?」
「對啊,你倒是與母親心有靈犀,母親讓你今晚回殿用晚膳,父親也會過去。喂,兄長,你一邊跟我說話,一邊吃的倒挺快啊,都只剩三個了!」
李弘陪笑道:「你以後出宮,隨時能吃到,就都給我吃了吧。」
李賢撇嘴道:「我是怕你吃多了,待會用晚膳時,吃不下飯,被母親瞧出端倪來了。」
李弘忙道:「不會不會,我練習一會弓箭,一會就消化了。六郎,你也陪我一起練吧。」
兩兄弟便一起在箭樓習練起了弓箭。
李賢生性好動,各種運動都很喜歡,包括射箭。
只不過,他對任何事都只有一盞茶的熱情,熱情過後,轉頭又喜歡上別的東西了。
在射箭領悟,他屬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李弘則是堅持不輟,故而兄弟兩人射箭水準差距很大。
李賢十箭只有三、四箭能中靶,李弘卻能全部中靶,還有兩箭射中靶心。
約莫臨近酉時,兄弟倆出了一身大汗,一起去一樓浴池泡了個澡,換上乾淨衣服,一起朝著立政殿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