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最窩囊的駙馬
第448章 最窩囊的駙馬
馬車緩緩行駛在長安城大街上。
車內氛圍凝重,周道務陰沉著臉,一言不發。
臨川公主的臉色卻比他更加難看。
夫妻兩人誰也不看誰,目光分別透過左右車窗,望著外面的大街。
眼瞧著距離韋府越來越近,周道務畢竟還是忍不住開口了。
「公主,待會見了紀王,只提婚事便好,不要再提伯瑜的事了,好嗎?」聲音中帶著幾分懇求。
臨川公主轉過頭望著他,道:「許王並不來找我談條件,就算陛下允諾了婚事,也救不了大郎,你不明白嗎?」
周道務嘆道:「我明白。」
臨川公主道:「如此說來,駙馬是準備放棄自己兒子,看著他死了?」
周道務強忍怒氣,道:「大理寺判的是流刑,並非死刑,他走到今日這步田地,還不是你太寵他了!」
臨川公主尖聲道:「你說什麼?」
這些年來,周道務對這位刁蠻霸道的公主,心中早就憋了一肚子不滿。
如今事關周氏一族安危,臨川公主依然如此不顧大局,他再也忍耐不住,大聲數落。
「我沒說錯嗎?大郎跟著你,學了一肚子聲色犬馬,鬥雞走狗。二郎、三郎跟著我,讀書習武,努力奮發,將來無論考取功名,還是投軍從戎,都能顯露頭角,這不是你的責任?」
臨川公主怒聲道:「周道務,當初是你讓我把大郎安插在李孝身邊,如今卻來怪我?」
周道務變色道:「你小點聲!」
臨川公主氣憤憤的道:「瞧你這窩囊勁,怕這怕那,我看你連蕭嗣業都不如!」
周道務見她臉上青筋跳動,揮舞雙手,情緒激動,生怕她越說越起勁,把各種隱秘都抖出來,只能強忍怒氣,不再還嘴。
臨川公主手指指著他鼻子,罵道:「你們這幫沒用的東西,蕭嗣業一死,就從虎豹變成了病貓,一個比一個膽小,虧你們還是大健兒!」
當初蕭嗣業死後,周道務、韋弘機、宇文喬幾人便暗中商議,放棄了扶持四皇子的計劃,轉而向太子靠攏。
臨川公主得知後,極為憤怒。
她最恨的人就是武媚娘,怎麼可能去支持她兒子,於是不聽勸阻,依然讓周伯瑜跟著李孝。
周道務無可奈何,便只好將精力都放在另外兩個兒子的培養上。
所以當他得知周伯瑜的事情後,反應並不大。
他一直覺得這個長子被老婆養廢了,遲早惹出事來,如今果然應驗。
臨川公主依然謾罵不休。
「我和伯瑜按照你們的吩咐,接近李孝,如今蕭嗣業死了,伯瑜就成了棄子,將來我是不是也會成為你們的棄子?」
周道務見她如此瘋癲,生怕她惹出大禍,只好服軟,苦笑道:「行了,是我錯了,可以了吧?」
臨川公主喝問:「那你還救不救伯瑜?」
周道務嘆道:「他是我兒子,我自然想救,可你想想,宮裡傳來消息,說陛下為大郎的事大發雷霆,在禁苑射了兩個時辰的獵。連越王都勸不動,只怕紀王也沒辦法!」
臨川公主哼道:「李貞根本就沒有去求情,我就知道他靠不住,所以才請十弟入京。」
周道務道:「公主,咱們如今最大的依仗就是紀王了,他若是惹得龍顏大怒,失了聖寵。咱們以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臨川公主咬牙道:「陛下一向重視親情,紀王為自己外甥求情,他難道還會因此懲罰紀王嗎?」
周道務低聲提醒道:「你別忘了,長孫無忌可是陛下的親舅舅,還不是被陛下收拾了?」
臨川公主怒道:「說來說去,你還是害怕!」
周道務苦笑道:「公主,紀王若是失了聖寵,皇后殿下再想要對付你我,可不會再有顧忌!」
臨川公主臉色微變,卻還是嘴硬的道:「哼,我還怕她不成?」
周道務往車壁上一靠,長嘆一口氣,不再勸說。
不一會,馬車終於到了韋府,一名少年正站在府門外迎接,正是李孝的另一個跟班韋岳。
今日紀王入京,韋太妃被韋弘機從郊外莊園請了回來,特意在韋府設宴,為李慎接風洗塵。
兩人進府之後,一路來到後堂。
韋太妃、李慎、韋弘機、宇文喬等人,都已經先到了,正坐在後堂內說著話,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
臨川公主一來,氛圍頓時就變了。
臨川公主撲到韋太妃懷裡,大哭不止,李慎忙問她怎麼了,臨川公主便將周伯瑜的事說了。
她只說事情起因是因為一隻鬥雞,飛羽班被抓也只是碰巧,與周伯瑜毫無關係,結果許王小題大做,非要誣陷周伯瑜。
周圍人聽到這個話題,面面相覷,都沒有插嘴。
李慎聽完後,皺眉道:「我記得伯瑜跟許王關係不錯,何至如此?」
臨川公主哼道:「許王是被飛羽班的一個野丫頭給迷惑了,那丫頭非要說是伯瑜害他們。」
李慎沉默不語。
他很清楚自家姊姊和外甥的脾氣,普通平民,怎麼敢得罪他們?飛羽班被誣陷的事,八成就是周伯瑜所為。
「十弟,你怎麼不說話了?難道你也要對伯瑜見死不救?」臨川公主急道。
李慎看了一眼韋太妃,只見她一臉哀求的望著自己。
韋太妃在女兒苦苦哀求下,其實也想幫一下外孫,只不過她年紀大了,對這些事已經無能為力,只能依靠兒子了。
李慎瞧見母親表情後,暗嘆口氣,只好點頭道:「好,我會進宮一趟,向陛下求情,至於能不能成,我也沒把握!」
臨川公主大喜:「只要你開口,陛下肯定會給你幾分面子。」
周道務忽然道:「進宮的事不急,今日是為紀王接風洗塵,還是先用宴為好。」
韋弘機笑道:「正是如此,宴席已經備好了,難得大家今日聚在一起,定要暢飲一番!」
宇文喬大笑道:「我今日可是空著肚子來的。」
三人都是一般的心思,先把此事岔開,等飲宴結束,再找機會勸說紀王,不要進宮求情,免得引起皇帝震怒。
臨川公主哪裡肯答應,道:「狄仁傑已經將案子判了,過幾日伯瑜就要流放隼州,需得趕緊入宮!」
「也好,那我立刻入宮。」李慎霍然起身。
韋太妃忙道:「慎兒,勸說也要注意分寸,可別惹得陛下生氣了。」
李慎微笑道:「母親放心,孩兒自有分寸。」向母親拜了一禮,又向眾人拱了拱手,便要大步離去。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道聲音。
「紀王殿下,我陪你一起入宮。」
眾人抬頭一看,只見一名身材魁梧的青年大步走了進來,赫然是韋待價!
韋弘機又驚又喜,快步走了過去,抓著韋待價的肩膀,道:「待價,你怎麼回這麼早,我聽說李勣、薛仁貴他們還要過兩天才回呀?」
韋待價微微一笑,道:「我因在石城之戰時受了傷,一直在營州休養,戰事結束後,李大總管便讓我先回京。」
「我因等程老將軍,在營州又多待了一個月,等程老將軍的傷勢好的差不多了,才陪他一起回的長安,故而趕在了前面。」
韋弘機連連點頭,笑道:「你剛回來,傷勢應該也沒好利索,還是休息為好。」
韋待價卻堅持道:「既然伯瑜出了事,我自不能坐視不理。這次我也立了幾分功勞,應該能幫的上忙。」
石城山谷之戰,他並未指揮,故而責任都被鄭仁泰攬過去了。
後來衝出包圍時,他奮勇拼殺,反而立了功勞。
韋弘機已經去吏部打聽過了,韋待價這次能封一個開國縣子,故而絕不希望他扯進周伯瑜的事中。
「待價,你過來,我有話跟你說。」
韋弘機正要將他拉走,臨川公主忽然站起身,朝韋待價行了一個大禮。
「三郎,我替伯瑜謝謝你了。」
韋待價趕忙躬身還禮,道:「公主不必如此,大家都是親戚,理該相互幫襯。」
韋弘機大急,朝韋待價直打眼色。
韋待價凝視著他,道:「二伯,你放心,我自有分寸。」
韋弘機見他神情有異,似乎另有目的,正要再詢問時,李慎已經大步走了出去。
「待價,走吧。」
韋待價答應一聲,跟李慎一起離開了後堂。
韋弘機大急,朝周道務急打眼色。
周道務卻當做沒看到,他這時候要是反對,他媳婦肯定要發瘋!
李慎和韋待價一起坐著馬車,出了韋府,朝皇宮而行。
沿途之上,李慎向他問起高句麗之戰的一些詳細情況,一邊聽一邊不住擊掌讚嘆。
高句麗這一戰,李慎雖沒有直接參加,卻極為關注,派了許多手下,去遼東打探情況。
這一戰的勝利,也讓他內心產生一種奇妙的感覺。
父親李世民在他心中,一直是神明一樣的人物,連父親都未能打下高句麗,李治卻做到了。
這也讓李慎對這位兄長,多了幾分發自內心的尊敬。
正當他沉浸在感慨中時,韋待價忽然道:「紀王殿下,您對周伯瑜的事,了解多少?」
李慎愣了一下:「待價,你問這話是什麼意思?」
韋待價緩緩道:「我是怕您在不了解內情的情況下,在陛下面前說錯了話。」
「你知道是什麼情況?」李慎目光閃動。
韋待價道:「是的,我知道,而且我知道的情況,與公主殿下剛才說的不太一樣。」
李慎凝視著他:「你不是今天才入京嗎?怎會比我知道的還多?」
韋待價道:「因為在下剛才在程府碰到一個人,他將此事的詳細經過,都跟我說了。」
「誰?」
「程務挺。」韋待價道:「他去過一趟冀州,押送飛羽班的人入京,所以這件事,他比誰都清楚。」
李慎沉默了一會,緩緩道:「原來你不是想跟我一起去求情的。」
韋待價坦然道:「不錯,周伯瑜做的那些事,根本不值得您為他求情,況且就算您求情,陛下也不會網開一面。」
李慎沉聲道:「就算如此,他畢竟是我的親外甥,我難道就該坐視不管不成?」
韋待價搖了搖頭,道:「殿下,您本是聰慧之人,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
「袒護包庇惡行,有時候和作惡沒什麼兩樣!」韋待價一字字道。
(本章完)
馬車緩緩行駛在長安城大街上。
車內氛圍凝重,周道務陰沉著臉,一言不發。
臨川公主的臉色卻比他更加難看。
夫妻兩人誰也不看誰,目光分別透過左右車窗,望著外面的大街。
眼瞧著距離韋府越來越近,周道務畢竟還是忍不住開口了。
「公主,待會見了紀王,只提婚事便好,不要再提伯瑜的事了,好嗎?」聲音中帶著幾分懇求。
臨川公主轉過頭望著他,道:「許王並不來找我談條件,就算陛下允諾了婚事,也救不了大郎,你不明白嗎?」
周道務嘆道:「我明白。」
臨川公主道:「如此說來,駙馬是準備放棄自己兒子,看著他死了?」
周道務強忍怒氣,道:「大理寺判的是流刑,並非死刑,他走到今日這步田地,還不是你太寵他了!」
臨川公主尖聲道:「你說什麼?」
這些年來,周道務對這位刁蠻霸道的公主,心中早就憋了一肚子不滿。
如今事關周氏一族安危,臨川公主依然如此不顧大局,他再也忍耐不住,大聲數落。
「我沒說錯嗎?大郎跟著你,學了一肚子聲色犬馬,鬥雞走狗。二郎、三郎跟著我,讀書習武,努力奮發,將來無論考取功名,還是投軍從戎,都能顯露頭角,這不是你的責任?」
臨川公主怒聲道:「周道務,當初是你讓我把大郎安插在李孝身邊,如今卻來怪我?」
周道務變色道:「你小點聲!」
臨川公主氣憤憤的道:「瞧你這窩囊勁,怕這怕那,我看你連蕭嗣業都不如!」
周道務見她臉上青筋跳動,揮舞雙手,情緒激動,生怕她越說越起勁,把各種隱秘都抖出來,只能強忍怒氣,不再還嘴。
臨川公主手指指著他鼻子,罵道:「你們這幫沒用的東西,蕭嗣業一死,就從虎豹變成了病貓,一個比一個膽小,虧你們還是大健兒!」
當初蕭嗣業死後,周道務、韋弘機、宇文喬幾人便暗中商議,放棄了扶持四皇子的計劃,轉而向太子靠攏。
臨川公主得知後,極為憤怒。
她最恨的人就是武媚娘,怎麼可能去支持她兒子,於是不聽勸阻,依然讓周伯瑜跟著李孝。
周道務無可奈何,便只好將精力都放在另外兩個兒子的培養上。
所以當他得知周伯瑜的事情後,反應並不大。
他一直覺得這個長子被老婆養廢了,遲早惹出事來,如今果然應驗。
臨川公主依然謾罵不休。
「我和伯瑜按照你們的吩咐,接近李孝,如今蕭嗣業死了,伯瑜就成了棄子,將來我是不是也會成為你們的棄子?」
周道務見她如此瘋癲,生怕她惹出大禍,只好服軟,苦笑道:「行了,是我錯了,可以了吧?」
臨川公主喝問:「那你還救不救伯瑜?」
周道務嘆道:「他是我兒子,我自然想救,可你想想,宮裡傳來消息,說陛下為大郎的事大發雷霆,在禁苑射了兩個時辰的獵。連越王都勸不動,只怕紀王也沒辦法!」
臨川公主哼道:「李貞根本就沒有去求情,我就知道他靠不住,所以才請十弟入京。」
周道務道:「公主,咱們如今最大的依仗就是紀王了,他若是惹得龍顏大怒,失了聖寵。咱們以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臨川公主咬牙道:「陛下一向重視親情,紀王為自己外甥求情,他難道還會因此懲罰紀王嗎?」
周道務低聲提醒道:「你別忘了,長孫無忌可是陛下的親舅舅,還不是被陛下收拾了?」
臨川公主怒道:「說來說去,你還是害怕!」
周道務苦笑道:「公主,紀王若是失了聖寵,皇后殿下再想要對付你我,可不會再有顧忌!」
臨川公主臉色微變,卻還是嘴硬的道:「哼,我還怕她不成?」
周道務往車壁上一靠,長嘆一口氣,不再勸說。
不一會,馬車終於到了韋府,一名少年正站在府門外迎接,正是李孝的另一個跟班韋岳。
今日紀王入京,韋太妃被韋弘機從郊外莊園請了回來,特意在韋府設宴,為李慎接風洗塵。
兩人進府之後,一路來到後堂。
韋太妃、李慎、韋弘機、宇文喬等人,都已經先到了,正坐在後堂內說著話,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
臨川公主一來,氛圍頓時就變了。
臨川公主撲到韋太妃懷裡,大哭不止,李慎忙問她怎麼了,臨川公主便將周伯瑜的事說了。
她只說事情起因是因為一隻鬥雞,飛羽班被抓也只是碰巧,與周伯瑜毫無關係,結果許王小題大做,非要誣陷周伯瑜。
周圍人聽到這個話題,面面相覷,都沒有插嘴。
李慎聽完後,皺眉道:「我記得伯瑜跟許王關係不錯,何至如此?」
臨川公主哼道:「許王是被飛羽班的一個野丫頭給迷惑了,那丫頭非要說是伯瑜害他們。」
李慎沉默不語。
他很清楚自家姊姊和外甥的脾氣,普通平民,怎麼敢得罪他們?飛羽班被誣陷的事,八成就是周伯瑜所為。
「十弟,你怎麼不說話了?難道你也要對伯瑜見死不救?」臨川公主急道。
李慎看了一眼韋太妃,只見她一臉哀求的望著自己。
韋太妃在女兒苦苦哀求下,其實也想幫一下外孫,只不過她年紀大了,對這些事已經無能為力,只能依靠兒子了。
李慎瞧見母親表情後,暗嘆口氣,只好點頭道:「好,我會進宮一趟,向陛下求情,至於能不能成,我也沒把握!」
臨川公主大喜:「只要你開口,陛下肯定會給你幾分面子。」
周道務忽然道:「進宮的事不急,今日是為紀王接風洗塵,還是先用宴為好。」
韋弘機笑道:「正是如此,宴席已經備好了,難得大家今日聚在一起,定要暢飲一番!」
宇文喬大笑道:「我今日可是空著肚子來的。」
三人都是一般的心思,先把此事岔開,等飲宴結束,再找機會勸說紀王,不要進宮求情,免得引起皇帝震怒。
臨川公主哪裡肯答應,道:「狄仁傑已經將案子判了,過幾日伯瑜就要流放隼州,需得趕緊入宮!」
「也好,那我立刻入宮。」李慎霍然起身。
韋太妃忙道:「慎兒,勸說也要注意分寸,可別惹得陛下生氣了。」
李慎微笑道:「母親放心,孩兒自有分寸。」向母親拜了一禮,又向眾人拱了拱手,便要大步離去。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道聲音。
「紀王殿下,我陪你一起入宮。」
眾人抬頭一看,只見一名身材魁梧的青年大步走了進來,赫然是韋待價!
韋弘機又驚又喜,快步走了過去,抓著韋待價的肩膀,道:「待價,你怎麼回這麼早,我聽說李勣、薛仁貴他們還要過兩天才回呀?」
韋待價微微一笑,道:「我因在石城之戰時受了傷,一直在營州休養,戰事結束後,李大總管便讓我先回京。」
「我因等程老將軍,在營州又多待了一個月,等程老將軍的傷勢好的差不多了,才陪他一起回的長安,故而趕在了前面。」
韋弘機連連點頭,笑道:「你剛回來,傷勢應該也沒好利索,還是休息為好。」
韋待價卻堅持道:「既然伯瑜出了事,我自不能坐視不理。這次我也立了幾分功勞,應該能幫的上忙。」
石城山谷之戰,他並未指揮,故而責任都被鄭仁泰攬過去了。
後來衝出包圍時,他奮勇拼殺,反而立了功勞。
韋弘機已經去吏部打聽過了,韋待價這次能封一個開國縣子,故而絕不希望他扯進周伯瑜的事中。
「待價,你過來,我有話跟你說。」
韋弘機正要將他拉走,臨川公主忽然站起身,朝韋待價行了一個大禮。
「三郎,我替伯瑜謝謝你了。」
韋待價趕忙躬身還禮,道:「公主不必如此,大家都是親戚,理該相互幫襯。」
韋弘機大急,朝韋待價直打眼色。
韋待價凝視著他,道:「二伯,你放心,我自有分寸。」
韋弘機見他神情有異,似乎另有目的,正要再詢問時,李慎已經大步走了出去。
「待價,走吧。」
韋待價答應一聲,跟李慎一起離開了後堂。
韋弘機大急,朝周道務急打眼色。
周道務卻當做沒看到,他這時候要是反對,他媳婦肯定要發瘋!
李慎和韋待價一起坐著馬車,出了韋府,朝皇宮而行。
沿途之上,李慎向他問起高句麗之戰的一些詳細情況,一邊聽一邊不住擊掌讚嘆。
高句麗這一戰,李慎雖沒有直接參加,卻極為關注,派了許多手下,去遼東打探情況。
這一戰的勝利,也讓他內心產生一種奇妙的感覺。
父親李世民在他心中,一直是神明一樣的人物,連父親都未能打下高句麗,李治卻做到了。
這也讓李慎對這位兄長,多了幾分發自內心的尊敬。
正當他沉浸在感慨中時,韋待價忽然道:「紀王殿下,您對周伯瑜的事,了解多少?」
李慎愣了一下:「待價,你問這話是什麼意思?」
韋待價緩緩道:「我是怕您在不了解內情的情況下,在陛下面前說錯了話。」
「你知道是什麼情況?」李慎目光閃動。
韋待價道:「是的,我知道,而且我知道的情況,與公主殿下剛才說的不太一樣。」
李慎凝視著他:「你不是今天才入京嗎?怎會比我知道的還多?」
韋待價道:「因為在下剛才在程府碰到一個人,他將此事的詳細經過,都跟我說了。」
「誰?」
「程務挺。」韋待價道:「他去過一趟冀州,押送飛羽班的人入京,所以這件事,他比誰都清楚。」
李慎沉默了一會,緩緩道:「原來你不是想跟我一起去求情的。」
韋待價坦然道:「不錯,周伯瑜做的那些事,根本不值得您為他求情,況且就算您求情,陛下也不會網開一面。」
李慎沉聲道:「就算如此,他畢竟是我的親外甥,我難道就該坐視不管不成?」
韋待價搖了搖頭,道:「殿下,您本是聰慧之人,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
「袒護包庇惡行,有時候和作惡沒什麼兩樣!」韋待價一字字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