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臨川公主的條件
第446章 臨川公主的條件
長安城,春明門城牆上。
李孝三人和徐玲並肩站成一排,遙望東方,表情中都充滿了期待和擔憂。
「二殿下,您說父親他們今日能到嗎?」徐玲問。
李孝道:「別擔心,我去內領府問過了,王大將軍說了,最遲今日就到。」
李廉忽然打了個眼色,將李勇拉到一邊。
李勇皺了皺眉,道:「四郎,你幹嘛啊?」
李廉指了指李孝,低聲道:「別打擾二兄和二嫂。」
李勇聽到「二嫂」兩字,呆了一下,轉頭看去,只見李孝不知不覺已經抱住了徐玲的腰,徐玲也將頭靠在他肩膀上。
李勇瞪大了眼睛,道:「二兄該不會……」
李廉笑道:「這幾天你沒瞧出來嗎?二兄對徐娘子的態度,可大不一般。」
「可她的身份……」
李廉笑道:「你不懂二兄的心思,他如今只想學大兄,自己決定自己的婚事。再說了,他娶徐娘子,總比娶韋氏女要好吧?」
李勇低聲道:「就只怕父親不會答應。」
李廉道:「那不一定,父親不是還升朱姨娘為才人嗎?依我看,父親一直想打壓大世族,抬高寒門和平民地位,應該會同意。」
李勇聽他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道理,心中不禁意動,暗道:「如此說來,我的婚事也能自己做主了?」
忽聽李孝高聲道:「快瞧,玲兒,來了一支馬隊。」
李勇抬頭看去,果然瞧見一支馬隊過來了,他眼尖,一眼瞧見帶頭之人的模樣。
「好像是武敏之!」
李廉定睛看了一會,道:「還真是,旁邊的是程務挺。」
李孝已經拉著徐玲下了城牆,李勇二人也趕忙跟了下去。
來的果然是武敏之和程務挺,他們結束了在遼東的任務,原本正朝長安返回,忽然收到王及善一道命令。
王及善讓他們倆繞道冀州,接幾名犯人到長安。
那幾名犯人正是飛羽班的人,因此事牽扯不小,王及善怕出現意外,這才讓程務挺和武敏之親自跑一趟。
他們剛一入城,李孝幾人便迎了上去,詢問起飛羽班的事。
馬車中的徐班主聽到聲音,探出頭來張望,徐玲一眼便瞧見了,快步奔去,泣聲道:「父親!」卻被內領衛攔住。
武敏之揮手道:「別擋了,讓他們父女見個面吧,幾位殿下都在這,還怕人犯跑了嗎?」
李孝皺了皺眉,道:「武表兄,徐班主他們是被陷害的,並非人犯。」
武敏之笑道:「我知道,不過上面有交代,案子還在調查,讓我們將人先轉移到大理寺。」
李孝點點頭。
徐玲與徐班主見面後,將情況與徐班主說了。
徐班主這才明白是李孝救了他們,對三人千恩萬謝,隨後便被程務挺、武敏之帶走了。
事情到這一步,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
人的名,樹的影,既然案子由狄仁傑負責,那麼跟真相大白就沒區別了,接下來只用等著就好。
李勇三兄弟在城門口分了手,李孝帶著徐玲回到許王府。
剛進門,一名王府侍從來報,說鄭才人請李孝入宮一趟,說有重要事情跟他說。
李孝心想定是與韋氏女的婚事有關,安撫了徐玲幾句,當即坐著馬車入宮。
鄭才人已經替他向皇后請了入宮旨意,李孝徑直入了宮,來到承香殿東院。
鄭才人正坐在殿內吃枇杷,見他到來,朝他招了招手。
「孝兒,快過來,娘有話跟你說。」
李孝走到她旁邊坐下,問道:「娘,是不是已經取消了跟韋氏的婚事?」
鄭才人一臉鄭重的道:「娘剛剛去了一趟新城長公主的府邸,與臨川公主說了此事。」
李孝一愣,道:「您出宮與她說的嗎?」
鄭才人道:「你有所不知,那臨川公主也不知怎麼得罪了皇后殿下,被禁止入宮,都有快十年了。」
李孝恍然道:「我說呢,臨川姑姑為何從不參加宮廷宴會,原來是這個緣故。」
鄭才人接著道:「新城長公主產子不久,娘便借著探望她的名義出宮,又托新城長公主請臨川公主入府一趟,將情況跟她挑明了。」
「她同意了嗎?」李孝忙問。
鄭才人凝望著李孝:「孝兒,你最近是不是得罪過她?」
李孝訕訕一笑,低下頭,道:「孩兒確實跟她兒子,發生了點事。」
鄭才人詳細詢問,李孝這才將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
「你這孩子,這麼大的事,又不跟娘說一聲!」鄭才人大為不滿。
李孝抱著她手臂,陪笑道:「娘,孩兒不是一直沒機會入宮嗎?今天正準備跟您說的。」
鄭才人橫了他一眼,哼道:「就知道哄我,你與那徐玲又是怎麼回事?」
李孝面色微紅,低聲道:「娘,孩兒想娶她做王妃。」
鄭才人脫口道:「不行!」
李孝吃了一驚,抬頭望著鄭才人。
鄭才人趕忙道:「孝兒,娘並不是反對,你想娶她為媵妾、甚至孺人,娘都沒有異議,可正妃將來需要出席宮廷宴會和各種典禮,平民女子哪裡懂這些,到時出了丑,只會丟你的臉面。」
大唐親王的婚姻,遵循著「一正妃二孺人十媵」的制度。
孺人相當於側妃,媵妾則是高級妾室,有正式身份,能入皇家籍譜。
媵妾之下的普通妾室,並無定額限制,但身份低賤,並無正式身份,不受皇家承認。
李孝頓時不滿,道:「娘,大兄的婚事,劉姨娘都讓他自行決定,您為何就不讓孩兒決定?玲兒不懂禮儀,將來可以學啊!」
鄭才人遲疑了一下,道:「就怕你父親不答應。」
李孝道:「四郎說了,父親應該會答應。」
鄭才人嘆道:「臨川公主並不同意取消婚事,只怕還是不行。」
李孝愣道:「她不同意?」
「是啊,所以娘才問你,是不是得罪了她?她說了,除非你答應她一個條件,她才肯答應取消。」
「什麼條件?」
鄭才人道:「她沒說,只說讓你親自去找她。」
李孝皺了皺眉,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周伯瑜的事。
當初他也不是沒給周伯瑜機會,可周伯瑜不肯悔過,如今事情鬧大了,他也沒有辦法。
「娘,不必管她,我年少無知答應她的事,也沒必要非要遵守,您說是不是?」
鄭才人嘆道:「孝兒,她說已經寫信請紀王入京,親自向你父親上奏,完成這門婚事。」
李孝臉色頓時變得蒼白。
誰都知道他父親最看重的兩個兄弟,就是紀王和越王。
倘若紀王親自出面,提起此事,他父親很可能會答應。
李孝頓時急了:「娘,現在該怎麼辦?」
鄭才人心中猶豫不定,原本她已經想好了辦法幫兒子,可聽到兒子要娶一個民女,又讓她心中頗為不快。
她見李孝雙眼微紅,終究還是心軟了,柔聲道:「別怕,娘已經想到辦法了。」
「什麼辦法?」
鄭才人微笑道:「你的婚事,除了陛下和娘外,誰最有決定權,你是不是給忘了?」
李孝愣了一下,脫口道:「母親!」
武皇后的權力其實比鄭才人這個生母更大,只不過她只關心自己親生的兒女,對其他幾個皇子公主的事,一向很少插手過問。
鄭才人微笑道:「我最近去立政殿請安時,皇后殿下對你的事,也曾問過幾句。她不喜臨川公主,自然不會讓你娶臨川公主的母族中人了。」
李孝大喜,只要武皇后不同意這門婚事,紀王也沒辦法。
「孩兒這就去找母親!」
「回來!」
鄭才人將跑出去的李孝喊了回來,沒好氣道:「這麼猴急做什麼,你這麼莽莽撞撞的過去,皇后殿下見你神情有異,可未必會答應你。」
李孝猛地一驚,問:「娘,那該怎麼辦?」
鄭才人朝他招了招手,讓他又坐近了些,將聲音壓得很低。
「皇后殿下是個極精明的人,她雖厭惡臨川公主,卻也不會輕易被人借她的勢,達成目的。你我去說的話,她未必會幫忙。」
李孝露出思索之色,道:「不錯,需得想個法子,讓她無意中知道此事。」
鄭才人見兒子主動思考,心中大感欣慰,笑道:「那你準備怎麼讓她無意中知道呢?」
李孝目光一亮:「孩兒有辦法了。」
「哦,說給娘聽聽。」
李孝附耳說了。
鄭才人聽了後,點頭道:「你找的這個人,比娘原先想的更好,那就去做吧。」
李孝向鄭才人行了叩拜禮,這才離開承香殿,出宮之後,並未回自己的府邸,而是去了李廉的府邸。
一個時辰後,李廉以看望妹妹的名義,請旨入宮,來到公主院。
不料進了公主院的月亮門,卻並無一人來迎接他,院子裡空蕩蕩的,連個下人都看不到。
李廉苦笑一聲。
這也怪不得別人,是他主動疏遠了兩個胞妹,她們怨恨自己也正常。
他來到公主院後堂,邁步走了進去,剛一進去,便聽到一陣絲竹之聲。
抬頭一看,原來是高安公主坐在殿東一張桌子旁,正在吹奏著塤。
西邊一座屏風旁邊,義陽公主坐在一張寬大的圈椅上,正在看著書。
廳中非常安靜,宮人內侍們全都低頭垂目,一言不發,只能聽到悠揚的塤聲、以及義陽公主翻頁的聲音,形成一幅靜謐的畫卷。
沒有人搭理李廉。
宮人內侍們絕不會有這般膽量,很顯然,他們是得了兩位公主的吩咐。
李廉也不打擾她們,靜靜站在門口。
(本章完)
長安城,春明門城牆上。
李孝三人和徐玲並肩站成一排,遙望東方,表情中都充滿了期待和擔憂。
「二殿下,您說父親他們今日能到嗎?」徐玲問。
李孝道:「別擔心,我去內領府問過了,王大將軍說了,最遲今日就到。」
李廉忽然打了個眼色,將李勇拉到一邊。
李勇皺了皺眉,道:「四郎,你幹嘛啊?」
李廉指了指李孝,低聲道:「別打擾二兄和二嫂。」
李勇聽到「二嫂」兩字,呆了一下,轉頭看去,只見李孝不知不覺已經抱住了徐玲的腰,徐玲也將頭靠在他肩膀上。
李勇瞪大了眼睛,道:「二兄該不會……」
李廉笑道:「這幾天你沒瞧出來嗎?二兄對徐娘子的態度,可大不一般。」
「可她的身份……」
李廉笑道:「你不懂二兄的心思,他如今只想學大兄,自己決定自己的婚事。再說了,他娶徐娘子,總比娶韋氏女要好吧?」
李勇低聲道:「就只怕父親不會答應。」
李廉道:「那不一定,父親不是還升朱姨娘為才人嗎?依我看,父親一直想打壓大世族,抬高寒門和平民地位,應該會同意。」
李勇聽他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道理,心中不禁意動,暗道:「如此說來,我的婚事也能自己做主了?」
忽聽李孝高聲道:「快瞧,玲兒,來了一支馬隊。」
李勇抬頭看去,果然瞧見一支馬隊過來了,他眼尖,一眼瞧見帶頭之人的模樣。
「好像是武敏之!」
李廉定睛看了一會,道:「還真是,旁邊的是程務挺。」
李孝已經拉著徐玲下了城牆,李勇二人也趕忙跟了下去。
來的果然是武敏之和程務挺,他們結束了在遼東的任務,原本正朝長安返回,忽然收到王及善一道命令。
王及善讓他們倆繞道冀州,接幾名犯人到長安。
那幾名犯人正是飛羽班的人,因此事牽扯不小,王及善怕出現意外,這才讓程務挺和武敏之親自跑一趟。
他們剛一入城,李孝幾人便迎了上去,詢問起飛羽班的事。
馬車中的徐班主聽到聲音,探出頭來張望,徐玲一眼便瞧見了,快步奔去,泣聲道:「父親!」卻被內領衛攔住。
武敏之揮手道:「別擋了,讓他們父女見個面吧,幾位殿下都在這,還怕人犯跑了嗎?」
李孝皺了皺眉,道:「武表兄,徐班主他們是被陷害的,並非人犯。」
武敏之笑道:「我知道,不過上面有交代,案子還在調查,讓我們將人先轉移到大理寺。」
李孝點點頭。
徐玲與徐班主見面後,將情況與徐班主說了。
徐班主這才明白是李孝救了他們,對三人千恩萬謝,隨後便被程務挺、武敏之帶走了。
事情到這一步,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
人的名,樹的影,既然案子由狄仁傑負責,那麼跟真相大白就沒區別了,接下來只用等著就好。
李勇三兄弟在城門口分了手,李孝帶著徐玲回到許王府。
剛進門,一名王府侍從來報,說鄭才人請李孝入宮一趟,說有重要事情跟他說。
李孝心想定是與韋氏女的婚事有關,安撫了徐玲幾句,當即坐著馬車入宮。
鄭才人已經替他向皇后請了入宮旨意,李孝徑直入了宮,來到承香殿東院。
鄭才人正坐在殿內吃枇杷,見他到來,朝他招了招手。
「孝兒,快過來,娘有話跟你說。」
李孝走到她旁邊坐下,問道:「娘,是不是已經取消了跟韋氏的婚事?」
鄭才人一臉鄭重的道:「娘剛剛去了一趟新城長公主的府邸,與臨川公主說了此事。」
李孝一愣,道:「您出宮與她說的嗎?」
鄭才人道:「你有所不知,那臨川公主也不知怎麼得罪了皇后殿下,被禁止入宮,都有快十年了。」
李孝恍然道:「我說呢,臨川姑姑為何從不參加宮廷宴會,原來是這個緣故。」
鄭才人接著道:「新城長公主產子不久,娘便借著探望她的名義出宮,又托新城長公主請臨川公主入府一趟,將情況跟她挑明了。」
「她同意了嗎?」李孝忙問。
鄭才人凝望著李孝:「孝兒,你最近是不是得罪過她?」
李孝訕訕一笑,低下頭,道:「孩兒確實跟她兒子,發生了點事。」
鄭才人詳細詢問,李孝這才將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
「你這孩子,這麼大的事,又不跟娘說一聲!」鄭才人大為不滿。
李孝抱著她手臂,陪笑道:「娘,孩兒不是一直沒機會入宮嗎?今天正準備跟您說的。」
鄭才人橫了他一眼,哼道:「就知道哄我,你與那徐玲又是怎麼回事?」
李孝面色微紅,低聲道:「娘,孩兒想娶她做王妃。」
鄭才人脫口道:「不行!」
李孝吃了一驚,抬頭望著鄭才人。
鄭才人趕忙道:「孝兒,娘並不是反對,你想娶她為媵妾、甚至孺人,娘都沒有異議,可正妃將來需要出席宮廷宴會和各種典禮,平民女子哪裡懂這些,到時出了丑,只會丟你的臉面。」
大唐親王的婚姻,遵循著「一正妃二孺人十媵」的制度。
孺人相當於側妃,媵妾則是高級妾室,有正式身份,能入皇家籍譜。
媵妾之下的普通妾室,並無定額限制,但身份低賤,並無正式身份,不受皇家承認。
李孝頓時不滿,道:「娘,大兄的婚事,劉姨娘都讓他自行決定,您為何就不讓孩兒決定?玲兒不懂禮儀,將來可以學啊!」
鄭才人遲疑了一下,道:「就怕你父親不答應。」
李孝道:「四郎說了,父親應該會答應。」
鄭才人嘆道:「臨川公主並不同意取消婚事,只怕還是不行。」
李孝愣道:「她不同意?」
「是啊,所以娘才問你,是不是得罪了她?她說了,除非你答應她一個條件,她才肯答應取消。」
「什麼條件?」
鄭才人道:「她沒說,只說讓你親自去找她。」
李孝皺了皺眉,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周伯瑜的事。
當初他也不是沒給周伯瑜機會,可周伯瑜不肯悔過,如今事情鬧大了,他也沒有辦法。
「娘,不必管她,我年少無知答應她的事,也沒必要非要遵守,您說是不是?」
鄭才人嘆道:「孝兒,她說已經寫信請紀王入京,親自向你父親上奏,完成這門婚事。」
李孝臉色頓時變得蒼白。
誰都知道他父親最看重的兩個兄弟,就是紀王和越王。
倘若紀王親自出面,提起此事,他父親很可能會答應。
李孝頓時急了:「娘,現在該怎麼辦?」
鄭才人心中猶豫不定,原本她已經想好了辦法幫兒子,可聽到兒子要娶一個民女,又讓她心中頗為不快。
她見李孝雙眼微紅,終究還是心軟了,柔聲道:「別怕,娘已經想到辦法了。」
「什麼辦法?」
鄭才人微笑道:「你的婚事,除了陛下和娘外,誰最有決定權,你是不是給忘了?」
李孝愣了一下,脫口道:「母親!」
武皇后的權力其實比鄭才人這個生母更大,只不過她只關心自己親生的兒女,對其他幾個皇子公主的事,一向很少插手過問。
鄭才人微笑道:「我最近去立政殿請安時,皇后殿下對你的事,也曾問過幾句。她不喜臨川公主,自然不會讓你娶臨川公主的母族中人了。」
李孝大喜,只要武皇后不同意這門婚事,紀王也沒辦法。
「孩兒這就去找母親!」
「回來!」
鄭才人將跑出去的李孝喊了回來,沒好氣道:「這麼猴急做什麼,你這麼莽莽撞撞的過去,皇后殿下見你神情有異,可未必會答應你。」
李孝猛地一驚,問:「娘,那該怎麼辦?」
鄭才人朝他招了招手,讓他又坐近了些,將聲音壓得很低。
「皇后殿下是個極精明的人,她雖厭惡臨川公主,卻也不會輕易被人借她的勢,達成目的。你我去說的話,她未必會幫忙。」
李孝露出思索之色,道:「不錯,需得想個法子,讓她無意中知道此事。」
鄭才人見兒子主動思考,心中大感欣慰,笑道:「那你準備怎麼讓她無意中知道呢?」
李孝目光一亮:「孩兒有辦法了。」
「哦,說給娘聽聽。」
李孝附耳說了。
鄭才人聽了後,點頭道:「你找的這個人,比娘原先想的更好,那就去做吧。」
李孝向鄭才人行了叩拜禮,這才離開承香殿,出宮之後,並未回自己的府邸,而是去了李廉的府邸。
一個時辰後,李廉以看望妹妹的名義,請旨入宮,來到公主院。
不料進了公主院的月亮門,卻並無一人來迎接他,院子裡空蕩蕩的,連個下人都看不到。
李廉苦笑一聲。
這也怪不得別人,是他主動疏遠了兩個胞妹,她們怨恨自己也正常。
他來到公主院後堂,邁步走了進去,剛一進去,便聽到一陣絲竹之聲。
抬頭一看,原來是高安公主坐在殿東一張桌子旁,正在吹奏著塤。
西邊一座屏風旁邊,義陽公主坐在一張寬大的圈椅上,正在看著書。
廳中非常安靜,宮人內侍們全都低頭垂目,一言不發,只能聽到悠揚的塤聲、以及義陽公主翻頁的聲音,形成一幅靜謐的畫卷。
沒有人搭理李廉。
宮人內侍們絕不會有這般膽量,很顯然,他們是得了兩位公主的吩咐。
李廉也不打擾她們,靜靜站在門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