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李廉的計劃
第444章 李廉的計劃
墨佳軒,茶樓。
周伯瑜進入二樓雅室後,一眼便看到坐在屋中的李孝。
李孝並不向他打招呼,臉色不善,這讓他心中一沉。
他慢慢走了過去,行了一個拱手禮,笑著問道:「二殿下,您今日怎麼突然有空請我喝茶?」
李孝掃了他一眼,伸手示意他坐下,沉聲道:「伯瑜,你有什麼話想要跟我講嗎?」
周伯瑜笑了笑,道:「聽說這次高句麗之戰,二殿下負責後勤調度,足見陛下對您的看重,在下恭賀二殿下!」
「砰!」的一聲,李孝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我想聽的不是這些,你現在跟我老實交代,我還能從輕處置,明白嗎?」
周伯瑜心中一沉,尋思:「看來二殿下已經見過那賤人了,那幫飯桶,果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我在問你話!」李孝見他久不開口,出聲質問。
周伯瑜深吸一口氣,低頭倒著茶,慢悠悠道:「二殿下,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李孝搖頭道:「伯瑜,事到如今,你還不肯老實交代,我已經見過徐玲了,她把一切也都告訴我了。」
周伯瑜依然低著頭,道:「我不明白您在說什麼。」
李孝道:「你派人誣陷飛羽班與燕山會有關,害他們被內領衛抓捕,以為我不知嗎?」
周伯瑜終於抬起頭,沉聲道:「殿下,我跟了你三年,飛羽班不過跟您萍水相逢,我不明白,為什麼您要幫著他們對付我!」
李孝怒道:「當初是我們做錯了事,我還讓你向飛羽班的徐班主請過罪,你都忘了嗎?」
周伯瑜聽到此話,面色漲紅,再也無法保持平靜。
「此等屈辱,我當然不會忘!」
李孝愣道:「屈辱?」
周伯瑜尖聲道:「當然是屈辱,我乃公主之子,太宗皇帝的外孫,身份何等尊貴?你卻讓我給幾個泥腿子下跪,這不僅是掃我的臉,也是掃大唐皇室的臉,我怎麼能容忍他們繼續活下去!」
李孝大聲道:「錯就是錯,對就是對,犯了錯卻不肯承認,才是掃皇室臉面!」
周伯瑜哂笑道:「不過一隻雞而已,有什麼對錯可言?就算他們那幾條賤命被我宰了,也根本不值一提。」
李孝只覺後背發涼,怔怔望著他,道:「你既然這般想,當時為何不直接說出來?」
周伯瑜面色頓時又紅了。
他當時是因為手下衝撞了李孝三位皇子,給嚇壞了,沒有多想,李孝讓他幹嘛他就幹嘛。
後來回到家中,越想越氣,引為奇恥大辱,連帶著對李孝也充滿怨恨,派人暗中監視飛羽班。
當他得知李孝離開長安後,便再也忍不住了,派人前往冀州,報復飛羽班。
「我當時是給您臉面,可您既然都不自重,我也不再顧忌您的臉面了!」周伯瑜慢慢站起身。
他說出這番話,便已經做好跟李孝決裂的心思。
本以為李孝會勃然大怒,卻不想,李孝竟端起一杯茶,靜靜望著杯中之水,沒有說話。
他這般反應,卻讓周伯瑜感到惶恐不安。
「殿下,您雖身份尊貴,但大唐以法治國,沒有證據的話,就算是您,也拿我無可奈何!」
李孝淡淡道:「你覺得我找不到證據?」
周伯瑜笑道:「當我得知那女人逃脫後,便已經命人去了冀州,處理好一切手尾,您別想找到證據。」
「你不怕我去找內領府王大將軍?」
周伯瑜哈哈一笑:「內領府只對聖人負責,您縱是皇子,無憑無據,王大將軍如何相信你?」
李孝道:「徐玲的口供呢?」
周伯瑜好整以暇的道:「她當時並不在冀州,能知道什麼?再說了,她身為飛羽班的人,原本就不能當做證人!」
李孝忽然道:「你把這些告訴我,就不怕我去跟父親說?」
周伯瑜沉默了一會,道:「到時候我不會承認的。您可別忘了,您當初做的那些事,我最清楚不過。相信您也不會為了一個民女,非要與我魚死網破吧?」
李孝沉聲道:「只要是我犯的過錯,我都願意接受懲罰。伯瑜,你為何不肯做到這一點呢?」
周伯瑜冷冷道:「因為我沒有錯。您其實也沒錯,只是被那些賤民蠱惑,認不清自己的身份罷了。」
李孝搖了搖頭,道:「伯瑜,你說不會承認剛才那些話,你就不怕隔牆有耳,你我之間的話,被人聽到了嗎?」
周伯瑜微笑道:「殿下,您該知道,我做事一向謹慎。剛才進屋前,我便命人守在門外,隔壁兩間屋子,也被我的人守住了。不會有人聽到的。」
李孝抬頭看了他一眼:「看來你是有備而來。」
周伯瑜嘆道:「我本不想與您鬧到這步田地。」
李孝望著他,道:「伯瑜,我得感謝你,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另一個?」周伯瑜一愣。
李孝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自為之吧。」離開了屋子。
出了墨佳軒後,李孝上了一輛馬車,車中坐著兩人,正是李勇和李廉。
「四郎,周伯瑜都已經老實交代了,這樣就行了嗎?」李孝看向李廉。
這次與周伯瑜見面,便是李廉給他想出的計劃。
李廉道:「可以了,接下來就等消息吧。我相信內領府的人定會抓捕周伯瑜,釋放徐班主他們。」
李勇忽然問:「你怎麼確定墨佳軒一定是內領府的暗樁?」
李廉笑道:「咱們三個又不是父親撿來的,他不可能隨便將我們扔在一個普通的酒樓。所以墨佳軒要麼隸屬內領府,要麼是司宮台的暗台。」
「你怎麼知道不是司宮台呢?」李勇又問。
李廉道:「因為雪娘是一名胡姬,內領府負責對外,司宮台負責對內,既然讓胡姬當頭領,此處應該是內領府。」
李勇抱著手臂,哼道:「四郎,你只怕早就瞧出來了吧,也不跟我們說。」
李廉笑道:「我以為你們倆也想到了。」
李孝聽著兩人對話,卻沒有插嘴,一臉沉重。
「二兄,你怎麼了?」李廉問。
李孝嘆道:「我只是回想起一些往事,當初我剛剛出宮開府時,臨川姑姑經常來找我。她對我很好,如今我卻要對付她的兒子……」
李廉表情凝重,道:「二兄,你覺得臨川姑姑為何突然去找你,又對你好呢?」
李孝臉色微變:「你是說……」
李廉抬手道:「此處不方便說話,回府再說。」一聲吩咐,命馬車返回王府。
到了雍王府後,李廉帶著兩個兄弟來到後院一座三層望樓。
此處四面空曠,一覽無遺,無論說什麼,都不必擔心有人偷聽。
李勇比李孝還急,一上樓,便急吼吼的問:「四郎,你剛才那話什麼意思?」
李廉仔仔細細的在周圍檢查一遍,確認無人,這才低聲開口。
「這些話,我本來永遠也不打算再跟任何人說。可你們是我兄弟,我必須告訴你們,防止你們再被人利用。」
兩人對視一眼,都咽了咽唾沫。
李廉緩緩道:「當初二兄剛剛開府時,臨川姑姑去找他,其實是想拉攏二兄。」
「她拉攏我做什麼?」李孝不解。
李廉又看向李勇,道:「三兄,你一直跟太原王氏關係不錯吧?」
李勇曾聽楊才人跟他提過此事,知道王氏交好自己,也有目的,面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李廉道:「當時我還在宮中,蕭氏在東宮飛龍廄安排一名子弟,讓我經常過去找他,教授了我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什麼東西?」二人都問。
李廉緩緩吐露道:「如何做好一名儲君!」
李孝和李廉都露出震驚之色。
李廉道:「當時我便明白了,蕭氏想扶持我當儲君,又派人接近你們,讓你們輔佐我上位。」
李勇忽然道:「這不對啊,我背後的王氏屬於山東世族,二兄身邊的都是關中世族,他們之間並不和睦啊!」
李廉看了他一眼:「他們確實不和睦,那是因為聯繫他們關係的一個人死了。也因這個人的死,我也被蕭氏給放棄了。」
「誰?」
「蕭嗣業。」
此話一出,李勇和李孝都露出思索之色。
李勇怔了半晌,恍然大悟:「所以蕭嗣業死後,你才自暴自棄?」
李廉點了點頭。
李孝仰頭望著天空,臉上露出幾分憤慨之色。
「原來我們兄弟三人,一直被那幫世族當做利用工具了,真是可恨!」
李廉感嘆道:「這就是生在皇室的無奈,幸好蕭嗣業已經死了,應該是父親發現了他的圖謀,所以才命人暗中處理了他。」
「因為我們三個與此事有關,父親才冷落了我們幾年。後來父親可能是見我們並未做出太出格的事,才重新開始管教我們。」
李勇和李孝聽了此話後,都不由感到後怕。
李廉接著道:「無論如何,事情都過去了。二兄,你現在不會再對臨川姑姑感到愧疚了吧!」
李孝嘆了口氣,道:「我是不覺得愧疚了,可我突然有點害怕。」
李廉伸手抓住他的手:「不必怕,有我和三兄陪著你呢。」
李勇也抓住兩人的手。
三兄弟互相凝望著,神情中的不安逐漸消失,臉上都多出一絲微笑。
(本章完)
墨佳軒,茶樓。
周伯瑜進入二樓雅室後,一眼便看到坐在屋中的李孝。
李孝並不向他打招呼,臉色不善,這讓他心中一沉。
他慢慢走了過去,行了一個拱手禮,笑著問道:「二殿下,您今日怎麼突然有空請我喝茶?」
李孝掃了他一眼,伸手示意他坐下,沉聲道:「伯瑜,你有什麼話想要跟我講嗎?」
周伯瑜笑了笑,道:「聽說這次高句麗之戰,二殿下負責後勤調度,足見陛下對您的看重,在下恭賀二殿下!」
「砰!」的一聲,李孝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我想聽的不是這些,你現在跟我老實交代,我還能從輕處置,明白嗎?」
周伯瑜心中一沉,尋思:「看來二殿下已經見過那賤人了,那幫飯桶,果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我在問你話!」李孝見他久不開口,出聲質問。
周伯瑜深吸一口氣,低頭倒著茶,慢悠悠道:「二殿下,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李孝搖頭道:「伯瑜,事到如今,你還不肯老實交代,我已經見過徐玲了,她把一切也都告訴我了。」
周伯瑜依然低著頭,道:「我不明白您在說什麼。」
李孝道:「你派人誣陷飛羽班與燕山會有關,害他們被內領衛抓捕,以為我不知嗎?」
周伯瑜終於抬起頭,沉聲道:「殿下,我跟了你三年,飛羽班不過跟您萍水相逢,我不明白,為什麼您要幫著他們對付我!」
李孝怒道:「當初是我們做錯了事,我還讓你向飛羽班的徐班主請過罪,你都忘了嗎?」
周伯瑜聽到此話,面色漲紅,再也無法保持平靜。
「此等屈辱,我當然不會忘!」
李孝愣道:「屈辱?」
周伯瑜尖聲道:「當然是屈辱,我乃公主之子,太宗皇帝的外孫,身份何等尊貴?你卻讓我給幾個泥腿子下跪,這不僅是掃我的臉,也是掃大唐皇室的臉,我怎麼能容忍他們繼續活下去!」
李孝大聲道:「錯就是錯,對就是對,犯了錯卻不肯承認,才是掃皇室臉面!」
周伯瑜哂笑道:「不過一隻雞而已,有什麼對錯可言?就算他們那幾條賤命被我宰了,也根本不值一提。」
李孝只覺後背發涼,怔怔望著他,道:「你既然這般想,當時為何不直接說出來?」
周伯瑜面色頓時又紅了。
他當時是因為手下衝撞了李孝三位皇子,給嚇壞了,沒有多想,李孝讓他幹嘛他就幹嘛。
後來回到家中,越想越氣,引為奇恥大辱,連帶著對李孝也充滿怨恨,派人暗中監視飛羽班。
當他得知李孝離開長安後,便再也忍不住了,派人前往冀州,報復飛羽班。
「我當時是給您臉面,可您既然都不自重,我也不再顧忌您的臉面了!」周伯瑜慢慢站起身。
他說出這番話,便已經做好跟李孝決裂的心思。
本以為李孝會勃然大怒,卻不想,李孝竟端起一杯茶,靜靜望著杯中之水,沒有說話。
他這般反應,卻讓周伯瑜感到惶恐不安。
「殿下,您雖身份尊貴,但大唐以法治國,沒有證據的話,就算是您,也拿我無可奈何!」
李孝淡淡道:「你覺得我找不到證據?」
周伯瑜笑道:「當我得知那女人逃脫後,便已經命人去了冀州,處理好一切手尾,您別想找到證據。」
「你不怕我去找內領府王大將軍?」
周伯瑜哈哈一笑:「內領府只對聖人負責,您縱是皇子,無憑無據,王大將軍如何相信你?」
李孝道:「徐玲的口供呢?」
周伯瑜好整以暇的道:「她當時並不在冀州,能知道什麼?再說了,她身為飛羽班的人,原本就不能當做證人!」
李孝忽然道:「你把這些告訴我,就不怕我去跟父親說?」
周伯瑜沉默了一會,道:「到時候我不會承認的。您可別忘了,您當初做的那些事,我最清楚不過。相信您也不會為了一個民女,非要與我魚死網破吧?」
李孝沉聲道:「只要是我犯的過錯,我都願意接受懲罰。伯瑜,你為何不肯做到這一點呢?」
周伯瑜冷冷道:「因為我沒有錯。您其實也沒錯,只是被那些賤民蠱惑,認不清自己的身份罷了。」
李孝搖了搖頭,道:「伯瑜,你說不會承認剛才那些話,你就不怕隔牆有耳,你我之間的話,被人聽到了嗎?」
周伯瑜微笑道:「殿下,您該知道,我做事一向謹慎。剛才進屋前,我便命人守在門外,隔壁兩間屋子,也被我的人守住了。不會有人聽到的。」
李孝抬頭看了他一眼:「看來你是有備而來。」
周伯瑜嘆道:「我本不想與您鬧到這步田地。」
李孝望著他,道:「伯瑜,我得感謝你,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另一個?」周伯瑜一愣。
李孝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自為之吧。」離開了屋子。
出了墨佳軒後,李孝上了一輛馬車,車中坐著兩人,正是李勇和李廉。
「四郎,周伯瑜都已經老實交代了,這樣就行了嗎?」李孝看向李廉。
這次與周伯瑜見面,便是李廉給他想出的計劃。
李廉道:「可以了,接下來就等消息吧。我相信內領府的人定會抓捕周伯瑜,釋放徐班主他們。」
李勇忽然問:「你怎麼確定墨佳軒一定是內領府的暗樁?」
李廉笑道:「咱們三個又不是父親撿來的,他不可能隨便將我們扔在一個普通的酒樓。所以墨佳軒要麼隸屬內領府,要麼是司宮台的暗台。」
「你怎麼知道不是司宮台呢?」李勇又問。
李廉道:「因為雪娘是一名胡姬,內領府負責對外,司宮台負責對內,既然讓胡姬當頭領,此處應該是內領府。」
李勇抱著手臂,哼道:「四郎,你只怕早就瞧出來了吧,也不跟我們說。」
李廉笑道:「我以為你們倆也想到了。」
李孝聽著兩人對話,卻沒有插嘴,一臉沉重。
「二兄,你怎麼了?」李廉問。
李孝嘆道:「我只是回想起一些往事,當初我剛剛出宮開府時,臨川姑姑經常來找我。她對我很好,如今我卻要對付她的兒子……」
李廉表情凝重,道:「二兄,你覺得臨川姑姑為何突然去找你,又對你好呢?」
李孝臉色微變:「你是說……」
李廉抬手道:「此處不方便說話,回府再說。」一聲吩咐,命馬車返回王府。
到了雍王府後,李廉帶著兩個兄弟來到後院一座三層望樓。
此處四面空曠,一覽無遺,無論說什麼,都不必擔心有人偷聽。
李勇比李孝還急,一上樓,便急吼吼的問:「四郎,你剛才那話什麼意思?」
李廉仔仔細細的在周圍檢查一遍,確認無人,這才低聲開口。
「這些話,我本來永遠也不打算再跟任何人說。可你們是我兄弟,我必須告訴你們,防止你們再被人利用。」
兩人對視一眼,都咽了咽唾沫。
李廉緩緩道:「當初二兄剛剛開府時,臨川姑姑去找他,其實是想拉攏二兄。」
「她拉攏我做什麼?」李孝不解。
李廉又看向李勇,道:「三兄,你一直跟太原王氏關係不錯吧?」
李勇曾聽楊才人跟他提過此事,知道王氏交好自己,也有目的,面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李廉道:「當時我還在宮中,蕭氏在東宮飛龍廄安排一名子弟,讓我經常過去找他,教授了我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什麼東西?」二人都問。
李廉緩緩吐露道:「如何做好一名儲君!」
李孝和李廉都露出震驚之色。
李廉道:「當時我便明白了,蕭氏想扶持我當儲君,又派人接近你們,讓你們輔佐我上位。」
李勇忽然道:「這不對啊,我背後的王氏屬於山東世族,二兄身邊的都是關中世族,他們之間並不和睦啊!」
李廉看了他一眼:「他們確實不和睦,那是因為聯繫他們關係的一個人死了。也因這個人的死,我也被蕭氏給放棄了。」
「誰?」
「蕭嗣業。」
此話一出,李勇和李孝都露出思索之色。
李勇怔了半晌,恍然大悟:「所以蕭嗣業死後,你才自暴自棄?」
李廉點了點頭。
李孝仰頭望著天空,臉上露出幾分憤慨之色。
「原來我們兄弟三人,一直被那幫世族當做利用工具了,真是可恨!」
李廉感嘆道:「這就是生在皇室的無奈,幸好蕭嗣業已經死了,應該是父親發現了他的圖謀,所以才命人暗中處理了他。」
「因為我們三個與此事有關,父親才冷落了我們幾年。後來父親可能是見我們並未做出太出格的事,才重新開始管教我們。」
李勇和李孝聽了此話後,都不由感到後怕。
李廉接著道:「無論如何,事情都過去了。二兄,你現在不會再對臨川姑姑感到愧疚了吧!」
李孝嘆了口氣,道:「我是不覺得愧疚了,可我突然有點害怕。」
李廉伸手抓住他的手:「不必怕,有我和三兄陪著你呢。」
李勇也抓住兩人的手。
三兄弟互相凝望著,神情中的不安逐漸消失,臉上都多出一絲微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