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權貴與庶民
第430章 權貴與庶民
清晨,陽光明媚,八月中旬,夏日之中,已多了幾分初秋的蕭瑟,落葉隨風飄散,在水面上蕩漾。
李治將目光從水面上收了回來,回到椅子上坐下。
每日處理完政務後,他便會盯著湖面瞧一會,因各地政務產生的煩雜思緒,就會慢慢歸於平靜。
「伏勝,你說薛仁貴他們,是否都已經抵達了各自的作戰地點?」李治靠在椅子上,拿起一隻柑橘吃了起來。
王伏勝低聲道:「回陛下,從時間來看,羽林衛應該到了營州,也就是說,李老將軍、薛將軍他們幾個,應該已經抵達營州。」
李治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王伏勝接著道:「高侃將軍去萊州,應該只會更快,想必也已經做好準備,只有尉遲老將軍和程老將軍,要前往熊津都督府,恐怕要慢一些。」
李治道:「是啊,海路需要看天氣出發,兩位老將軍年紀很大,估計沒那麼快到。」
「陛下,臣有一件事不太明白。」王伏勝覷著李治表情,小心翼翼的問。
李治看了他一眼,笑道:「你是想問朕,為何朕派兩位老將軍去熊津都督府?」
王伏勝道:「是的。」
李治緩緩道:「兩位老將軍畢竟年事已高,從熊津都督府進軍,地勢更為平坦,奔波也少一些。」
王伏勝道:「是這樣。」心中依然不解,契苾何力也是老將,為何皇帝就派在北路軍,難道因為是胡將,就不在意他的死活?
他自然不明白,李治讓契苾何力去北四路,是因為滅高句麗之戰,正是契苾何力光輝戰績之一。
李治為了儘量減少歷史偏差,才讓他從北面進攻,希望這一戰能更加順利。
李治忽然道:「伏勝,你覺得朕對二郎、三郎和四郎的歷練,效果如何?」
王伏勝忙道:「臣以為效果非常好,三位小殿下不僅懂得了民生疾苦,相互間的兄弟情誼,也加深了許多!」
李治點點頭,道:「不錯,效果確實出乎意料的好,這證明他們並非不學好,只是受環境影響。」
王伏勝道:「陛下說的極是。」
李治道:「從這件事中,朕也瞧明白了,在教育子嗣上,要敢於放手,讓他們多經磨礪,才能成大器。」
王伏勝最清楚李治的心思,心中一驚,道:「陛下,您不會想讓三位小殿下上前線吧?」
李治笑道:「還是你知朕,不過朕也不會讓他們上戰場,否則只會給將軍們拖後腿。朕打算讓他們去萊州,給忠兒幫忙,負責後勤調運,你覺得如何?」
王伏勝略一遲疑,道:「臣沒意見。」
他之所以遲疑,是因為在他印象中,李勇三人跟李忠的關係,一直不好。
不過轉念一想,趁著這次機會,也許能讓幾位皇子的關係轉好。
李治點頭道:「那好,你去傳旨,宣他們三個入宮覲見吧。」
王伏勝提醒道:「陛下,明日是中秋佳節,不如等過了節,再讓他們去吧。」
李治恍然道:「明天都中秋了嗎?嗯,也好,明日晚上,派人接他們入宮,一家人吃一頓飯吧。」
王伏勝應諾一聲。
次日,中秋佳節,官員沐假一日,長安城大街上,比平時又熱鬧了幾分,眾人除了相互慶祝節日,便是討論遼東戰事。
大唐要討伐高句麗之事,早已傳遍全城。
酒樓和茶館,向來是議論時政的最佳場所,出入墨佳軒的客人,又大多是殷富之家。
這些人的觀點,往往都有一定的考量,議論起來也煞有其事。
李勇原本就對軍事感興趣,在府中時,就總派人四處打聽,如今聽到那些客人們討論軍事,正合他的心思。
有時候,他給客人們送一杯茶,都能站著偷聽好半晌,還是李孝過來提醒他。
這些客人討論的內容,無非是這次出征的八路主軍將領,猜測誰能最先攻入平壤。
一些年紀大的人,都更傾向於一些老將,比如李勣、尉遲恭、程知節。
年輕的人,則大多和李勇的想法一樣,認定薛仁貴能第一個攻入平壤城。
這兩種意見是主流。
另外還有一些胡人認為,契苾何力才是八路軍中最強的一支,也有部分世家子弟,傾向於鄭仁泰,來自涼州的客商,則支持姜恪。
總而言之,什麼樣的意見都有。
而且他們討論時,會把各個將領的光輝事跡拿出來說,讓李勇大漲了一番見聞。
這天下午,他拿著一個盤子,肩上掛著抹布,站在樓梯口附近聽人議論。
這個角度,不容易被人發現他在偷懶。
結果一聽就是大半個時辰。
幸好制科過後,客人沒那麼多了,李孝知道他偷懶,也不去說他,把他的一些活攬過來幹了。
眼瞧著已到了下工時辰,李廉從後廚跑了出來,兩人一起找上李勇,提醒他今天活幹完了,可以出去用食了。
李勇正聽一桌客人講解尉遲恭當年的一件英勇事跡,有點挪不開腳,便道:「你們先去,我待會來找你們。」
李廉笑道:「三兄,今日晚上,菩提寺有一場戲,馬上就開始了,你不去瞧嗎?」
他們以前都不愛看戲。
在酒樓幹了幾個月後,找不到娛樂活動,看街上百姓都喜歡去寺里看免費的百戲,便也跟著去看了幾次。
一來一回,也喜歡上了看戲。
李勇心裡掙扎了一會,心想尉遲恭的事改日聽也一樣,今天的戲錯過了可就沒有了,於是回後院收拾了一下,跟兩人一起上了大街。
他們現在很會花錢了,特意繞了四個坊,去南邊的昭國坊買吃的。
昭國坊南街有一個胡餅攤子,一個胡餅只要兩文錢。
而且攤掌柜是個老實人,三兄弟每次買六個餅,他還少收兩個錢,只要他們十文錢。
三人再將節省下來的兩文錢,在斜對面的涼水鋪子,買一碗涼茶喝。
相當於每人花四個錢,就能吃的又飽又足!
李廉小嘴跟抹了蜜一樣,喝茶時不住誇讚掌柜家的茶水好喝,又甜又解渴。
那掌柜被他夸高興了,抓了一把棗子塞給他。
於是三人一邊吃著棗,一邊前往菩提寺,悠悠哉哉,說說笑笑,都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在受罰。
來到菩提寺門外,門外好熱鬧,像他們一樣來免費看戲的人還真不少。
戲攤擺在寺廟西邊的一片空地上,搭了一個小小木台,周圍已經圍滿了看戲之人。
只有木台北面,搭了一個棚子,裡面是今天免費為大家唱戲的「飛羽班」。
李勇四顧看了一眼,道:「我的娘,今天人怎麼這麼多?」
李廉看了他一眼,道:「三兄,你忘了,今日是中秋節。」
李勇聽了後,不由愣住了。
每年中秋節,李治都會召開宴會,與群臣共慶佳節,他們也都會參加,而且晚上還要參加宗室宴會。
如今各種宴會應該照常召開,只可惜他們不能再參加了。
李孝看了他一眼,道:「三郎,不必感傷,我們兄弟能在一起共慶節日,不也挺好的嗎?」
李勇用力點了點頭,笑道:「走,咱們去瞧瞧今日有哪些戲可以看。」
三人朝人流擠了過去。
李勇怕兩個兄弟被擠開了,走在最前面,一手拉住一人,他身體強健,很容易就能擠開別人。
正當他們擠到靠近木台的位置時,忽見遠處來了一撥人,似乎是某間豪府的家僕。
李勇聽到旁邊一個人嘆道:「完了,今天的戲聽不成了。」
李廉忙朝那人問:「為什麼?」
那人嘆道:「那些豪丁肯定是來找飛羽班的,讓他們去為貴人唱戲,飛羽班自然不能為咱們唱了!」
李廉皺眉道:「飛羽班一定會去嗎?」
那人看了他一眼,道:「當然會去,人家飛羽班免費在這裡唱戲,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博些名聲出來,入那些權貴的眼!如今他們終於博出名來,有貴人來請,哪還有不願意的?」
三兄弟聽了後,對視一眼,心中頭一次體會到普通人與權貴之間的差異,心中很不是滋味。
李廉嘟囔道:「算了,回去吧。」
李孝卻沒有動,望著那幫慢慢靠近的豪奴,皺眉道:「這些人我怎麼有點眼熟?」
李勇急忙提醒道:「也許你認識他們的主人,二兄,小心點,別被認出來了。」
李孝笑道:「我們每天都塗花了臉,現在天色又暗,認不出來。」
那群豪奴像一艘快速行駛的快船一樣,人流兩分,為他們讓出一條路來。
不一會,他們便來到北邊的木棚,跟飛羽班的班主交涉。
正當李勇幾人準備散去時,忽聽有人喊道:「快瞧,吵起來了!」
李勇扭頭一看,只見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正在與那幫豪奴交涉,從那幫豪奴兇巴巴的表情來看,似乎真的起了爭執。
李勇道:「怎麼回事,難道飛羽班不願給他們唱戲嗎?」
李廉皺眉道:「不知道啊,咱們擠過去聽一下。」
此時已有不少人朝木棚靠了過去。
李勇帶著兩個兄弟,艱難的擠了過去,剛好聽到一名豪奴尖聲呼喊。
「好,有種,周府的帖子也敢拒絕,三日之內,你們飛羽班要是還能在長安城立足,廖某人跪在地上,給你徐大班主磕頭!我們走!」
眼瞧著豪奴竟然帶人走了,人群轟然叫好,還以為飛羽班是為了給大夥唱戲,才拒絕了那位貴人。
不料,高興還沒多久,幾名和尚過來,與飛羽班的人不知說了什麼,飛羽班的人便告訴眾人,今天的戲唱不了了。
眾人也都猜出來了,定是那幫豪奴向寺廟施壓,這幫和尚才過來趕飛羽班,紛紛罵禿驢不仗義。
無論如何,一場戲還是唱不成了,眾人紛紛散去。
李勇嘆道:「空歡喜一場,這場戲還是看不成了。」
李廉道:「回去吧,反正也是免費的,也不吃虧。」
李孝卻皺著眉,沒有說話。
李廉看了他一眼,道:「二兄,怎麼了?」
李孝沉聲道:「我想起那些人的主人是誰了。」
「誰?」兩人都問。
李孝道:「周伯瑜。」
李廉道:「臨川姑姑的兒子嗎?」
李孝點了點頭。
李勇心中一動,想起以前每次去找李孝時,他身邊有幾個跟班,其中一人便是周伯瑜。
李廉卻不知道這些,又問:「二兄,你怎麼會認識周伯瑜身邊的人?」
李孝抬手道:「這些以後再說,這個飛羽班得罪了周伯瑜,可能會遭到報復。」
李勇也曾打聽過周伯瑜的情況,知道此人仗著母親是臨川公主,在長安城極為跋扈,睚眥必報。
別說周伯瑜了,以前的李孝也好不到哪裡去,若非如此,也不會和周伯瑜混在一起。
李孝顯然也想到了自己以前的作為,臉上露出幾分愧色,說道:「三郎,四郎,我想幫一下飛羽班。」
李廉不明白他的心情,趕忙說道:「你若是幫他們,很可能被周伯瑜認出來呀!」
李勇道:「二兄,把你和周伯瑜的情況,和老四說一下吧。」
李孝看了他一眼,見他朝自己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將自己以前胡作非為的事,都說了出來。
「當時只要我看到一隻好雞,第二天,周伯瑜和韋岳就會將那隻雞帶到我跟前。後來我也聽人說起,他們為了得到那些雞,用了些手段。平日裡也仗勢欺人,橫行霸道,我不僅沒有制止他們,甚至還會維護他們……」
說到這,李孝一顆腦袋垂了下來。
李廉聽完後,嘆道:「那就難怪父親要罰我們在這裡幹活了。」
李孝低聲道:「是我連累你們了。當時我真是被鬼迷了心竅,三郎來勸我,我卻對他冷言冷語。」
李勇摸了摸鼻子,側開腦袋,道:「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你醒悟過來就好。」
李廉聽了李孝的話,不由一陣後怕,他覺得如果自己再頹廢幾年,很可能變得和李孝一樣。
「二兄,你想幫他們就幫吧,我支持你。」
李勇也趕忙道:「我也支持你,不過咱們要想個法子,別被父親給發現了!」
李廉微微一笑,低聲道:「其實不必擔心,父親就算知道了,也不會責怪我們的。」
李孝和李勇都望著他,不解道:「為什麼?」
李廉聲音壓得更低,道:「你們想啊,那天二兄回府拿雞的事,這是多大的過錯,父親卻一筆帶過,這是為什麼?」
李勇道:「因為二兄把他的飛將軍宰了,父親高興!」
李廉笑道:「對啊,二兄雖然犯了錯,但宰了飛將軍,表明他悔過之心,父親心中高興,就輕拿輕放了。」
「如今二兄要幫飛羽班,那也是為了彌補以前的過錯,父親定會感到欣慰,肯定不會責怪的!」
李勇笑道:「不錯,還是老四你更懂父親的心思。」
李孝聽兩個弟弟一分析,心中最後一點顧慮也沒有了,急忙道:「那咱們趕緊去跟著飛羽班……」
抬頭一看,卻發現在他們說話的功夫,飛羽班的人已經收拾好東西,離開了菩提寺。
(本章完)
清晨,陽光明媚,八月中旬,夏日之中,已多了幾分初秋的蕭瑟,落葉隨風飄散,在水面上蕩漾。
李治將目光從水面上收了回來,回到椅子上坐下。
每日處理完政務後,他便會盯著湖面瞧一會,因各地政務產生的煩雜思緒,就會慢慢歸於平靜。
「伏勝,你說薛仁貴他們,是否都已經抵達了各自的作戰地點?」李治靠在椅子上,拿起一隻柑橘吃了起來。
王伏勝低聲道:「回陛下,從時間來看,羽林衛應該到了營州,也就是說,李老將軍、薛將軍他們幾個,應該已經抵達營州。」
李治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王伏勝接著道:「高侃將軍去萊州,應該只會更快,想必也已經做好準備,只有尉遲老將軍和程老將軍,要前往熊津都督府,恐怕要慢一些。」
李治道:「是啊,海路需要看天氣出發,兩位老將軍年紀很大,估計沒那麼快到。」
「陛下,臣有一件事不太明白。」王伏勝覷著李治表情,小心翼翼的問。
李治看了他一眼,笑道:「你是想問朕,為何朕派兩位老將軍去熊津都督府?」
王伏勝道:「是的。」
李治緩緩道:「兩位老將軍畢竟年事已高,從熊津都督府進軍,地勢更為平坦,奔波也少一些。」
王伏勝道:「是這樣。」心中依然不解,契苾何力也是老將,為何皇帝就派在北路軍,難道因為是胡將,就不在意他的死活?
他自然不明白,李治讓契苾何力去北四路,是因為滅高句麗之戰,正是契苾何力光輝戰績之一。
李治為了儘量減少歷史偏差,才讓他從北面進攻,希望這一戰能更加順利。
李治忽然道:「伏勝,你覺得朕對二郎、三郎和四郎的歷練,效果如何?」
王伏勝忙道:「臣以為效果非常好,三位小殿下不僅懂得了民生疾苦,相互間的兄弟情誼,也加深了許多!」
李治點點頭,道:「不錯,效果確實出乎意料的好,這證明他們並非不學好,只是受環境影響。」
王伏勝道:「陛下說的極是。」
李治道:「從這件事中,朕也瞧明白了,在教育子嗣上,要敢於放手,讓他們多經磨礪,才能成大器。」
王伏勝最清楚李治的心思,心中一驚,道:「陛下,您不會想讓三位小殿下上前線吧?」
李治笑道:「還是你知朕,不過朕也不會讓他們上戰場,否則只會給將軍們拖後腿。朕打算讓他們去萊州,給忠兒幫忙,負責後勤調運,你覺得如何?」
王伏勝略一遲疑,道:「臣沒意見。」
他之所以遲疑,是因為在他印象中,李勇三人跟李忠的關係,一直不好。
不過轉念一想,趁著這次機會,也許能讓幾位皇子的關係轉好。
李治點頭道:「那好,你去傳旨,宣他們三個入宮覲見吧。」
王伏勝提醒道:「陛下,明日是中秋佳節,不如等過了節,再讓他們去吧。」
李治恍然道:「明天都中秋了嗎?嗯,也好,明日晚上,派人接他們入宮,一家人吃一頓飯吧。」
王伏勝應諾一聲。
次日,中秋佳節,官員沐假一日,長安城大街上,比平時又熱鬧了幾分,眾人除了相互慶祝節日,便是討論遼東戰事。
大唐要討伐高句麗之事,早已傳遍全城。
酒樓和茶館,向來是議論時政的最佳場所,出入墨佳軒的客人,又大多是殷富之家。
這些人的觀點,往往都有一定的考量,議論起來也煞有其事。
李勇原本就對軍事感興趣,在府中時,就總派人四處打聽,如今聽到那些客人們討論軍事,正合他的心思。
有時候,他給客人們送一杯茶,都能站著偷聽好半晌,還是李孝過來提醒他。
這些客人討論的內容,無非是這次出征的八路主軍將領,猜測誰能最先攻入平壤。
一些年紀大的人,都更傾向於一些老將,比如李勣、尉遲恭、程知節。
年輕的人,則大多和李勇的想法一樣,認定薛仁貴能第一個攻入平壤城。
這兩種意見是主流。
另外還有一些胡人認為,契苾何力才是八路軍中最強的一支,也有部分世家子弟,傾向於鄭仁泰,來自涼州的客商,則支持姜恪。
總而言之,什麼樣的意見都有。
而且他們討論時,會把各個將領的光輝事跡拿出來說,讓李勇大漲了一番見聞。
這天下午,他拿著一個盤子,肩上掛著抹布,站在樓梯口附近聽人議論。
這個角度,不容易被人發現他在偷懶。
結果一聽就是大半個時辰。
幸好制科過後,客人沒那麼多了,李孝知道他偷懶,也不去說他,把他的一些活攬過來幹了。
眼瞧著已到了下工時辰,李廉從後廚跑了出來,兩人一起找上李勇,提醒他今天活幹完了,可以出去用食了。
李勇正聽一桌客人講解尉遲恭當年的一件英勇事跡,有點挪不開腳,便道:「你們先去,我待會來找你們。」
李廉笑道:「三兄,今日晚上,菩提寺有一場戲,馬上就開始了,你不去瞧嗎?」
他們以前都不愛看戲。
在酒樓幹了幾個月後,找不到娛樂活動,看街上百姓都喜歡去寺里看免費的百戲,便也跟著去看了幾次。
一來一回,也喜歡上了看戲。
李勇心裡掙扎了一會,心想尉遲恭的事改日聽也一樣,今天的戲錯過了可就沒有了,於是回後院收拾了一下,跟兩人一起上了大街。
他們現在很會花錢了,特意繞了四個坊,去南邊的昭國坊買吃的。
昭國坊南街有一個胡餅攤子,一個胡餅只要兩文錢。
而且攤掌柜是個老實人,三兄弟每次買六個餅,他還少收兩個錢,只要他們十文錢。
三人再將節省下來的兩文錢,在斜對面的涼水鋪子,買一碗涼茶喝。
相當於每人花四個錢,就能吃的又飽又足!
李廉小嘴跟抹了蜜一樣,喝茶時不住誇讚掌柜家的茶水好喝,又甜又解渴。
那掌柜被他夸高興了,抓了一把棗子塞給他。
於是三人一邊吃著棗,一邊前往菩提寺,悠悠哉哉,說說笑笑,都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在受罰。
來到菩提寺門外,門外好熱鬧,像他們一樣來免費看戲的人還真不少。
戲攤擺在寺廟西邊的一片空地上,搭了一個小小木台,周圍已經圍滿了看戲之人。
只有木台北面,搭了一個棚子,裡面是今天免費為大家唱戲的「飛羽班」。
李勇四顧看了一眼,道:「我的娘,今天人怎麼這麼多?」
李廉看了他一眼,道:「三兄,你忘了,今日是中秋節。」
李勇聽了後,不由愣住了。
每年中秋節,李治都會召開宴會,與群臣共慶佳節,他們也都會參加,而且晚上還要參加宗室宴會。
如今各種宴會應該照常召開,只可惜他們不能再參加了。
李孝看了他一眼,道:「三郎,不必感傷,我們兄弟能在一起共慶節日,不也挺好的嗎?」
李勇用力點了點頭,笑道:「走,咱們去瞧瞧今日有哪些戲可以看。」
三人朝人流擠了過去。
李勇怕兩個兄弟被擠開了,走在最前面,一手拉住一人,他身體強健,很容易就能擠開別人。
正當他們擠到靠近木台的位置時,忽見遠處來了一撥人,似乎是某間豪府的家僕。
李勇聽到旁邊一個人嘆道:「完了,今天的戲聽不成了。」
李廉忙朝那人問:「為什麼?」
那人嘆道:「那些豪丁肯定是來找飛羽班的,讓他們去為貴人唱戲,飛羽班自然不能為咱們唱了!」
李廉皺眉道:「飛羽班一定會去嗎?」
那人看了他一眼,道:「當然會去,人家飛羽班免費在這裡唱戲,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博些名聲出來,入那些權貴的眼!如今他們終於博出名來,有貴人來請,哪還有不願意的?」
三兄弟聽了後,對視一眼,心中頭一次體會到普通人與權貴之間的差異,心中很不是滋味。
李廉嘟囔道:「算了,回去吧。」
李孝卻沒有動,望著那幫慢慢靠近的豪奴,皺眉道:「這些人我怎麼有點眼熟?」
李勇急忙提醒道:「也許你認識他們的主人,二兄,小心點,別被認出來了。」
李孝笑道:「我們每天都塗花了臉,現在天色又暗,認不出來。」
那群豪奴像一艘快速行駛的快船一樣,人流兩分,為他們讓出一條路來。
不一會,他們便來到北邊的木棚,跟飛羽班的班主交涉。
正當李勇幾人準備散去時,忽聽有人喊道:「快瞧,吵起來了!」
李勇扭頭一看,只見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正在與那幫豪奴交涉,從那幫豪奴兇巴巴的表情來看,似乎真的起了爭執。
李勇道:「怎麼回事,難道飛羽班不願給他們唱戲嗎?」
李廉皺眉道:「不知道啊,咱們擠過去聽一下。」
此時已有不少人朝木棚靠了過去。
李勇帶著兩個兄弟,艱難的擠了過去,剛好聽到一名豪奴尖聲呼喊。
「好,有種,周府的帖子也敢拒絕,三日之內,你們飛羽班要是還能在長安城立足,廖某人跪在地上,給你徐大班主磕頭!我們走!」
眼瞧著豪奴竟然帶人走了,人群轟然叫好,還以為飛羽班是為了給大夥唱戲,才拒絕了那位貴人。
不料,高興還沒多久,幾名和尚過來,與飛羽班的人不知說了什麼,飛羽班的人便告訴眾人,今天的戲唱不了了。
眾人也都猜出來了,定是那幫豪奴向寺廟施壓,這幫和尚才過來趕飛羽班,紛紛罵禿驢不仗義。
無論如何,一場戲還是唱不成了,眾人紛紛散去。
李勇嘆道:「空歡喜一場,這場戲還是看不成了。」
李廉道:「回去吧,反正也是免費的,也不吃虧。」
李孝卻皺著眉,沒有說話。
李廉看了他一眼,道:「二兄,怎麼了?」
李孝沉聲道:「我想起那些人的主人是誰了。」
「誰?」兩人都問。
李孝道:「周伯瑜。」
李廉道:「臨川姑姑的兒子嗎?」
李孝點了點頭。
李勇心中一動,想起以前每次去找李孝時,他身邊有幾個跟班,其中一人便是周伯瑜。
李廉卻不知道這些,又問:「二兄,你怎麼會認識周伯瑜身邊的人?」
李孝抬手道:「這些以後再說,這個飛羽班得罪了周伯瑜,可能會遭到報復。」
李勇也曾打聽過周伯瑜的情況,知道此人仗著母親是臨川公主,在長安城極為跋扈,睚眥必報。
別說周伯瑜了,以前的李孝也好不到哪裡去,若非如此,也不會和周伯瑜混在一起。
李孝顯然也想到了自己以前的作為,臉上露出幾分愧色,說道:「三郎,四郎,我想幫一下飛羽班。」
李廉不明白他的心情,趕忙說道:「你若是幫他們,很可能被周伯瑜認出來呀!」
李勇道:「二兄,把你和周伯瑜的情況,和老四說一下吧。」
李孝看了他一眼,見他朝自己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將自己以前胡作非為的事,都說了出來。
「當時只要我看到一隻好雞,第二天,周伯瑜和韋岳就會將那隻雞帶到我跟前。後來我也聽人說起,他們為了得到那些雞,用了些手段。平日裡也仗勢欺人,橫行霸道,我不僅沒有制止他們,甚至還會維護他們……」
說到這,李孝一顆腦袋垂了下來。
李廉聽完後,嘆道:「那就難怪父親要罰我們在這裡幹活了。」
李孝低聲道:「是我連累你們了。當時我真是被鬼迷了心竅,三郎來勸我,我卻對他冷言冷語。」
李勇摸了摸鼻子,側開腦袋,道:「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你醒悟過來就好。」
李廉聽了李孝的話,不由一陣後怕,他覺得如果自己再頹廢幾年,很可能變得和李孝一樣。
「二兄,你想幫他們就幫吧,我支持你。」
李勇也趕忙道:「我也支持你,不過咱們要想個法子,別被父親給發現了!」
李廉微微一笑,低聲道:「其實不必擔心,父親就算知道了,也不會責怪我們的。」
李孝和李勇都望著他,不解道:「為什麼?」
李廉聲音壓得更低,道:「你們想啊,那天二兄回府拿雞的事,這是多大的過錯,父親卻一筆帶過,這是為什麼?」
李勇道:「因為二兄把他的飛將軍宰了,父親高興!」
李廉笑道:「對啊,二兄雖然犯了錯,但宰了飛將軍,表明他悔過之心,父親心中高興,就輕拿輕放了。」
「如今二兄要幫飛羽班,那也是為了彌補以前的過錯,父親定會感到欣慰,肯定不會責怪的!」
李勇笑道:「不錯,還是老四你更懂父親的心思。」
李孝聽兩個弟弟一分析,心中最後一點顧慮也沒有了,急忙道:「那咱們趕緊去跟著飛羽班……」
抬頭一看,卻發現在他們說話的功夫,飛羽班的人已經收拾好東西,離開了菩提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