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大唐新任都督
第397章 大唐新任都督
福信命人將那名官員請進來,詢問熊津港情況那官員道:「大王放心,唐人已答應出手相助,正領兵前往光州。」
扶餘全哼了一聲,道:「沒有唐軍,我一樣能打下光州。」
福信微笑道:「有唐人幫忙,總還是更穩一些,再等幾日無妨。」
那官員道:「對了,大王,大唐皇帝還派來一名使節,欲嘉獎我百濟君臣。」
福信哈哈一笑,道:「看來皇帝陛下對咱們很滿意啊,趕緊請唐使進來。」
不一會,唐使來到營中,取出一份明黃色的捲軸,朗聲道:「扶餘福信接旨。」
扶餘福信愣了一下,他從未去過長安,一時不知該如何接旨。
黑齒常之趕忙提醒道:「大王,要跪下聽旨。」一邊說著,一邊跪在唐使跟前。
扶餘全道:「堂堂百濟王,豈可跪人?」
福信心知眼下還沒到跟大唐翻臉的時候,忙道:「不可胡言。我們百濟是大唐屬國,
理應跪下聽封。」
快步出列,跪下聽旨。
隨著唐使宣讀李治旨意,福信幾人臉色都變得非常難看。
大唐皇帝只嘉獎了兩個人:扶餘福信和黑齒常之。
兩人都被授予了大唐伯爵。
嚴格來說,這並不奇怪。
站在大唐皇帝的角度,福信能夠一路勢如破竹,都是黑齒常之帶兵的功勞。
然而福信還是覺得不舒服。
如今百濟局勢,早已和當初不同,他才是百濟之王。
大唐皇帝卻將他手下一名將領,跟他一起嘉獎,爵位也一樣,這對他來說是一種羞辱。
黑齒常之跟他正相反,心中很受鼓舞。
他覺得大唐皇帝才是一位公正的帝王,能夠看到誰才是真正有功之人,不像福信,得勢後忘了舊人,重用降奴。
當唐使宣讀完之後,黑齒常之大聲道:「外臣黑齒常之,拜謝皇帝陛下!」
其他幾人都沒有做聲,所以他這一嗓子顯得格外刺耳。
黑齒常之忽有所感,轉頭一看,卻見福信陰冷冷的望著他,眼中充滿殺機。
福信很快收斂表情,微笑著謝了恩,又請唐使下去休息。
「黑齒將軍,你也累了,就在營中休息吧。」
當黑齒常之離開王帳後,便發現自己被軟禁了。
親衛隊把他帶到一個偏僻的營帳內,又把守在外面,不讓他隨意出去。
次日一大清早,便有人來傳達福信命令,他輔國將軍的職位被罷免,被任命為光州郡將。
然而光州都沒打下來,這就是個虛職。
黑齒常之心中一片悲涼,知道自己已經完了,這條命只怕都保不住了。
如此又過三日,帳外傳來一陣喧譁聲。
「沒有大王命令,誰也不准將人帶走!」
「混帳,這是大唐皇帝的旨意,連大王都不敢違背,你們誰敢阻攔?」
帳簾被人掀開,一名女子大步走了進來,正是金燕。
「黑齒將軍,陛下有旨,快隨我去接旨!」她趕忙說道。
黑齒常之精神一振,想不到來救他的竟然是唐朝皇帝!
雖然他並未見過那位大唐皇帝,此時胸中卻產生一種遇到明主的感覺。
他跟隨金燕,大步出了營帳,卻見帳外有兩隊士兵正在對峙。
這兩隊士兵穿的都是唐朝鎧甲,其中一隊正是福信的光明軍,另一隊則是唐軍。
唐軍的鎧甲都是嶄新的,士兵身上的凜然殺氣,也不是福信手下這幫繡花枕頭能比的。
光明軍根本不敢阻止他們。
唐軍護送著黑齒常之和金燕,一路朝著營門而去。
距離營門五十步時,一支人馬從後方追來,將他們團團圍住,為首之人,正是扶餘全!
「黑齒常之,你想背叛百濟,投靠大唐嗎?」扶餘全厲聲道。
金燕冷笑道:「扶餘將軍,你這話什麼意思?難道百濟打算脫離大唐,自立門戶了?」
扶餘全噎了一下,叫道:「就算大唐是宗主國,也無權來我百濟大營,將百濟人犯帶走!」
黑齒常之怒道:「你說誰是犯人?」
扶餘全道:「就是你!你早已跟扶餘義慈勾結,所以才沒能打下光州!」
黑齒常之見扶餘全這種降奴,大放詞,氣得說不出話來,只恨不得一刀砍下他的腦袋。
一名唐將拔刀出鞘,厲聲道:「我奉姜恪將軍之命,請黑齒常之將軍、扶餘福信將軍、金燕公主去我唐軍營帳聽旨,誰敢擋我?」
大唐軍士齊喝一聲,齊刷刷拔出橫刀,威勢驚人。
周圍的百濟軍見此陣勢,紛紛後退,面露驚恐之色。
姜恪是昨天率領唐軍抵達光州,在福信的營帳附近紮營。
今天一早,他就聽說了黑齒常之遭遇,派人請金燕、黑齒常之和扶餘福信過去,說要宣讀大唐皇帝的新旨意。
因為前一道旨意,福信對李治已產生不滿。
而且姜恪竟然又讓金燕和黑齒常之過去。
他生怕大唐皇帝又封賞兩人,故而對唐人說,兩人不在光州,還邀請姜恪來他的營帳說話。
姜恪二話不說,立刻派一隊唐軍,來到百濟營帳,準備直接帶走金燕和黑齒常之。
百濟土兵知道唐軍是盟友,又對唐軍充滿敬畏,故而不敢阻攔。
此時,福信就站在遠處一間營帳角落,注視著局勢變化。
他對唐人的蠻橫,極為不滿,故而並未出面。
扶餘全見他不出面,便明白了他的意思,拔刀出鞘,大聲道:「沒我百濟王的命令,
誰也別想從軍營帶走任何人!」
百濟軍也紛紛拔刀,只可惜動作零散,一片混亂,並無唐軍方才的威勢。
就在雙方對峙之時,一名斥候從營門方向飛奔而來,朝扶餘全喊道:「佐平,不好了,唐軍朝咱們殺過來了!」
扶餘全驚呆了,嚇得手中的刀都掉了下來。
他敢這麼囂張,是想著大唐與他們是盟友,需要他們對付高句麗,故而才敢沖唐軍哦。
誰知唐人這般爆脾氣,一言不合就開干,一點規矩不講,這還怎麼玩?
扶餘福信也藏不住了,急忙奔了過來,大喊道:「兩國同盟,莫要傷了和氣!」
金燕冷哼道:「王叔,您終於肯出來了?」
扶餘福信恨恨看了她一眼,朝大唐將領拱手道:「這位將軍,你趕緊帶他們離開吧稍後我會派人向姜恪將軍解釋。」
唐將不再多言,護送著二人離開福信的軍營。
抬頭向西北看去,唐軍果然正黑壓壓的逼了過來,仿佛一團黑雲,氣勢駭人。
領軍之人正是姜恪,他見黑齒常之和金燕無恙,當即收兵回營,將兩人請入營帳,宣讀聖旨。
黑齒常之聽到皇帝的最新旨意後,驚道:「這—」
姜恪目視著他,道:「黑齒將軍有什麼疑議嗎?」
黑齒常之看了金燕一眼,沉默良久後,拱手道:「卑職沒有意見。」
姜恪道:「如此甚好,百濟軍中,應該有不少黑齒將軍的舊部吧?」
黑齒常之非常知趣,道:「末將這就派人聯繫他們,讓他們棄暗投明,投入公主磨下。」
金燕笑道:「黑齒將軍放心,我一定善待他們。」
另一邊,福信的營帳中,他正要派人去打聽大唐皇帝又下了什麼旨意,卻不想,唐人主動派人過來,將聖旨內容告知。
福信聽完後,簡直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再說一遍?」
扶餘全道:「大王,大唐皇帝在百濟設立熊津都督府,任命金燕那娘們當都督,卻讓您和黑齒常之一樣,擔任副都督!」
福信怒罵道:「他們以為一道旨意,就能讓那婦人凌駕於我之上嗎?」
扶餘全道:「大王,唐人太過蠻橫,咱們可以不承認這道旨意!」
福信深呼吸了幾次,慢慢平復心情,問道:「如果我讓你領兵偷襲唐朝營帳,你有把握嗎?」
剛才還不休的扶餘全,聽了此話,臉色一白,叫道:「大王,不可衝動啊,那可是一萬唐軍!」
福信怒道:「我們有五萬多人,五個打一個,難道也打不贏嗎?」
扶餘全忙道:「就算咱們打的贏,可唐人還有援軍啊!」
福信冷哼道:「只要我們能擊敗唐軍,定能得到高句麗信任,他們也會派兵幫我們。」
扶餘全又勸:「可咱們與唐人動手的話,義慈突然偷襲怎麼辦?」
福信愣了一下,不做聲了。
扶餘全再接再厲:「大王,其實也不必太在意,百濟人都知道,您才是百濟大王,不會管唐人的冊封。」
福信勉強一笑,道:「那也是,唐人以為扶持一個傀儡,就能對抗我,簡直異想天開!」
扶餘全道:「眼下重中之重,應儘快打下光州,統一百濟,然後再慢慢對付金燕!」
福信沉聲道:「就怕唐軍跟咱們一起打,到時候讓他們先打下了。
這時,有軍士來報,金燕以熊津都督的身份,傳來一道命令。
福信見她這麼快就代入角色,真把自己當做上官了,大為惱怒,便要下令將金燕派來的人轟走。
扶餘全勸道:「大王,眼下咱們還不能跟唐人破臉,不如聽聽金燕怎麼說,再做計議。」
福信從其言,召見將金燕派來的使者,詢問命令。
那使者道:「都督有令,命令扶餘副都督立刻出兵,攻打光州!」
福信目光一閃,朝扶餘全打了個眼色。
扶餘全點點頭,朝那使節道:「還請轉告金燕都督,我家副都督已經知道了。」
那使節行了一禮,告辭離去。
扶餘全笑道:「大王,看來唐人不想自己動手打光州,正好咱們可以搶占先機。」
福信沉聲道:「佐平,本王將所有軍隊都交給你指揮,你定要儘快打下光州!」
扶餘全肅然道:「是!」
次日清晨,扶餘全便率領百濟軍隊,準備攻打光州北門。
結果還沒動手,便有人來報,昨天夜裡,幾支原屬於黑齒常之的人馬,叛逃到了唐軍營帳。
扶餘全大怒,當即擂鼓聚將,就要整肅軍紀,結果百濟軍隊並不服他這個降將。
一群將領當眾跟他嗆聲,差點導致譁變!
扶餘福信得知後,只好親自過來安撫,又告訴扶餘全,以攻下光州為重,暫時不要整肅軍紀。
扶餘全只好放下此事,帶著人強攻光州北門。
然而土兵氣勢低迷,打了一上午,連城牆都沒能碰到。
手下軍隊一片混亂,又有一支人馬,趁亂逃到了唐軍營帳,投奔黑齒常之。
這時,福信終於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
扶餘全與黑齒常之的軍事指揮能力,簡直是天壤之別。
局面至此,他也沒有退路,只能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光州。
他顯然也高估了自己的軍事能力,攻打三天,同樣連城牆都沒能登上去。
而且手下軍士不斷潰逃,都跑到唐軍那邊去了。
這時,他又得到一個更糟糕的消息。
泗溉城的大臣們,聽說了大唐皇帝的冊封,紛紛派人前往唐營,向金燕表示效忠!
福信大驚,一時間,不知該返回泗混城穩固朝局,還是繼續攻打光州城。
最終,與手下將領商議後,他決定撤離光州,先穩定住後方,再談其他,
當福信率領軍隊離開光州的第三天,又得到一個壞消息。
唐軍只用了一日,就打下了光州城,活捉了扶餘義慈。
「真的只用了一日?」李治異的問道。
這裡是臨湖殿,觀水台,眼下已到了三月,百濟的消息已經傳回了長安。
王及善道:「是的,上午辰時攻城,正午就攻下了北城門和城牆,下午申時左右,活捉扶餘義慈,剩下的百濟軍便投降了。」
李治聽了後,說道:「百濟人的軍力,看來還比不上倭人。」
王及善道:「陛下,臣聽金燕匯報,此城能如此順利攻下,並非百濟軍戰力太弱,而是姜恪將軍的謀略。」
李治問:「什麼謀略?」
王及善道:「當時福信攻打光州北門時,黑齒常之曾請命攻打西門,卻被姜將軍拒絕了。」
李治道:「哦?」
王及善道:「福信強攻光州的過程中,姜恪將軍下令,唐軍按兵不動,還讓唐軍穿上百濟軍的衣服。」
李治目光閃動:「接著說。」
王及善道:「等福信撤走後,姜恪將軍親自率領唐軍,偽裝成百濟軍,猛叩城門,結果城中的百濟人措不及防,不到一個時辰,我軍就攻上了城牆。」
李治道:「他是想讓義慈以為,這次攻城的又是福信的軍隊?」
王及善道:「正是。我軍戰力與福信軍天壤之別,姜將軍示敵以弱,迷惑百濟人,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簡單來說,就是福信的軍隊太弱雞,姜恪故意讓他先打,自已按兵不動,麻痹城中的百濟軍。
等福信撤走,他再偽裝成福信部攻城。
守軍已經習慣了福信那種低強度的攻城,自然大意,結果突然遇到兇猛的唐軍,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攻上城牆。
姜恪這一戰看似容易,其實運籌惟,打的是一場心理戰。
王及善道:「陛下,我軍一日內打下光州,兵鋒正盛,百濟各地郡將,都來效忠,眼下是否一鼓作氣,滅了福信?」
李治抬手道:「不,給姜恪傳消息,讓他退守熊津港,金燕和黑齒常之駐守光州,積累實力,等候命令。」
「是。」王及善低聲道。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你心中想必很困惑吧。」
王及善道:「陛下如此布置,必有因由。」
李治緩緩道:「朕這樣安排,其實是因為營州和萊州的糧草原因。」
王及善愣道:「糧草不足了嗎?」
李治道:「這大半年來,戰事太多,之前囤積在兩州的糧食,已經所剩無幾。」
「而且朕下了旨意,今年春耕的過程中,停止糧草調運,以免影響春耕。」
李治雖取消了役,但保留了兵役,軍隊有權召集民眾,為其負責運送糧草。
這兩年來,為了徵調糧草,已耗費很多民力,去年又發生旱災,國庫存糧已減少許多眼下雖得到倭國戰爭賠償,糧食產量卻是不變的,需得緩上一緩,讓沿海民眾喘口氣。
王及善聽了此話後,拱手道:「臣明白了,其實眼下緩一緩也好,正好讓金燕建立根基。」
李治道:「福信眼下還是咱們冊封的副都督,到時師出需得有名,你籌劃一下此事。
+
王及善拱手道:「臣領命。」
福信命人將那名官員請進來,詢問熊津港情況那官員道:「大王放心,唐人已答應出手相助,正領兵前往光州。」
扶餘全哼了一聲,道:「沒有唐軍,我一樣能打下光州。」
福信微笑道:「有唐人幫忙,總還是更穩一些,再等幾日無妨。」
那官員道:「對了,大王,大唐皇帝還派來一名使節,欲嘉獎我百濟君臣。」
福信哈哈一笑,道:「看來皇帝陛下對咱們很滿意啊,趕緊請唐使進來。」
不一會,唐使來到營中,取出一份明黃色的捲軸,朗聲道:「扶餘福信接旨。」
扶餘福信愣了一下,他從未去過長安,一時不知該如何接旨。
黑齒常之趕忙提醒道:「大王,要跪下聽旨。」一邊說著,一邊跪在唐使跟前。
扶餘全道:「堂堂百濟王,豈可跪人?」
福信心知眼下還沒到跟大唐翻臉的時候,忙道:「不可胡言。我們百濟是大唐屬國,
理應跪下聽封。」
快步出列,跪下聽旨。
隨著唐使宣讀李治旨意,福信幾人臉色都變得非常難看。
大唐皇帝只嘉獎了兩個人:扶餘福信和黑齒常之。
兩人都被授予了大唐伯爵。
嚴格來說,這並不奇怪。
站在大唐皇帝的角度,福信能夠一路勢如破竹,都是黑齒常之帶兵的功勞。
然而福信還是覺得不舒服。
如今百濟局勢,早已和當初不同,他才是百濟之王。
大唐皇帝卻將他手下一名將領,跟他一起嘉獎,爵位也一樣,這對他來說是一種羞辱。
黑齒常之跟他正相反,心中很受鼓舞。
他覺得大唐皇帝才是一位公正的帝王,能夠看到誰才是真正有功之人,不像福信,得勢後忘了舊人,重用降奴。
當唐使宣讀完之後,黑齒常之大聲道:「外臣黑齒常之,拜謝皇帝陛下!」
其他幾人都沒有做聲,所以他這一嗓子顯得格外刺耳。
黑齒常之忽有所感,轉頭一看,卻見福信陰冷冷的望著他,眼中充滿殺機。
福信很快收斂表情,微笑著謝了恩,又請唐使下去休息。
「黑齒將軍,你也累了,就在營中休息吧。」
當黑齒常之離開王帳後,便發現自己被軟禁了。
親衛隊把他帶到一個偏僻的營帳內,又把守在外面,不讓他隨意出去。
次日一大清早,便有人來傳達福信命令,他輔國將軍的職位被罷免,被任命為光州郡將。
然而光州都沒打下來,這就是個虛職。
黑齒常之心中一片悲涼,知道自己已經完了,這條命只怕都保不住了。
如此又過三日,帳外傳來一陣喧譁聲。
「沒有大王命令,誰也不准將人帶走!」
「混帳,這是大唐皇帝的旨意,連大王都不敢違背,你們誰敢阻攔?」
帳簾被人掀開,一名女子大步走了進來,正是金燕。
「黑齒將軍,陛下有旨,快隨我去接旨!」她趕忙說道。
黑齒常之精神一振,想不到來救他的竟然是唐朝皇帝!
雖然他並未見過那位大唐皇帝,此時胸中卻產生一種遇到明主的感覺。
他跟隨金燕,大步出了營帳,卻見帳外有兩隊士兵正在對峙。
這兩隊士兵穿的都是唐朝鎧甲,其中一隊正是福信的光明軍,另一隊則是唐軍。
唐軍的鎧甲都是嶄新的,士兵身上的凜然殺氣,也不是福信手下這幫繡花枕頭能比的。
光明軍根本不敢阻止他們。
唐軍護送著黑齒常之和金燕,一路朝著營門而去。
距離營門五十步時,一支人馬從後方追來,將他們團團圍住,為首之人,正是扶餘全!
「黑齒常之,你想背叛百濟,投靠大唐嗎?」扶餘全厲聲道。
金燕冷笑道:「扶餘將軍,你這話什麼意思?難道百濟打算脫離大唐,自立門戶了?」
扶餘全噎了一下,叫道:「就算大唐是宗主國,也無權來我百濟大營,將百濟人犯帶走!」
黑齒常之怒道:「你說誰是犯人?」
扶餘全道:「就是你!你早已跟扶餘義慈勾結,所以才沒能打下光州!」
黑齒常之見扶餘全這種降奴,大放詞,氣得說不出話來,只恨不得一刀砍下他的腦袋。
一名唐將拔刀出鞘,厲聲道:「我奉姜恪將軍之命,請黑齒常之將軍、扶餘福信將軍、金燕公主去我唐軍營帳聽旨,誰敢擋我?」
大唐軍士齊喝一聲,齊刷刷拔出橫刀,威勢驚人。
周圍的百濟軍見此陣勢,紛紛後退,面露驚恐之色。
姜恪是昨天率領唐軍抵達光州,在福信的營帳附近紮營。
今天一早,他就聽說了黑齒常之遭遇,派人請金燕、黑齒常之和扶餘福信過去,說要宣讀大唐皇帝的新旨意。
因為前一道旨意,福信對李治已產生不滿。
而且姜恪竟然又讓金燕和黑齒常之過去。
他生怕大唐皇帝又封賞兩人,故而對唐人說,兩人不在光州,還邀請姜恪來他的營帳說話。
姜恪二話不說,立刻派一隊唐軍,來到百濟營帳,準備直接帶走金燕和黑齒常之。
百濟土兵知道唐軍是盟友,又對唐軍充滿敬畏,故而不敢阻攔。
此時,福信就站在遠處一間營帳角落,注視著局勢變化。
他對唐人的蠻橫,極為不滿,故而並未出面。
扶餘全見他不出面,便明白了他的意思,拔刀出鞘,大聲道:「沒我百濟王的命令,
誰也別想從軍營帶走任何人!」
百濟軍也紛紛拔刀,只可惜動作零散,一片混亂,並無唐軍方才的威勢。
就在雙方對峙之時,一名斥候從營門方向飛奔而來,朝扶餘全喊道:「佐平,不好了,唐軍朝咱們殺過來了!」
扶餘全驚呆了,嚇得手中的刀都掉了下來。
他敢這麼囂張,是想著大唐與他們是盟友,需要他們對付高句麗,故而才敢沖唐軍哦。
誰知唐人這般爆脾氣,一言不合就開干,一點規矩不講,這還怎麼玩?
扶餘福信也藏不住了,急忙奔了過來,大喊道:「兩國同盟,莫要傷了和氣!」
金燕冷哼道:「王叔,您終於肯出來了?」
扶餘福信恨恨看了她一眼,朝大唐將領拱手道:「這位將軍,你趕緊帶他們離開吧稍後我會派人向姜恪將軍解釋。」
唐將不再多言,護送著二人離開福信的軍營。
抬頭向西北看去,唐軍果然正黑壓壓的逼了過來,仿佛一團黑雲,氣勢駭人。
領軍之人正是姜恪,他見黑齒常之和金燕無恙,當即收兵回營,將兩人請入營帳,宣讀聖旨。
黑齒常之聽到皇帝的最新旨意後,驚道:「這—」
姜恪目視著他,道:「黑齒將軍有什麼疑議嗎?」
黑齒常之看了金燕一眼,沉默良久後,拱手道:「卑職沒有意見。」
姜恪道:「如此甚好,百濟軍中,應該有不少黑齒將軍的舊部吧?」
黑齒常之非常知趣,道:「末將這就派人聯繫他們,讓他們棄暗投明,投入公主磨下。」
金燕笑道:「黑齒將軍放心,我一定善待他們。」
另一邊,福信的營帳中,他正要派人去打聽大唐皇帝又下了什麼旨意,卻不想,唐人主動派人過來,將聖旨內容告知。
福信聽完後,簡直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再說一遍?」
扶餘全道:「大王,大唐皇帝在百濟設立熊津都督府,任命金燕那娘們當都督,卻讓您和黑齒常之一樣,擔任副都督!」
福信怒罵道:「他們以為一道旨意,就能讓那婦人凌駕於我之上嗎?」
扶餘全道:「大王,唐人太過蠻橫,咱們可以不承認這道旨意!」
福信深呼吸了幾次,慢慢平復心情,問道:「如果我讓你領兵偷襲唐朝營帳,你有把握嗎?」
剛才還不休的扶餘全,聽了此話,臉色一白,叫道:「大王,不可衝動啊,那可是一萬唐軍!」
福信怒道:「我們有五萬多人,五個打一個,難道也打不贏嗎?」
扶餘全忙道:「就算咱們打的贏,可唐人還有援軍啊!」
福信冷哼道:「只要我們能擊敗唐軍,定能得到高句麗信任,他們也會派兵幫我們。」
扶餘全又勸:「可咱們與唐人動手的話,義慈突然偷襲怎麼辦?」
福信愣了一下,不做聲了。
扶餘全再接再厲:「大王,其實也不必太在意,百濟人都知道,您才是百濟大王,不會管唐人的冊封。」
福信勉強一笑,道:「那也是,唐人以為扶持一個傀儡,就能對抗我,簡直異想天開!」
扶餘全道:「眼下重中之重,應儘快打下光州,統一百濟,然後再慢慢對付金燕!」
福信沉聲道:「就怕唐軍跟咱們一起打,到時候讓他們先打下了。
這時,有軍士來報,金燕以熊津都督的身份,傳來一道命令。
福信見她這麼快就代入角色,真把自己當做上官了,大為惱怒,便要下令將金燕派來的人轟走。
扶餘全勸道:「大王,眼下咱們還不能跟唐人破臉,不如聽聽金燕怎麼說,再做計議。」
福信從其言,召見將金燕派來的使者,詢問命令。
那使者道:「都督有令,命令扶餘副都督立刻出兵,攻打光州!」
福信目光一閃,朝扶餘全打了個眼色。
扶餘全點點頭,朝那使節道:「還請轉告金燕都督,我家副都督已經知道了。」
那使節行了一禮,告辭離去。
扶餘全笑道:「大王,看來唐人不想自己動手打光州,正好咱們可以搶占先機。」
福信沉聲道:「佐平,本王將所有軍隊都交給你指揮,你定要儘快打下光州!」
扶餘全肅然道:「是!」
次日清晨,扶餘全便率領百濟軍隊,準備攻打光州北門。
結果還沒動手,便有人來報,昨天夜裡,幾支原屬於黑齒常之的人馬,叛逃到了唐軍營帳。
扶餘全大怒,當即擂鼓聚將,就要整肅軍紀,結果百濟軍隊並不服他這個降將。
一群將領當眾跟他嗆聲,差點導致譁變!
扶餘福信得知後,只好親自過來安撫,又告訴扶餘全,以攻下光州為重,暫時不要整肅軍紀。
扶餘全只好放下此事,帶著人強攻光州北門。
然而土兵氣勢低迷,打了一上午,連城牆都沒能碰到。
手下軍隊一片混亂,又有一支人馬,趁亂逃到了唐軍營帳,投奔黑齒常之。
這時,福信終於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
扶餘全與黑齒常之的軍事指揮能力,簡直是天壤之別。
局面至此,他也沒有退路,只能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光州。
他顯然也高估了自己的軍事能力,攻打三天,同樣連城牆都沒能登上去。
而且手下軍士不斷潰逃,都跑到唐軍那邊去了。
這時,他又得到一個更糟糕的消息。
泗溉城的大臣們,聽說了大唐皇帝的冊封,紛紛派人前往唐營,向金燕表示效忠!
福信大驚,一時間,不知該返回泗混城穩固朝局,還是繼續攻打光州城。
最終,與手下將領商議後,他決定撤離光州,先穩定住後方,再談其他,
當福信率領軍隊離開光州的第三天,又得到一個壞消息。
唐軍只用了一日,就打下了光州城,活捉了扶餘義慈。
「真的只用了一日?」李治異的問道。
這裡是臨湖殿,觀水台,眼下已到了三月,百濟的消息已經傳回了長安。
王及善道:「是的,上午辰時攻城,正午就攻下了北城門和城牆,下午申時左右,活捉扶餘義慈,剩下的百濟軍便投降了。」
李治聽了後,說道:「百濟人的軍力,看來還比不上倭人。」
王及善道:「陛下,臣聽金燕匯報,此城能如此順利攻下,並非百濟軍戰力太弱,而是姜恪將軍的謀略。」
李治問:「什麼謀略?」
王及善道:「當時福信攻打光州北門時,黑齒常之曾請命攻打西門,卻被姜將軍拒絕了。」
李治道:「哦?」
王及善道:「福信強攻光州的過程中,姜恪將軍下令,唐軍按兵不動,還讓唐軍穿上百濟軍的衣服。」
李治目光閃動:「接著說。」
王及善道:「等福信撤走後,姜恪將軍親自率領唐軍,偽裝成百濟軍,猛叩城門,結果城中的百濟人措不及防,不到一個時辰,我軍就攻上了城牆。」
李治道:「他是想讓義慈以為,這次攻城的又是福信的軍隊?」
王及善道:「正是。我軍戰力與福信軍天壤之別,姜將軍示敵以弱,迷惑百濟人,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簡單來說,就是福信的軍隊太弱雞,姜恪故意讓他先打,自已按兵不動,麻痹城中的百濟軍。
等福信撤走,他再偽裝成福信部攻城。
守軍已經習慣了福信那種低強度的攻城,自然大意,結果突然遇到兇猛的唐軍,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攻上城牆。
姜恪這一戰看似容易,其實運籌惟,打的是一場心理戰。
王及善道:「陛下,我軍一日內打下光州,兵鋒正盛,百濟各地郡將,都來效忠,眼下是否一鼓作氣,滅了福信?」
李治抬手道:「不,給姜恪傳消息,讓他退守熊津港,金燕和黑齒常之駐守光州,積累實力,等候命令。」
「是。」王及善低聲道。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你心中想必很困惑吧。」
王及善道:「陛下如此布置,必有因由。」
李治緩緩道:「朕這樣安排,其實是因為營州和萊州的糧草原因。」
王及善愣道:「糧草不足了嗎?」
李治道:「這大半年來,戰事太多,之前囤積在兩州的糧食,已經所剩無幾。」
「而且朕下了旨意,今年春耕的過程中,停止糧草調運,以免影響春耕。」
李治雖取消了役,但保留了兵役,軍隊有權召集民眾,為其負責運送糧草。
這兩年來,為了徵調糧草,已耗費很多民力,去年又發生旱災,國庫存糧已減少許多眼下雖得到倭國戰爭賠償,糧食產量卻是不變的,需得緩上一緩,讓沿海民眾喘口氣。
王及善聽了此話後,拱手道:「臣明白了,其實眼下緩一緩也好,正好讓金燕建立根基。」
李治道:「福信眼下還是咱們冊封的副都督,到時師出需得有名,你籌劃一下此事。
+
王及善拱手道:「臣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