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冊封伯爵
第396章 冊封伯爵
下朝之後,李治召見王及善,詢問百濟情況。
扶餘福信的話他信不過,所以想聽一下金燕那邊傳來的真實情況。
王及善答道:「回陛下,根據金燕傳來的最新消息,福信的軍隊,確實在光州遇到困難。」
「那依你之意,咱們要不要幫他?」李治問。
王及善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了,沉聲道:「臣以為不僅不能幫他,還應扶持金燕,立刻取代他。」
「扶餘義慈還未消滅,現在動手,是否太早了些?」
「陛下有所不知,那扶餘福信最近有很大變化。他起勢時,任用大量馬韓人,如今成勢,卻將那些馬韓人冷落,再次重用扶餘貴族。」
李治表情一凝,聽到扶餘貴族,立刻聯想到了高句麗。
「剛才朝堂之上,你說扶餘福信派人與高句麗聯繫過,是真的嗎?」
「是的。」王及善點頭道:「這是金燕打探到的消息,福信派一個叫扶餘全的大臣,
悄悄北上,去了高句麗。」
「扶餘全是誰?」
百濟的情況,李治還算了解,扶餘福信身邊的人,他也大部分知道。
扶餘全這個名字,卻是頭一次聽到。
王及善解釋道:「那扶餘全也是百濟王族,是扶餘義慈的堂弟,他的妻子是泉蓋蘇文的妹妹。」
「百濟大臣之中,以此人與高句麗關係最好,每次扶餘義慈派人出使高句麗,都會派遣扶餘全。」
李治挑眉道:「他是最近才投靠扶餘福信的?」
「正是。寶女王離開百濟後,義慈軍勢大衰,士氣低迷,正逢黑齒常之領兵殺來,扶餘全主動請命,抵擋黑齒常之。」
「結果義慈命他為統帥後,此人帶兵反水,投靠福信。福信因此對他極為重用!」
李治點點頭,扶餘福信重用此人,顯然就是為了恢復與高句麗的關係。
王及善接著道:「陛下,福信已經開始排擠金燕,任何大的決策和事務,都不讓她參加。」
「難道他猜到了金燕是咱們的人?」
王及善道:「應該不是。福信不僅排擠金燕,對黑齒常之也多有提防。原本所有軍隊,都由黑齒常之統領,如今此人已被削了很多兵權。」
李治若有所思的道:「如此來看,只要能威脅到他王位之人,他都開始提防了。」
「依臣來看,此人權力欲極強,不希望任何人威脅到他的王位,包括咱們。」
李治眯著眼,道:「所以他才派人聯繫高句麗,到時候想利用高句麗,來制衡咱們。
「陛下聖明。」
李治問:「金燕如今在高句麗局勢如何?」
王及善道:「她在馬韓人中的地位,已超過她母親。不過福信已經收拾了所有馬韓高層,這也導致,她無力再與福信對抗。」
李治點點頭。
王及善接著道:「等扶餘福信打下光州,必定威信大漲,到時候我們再扶持金燕對付他,也會麻煩不少。」
李治摸了摸下巴,道:「那依你之意,眼下怎麼扶持金燕為好?」
王及善道:「臣想向陛下一道旨意,將金燕的地位,提高到福信之上!」
「這樣就行了?」
王及善連聲道:「以咱們在百濟的威望,只要陛下明確支持金燕,福信手下應該會有很大一部分官員,投靠到金燕魔下。」
李治道:「支持金燕倒無妨,朕只是擔心,咱們前腳剛支持金燕,後腳福信就派人將她軟禁。」
王及善笑道:「陛下,百濟人不是請咱們幫忙打光州嗎?」
李治看了他一眼,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可以借這個機會,派兵前往光州,表面打義慈,實則保護金燕。
「派兵保護她倒沒問題。只是金燕光靠咱們支持,畢竟不是長久之策。」
王及善道:「陛下放心,金燕一直在暗中拉攏黑齒常之,她最近一次傳來消息,說已制定好計劃,有八成把握拉攏此人。只要有此人支持,金燕便能與福信分庭抗禮!」
李治道:「需要朕做什麼嗎?」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只需下一道旨意,嘉獎百濟所有君臣。尤其重點嘉獎黑齒常之,讓他和福信的賞賜一樣。」
「這樣就行了?」
王及善道:「是的,以福信多疑的性格,只要陛下下旨,黑齒常之這個前軍統帥,肯定就做不長久了。」
李治擺手道:「好,就依卿之言。」
當天夜裡,李治便下了好幾道旨意,送到兩省蓋印後,由兵部加急送往遼東。
劉仁軌得到皇帝最新旨意後,立即調主力返回營州駐紮,防止高句麗偷襲。
姜恪也得到新命令,帶領一萬兩千名唐軍,回到熊津港駐紮。
關於百濟的旨意,李治也命人全部都交到他手中,由他與金燕聯繫,全權負責百濟的事務。
兩人相繼領兵離開後。隼州地區留下的唐軍,只有一萬五千人。
這一萬五千唐軍,和姜恪的一萬唐軍,都是李治從長安調過去的羽林衛。
這支軍隊不僅戰力強,而且是唐軍內部唯一的職業軍隊,有俸祿可領,適合長期駐紮海外。
劉仁願被冊封為集州都督後,下令將筑紫朝倉宮改為隼州都督府。
他按照朝廷的命令,並未立刻出兵占領其他地區,而是派出使節,開始拉攏九州的集人族。
和族占領九州時間並不長,九州南部地區的各個令制國,依然由集人族控制。
九州各地區的守護率,已知道倭國將他們割讓唐朝,又見唐人並未立刻動武,各地首領,紛紛前往集州都督府,拜見劉仁願。
另一邊,姜恪回到熊津港後,正準備領兵前往光州,卻發現一件奇怪的事。
原本港口附近,總有很多百濟流民,想要前往大唐。
然而這次回來後,卻發現港口之外,只有商人來往,一個百濟流民都看不到。
姜恪朝留守熊津港的張副將一問,才知是扶餘福信派人來過熊津港,禁止唐軍將百濟人轉移去萊州。
張副將沒有理會他們。
於是扶餘福信派人將前往熊津港的所有道路,全部設卡,不准百濟流民過來,想逼他們同意。
張副將手下兵少,不敢擅作主張,只好向營州匯報此事。
結果營州一直沒有回消息。
姜恪聽了後,沉思了一陣,吩咐道:「立刻派人,驅逐那幾個關卡的士兵。」
張副將大聲領命,當即率領軍隊,將各地關卡清除,有百濟兵想要反抗,唐軍直接斬殺,絕不容情。
姜恪此時也不急著去光州了,駐紮在熊津港訓練士卒。
數日之後,便有百濟官員過來,為設卡的事道歉,只說是一場誤會。
扶餘福信敢設卡,就是見熊津港兵少,膽子才變大了,也想試探一下唐人的態度和底線。
如今姜恪率領一萬唐軍返回,將他們伸過界的爪子全部斬了,他心中惱怒的同時,也被震鑷住了。
眼下,還需要唐人幫忙對付義慈,他琢磨著等統一百濟後,再慢慢驅逐唐人的勢力不遲,這才派人來道歉。
姜恪也沒有刁難,便道:「既是誤會就好,我們並未強行掠走百濟百姓,是他們活不下去了,想去大唐避難,我們才給予方便。福信將軍若是連這都阻止,就太不像話了。」
那官員陪笑道:「將軍說的極是,都是下面的人領會錯了意思,我家大王最是愛民如子,怎會阻攔他們求活路呢。」
姜恪道:「還有事嗎?」
百濟官員笑道:「不瞞姜將軍,我家大王得知將軍率領唐軍回來,那是喜出望外,手舞足蹈呢。」
姜恪道:「這是為何?」
百濟官員嘆道:「只因那義慈困獸猶鬥,死守光州,我軍久攻不破,大王正因此煩惱。還請姜將軍率領大唐天軍,幫我們攻打光州。」
姜恪抬手道:「你放心,我這次率軍回熊津,就是奉朝廷之命,相助貴國!」
官員大喜,道:「那就太好了。」
姜恪道:「不僅如此,陛下還派來使節,準備嘉獎貴國君臣。不知福信將軍,現在在哪裡?」
官員忙道:「我家大王率領援軍,也正朝著光州進發。」
姜恪道:「很好,你可先帶我唐使,前往光州面見福信將軍,當眾宣讀陛下嘉獎令,
本人率領軍隊,隨後趕到!」
百濟官員欣喜道:「有皇帝陛下嘉獎,我軍士氣一定大振。」
姜恪從手下中挑選出一名參軍,將皇帝嘉獎旨意交給他,讓他擔任使節,和百濟官員一起前往光州。
卻說福信率領主力大軍,一路朝著光州進發,很快來到光州城外六十里駐紮,距離黑齒常之的營帳,只有十里。
黑齒常之得知消息後,趕忙率領手下將領,前往福信大營拜見。
進入軍營之後,卻見一女子在營門後等候,正是金燕。
金燕朝黑齒常之招了招手,便轉身走開了。
黑齒常之朝手下吩咐幾句,追了上去,來到營內一處無人的角落。
此時天色已黑,金燕穿著一身緊身皮甲,在夜色之下,顯得窈窕動人。
黑齒常之上前問道:「公主,找我何事?」
金燕望著他,道:「我是來提醒將軍的。」
黑齒常之愣道:「提醒我什麼?」
金燕感嘆道:「前幾日,扶餘全在大王面前進言,說你是故意不打下光州。」
黑齒常之瞪眼道:「什麼?他真這麼說?」
金燕道:「是的,他說你是養寇自重,暗中已經與扶餘義慈勾結,故而大王才派兵過來。」
黑齒常之怒斥道:「這隻腐狗!大王怎麼能聽信他們這些降奴的話呢?」
扶餘全這種兩面三刀的投降將領,按理來說,在新的陣營中,都會混的比較艱難。
誰曾想,福信竟特別重用此人,還用他來分黑齒常之的兵權,
此人仗著這一點,經常與黑齒常之爭執,態度囂張跋扈,黑齒常之極為厭惡此人。
金燕忙道:「將軍請慎言,大王最近變化很大,將軍待會一定要注意說辭,別衝撞了大王。」
黑齒常之深吸一口氣,朝她行了一禮,道:「多謝公主提醒,等我消滅義慈,報了大王的恩德後,就辭官歸隱,再不與這些人為伍。」
語畢,回到營門附近,帶著手下朝扶餘福信的王帳而行。
來到王帳附近,只見銀光閃閃,帳外站了一支鐵甲部隊,人人披甲執銳,氣象森嚴。
這支鐵甲軍隊,正是用大唐援助的一千鐵甲組成,再加上繳獲的數百鐵甲,組成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鐵甲軍隊。
這支軍隊被福信命名為光明軍,福信不讓他們去前線作戰,而是帶在身邊,當做親衛軍。
數十名光明軍站成兩排,相對而立,手中長戟,斜指向前,在空中交錯,形成一條森然戟路。
這是在彰顯王權的威嚴!
黑齒常之通報一聲後,走在長戟之下,心中很不是滋味。
扶餘福信故意在他面前彰顯王權,顯然是對他已經不那麼信任了。
黑齒常之很快進入王帳,朝坐在王座上的福信行了一個百濟禮節。
「臣黑齒常之,拜見大王。」
福信微笑著抬手,道:「黑齒將軍不必多禮,坐下說話吧。」
帳中除了福信外,還有三名將領,他們已經占據了左右首位,只有右邊還有一張矮椅。
黑齒常之遲疑了一會,只好坐在右二位,臉色頗為難看。
因為坐在右一位的將領,原本是他的部下。
扶餘全坐在左一位。
他如今擔任佐平的職位,還被封為阿錯王,無論官職、爵位,都在黑齒常之之上。
扶餘全笑眯眯道:「黑齒將軍,之前義慈沒有倭人幫忙,你尚能連戰連勝,如今義慈被圍光州,陷入絕境,你為何卻打不下來了?」
黑齒常之瞪了他一眼,道:「還不是你勸說大王,城破之後,將光州屠城,這才激起他們反抗之心!」
扶餘全哼道:「大王,您聽到了吧,他竟將責任怪在您的頭上。」
扶餘福信眯著眼,道:「黑齒將軍可能是一路久戰,過於疲睏。這樣吧,黑齒將軍,
你暫且休息,讓扶餘全來攻打光州,如何?」
黑齒常之心灰意冷,道:「大王怎麼吩咐,臣怎麼做就是。」
這時,一名軍士來報,說派去熊津港的官員回來了。
下朝之後,李治召見王及善,詢問百濟情況。
扶餘福信的話他信不過,所以想聽一下金燕那邊傳來的真實情況。
王及善答道:「回陛下,根據金燕傳來的最新消息,福信的軍隊,確實在光州遇到困難。」
「那依你之意,咱們要不要幫他?」李治問。
王及善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了,沉聲道:「臣以為不僅不能幫他,還應扶持金燕,立刻取代他。」
「扶餘義慈還未消滅,現在動手,是否太早了些?」
「陛下有所不知,那扶餘福信最近有很大變化。他起勢時,任用大量馬韓人,如今成勢,卻將那些馬韓人冷落,再次重用扶餘貴族。」
李治表情一凝,聽到扶餘貴族,立刻聯想到了高句麗。
「剛才朝堂之上,你說扶餘福信派人與高句麗聯繫過,是真的嗎?」
「是的。」王及善點頭道:「這是金燕打探到的消息,福信派一個叫扶餘全的大臣,
悄悄北上,去了高句麗。」
「扶餘全是誰?」
百濟的情況,李治還算了解,扶餘福信身邊的人,他也大部分知道。
扶餘全這個名字,卻是頭一次聽到。
王及善解釋道:「那扶餘全也是百濟王族,是扶餘義慈的堂弟,他的妻子是泉蓋蘇文的妹妹。」
「百濟大臣之中,以此人與高句麗關係最好,每次扶餘義慈派人出使高句麗,都會派遣扶餘全。」
李治挑眉道:「他是最近才投靠扶餘福信的?」
「正是。寶女王離開百濟後,義慈軍勢大衰,士氣低迷,正逢黑齒常之領兵殺來,扶餘全主動請命,抵擋黑齒常之。」
「結果義慈命他為統帥後,此人帶兵反水,投靠福信。福信因此對他極為重用!」
李治點點頭,扶餘福信重用此人,顯然就是為了恢復與高句麗的關係。
王及善接著道:「陛下,福信已經開始排擠金燕,任何大的決策和事務,都不讓她參加。」
「難道他猜到了金燕是咱們的人?」
王及善道:「應該不是。福信不僅排擠金燕,對黑齒常之也多有提防。原本所有軍隊,都由黑齒常之統領,如今此人已被削了很多兵權。」
李治若有所思的道:「如此來看,只要能威脅到他王位之人,他都開始提防了。」
「依臣來看,此人權力欲極強,不希望任何人威脅到他的王位,包括咱們。」
李治眯著眼,道:「所以他才派人聯繫高句麗,到時候想利用高句麗,來制衡咱們。
「陛下聖明。」
李治問:「金燕如今在高句麗局勢如何?」
王及善道:「她在馬韓人中的地位,已超過她母親。不過福信已經收拾了所有馬韓高層,這也導致,她無力再與福信對抗。」
李治點點頭。
王及善接著道:「等扶餘福信打下光州,必定威信大漲,到時候我們再扶持金燕對付他,也會麻煩不少。」
李治摸了摸下巴,道:「那依你之意,眼下怎麼扶持金燕為好?」
王及善道:「臣想向陛下一道旨意,將金燕的地位,提高到福信之上!」
「這樣就行了?」
王及善連聲道:「以咱們在百濟的威望,只要陛下明確支持金燕,福信手下應該會有很大一部分官員,投靠到金燕魔下。」
李治道:「支持金燕倒無妨,朕只是擔心,咱們前腳剛支持金燕,後腳福信就派人將她軟禁。」
王及善笑道:「陛下,百濟人不是請咱們幫忙打光州嗎?」
李治看了他一眼,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可以借這個機會,派兵前往光州,表面打義慈,實則保護金燕。
「派兵保護她倒沒問題。只是金燕光靠咱們支持,畢竟不是長久之策。」
王及善道:「陛下放心,金燕一直在暗中拉攏黑齒常之,她最近一次傳來消息,說已制定好計劃,有八成把握拉攏此人。只要有此人支持,金燕便能與福信分庭抗禮!」
李治道:「需要朕做什麼嗎?」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只需下一道旨意,嘉獎百濟所有君臣。尤其重點嘉獎黑齒常之,讓他和福信的賞賜一樣。」
「這樣就行了?」
王及善道:「是的,以福信多疑的性格,只要陛下下旨,黑齒常之這個前軍統帥,肯定就做不長久了。」
李治擺手道:「好,就依卿之言。」
當天夜裡,李治便下了好幾道旨意,送到兩省蓋印後,由兵部加急送往遼東。
劉仁軌得到皇帝最新旨意後,立即調主力返回營州駐紮,防止高句麗偷襲。
姜恪也得到新命令,帶領一萬兩千名唐軍,回到熊津港駐紮。
關於百濟的旨意,李治也命人全部都交到他手中,由他與金燕聯繫,全權負責百濟的事務。
兩人相繼領兵離開後。隼州地區留下的唐軍,只有一萬五千人。
這一萬五千唐軍,和姜恪的一萬唐軍,都是李治從長安調過去的羽林衛。
這支軍隊不僅戰力強,而且是唐軍內部唯一的職業軍隊,有俸祿可領,適合長期駐紮海外。
劉仁願被冊封為集州都督後,下令將筑紫朝倉宮改為隼州都督府。
他按照朝廷的命令,並未立刻出兵占領其他地區,而是派出使節,開始拉攏九州的集人族。
和族占領九州時間並不長,九州南部地區的各個令制國,依然由集人族控制。
九州各地區的守護率,已知道倭國將他們割讓唐朝,又見唐人並未立刻動武,各地首領,紛紛前往集州都督府,拜見劉仁願。
另一邊,姜恪回到熊津港後,正準備領兵前往光州,卻發現一件奇怪的事。
原本港口附近,總有很多百濟流民,想要前往大唐。
然而這次回來後,卻發現港口之外,只有商人來往,一個百濟流民都看不到。
姜恪朝留守熊津港的張副將一問,才知是扶餘福信派人來過熊津港,禁止唐軍將百濟人轉移去萊州。
張副將沒有理會他們。
於是扶餘福信派人將前往熊津港的所有道路,全部設卡,不准百濟流民過來,想逼他們同意。
張副將手下兵少,不敢擅作主張,只好向營州匯報此事。
結果營州一直沒有回消息。
姜恪聽了後,沉思了一陣,吩咐道:「立刻派人,驅逐那幾個關卡的士兵。」
張副將大聲領命,當即率領軍隊,將各地關卡清除,有百濟兵想要反抗,唐軍直接斬殺,絕不容情。
姜恪此時也不急著去光州了,駐紮在熊津港訓練士卒。
數日之後,便有百濟官員過來,為設卡的事道歉,只說是一場誤會。
扶餘福信敢設卡,就是見熊津港兵少,膽子才變大了,也想試探一下唐人的態度和底線。
如今姜恪率領一萬唐軍返回,將他們伸過界的爪子全部斬了,他心中惱怒的同時,也被震鑷住了。
眼下,還需要唐人幫忙對付義慈,他琢磨著等統一百濟後,再慢慢驅逐唐人的勢力不遲,這才派人來道歉。
姜恪也沒有刁難,便道:「既是誤會就好,我們並未強行掠走百濟百姓,是他們活不下去了,想去大唐避難,我們才給予方便。福信將軍若是連這都阻止,就太不像話了。」
那官員陪笑道:「將軍說的極是,都是下面的人領會錯了意思,我家大王最是愛民如子,怎會阻攔他們求活路呢。」
姜恪道:「還有事嗎?」
百濟官員笑道:「不瞞姜將軍,我家大王得知將軍率領唐軍回來,那是喜出望外,手舞足蹈呢。」
姜恪道:「這是為何?」
百濟官員嘆道:「只因那義慈困獸猶鬥,死守光州,我軍久攻不破,大王正因此煩惱。還請姜將軍率領大唐天軍,幫我們攻打光州。」
姜恪抬手道:「你放心,我這次率軍回熊津,就是奉朝廷之命,相助貴國!」
官員大喜,道:「那就太好了。」
姜恪道:「不僅如此,陛下還派來使節,準備嘉獎貴國君臣。不知福信將軍,現在在哪裡?」
官員忙道:「我家大王率領援軍,也正朝著光州進發。」
姜恪道:「很好,你可先帶我唐使,前往光州面見福信將軍,當眾宣讀陛下嘉獎令,
本人率領軍隊,隨後趕到!」
百濟官員欣喜道:「有皇帝陛下嘉獎,我軍士氣一定大振。」
姜恪從手下中挑選出一名參軍,將皇帝嘉獎旨意交給他,讓他擔任使節,和百濟官員一起前往光州。
卻說福信率領主力大軍,一路朝著光州進發,很快來到光州城外六十里駐紮,距離黑齒常之的營帳,只有十里。
黑齒常之得知消息後,趕忙率領手下將領,前往福信大營拜見。
進入軍營之後,卻見一女子在營門後等候,正是金燕。
金燕朝黑齒常之招了招手,便轉身走開了。
黑齒常之朝手下吩咐幾句,追了上去,來到營內一處無人的角落。
此時天色已黑,金燕穿著一身緊身皮甲,在夜色之下,顯得窈窕動人。
黑齒常之上前問道:「公主,找我何事?」
金燕望著他,道:「我是來提醒將軍的。」
黑齒常之愣道:「提醒我什麼?」
金燕感嘆道:「前幾日,扶餘全在大王面前進言,說你是故意不打下光州。」
黑齒常之瞪眼道:「什麼?他真這麼說?」
金燕道:「是的,他說你是養寇自重,暗中已經與扶餘義慈勾結,故而大王才派兵過來。」
黑齒常之怒斥道:「這隻腐狗!大王怎麼能聽信他們這些降奴的話呢?」
扶餘全這種兩面三刀的投降將領,按理來說,在新的陣營中,都會混的比較艱難。
誰曾想,福信竟特別重用此人,還用他來分黑齒常之的兵權,
此人仗著這一點,經常與黑齒常之爭執,態度囂張跋扈,黑齒常之極為厭惡此人。
金燕忙道:「將軍請慎言,大王最近變化很大,將軍待會一定要注意說辭,別衝撞了大王。」
黑齒常之深吸一口氣,朝她行了一禮,道:「多謝公主提醒,等我消滅義慈,報了大王的恩德後,就辭官歸隱,再不與這些人為伍。」
語畢,回到營門附近,帶著手下朝扶餘福信的王帳而行。
來到王帳附近,只見銀光閃閃,帳外站了一支鐵甲部隊,人人披甲執銳,氣象森嚴。
這支鐵甲軍隊,正是用大唐援助的一千鐵甲組成,再加上繳獲的數百鐵甲,組成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鐵甲軍隊。
這支軍隊被福信命名為光明軍,福信不讓他們去前線作戰,而是帶在身邊,當做親衛軍。
數十名光明軍站成兩排,相對而立,手中長戟,斜指向前,在空中交錯,形成一條森然戟路。
這是在彰顯王權的威嚴!
黑齒常之通報一聲後,走在長戟之下,心中很不是滋味。
扶餘福信故意在他面前彰顯王權,顯然是對他已經不那麼信任了。
黑齒常之很快進入王帳,朝坐在王座上的福信行了一個百濟禮節。
「臣黑齒常之,拜見大王。」
福信微笑著抬手,道:「黑齒將軍不必多禮,坐下說話吧。」
帳中除了福信外,還有三名將領,他們已經占據了左右首位,只有右邊還有一張矮椅。
黑齒常之遲疑了一會,只好坐在右二位,臉色頗為難看。
因為坐在右一位的將領,原本是他的部下。
扶餘全坐在左一位。
他如今擔任佐平的職位,還被封為阿錯王,無論官職、爵位,都在黑齒常之之上。
扶餘全笑眯眯道:「黑齒將軍,之前義慈沒有倭人幫忙,你尚能連戰連勝,如今義慈被圍光州,陷入絕境,你為何卻打不下來了?」
黑齒常之瞪了他一眼,道:「還不是你勸說大王,城破之後,將光州屠城,這才激起他們反抗之心!」
扶餘全哼道:「大王,您聽到了吧,他竟將責任怪在您的頭上。」
扶餘福信眯著眼,道:「黑齒將軍可能是一路久戰,過於疲睏。這樣吧,黑齒將軍,
你暫且休息,讓扶餘全來攻打光州,如何?」
黑齒常之心灰意冷,道:「大王怎麼吩咐,臣怎麼做就是。」
這時,一名軍士來報,說派去熊津港的官員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