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武媚娘的手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95章 武媚娘的手腕

  很多武氏子弟在不知不覺中,已忘了他們的富貴從何而來。

  在武元忠蠱惑下,加上周國公爵位的誘惑下,才跟著武元忠干下此事。

  武媚娘釜底抽薪,讓他們又明白過來,沒有她這位姓武皇后,武氏一族什麼都不是。

  有了這一層認知後,為了自身利益,他們自然會反水。

  短短一瞬間,眾人都將矛頭指向了武元忠,包括一些跟武元忠一起策劃此事的武氏族老。

  今天註定有一人要背鍋,既然如此,由武元忠背鍋總好過自己不是?

  武元忠面如死灰,終於意識到武皇后的高超手腕,跪倒在地,叩首認罪。

  賀蘭敏之在一旁看的大開眼界,原本還怒氣填膺,想要報復。

  此時見一眾武氏子弟跪在地上不住叩頭,心中那口氣別提多舒暢了。

  武媚娘坐了回去,抬手道:「行了,都起來吧。既然你們有悔改之心,念在都是同族之人,吾也不會趕盡殺絕。」

  眾人紛紛道謝,站起身來。

  武元忠以為事情過去了,也跟著站起身。

  武媚娘瞥了他一眼,冷冷道:「讓你站起來了嗎?」

  武元忠面色一苦,又跪了下去,顫聲道:「皇后殿下,我、我也是一時糊塗啊。」

  武媚娘冷然道:「一時糊塗,就可以驚嚇當朝皇子了?那還要永徽律做什麼?」

  武元忠渾身像篩糠一般顫抖起來。

  驚嚇皇子這個罪名,可大可小,往大了說,那是大不敬,可以殺頭的。

  就在這時,一名青年跪在地上,叩首道:「皇后殿下,此事都是我勸說父親所為,是我貪圖周國公爵位,請您懲罰我,饒過父親吧。」

  武媚娘側頭看向那人,認出此人是武元忠的兒子,武懿宗。

  武媚娘道:「這可是死罪,武懿宗,你可想清楚了。」

  武懿宗額頭貼在地面上,道:「請皇后殿下降罪。」

  武媚娘沉默了片刻,緩緩道:「武元忠,你倒養了個好兒子,看在他的面子上,吾饒你一命。」

  武元忠大喜,道:「多謝皇后殿下。」

  武媚娘冷冷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吾會向陛下請旨,將你流放倭國,這輩子你不用再回大唐了。」

  武元忠大叫一聲,一頭栽倒過去,昏倒了。

  武懿宗急道:「皇后殿下,就算流放父親,可以流放嶺南,千萬別讓他去倭國啊。」

  武媚娘冷冷道:「你是不是覺得吾很好說話,還敢討價還價?」

  武懿宗不敢再做聲了。

  在武媚娘雷厲風行的手腕下,一場風波很快平息,宴會也繼續進行。

  賀蘭敏之送給李賢的禮物,也被武懿宗拿了出來。

  那是一隻可以跳舞的機關小銅人,雖算不上多珍貴,但著實有趣。

  李賢拿到後愛不釋手,剛才的不快很快拋之腦後。

  他雖然不在意,但宴會的氛圍還是受到影響。

  武媚娘心中的怒氣也沒有消,用完膳後,寬言安撫了一陣楊夫人,便帶著李賢回宮了。

  回宮的路上,武媚娘坐在輦車之上,閉目養神。

  按照她往日的脾氣,若是有人驚嚇到母親和兒子,所有參與此事的人,她一個也不會放過。

  然而這次畢竟是自家族人,都處置了,將來也無法見列祖列宗,只好忍下這口氣。

  她默默念了三遍靜心咒,心情才平復下來。

  睜開雙目,朝車中一看,卻見李賢趴在窗邊,正欣賞著大街上的風景。

  武媚娘道:「賢兒,今日的宴會母親沒辦好,明日再跟你補辦一個,就在宮中。」

  李賢轉過頭,在她旁邊坐下,嘻嘻一笑,道:「母親,您若是覺得對不起孩兒,就答應孩兒一件事吧?」

  武媚娘只當他又要搞怪,哼道:「先說來聽聽。」

  李賢道:「您能不能跟父親說一聲,讓四兄出宮開府,他去年都可以開府了!」

  武媚娘剛壓下的怒氣,又有竄上來的趨勢,挑眉道:「你為何要幫他求情?」

  李賢道:「因為他經常帶著孩兒玩斗蟲啊。」

  武媚娘盯著他:「就為這個原因?」

  李賢一點不慌,笑道:「母親,反正四兄遲早要出宮開府,您幫他向父親提上一嘴,父親還會覺得您心胸開闊呢。」

  武媚娘心中一動,暗道:「顯兒昨日說王伏勝去了大吉殿,難道陛下已經有讓李廉開府的意思?」

  想到此處,目視著李賢,問道:「你確定只有這個要求?」

  李賢點了點腦袋。

  武媚娘道:「那好,我答應你。」

  李賢見計謀得逞,暗暗一笑,道:「多謝母親。」

  武媚娘目光閃動著,緩緩道:「賢兒,昨日讓你回崇文館讀書,你可回去了?」

  李賢道:「當然了。」

  武媚娘眯著眼道:「那你應該是跟顯兒一起回宮的了?」

  李賢陪笑道:「對啊,我先出的崇文館,然後在崇文門附近,等著阿弟,您不信可以去問。」

  武媚娘道:「那就奇怪了,顯兒說他是下學時見到王伏勝去大吉殿,你怎麼沒見到?」

  李賢心中一咯噔,終於意識到自己還是留下破綻。

  武媚娘冷冷道:「顯兒說王伏勝去大吉殿,是你讓他這麼說的吧?」

  李賢渾身一個激靈,低下頭,裝傻充愣道:「我為何要這麼做。」

  武媚娘道:「當然是為了李廉。你昨日故意讓我知道此事,今日再提李廉的事,就會讓我覺得,你父親已有讓李廉開府的意思,我自然會順水推舟,答應你了。」

  李賢見心思被猜透,心虛的低下了頭。

  武媚娘淡淡道:「你可是越來越能耐了,連我也敢算計。」

  李賢趕忙拍馬屁,道:「母親,您可太厲害了,孩兒這點小伎倆,根本逃不過您的法眼!」

  武媚娘道:「知兒莫若母,就算你將來長大了,變得更聰明了,也休想瞞過我的眼睛。」

  李賢討好的道:「那是那是,孩兒就是只小猴兒,永遠逃不出母親您的手心。」

  鳳輦很快回到長樂門,穿過一道道宮門,回到了立政殿。

  因為宴會上的突然變故,兩人回來的時間,比原定計劃要早了一些,眼下還不到申時。

  李顯、李令月和李旦顯然沒料到他們會回來的這麼早,竟然在武媚娘的鳳榻上玩著「四季」的遊戲。

  這遊戲就是三個人躺在武媚娘床上,蓋緊被子,只當外面在下雪,寒風凌冽,他們則躲在溫暖的被窩裡,說著悄悄話。

  正當三人躲在被子裡說著話時,「嘩啦」一聲,錦衾被掀開,床邊站著一人,正是武媚娘。

  三人頓時都傻眼了,李旦淚眼婆娑,似乎只要武媚娘一出聲,就能哭出來。

  幸好武媚娘今天有點疲憊,懶得跟他們計較,只說道:「今日是你們兄長的生辰,出去陪他玩兒吧。」

  三人大喜,手牽著手,一起離開了寢殿,在殿外撞見了李賢。

  李顯忙問:「兄長,你和母親怎麼回這麼早,剛才差點嚇死我了。」

  李賢怕鳥頭的事嚇著了他們,便沒有提此事,隨便敷衍了兩句。

  小孩子無憂無慮,李賢很快將武府之事拋諸腦後,陪著弟弟妹妹們玩起了蹴鞠。

  幾人正玩的興起,太平公主忽然停住腳步,朝著宮門方向喊了聲:「耶耶!」快步奔了過去。

  只見李治穿過宮門,快步走了過來,將太平公主抱了起來,朝他問道:「太平,你母親呢。」

  李令月道:「母親在屋子裡呢。」

  李治點點頭,道:「我先去陪你母親說說話,你和兄長們繼續玩吧。」

  放下太平公主,朝寢殿而去。

  李治來到殿內,見武媚娘躺在榻上,單手支頤,閉目養神。

  李治是聽說了武媚娘提前回宮,感到奇怪,所以過來瞧瞧。

  此時見她一副疲憊模樣,便沒有打擾她,拿起一塊毯子,蓋在她身上,在屋中找了張椅子坐下,拿著本書看了起來。

  不一會,武媚娘睜開雙目,瞧李治在殿內看書,又看了一眼身上的毯子,微微一笑,起身問:「陛下何時來的?」

  李治放下書本,道:「剛來沒一會,媚娘,你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今日生辰宴還順利嗎?」

  武媚娘一邊煮著茶,一邊說道:「出了點小事。」

  李治問是什麼事,武媚娘也不隱瞞,將武府發生的事都說了。

  李治聽完後,吃了一驚,終於明白她為何這般疲憊了,忙問:「岳母還好吧?」

  武媚娘柔聲道:「妾身已經安撫了母親,將情況也跟母親說清楚了,母親無恙。」

  李治點點頭,道:「那就好。」

  武媚娘道:「陛下,妾身想將武元忠流放倭國,您看可以嗎?」

  李治愣了一下,道:「你為何要將他流放倭國?」

  武媚娘遲疑了一下,道:「陛下覺得妾身罰的太重了嗎?那就流放嶺南吧。」

  「等會。」李治抬了抬手,道:「媚娘,聽你的意思,流放倭國,比流放嶺南更糟糕嗎?」

  武媚娘愣了一下,道:「是啊,倭國是邊夷海島,臨近地輿盡頭,流放那裡,肯定更加嚴酷。」

  李治聽了此話,心中一動。

  這個時期的人不知道地球是圓的,故而以大唐長安當做世界中心,距離長安越遠,就會覺得越偏僻。

  唐人是發自內心的認為,離長安越遠越不好。

  以前最遠的地方就是嶺南了,如今出來一個更遠的倭國,所以武媚娘下意識,就將流放倭國當做最高懲罰。

  武元忠也因聽說流放倭國,被嚇得昏了過去。

  由此可見,以後完全可以用倭國取代嶺南,成為新的流放地。

  正當李治想的入神時,武媚娘又道:「陛下,四郎已經十三歲了,似乎也到了開府的年齡。」

  李治愣了一下,才想起李廉確實到了開府的年齡,點頭道:「你不提醒,朕都差點忘了,二月的朔望朝上,朕就下旨讓他開府。」

  時間很快來到二月初一。

  朝會之上,李治與群臣商議了九州的治理方案。

  群臣對倭國都不太了解,沒有提出太多方案。

  大部分人的意思是,按照當初打下吐蕃的方案,依葫蘆畫瓢,抄答案就行。

  簡單來說,就是將九州設立為一個都督府,派遣武將鎮守。

  最終,由李勣舉薦劉仁願擔任都督,只是都督府的名稱,眾人卻眾說紛紜。

  有人說將九州設為瀛州都督府,將耽羅也包括進去。

  也有人說將九州設為扶桑都督府,扶桑是前朝對倭人的一種稱呼,因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還有人直接提議,命名為倭州都督府。

  李治見眾人說的差不多了,才提出自己的意見,道:「朕看,不如命名為隼州都督府吧。」

  閻立本問:「陛下,為何要取名隼州?可有講究?」

  李治緩緩道:「據朕所知,原來的九州,名為隼人國,後來被和國所滅,才改名九州。我們用隼州為名,正可拉攏本地土人。」

  閻立本笑道:「陛下考慮深遠,臣無異議。」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

  張柬之出列,道:「陛下,臣以為既要拉攏隼人族,可在隼州都督府任命官員時,優先任用隼族人。」

  李治道:「准奏!」

  刑部尚書竇玄德道:「陛下,隼州偏遠苦寒,臣以為可以設為新的流放之地。讓犯人在隼州挖礦!」

  李治那天與武媚娘商議後,正有這個想法,當即揮手道:「准奏!」

  接著,李治也在朝會上,提出給李廉開府之事。

  皇子十二歲開府,已成為常例,群臣自然不會反駁。

  這兩件事商議完之後,鴻臚寺戴至德上奏了一事,跟百濟有關。

  原來寶女王突然率領倭軍撤出百濟,扶餘義慈兵力大減,接連打了幾場敗仗。

  如今已被黑齒常之的軍隊,圍困在了光州城。

  然而扶餘義慈最後的抵抗,竟出乎預料的頑強。

  黑齒常之攻打十日,竟無法打下城池,局勢陷入僵持。

  其他支持扶餘義慈的郡將,正在朝著光州集結,想要救援扶餘義慈。

  等這些軍隊抵達光州,局勢又可能起變化,所以扶餘福信派人給長安的道琛寫信,讓他請求唐軍支援。

  李治聽了戴至德的話後,問道:「依卿之意,是否要支援百濟?」

  戴至德道:「回陛下,老臣以為,眼下應當出手相助。扶餘福信若能儘快統一百濟,對我們也有好處。」

  郝處俊出列,道:「陛下,眼下我軍主力都部署在隼州,熊津港守軍不足三千,恐無力相助。」

  李勣出列,道:「陛下,老臣以為,既然已經與倭國達成協議,可以將隼州軍隊,陸續調回營州和熊津港,防止高句麗偷襲。」

  李治問道:「那隼州留多少兵力合適呢?」

  李勣道:「留一萬兵力足矣。」

  李治卻有點不放心,覺得一萬人太少了,倭國可是不講武德的,隨時可能撕毀條約偷襲。

  「為了以防萬一,還是留一萬五千人吧,再多運送馬匹軍械過去。」他揮了揮手。

  郝處俊拱手道:「臣遵旨。」

  李治又問起倭國本州情況,得知新羅、蝦夷和靺鞨,都在往倭國增兵,顯然是不準備把吃到嘴裡的肥肉吐出來。

  另外還有一個新情況,因為蝦夷兵力都聚集到倭國,肅慎這個老六,竟然偷襲了蝦夷的北苦夷島。

  蝦夷人也沒有回援的意思。

  在他們看來,陸奧比北苦夷島強得多,看來是準備換家了。

  話又說回來,眼下寶女王和中大兄依然在對峙,再這麼拖下去,倭國想收復這些領土,會越來越困難。

  戴至德拱手道:「陛下,眼下倭國局勢已對我們有利,應將注意力放在百濟身上,儘快幫助余福信控制百濟。」

  李治目光看向了王及善,後者當即出列,道:「陛下,臣以為百濟之事,不必著急,應再觀察一下情況。」

  戴至德愣道:「再觀察什麼?」

  王及善看了他一眼,道:「戴寺卿,扶餘福信此人,不足為信,根據我掌握的消息,他已經暗中派人聯繫了高句麗,而且有對我們不利的一些小動作。」

  戴至德心中王及善是內領衛,消息肯定比自己靈通,便不做聲了。。

  李治揮了揮手,道:「此事就依王卿之言。」

  幾件大事商議完後,朝會很快結束。

  李治回到甘露殿後,立刻命人召王及善覲見,詢問百濟情況。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