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霸道的唐使
第382章 霸道的唐使
三月初,一次常朝之上,禮部尚書李敬玄上奏,請求將皇子和公主的保傅增加一人,以合規制。
這種禮制上的事,李治也不太懂,便直接同意,將此事交給武媚娘負責。
江尚宮得知此事後,自請辭去尚宮之位,請求擔任太平公主的保傅。
普通的保傅,地位遠不如尚宮,不過相比尚宮來說,更有機會封爵位。
武媚娘也覺得她年紀太大,精力不夠,恐難以再勝任,再加上江尚宮似乎很得太平公主喜歡,便同意了她的請求。
李治此時也沒精力,去多關注後宮的事。
這天下午,劉仁軌忽然派人傳來一個消息,令他勃然大怒。
蝦夷人竟然將劉仁願給關起來了。
李治現在算是發現了,越是小國,越喜歡蹦躂,那些存續多年的大國,反而更懂得規矩。
眼下已沒了倭國威脅,李治也不打算再忍了。
當即傳旨劉仁軌,讓他做好出征蝦夷的準備,又傳令新羅和百濟,大唐水軍要從兩國過道,讓他們配合。
李勣得知後,連夜入宮,勸諫李治暫息雷霆之怒,可傳旨靺鞨,讓他們派使節前往蝦夷,警告他們放人。
若是蝦夷依舊頑抗,再打不遲。
李治十分困惑,問道:「他們連唐使都敢關,難道會聽靺鞨人的話?」
李勣笑道:「陛下有所不知,靺鞨在東北極地,頗有聲望,肅慎國力強於蝦夷,卻經常被靺鞨人打敗,故而蝦夷人深懼靺鞨。」
李治問:「東北極地還有哪些國家?」
李勣道:「比較大的國家,有蝦夷國、肅慎國、流鬼國、驅度寐國、夜叉國。這些國家皆畏懼靺鞨。」
李治點點頭,靺鞨人相當於是地區霸主,對這些地區小國的控制力,比大唐更強大。
他當即准了李勣的請奏,傳旨營州,讓劉仁軌派使節前往靺鞨,再讓靺鞨人警告蝦夷。
靺鞨首領乞乞仲象見到唐使後,不敢怠慢,派出自己兒子祚榮,親自前往蝦夷。
蝦夷人的聚居地,由群島組成,其中最大的兩個島,一南一北,分別為南苦夷島(北海道)和北苦夷島(庫頁島)。
蝦夷人大部分住在南苦夷島,以漁獵為生,故而蝦夷人的部落,都位於海岸邊。
蝦夷諸部首領蝦夷男鹿的營帳,位於島南一處海岸附近。
蝦夷人住在一種獨特的木架茅屋之中,國內並無監獄,劉仁願被他們關在一間屋頂漏風的屋子裡。
蝦夷人並未綁他,連門都不關,門外甚至無人看守。
其實他們倒更希望劉仁願逃走,只可惜,劉仁願卻賴在此處,就是不肯走。
「吱呀」一聲,老舊的木門被推開,寒風頓時灌了進來。
劉仁願雖身強體壯,卻不習慣這裡的氣候,被凍的瑟瑟發抖。
隨著冷風,進來一群毛髮濃密的男子。
他們比倭人高一些,膚色淡褐,頭髮黑色,呈波浪狀,穿著鳥羽、毛皮、魚皮製成的衣服。
每個人嘴巴邊緣,都有奇怪的紋身,這象徵著他們的身份。
一個嘴角紋身最多、腰配長刀的男子,朝他開口道:「唐人,回去吧,那些鎧甲你可以帶走。」
語調古怪,唐語說的十分晦澀,若非劉仁願在這裡待了幾日,根本聽不懂他的唐語。
此人便是蝦夷首領,蝦夷男鹿。
除了他用長刀外,其他蝦夷護衛用的都是石制武器和骨制武器,有石錘、石斧、骨矛。
劉仁願道:「我已說過,你們必須交出蝦夷正雄和他手下的人頭,我才會離開。」
蝦夷男鹿眼中閃過一道殺機,不過很快被收斂住了。
蝦夷正雄是他侄子,也是襲擊兩百唐軍的蝦夷軍隊主將。
劉仁願來到蝦夷時,蝦夷男鹿原本是很歡迎他的,並且答應將劫掠的大唐鎧甲,都還給他。
劉仁願卻堅持要蝦夷男鹿交出襲擊唐軍的那批蝦夷人,他才能回去跟大唐皇帝交差,也能寬恕蝦夷人。
這惹怒了蝦夷男鹿,這才將他關了起來。
蝦夷男鹿原本想殺死劉仁願。
他覺得唐人再強大,畢竟隔得這麼遠,拿他沒辦法。
後來聽說唐軍消滅了五萬多倭軍後,便不敢殺了,想讓劉仁願帶著他的鎧甲和人,趕緊走。
可劉仁願就是不走,非要他交出蝦夷正雄和手下士兵。
蝦夷男鹿自然不同意,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下來。
「你的那一百名手下,已有兩人得了病,若是再不走,他們會死。」蝦夷男鹿提醒道。
劉仁願冷冷道:「他們若死了,也算在你們頭上。」
就在這時,外面衝進來一名蝦夷青年,手中拿著一柄石錘,一錘朝劉仁願砸了過去。
劉仁願閃身躲開,反身掃腿,將那蝦夷男子踢倒在地。
那男子爬起來,便要繼續攻擊,卻被蝦夷男鹿攔住了。
「酋長,這唐人可惡至極,為何不殺了他?」那青年正是蝦夷正雄。
蝦夷男鹿用蝦夷語道:「唐人比倭人更加強大,連靺鞨都臣服他們,還是不要得罪為好。」
「那您是想將我交給唐人嗎?」青年憤憤道。
蝦夷男鹿冷冷道:「我們蝦夷人從不畏懼強敵,更不會因此出賣族人。不必管他,大家去祭祀熊神!」
眾蝦夷人很快離開了屋子,不再理會劉仁願。
蝦夷人崇拜自然,祭祀熊神,是他們最盛大的活動。
然而祭祀還未開始,便有人來報,靺鞨使節來了。
蝦夷男鹿趕忙暫停祭祀,前往主屋大廳招待靺鞨使節。
蝦夷人的地理環境很差,南邊是倭國,西邊是肅慎國,北邊是流鬼國。
為了對抗肅慎國,他們一直主動交好靺鞨,利用靺鞨來壓制肅慎國,故而不敢怠慢靺鞨使節。
來到屬於酋長的主屋大廳,卻見一名身材魁梧雄壯的青年,負手站在屋子中心等候。
那青年比蝦夷男鹿高了一個頭,肌肉虬結,皮膚像大理石一樣冷硬,雙手抱臂而立,腦後留著一簇小辮子。
「想不到熊神竟將祚榮王子帶到了蝦夷地,男鹿代表所有蝦夷人,歡迎王子到來。」蝦夷男鹿恭敬的行了一禮。
祚榮只點了點頭,問道:「聽說有唐使在蝦夷地?」
蝦夷男鹿微微一驚,道:「是的,您是為他而來的嗎?」
祚榮不答話,只說:「帶我去見他。」
蝦夷男鹿略一遲疑。
祚榮凝視著他,道:「我再說一遍,帶我去見唐使!」
蝦夷男鹿嘆了口氣,側開身子,伸手道:「請。」
劉仁願靠坐在漏風的木屋子裡,正在揉捏自己的腿。
他在蝦夷待了這麼久,渾身凍的厲害,身體變得虛弱。
剛才那一腳雖然踢倒蝦夷正雄,腿上也出現了一片淤青。
正當他揉捏著淤青時,聽到外面又傳來腳步聲,趕忙坐正。
門又被推開,這次進來的是一名高大青年。
蝦夷男鹿跟在後頭,有點低聲下氣的解釋道:「祚榮王子,並非我們不放人,實在是他不肯走啊。」
祚榮並不理他,快步來到劉仁願身前,單膝跪地,拱手道:「祚榮拜見劉副都督。」
周圍的蝦夷人都傻眼了,這個唐使這麼有來頭的嗎?
劉仁願盯著他看了一會,道:「你是乞乞酋長的兒子?」
祚榮喜道:「是的,在下曾隨父親去營州參加集議,想不到您還記得在下。」
劉仁願道:「你怎麼在這裡?」
祚榮道:「劉都督派人來了靺鞨,將您的情況說明,家父便派在下過來接您。」
劉仁願默然不語。
他要想走早就走了,只是擔心無法將殺死唐軍的蝦夷人帶回去,難以向皇帝交代。
「男鹿酋長,這是我最後一次向你說出這句話了,交出蝦夷正雄和他的手下,你若現在不交,下次我親自領軍來到蝦夷地,你可別後悔!」劉仁願冷冷威脅。
蝦夷男鹿握緊拳頭,心中猶豫不定。
祚榮負手道:「蝦夷酋長,這位是營州的劉副都督,他說出的話,你最好認真對待。」
蝦夷男鹿微微一驚,慢慢轉過頭,看向蝦夷正雄。
後者驚懼不已,叫道:「族長,我可是奉您的命令,才對唐人動手啊!」
男鹿大怒,道:「將他拿下。」
頓時有蝦夷侍衛上前,正雄還想反抗,很快被石錘給捶死,腦袋都被砸變了形。
劉仁願面不改色,道:「還有他的部下。」
蝦夷男鹿咬了咬牙,道:「為了襲擊唐軍,正雄率領的一千蝦夷人,只有三百多人回來了。」
劉仁願道:「那三百多人的人頭,我也要帶走。」
蝦夷男鹿道:「若是我將人頭交給你,你們將來不得再報復我蝦夷!」
劉仁願道:「我不能答應你。」
蝦夷男鹿又驚又怒,叫道:「蝦夷人不受屈辱!」手握刀柄,似乎就要動手。
祚榮盯著蝦夷男鹿握刀的手,冷冷道:「劉副都督不答應你們,是因為他做不了決定,此事只有皇帝陛下才能做決定。」
他已蓄勢待發,只要蝦夷男鹿拔刀,他就有把握在一瞬間,將他制服。
劉仁願道:「不錯,我只能答應你們,會向陛下求情,不再懲罰你們蝦夷。」
蝦夷男鹿沉默良久後,終於鬆開了握刀的手,道:「好,我答應你們。」
蝦夷地西邊某處偏僻的海灣處,停泊著一艘大船,正是被劫奪的唐軍戰船。
船上有激烈的打鬥痕跡,還有大量血跡。
根據蝦夷男鹿的說法,蝦夷人是在夜間偷襲的唐軍戰船,唐軍抵抗頑強,若非他們使用一種塗毒的吹箭,很可能失敗。
盔甲已經被搬回了戰船,蝦夷男鹿也命人送來三百多顆人頭,堆放在戰船之上。
劉仁願隨行的一百名手下,此刻也都上了船。
臨行之前,蝦夷男鹿站在碼頭,朝劉仁願道:「我已完成了您的要求,不知我們聯手對倭國的事,可否進一步詳談?」
蝦夷人雖三面環敵,但他們最大的願望,卻是能攻入倭國本州島,占據這片溫暖的土地。
劉仁願道:「等我回去後,會向陛下提此事,你們等消息便是。」
蝦夷男鹿急忙道:「倭人正在征幕新兵,還請上告皇帝陛下,要動手就得儘快啊!」
劉仁願點頭道:「知道了。」命手下揚帆起航,朝著新羅方向航行。
祚榮有心結交劉仁願,帶著人駕駛著靺鞨的幾艘小船,一路護衛在旁邊,準備護送劉仁願前往營州。
數日之後,劉仁願的戰船抵達新羅。
新羅王子金仁問,親自率領三千新羅水軍,想要護送他返回熊津港。
劉仁願本想拒絕,金仁問卻告訴他,如今倭國陷入混亂,海上出現很多倭國海盜,非常危險。
劉仁願詳細詢問情況,才知因為中大兄對寶女王手下貴族,進行鐵血鎮壓。
不少倭國貴族逃到了百濟,投靠寶女王,這導致扶餘義慈的力量越來越強,如今又能與福信分庭抗禮。
劉仁願遂沒有拒絕他的好意,在靺鞨人與新羅人護送下,很快抵達熊津港。
見到姜恪後,將軍械交給他,讓他送去給扶餘福信。
隨後坐船繼續啟程,又過幾日,終於返回營州。
此時已到五月,氣候越來越溫暖。
原本劉仁願覺得營州算得上苦寒之地。
然而去了趟蝦夷地後,才覺得營州簡直稱得上風和日麗,和風日暖。
劉仁願也顧不得休息,一路來到都督府書房外,準備向劉仁軌匯報情況。
正要推門進去時辰,卻聽到裡面傳來高侃的聲音。
劉仁願大喜,推門進入屋中,只見屋中站著一名挺拔精幹的男子,不是高侃是誰?
「哈哈,老高,你這次可錯過了一場大戰。」他錘了高侃胸口一下。
高侃瞧見他後,也很欣喜,笑道:「還以為你在蝦夷回不來了。」
劉仁願神色一正,朝劉仁軌下拜道:「都督,末將任意妄為,給您添麻煩了,還請都督責罰。」
劉仁軌打量著他,道:「還是先說說你的收貨吧,老夫可不信,你肯空手而歸。」
劉仁願咧嘴一笑,道:「卑職已將三千軍械,交給了姜將軍,還將那些殺害我唐軍的蝦夷人人頭,都給帶回來了。」
(本章完)
三月初,一次常朝之上,禮部尚書李敬玄上奏,請求將皇子和公主的保傅增加一人,以合規制。
這種禮制上的事,李治也不太懂,便直接同意,將此事交給武媚娘負責。
江尚宮得知此事後,自請辭去尚宮之位,請求擔任太平公主的保傅。
普通的保傅,地位遠不如尚宮,不過相比尚宮來說,更有機會封爵位。
武媚娘也覺得她年紀太大,精力不夠,恐難以再勝任,再加上江尚宮似乎很得太平公主喜歡,便同意了她的請求。
李治此時也沒精力,去多關注後宮的事。
這天下午,劉仁軌忽然派人傳來一個消息,令他勃然大怒。
蝦夷人竟然將劉仁願給關起來了。
李治現在算是發現了,越是小國,越喜歡蹦躂,那些存續多年的大國,反而更懂得規矩。
眼下已沒了倭國威脅,李治也不打算再忍了。
當即傳旨劉仁軌,讓他做好出征蝦夷的準備,又傳令新羅和百濟,大唐水軍要從兩國過道,讓他們配合。
李勣得知後,連夜入宮,勸諫李治暫息雷霆之怒,可傳旨靺鞨,讓他們派使節前往蝦夷,警告他們放人。
若是蝦夷依舊頑抗,再打不遲。
李治十分困惑,問道:「他們連唐使都敢關,難道會聽靺鞨人的話?」
李勣笑道:「陛下有所不知,靺鞨在東北極地,頗有聲望,肅慎國力強於蝦夷,卻經常被靺鞨人打敗,故而蝦夷人深懼靺鞨。」
李治問:「東北極地還有哪些國家?」
李勣道:「比較大的國家,有蝦夷國、肅慎國、流鬼國、驅度寐國、夜叉國。這些國家皆畏懼靺鞨。」
李治點點頭,靺鞨人相當於是地區霸主,對這些地區小國的控制力,比大唐更強大。
他當即准了李勣的請奏,傳旨營州,讓劉仁軌派使節前往靺鞨,再讓靺鞨人警告蝦夷。
靺鞨首領乞乞仲象見到唐使後,不敢怠慢,派出自己兒子祚榮,親自前往蝦夷。
蝦夷人的聚居地,由群島組成,其中最大的兩個島,一南一北,分別為南苦夷島(北海道)和北苦夷島(庫頁島)。
蝦夷人大部分住在南苦夷島,以漁獵為生,故而蝦夷人的部落,都位於海岸邊。
蝦夷諸部首領蝦夷男鹿的營帳,位於島南一處海岸附近。
蝦夷人住在一種獨特的木架茅屋之中,國內並無監獄,劉仁願被他們關在一間屋頂漏風的屋子裡。
蝦夷人並未綁他,連門都不關,門外甚至無人看守。
其實他們倒更希望劉仁願逃走,只可惜,劉仁願卻賴在此處,就是不肯走。
「吱呀」一聲,老舊的木門被推開,寒風頓時灌了進來。
劉仁願雖身強體壯,卻不習慣這裡的氣候,被凍的瑟瑟發抖。
隨著冷風,進來一群毛髮濃密的男子。
他們比倭人高一些,膚色淡褐,頭髮黑色,呈波浪狀,穿著鳥羽、毛皮、魚皮製成的衣服。
每個人嘴巴邊緣,都有奇怪的紋身,這象徵著他們的身份。
一個嘴角紋身最多、腰配長刀的男子,朝他開口道:「唐人,回去吧,那些鎧甲你可以帶走。」
語調古怪,唐語說的十分晦澀,若非劉仁願在這裡待了幾日,根本聽不懂他的唐語。
此人便是蝦夷首領,蝦夷男鹿。
除了他用長刀外,其他蝦夷護衛用的都是石制武器和骨制武器,有石錘、石斧、骨矛。
劉仁願道:「我已說過,你們必須交出蝦夷正雄和他手下的人頭,我才會離開。」
蝦夷男鹿眼中閃過一道殺機,不過很快被收斂住了。
蝦夷正雄是他侄子,也是襲擊兩百唐軍的蝦夷軍隊主將。
劉仁願來到蝦夷時,蝦夷男鹿原本是很歡迎他的,並且答應將劫掠的大唐鎧甲,都還給他。
劉仁願卻堅持要蝦夷男鹿交出襲擊唐軍的那批蝦夷人,他才能回去跟大唐皇帝交差,也能寬恕蝦夷人。
這惹怒了蝦夷男鹿,這才將他關了起來。
蝦夷男鹿原本想殺死劉仁願。
他覺得唐人再強大,畢竟隔得這麼遠,拿他沒辦法。
後來聽說唐軍消滅了五萬多倭軍後,便不敢殺了,想讓劉仁願帶著他的鎧甲和人,趕緊走。
可劉仁願就是不走,非要他交出蝦夷正雄和手下士兵。
蝦夷男鹿自然不同意,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下來。
「你的那一百名手下,已有兩人得了病,若是再不走,他們會死。」蝦夷男鹿提醒道。
劉仁願冷冷道:「他們若死了,也算在你們頭上。」
就在這時,外面衝進來一名蝦夷青年,手中拿著一柄石錘,一錘朝劉仁願砸了過去。
劉仁願閃身躲開,反身掃腿,將那蝦夷男子踢倒在地。
那男子爬起來,便要繼續攻擊,卻被蝦夷男鹿攔住了。
「酋長,這唐人可惡至極,為何不殺了他?」那青年正是蝦夷正雄。
蝦夷男鹿用蝦夷語道:「唐人比倭人更加強大,連靺鞨都臣服他們,還是不要得罪為好。」
「那您是想將我交給唐人嗎?」青年憤憤道。
蝦夷男鹿冷冷道:「我們蝦夷人從不畏懼強敵,更不會因此出賣族人。不必管他,大家去祭祀熊神!」
眾蝦夷人很快離開了屋子,不再理會劉仁願。
蝦夷人崇拜自然,祭祀熊神,是他們最盛大的活動。
然而祭祀還未開始,便有人來報,靺鞨使節來了。
蝦夷男鹿趕忙暫停祭祀,前往主屋大廳招待靺鞨使節。
蝦夷人的地理環境很差,南邊是倭國,西邊是肅慎國,北邊是流鬼國。
為了對抗肅慎國,他們一直主動交好靺鞨,利用靺鞨來壓制肅慎國,故而不敢怠慢靺鞨使節。
來到屬於酋長的主屋大廳,卻見一名身材魁梧雄壯的青年,負手站在屋子中心等候。
那青年比蝦夷男鹿高了一個頭,肌肉虬結,皮膚像大理石一樣冷硬,雙手抱臂而立,腦後留著一簇小辮子。
「想不到熊神竟將祚榮王子帶到了蝦夷地,男鹿代表所有蝦夷人,歡迎王子到來。」蝦夷男鹿恭敬的行了一禮。
祚榮只點了點頭,問道:「聽說有唐使在蝦夷地?」
蝦夷男鹿微微一驚,道:「是的,您是為他而來的嗎?」
祚榮不答話,只說:「帶我去見他。」
蝦夷男鹿略一遲疑。
祚榮凝視著他,道:「我再說一遍,帶我去見唐使!」
蝦夷男鹿嘆了口氣,側開身子,伸手道:「請。」
劉仁願靠坐在漏風的木屋子裡,正在揉捏自己的腿。
他在蝦夷待了這麼久,渾身凍的厲害,身體變得虛弱。
剛才那一腳雖然踢倒蝦夷正雄,腿上也出現了一片淤青。
正當他揉捏著淤青時,聽到外面又傳來腳步聲,趕忙坐正。
門又被推開,這次進來的是一名高大青年。
蝦夷男鹿跟在後頭,有點低聲下氣的解釋道:「祚榮王子,並非我們不放人,實在是他不肯走啊。」
祚榮並不理他,快步來到劉仁願身前,單膝跪地,拱手道:「祚榮拜見劉副都督。」
周圍的蝦夷人都傻眼了,這個唐使這麼有來頭的嗎?
劉仁願盯著他看了一會,道:「你是乞乞酋長的兒子?」
祚榮喜道:「是的,在下曾隨父親去營州參加集議,想不到您還記得在下。」
劉仁願道:「你怎麼在這裡?」
祚榮道:「劉都督派人來了靺鞨,將您的情況說明,家父便派在下過來接您。」
劉仁願默然不語。
他要想走早就走了,只是擔心無法將殺死唐軍的蝦夷人帶回去,難以向皇帝交代。
「男鹿酋長,這是我最後一次向你說出這句話了,交出蝦夷正雄和他的手下,你若現在不交,下次我親自領軍來到蝦夷地,你可別後悔!」劉仁願冷冷威脅。
蝦夷男鹿握緊拳頭,心中猶豫不定。
祚榮負手道:「蝦夷酋長,這位是營州的劉副都督,他說出的話,你最好認真對待。」
蝦夷男鹿微微一驚,慢慢轉過頭,看向蝦夷正雄。
後者驚懼不已,叫道:「族長,我可是奉您的命令,才對唐人動手啊!」
男鹿大怒,道:「將他拿下。」
頓時有蝦夷侍衛上前,正雄還想反抗,很快被石錘給捶死,腦袋都被砸變了形。
劉仁願面不改色,道:「還有他的部下。」
蝦夷男鹿咬了咬牙,道:「為了襲擊唐軍,正雄率領的一千蝦夷人,只有三百多人回來了。」
劉仁願道:「那三百多人的人頭,我也要帶走。」
蝦夷男鹿道:「若是我將人頭交給你,你們將來不得再報復我蝦夷!」
劉仁願道:「我不能答應你。」
蝦夷男鹿又驚又怒,叫道:「蝦夷人不受屈辱!」手握刀柄,似乎就要動手。
祚榮盯著蝦夷男鹿握刀的手,冷冷道:「劉副都督不答應你們,是因為他做不了決定,此事只有皇帝陛下才能做決定。」
他已蓄勢待發,只要蝦夷男鹿拔刀,他就有把握在一瞬間,將他制服。
劉仁願道:「不錯,我只能答應你們,會向陛下求情,不再懲罰你們蝦夷。」
蝦夷男鹿沉默良久後,終於鬆開了握刀的手,道:「好,我答應你們。」
蝦夷地西邊某處偏僻的海灣處,停泊著一艘大船,正是被劫奪的唐軍戰船。
船上有激烈的打鬥痕跡,還有大量血跡。
根據蝦夷男鹿的說法,蝦夷人是在夜間偷襲的唐軍戰船,唐軍抵抗頑強,若非他們使用一種塗毒的吹箭,很可能失敗。
盔甲已經被搬回了戰船,蝦夷男鹿也命人送來三百多顆人頭,堆放在戰船之上。
劉仁願隨行的一百名手下,此刻也都上了船。
臨行之前,蝦夷男鹿站在碼頭,朝劉仁願道:「我已完成了您的要求,不知我們聯手對倭國的事,可否進一步詳談?」
蝦夷人雖三面環敵,但他們最大的願望,卻是能攻入倭國本州島,占據這片溫暖的土地。
劉仁願道:「等我回去後,會向陛下提此事,你們等消息便是。」
蝦夷男鹿急忙道:「倭人正在征幕新兵,還請上告皇帝陛下,要動手就得儘快啊!」
劉仁願點頭道:「知道了。」命手下揚帆起航,朝著新羅方向航行。
祚榮有心結交劉仁願,帶著人駕駛著靺鞨的幾艘小船,一路護衛在旁邊,準備護送劉仁願前往營州。
數日之後,劉仁願的戰船抵達新羅。
新羅王子金仁問,親自率領三千新羅水軍,想要護送他返回熊津港。
劉仁願本想拒絕,金仁問卻告訴他,如今倭國陷入混亂,海上出現很多倭國海盜,非常危險。
劉仁願詳細詢問情況,才知因為中大兄對寶女王手下貴族,進行鐵血鎮壓。
不少倭國貴族逃到了百濟,投靠寶女王,這導致扶餘義慈的力量越來越強,如今又能與福信分庭抗禮。
劉仁願遂沒有拒絕他的好意,在靺鞨人與新羅人護送下,很快抵達熊津港。
見到姜恪後,將軍械交給他,讓他送去給扶餘福信。
隨後坐船繼續啟程,又過幾日,終於返回營州。
此時已到五月,氣候越來越溫暖。
原本劉仁願覺得營州算得上苦寒之地。
然而去了趟蝦夷地後,才覺得營州簡直稱得上風和日麗,和風日暖。
劉仁願也顧不得休息,一路來到都督府書房外,準備向劉仁軌匯報情況。
正要推門進去時辰,卻聽到裡面傳來高侃的聲音。
劉仁願大喜,推門進入屋中,只見屋中站著一名挺拔精幹的男子,不是高侃是誰?
「哈哈,老高,你這次可錯過了一場大戰。」他錘了高侃胸口一下。
高侃瞧見他後,也很欣喜,笑道:「還以為你在蝦夷回不來了。」
劉仁願神色一正,朝劉仁軌下拜道:「都督,末將任意妄為,給您添麻煩了,還請都督責罰。」
劉仁軌打量著他,道:「還是先說說你的收貨吧,老夫可不信,你肯空手而歸。」
劉仁願咧嘴一笑,道:「卑職已將三千軍械,交給了姜將軍,還將那些殺害我唐軍的蝦夷人人頭,都給帶回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