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武則天獻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79章 武則天獻舞

  平康坊,清風樓。

  趙持滿坐在靠窗的位置,一邊喝著酒,一邊注視著對面春風樓三樓偏西的一扇窗戶。

  忽聽「咚咚咚」的腳步聲響,長孫詮快步來到二樓,目光一閃,很快發現了趙持滿,大步走了過來。

  「就知道你在這裡。」長孫詮來到趙持滿對面坐下。

  趙持滿忙道:「我見衙里沒什麼事,就提前下衙了,您找我有什麼事嗎?」

  長孫詮瞥了一眼對面的春風樓,沉聲道:「持滿,我年紀比你小,按理來說,不該說你。不過她畢竟只是個青樓舞女……」

  趙持滿低下了頭,道:「您不必說了,我都知道。」

  長孫詮沉聲道:「昨日陛下下了一道旨意,要挑選一名使節,出使倭國。大兄和我,都希望你接下此事。」

  趙持滿微微一愣,道:「出使倭國?」

  長孫詮道:「不錯,陛下已經同意與倭人談判,讓倭人賠償我們一筆戰爭損失。」

  趙持滿皺眉道:「我不明白,既然已經打了勝仗,為何不一鼓作氣,滅了倭國,還要與他們談判?」

  長孫詮緩緩道:「我也問過大兄這個問題,大兄說了,倭國沒那麼容易打下,陛下心中必有長遠之策。」

  趙持滿沉默了一會,道:「若是讓我行軍打仗,我絕無二話。可談判這種事,並非我所長。」

  長孫詮給他倒了杯酒,道:「大兄說了,陛下此次讓官員自薦,正是為了挑選人才。這是個難得的機會。」

  趙持滿望著杯中酒,卻沒有做聲。

  長孫詮道:「大兄正在謀劃,將你姨父調回長安,你若是能做成此事,必定對大兄的謀劃有所助益。」

  趙持滿的姨父是韓璦,當初長孫無忌被罷官,韓璦和來濟都被貶到地方。

  這兩人都是受長孫無忌牽連,故而長孫無忌對他們心存愧疚。

  以前他有心幫他們,卻也無能為力。

  如今朝局出現轉機,尤其是杜正倫的事,很可能讓皇帝心態出現變化。

  長孫無忌覺得機會來了,便想利用趙持滿,將韓璦調回長安。

  趙持滿聰慧之人,哪能不明白這中間的關係,卻依然沒有做聲。

  長孫詮望著他,道:「持滿,你不願意幫你姨父嗎?」

  趙持滿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道:「此事我可以答應,但我也有一個條件。」

  長孫詮道:「你說。」

  趙持滿沉聲道:「事成之後,希望小舅能幫我一個忙。」

  「什麼忙?」

  趙持滿側頭望著春風樓,道:「我想納絳真為妾,希望舅父幫我去向母親分說。」

  長孫詮微微一愣,道:「你說的絳真,就是那個叫天水仙哥的舞姬?」

  趙持滿點頭。

  長孫詮皺眉道:「持滿,她出身不正,你若是納她為妾,必定引人閒話,這於你仕途不利。」

  趙持滿盯著他,道:「聽說小舅當年犯錯,導致河北大量百姓流離失所,為做彌補,甘願違背律法,謀奪朝廷稅銀,請問這種行為,對您的仕途有利嗎?」

  長孫詮搖頭道:「我那是良心不安,跟你情況不同。」

  趙持滿一字字道:「她為了我,拋棄一切,不惜流落風塵,也要跟到長安,我若棄之不顧,這輩子也會良心不安!」

  長孫詮怔了怔,沉默半晌,嘆道:「你既執意如此,我也無話可說,我答應你就是。」

  趙持滿欣喜道:「多謝小舅。」

  長孫詮望著他,道:「話說在前頭,朝中官員,想要爭奪這個使節位置的人可不少,你未必能夠得到。」

  趙持滿目光灼灼的道:「還請小舅詳細為我說明一下,有哪些人會成為我的競爭對手?」

  長孫詮緩緩道:「目前去鴻臚寺毛遂自薦的官員名單中,一共有三個人,對你威脅最大!」

  趙持滿道:「哪三人?」

  長孫詮微笑道:「第一人你也認識,禁苑狩獵時跟你交過手。」

  趙持滿目光一閃:「韋待價?」

  長孫詮道:「正是他。第二人,名叫駱賓王,李敬玄的門生。此人是去年登科的進士,雖不是前三甲,卻被陛下留在長安,在秘書監任職,說明陛下也很中意此人。」

  趙持滿點頭道:「最後一個呢?」

  長孫詮沉聲道:「此人叫李嶠,是永徽九年的進士,而且是第三甲,初授安定縣尉,去年任期滿,根據四年考評,升為鴻臚寺主簿。」

  「此人言辭鋒利,銳意十足,據說很受張柬之的賞識,又是鴻臚寺官員,大兄說了,此人最有可能被選中。」

  趙持滿沉思了一會,問道:「陛下挑選使節,可有什麼標準?」

  長孫詮道:「沒有。兩日之後,陛下會召所有自薦之人,入殿考核。」

  趙持滿深吸一口氣,道:「小舅放心,持滿定會全力以赴,爭取到這個機會!」

  次日一大清早,趙持滿便去了鴻臚寺,申請出使倭國。

  當天下午,下衙之後,他又來到姜恪的府邸拜見。

  姜恪將他請入府中,茶畢,微笑道:「趙兄今日怎麼有空,來拜訪我?」

  趙持滿道:「你馬上要離開長安了吧?」

  姜恪道:「是的,明日就走。」

  趙持滿站起身,長身一躬,道:「趙某想請姜兄幫一個忙。」

  姜恪一臉詫異的望著他。

  兩人皆出身天水,齊名於世。

  因此,趙持滿一直對他有競爭意識,兩人以前見面時,趙持滿基本上都沒什麼好話。

  卻不想,他今日竟會主動服軟。

  姜恪一向對他頗為佩服,過去扶起他,道:「趙兄有什麼要求,儘管直言便是。」

  趙持滿道:「我想請教姜兄一件事。」

  日升日落,姜府的書房竟然亮了一夜,次日清早,趙持滿才告辭離開。

  到了第三日,申時,申請出使倭國的十幾名官員,都被帶到了神龍殿。

  殿內已經按照他們的人數,擺好了十幾張桌案,仿佛科舉一般。

  眾人落座之後,還真有內侍下發了試卷,讓他們答題。

  趙持滿在卷案上一掃,嘴角微微上揚,正如他猜測,卷案上全都是關於倭國的情況。

  他前天夜裡,向姜恪請教了一晚上,問的正是倭國的情況,當即運筆如飛,很快將考卷寫完。

  一輪篩選下來,只留下三個人。

  趙持滿、李嶠和駱賓王。

  至於韋待價等人,因為對倭國了解不足,被淘汰出局。

  三人在殿內等候,過了沒多久,便聽腳步聲響,皇帝李治在內侍簇擁下,邁著大步而來。

  三人拱手見禮。

  李治走到龍椅上坐下,目光在他們身上掃了一圈,抬手道:「都不必多禮,你們剛才的答卷朕都看過了,以李嶠答的最好。」

  趙持滿聞言,心中一驚。

  他徹夜不眠,向姜恪討教,竟然依然輸給了李嶠,由此可見,對方比他準備得更為充足。

  李治接著道:「現在朕給你們一人一份空白契約,你們可以在上面寫下我大唐向倭國提出的條件,誰寫的最合朕心思,就由誰出使。」

  王伏勝很快遞給他們三份契約捲軸,三人各坐一案,研磨之後,卻都沒有動筆。

  三人誰也沒想到,皇帝竟會提出這麼一個要求,故而一時間,都需要花時間斟酌。

  思索良久後,趙持滿最先動筆,不一會,駱賓王和李嶠也先後開始書寫條約。

  一刻鐘後,三人都寫好了條約,呈到了李治手中。

  李治看完之後,眼中閃過一道亮光,原來三人提出的條件,一個比一個苛刻,稱得上獅子大開口。

  然而這正合他的心思。

  他目光最先看向駱賓王,道:「駱卿,你提出讓倭人賠償五十萬兩白銀,五十萬兩黃金,是嗎?」

  唐錢與倭錢不通用,各國之間流通的常用貨幣,通常都是金銀玉器。

  而倭國盛產黃金白銀,故而駱賓王提出用金銀為賠償,非常正常。

  這個數量看起來不多,然而唐朝時期,受限於技術不成熟,金銀產量非常低。

  也因這個原因,唐朝時期的金銀格外值錢,五十萬兩黃金和白金,相當於五百五十萬貫錢,已經算是一筆巨款了。

  駱賓王肅然道:「正是。」

  李治道:「你知道我大唐金銀產量是多少嗎?」

  駱賓王道:「本朝一年白銀開採量約為十八萬兩到二十萬兩之間,其中一半,都是出自信州上饒縣的大型銀礦。」

  「黃金產量比白銀更少,只有十萬兩齣頭。」

  李治道:「你這般要價,可相當於我大唐幾年的金銀產量了。」

  駱賓王拱手道:「回陛下,我大唐的金銀來源,並不止來自地方礦產,更多的則是來自西域。」

  「每年通過貿易,從西域地區,流入大唐市面上的黃金和白金,便達到了五十萬兩以上。所以這個數量,並不算多。」

  李治點頭道:「倒也有些道理,那你知道倭國金銀產量和存儲量嗎?」

  駱賓王遲疑了一下,道:「臣不知,不過從臣去東市調查的情況來看,倭人與我大唐貿易時,最喜歡用金銀,由此可見,他們金銀產量,很可能比我們要高。」

  李治點了點頭,倭國的金銀礦,很多都是表層礦,利於開採,這個猜測應該不會錯。

  他將目光看向李嶠,道:「李卿,你提出讓倭國賠償一百萬兩黃金,一百萬兩白銀,又有什麼講究嗎?」

  李嶠拱手道:「回陛下,熊津港一戰,是倭人背信棄義在先,我軍雖大獲全勝,也有不少將士在此戰傷亡。」

  「如今倭國主力元氣大傷,根本無力與我們抗衡,就算索要一百萬兩黃金和白銀,也於情於理,臣有把握讓他們同意!」

  駱賓王道:「就只怕倭人拿不出那麼多金銀。」

  李嶠笑道:「那也無妨,能拿多少是多少,剩下的可以將來慢慢償還。」

  李治最後將目光看向趙持滿。

  「趙卿,你提出索要一百萬兩白銀,一百萬兩黃金,還要求倭國割讓九州島,可有什麼說法?」

  此話一出,李嶠和駱賓王都大吃一驚。

  趙持滿拱手道:「陛下,我大唐此刻已有消滅倭國能力,唯一的難題是,倭國是一個海島國,他們以大海為屏障,我唐軍缺乏一個落足點。所以若是能拿到九州島,我們就能占據主動。」

  李嶠道:「按照趙參軍之言,倭人更不會同意!」

  駱賓王拱手道:「陛下,提如此要求,只會逼迫倭國,與我們殊死一戰。」

  李治沒有吭聲,默默望著趙持滿。

  趙持滿沉聲道:「陛下,微臣以為,此次談判,按照駱著作和李主簿的條件,倭人不會同意,所以必有一戰。」

  李嶠揚了揚眉,道:「倭人答不答應,靠的是使節能力,趙參軍這話,說的太冒失了吧?」

  趙持滿道:「我軍前戰獲勝,是在百濟地區,並非倭國。在倭人心中,大海依然是天險,他們並不覺得我們有能力,能在他們本土獲勝。」

  「只要他們存有這種心理,就不可能做出太大賠償,故而談判難以成功。」

  李嶠和駱賓王聽了此話後,對視一眼,都承認他說的有道理。

  趙持滿道:「既然遲早還要有一戰,不如先將條件拉高,壓他們的心理底線,將來我軍打勝之後,更利於新的談判。」

  李治點點頭,欣然道:「趙卿之言,甚合朕心,此次出使之事,朕就交由你負責了。」

  趙持滿拱手道:「臣領旨!」

  兩日後,趙持滿便和倭國使節一起離開長安,前往倭國談判。

  趙持滿離開的第二天,李治便開始了新的布置。

  這場談判正如趙持滿所言,目前不可能順利。

  只有倭國的外部環境越來越惡劣,他們才有可能答應。

  李治先給內領衛傳達了兩個命令。

  第一,在長安和遼東兩地,散播謠言,說倭國遍布黃金白銀,是一塊富裕之地。

  其實這也不算謠言,倭國確實有大量金山銀山,只因地處海島偏僻之地,知道的人不多罷了。

  在長安傳播此事,大唐商人就會大舉進入倭國,既能繁榮海貿,也能加深兩地之間的聯繫。

  商人雖是由利益驅使,但從歷史軌跡來看,不同地區文化的聯繫,最先都是由商人作為橋樑連接。

  等倭人與唐人熟悉,將來統治倭國,受到的抵抗便會弱一些。

  這是長久之策。

  在遼東傳此流言,則是為了引起遼東各國,對倭國產生貪念。

  高句麗、新羅、靺鞨等國,都能通過海路,前往倭國。

  如今倭軍主力受重創,短時間難以恢復元氣,這些國家,必不會放過占便宜的機會。

  就算他們現在不動手,可以先埋下一顆貪婪的種子。

  等將來大唐出兵倭國時,他們就會一擁而上,像豺狼一樣,一人咬上一口,將倭國撕成碎片,就像對付契丹一樣。

  第二,則是下令營州,將投降的倭國士兵,編入唐軍,將來進攻倭國時,這些本土帶路黨,便能起到巨大作用。

  時間一轉,來到二月,謠言已經在長安傳開。

  這一日,李治剛聽王及善匯報完畢,便見張多海來報,說武媚娘請他去一趟彩絲院。

  最近武媚娘頗有些神秘,來找李治的次數也很少,李治正覺得奇怪。

  當即邁步來到彩絲院。

  彩絲院是一座兩層環形殿宇,殿內為打通的六邊形大廳,上下貫通,通達寬闊,是鑑賞大型歌舞的最佳所在。

  大唐宮廷舞隊每年十二月份彩排歌舞,都是在彩絲院進行。

  李治邁步進入一樓大殿,四處一看,只見殿內布置的富麗堂皇,彩綢高懸屋頂,碧紗纏繞樑柱。

  地上鋪著一塊巨大的紅絲地毯,北面有一個觀台,分三層,最高層有八尺多高。

  李治游目四顧,卻看不到武媚娘人影。

  這時,張多海來到一旁,笑道:「陛下,請上二樓觀舞。」

  李治心中一動,聽他的意思,武媚娘是要向自己獻舞。

  不過一般欣賞舞蹈,直接在一樓觀台便可,她為何讓自己上二樓?

  李治懷著疑問,拾級登梯,很快來到二樓。

  二樓與一樓貫通,只有靠牆處,有一條圓形環廊。

  站在廊上,雖可居高臨下,將舞蹈隊列看的更清楚,但卻無法欣賞舞者細膩的姿態,並非賞舞之佳處。

  正狐疑間,只聽一陣樂響,一群舞姬魚貫而入,進入大廳。

  僅僅入場,就用了好半晌,因為人數太多了,超過兩百多人,這比一般的宮廷樂曲,還要宏大。

  這些舞者戴著金黃色的帽子,身穿五色畫衣,其中最靠前一人服裝與旁人略有不同,身材高挑,輕姿曼妙,正是武媚娘。

  隨著樂曲韻律,這些舞者像穿花蝴蝶一樣,翩翩遊走,柔美中不失雄健,剛柔並濟,有一種奇異之美。

  鼓點聲忽然一停,這些舞者也都站住不動了。

  李治瞳孔一縮,怔怔望著下方的舞者。

  原來她們竟組成了一個「聖」字,這竟然是「字」舞!

  鼓點再起,舞者們再次動了起來,很快又組成一個「超」字。

  鼓點聲一共變了十六次,這些舞者也組成了十六個字。

  聯合在一起,赫然是:聖超千古,威靜四方,皇帝萬年,寶祚永昌!

  李治看完後,感慨不已。

  不愧是武媚娘整出的歌舞,柔美之中,蘊含著一股雄渾氣勢,令人心情激盪。

  不一會,武媚娘快步上到二樓,一邊喘著氣,一邊凝望著李治。

  「陛下,妾身所獻歌舞,比之曲江池舞者如何?」

  李治哈哈一笑,道:「皇后大才,她們怎能與你相比?」

  武媚娘微微一笑,那日上元節憋的一口悶氣,這才得以通暢。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