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震驚的武媚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63章 震驚的武媚娘

  阿邊麻呂聽了狄仁傑的話後,又驚又怒。

  派細作從蝦夷國偷回一兩件軍械,還有幾分可行性,要拿回所有軍械,除戰爭之外,別無他法。

  然而若是拒絕,唐人就會直接宣戰。

  這個使節果然不是人當的!

  局面發展到這一步,各國使節都多了幾分瞧熱鬧的心思。

  道琛心中最為喜悅,大唐若是大舉出兵倭國,必將重重打擊扶餘義慈的氣焰。

  到時候,百濟國內肯定會有更多郡將投靠福信,不需大唐幫忙,他們也能收拾義慈。

  只有金仁問眼中露出一絲憂色。

  李治道:「李公,您以為如何?」

  李勣皺眉道:「此事已經調查許久了,老夫以為已經明朗,還有調查的必要嗎?」

  狄仁傑拱手道:「李老將軍,其實眼下證據並不完全充分,還是慎重一些為好。」

  李勣沉聲道:「那必須再給個期限。」

  狄仁傑道:「不如就再給倭國半年時間。」

  李勣道:「半年太長了,三個月足矣。」

  阿邊麻呂急道:「陛下,小使回倭國就要近一個月啊!」

  李治道:「那好,朕就再給你們五個月。」

  阿邊麻呂還要再說,張柬之道:「阿邊外使,陛下已經又給了你們一個機會,該如何選擇,你還是回倭國,跟你們大王商議一下吧。」

  阿邊麻呂身子涼了半截。

  他若是帶這個結果回國,無論寶女王還是中大兄,只怕都饒不了他。

  李治站起身,揮手道:「退朝!」邁步離開了大殿。

  偏殿內,武媚娘聽到此處,也起身離開,一路來到甘露殿寢殿。

  進殿之後,只見李治正坐在榻上,一副沉思的表情。

  「陛下,您在想什麼?」武媚娘上前問道。

  李治抬頭看了她一眼,道:「媚娘,你覺得剛才的事如何?」

  武媚娘笑道:「李勣與狄仁傑唱黑白臉,那倭國使節成了丑角,這場戲精彩極了。」

  李治緩緩道:「媚娘,不能小看倭國。」

  武媚娘點點頭,道:「妾身還記得,陛下昨日便說過,倭國不會攻打蝦夷。」

  李治道:「不錯。」

  武媚娘道:「既是如此,我大唐水師,必將與倭人一戰,陛下是擔心在水上打不過他們嗎?」

  李治道:「不,就算以少打多,我相信咱們也不會輸,況且朕這次準備以多打少!」

  武媚娘不解道:「那陛下還在擔心什麼呢?」

  李治看了她一眼,道:「媚娘,你覺得倭國那位寶女王,會如何回復咱們。」

  武媚娘試探道:「料來會拒絕吧?」

  李治搖頭笑道:「朕覺得她會同意。」

  武媚娘怔住了,眼中充滿困惑。

  李治提醒道:「有時候嘴上同意,不代表真的會去做!」

  武媚娘立即醒悟,挑了挑鳳眉,道:「陛下是說,他們表面答應,實則拖延時間,準備跟咱們決一死戰?」

  李治搖了搖頭,沉聲道:「不僅僅是拖延時間,他們還可能主動出擊!」

  這場臨時朝會結束後,阿邊麻呂便馬不停蹄的離開長安城,直奔萊州。

  為了儘快把消息傳回,他在風浪天氣下便出了海,差點死在暴風雨中。

  抵達筑紫國後,他衣服也來不及換,滿臉風塵的便入了宮。

  寶女王聽說他回來後,立即召開高層會議,接見阿邊麻呂。

  當阿邊麻呂將情況說明後,寶女王勃然大怒。

  「這就是你出使的結果?」

  不僅她眼中充滿憤怒,就連倭國的八省主官,也全都怒髮衝冠,瞪著阿邊麻呂。

  只有中大兄側頭望著西邊,目光仿佛穿透虛空,直視到長安城中的那位大唐皇帝。

  阿邊麻呂臉色蒼白的跪在門檻附近。

  「大王,麻呂我已經竭盡全力,可蝦夷人實在狡猾,竟設置了連環詭計,誣陷本國!」

  寶女王怒聲道:「還找藉口!來人,把他拖下去,處以顱刑!」

  顱刑是將犯人鎖在木箱中,只露出頭部,然後用鐵錘敲打,直至打死。

  阿邊麻呂臉色慘白,心中絕望,連求饒的話都說不出來了。

  中大兄忽然道:「母親,蝦夷人既然留有後手,無論派誰去,也是一樣。眼下不如討論一下,如何回復大唐。」

  寶女王陰沉著臉,道:「還回復什麼?難道還真聽他們的命令,去攻打蝦夷?」

  蘇我赤兄冷冷道:「我們原本就要跟唐人打仗,如今弄到這副局面,還不是因為聽了王子殿下的建議?」

  中大兄平靜道:「那按照諸位的意思,是要直接宣戰,跟唐人打一仗了?」

  阿倍比羅夫沉聲道:「打一仗又如何?其實他們打過來更好,在近海作戰,對我軍有利!」

  寶女王贊道:「阿倍將軍壯哉!」

  中大兄搖了搖頭,朝寶女王道:「母親,能否單獨跟您說幾句話?」

  阿倍比羅夫哼了一聲,道:「王子殿下有什麼話,就在這裡講吧!」

  寶女王卻擺了擺手,道:「阿倍將軍不必擔心,眼下面對強敵,我們內部需得團結起來才是。」

  她和中大兄一起進入內室,一刻鐘後才出來。

  寶女王環視一圈後,緩緩道:「剛才王子與我討論過了,唐人強大,不可力敵,此次暫且忍耐,就按照他們的要求,攻打蝦夷國吧。」

  眾倭國大臣都大吃一驚。

  女王剛才還一副惱怒模樣,要跟唐人打仗,中大兄到底跟她說了什麼,竟讓她完全變了態度?

  「女王殿下,蝦夷人也沒那麼好打啊!就算滅了他們,我們也要元氣大傷!」阿倍急道。

  寶女王凝視著他,緩緩道:「阿倍將軍,不必多言,我主意已定。」

  阿倍還要再說,寶女王揮了揮手,道:「你們都退下吧,阿倍將軍留下。」

  眾大臣見中大兄和寶女王都同意,一時也無可奈何。

  而且有人隱隱猜到這中間必有隱情,遂不再多言,行禮告退。

  很快,殿內只剩寶女王和阿倍比羅夫。

  寶女王朝阿倍招了招手,帶著他來到寢殿。

  衣服一件件被扔在了地上,羅帳也放下來了,帳後兩道人影緊緊交織在一起。

  過了半晌,帳後傳來阿倍比羅夫的聲音。

  「女王,王子到底和您說了什麼,您為何突然答應他了?」

  寶女王道:「因為他提了一個更好的建議。」

  「什麼建議?」

  帳後很快傳來一陣低語之聲。

  一陣蕭瑟的北風,將樹枝吹的嘩嘩直響,落葉繽飛,金黃色的落葉落在地上,仿佛長安城兩側道路上,多了一層金毯。

  夏去秋來,已是九月了。

  這幾個月來,大唐朝堂一直在為備戰做準備。

  去年豐收的麥粟,源源不斷的送到萊州和營州。

  歐陽通也將江南督造的第一批三百多艘戰船,沿著運河北上,抵達萊州和營州。

  武媚娘在後宮下了一道旨意,為了支援前線戰備,後宮開始縮衣節食,月例減半,一直持續到明年。

  此事自然引起嬪妃們不滿。

  不過武媚娘在後宮有絕對的權威,大家也只能背地裡抱怨兩句。

  為了以身作則,武媚娘最近沐浴時,不再撒那些名貴的藥粉,只放些新摘的花瓣。

  「掛啦」一聲,一條象牙般渾圓修長的腿伸出水面。

  武媚娘望著自己保養得體的長腿,心中也有幾分驕傲。

  她已經快四十歲了,但這副身軀,卻並不遜色於年輕女子,渾圓飽滿,依然能令皇帝著迷。

  這時,玉屏來到浴池旁,跪在地上,輕聲道:「殿下,張少監傳來消息,說倭國使節入京了。」

  武媚娘從水池中站了起來,走出水面,張開雙手,道:「更衣。」

  片刻之後,她便穿著一身黑色的宮裙走出了屋子。

  原本武媚娘並不喜穿黑色,然而有一次宮宴上,她注意到李治盯著一名穿黑衣的命婦多看了兩眼。

  第二天她便換上一身黑色宮裙,李治瞧見後,讚不絕口。

  自那以後,各色風格的黑色宮裙便進入了她的衣櫃。

  張多海正在門外等候,見她出來,趕忙說道:「殿下,倭國來了一位新使節。」

  武媚娘一邊朝立政殿走著,一邊問道:「是誰?」

  「名叫大海人,聽說是倭國一位王子。」張多海快步跟在後頭。

  武媚娘沉吟了一會,道:「他們答應陛下的條件了嗎?」

  張多海笑道:「根據鴻臚寺傳來的消息,倭人已經答應了,而且陛下還召見過那位倭國王子。」

  最⊥新⊥小⊥說⊥在⊥⊥⊥首⊥發!

  武媚娘腳步忽然停住了。

  張多海反應靈敏,也急忙停住腳,笑道:「聽說陛下已經向熊津港派兵了,倭人肯定是害怕了,所以才派出王子做使節。」

  武媚娘轉過身,朝著甘露殿而去,眉頭緊皺,心中暗暗奇怪。

  眼下局勢並不明朗,陛下怎麼就向熊津港派兵了?

  「駐兵多少,誰為統帥?」她問。

  張多海道:「姜恪將軍為主將,駐兵一萬。」

  武媚娘聽了後,陷入了沉思。

  張多海道:「對了,聽說倭人還提出一個請求。」

  武媚娘道:「什麼請求?」

  張多海笑道:「他們邀請咱們大唐派遣使節過去,隨他們一起出征蝦夷,若是在蝦夷國找到軍械,便能當做人證。」

  武媚娘臉上狐疑之色更濃。

  從倭人的反應來看,似乎真的打算攻打蝦夷,難道陛下這次錯了?

  不一會,來到寢殿,王伏勝守在門外,說明皇帝就在殿內。

  武媚娘正要通傳,忽然注意到殿外站著幾名女子,赫然是太平公主的保傅。

  她側耳傾聽,只聽殿內傳來一串清脆的女童笑聲,是她女兒太平公主的聲音。

  武媚娘知道李治很喜歡這個女兒,自太平公主會說話之後,便經常召她過來,陪她玩耍。

  相比之下,武媚娘更喜歡兒子,對這個女兒頗有些冷落,故而在立政殿時,很少聽她笑的這麼開心。

  她非常好奇,想知道丈夫平日與女兒會怎麼玩耍,便伸頭朝裡面張望。

  一看之下,不由睜大了眼睛。

  只見太平公主跨坐在李治的脖子上,李治抓著她的兩條小短腿,站在多寶架前,似乎在讓她看架子上的一隻銅鎏金蓮花。

  忽聽王伏勝「咳」了一聲,屋中的李治聽到動靜,轉頭一看,恰好與武媚娘的眸光觸碰在一起。

  他見武媚娘一臉驚奇,便將太平公主從頭上放了下來,笑道:「媚娘,你來了。」

  太平公主李令月正看著金蓮花上的紋路,被李治一下放了下來,也就看不到了,頓時指著金蓮花。

  「耶耶,花花!」她不滿的喊道。

  「太平,你母親來了。」李治試圖轉移她的注意力。

  太平公主轉頭看了武媚娘一眼,竟然毫無反應,小手依然指著金蓮花,喊道:「花花!花花!」

  武媚娘沉聲道:「張保傅何在?」

  門外很快進來一名中年婦人,低聲道:「奴婢在。」

  武媚娘道:「抱公主回去。」

  張保傅過去抱太平公主,後者卻死死抓著李治的褲子不鬆手,小東西力氣還挺大。

  張保傅又不敢用太大力氣,求助的看向武皇后。

  武媚娘快步過去,掰開她的手。

  太平公主剛出生時很愛哭,然而一歲之後,便很少哭了。

  她瞪了武媚娘一眼,撅著小嘴,趴在保傅肩膀上,很快被抱走了。

  李治感覺武媚娘看向自己的目光有些刺人,走到榻上坐下,端起茶杯,自顧喝茶。

  武媚娘卻不肯放過他,跟了過來,說道:「陛下,您將這孩子都寵成什麼樣了,妾身都快管不住了。」

  李治咳了一聲,轉移話題道:「媚娘,你來找朕,是為了倭國之事吧。」

  武媚娘在他旁邊坐下,想了想,說道:「是的,聽說倭國將本國王子派過來了。」

  李治道:「不錯。」

  武媚娘試探道:「陛下,妾身瞧倭國人似乎很有誠意,會不會是真打算同意咱們的條件了?」

  李治側頭看了她一眼,道:「媚娘,你不覺得他們做的太過頭了嗎?」

  武媚娘一愣:「過頭?」

  李治緩緩道:「如果他們真的準備打蝦夷,同意派兵就是,為何將姿態擺的如此低?又是請咱們使節同行,又是派遣王子。」

  武媚娘本就是多疑之人,聽了此話,鳳目一閃,道:「難道他們是為了獲取我們信任?」

  李治放下茶杯,道:「他們為何要獲取我們信任呢?」

  武媚娘站起身,在屋中踱了幾步,倏地轉頭,道:「他們想趁我們不備,突然襲擊!」

  李治暗贊一聲,問道:「那你覺得他們會襲擊哪裡呢?」

  武媚娘想了想,道:「萊州或者營州?又或者江南沿海?」

  李治緩緩道:「這正是問題所在,倭國要襲擊咱們的話,沿海地方都有威脅。所以朕主動給了他們一個靶子!」

  「熊津港?」

  武媚娘脫口道,她終於明白李治為何這時候往熊津港派兵了!

  李治露出一絲詫異之色,沒想到她一瞬間就想到了。

  「不錯。」

  武媚娘目光閃閃的望著李治。

  「陛下,您在兩個月前的那場朝會上,就已經猜到倭人反應,所以提前就派兵進駐熊津港吧?」

  眼神中充滿欽佩。

  李治微微一笑,道:「不錯,因為倭人的作風,朕非常了解。」

  武媚娘道:「那您還準備派人去倭國嗎?」

  李治道:「當然,朕已經傳旨,讓劉仁軌派一名使節前往倭國。」

  武媚娘心領神會,伸手用力一握,笑道:「陛下是想將計就計,引倭人來攻,咱們再將他們一網打盡!」

  李治道:「正因如此,咱們必須派一位重要的將領,前往倭國。他此行必將極為危險。」

  武媚娘點點頭,心中卻想,如果能消滅倭國主力,犧牲一人也是值得的。

  ……

  營州,榆林港口。

  一艘中型三桅戰船停靠在碼頭。

  船上有一百名唐軍,這些人都將跟隨劉仁願,出使倭國。

  九月的風很大,天空烏雲陰沉,仿佛預示著這趟航行的危險。

  劉仁軌望著洶湧的波濤,緩緩道:「仁願,你應該知道這次出行的兇險吧。」

  劉仁願咧嘴一笑,道:「黃都尉已經都跟末將說了,末將知道,都督是信任末將,給末將立功機會,才讓末將前往。」

  劉仁軌沉聲道:「戰事一起,倭人便會毫不猶豫的對你動手,倘若被他們抓住,他們定會嚴刑拷打,向你逼問營州的情報。」

  劉仁願冷冷道:「只有戰死的劉仁願,沒有被俘的劉仁願!」

  劉仁軌點點頭,遞給他一隻灰色小袋,道:「這裡面有一個錦囊,倘若出現變故,或許能救你一命。」

  劉仁願哈哈一笑,收了錦囊,微笑道:「都督放心,黃都尉那邊,已經幫末將準備好了脫身之計,應該用不到您的錦囊了。」

  劉仁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一路順風!」

  劉仁願拱了拱手,帶著人大步上了戰船,起錨鼓帆。

  只一會功夫,戰船便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上。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