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非鄭氏女不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47章 非鄭氏女不娶!

  李治走到沙盤前,只見沙盤西邊一座小城池上,插著一支棋子,上面寫著「高昌國」幾個字。

  李治感慨道:「侯君集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滅了高昌國,只可惜,卻不能端守自持,最終身死族滅。」

  武媚娘忽然道:「陛下,侯君集並未滅族,他還有一個兒子在朝中任職。」

  李治訝道:「這怎麼可能,他犯的是謀反大罪,他兒子應該都被緣坐處死才對?」

  「只因侯君集臨死之前,向先帝提出一個請求,希望先帝寬恕他的妻兒。」武媚娘解釋道。

  李治皺眉道:「先帝同意了?」

  武媚娘道:「先帝當時在朝堂上提起此事,有心赦免侯君集最小的兒子,讓他留一支香火,卻遭到群臣反對。」

  「群臣覺得侯君集犯的罪名太大,他的兒子必須處以絞刑,否則不足以威懾後人。」

  李治聽到此處,已洞悉武媚娘的用意。

  侯君集的情況,跟許敬宗有幾分類似。

  武媚娘故意帶他參觀此船,提到侯君集,便是想要替許敬宗求情,讓他留下一支香火。

  他不動聲色的道:「那後來呢?先帝用的什麼理由,寬恕侯君集兒子的呢?」

  武媚娘道:「因為群臣反對,先帝遲遲沒有下決定,褚遂良便向先帝提了一個建議。」

  「褚遂良說,侯君集的兒子,雖眼下對朝廷並無貢獻,不代表將來沒有貢獻。只要能證明他是個人才,就可將他留下,為國效力。」

  李治聽了後,暗暗好笑,這個理由太過牽強,不過是褚遂良為了討好李世民的說辭罷了。

  「那用什麼法子,證明侯君集的兒子是個人才呢?」他並未過多置評,繼續詢問。

  「當時恰好臨近科舉,褚遂良便提議,讓侯君集的小兒子參加科舉,若能通過,證明其才,便留他一命。」

  李治忽然道:「此事朕怎麼從未聽說過,媚娘,你是從哪裡知道這些的?」

  武媚娘笑道:「陛下還記得妾身昨日去了哪裡嗎?」

  李治恍然道:「元舅告訴你的?」

  「正是呢,聽他說,侯君集的兒子是待罪之身,先帝讓他在獄中參考,知道此事的官員不多。」

  「他考中了嗎?」

  「考中當科第九名。先帝便下了旨意,將侯春白流放十年。流刑服滿,再回京做官,將功贖罪。」

  李治算了算時間,道:「如此算來,那侯春白已結束流刑,在朝中為官了?」

  「他於永徽四年回京,如今在秘書省擔任正字。」武媚娘回答。

  李治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離開船艙,來到艙外舷道,抬頭望著水面。

  武媚娘跟了出來,側頭觀察李治的表情,心中暗暗納悶。

  按理來說,話題到這裡後,李治應該會聯想到許敬宗的情況,從而談論起許彥伯。

  到時候她再幫許彥伯說兩句話,便可效仿先帝,讓許彥伯也參加科舉。

  許彥伯年紀雖小,文采卻不錯,已能幫許敬宗代筆,參加科舉的話,中舉機會很大。

  「媚娘,你瞧,從此處看梅林,別有一番景致。」李治的思緒似乎已經飄到其他地方。

  武媚娘心不在焉的「嗯」了一聲。

  李治忽然指了指遠處一片飛檐樓閣,道:「媚娘,那是蓬萊殿吧?」

  武媚娘看了一眼,道:「嗯,是的。」

  翔螭舟一路向南,很快來到司寶庫。

  李治命人將船靠到了岸邊,放下跳板,下了船,朝武媚娘笑道:「媚娘,朕要去薰風殿聽聽曲子,你要不要一起去?」

  武媚娘搖了搖頭。

  「那朕走了。」李治負著雙手,邁步朝宮道而去。

  走了十幾步,回頭一看,只見武媚娘仍然站在河岸邊,凝望著自己,臉上似乎帶著幾分幽怨。

  李治回到她身邊,笑道:「對了,媚娘,朕想效仿先帝,讓許彥伯也參加科舉,給他一個機會,你覺得如何?」

  武媚娘怔了怔,嗔道:「好啊,陛下原來早看出來了,故意戲弄妾身。」側過身子。

  李治握住她手,笑道:「誰讓你對朕不老實。既然想替許彥伯求情,直說便是,何必繞這麼大彎子?」

  武媚娘面色微紅,暗道:「都怪長孫無忌出的破主意,害我被陛下取笑。」

  其實她怪錯了人,若不是賀蘭敏柔出賣了她的秘密,李治也不會想到她今日的一切行為,暗藏深意。

  「好了,別生氣了,其實你想的這個法子不錯,利用侯君集的事,堵住大臣們的嘴。只是媚娘,以後可以對朕更誠實一點。」李治捏了捏她肩膀。

  武媚娘側頭看了李治一眼,笑道:「陛下既這樣說,那妾身還有一事,想向陛下匯報。」

  李治道:「你說。」

  武媚娘道:「今日上午,楊才人來找妾身,說三郎的開府之事,禮部還沒有辦好。」

  李治邁步緩行,沉吟道:「自從許敬宗不在後,禮部辦事確實有些拖沓,別說三郎的事了,連科舉的準備工作,都沒有做好。」

  武媚娘道:「陛下,您還記得李敬玄是怎麼入仕的嗎?」

  李治想了想,道:「好像並非科舉入仕,也不是憑的門蔭。」

  武媚娘道:「他是馬周舉薦入仕,當時馬周舉薦他的一個說辭,就是誇讚他博覽群書,精通禮制。」

  李治心中一動,道:「你是想舉薦李敬玄擔任禮部尚書?」

  武媚娘道:「妾身確有此意。」

  李治皺了皺眉,沉吟不語。

  武媚娘側頭看了他一眼,道:「陛下剛才還說讓妾身誠實,如今妾身坦誠直言,陛下是不是又覺得妾身過於干涉朝事了?」

  李治愣了愣,心中頓時一陣感慨。

  人的心思真的很奇怪。

  武媚娘繞一個大圈子,費盡心思替許彥伯求情,自己得知後,卻並不會覺得不高興。

  然而當武媚娘直截了當的插手人事任命,又讓他覺得不太舒服。

  他搖了搖頭,擺手道:「也罷,科舉將近,就讓李敬玄擔任禮部尚書,不過他若是管理不好,朕一樣要換人。」

  武媚娘笑道:「多謝陛下。」

  李治和武媚娘又在梅園逛了一陣後,方才回到甘露殿,手擬兩道旨意,命王伏勝送到中書省。

  第一道是允許許彥伯參加科舉,第二道則是任命李敬玄為禮部尚書。

  李敬玄的任命,沒什麼波瀾,中書省很快便通過了。

  然而許彥伯的事,卻讓大臣們都吃了一驚。

  兩省的首官們,緊急召開會意,商議此事。

  除了于志寧和李勣外,幾位宰相和六部尚書,都聚在政事堂,一臉嚴肅的商議此事。

  盧承慶沉聲道:「許昂犯的是十惡之首,謀反大罪,陛下卻下旨讓他參加科舉,不知是何用意?」

  上官儀道:「我剛才去請示過了。陛下的意思是,當年侯君集謀反時,他的兒子便憑藉科舉,保得一命。故而也可以給許敬宗的孫子一次機會。」

  盧承慶問道:「果有此事?」

  眾人目光都看向閻立本。

  侯君集被審判之時,在場中人中,只有閻立本一人官職最高。

  閻立本點頭道:「確是如此。」

  李敬玄道:「既是當年就有慣例,陛下又下了旨意,我等照行就是,不可因此違逆聖意。」

  其他人都沒有做聲。

  其實就算沒有當年的慣例,以皇帝一向強硬的作風,要想強行赦免許彥伯,群臣也沒有辦法。

  如今皇帝找到理由,他們更難以反對。

  閻立本看向李敬玄和徐孝德,道:「既是如此,許彥伯參加科舉之事,就交由徐尚書和李尚書安排了。」

  兩人皆點頭應是,集議也就此結束。

  最⊥新⊥小⊥說⊥在⊥⊥⊥首⊥發!

  上官儀集議結束後,便回到自己的辦公房,繼續處理著公務。

  等到了酉時,中書省大部分官員都下了衙,他才忙完手頭事務。

  先在衙署轉了一圈,將那些還留在衙署沒有走的勤勉官吏記在心中,這才離開。

  回到家後,他連官服官靴也不換,沿著走廊,來到後院一間書房。

  書房的門是鎖著的,門外有兩名家丁,一人坐橫廊上打盹,另一人則在看著一本小冊子。

  兩人見他過來,都趕忙站直了身,一起拱手道:「見過阿郎。」

  上官儀淡淡道:「郎君還在讀書嗎?」

  兩人都道:「在呢,已經讀了兩個時辰了。」

  上官儀點點頭,吩咐道:「開鎖。」

  一人立刻取出鑰匙,打開書房。

  上官儀推門進入書房,瞧見屋中情景,頓時氣的臉色鐵青。

  只見他的兒子上官純,正趴在書桌上,酣睡正香。

  這間書房不大,卻堆滿了書,上官儀將自己書房中的很多經典釋義,都命人搬到這間書房,就是希望兒子上官純能好好讀書。

  只可惜,上官儀自己雖學富滿車,為京中學子所敬仰,他的兒子上官純,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草包。

  上官純自十八歲起,連續考了六年科舉,不僅沒有考中,成績還一次比一次差。

  上官儀平日出門在外,最不願的就是談到這個兒子,誰跟他提起上官純,他就跟誰急眼。

  在他心中,已經放棄這個兒子了,準備等抱了孫子、孫女後,再隔代培養。

  然而許敬宗的悲慘遭遇,給京中所有官員都敲響了警鐘。

  兒子再不好,也不能放任不管,否則就有可能導致全族受難。

  上官儀也只好又擠出耐心,管教兒子,命人將他鎖在書房中,強逼著兒子念聖賢書,以防他走歪了路。

  只可惜,他這種教育方法顯然出了問題。

  「你這混帳東西,給我醒醒!」他拿起一本書,用力拍在上官純頭上。

  上官純猛地驚醒,瞧見是上官儀後,埋怨道:「爹,您能不能別打我頭,我考不上科舉,就是您把我腦袋打壞了。」

  上官儀冷冷道:「今晚你不用睡覺了,給我念一整晚書,念不好,明早也不用吃飯了!」

  「我看,您乾脆還是打死我吧!」上官純仰著脖子,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上官儀怒道:「你……」

  上官純叫道:「您都是宰相了,直接讓我門蔭入仕就得了,幹嘛非逼著我參加科舉呢?」

  上官儀怒道:「愚蠢!你知不知道,陛下剛剛下旨,讓許彥伯參加科舉,只要他能中舉,就免去他的死罪!」

  上官純眨了眨眼,道:「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上官儀道:「陛下為何突然下這道旨意,你就瞧不明白嗎?」

  「不就是可憐許敬宗,給許彥伯一個活命的機會嗎?」上官純撇了撇嘴。

  上官儀沉聲道:「想保住許彥伯,辦法多的是,為何選擇科舉?先帝和陛下這麼做,都是為了提高科舉重要性!」

  「為父可以告訴你,從今以後,只有科舉入仕的官員才會仕途通暢,門蔭入仕之人,路途會變得非常狹窄。」

  上官純哼了一聲,道:「我只要能做官領俸祿就行了,又不想做多大的官兒。」

  上官儀道:「那我可以明白的告訴你,除了科舉,你別想入仕!」

  上官純撇嘴道:「那我就不做官了,去開個鬥雞鋪子,也能養活自己。」

  上官儀怒不可遏,抬起手,就要打過去。

  上官純仰著頭,將自己的臉朝上官儀的巴掌上湊了過去。

  「打,打,您就打死我吧!反正再被您逼下去,我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上官儀深吸一口氣,放下了手,咬牙道:「那我問你,要怎樣你才肯好好讀書!」

  上官純瞄了他一眼,嘀咕道:「您應該知道的,只要您幫我求得那門親事,我就聽話。」

  上官儀沉聲道:「你還是想要娶滎陽鄭氏府上的三女?」

  上官純眼中閃過一道亮光,叫道:「不錯,只要您能讓我娶到她,我就算不睡覺,也會好好念書!」

  上官儀嘆了口氣,道:「為父又不是沒有替你登門求過,可人家瞧不上你,我有什麼辦法?」

  「別說你了,這位滎陽鄭氏的三娘子,容止美,門第高,又是一位才女。長安城中向其求親的高官,數不勝數。」

  「這樣罷,為父替你向崔氏求親,崔氏女一向以貌美賢德聞名,並不輸於鄭氏女!」

  上官純大聲道:「您不用勸了,兒子非鄭氏女不娶!」

  上官儀皺眉道:「可連長安有名的太學生魏元忠去求親,鄭氏也沒看上。你這般品貌,人家如何瞧得上?」

  上官純挺了挺胸,理直氣壯的道:「孩兒雖沒用,可爹您厲害啊!您如今升了宰相,鄭氏家主也換了人,再去求親的話,肯定能成!」

  上官儀實在拿兒子沒辦法,沉聲道:「那我去求親,成與不成,你都要好好讀書!」

  上官純斷然道:「不行,必須求到才行,求不到的話,孩兒就算想拼命,也沒那股勁兒啊!」

  上官儀長嘆一聲,道:「罷了,那為父就舍了這張老臉,幫你再去求一次吧。」

  轉身離開了書房。

  次日下午,上官儀便帶上禮物,再次拜訪鄭氏。

  令他意外的是,鄭氏新任家主鄭開舉雖沒有直接同意,卻也沒有拒絕,似要考慮一番。

  上官儀知道如今鄭氏做主之人,是宮中的鄭貴妃。

  第三日的清晨,便讓妻子陳氏入宮,向鄭貴妃請安,商談兩家聯姻之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