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滅國猛將
第346章 滅國猛將
李治與武媚娘回到宮中時,已臨近戌時。
李治很了解武媚娘的脾氣,無緣無故,她不可能去找長孫無忌。
李治也不去多問,等到安寢之後,擁著她細柳一般的纖腰,抱在懷裡。
「媚娘,老實交代,你下午為何去長孫府?」他望著武媚娘細長的睫毛問道。
武媚娘也知他肯定會問,用平緩的聲音解釋道:「那日妾身和陛下說過,賀蘭敏之為蕭嗣業求情,讓妾身感到一陣後怕。」
「若不是長孫無忌最先懷疑到蕭嗣業,後果不堪設想,妾身也因此對他多了幾分感激。」
這話武媚娘並未撒謊。
若不是長孫無忌在蕭嗣業的事情上,間接幫了武府,她絕不會去找長孫無忌,也不會給他這個盡釋前嫌的機會。
「如此說來,你願意放下與他的嫌隙了?」李治問。
武媚娘抬起頭來,柔聲道:「這不正是陛下所期望的嗎?」
「如此最好。」李治微微一笑。
碧羅紗帳之後,很快傳來陣陣聲響。
次日清晨,武媚娘伺候李治穿好衣服後,李治離開了立政殿。
武媚娘坐在寢殿內,一邊翻看著從洛陽宮內調來的物資,一邊等候著長孫詮來覲見。
其實很久以前,武媚娘便一直暗暗謀劃著名鼓動皇帝,搬到洛陽去。
為此,她也悄悄將很多後宮用品,提前轉移到洛陽宮,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直到這次出巡,她和李治終於去了一趟洛陽宮,從李治神情之中,她便明白,李治不可能搬到洛陽宮。
武媚娘是個從不浪費的人。
當即傳下命令,不僅派人把之前送去洛陽宮的東西帶回來,還讓將存放洛陽宮的有用物品,也都帶過來。
她手中的冊子,便是從洛陽宮被運調過來的帳冊清單。
正翻閱時,女官玉屏入內,朝武媚娘道:「殿下,楊才人求見。」
武媚娘抬手道:「請她進來吧。」
未幾,楊才人款款走入殿內,朝武皇后見了禮。
武媚娘請她坐下,詢問其來意。
楊才人低著頭,小聲道:「皇后殿下,陛下上個月就下了旨意,准許杞王離宮開府,可都過了這麼久,禮部也沒有準備好出宮的禮儀細則,故而妾身過來問一下。」
皇子離宮,有繁複的禮儀流程,一般是由禮部和後宮協調。
楊才人見禮部遲遲拖延此事,覺得是因自己位份低,禮部有意怠慢,心中充滿悲憤,便來找武皇后做主,希望皇后向禮部施壓。
「妹妹且寬心,禮部竟敢如此懈怠皇子之事,我絕不會坐視,你先回去,等我消息。」武媚娘用溫和的聲音安撫道。
她正準備舉薦李敬玄充任禮部尚書,楊才人和三皇子的事,剛好給了她理由。
楊才人道了聲謝,拜禮退下。
武媚娘繼續翻閱手中冊子,看了片刻,張多海來報,新城公主求見。
武媚娘心知是長孫無忌讓她過來,放下冊子,道:「請公主進來吧。」
不一會,新城公主便來到殿內,朝武媚娘見了禮。
「妹子不必多禮,坐下說話吧。」武媚娘抬手示意。
新城公主是個急性子,開門見山道:「嫂子,昨天夜裡,大堂兄來到府中,跟良人和小妹講了一件朝堂舊事,小妹覺得有些意思,便想跟您也說說。」
武媚娘目光微閃,道:「國舅見多識廣,他講的故事必定有趣。」朝張多海打了一個眼色。
張多海揮了揮手,屏退所有下人,隨即自己也退下。
當他關上門時,剛好聽到新城公主的一句話。
「這個故事,要從高昌國被滅說起……」
……
兩日後,天空明媚,萬里無雲。
因氣候寒冷,李治最近一陣子都在寢殿處理公務,今日天氣好,便選擇在臨湖殿辦公。
王伏勝小心侍立一旁,端茶倒水,整書磨墨。
過了好半晌,李治終於處理完桌上的政務,伸了一個懶腰,問道:「伏勝,什麼時辰了?」
王伏勝道:「回大家,剛過巳時三刻。」
李治喝了口茶,見時辰還早,便來到臨湖殿觀水台前,欣賞著水面風景。
忽然間,水波蕩漾,遠處划過來一艘烏篷船。
李治眨了眨眼睛,還以為自己看錯了。
南海池雖與其他兩池相連,水面寬闊,可以行船。
但李治的幾位嬪妃中,並無人喜歡坐船,故而這麼多年來,他從未看到過,有誰在水上行船。
李治緊緊望著那艘烏篷船,只見小船緩緩朝他靠近。
船頭竟有一名穿著綠色荷裙的少女,頭上戴著花環,一副小家碧玉的氣質,正盪著船兒,朝李治劃了過來。
那女子容貌秀麗,並不遜色於李治後宮的幾位嬪妃,而且年紀輕輕,二八年華,更顯得清純活潑。
不一會,那少女將船劃到李治岸邊,隔著圍欄,朝李治盈盈一拜,道:「奴家拜見陛下。」
李治道:「你是何人,朕為何從未見過你?」
那少女愣了一下,隨即失笑道:「陛下,您不識得奴家了?」
李治仔細打量著她,隱隱覺得有幾分熟悉。
那少女怕李治認不出自己,將頭上花環拿了下來,在原地轉了一圈,露出一個甜甜微笑。
李治終於認出來了,笑道:「是敏柔啊,都長這麼大了。」
那少女正是賀蘭敏之的妹妹,賀蘭敏柔。
「陛下,快上來,奴家帶您去一個地方。」賀蘭敏柔朝他招了招手。
李治道:「等會,朕先問你,這艘船你從哪裡來的,怎地在南海池上划船?」
賀蘭敏柔道:「這船是姨母給奴家的,讓奴家載著陛下過去。」
李治愣了一下,道:「媚娘?」
賀蘭敏柔點點腦袋,笑道:「陛下,快上來吧,姨母正在前面等著您呢。」
李治略一遲疑,跨過圍欄,跳上小船,王伏勝和兩名內侍也跟了上來。
賀蘭敏柔當即擺動著兩隻船槳,調轉方向,朝著遠處劃了過去。
李治見她小小年紀,竟將一艘船控制的穩穩噹噹,不由笑道:「敏柔,你還會划船嗎?」
賀蘭敏柔解釋道:「是阿娘教奴家的,阿娘喜水,經常帶著奴家和兄長到渭水上玩耍。」
李治笑著點了點頭。
賀蘭敏柔看了李治一眼,見他負手站在船尾,凝望著水面,問道:「陛下,您也喜歡水嗎?」
李治擺擺手道:「不必這般生分,你是媚娘的外甥女,叫我姨父便是。我自然是喜水的,不然也不會在臨湖殿辦公了。」
賀蘭敏之甜甜一笑,道:「姨父,我告訴您一個小秘密喲。」
李治側頭笑道:「哦,什麼秘密?」
賀蘭敏柔將手搭在嘴邊,低聲道:「聽母親說,姨母小時候曾掉入水中,所以很害怕水喲。」
李治愣了一下,道:「是嗎?朕和她坐船過大河時,倒並未注意。」
賀蘭敏柔嘻嘻一笑,道:「姨母很少表現出來而已,平日裡,非必要時候,她從不坐船。」
李治仔細一想,過蒲津渡時,武媚娘確實把自己喊到了船艙,不願站在外面。
「敏柔,關於你姨母的秘密,你還知道什麼嗎?」李治問。
「這個嘛,人家想想,姨母喜歡飛白體的書法,喜歡一種叫素描的繪畫技巧,喜歡騎馬、蹴鞠、射箭,喜歡釀酒、藥膳、沐浴……」
李治聽得一愣,這其中的一些愛好他是知道的,比如素描,就是李治教給她的,書法、釀酒、藥膳,李治也知道。
卻不想武媚娘還喜歡騎馬、射箭、沐浴、蹴鞠。
「敏柔,這些你都是怎麼知道的?」
李治非常好奇,他與武媚娘相處的時間這麼久,對她的了解,似乎還比不上這小姑娘。
「都是阿兄告訴我的。」賀蘭敏柔聲音忽然變得低落了。
最⊥新⊥小⊥說⊥在⊥⊥⊥首⊥發!
「賀蘭敏之嗎?」李治喃喃道。
「姨父,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賀蘭敏柔用懇求的目光,望了過來。
「說吧,想要朕幫你做什麼?」李治微笑道。
「阿兄被姨母禁足一年,最近整個人都像丟了魂,常常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也不怎麼吃東西。再這麼下去,我怕阿兄會抑鬱而死。」賀蘭敏柔可憐兮兮的道。
李治眉頭一皺,道:「他犯錯被你姨母禁足,若是因此就這副模樣,只能說明,他平日被嬌慣太狠了。」
賀蘭敏柔急道:「阿兄犯錯被禁足,那是應該的。可他精神頹廢,並非禁足之故。」
「那是為什麼?」
「因為他覺得姨母厭惡他。」
「就為這個?」
「是啊,阿兄最看重姨母對他的評價了,他一直努力讀書,學習騎馬射箭,都是為了得到姨母的誇讚!」
李治心想,應該是整個武府都對賀蘭敏之驕縱,只有武媚娘對他嚴厲,所以讓他變得,只看重武媚娘的評價。
「敏柔,你兄長平日對你很好嗎?」
賀蘭敏柔用力點了點腦袋,道:「以前在江南賀蘭家時,很多人欺負我,都是阿兄保護我。」
「現在呢?」
賀蘭敏柔認真的道:「阿兄一直對我很好,以前現在都一樣。」
李治沉默了一會,道:「你是希望我幫你阿兄說話吧?」
賀蘭敏柔連連點頭,道:「其實我看得出來,姨母不喜歡阿兄,只因姨父您不喜歡。只要姨父誇讚阿兄幾句,姨母就會對阿兄好一些了。」
「那你知道我為何不喜歡你阿兄嗎?」
賀蘭敏柔遲疑了一下,低著頭道:「因為阿兄曾經在宮裡胡鬧,衝撞了公主殿下。」
李治笑道:「好罷,看在你的面子上,姨父幫他這一次。」
賀蘭敏柔滿臉喜色,道:「改日敏柔跳拓枝舞給姨父瞧,姨母都誇我跳的好呢!」
李治微笑道:「好,那姨父就等著了。」
賀蘭敏柔興奮之下,小船都被她劃得更快了。
不一會,控制著小船,來到西海池,接著又盪到了北海池。
遠處忽然出現一座石橋,橋後竟有一座四層高的大船。
只因船頭太高,過不了橋,故而停在石橋另一側。
隨著小船靠近,李治在大船船頭上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是武媚娘。
李治這次留心觀察,發現武媚娘雖站在船頭,卻距離船檐有一段距離。
看來賀蘭敏柔沒說錯,她其實很怕水。
小船從橋底過去後,很快來到大船旁邊,大船上放下跳板,李治幾人得以上船。
武媚娘早已帶著隨從,來到一層迎接李治。
李治進入一層艙廳後,更覺得此船寬闊,和他看到過的樓船類似,然而其精美奢華,又遠勝樓船。
「媚娘,這艘船哪裡來的?」他一邊打量著艙廳,一邊問道。
武媚娘引著他朝二層而去,邊走邊說。
「這船本在洛陽宮,去年才運調到長安,一直停在金水河的一個小灣。平日也無人去管,妾身前幾日在後花園閒逛時,發現此船,覺得甚是有趣,命人清理乾淨,今日便帶陛下參觀一番。」
李治心中一動。
若不是賀蘭敏柔剛才那番話,他也許就相信了武媚娘這番話。
武媚娘怕水,平白無故,絕不會主動和自己遊船,這中間一定有什麼緣故。
他不動聲色的點點頭,很快來到二層,更覺此船之精美,問道:「此船是何來歷?」
武媚娘笑道:「陛下知道楊廣下江南所乘之船嗎?」
李治微微一凜,道:「這是楊廣乘坐的龍船?」
武媚娘道:「並非楊廣坐的那艘龍舟,而是蕭皇后乘坐的『翔螭舟』,這艘船是備用,故而一直放在洛陽宮。」
楊廣當年修建好大運河後,便命人用樓船,改建出四艘大船。
一艘他自己乘坐,命名為龍舟,另一艘稍小一些,由蕭皇后乘坐,名為翔螭舟。
另外,還有兩艘備用船,原本準備帶在路上換乘,後來因楊廣心急,等不及那兩艘船修好,便提前出發。
故而這兩艘備用的大船,遺留在了洛陽宮。
後來楊廣被殺,天下大亂。
楊廣那艘備用的龍舟在戰爭時被毀,反倒是蕭皇后備用的翔螭舟,逃過一劫,只略微損毀,一直停靠在洛水水灣。
武媚娘接著道:「後來此船一度落入侯君集手中,直到侯君集參與東宮謀反,受誅而死,此船才再度閒置。」
李治詫異道:「滅高昌國的侯君集?」
武媚娘笑道:「正是。」
貞觀十六年,侯君集攻滅高昌國,因將高昌國寶物據為己有,被下了獄。
李世民雖下旨釋放他,功過相抵,侯君集卻暗暗不滿,覺得自己立下大功,卻無獎賞,實在不公。
自那以後,侯君集行事變得跋扈。
他當時被任命為洛陽都督,見此船華美,便據為己有,命匠人重新修繕,常坐船游於洛水之上。
有一次,李世民尋幸洛陽宮,有人將此事稟告李世民。
李世民當時便對侯君集說。
一個人只要窮奢極欲,就會走向滅亡,楊廣這樣的君王,都因此失了天下,更何況普通人呢?
這顯然是一種警告,侯君集因此驚恐,後來參與李承乾謀反被誅,此船也再次無主。
這艘船用的是最好的木料,鍛造工藝也是頂級,故而十幾年下來,依然沒有腐壞。
武媚娘講述此船來歷時,兩人已經都上到了大船的最頂層。
此處原是蕭皇后的寢艙,後來被侯君集改造一番,牆上掛著地圖,桌子上還有沙盤。
(本章完)
李治與武媚娘回到宮中時,已臨近戌時。
李治很了解武媚娘的脾氣,無緣無故,她不可能去找長孫無忌。
李治也不去多問,等到安寢之後,擁著她細柳一般的纖腰,抱在懷裡。
「媚娘,老實交代,你下午為何去長孫府?」他望著武媚娘細長的睫毛問道。
武媚娘也知他肯定會問,用平緩的聲音解釋道:「那日妾身和陛下說過,賀蘭敏之為蕭嗣業求情,讓妾身感到一陣後怕。」
「若不是長孫無忌最先懷疑到蕭嗣業,後果不堪設想,妾身也因此對他多了幾分感激。」
這話武媚娘並未撒謊。
若不是長孫無忌在蕭嗣業的事情上,間接幫了武府,她絕不會去找長孫無忌,也不會給他這個盡釋前嫌的機會。
「如此說來,你願意放下與他的嫌隙了?」李治問。
武媚娘抬起頭來,柔聲道:「這不正是陛下所期望的嗎?」
「如此最好。」李治微微一笑。
碧羅紗帳之後,很快傳來陣陣聲響。
次日清晨,武媚娘伺候李治穿好衣服後,李治離開了立政殿。
武媚娘坐在寢殿內,一邊翻看著從洛陽宮內調來的物資,一邊等候著長孫詮來覲見。
其實很久以前,武媚娘便一直暗暗謀劃著名鼓動皇帝,搬到洛陽去。
為此,她也悄悄將很多後宮用品,提前轉移到洛陽宮,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直到這次出巡,她和李治終於去了一趟洛陽宮,從李治神情之中,她便明白,李治不可能搬到洛陽宮。
武媚娘是個從不浪費的人。
當即傳下命令,不僅派人把之前送去洛陽宮的東西帶回來,還讓將存放洛陽宮的有用物品,也都帶過來。
她手中的冊子,便是從洛陽宮被運調過來的帳冊清單。
正翻閱時,女官玉屏入內,朝武媚娘道:「殿下,楊才人求見。」
武媚娘抬手道:「請她進來吧。」
未幾,楊才人款款走入殿內,朝武皇后見了禮。
武媚娘請她坐下,詢問其來意。
楊才人低著頭,小聲道:「皇后殿下,陛下上個月就下了旨意,准許杞王離宮開府,可都過了這麼久,禮部也沒有準備好出宮的禮儀細則,故而妾身過來問一下。」
皇子離宮,有繁複的禮儀流程,一般是由禮部和後宮協調。
楊才人見禮部遲遲拖延此事,覺得是因自己位份低,禮部有意怠慢,心中充滿悲憤,便來找武皇后做主,希望皇后向禮部施壓。
「妹妹且寬心,禮部竟敢如此懈怠皇子之事,我絕不會坐視,你先回去,等我消息。」武媚娘用溫和的聲音安撫道。
她正準備舉薦李敬玄充任禮部尚書,楊才人和三皇子的事,剛好給了她理由。
楊才人道了聲謝,拜禮退下。
武媚娘繼續翻閱手中冊子,看了片刻,張多海來報,新城公主求見。
武媚娘心知是長孫無忌讓她過來,放下冊子,道:「請公主進來吧。」
不一會,新城公主便來到殿內,朝武媚娘見了禮。
「妹子不必多禮,坐下說話吧。」武媚娘抬手示意。
新城公主是個急性子,開門見山道:「嫂子,昨天夜裡,大堂兄來到府中,跟良人和小妹講了一件朝堂舊事,小妹覺得有些意思,便想跟您也說說。」
武媚娘目光微閃,道:「國舅見多識廣,他講的故事必定有趣。」朝張多海打了一個眼色。
張多海揮了揮手,屏退所有下人,隨即自己也退下。
當他關上門時,剛好聽到新城公主的一句話。
「這個故事,要從高昌國被滅說起……」
……
兩日後,天空明媚,萬里無雲。
因氣候寒冷,李治最近一陣子都在寢殿處理公務,今日天氣好,便選擇在臨湖殿辦公。
王伏勝小心侍立一旁,端茶倒水,整書磨墨。
過了好半晌,李治終於處理完桌上的政務,伸了一個懶腰,問道:「伏勝,什麼時辰了?」
王伏勝道:「回大家,剛過巳時三刻。」
李治喝了口茶,見時辰還早,便來到臨湖殿觀水台前,欣賞著水面風景。
忽然間,水波蕩漾,遠處划過來一艘烏篷船。
李治眨了眨眼睛,還以為自己看錯了。
南海池雖與其他兩池相連,水面寬闊,可以行船。
但李治的幾位嬪妃中,並無人喜歡坐船,故而這麼多年來,他從未看到過,有誰在水上行船。
李治緊緊望著那艘烏篷船,只見小船緩緩朝他靠近。
船頭竟有一名穿著綠色荷裙的少女,頭上戴著花環,一副小家碧玉的氣質,正盪著船兒,朝李治劃了過來。
那女子容貌秀麗,並不遜色於李治後宮的幾位嬪妃,而且年紀輕輕,二八年華,更顯得清純活潑。
不一會,那少女將船劃到李治岸邊,隔著圍欄,朝李治盈盈一拜,道:「奴家拜見陛下。」
李治道:「你是何人,朕為何從未見過你?」
那少女愣了一下,隨即失笑道:「陛下,您不識得奴家了?」
李治仔細打量著她,隱隱覺得有幾分熟悉。
那少女怕李治認不出自己,將頭上花環拿了下來,在原地轉了一圈,露出一個甜甜微笑。
李治終於認出來了,笑道:「是敏柔啊,都長這麼大了。」
那少女正是賀蘭敏之的妹妹,賀蘭敏柔。
「陛下,快上來,奴家帶您去一個地方。」賀蘭敏柔朝他招了招手。
李治道:「等會,朕先問你,這艘船你從哪裡來的,怎地在南海池上划船?」
賀蘭敏柔道:「這船是姨母給奴家的,讓奴家載著陛下過去。」
李治愣了一下,道:「媚娘?」
賀蘭敏柔點點腦袋,笑道:「陛下,快上來吧,姨母正在前面等著您呢。」
李治略一遲疑,跨過圍欄,跳上小船,王伏勝和兩名內侍也跟了上來。
賀蘭敏柔當即擺動著兩隻船槳,調轉方向,朝著遠處劃了過去。
李治見她小小年紀,竟將一艘船控制的穩穩噹噹,不由笑道:「敏柔,你還會划船嗎?」
賀蘭敏柔解釋道:「是阿娘教奴家的,阿娘喜水,經常帶著奴家和兄長到渭水上玩耍。」
李治笑著點了點頭。
賀蘭敏柔看了李治一眼,見他負手站在船尾,凝望著水面,問道:「陛下,您也喜歡水嗎?」
李治擺擺手道:「不必這般生分,你是媚娘的外甥女,叫我姨父便是。我自然是喜水的,不然也不會在臨湖殿辦公了。」
賀蘭敏之甜甜一笑,道:「姨父,我告訴您一個小秘密喲。」
李治側頭笑道:「哦,什麼秘密?」
賀蘭敏柔將手搭在嘴邊,低聲道:「聽母親說,姨母小時候曾掉入水中,所以很害怕水喲。」
李治愣了一下,道:「是嗎?朕和她坐船過大河時,倒並未注意。」
賀蘭敏柔嘻嘻一笑,道:「姨母很少表現出來而已,平日裡,非必要時候,她從不坐船。」
李治仔細一想,過蒲津渡時,武媚娘確實把自己喊到了船艙,不願站在外面。
「敏柔,關於你姨母的秘密,你還知道什麼嗎?」李治問。
「這個嘛,人家想想,姨母喜歡飛白體的書法,喜歡一種叫素描的繪畫技巧,喜歡騎馬、蹴鞠、射箭,喜歡釀酒、藥膳、沐浴……」
李治聽得一愣,這其中的一些愛好他是知道的,比如素描,就是李治教給她的,書法、釀酒、藥膳,李治也知道。
卻不想武媚娘還喜歡騎馬、射箭、沐浴、蹴鞠。
「敏柔,這些你都是怎麼知道的?」
李治非常好奇,他與武媚娘相處的時間這麼久,對她的了解,似乎還比不上這小姑娘。
「都是阿兄告訴我的。」賀蘭敏柔聲音忽然變得低落了。
最⊥新⊥小⊥說⊥在⊥⊥⊥首⊥發!
「賀蘭敏之嗎?」李治喃喃道。
「姨父,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賀蘭敏柔用懇求的目光,望了過來。
「說吧,想要朕幫你做什麼?」李治微笑道。
「阿兄被姨母禁足一年,最近整個人都像丟了魂,常常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也不怎麼吃東西。再這麼下去,我怕阿兄會抑鬱而死。」賀蘭敏柔可憐兮兮的道。
李治眉頭一皺,道:「他犯錯被你姨母禁足,若是因此就這副模樣,只能說明,他平日被嬌慣太狠了。」
賀蘭敏柔急道:「阿兄犯錯被禁足,那是應該的。可他精神頹廢,並非禁足之故。」
「那是為什麼?」
「因為他覺得姨母厭惡他。」
「就為這個?」
「是啊,阿兄最看重姨母對他的評價了,他一直努力讀書,學習騎馬射箭,都是為了得到姨母的誇讚!」
李治心想,應該是整個武府都對賀蘭敏之驕縱,只有武媚娘對他嚴厲,所以讓他變得,只看重武媚娘的評價。
「敏柔,你兄長平日對你很好嗎?」
賀蘭敏柔用力點了點腦袋,道:「以前在江南賀蘭家時,很多人欺負我,都是阿兄保護我。」
「現在呢?」
賀蘭敏柔認真的道:「阿兄一直對我很好,以前現在都一樣。」
李治沉默了一會,道:「你是希望我幫你阿兄說話吧?」
賀蘭敏柔連連點頭,道:「其實我看得出來,姨母不喜歡阿兄,只因姨父您不喜歡。只要姨父誇讚阿兄幾句,姨母就會對阿兄好一些了。」
「那你知道我為何不喜歡你阿兄嗎?」
賀蘭敏柔遲疑了一下,低著頭道:「因為阿兄曾經在宮裡胡鬧,衝撞了公主殿下。」
李治笑道:「好罷,看在你的面子上,姨父幫他這一次。」
賀蘭敏柔滿臉喜色,道:「改日敏柔跳拓枝舞給姨父瞧,姨母都誇我跳的好呢!」
李治微笑道:「好,那姨父就等著了。」
賀蘭敏柔興奮之下,小船都被她劃得更快了。
不一會,控制著小船,來到西海池,接著又盪到了北海池。
遠處忽然出現一座石橋,橋後竟有一座四層高的大船。
只因船頭太高,過不了橋,故而停在石橋另一側。
隨著小船靠近,李治在大船船頭上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是武媚娘。
李治這次留心觀察,發現武媚娘雖站在船頭,卻距離船檐有一段距離。
看來賀蘭敏柔沒說錯,她其實很怕水。
小船從橋底過去後,很快來到大船旁邊,大船上放下跳板,李治幾人得以上船。
武媚娘早已帶著隨從,來到一層迎接李治。
李治進入一層艙廳後,更覺得此船寬闊,和他看到過的樓船類似,然而其精美奢華,又遠勝樓船。
「媚娘,這艘船哪裡來的?」他一邊打量著艙廳,一邊問道。
武媚娘引著他朝二層而去,邊走邊說。
「這船本在洛陽宮,去年才運調到長安,一直停在金水河的一個小灣。平日也無人去管,妾身前幾日在後花園閒逛時,發現此船,覺得甚是有趣,命人清理乾淨,今日便帶陛下參觀一番。」
李治心中一動。
若不是賀蘭敏柔剛才那番話,他也許就相信了武媚娘這番話。
武媚娘怕水,平白無故,絕不會主動和自己遊船,這中間一定有什麼緣故。
他不動聲色的點點頭,很快來到二層,更覺此船之精美,問道:「此船是何來歷?」
武媚娘笑道:「陛下知道楊廣下江南所乘之船嗎?」
李治微微一凜,道:「這是楊廣乘坐的龍船?」
武媚娘道:「並非楊廣坐的那艘龍舟,而是蕭皇后乘坐的『翔螭舟』,這艘船是備用,故而一直放在洛陽宮。」
楊廣當年修建好大運河後,便命人用樓船,改建出四艘大船。
一艘他自己乘坐,命名為龍舟,另一艘稍小一些,由蕭皇后乘坐,名為翔螭舟。
另外,還有兩艘備用船,原本準備帶在路上換乘,後來因楊廣心急,等不及那兩艘船修好,便提前出發。
故而這兩艘備用的大船,遺留在了洛陽宮。
後來楊廣被殺,天下大亂。
楊廣那艘備用的龍舟在戰爭時被毀,反倒是蕭皇后備用的翔螭舟,逃過一劫,只略微損毀,一直停靠在洛水水灣。
武媚娘接著道:「後來此船一度落入侯君集手中,直到侯君集參與東宮謀反,受誅而死,此船才再度閒置。」
李治詫異道:「滅高昌國的侯君集?」
武媚娘笑道:「正是。」
貞觀十六年,侯君集攻滅高昌國,因將高昌國寶物據為己有,被下了獄。
李世民雖下旨釋放他,功過相抵,侯君集卻暗暗不滿,覺得自己立下大功,卻無獎賞,實在不公。
自那以後,侯君集行事變得跋扈。
他當時被任命為洛陽都督,見此船華美,便據為己有,命匠人重新修繕,常坐船游於洛水之上。
有一次,李世民尋幸洛陽宮,有人將此事稟告李世民。
李世民當時便對侯君集說。
一個人只要窮奢極欲,就會走向滅亡,楊廣這樣的君王,都因此失了天下,更何況普通人呢?
這顯然是一種警告,侯君集因此驚恐,後來參與李承乾謀反被誅,此船也再次無主。
這艘船用的是最好的木料,鍛造工藝也是頂級,故而十幾年下來,依然沒有腐壞。
武媚娘講述此船來歷時,兩人已經都上到了大船的最頂層。
此處原是蕭皇后的寢艙,後來被侯君集改造一番,牆上掛著地圖,桌子上還有沙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