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大唐的軟實力
第342章 大唐的軟實力
立政殿內,武媚娘手捂著額頭,一副被氣的不輕的樣子。
在她跟前,賀蘭敏之跪在地上,高昂著腦袋,雙眼通紅。
兩名內侍手持棍棒。
雖然皇后下令要杖責賀蘭敏之,兩人卻不敢動手,因為武順就趴在賀蘭敏之背上。
武如意則跪在武媚娘腳邊,瞧見武媚娘如此惱怒的模樣,她心中也極為心疼。
然而又不能眼睜睜讓她打斷賀蘭敏之的腿,只好噙著眼淚,一言不發,等著李賢把皇帝請過來。
事態發生至如此惡劣,其實還要從下午說起。
當時,立政殿的宮廷例會也才剛剛結束。
以前例會,賞賜完東西,大家就各自告退。
今天卻不同,武媚娘賞賜貢品之後,諸位嬪妃們暢談起跟隨皇帝出遊時的趣事。
這一番談論,不知不覺就聊到了半下午。
還是武媚娘最先打住了話頭,眾嬪妃才向武皇后告退,各自帶著選好的貢品,滿載而歸。
然而武媚娘一天的忙碌卻還沒有結束。
她先命人整理了屬於自己的貢品。
她是皇后,凡是送到後宮內庫的東西,除了賞賜給眾嬪妃外,剩下的都是她的。
武媚娘按照往例,將一部分拿出來,送到宮外的一眾宮廷命婦府中。
這其中,送到武府的那一份足足比別人多了好幾倍。
另外,她又拿出一部分布帛、生活用品和不值錢的飾物,賞賜給後宮女官、內侍和宮人。
這些人在皇宮內辛辛苦苦幹了一年,盼的就是正日的這次大賞賜。
武皇后在感業寺吃過苦,很清楚底層人的心思。
他們要求不多,只要能滿足他們的小小盼頭,他們便會任勞任怨的繼續干好差事。
若是連這一點東西都壓榨,那麼整個後宮必將混亂,任她手腕再硬,也難以遏止。
故而她每次賞賜下人時都很大方,各種生活用品,吃穿用度,皆面面俱到。
如此一來,這些人才會繼續踏踏實實的做事,她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就能管理好後宮。
忙完這一切後,武媚娘才喝了一碗蜜酒,靠在榻上休息。
閉目養神了沒多久,便有宮人來報,武順、武如意和賀蘭敏之一起入宮謝恩來了。
武媚娘將幾人請了進來,與姊妹聊了一陣,不知不覺,話題聊到東宮之事。
皇帝受刺之事,並未對外公布,幾人都知道的不太詳細,只知道是王德儉所為。
然而,賀蘭敏之的一個問題,讓原本和睦的氛圍,急轉直下。
賀蘭敏之當時問:「姨母,既然東宮之事是王德儉所為,大理寺的人為何要調查蕭府呢?」
武媚娘掃了他一眼,道:「大理寺做事自有原由,不是你該置喙的。」眼中帶著警告之色。
賀蘭敏之卻沒能讀懂她眼神的含義,嘴巴並未停下。
「姨母,蕭尚書對陛下忠心耿耿,對您也尊敬有加,肯定是有小人誣陷他,還請姨母明察!」
武媚娘一雙鳳眼凝視著他,道:「這些話是誰教你說的?」
武順急忙抱住賀蘭敏之,道:「臭小子,別在你姨母面前亂說話。」
又朝武媚娘陪笑道:「妹子,這孩子不懂事,說著玩的,你可別跟他一般見識。」
賀蘭敏之卻睜開了母親,大聲道:「這些話是我心中想的,就說了出來,沒有任何人教我!」
武媚娘嬌叱道:「放肆!」
武順見她盛怒,拉著賀蘭敏之就要走。
武如意則抓住武媚娘的手,道:「阿姊,今日是喜慶日子,莫要生氣。」
武媚娘冷聲道:「我不是生氣,而是失望。如此蠢才,被人蠱惑卻不自知,竟跑到我這裡來放肆,都是你們平日慣壞了他!」
賀蘭敏之最看重武媚娘對他的看法,聽到姨母如此評價自己,心中連死的心都有了。
他什麼也顧不得了,大叫:「我說的有什麼不對!蕭叔抓捕賀魯,立有大功,對國家有貢獻,姨母不過是因為蕭庶人的緣故,對他有偏見!」
武媚娘聽到「蕭庶人」三個字,眼中閃過一道殺機。
武順瞧見後,嚇壞了,急忙捂住賀蘭敏之的嘴。
「你這孽障,別再說了,成不成?」
武媚娘氣極而笑,站起身,道:「你讓他說,讓他把心中的話都說出來!」
賀蘭敏之已經豁出去了,甩開母親的手,大聲道:「我知道,您肯定以為蕭叔會在我面前,說您的壞話,這些話也是他告訴我的?」
「那您就錯了,他總是告訴我說,蕭氏是咎由自取,這才被抄家。蕭庶人被貶出宮,也是她自己的過錯,與您無關。您聽了這些後,還覺得甥兒是被他蠱惑了嗎?」
武媚娘道:「好的很啊,你還跟他討論過蕭庶人的事?」
武如意朝武順道:「大姊,快把敏之拉走啊,別讓他再惹二姊生氣了!」
然而賀蘭敏之已經十七歲,武順的力氣已沒有兒子大了,根本拉他不動,朝殿中內侍看去,眾人也都低著頭。
沒有武媚娘發話,他們哪裡敢隨意插手這種事,嫌自己命長嗎?
賀蘭敏之依然在跟武媚娘犟嘴。
「事情都發生了,為什麼不能再提呢。您是勝利者,蕭庶人被趕出皇宮,可蕭叔卻從未怨恨過您,沒有說您壞話。為什麼您就不能對蕭氏寬容一些呢?」
武媚娘顫聲道:「你讓我寬容?你有沒有想過,我若失敗,你還能好好站在這裡,跟我頂嘴?你以為還會有武氏的存在嗎?」
賀蘭敏之微微變色。
武如意泣聲道:「阿姊,我們都知道您的辛苦,敏之只是被蠱惑了,才說出這些傻話,您別往心裡去。」
武媚娘冷聲道:「大姊,你這個兒子留不得了,否則總有一日,會犯下滔天大禍,連累所有人。」
武順緊緊抱著賀蘭敏之,嘶聲道:「皇后殿下,他才十七歲,何至如此啊!」
賀蘭敏之癲笑道:「姨母要殺甥兒,動手便是,何必說這些。您是皇后,多麼威嚴,多麼尊貴,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只不過,在甥兒看來,您沒有感情,您比蕭叔冷酷多了!」
武媚娘咬牙切齒道:「來人,把他杖斃!」
武如意急道:「二姊,您若是殺了敏之,母親也活不了!」
武媚娘怔了怔,道:「那就打斷他的腿,讓他以後就待在府中,也許還能安保一生。」
皇后下了旨意,內侍們不敢不聽,取來刑杖,便要打斷賀蘭敏之的腿。
只不過,武順和武如意都擋在賀蘭敏之跟前,內侍們不好下手。
他們向武皇后看去時,卻發現她以手撫額,沒有做聲,於是局面僵持下來了。
武如意見通門之後,一顆小腦袋探了出來,一眨不眨的望著她,赫然是六皇子李賢。
當初武媚娘懷孕時,武如意入宮做胎教,與李顯、李賢都處的很好。
武如意心知眼下只有皇帝能救賀蘭敏之,當即朝他喊道:「賢兒,快去請陛下過來。」
李賢「哦」了一聲,轉身飛快離去。
武媚娘見她讓李賢報信,氣的臉色鐵青,道:「三妹,你這是想讓陛下過來,看咱們一家人的笑話不成?」
武如意跪在武媚娘腳下,泣聲道:「二姊,您若生氣,打我罵我都可以,彆氣壞自己身子。」
武媚娘最拿這個妹妹沒辦法,幽幽一聲長嘆,不再言語。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腳步聲響起,李治終於過來了。
最⊥新⊥小⊥說⊥在⊥⊥⊥首⊥發!
李賢也跟在後頭,朝武如意眨了眨眼,一副求誇獎的表情。
武媚娘站起身,朝李治行了一禮,低著頭沒有做聲。
李治看了看賀蘭敏之和武順,又看了看武如意,最後將目光看向武媚娘。
「你們都退下吧。」他揮了揮手。
眾人應諾一聲,全部退下。
武如意見李賢竟然又躲在門後,探著小腦袋,一副要聽牆角的模樣,急忙拉住他手,將他拽走了。
不一會,屋中只剩下李治和武媚娘。
李治正準備問話,卻見武媚娘走到一張百寶嵌櫃旁,從裡面取出茶餅和煮茶工具,又生起小火爐,煮起了茶。
李治見她自己忙活起來了,問道:「媚娘,你沒事吧?」
武媚娘側頭笑道:「妾身沒事,陛下今日定是累了一日,妾身給您煮一杯菊筍茶,解解疲乏。」
菊筍茶是武媚娘自創的一種茶,在紫筍茶中加入一種特殊的菊花花瓣,不僅入口醇厚,還能舒心解乏。
李治走過去,拉住她手,道:「媚娘,別忙了,咱們坐下來說話。」拉著武媚娘到榻邊坐下。
李治側頭望著她,見她低頭不語,手指攪動,這種神情在她身上很少見到。
「媚娘,賀蘭敏之年輕識淺,被人蠱惑罷了,也並未犯下大錯,你不用太生氣。」他安慰道。
武媚娘看了李治一眼,幽幽道:「妾身多謝陛下體諒,只是那蕭嗣業行的是謀反之事,妾身方才聽他如此維護蕭嗣業,心中只覺膽戰心驚。」
李治笑道:「有什麼好怕的,難道朕會因為他懷疑你嗎?」
武媚娘低聲道:「妾身是感到後怕,倘若那蕭嗣業的計劃,將那稚子也利用進去,整個武氏都會被牽連,後果不堪設想。」
李治頓時沉默了。
賀蘭敏之若是被蕭嗣業利用,參與謀反之事,按照永徽律,連武媚娘也要被牽扯進去。
這也難怪她如此盛怒。
李治拉住她手,將她抱在懷裡。
「別怕,朕心中有數。你的家族身為外戚,容易被人盯上。只要並非武氏圖謀不軌,縱然一兩個子弟被人利用,朕也絕不會牽連武氏全族。」
武媚娘仰頭凝望著李治,輕輕道:「陛下如此信任,妾身無以為報。定盡心竭力,為陛下解憂,以報君恩。」
李治用手指擦了擦她眼角的淚水,笑道:「咱們是夫妻,說這些未免生分了。對了,朕讓你召見金燕,你可見過她了?」
武媚娘擦了擦眼淚,又站了起來,一邊給李治煮著茶,一邊笑道:「陛下讓妾身召見她,可是為了讓她有機會跟王及善匯報差事?」
李治道:「不僅如此,朕也想藉此機會,抬一下百濟的地位。」
武媚娘回眸問道:「陛下似乎對百濟格外關注?」
李治道:「消滅高句麗,收復兩漢之舊地,一直是先帝和滿朝文武的心愿,而要消滅高句麗,百濟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按照原史,大唐先滅百濟,軍隊從百濟登陸,南面進攻,配合營州的北路軍,最終消滅高句麗。
這種作戰方式既然被證明可行,李治自然不會客氣,直接拿來照用。
唯一的區別是,他並不打算用武力征服百濟,而是選擇用更柔和的方法,征服百濟。
百濟多是馬韓人,大唐軍隊憑武力攻占百濟,難以獲得民心,百濟還是有可能落入新羅手中。
縱然是蘇定方那種猛將,消滅百濟後,面對百濟反抗勢力的反撲,也無能為力,只能帶兵撤退。
金燕沒有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影響力,也比不上蘇毗藍雅在蘇毗的至高地位。
僅憑她一人,大唐很難收穫百濟民心。
所以李治才將百濟位次排在新羅之前,又讓武媚娘請金燕到後宮,這都是為了激起百濟人的榮譽感。
只要讓百濟人覺得他們比新羅人高上一等,自然不會願意俯就。
武媚娘已聽明白了李治的意思,笑道:「所以陛下是故意抬舉百濟使節,讓百濟與新羅成為死敵。」
李治笑道:「正是如此。媚娘,以前咱們打仗,都是利用大唐的硬實力,其實戰爭還有另一種打法,用軟實力,也能征服一個國家。」
武媚娘奇道:「何為軟實力?」
李治道:「簡單來說,就是文化影響、國家地位、經濟實力等綜合因素。當然了,軟實力需要靠硬實力支撐。」
「打個比方,你可以想像一下,咱們今日這般禮遇百濟,能夠產生什麼積極效果?」
武媚娘凝眉思索了一會,搖頭道:「妾身想不出。」
李治道:「今日之事,肯定會對朝貢的各國都產生影響,其中不少國家,距離百濟不遠。」
「他們見百濟受我大唐重視,自然也會嘗試與百濟加強聯繫,比如貿易上增加來往,或派遣使節拜訪。」
「再者,長安是世界之大都,今日之事,遲早會傳到百濟國內。」
「這種種因素加起來,百濟人會覺得扶餘福信才是正統國王,支持扶餘福信的貴族,也會增多。」
「如此一來,不費吹灰之力,就讓扶餘福信在百濟實力增強,這便是軟實力的作用。」
武媚娘聽了一陣,心想:「古人云,不戰而屈人之兵,九郎之謀,似乎與此類同。」微笑道:「陛下這番言論,令妾身茅塞頓開。」
(本章完)
立政殿內,武媚娘手捂著額頭,一副被氣的不輕的樣子。
在她跟前,賀蘭敏之跪在地上,高昂著腦袋,雙眼通紅。
兩名內侍手持棍棒。
雖然皇后下令要杖責賀蘭敏之,兩人卻不敢動手,因為武順就趴在賀蘭敏之背上。
武如意則跪在武媚娘腳邊,瞧見武媚娘如此惱怒的模樣,她心中也極為心疼。
然而又不能眼睜睜讓她打斷賀蘭敏之的腿,只好噙著眼淚,一言不發,等著李賢把皇帝請過來。
事態發生至如此惡劣,其實還要從下午說起。
當時,立政殿的宮廷例會也才剛剛結束。
以前例會,賞賜完東西,大家就各自告退。
今天卻不同,武媚娘賞賜貢品之後,諸位嬪妃們暢談起跟隨皇帝出遊時的趣事。
這一番談論,不知不覺就聊到了半下午。
還是武媚娘最先打住了話頭,眾嬪妃才向武皇后告退,各自帶著選好的貢品,滿載而歸。
然而武媚娘一天的忙碌卻還沒有結束。
她先命人整理了屬於自己的貢品。
她是皇后,凡是送到後宮內庫的東西,除了賞賜給眾嬪妃外,剩下的都是她的。
武媚娘按照往例,將一部分拿出來,送到宮外的一眾宮廷命婦府中。
這其中,送到武府的那一份足足比別人多了好幾倍。
另外,她又拿出一部分布帛、生活用品和不值錢的飾物,賞賜給後宮女官、內侍和宮人。
這些人在皇宮內辛辛苦苦幹了一年,盼的就是正日的這次大賞賜。
武皇后在感業寺吃過苦,很清楚底層人的心思。
他們要求不多,只要能滿足他們的小小盼頭,他們便會任勞任怨的繼續干好差事。
若是連這一點東西都壓榨,那麼整個後宮必將混亂,任她手腕再硬,也難以遏止。
故而她每次賞賜下人時都很大方,各種生活用品,吃穿用度,皆面面俱到。
如此一來,這些人才會繼續踏踏實實的做事,她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就能管理好後宮。
忙完這一切後,武媚娘才喝了一碗蜜酒,靠在榻上休息。
閉目養神了沒多久,便有宮人來報,武順、武如意和賀蘭敏之一起入宮謝恩來了。
武媚娘將幾人請了進來,與姊妹聊了一陣,不知不覺,話題聊到東宮之事。
皇帝受刺之事,並未對外公布,幾人都知道的不太詳細,只知道是王德儉所為。
然而,賀蘭敏之的一個問題,讓原本和睦的氛圍,急轉直下。
賀蘭敏之當時問:「姨母,既然東宮之事是王德儉所為,大理寺的人為何要調查蕭府呢?」
武媚娘掃了他一眼,道:「大理寺做事自有原由,不是你該置喙的。」眼中帶著警告之色。
賀蘭敏之卻沒能讀懂她眼神的含義,嘴巴並未停下。
「姨母,蕭尚書對陛下忠心耿耿,對您也尊敬有加,肯定是有小人誣陷他,還請姨母明察!」
武媚娘一雙鳳眼凝視著他,道:「這些話是誰教你說的?」
武順急忙抱住賀蘭敏之,道:「臭小子,別在你姨母面前亂說話。」
又朝武媚娘陪笑道:「妹子,這孩子不懂事,說著玩的,你可別跟他一般見識。」
賀蘭敏之卻睜開了母親,大聲道:「這些話是我心中想的,就說了出來,沒有任何人教我!」
武媚娘嬌叱道:「放肆!」
武順見她盛怒,拉著賀蘭敏之就要走。
武如意則抓住武媚娘的手,道:「阿姊,今日是喜慶日子,莫要生氣。」
武媚娘冷聲道:「我不是生氣,而是失望。如此蠢才,被人蠱惑卻不自知,竟跑到我這裡來放肆,都是你們平日慣壞了他!」
賀蘭敏之最看重武媚娘對他的看法,聽到姨母如此評價自己,心中連死的心都有了。
他什麼也顧不得了,大叫:「我說的有什麼不對!蕭叔抓捕賀魯,立有大功,對國家有貢獻,姨母不過是因為蕭庶人的緣故,對他有偏見!」
武媚娘聽到「蕭庶人」三個字,眼中閃過一道殺機。
武順瞧見後,嚇壞了,急忙捂住賀蘭敏之的嘴。
「你這孽障,別再說了,成不成?」
武媚娘氣極而笑,站起身,道:「你讓他說,讓他把心中的話都說出來!」
賀蘭敏之已經豁出去了,甩開母親的手,大聲道:「我知道,您肯定以為蕭叔會在我面前,說您的壞話,這些話也是他告訴我的?」
「那您就錯了,他總是告訴我說,蕭氏是咎由自取,這才被抄家。蕭庶人被貶出宮,也是她自己的過錯,與您無關。您聽了這些後,還覺得甥兒是被他蠱惑了嗎?」
武媚娘道:「好的很啊,你還跟他討論過蕭庶人的事?」
武如意朝武順道:「大姊,快把敏之拉走啊,別讓他再惹二姊生氣了!」
然而賀蘭敏之已經十七歲,武順的力氣已沒有兒子大了,根本拉他不動,朝殿中內侍看去,眾人也都低著頭。
沒有武媚娘發話,他們哪裡敢隨意插手這種事,嫌自己命長嗎?
賀蘭敏之依然在跟武媚娘犟嘴。
「事情都發生了,為什麼不能再提呢。您是勝利者,蕭庶人被趕出皇宮,可蕭叔卻從未怨恨過您,沒有說您壞話。為什麼您就不能對蕭氏寬容一些呢?」
武媚娘顫聲道:「你讓我寬容?你有沒有想過,我若失敗,你還能好好站在這裡,跟我頂嘴?你以為還會有武氏的存在嗎?」
賀蘭敏之微微變色。
武如意泣聲道:「阿姊,我們都知道您的辛苦,敏之只是被蠱惑了,才說出這些傻話,您別往心裡去。」
武媚娘冷聲道:「大姊,你這個兒子留不得了,否則總有一日,會犯下滔天大禍,連累所有人。」
武順緊緊抱著賀蘭敏之,嘶聲道:「皇后殿下,他才十七歲,何至如此啊!」
賀蘭敏之癲笑道:「姨母要殺甥兒,動手便是,何必說這些。您是皇后,多麼威嚴,多麼尊貴,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只不過,在甥兒看來,您沒有感情,您比蕭叔冷酷多了!」
武媚娘咬牙切齒道:「來人,把他杖斃!」
武如意急道:「二姊,您若是殺了敏之,母親也活不了!」
武媚娘怔了怔,道:「那就打斷他的腿,讓他以後就待在府中,也許還能安保一生。」
皇后下了旨意,內侍們不敢不聽,取來刑杖,便要打斷賀蘭敏之的腿。
只不過,武順和武如意都擋在賀蘭敏之跟前,內侍們不好下手。
他們向武皇后看去時,卻發現她以手撫額,沒有做聲,於是局面僵持下來了。
武如意見通門之後,一顆小腦袋探了出來,一眨不眨的望著她,赫然是六皇子李賢。
當初武媚娘懷孕時,武如意入宮做胎教,與李顯、李賢都處的很好。
武如意心知眼下只有皇帝能救賀蘭敏之,當即朝他喊道:「賢兒,快去請陛下過來。」
李賢「哦」了一聲,轉身飛快離去。
武媚娘見她讓李賢報信,氣的臉色鐵青,道:「三妹,你這是想讓陛下過來,看咱們一家人的笑話不成?」
武如意跪在武媚娘腳下,泣聲道:「二姊,您若生氣,打我罵我都可以,彆氣壞自己身子。」
武媚娘最拿這個妹妹沒辦法,幽幽一聲長嘆,不再言語。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腳步聲響起,李治終於過來了。
最⊥新⊥小⊥說⊥在⊥⊥⊥首⊥發!
李賢也跟在後頭,朝武如意眨了眨眼,一副求誇獎的表情。
武媚娘站起身,朝李治行了一禮,低著頭沒有做聲。
李治看了看賀蘭敏之和武順,又看了看武如意,最後將目光看向武媚娘。
「你們都退下吧。」他揮了揮手。
眾人應諾一聲,全部退下。
武如意見李賢竟然又躲在門後,探著小腦袋,一副要聽牆角的模樣,急忙拉住他手,將他拽走了。
不一會,屋中只剩下李治和武媚娘。
李治正準備問話,卻見武媚娘走到一張百寶嵌櫃旁,從裡面取出茶餅和煮茶工具,又生起小火爐,煮起了茶。
李治見她自己忙活起來了,問道:「媚娘,你沒事吧?」
武媚娘側頭笑道:「妾身沒事,陛下今日定是累了一日,妾身給您煮一杯菊筍茶,解解疲乏。」
菊筍茶是武媚娘自創的一種茶,在紫筍茶中加入一種特殊的菊花花瓣,不僅入口醇厚,還能舒心解乏。
李治走過去,拉住她手,道:「媚娘,別忙了,咱們坐下來說話。」拉著武媚娘到榻邊坐下。
李治側頭望著她,見她低頭不語,手指攪動,這種神情在她身上很少見到。
「媚娘,賀蘭敏之年輕識淺,被人蠱惑罷了,也並未犯下大錯,你不用太生氣。」他安慰道。
武媚娘看了李治一眼,幽幽道:「妾身多謝陛下體諒,只是那蕭嗣業行的是謀反之事,妾身方才聽他如此維護蕭嗣業,心中只覺膽戰心驚。」
李治笑道:「有什麼好怕的,難道朕會因為他懷疑你嗎?」
武媚娘低聲道:「妾身是感到後怕,倘若那蕭嗣業的計劃,將那稚子也利用進去,整個武氏都會被牽連,後果不堪設想。」
李治頓時沉默了。
賀蘭敏之若是被蕭嗣業利用,參與謀反之事,按照永徽律,連武媚娘也要被牽扯進去。
這也難怪她如此盛怒。
李治拉住她手,將她抱在懷裡。
「別怕,朕心中有數。你的家族身為外戚,容易被人盯上。只要並非武氏圖謀不軌,縱然一兩個子弟被人利用,朕也絕不會牽連武氏全族。」
武媚娘仰頭凝望著李治,輕輕道:「陛下如此信任,妾身無以為報。定盡心竭力,為陛下解憂,以報君恩。」
李治用手指擦了擦她眼角的淚水,笑道:「咱們是夫妻,說這些未免生分了。對了,朕讓你召見金燕,你可見過她了?」
武媚娘擦了擦眼淚,又站了起來,一邊給李治煮著茶,一邊笑道:「陛下讓妾身召見她,可是為了讓她有機會跟王及善匯報差事?」
李治道:「不僅如此,朕也想藉此機會,抬一下百濟的地位。」
武媚娘回眸問道:「陛下似乎對百濟格外關注?」
李治道:「消滅高句麗,收復兩漢之舊地,一直是先帝和滿朝文武的心愿,而要消滅高句麗,百濟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按照原史,大唐先滅百濟,軍隊從百濟登陸,南面進攻,配合營州的北路軍,最終消滅高句麗。
這種作戰方式既然被證明可行,李治自然不會客氣,直接拿來照用。
唯一的區別是,他並不打算用武力征服百濟,而是選擇用更柔和的方法,征服百濟。
百濟多是馬韓人,大唐軍隊憑武力攻占百濟,難以獲得民心,百濟還是有可能落入新羅手中。
縱然是蘇定方那種猛將,消滅百濟後,面對百濟反抗勢力的反撲,也無能為力,只能帶兵撤退。
金燕沒有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影響力,也比不上蘇毗藍雅在蘇毗的至高地位。
僅憑她一人,大唐很難收穫百濟民心。
所以李治才將百濟位次排在新羅之前,又讓武媚娘請金燕到後宮,這都是為了激起百濟人的榮譽感。
只要讓百濟人覺得他們比新羅人高上一等,自然不會願意俯就。
武媚娘已聽明白了李治的意思,笑道:「所以陛下是故意抬舉百濟使節,讓百濟與新羅成為死敵。」
李治笑道:「正是如此。媚娘,以前咱們打仗,都是利用大唐的硬實力,其實戰爭還有另一種打法,用軟實力,也能征服一個國家。」
武媚娘奇道:「何為軟實力?」
李治道:「簡單來說,就是文化影響、國家地位、經濟實力等綜合因素。當然了,軟實力需要靠硬實力支撐。」
「打個比方,你可以想像一下,咱們今日這般禮遇百濟,能夠產生什麼積極效果?」
武媚娘凝眉思索了一會,搖頭道:「妾身想不出。」
李治道:「今日之事,肯定會對朝貢的各國都產生影響,其中不少國家,距離百濟不遠。」
「他們見百濟受我大唐重視,自然也會嘗試與百濟加強聯繫,比如貿易上增加來往,或派遣使節拜訪。」
「再者,長安是世界之大都,今日之事,遲早會傳到百濟國內。」
「這種種因素加起來,百濟人會覺得扶餘福信才是正統國王,支持扶餘福信的貴族,也會增多。」
「如此一來,不費吹灰之力,就讓扶餘福信在百濟實力增強,這便是軟實力的作用。」
武媚娘聽了一陣,心想:「古人云,不戰而屈人之兵,九郎之謀,似乎與此類同。」微笑道:「陛下這番言論,令妾身茅塞頓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