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李治的小本本
第343章 李治的小本本
次日,群臣和各國使節再次來到皇宮,向太子拜禮。百濟的位次,依然排在新羅前頭。
百濟人這次來到長安,可謂出足了風頭。
長安城內也有百濟商人,平日在大唐境內,他們連身份都不敢報,都是通過花錢買的假公驗,自稱新羅人。
如今見本國使節如此出風頭,頓覺揚眉吐氣,不再隱藏身份,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在大唐經商。
就在正月初二的晚上,還有百濟商人與新羅商人,因口角而動起手來,被萬年縣帶走,關押三日。
一個人被捧高之後,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道琛原來來到大唐,只想著加強與大唐的聯繫,並未考慮禁苑狩獵的事。
然而如今情況發展太過順利,百濟在各國名聲大振,他也突然緊張起來。
禁苑狩獵時,百濟勇士若是表現的太弱雞,與百濟如今的身份不符,還會遭到各國嘲笑。
然而百濟第一勇士黑齒常之並未隨隊而來。
隨行侍衛中,也有幾個箭術不錯的,可跟各國精挑細選的本國佼佼者相比,那就差了十萬八千里。
怪就只怪百濟太久沒有朝貢大唐,把各國需要狩獵的事,完全給忘了。
這天下午,道琛在屋子裡急得團團轉,在他跟前站著四名百濟侍衛,一個個低頭垂目。
「廢物!一群廢物!百濟好不容易在各國中建立起的聲譽,就要讓你們這幫廢物給毀了!」
道琛破口大罵。
那幾名侍衛耷拉著腦袋,心中也是委屈的很。
他們原本只是負責保護道琛安全的普通侍衛,突然被趕鴨子上架,參加什麼各國狩獵大賽。
他們在本國都排不上名次,如何跟那幫如狼似虎的外國精英相比?
道琛望著這幫沒用的東西,仿佛已經能看到金法敏嘲笑的表情,心中越發惱怒。
「不行,明日試選,絕不能丟臉,金副使,我們必須想一個法子!」道琛陰沉著臉道。
金燕道:「明日就是試選,時間上根本來不及,還有什麼辦法呢?」
道琛道:「事到如今,只能去找一個箭術高超的唐人,給他一大筆錢,讓他冒充百濟人,參加試選。」
金燕心中一驚,本想反對,轉念一想,若是己方能在狩獵上壓過新羅,對福信是極有好處的,便沒有反對。
道琛沉聲道:「你我分頭行動,現在就出去找人,儘量隱蔽一些,別被其他國家的使節注意到。」
金燕點頭答應,與道琛一起離開鴻臚寺,各帶著幾人,分別朝長安縣和萬年縣而去。
金燕心知在大街上盲目尋找,成功機會很小,與手下幾人分開,來到內領府在萬年縣的一處暗樁。
她將自己的訴求告訴一名內領衛,讓其轉告給王及善。
內領衛辦事效率極快,半個時辰後,那名內領衛便回來了,身邊還跟著一名英武魁梧的青年。
金燕瞧見那人後,微微一驚,拱手道:「卑職見過程將軍。」
來人正是程務挺。
內領衛中高手不少,但大多習練的是搏鬥技巧,騎射能力是不如正規軍隊的。
內領衛之中,能夠跟各國精英較量的箭術高手,一共也只有三人。
一個是王及善,一個是李元芳,一個便是程務挺。
王及善自然不可能親自來,李元芳經常跟著狄仁傑破案,認識他的人很多。
也只剩下程務挺,加入內領衛後,很少拋頭露面,是最合適的人選。
程務挺抬手道:「不必多禮,我奉王將軍之命,全力助你,不用把我當中郎將,需要我做什麼,直接吩咐便是。」
金燕便把讓他假扮百濟人參加狩獵的事說了。
程務挺眼中閃過一道亮光,笑道:「我一直想參加狩獵,只可惜實力不行,無法通過大唐內部競爭。想不到今日竟能代表百濟人,參加狩獵。」
程務挺當即換了一身江湖子的衣服,跟著金燕返回鴻臚寺。
等了大半個時辰,道琛才終於回來,表情沮喪,顯然一無所獲。
金燕指了指程務挺,說:「正使不必擔心,我已找到一人,箭術精湛,或許可代表我百濟參賽。」
道琛打量了程務挺一眼,見他體格雄壯,心中多了幾分希望,帶著程務挺來到一片無人的空地,在樹上畫靶,令他試射。
程務挺隔了六十步,十箭全部中靶。
道琛大喜,朝他拱手道:「壯士神射,還請壯士代替我百濟國,參加此次狩獵,本人定有重金酬謝!」
程務挺抱著手臂,哼道:「重金是多少金子?少來這些虛的,報個實數。」
道琛笑道:「十兩金子,外加二十顆瑪瑙,怎麼樣?」
程務挺眼中閃過貪婪之色,舔了舔嘴唇,道:「再加十兩金子,我就幹了!」
道琛笑道:「可以。不過也有條件,明日狩獵之上,你必須勝過新羅派出的勇士,才能得到報酬。」
程務挺哈哈一笑,道:「一言為定!」
次日上午,鴻臚寺官員帶著各國使節,來到司農寺草場之上,進行選拔賽。
靶子已經標好,位於八十步開外。
兩邊搭有木台,各國使節站在木台上,能清晰的看到是否中靶。
最先出場的是吐蕃勇士,由吐蕃使節悉若親自出場。
只見他站在橫線之外,「嗖嗖嗖」,十支箭矢有如流星趕月,全部中靶。
道琛咽了口吐沫,苦笑道:「今日算長了見識,這吐蕃人箭術,只怕比黑齒將軍還好,難怪吐蕃那麼大名頭。」
接下來的幾國勇士,也都展現出驚人的實力,最差的也能射中五靶。
與道琛熟悉的靺鞨勇士,射中八靶,室韋射中七靶,奚國射中六靶。
道琛瞧見後,暗暗慶幸,他手下的侍衛隔這麼遠,一靶都射不中,到時就真成各國笑話了。
話雖如此,心中也還是有些擔憂。
那個唐人是臨時找來的,也不知見沒見過這種大場面,會不會怯陣,發揮失常。
正當他滿臉不安時,旁邊傳來金法敏嘲笑的聲音。
「咦,這不是前日大出風頭的百濟使嗎?怎麼臉色這般難看,難道是吃不慣長安東西,瀉肚了?」
道琛瞥了金法敏一眼,冷笑道:「本使好的很,倒是你們新羅人,一向孱弱,也敢來參加這種大賽?」
金法敏淡淡道:「一個國家的實力,可不是嘴巴上說的。瞧仔細了,我新羅能常年參加這種級別的比賽,憑的可是真本事。」
道琛聽他說到「真本事」,心中微虛,不做聲了。
便在這時,鴻臚寺官員高聲宣布,新羅勇士上場了。
道琛瞧見那人後,見他雙臂雄壯,比常人的腿還要粗壯,不由暗暗心驚。
只聽「咻咻咻」的聲音,那人箭矢連發,破空聲倒是響亮,準頭卻差了一些,只中了四靶。
道琛哈哈大笑,道:「不錯,刷了個最低記錄,不愧是新羅,果然不讓人失望。」
周圍幾名外國使節聽到後,也跟著嘲笑了起來。
金法敏大怒,奈何手下表現不佳,卻也發作不得,朝金仁問瞪了一眼。
金仁問嘆道:「正煥以前能射中六靶的,可能是昨天晚上,我們給他壓力太大了吧。」
道琛哼道:「嘴還挺硬。」
金法敏怒視著他,道:「我倒要看看,你們百濟人能射中幾靶。」
中間隔了兩個人後,終於輪到程務挺了。
只見他閒庭信步的來到八十步開外,手中弓還沒拉滿,便射出一箭。
別人射出十箭都要一刻鐘的時間,每射一箭,都要隔上許久。
程務挺卻像射著玩一樣,一盞茶時間不到,十支箭就全部射完,而且全部中靶。
周圍頓時傳來一陣讚嘆聲,射中十靶的已經有兩個人了,程務挺成為第三人。
靺鞨使節不由感嘆,道:「想不到百濟人如此善射,真令人刮目相看。」
道琛嘴角都快壓不住了,笑吟吟的朝周圍人團團一揖,道:「過獎了,其實本國第一高手黑齒常之,並未隨隊而來。」
金法敏見百濟再次出風頭,心中憤怒不已,帶著人直接轉身離開了。
選拔賽的喜悅並未讓道琛持續多久。
到了下午,當他參加各國與大唐的正式狩獵後,他才終於見識到唐人的恐怖。
狩獵前五名之中,有四人被唐人包攬,只有吐蕃人悉若擠到了第三名。
第一名姜恪,更是狩獵了超過五十隻獵物,成為斷檔的存在。
而且聽其他人說,唐人最強的武將薛仁貴並未參加。
據說此人可以在兩個時辰內,狩七十隻以上的獵物,簡直不是人了。
代表百濟參賽的程務挺全力以赴,也只得了個第六名。
這場狩獵的結果,在道琛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也讓他跟唐人打交道時,更加小心翼翼。
時間很快來到正日初四,大唐官員的休假結束,新的一年也終於開始。
永徽十三年,新年初四的朝會,官員們都打足了精神。
每年的這一天,朝堂上都會宣布大的人事調動,雖說很多調動結果,很多人已提前知道。
在初三的晚上,李治單獨召見了狄仁傑。
只可惜,以狄仁傑之能,竟也沒能查出蕭氏的問題。
李治並沒有責怪狄仁傑。
時間太短,東宮出事的最開始,也並未將案子交給狄仁傑。
再者,蕭嗣業的謀劃也太過隱蔽,利用許昂做誘餌,當別人調查到許昂時,他有充足的時間毀掉一切證據。
故而今日的朝會上,李治對蕭嗣業的處罰結果,也做了相應調整。
按照慣例,朝會一開始,由侍中辛茂將宣讀新的人事任命。
最⊥新⊥小⊥說⊥在⊥⊥⊥首⊥發!
辛茂將站在大殿西北角,斜角而立,朗聲道:「門下:中書令李義府,識人不明,任人唯親,著免去中書令,降為象州刺史。本階官降五級,由金紫光祿大夫,降為中大夫。」
群臣聽到這項任免,都暗暗琢磨。
他們早就知道李義府要罷相,卻不清楚罷相原因。
從旨意來看,說他識人不明,那就是受下屬牽連。
這時,辛茂將繼續道:「……許敬宗教子無方,枉為人表,念其舊功,年老神聵,著削去一切官職爵位,貶為白身。」
許敬宗竟然跟長孫無忌一樣,貶為平民,比李義府更慘。
群臣又是一陣吃驚。
只有少數幾人,對內情瞭然於胸,顯得很平靜。
李義府便是其中之一,因為袁公瑜的緣故,他對這件事的了解,超過了大部分人。
在他看來,許敬宗已經算罰的輕的了,許昂謀反,他身為直系親屬,按律要被處以絞刑。
也許是因他得了癲病,又或者武皇后替他求過情,皇帝才網開一面。
接下來,辛茂將又宣布了兩項人事任命。
蕭嗣業被貶為秘書少監,罪名是失職之罪。
韓王李元嘉被遷調為洪州刺史。
正當辛茂將要繼續念稿時,李治咳了一聲,辛茂將便住了嘴。
李治目光掃動,將群臣表情盡收眼底,緩緩道:
「朕知道諸卿都很困惑,也不打算繼續瞞你們。狄卿,將情況跟諸位大臣說清楚吧。」
狄仁傑大步出列,領了旨意,側身面對群臣,朗聲道:「東宮之案已經公布,是由許昂、袁公瑜等七人策劃,然而這七人的最終目的,卻是要行刺聖駕!」
此話一出,群臣譁然。
他們猜的最多的是這七人想謀劃推翻儲君之位,卻不想他們如此膽大,竟要行刺皇帝。
如此一來,許敬宗、李義府等人的處罰,也就說得通了。
李治續道:「此事總算有驚無險,朕並未受傷。此案交由大理寺處置,諸卿也不必再多揣度了。辛愛卿,你繼續吧。」
辛茂將應諾一聲,繼續宣布著人事調命。
「……幽州長史王瞬發,并州刺史薛庭,陽泉縣令崔希、清河縣令周晟、廣川縣令錢惟義……」
一口氣念了十幾個名字,全都是河南、河北地區的州縣官員,因善治地方,精行儉德,被升了職位。
這顯然是皇帝巡狩時,命人考察地方,這些人的善政被皇帝知道了,故而給予升職。
緊接著,又有二十幾個州縣的官員受到降級處分。
其中滄州和魯城縣的問題最大。
滄州州府被罷去三名官員,包括滄州刺史。魯城縣共有六名官員被革職,魯城縣令被處以流刑。
地方上的官員處理完後,輪到了京官的升調。
最重要的自然是新的宰相人選。
上官儀被拜為中書令,張柬之升為了中書侍郎,郝處俊升為兵部尚書,薛元超升為禮部侍郎。
總體來說,三省六部都有了些微調整,大部分隨李治出巡的官員,也都升了職位。
令人關注的是,今年吏部調動很大。
有三名考功郎受到格外升遷,有四名考功郎被貶了七八級,其中一人直接革職查辦。
原因很簡單,李治拿出自己沿途記載的小本本,與考功郎考評出的結果一對比。
那些與小本本考評一致的考功郎,受到升遷,與小本本考評有很大區別的考功郎,被大為貶處。
那名被革職的考功郎,負責的是滄州,他將魯城縣縣令的一年治理,評為「中中」,這顯然是受了賄賂。
隨著一道道旨意下達,官員遷調結束,群臣開始議政。
下午申時左右,朝會結束,群臣告退。
正日之後,各國使節團,各州縣都督、刺史,都開始返回駐地。
有皇帝坐鎮長安,這座繁華的城市,又恢復了平靜。
一月下旬,長安城中傳出消息,蕭嗣業重病在床,已不能坐衙,向皇帝辭官,卻被拒絕。
二月初的一個清晨,于志寧忽然來到蕭府,拜訪蕭嗣業。
當他被蕭至忠帶到蕭嗣業的屋子,瞧見病榻上的蕭嗣業,眼中流露出一絲憐憫之色。
蕭嗣業武將出身,何等英武雄壯的大漢,此時卻像一個縱慾過度的人,身材消瘦,面容蒼白,臉頰內陷,雙眼呆滯無光。
于志寧來到他床前,默默望著他,仿佛看到當初即將病逝的崔敦禮。
蕭嗣業慢慢抬起頭,虛弱的道:「於公,您若是還要問之前的問題,我的回答依然一樣。」
于志寧側頭看了一眼身後的蕭至忠,道:「能否讓我和蕭老弟單獨說幾句話?」
蕭至忠點點頭,帶著屋中下人全部退下了。
于志寧在床沿坐下,朝蕭嗣業感嘆道:「蕭老弟,有件事我必須要告訴你。你淪落到今日這一步,其實是我一手促成。」
蕭嗣業怔怔望著他,沒有做聲。
于志寧緩緩道:「老崔臨死之前,曾找過我,讓我關照你。」
蕭嗣業沙啞著聲音,道:「我知道,這些年來,您幫了我很多。」
于志寧沉聲道:「可你不知道的是,老崔對你並不放心,讓我暗中盯著你。」
蕭嗣業心中一驚。
于志寧道:「我觀察你許久,卻始終看不透你,便找上長孫無忌,請他幫我盯著你。」
蕭嗣業臉色終於變了。
于志寧道:「長孫無忌識一直暗中盯著你,所以才能識破你的計劃。他將對你的懷疑,告訴李勣,李勣這才告訴皇帝。」
蕭嗣業深吸一口氣,五指握緊成拳,卻依然沒有做聲。
于志寧感嘆道:「我來找你前,去找過狄仁傑。他說他很佩服你,雖然他斷定你是幕後策劃之人,卻找不到絲毫證據。」
蕭嗣業沉默。
于志寧又道:「長孫無忌也很佩服你,他說你以現在這種方法病逝,對蕭氏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蕭嗣業忽然劇烈咳嗽起來。
于志寧感嘆道:「老夫不明白的是,像你這樣聰明的人,為何要行此大逆之事?」
蕭嗣業咳了好半晌,才終於停了下來,人卻更加虛弱了。
「我、我已說過……此事並非我所為。」他喘著氣說道。
于志寧搖頭道:「我也知道你不會承認,可惜了……」站起身,轉身離去。
等他走遠後,蕭至忠快步奔進屋中。
「族長,于志寧和您說了什麼?」
蕭嗣業轉頭望著他,一字字的道:
「我接下來這些話,你要記清楚了。第一,不要把真相告訴淑妃娘子。第二,轉告七郎,以後多教四殿下鬥雞走狗、尋歡作樂之事。做一個太平皇子,不要再生妄念。」
蕭至忠見他在交代後事,泣聲道:「侄兒記住了。」
蕭嗣業抬頭望著天花板,長嘆一聲。
「崔公,你害苦了我!」脖子一傾,氣絕而亡。
(本章完)
次日,群臣和各國使節再次來到皇宮,向太子拜禮。百濟的位次,依然排在新羅前頭。
百濟人這次來到長安,可謂出足了風頭。
長安城內也有百濟商人,平日在大唐境內,他們連身份都不敢報,都是通過花錢買的假公驗,自稱新羅人。
如今見本國使節如此出風頭,頓覺揚眉吐氣,不再隱藏身份,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在大唐經商。
就在正月初二的晚上,還有百濟商人與新羅商人,因口角而動起手來,被萬年縣帶走,關押三日。
一個人被捧高之後,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道琛原來來到大唐,只想著加強與大唐的聯繫,並未考慮禁苑狩獵的事。
然而如今情況發展太過順利,百濟在各國名聲大振,他也突然緊張起來。
禁苑狩獵時,百濟勇士若是表現的太弱雞,與百濟如今的身份不符,還會遭到各國嘲笑。
然而百濟第一勇士黑齒常之並未隨隊而來。
隨行侍衛中,也有幾個箭術不錯的,可跟各國精挑細選的本國佼佼者相比,那就差了十萬八千里。
怪就只怪百濟太久沒有朝貢大唐,把各國需要狩獵的事,完全給忘了。
這天下午,道琛在屋子裡急得團團轉,在他跟前站著四名百濟侍衛,一個個低頭垂目。
「廢物!一群廢物!百濟好不容易在各國中建立起的聲譽,就要讓你們這幫廢物給毀了!」
道琛破口大罵。
那幾名侍衛耷拉著腦袋,心中也是委屈的很。
他們原本只是負責保護道琛安全的普通侍衛,突然被趕鴨子上架,參加什麼各國狩獵大賽。
他們在本國都排不上名次,如何跟那幫如狼似虎的外國精英相比?
道琛望著這幫沒用的東西,仿佛已經能看到金法敏嘲笑的表情,心中越發惱怒。
「不行,明日試選,絕不能丟臉,金副使,我們必須想一個法子!」道琛陰沉著臉道。
金燕道:「明日就是試選,時間上根本來不及,還有什麼辦法呢?」
道琛道:「事到如今,只能去找一個箭術高超的唐人,給他一大筆錢,讓他冒充百濟人,參加試選。」
金燕心中一驚,本想反對,轉念一想,若是己方能在狩獵上壓過新羅,對福信是極有好處的,便沒有反對。
道琛沉聲道:「你我分頭行動,現在就出去找人,儘量隱蔽一些,別被其他國家的使節注意到。」
金燕點頭答應,與道琛一起離開鴻臚寺,各帶著幾人,分別朝長安縣和萬年縣而去。
金燕心知在大街上盲目尋找,成功機會很小,與手下幾人分開,來到內領府在萬年縣的一處暗樁。
她將自己的訴求告訴一名內領衛,讓其轉告給王及善。
內領衛辦事效率極快,半個時辰後,那名內領衛便回來了,身邊還跟著一名英武魁梧的青年。
金燕瞧見那人後,微微一驚,拱手道:「卑職見過程將軍。」
來人正是程務挺。
內領衛中高手不少,但大多習練的是搏鬥技巧,騎射能力是不如正規軍隊的。
內領衛之中,能夠跟各國精英較量的箭術高手,一共也只有三人。
一個是王及善,一個是李元芳,一個便是程務挺。
王及善自然不可能親自來,李元芳經常跟著狄仁傑破案,認識他的人很多。
也只剩下程務挺,加入內領衛後,很少拋頭露面,是最合適的人選。
程務挺抬手道:「不必多禮,我奉王將軍之命,全力助你,不用把我當中郎將,需要我做什麼,直接吩咐便是。」
金燕便把讓他假扮百濟人參加狩獵的事說了。
程務挺眼中閃過一道亮光,笑道:「我一直想參加狩獵,只可惜實力不行,無法通過大唐內部競爭。想不到今日竟能代表百濟人,參加狩獵。」
程務挺當即換了一身江湖子的衣服,跟著金燕返回鴻臚寺。
等了大半個時辰,道琛才終於回來,表情沮喪,顯然一無所獲。
金燕指了指程務挺,說:「正使不必擔心,我已找到一人,箭術精湛,或許可代表我百濟參賽。」
道琛打量了程務挺一眼,見他體格雄壯,心中多了幾分希望,帶著程務挺來到一片無人的空地,在樹上畫靶,令他試射。
程務挺隔了六十步,十箭全部中靶。
道琛大喜,朝他拱手道:「壯士神射,還請壯士代替我百濟國,參加此次狩獵,本人定有重金酬謝!」
程務挺抱著手臂,哼道:「重金是多少金子?少來這些虛的,報個實數。」
道琛笑道:「十兩金子,外加二十顆瑪瑙,怎麼樣?」
程務挺眼中閃過貪婪之色,舔了舔嘴唇,道:「再加十兩金子,我就幹了!」
道琛笑道:「可以。不過也有條件,明日狩獵之上,你必須勝過新羅派出的勇士,才能得到報酬。」
程務挺哈哈一笑,道:「一言為定!」
次日上午,鴻臚寺官員帶著各國使節,來到司農寺草場之上,進行選拔賽。
靶子已經標好,位於八十步開外。
兩邊搭有木台,各國使節站在木台上,能清晰的看到是否中靶。
最先出場的是吐蕃勇士,由吐蕃使節悉若親自出場。
只見他站在橫線之外,「嗖嗖嗖」,十支箭矢有如流星趕月,全部中靶。
道琛咽了口吐沫,苦笑道:「今日算長了見識,這吐蕃人箭術,只怕比黑齒將軍還好,難怪吐蕃那麼大名頭。」
接下來的幾國勇士,也都展現出驚人的實力,最差的也能射中五靶。
與道琛熟悉的靺鞨勇士,射中八靶,室韋射中七靶,奚國射中六靶。
道琛瞧見後,暗暗慶幸,他手下的侍衛隔這麼遠,一靶都射不中,到時就真成各國笑話了。
話雖如此,心中也還是有些擔憂。
那個唐人是臨時找來的,也不知見沒見過這種大場面,會不會怯陣,發揮失常。
正當他滿臉不安時,旁邊傳來金法敏嘲笑的聲音。
「咦,這不是前日大出風頭的百濟使嗎?怎麼臉色這般難看,難道是吃不慣長安東西,瀉肚了?」
道琛瞥了金法敏一眼,冷笑道:「本使好的很,倒是你們新羅人,一向孱弱,也敢來參加這種大賽?」
金法敏淡淡道:「一個國家的實力,可不是嘴巴上說的。瞧仔細了,我新羅能常年參加這種級別的比賽,憑的可是真本事。」
道琛聽他說到「真本事」,心中微虛,不做聲了。
便在這時,鴻臚寺官員高聲宣布,新羅勇士上場了。
道琛瞧見那人後,見他雙臂雄壯,比常人的腿還要粗壯,不由暗暗心驚。
只聽「咻咻咻」的聲音,那人箭矢連發,破空聲倒是響亮,準頭卻差了一些,只中了四靶。
道琛哈哈大笑,道:「不錯,刷了個最低記錄,不愧是新羅,果然不讓人失望。」
周圍幾名外國使節聽到後,也跟著嘲笑了起來。
金法敏大怒,奈何手下表現不佳,卻也發作不得,朝金仁問瞪了一眼。
金仁問嘆道:「正煥以前能射中六靶的,可能是昨天晚上,我們給他壓力太大了吧。」
道琛哼道:「嘴還挺硬。」
金法敏怒視著他,道:「我倒要看看,你們百濟人能射中幾靶。」
中間隔了兩個人後,終於輪到程務挺了。
只見他閒庭信步的來到八十步開外,手中弓還沒拉滿,便射出一箭。
別人射出十箭都要一刻鐘的時間,每射一箭,都要隔上許久。
程務挺卻像射著玩一樣,一盞茶時間不到,十支箭就全部射完,而且全部中靶。
周圍頓時傳來一陣讚嘆聲,射中十靶的已經有兩個人了,程務挺成為第三人。
靺鞨使節不由感嘆,道:「想不到百濟人如此善射,真令人刮目相看。」
道琛嘴角都快壓不住了,笑吟吟的朝周圍人團團一揖,道:「過獎了,其實本國第一高手黑齒常之,並未隨隊而來。」
金法敏見百濟再次出風頭,心中憤怒不已,帶著人直接轉身離開了。
選拔賽的喜悅並未讓道琛持續多久。
到了下午,當他參加各國與大唐的正式狩獵後,他才終於見識到唐人的恐怖。
狩獵前五名之中,有四人被唐人包攬,只有吐蕃人悉若擠到了第三名。
第一名姜恪,更是狩獵了超過五十隻獵物,成為斷檔的存在。
而且聽其他人說,唐人最強的武將薛仁貴並未參加。
據說此人可以在兩個時辰內,狩七十隻以上的獵物,簡直不是人了。
代表百濟參賽的程務挺全力以赴,也只得了個第六名。
這場狩獵的結果,在道琛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也讓他跟唐人打交道時,更加小心翼翼。
時間很快來到正日初四,大唐官員的休假結束,新的一年也終於開始。
永徽十三年,新年初四的朝會,官員們都打足了精神。
每年的這一天,朝堂上都會宣布大的人事調動,雖說很多調動結果,很多人已提前知道。
在初三的晚上,李治單獨召見了狄仁傑。
只可惜,以狄仁傑之能,竟也沒能查出蕭氏的問題。
李治並沒有責怪狄仁傑。
時間太短,東宮出事的最開始,也並未將案子交給狄仁傑。
再者,蕭嗣業的謀劃也太過隱蔽,利用許昂做誘餌,當別人調查到許昂時,他有充足的時間毀掉一切證據。
故而今日的朝會上,李治對蕭嗣業的處罰結果,也做了相應調整。
按照慣例,朝會一開始,由侍中辛茂將宣讀新的人事任命。
最⊥新⊥小⊥說⊥在⊥⊥⊥首⊥發!
辛茂將站在大殿西北角,斜角而立,朗聲道:「門下:中書令李義府,識人不明,任人唯親,著免去中書令,降為象州刺史。本階官降五級,由金紫光祿大夫,降為中大夫。」
群臣聽到這項任免,都暗暗琢磨。
他們早就知道李義府要罷相,卻不清楚罷相原因。
從旨意來看,說他識人不明,那就是受下屬牽連。
這時,辛茂將繼續道:「……許敬宗教子無方,枉為人表,念其舊功,年老神聵,著削去一切官職爵位,貶為白身。」
許敬宗竟然跟長孫無忌一樣,貶為平民,比李義府更慘。
群臣又是一陣吃驚。
只有少數幾人,對內情瞭然於胸,顯得很平靜。
李義府便是其中之一,因為袁公瑜的緣故,他對這件事的了解,超過了大部分人。
在他看來,許敬宗已經算罰的輕的了,許昂謀反,他身為直系親屬,按律要被處以絞刑。
也許是因他得了癲病,又或者武皇后替他求過情,皇帝才網開一面。
接下來,辛茂將又宣布了兩項人事任命。
蕭嗣業被貶為秘書少監,罪名是失職之罪。
韓王李元嘉被遷調為洪州刺史。
正當辛茂將要繼續念稿時,李治咳了一聲,辛茂將便住了嘴。
李治目光掃動,將群臣表情盡收眼底,緩緩道:
「朕知道諸卿都很困惑,也不打算繼續瞞你們。狄卿,將情況跟諸位大臣說清楚吧。」
狄仁傑大步出列,領了旨意,側身面對群臣,朗聲道:「東宮之案已經公布,是由許昂、袁公瑜等七人策劃,然而這七人的最終目的,卻是要行刺聖駕!」
此話一出,群臣譁然。
他們猜的最多的是這七人想謀劃推翻儲君之位,卻不想他們如此膽大,竟要行刺皇帝。
如此一來,許敬宗、李義府等人的處罰,也就說得通了。
李治續道:「此事總算有驚無險,朕並未受傷。此案交由大理寺處置,諸卿也不必再多揣度了。辛愛卿,你繼續吧。」
辛茂將應諾一聲,繼續宣布著人事調命。
「……幽州長史王瞬發,并州刺史薛庭,陽泉縣令崔希、清河縣令周晟、廣川縣令錢惟義……」
一口氣念了十幾個名字,全都是河南、河北地區的州縣官員,因善治地方,精行儉德,被升了職位。
這顯然是皇帝巡狩時,命人考察地方,這些人的善政被皇帝知道了,故而給予升職。
緊接著,又有二十幾個州縣的官員受到降級處分。
其中滄州和魯城縣的問題最大。
滄州州府被罷去三名官員,包括滄州刺史。魯城縣共有六名官員被革職,魯城縣令被處以流刑。
地方上的官員處理完後,輪到了京官的升調。
最重要的自然是新的宰相人選。
上官儀被拜為中書令,張柬之升為了中書侍郎,郝處俊升為兵部尚書,薛元超升為禮部侍郎。
總體來說,三省六部都有了些微調整,大部分隨李治出巡的官員,也都升了職位。
令人關注的是,今年吏部調動很大。
有三名考功郎受到格外升遷,有四名考功郎被貶了七八級,其中一人直接革職查辦。
原因很簡單,李治拿出自己沿途記載的小本本,與考功郎考評出的結果一對比。
那些與小本本考評一致的考功郎,受到升遷,與小本本考評有很大區別的考功郎,被大為貶處。
那名被革職的考功郎,負責的是滄州,他將魯城縣縣令的一年治理,評為「中中」,這顯然是受了賄賂。
隨著一道道旨意下達,官員遷調結束,群臣開始議政。
下午申時左右,朝會結束,群臣告退。
正日之後,各國使節團,各州縣都督、刺史,都開始返回駐地。
有皇帝坐鎮長安,這座繁華的城市,又恢復了平靜。
一月下旬,長安城中傳出消息,蕭嗣業重病在床,已不能坐衙,向皇帝辭官,卻被拒絕。
二月初的一個清晨,于志寧忽然來到蕭府,拜訪蕭嗣業。
當他被蕭至忠帶到蕭嗣業的屋子,瞧見病榻上的蕭嗣業,眼中流露出一絲憐憫之色。
蕭嗣業武將出身,何等英武雄壯的大漢,此時卻像一個縱慾過度的人,身材消瘦,面容蒼白,臉頰內陷,雙眼呆滯無光。
于志寧來到他床前,默默望著他,仿佛看到當初即將病逝的崔敦禮。
蕭嗣業慢慢抬起頭,虛弱的道:「於公,您若是還要問之前的問題,我的回答依然一樣。」
于志寧側頭看了一眼身後的蕭至忠,道:「能否讓我和蕭老弟單獨說幾句話?」
蕭至忠點點頭,帶著屋中下人全部退下了。
于志寧在床沿坐下,朝蕭嗣業感嘆道:「蕭老弟,有件事我必須要告訴你。你淪落到今日這一步,其實是我一手促成。」
蕭嗣業怔怔望著他,沒有做聲。
于志寧緩緩道:「老崔臨死之前,曾找過我,讓我關照你。」
蕭嗣業沙啞著聲音,道:「我知道,這些年來,您幫了我很多。」
于志寧沉聲道:「可你不知道的是,老崔對你並不放心,讓我暗中盯著你。」
蕭嗣業心中一驚。
于志寧道:「我觀察你許久,卻始終看不透你,便找上長孫無忌,請他幫我盯著你。」
蕭嗣業臉色終於變了。
于志寧道:「長孫無忌識一直暗中盯著你,所以才能識破你的計劃。他將對你的懷疑,告訴李勣,李勣這才告訴皇帝。」
蕭嗣業深吸一口氣,五指握緊成拳,卻依然沒有做聲。
于志寧感嘆道:「我來找你前,去找過狄仁傑。他說他很佩服你,雖然他斷定你是幕後策劃之人,卻找不到絲毫證據。」
蕭嗣業沉默。
于志寧又道:「長孫無忌也很佩服你,他說你以現在這種方法病逝,對蕭氏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蕭嗣業忽然劇烈咳嗽起來。
于志寧感嘆道:「老夫不明白的是,像你這樣聰明的人,為何要行此大逆之事?」
蕭嗣業咳了好半晌,才終於停了下來,人卻更加虛弱了。
「我、我已說過……此事並非我所為。」他喘著氣說道。
于志寧搖頭道:「我也知道你不會承認,可惜了……」站起身,轉身離去。
等他走遠後,蕭至忠快步奔進屋中。
「族長,于志寧和您說了什麼?」
蕭嗣業轉頭望著他,一字字的道:
「我接下來這些話,你要記清楚了。第一,不要把真相告訴淑妃娘子。第二,轉告七郎,以後多教四殿下鬥雞走狗、尋歡作樂之事。做一個太平皇子,不要再生妄念。」
蕭至忠見他在交代後事,泣聲道:「侄兒記住了。」
蕭嗣業抬頭望著天花板,長嘆一聲。
「崔公,你害苦了我!」脖子一傾,氣絕而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