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後宮再開例會
第340章 後宮再開例會
立政殿內,武媚娘正在跟眾嬪妃們開著小會,下賜各地貢品。
無論再名貴的貢品,嬪妃們每年都見得多了,也就不那麼感興趣了。
只有那些比較少見的貢品,才會得到她們關注。
今年的貢品之中,就有兩樣新鮮的東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第一樣是纏絲瑪瑙。
這是一種特別的瑪瑙,由吐蕃國上供。
據說此物產於大雪山北麓,一片名為冰封雪域的神秘土地上。
在吐蕃,此物被譽為「瓊」或「瓊瑟」,其絲絲纏繞、晶瑩剔透的特質令人嘆為觀止。
以前吐蕃人雖臣服過大唐,也獻過纏絲瑪瑙,但最優良的品種,卻被吐蕃贊普留下,只將次品上供。
吐蕃戰敗後,將最珍貴的寶物,全都帶去了天竺。
這次朝貢大唐,為了修復關係,這才將此珍貴的寶物拿出來,獻給唐朝。
纏絲瑪瑙中,琥珀色、藍沁的纏絲瑪瑙,被譽為上品。
另外,中間帶有天然眼睛花紋的瑪瑙,形狀呈牛角珠型的瑪瑙,被稱為極品,百年難遇。
此時的玉盤上,便擺了一件眼睛花紋型、一件牛角珠花紋型的極品瑪瑙,另外還有七件珍品。
武媚娘揮了揮手,命宮人將瑪瑙向下呈給眾嬪妃們觀看,說道:「每人一件,按照位份順序挑選。」
玉盤最先拿到了鄭貴妃跟前,她仔細打量了一陣,笑道:「那隻眼睛怪嚇人的,我就拿這個牛角珠紋的罷。」
接著又拿到徐賢妃跟前,徐槿微笑著拿了那件眼睛花紋的瑪瑙。
劉充嬡拿了件琥珀色的,朱貞蓮三位才人都不約而同的拿了藍沁的瑪瑙。
這件貢品分完後,眾女目光都看向了另一隻玉盤。
那隻玉盤上擺著的也是瑪瑙,卻全都是純白的白色瑪瑙,潔白無瑕,看不到一絲雜色。
白瑪瑙她們都見得多了(朱貞蓮除外),但如此潔白純淨的白瑪瑙,卻都是第一次見。
鄭貴妃一眼便喜歡上了這瑪瑙,奇道:「皇后殿下,此物是哪國上供的,竟如此純美。」
武媚娘微笑道:「是百濟國所獻。」
這時,張多海來到武媚娘身邊,低聲道:「殿下,她來了。」
武媚娘點點頭,笑道:「我已經把百濟副使請過來了,就讓她和你們介紹一下此物吧。」
不一會,金燕便被請了進來。
眾嬪妃一開始聽說百濟副使,還暗暗奇怪,皇后為何將一名男子請到後宮例會上來,此時見是個女子,便不那麼牴觸了。
金燕雖是百濟人,如今早已心歸大唐,作為大唐安插在百濟的密探,任務是幫助百濟歸附大唐。
她如今只單線跟王及善聯繫,並不知皇后為何突然見她。
向眾貴人見禮後,聽到武皇后讓她介紹玉盤上的白瑪瑙,便沒有多想,介紹起了這種特殊瑪瑙。
「回皇后殿下,幾位貴人,此物名為珂玉,原產於耽羅,是耽羅進貢於我們百濟的一種寶物。」
鄭貴妃聽得好奇,道:「耽羅國在何處,為何從未聽說過?」
金燕道:「耽羅是距離百濟四十里的一座海島,和倭國一樣,是一個島國,不過它們比較小。」
徐槿微微一笑,道:「我在書中看到過一則記載,在馬韓之西,有一島名州胡,島上住人,言語與馬韓不同,皆留髡髮,好養牛馬豬羊。其衣有上無下,略如裸勢……」
眾女聽到此處,臉色都變得通紅。
徐槿臉上也飛上紅霞,不好意思再說了。
金燕朝徐槿笑道:「貴人博學,您說的州胡,正是耽羅,不過他們向百濟稱臣後,更改了習俗,不再下裸。」
武媚娘忽然道:「耽羅既然能養牲畜,地形應該非常開闊吧。」
金燕道:「是的,那裡地勢開闊,土地肥美,很難讓人相信,竟是一處海島。因其肥沃土地,也引起倭國、新羅覬覦,故而耽羅向百濟臣服,希望獲得庇護。」
武媚娘又問起耽羅國的一些情況,聽說耽羅國人口不足萬人,這才失去了興趣,揮了揮手,命眾女挑選珂玉。
金燕有心討好幾位女子,微笑道:「此物被耽羅視為國寶,因為此玉,耽羅差點滅國呢。」
楊才人正拿著一塊美玉把玩,聞言問道:「這是為何?」
金燕笑道:「此玉產出極少,大多進貢給本國。很多年前,新羅使節來百濟,拜見本國國王,國王送給新羅使節一塊珂玉。」
「新羅王對此玉愛不釋手,後來聽說此玉產於耽羅,便派出使節,威脅耽羅國王,每年也要對新羅上供此玉,否則就要攻打他們。」
「耽羅王懼怕新羅,只能每年也給新羅送上一份。然而珂玉產出就那麼多,給新羅也上供後,供給百濟的就少了。」
「本國國王大怒,派人質問耽羅王,耽羅王便將實情告知。本國國王便命令耽羅王,不准再上供新羅,只能供給百濟。耽羅王只得答應。」
「到了次年,新羅王沒收到貢品,十分惱怒,率領水軍,打到了耽羅。耽羅向本國求援,然而本國國王卻沒有派兵相救。」
眾女聽到此處,都吃了一驚。
朱才人皺眉道:「貴國國王既不讓耽羅上供,如今耽羅求援,他為何見死不救?」
眾女都望著金燕,等她的回答。
金燕道:「其實當時百濟有幾座城池,被新羅占據了。國王知道耽羅拒絕上供,新羅一定會出兵攻打,所以早就暗中做好準備。」
「當他收到耽羅求援後,立即向那幾座城池發起攻擊,一舉奪回那幾座城池。新羅王聽說後,急忙召回出征的士兵,全力加強防線,防止我們百濟繼續進攻。」
武媚娘贊道:「好一個圍魏救趙,這位百濟王倒是聰明的很,他叫什麼?」
金燕道:「這位百濟王,便是小女的外祖父,百濟武王,扶餘璋。」
眾嬪妃聽說了珂玉背後的故事後,對此玉又多了幾分喜愛,都開始認真挑選。
金燕也在一旁,告訴眾女,如何鑑別珂玉的品質。
當眾女挑選完畢後,武媚娘便讓金燕退下了。
太極殿的外朝流程已經走完了,群臣和各國使節,正在承慶殿與皇帝一起用宴
金燕出了立政殿後,在一名內侍帶領下,朝著承慶殿而行。
行至半途時,那內侍卻忽然轉道向北。
金燕也不多問,默默跟隨,很快來到一間漆紅色的大屋外。
那內侍朝她笑了笑,做了一個請進的手勢。
金燕推門進去,只見屋中站著一人,負手而立,背對大門,正是內領衛將軍王及善。
金燕朝他拱手道:「屬下拜見將軍。」
王及善沉聲道:「最近百濟國內,局勢如何?」
金燕道:「北方已有九位郡將,派人來到泗沘城,向福信表示效忠。」
「郡將」是百濟地方上最高級別的官員,類似於大唐的刺史,手中有兵有權,稱得上封疆大吏。
如今百濟出現兩個政權,這些郡將的表態非常重要。
王及善道:「擁護義慈的郡將,有多少人?」
金燕道:「他畢竟當了快二十年百濟王,威望遠在福信之上,有十六位郡將依然支持他。」
頓了一下,她又接著道:「另外還有二十多位郡將,還在觀望,若能獲得他們的支持,福信的力量就能反超義慈。」
王及善不置可否,又問:「倭國動向如何?」
金燕道:「還在筑紫朝倉宮做戰備準備。根據細作來報,倭人內部有兩種聲音,一種是直接出兵幫助義慈。另一種是向義慈提供軍械物資,不直接參與戰鬥,以避免與大唐交戰。」
王及善「嗯」了一聲,道:「情況我都知道了,你還有什麼要匯報的嗎?」
金燕遲疑了一下,道:「將軍,我能回家看一下嗎?」
王及善沉聲道:「現在不行。等你完成任務後,你可退出內領衛,與你夫郎過正常人的生活。」
最⊥新⊥小⊥說⊥在⊥六⊥9⊥⊥書⊥⊥吧⊥⊥首⊥發!
金燕低聲道:「是。」
王及善轉頭看了她一眼,道:「你夫郎安烈還在漠北,你現在回去,也看不到他。」
金燕急忙問道:「他還好嗎?」
王及善道:「你不必擔心,他手下集結了一支三百人的民團,裝備精良,數次擊敗北蠻人,燕南都護府還派人嘉獎過他。」
金燕心中一松,拱手道:「多謝將軍將這些告訴我。」
王及善擺手道:「你不必謝我,這是內領衛的規矩,只要在外執行任務的人,衛署都會關照他們的家人。」
金燕微微一笑,道:「那屬下告退了。」
轉身離開了屋子,跟隨著那名內侍,很快來到了承慶殿。
殿內極為熱鬧,龍椅上空空如也,也不知皇帝去了何處。
皇帝不在,一眾官員和外使們,也就都放得開了,相互間聚在一起,暢談飲宴。
金燕目光一掃,很快發現了道琛。
只見他與幾名五大三粗的漢子聚在一起,相互間言談甚歡。
金燕剛一走過去,便吸引了那幾名大漢的注意力。
金燕因為剛才皇后召見,早已成為名人,這幾人紛紛朝她詢問,大唐皇后召她所為何事?
金燕皺眉不語。
這幫人看她的眼神中,除了詢問之外,還帶著一種赤裸裸的欲望,這讓她很不舒服。
道琛趕忙道:「金副使,我給你介紹一下,這幾位都是遼東諸國的使節……」
看向金燕的一共有三人。
披頭散髮的大漢是室韋使節。
留著辮髮、頭插雉尾的是靺鞨使節。
留髡髮的是奚國使節。
金燕與幾人見了禮,說道:「皇后殿下召我過去,是令我將百濟進獻的一種方物,向宮中貴人們介紹一番。」
眾人都問是何方物。
道琛微微一笑,接過話頭,道:「此物名為珂玉,乃是本國奇寶……」
金燕不願與這些人多話,見道琛接過話頭,便後退到道琛身後,一言不發,暗中觀察三國使節。
幾人之中,奚使的唐語說的最流利,話卻最少。
這也不奇怪。
當初契丹聯合高句麗作亂,有一部分奚人也參與其中。
雖然奚王后來將作亂之人的頭顱,送到了營州都督府,彌補了過失。
但經過這一戰,遼東各國,都從契丹劫掠了大量奴隸和牛羊牲畜,只有奚人什麼也沒得到,還自傷了元氣,得罪唐朝,實力大為衰退。
在遼東地區,一個部落的強大由兩點決定,第一是自身的實力,第二是與大唐的關係。
奚人如今兩點都居於末端,在遼東的地位大為下降。
這種各國議會上,他自然沒什麼話語權了。
契丹一戰,室韋和靺鞨得利最大。
當契丹主力防備唐軍時,他們便趁虛而入,大舉襲擊了契丹部落。
他們兩國再加上東突厥,加起來劫掠的牛羊人口,幾乎占據一半,極大的擴充了三國實力。
這種劫掠大唐也是默許的。
就像吐蕃之戰時,六詔聯軍將大量吐蕃人畜,劫掠回國,大唐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今的遼東各國之中,以室韋、靺鞨兩國最強,故而兩國使節說話的聲音也最大。
金燕靜靜站在一旁,聽他們說話,聽了一陣,不由大為詫異。
他們竟然在商議著,勸說大唐皇帝,對高句麗出兵!
靺鞨想要攻打高句麗,那可以理解,因為靺鞨與高句麗爭端一百多年,稱得上血海深仇。
只不過,高句麗實力更強,扶持靺鞨內部的白山部,讓白山靺鞨成為靺鞨各部首領。
靺鞨也因此成為高句麗的小弟,跟著高句麗對抗大唐,欺負新羅。
直到數年前,大唐擊敗高句麗,白山靺鞨因為跟著高句麗,損失慘重。
靺鞨內部的粟末部崛起,成為新的靺鞨首領,帶著靺鞨臣服於大唐。
粟末靺鞨與高句麗有血仇,如今再次掌控靺鞨各部,便想奪回被高句麗占領的地盤,洗刷恥辱。
然而僅憑他們,根本無法單吃高句麗,就算加上室韋、奚族,也很難取勝。
所以他們便想勸說大唐出兵。
到時候就算土地歸了大唐,他們也能像對付契丹一樣,咬上一口肥肉,得到大量人口牲畜,提高自家實力。
正因如此,靺鞨使節和室韋使節討論的唾沫直飛,奚國使節雖很少發言,卻也興致勃勃。
金燕感到奇怪的是,道琛竟然也跟這幫人一樣,討論的興高采烈。
百濟正在內亂,自顧不暇,哪有餘力參與對外戰事?
(本章完)
立政殿內,武媚娘正在跟眾嬪妃們開著小會,下賜各地貢品。
無論再名貴的貢品,嬪妃們每年都見得多了,也就不那麼感興趣了。
只有那些比較少見的貢品,才會得到她們關注。
今年的貢品之中,就有兩樣新鮮的東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第一樣是纏絲瑪瑙。
這是一種特別的瑪瑙,由吐蕃國上供。
據說此物產於大雪山北麓,一片名為冰封雪域的神秘土地上。
在吐蕃,此物被譽為「瓊」或「瓊瑟」,其絲絲纏繞、晶瑩剔透的特質令人嘆為觀止。
以前吐蕃人雖臣服過大唐,也獻過纏絲瑪瑙,但最優良的品種,卻被吐蕃贊普留下,只將次品上供。
吐蕃戰敗後,將最珍貴的寶物,全都帶去了天竺。
這次朝貢大唐,為了修復關係,這才將此珍貴的寶物拿出來,獻給唐朝。
纏絲瑪瑙中,琥珀色、藍沁的纏絲瑪瑙,被譽為上品。
另外,中間帶有天然眼睛花紋的瑪瑙,形狀呈牛角珠型的瑪瑙,被稱為極品,百年難遇。
此時的玉盤上,便擺了一件眼睛花紋型、一件牛角珠花紋型的極品瑪瑙,另外還有七件珍品。
武媚娘揮了揮手,命宮人將瑪瑙向下呈給眾嬪妃們觀看,說道:「每人一件,按照位份順序挑選。」
玉盤最先拿到了鄭貴妃跟前,她仔細打量了一陣,笑道:「那隻眼睛怪嚇人的,我就拿這個牛角珠紋的罷。」
接著又拿到徐賢妃跟前,徐槿微笑著拿了那件眼睛花紋的瑪瑙。
劉充嬡拿了件琥珀色的,朱貞蓮三位才人都不約而同的拿了藍沁的瑪瑙。
這件貢品分完後,眾女目光都看向了另一隻玉盤。
那隻玉盤上擺著的也是瑪瑙,卻全都是純白的白色瑪瑙,潔白無瑕,看不到一絲雜色。
白瑪瑙她們都見得多了(朱貞蓮除外),但如此潔白純淨的白瑪瑙,卻都是第一次見。
鄭貴妃一眼便喜歡上了這瑪瑙,奇道:「皇后殿下,此物是哪國上供的,竟如此純美。」
武媚娘微笑道:「是百濟國所獻。」
這時,張多海來到武媚娘身邊,低聲道:「殿下,她來了。」
武媚娘點點頭,笑道:「我已經把百濟副使請過來了,就讓她和你們介紹一下此物吧。」
不一會,金燕便被請了進來。
眾嬪妃一開始聽說百濟副使,還暗暗奇怪,皇后為何將一名男子請到後宮例會上來,此時見是個女子,便不那麼牴觸了。
金燕雖是百濟人,如今早已心歸大唐,作為大唐安插在百濟的密探,任務是幫助百濟歸附大唐。
她如今只單線跟王及善聯繫,並不知皇后為何突然見她。
向眾貴人見禮後,聽到武皇后讓她介紹玉盤上的白瑪瑙,便沒有多想,介紹起了這種特殊瑪瑙。
「回皇后殿下,幾位貴人,此物名為珂玉,原產於耽羅,是耽羅進貢於我們百濟的一種寶物。」
鄭貴妃聽得好奇,道:「耽羅國在何處,為何從未聽說過?」
金燕道:「耽羅是距離百濟四十里的一座海島,和倭國一樣,是一個島國,不過它們比較小。」
徐槿微微一笑,道:「我在書中看到過一則記載,在馬韓之西,有一島名州胡,島上住人,言語與馬韓不同,皆留髡髮,好養牛馬豬羊。其衣有上無下,略如裸勢……」
眾女聽到此處,臉色都變得通紅。
徐槿臉上也飛上紅霞,不好意思再說了。
金燕朝徐槿笑道:「貴人博學,您說的州胡,正是耽羅,不過他們向百濟稱臣後,更改了習俗,不再下裸。」
武媚娘忽然道:「耽羅既然能養牲畜,地形應該非常開闊吧。」
金燕道:「是的,那裡地勢開闊,土地肥美,很難讓人相信,竟是一處海島。因其肥沃土地,也引起倭國、新羅覬覦,故而耽羅向百濟臣服,希望獲得庇護。」
武媚娘又問起耽羅國的一些情況,聽說耽羅國人口不足萬人,這才失去了興趣,揮了揮手,命眾女挑選珂玉。
金燕有心討好幾位女子,微笑道:「此物被耽羅視為國寶,因為此玉,耽羅差點滅國呢。」
楊才人正拿著一塊美玉把玩,聞言問道:「這是為何?」
金燕笑道:「此玉產出極少,大多進貢給本國。很多年前,新羅使節來百濟,拜見本國國王,國王送給新羅使節一塊珂玉。」
「新羅王對此玉愛不釋手,後來聽說此玉產於耽羅,便派出使節,威脅耽羅國王,每年也要對新羅上供此玉,否則就要攻打他們。」
「耽羅王懼怕新羅,只能每年也給新羅送上一份。然而珂玉產出就那麼多,給新羅也上供後,供給百濟的就少了。」
「本國國王大怒,派人質問耽羅王,耽羅王便將實情告知。本國國王便命令耽羅王,不准再上供新羅,只能供給百濟。耽羅王只得答應。」
「到了次年,新羅王沒收到貢品,十分惱怒,率領水軍,打到了耽羅。耽羅向本國求援,然而本國國王卻沒有派兵相救。」
眾女聽到此處,都吃了一驚。
朱才人皺眉道:「貴國國王既不讓耽羅上供,如今耽羅求援,他為何見死不救?」
眾女都望著金燕,等她的回答。
金燕道:「其實當時百濟有幾座城池,被新羅占據了。國王知道耽羅拒絕上供,新羅一定會出兵攻打,所以早就暗中做好準備。」
「當他收到耽羅求援後,立即向那幾座城池發起攻擊,一舉奪回那幾座城池。新羅王聽說後,急忙召回出征的士兵,全力加強防線,防止我們百濟繼續進攻。」
武媚娘贊道:「好一個圍魏救趙,這位百濟王倒是聰明的很,他叫什麼?」
金燕道:「這位百濟王,便是小女的外祖父,百濟武王,扶餘璋。」
眾嬪妃聽說了珂玉背後的故事後,對此玉又多了幾分喜愛,都開始認真挑選。
金燕也在一旁,告訴眾女,如何鑑別珂玉的品質。
當眾女挑選完畢後,武媚娘便讓金燕退下了。
太極殿的外朝流程已經走完了,群臣和各國使節,正在承慶殿與皇帝一起用宴
金燕出了立政殿後,在一名內侍帶領下,朝著承慶殿而行。
行至半途時,那內侍卻忽然轉道向北。
金燕也不多問,默默跟隨,很快來到一間漆紅色的大屋外。
那內侍朝她笑了笑,做了一個請進的手勢。
金燕推門進去,只見屋中站著一人,負手而立,背對大門,正是內領衛將軍王及善。
金燕朝他拱手道:「屬下拜見將軍。」
王及善沉聲道:「最近百濟國內,局勢如何?」
金燕道:「北方已有九位郡將,派人來到泗沘城,向福信表示效忠。」
「郡將」是百濟地方上最高級別的官員,類似於大唐的刺史,手中有兵有權,稱得上封疆大吏。
如今百濟出現兩個政權,這些郡將的表態非常重要。
王及善道:「擁護義慈的郡將,有多少人?」
金燕道:「他畢竟當了快二十年百濟王,威望遠在福信之上,有十六位郡將依然支持他。」
頓了一下,她又接著道:「另外還有二十多位郡將,還在觀望,若能獲得他們的支持,福信的力量就能反超義慈。」
王及善不置可否,又問:「倭國動向如何?」
金燕道:「還在筑紫朝倉宮做戰備準備。根據細作來報,倭人內部有兩種聲音,一種是直接出兵幫助義慈。另一種是向義慈提供軍械物資,不直接參與戰鬥,以避免與大唐交戰。」
王及善「嗯」了一聲,道:「情況我都知道了,你還有什麼要匯報的嗎?」
金燕遲疑了一下,道:「將軍,我能回家看一下嗎?」
王及善沉聲道:「現在不行。等你完成任務後,你可退出內領衛,與你夫郎過正常人的生活。」
最⊥新⊥小⊥說⊥在⊥六⊥9⊥⊥書⊥⊥吧⊥⊥首⊥發!
金燕低聲道:「是。」
王及善轉頭看了她一眼,道:「你夫郎安烈還在漠北,你現在回去,也看不到他。」
金燕急忙問道:「他還好嗎?」
王及善道:「你不必擔心,他手下集結了一支三百人的民團,裝備精良,數次擊敗北蠻人,燕南都護府還派人嘉獎過他。」
金燕心中一松,拱手道:「多謝將軍將這些告訴我。」
王及善擺手道:「你不必謝我,這是內領衛的規矩,只要在外執行任務的人,衛署都會關照他們的家人。」
金燕微微一笑,道:「那屬下告退了。」
轉身離開了屋子,跟隨著那名內侍,很快來到了承慶殿。
殿內極為熱鬧,龍椅上空空如也,也不知皇帝去了何處。
皇帝不在,一眾官員和外使們,也就都放得開了,相互間聚在一起,暢談飲宴。
金燕目光一掃,很快發現了道琛。
只見他與幾名五大三粗的漢子聚在一起,相互間言談甚歡。
金燕剛一走過去,便吸引了那幾名大漢的注意力。
金燕因為剛才皇后召見,早已成為名人,這幾人紛紛朝她詢問,大唐皇后召她所為何事?
金燕皺眉不語。
這幫人看她的眼神中,除了詢問之外,還帶著一種赤裸裸的欲望,這讓她很不舒服。
道琛趕忙道:「金副使,我給你介紹一下,這幾位都是遼東諸國的使節……」
看向金燕的一共有三人。
披頭散髮的大漢是室韋使節。
留著辮髮、頭插雉尾的是靺鞨使節。
留髡髮的是奚國使節。
金燕與幾人見了禮,說道:「皇后殿下召我過去,是令我將百濟進獻的一種方物,向宮中貴人們介紹一番。」
眾人都問是何方物。
道琛微微一笑,接過話頭,道:「此物名為珂玉,乃是本國奇寶……」
金燕不願與這些人多話,見道琛接過話頭,便後退到道琛身後,一言不發,暗中觀察三國使節。
幾人之中,奚使的唐語說的最流利,話卻最少。
這也不奇怪。
當初契丹聯合高句麗作亂,有一部分奚人也參與其中。
雖然奚王后來將作亂之人的頭顱,送到了營州都督府,彌補了過失。
但經過這一戰,遼東各國,都從契丹劫掠了大量奴隸和牛羊牲畜,只有奚人什麼也沒得到,還自傷了元氣,得罪唐朝,實力大為衰退。
在遼東地區,一個部落的強大由兩點決定,第一是自身的實力,第二是與大唐的關係。
奚人如今兩點都居於末端,在遼東的地位大為下降。
這種各國議會上,他自然沒什麼話語權了。
契丹一戰,室韋和靺鞨得利最大。
當契丹主力防備唐軍時,他們便趁虛而入,大舉襲擊了契丹部落。
他們兩國再加上東突厥,加起來劫掠的牛羊人口,幾乎占據一半,極大的擴充了三國實力。
這種劫掠大唐也是默許的。
就像吐蕃之戰時,六詔聯軍將大量吐蕃人畜,劫掠回國,大唐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今的遼東各國之中,以室韋、靺鞨兩國最強,故而兩國使節說話的聲音也最大。
金燕靜靜站在一旁,聽他們說話,聽了一陣,不由大為詫異。
他們竟然在商議著,勸說大唐皇帝,對高句麗出兵!
靺鞨想要攻打高句麗,那可以理解,因為靺鞨與高句麗爭端一百多年,稱得上血海深仇。
只不過,高句麗實力更強,扶持靺鞨內部的白山部,讓白山靺鞨成為靺鞨各部首領。
靺鞨也因此成為高句麗的小弟,跟著高句麗對抗大唐,欺負新羅。
直到數年前,大唐擊敗高句麗,白山靺鞨因為跟著高句麗,損失慘重。
靺鞨內部的粟末部崛起,成為新的靺鞨首領,帶著靺鞨臣服於大唐。
粟末靺鞨與高句麗有血仇,如今再次掌控靺鞨各部,便想奪回被高句麗占領的地盤,洗刷恥辱。
然而僅憑他們,根本無法單吃高句麗,就算加上室韋、奚族,也很難取勝。
所以他們便想勸說大唐出兵。
到時候就算土地歸了大唐,他們也能像對付契丹一樣,咬上一口肥肉,得到大量人口牲畜,提高自家實力。
正因如此,靺鞨使節和室韋使節討論的唾沫直飛,奚國使節雖很少發言,卻也興致勃勃。
金燕感到奇怪的是,道琛竟然也跟這幫人一樣,討論的興高采烈。
百濟正在內亂,自顧不暇,哪有餘力參與對外戰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