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媚娘,你怎麼看?
第338章 媚娘,你怎麼看?
李治曾說武媚娘出去一趟後,心態氣質變化不少。
其實自己也差不多。
成日待在宮牆中,每天接觸的都是朝政瑣事,人的情緒也會不知不覺間,受到影響。
這次巡狩歸來,李治便感覺心情開闊許多。
大唐的壯闊山河,已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百姓生活雖不富足,卻也沒有想的那麼差。
河北民生已在恢復,自己來到唐朝後,所做的那些努力,也都未白費。
再加上這次外出,頭疾徹底控制,不必再擔心哪天眩暈不能視物。
武媚娘也正朝著好的方向轉變。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只剩那一場刺殺了。
原以為只是擁武派官員不滿現狀,而謀劃了這場動亂,卻不想背後還藏著一人。
不過此人既已暴露,被找出來也只是時間的事情,不必太多憂慮。
想到此處,他拉回思緒,繼續欣賞著眼前的歌舞。
這裡是承慶殿的宗室宴會。
階下是一群百濟男子正在獻舞,領舞的是百濟使節,道琛。
自李治答應支持扶餘福信後,扶餘福信便打著大唐的大旗,招攬國內那些游擺不定的貴族。
這個時期,大唐的旗幟,勝過十萬人馬。
當年賀魯便是打著大唐名號,招兵買馬,成為西突實力最強的酋長。
百濟國長期與大唐作對,每次都被打的很慘,很多貴族內心深處,都對強大的唐朝充滿畏懼。
畏懼與尊敬,往往能夠互相轉變。
他們見福信得到唐朝支持,便追隨到福信的魔下。
福信也因此在百濟站穩腳跟,能與義慈分庭抗禮,不再是困守都城。
正因如此,眼下大唐的支持,對福信尤為重要,他自然要派一支使節團,前往長安朝拜。
這次的使節團,還是道琛和金燕率領。
道琛被福信封為左王,金燕則被封為了公主,兩人地位尊貴,才顯得這支使節團有誠意。
使節團還帶來了大量珠寶財富、美女珍獸,上貢給大唐。
這支舞隊便是其中之一。
百濟女舞並不出名,遠遠比不上新羅,所以他們另闢蹊徑,在男舞上下足了功夫。
以道琛為首,整支舞隊,跳著一種古怪的舞蹈,每個人扎著馬步跳動著,手臂擺動間,呈現一種奇異的姿態。
李治原本是不喜歡看男人跳舞的,但不知怎麼的,倒也覺得他們跳的並不壞。
其他宗室們也都看的津津有味,只不過,今日參宴的人,比平日少了很多。
叔字輩藩王中,只有鄧王一人來了。
原因是韓王李元嘉被軟禁在大理寺,魯王、虢王等人便都不參加宗室宴會,
想用這種方法,向皇帝施壓。
這時,越王李貞忽然來到李治身邊,低聲道:「陛下,韓王的案子,出現新情況。」
李治點點頭,起身離開了外殿,和越王一起來到了偏殿暖閣。
兩人分君臣落座,李治向李貞詢問有什麼新情況。
李貞道:「臣派到蜀地的人已經回報,果不出我所料,孟雷根本不在蜀地守孝,韓王在撒謊!」
李治道:「依八兄之見,此事是韓王在背後謀劃?」
李貞道:「不錯,臣還查到一件事,韓王身邊有一個叫魏子柳的清客,也突然失蹤。那個調動同州府兵的郝姓令使,應該就是魏子柳假扮。」
李治道:「可有確鑿證據?」
李貞搖頭道:「李元嘉這種人,恐怕早就將證據毀掉了,孟雷和魏子柳應該也都死了。」
李治沉吟不語。
李貞道:「陛下,不必想了,此事定是李元嘉所為。」
李治搖頭道:「不,我還是覺得不對勁。」
李貞愣道:「哪裡不對勁?」
李治道:「八兄你想啊,韓王蠱惑許昂等人完成此事,他自己隱身幕後,由此可見,他行事何等謹慎。」
「既是如此,他為何又派一名蜀人去聯繫許昂,還取名孟九,這不是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他嗎?」
李貞沉默了一會,道:「那陛下的意思是,此事幕後之人,並非李元嘉?」
李治道:「虞氏的死也很可疑。韓王明知狄仁傑擅長斷案,還派人殺了虞氏,留下指向自己的線索,他前面如此小心,後面為何又接連犯下錯誤?」
李貞道:「那孟雷又怎麼說?他為何騙我說此人在家鄉守孝?」
李治聽了後,一時也無法回答。
過了半響,他問道:「狄仁傑是怎麼說的?」
李貞道:「他說證據不足,需要繼續調查。」
李治道:「既是如此,就再等等,看狄仁傑還能不能發現什麼別的線索。」
李貞正要說話,王伏勝忽然走了進來,低聲道:「陛下,英國公求見。」
李治道:「請他過來吧。」
不一會,李便來到偏殿,朝李治見了禮,又向李貞行了一禮,李貞拱手還禮。
李治伸手請李坐下,笑道:「李公這麼早入宮,應該是有什麼事吧?」
李面色嚴肅,道:「陛下,長孫無忌剛剛找過老臣。」
李治道:「哦,國舅找你何事?」
李沉聲道:「長孫無忌向臣講述了一種可能性,臣聽完後,心神難安,故來面見陛下。」
當下一五一十,將長孫無忌的猜測說了。
李治聽完後,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李貞則反駁道:「李公,這個猜測可有證據作依據?」
李道:「沒有。」
李貞道:「照長孫無忌這麼說,任何人都有可能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他為何偏偏懷疑蕭嗣業?」
李道:「此事老臣也仔細推敲過,行刺陛下的計劃,最難的一部分,便是獲得兵部調令。要想做到這一點,蕭嗣業是最容易的。」
李貞心中認定韓王才是幕後之人,當即反駁道:「這全都是長孫無忌的猜測,並無任何佐證。」
李道:「殿下說的是,不過老夫還是覺得,蕭嗣業可能性更大。」
李貞笑道:「那是李公不知孤最新調查到的情況。」當即也將孟雷不在蜀地的事說了。
李聽完後,沉默了一會,道:「這只能說明韓王確實有問題,並不能代表他與此事有關。」
李貞哼道:「總比李公無憑無據就懷疑蕭嗣業,要好得多吧。」
李治見兩人快吵起來了,擺手道:「八兄,李公,你們都退下吧,此事容朕再想想。」
兩人見此,只好告退。
一時間,李治也無心再參加宴會,邁著步子朝立政殿而去。
來到殿內,只見武媚娘正在教李顯讀書,兩人正要起身見禮。
李治擺手道:「不必多禮,你們繼續,朕正想聽一下。」找了張椅子坐下。
武媚娘自不會讓李治久等,又教授了李顯幾句禮記的內容,便讓他出去玩了。
待李顯走後,她命人取來火爐,給李治煮著蜜酒。
李治道:「媚娘,先別忙了,我有件事想聽聽你的看法。」
武媚娘遂將手中酒壺放下,來到他旁邊坐下,露出詢問的表情。
李治將剛才李貞和李的話都說了。
「李卿懷疑蕭嗣業,越王懷疑韓王,媚娘,你覺得他們倆,誰說得對?」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妾身猜不出,不過妾身倒有個主意。」
李治道:「什麼主意?」
武媚娘道:「很簡單,將這兩人一併處置了,就沒有隱患了。」
李治愣了愣,失笑道:「倒是像你的作風。不過如此處置,有違大唐律法。
而且朕也確實想知道,究竟是他們中的哪一個有問題。」
武媚娘又眉思索了一陣,道:「王德儉曾提過一件事,他說去兵部取得調令,是最困難的一步,許昂卻做到了。如果是蕭嗣業主謀的話,那就說得通了。」
李治點頭道:「李也是這樣說的。這麼說,你更懷疑蕭嗣業?」
武媚娘笑道:「妾身只是說他有嫌疑。不過這也只是猜測,其實在妾身看來,韓王嫌疑更大。」
李治道:「為何?」
武媚娘道:「陛下覺得韓王與魯王關係如何?」
「同母兄弟,自不必說。」
武媚娘道:「那如果韓王有什麼陰謀,陛下覺得魯王會參與嗎?」
李治道:「十有八九。」
武媚娘笑道:「那就是了。韓王此人一向謹慎,不易在他身上瞧出端倪,魯王卻不同。據妾身所知,魯王今年入京,比往年都早,而且一直深居簡出,往年他可不會這樣。」
李治摸了摸下巴,陷入思索。
一個人如果要行大逆之事,肯定怕別人瞧出破綻,行事會與平常不同。
韓王向來低調,深居簡出,並不奇怪,可魯王是個喜愛奢靡的人,竟然也深居簡出,確實可疑。
「如此說來,皇后更懷疑魯王。」
武媚娘點點下巴,道:「關於蕭嗣業的懷疑,只有猜測,並無實證。韓王卻不同,妾身可以肯定,他一定有鬼。」
李治笑道:「我還以為你會更傾向於蕭嗣業。」
武媚娘偏開腦袋,道:「陛下這樣說,還是覺得妾身是小氣之人,想藉機對付蕭氏。」
李治哈哈一笑,拉住她手,道:「這是人之常情,並非小氣不小氣,難道你真對蕭庶人釋懷了?」
武媚娘認真的道:「當初蕭庶人在陛下面前低毀妾身,妾身絕不原諒她。不過那蕭嗣業倒是個知趣之人,妾身不會將他和蕭氏混為一談。」
李治微微一驚:「媚娘,你似乎對蕭嗣業印象不錯?
D,
武媚娘笑道:「也算不上不錯,只是此人與蕭氏其他人不同,倒還算識大體
李治聽完後,陷入了沉默。
武媚娘奇道:「陛下,您怎麼了?」
李治目光閃動,道:「我只是在想,蕭嗣業身為蕭氏中人,竟能得到你的讚譽,這可不容易。」
武媚娘何等聰慧,眯著眼道:「陛下覺得他在故意討好妾身嗎?」
李治並未直接回答,目光閃動了一陣,緩緩道:「朕突然又想起一件事。」
武媚娘道:「何事?」
李治道:「媚娘,你知道郝處俊這個人嗎?」
武媚娘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的神色。
「自然知道。他是兵部侍郎,貞觀年間的進士,得高士廉看重,與長孫無忌關係不錯。」
李治暗暗一笑,好像凡是與長孫無忌有關的人,武媚娘都知道的特別清楚。
他接著道:「郝處俊還很受崔敦禮看重,本該接任兵部尚書,後來崔敦禮死的時候,向朕舉薦蕭嗣業擔任兵部尚書,郝處俊應該是很不滿的。」
武媚娘不解道:「陛下為何突然提到此人?」
李治道:「年初的時候,蕭嗣業曾向朕舉薦過郝處俊,處理南詔和北詔爭端。朕瞧得出來,他是想讓郝處俊在朕面前露臉,朕離京時好把他帶上。」
「當時朕沒有多想,只以為蕭嗣業是想改善與郝處俊的關係,故而舉薦他。」
武媚娘眸光透亮,道:「陛下現在怎麼想的呢?」
李治緩緩道:「如果李說的是真的,那麼蕭嗣業要想完成計劃,就得防止兵部內部,有人妨礙他的計劃。」
許昂能騙得兵部調令,是因為蕭嗣業失職。
然而兵部並非他一個人說了算。
倘若此事恰好被郝處俊撞上,多問上幾句,很有可能破壞計劃。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蕭嗣業最好的辦法,是將郝處俊調出兵部。
郝處俊一向端守持正,在兵部又很有資歷,蕭嗣業縱然是尚書,也很難輕易將他調走。
那麼只剩一個辦法,讓他跟著皇帝巡狩,如此一來,便不會影響到他的計劃了。
武媚娘很快也想到了這些,望著李治,道:「要想證實陛下的猜測,妾身想到一個法子。」
李治微笑道:「你是想查一下,符寶郎死的那天,郝處俊是否在兵部坐衙吧武媚娘抿嘴一笑,道:「陛下原來早就想到了。」
李治感嘆道:「朕原本很看好此人,以為他是個志慮忠純之土,現在倒有些擔心,真是他在幕後策劃。」
武媚娘安慰道:「陛下不必感傷,很多人原本忠義,位高權重後,被權利誘惑,腐化墮落,這並非陛下識人不明。」
李治長吁一口氣,道:「伏勝,去查一下吧。」
王伏勝應諾一聲,轉身去了。
此事非常容易調查,只半個時辰不到,王伏勝便來回報。
「陛下,查清楚了,符寶郎死的那天,郝處俊去洛州公幹去了。」
武媚娘淡淡道:「果然被陛下猜中了,此人就是幕後之人。」
李治緩緩道:「傳旨,召蕭嗣業覲見。」
李治曾說武媚娘出去一趟後,心態氣質變化不少。
其實自己也差不多。
成日待在宮牆中,每天接觸的都是朝政瑣事,人的情緒也會不知不覺間,受到影響。
這次巡狩歸來,李治便感覺心情開闊許多。
大唐的壯闊山河,已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百姓生活雖不富足,卻也沒有想的那麼差。
河北民生已在恢復,自己來到唐朝後,所做的那些努力,也都未白費。
再加上這次外出,頭疾徹底控制,不必再擔心哪天眩暈不能視物。
武媚娘也正朝著好的方向轉變。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只剩那一場刺殺了。
原以為只是擁武派官員不滿現狀,而謀劃了這場動亂,卻不想背後還藏著一人。
不過此人既已暴露,被找出來也只是時間的事情,不必太多憂慮。
想到此處,他拉回思緒,繼續欣賞著眼前的歌舞。
這裡是承慶殿的宗室宴會。
階下是一群百濟男子正在獻舞,領舞的是百濟使節,道琛。
自李治答應支持扶餘福信後,扶餘福信便打著大唐的大旗,招攬國內那些游擺不定的貴族。
這個時期,大唐的旗幟,勝過十萬人馬。
當年賀魯便是打著大唐名號,招兵買馬,成為西突實力最強的酋長。
百濟國長期與大唐作對,每次都被打的很慘,很多貴族內心深處,都對強大的唐朝充滿畏懼。
畏懼與尊敬,往往能夠互相轉變。
他們見福信得到唐朝支持,便追隨到福信的魔下。
福信也因此在百濟站穩腳跟,能與義慈分庭抗禮,不再是困守都城。
正因如此,眼下大唐的支持,對福信尤為重要,他自然要派一支使節團,前往長安朝拜。
這次的使節團,還是道琛和金燕率領。
道琛被福信封為左王,金燕則被封為了公主,兩人地位尊貴,才顯得這支使節團有誠意。
使節團還帶來了大量珠寶財富、美女珍獸,上貢給大唐。
這支舞隊便是其中之一。
百濟女舞並不出名,遠遠比不上新羅,所以他們另闢蹊徑,在男舞上下足了功夫。
以道琛為首,整支舞隊,跳著一種古怪的舞蹈,每個人扎著馬步跳動著,手臂擺動間,呈現一種奇異的姿態。
李治原本是不喜歡看男人跳舞的,但不知怎麼的,倒也覺得他們跳的並不壞。
其他宗室們也都看的津津有味,只不過,今日參宴的人,比平日少了很多。
叔字輩藩王中,只有鄧王一人來了。
原因是韓王李元嘉被軟禁在大理寺,魯王、虢王等人便都不參加宗室宴會,
想用這種方法,向皇帝施壓。
這時,越王李貞忽然來到李治身邊,低聲道:「陛下,韓王的案子,出現新情況。」
李治點點頭,起身離開了外殿,和越王一起來到了偏殿暖閣。
兩人分君臣落座,李治向李貞詢問有什麼新情況。
李貞道:「臣派到蜀地的人已經回報,果不出我所料,孟雷根本不在蜀地守孝,韓王在撒謊!」
李治道:「依八兄之見,此事是韓王在背後謀劃?」
李貞道:「不錯,臣還查到一件事,韓王身邊有一個叫魏子柳的清客,也突然失蹤。那個調動同州府兵的郝姓令使,應該就是魏子柳假扮。」
李治道:「可有確鑿證據?」
李貞搖頭道:「李元嘉這種人,恐怕早就將證據毀掉了,孟雷和魏子柳應該也都死了。」
李治沉吟不語。
李貞道:「陛下,不必想了,此事定是李元嘉所為。」
李治搖頭道:「不,我還是覺得不對勁。」
李貞愣道:「哪裡不對勁?」
李治道:「八兄你想啊,韓王蠱惑許昂等人完成此事,他自己隱身幕後,由此可見,他行事何等謹慎。」
「既是如此,他為何又派一名蜀人去聯繫許昂,還取名孟九,這不是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他嗎?」
李貞沉默了一會,道:「那陛下的意思是,此事幕後之人,並非李元嘉?」
李治道:「虞氏的死也很可疑。韓王明知狄仁傑擅長斷案,還派人殺了虞氏,留下指向自己的線索,他前面如此小心,後面為何又接連犯下錯誤?」
李貞道:「那孟雷又怎麼說?他為何騙我說此人在家鄉守孝?」
李治聽了後,一時也無法回答。
過了半響,他問道:「狄仁傑是怎麼說的?」
李貞道:「他說證據不足,需要繼續調查。」
李治道:「既是如此,就再等等,看狄仁傑還能不能發現什麼別的線索。」
李貞正要說話,王伏勝忽然走了進來,低聲道:「陛下,英國公求見。」
李治道:「請他過來吧。」
不一會,李便來到偏殿,朝李治見了禮,又向李貞行了一禮,李貞拱手還禮。
李治伸手請李坐下,笑道:「李公這麼早入宮,應該是有什麼事吧?」
李面色嚴肅,道:「陛下,長孫無忌剛剛找過老臣。」
李治道:「哦,國舅找你何事?」
李沉聲道:「長孫無忌向臣講述了一種可能性,臣聽完後,心神難安,故來面見陛下。」
當下一五一十,將長孫無忌的猜測說了。
李治聽完後,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李貞則反駁道:「李公,這個猜測可有證據作依據?」
李道:「沒有。」
李貞道:「照長孫無忌這麼說,任何人都有可能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他為何偏偏懷疑蕭嗣業?」
李道:「此事老臣也仔細推敲過,行刺陛下的計劃,最難的一部分,便是獲得兵部調令。要想做到這一點,蕭嗣業是最容易的。」
李貞心中認定韓王才是幕後之人,當即反駁道:「這全都是長孫無忌的猜測,並無任何佐證。」
李道:「殿下說的是,不過老夫還是覺得,蕭嗣業可能性更大。」
李貞笑道:「那是李公不知孤最新調查到的情況。」當即也將孟雷不在蜀地的事說了。
李聽完後,沉默了一會,道:「這只能說明韓王確實有問題,並不能代表他與此事有關。」
李貞哼道:「總比李公無憑無據就懷疑蕭嗣業,要好得多吧。」
李治見兩人快吵起來了,擺手道:「八兄,李公,你們都退下吧,此事容朕再想想。」
兩人見此,只好告退。
一時間,李治也無心再參加宴會,邁著步子朝立政殿而去。
來到殿內,只見武媚娘正在教李顯讀書,兩人正要起身見禮。
李治擺手道:「不必多禮,你們繼續,朕正想聽一下。」找了張椅子坐下。
武媚娘自不會讓李治久等,又教授了李顯幾句禮記的內容,便讓他出去玩了。
待李顯走後,她命人取來火爐,給李治煮著蜜酒。
李治道:「媚娘,先別忙了,我有件事想聽聽你的看法。」
武媚娘遂將手中酒壺放下,來到他旁邊坐下,露出詢問的表情。
李治將剛才李貞和李的話都說了。
「李卿懷疑蕭嗣業,越王懷疑韓王,媚娘,你覺得他們倆,誰說得對?」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妾身猜不出,不過妾身倒有個主意。」
李治道:「什麼主意?」
武媚娘道:「很簡單,將這兩人一併處置了,就沒有隱患了。」
李治愣了愣,失笑道:「倒是像你的作風。不過如此處置,有違大唐律法。
而且朕也確實想知道,究竟是他們中的哪一個有問題。」
武媚娘又眉思索了一陣,道:「王德儉曾提過一件事,他說去兵部取得調令,是最困難的一步,許昂卻做到了。如果是蕭嗣業主謀的話,那就說得通了。」
李治點頭道:「李也是這樣說的。這麼說,你更懷疑蕭嗣業?」
武媚娘笑道:「妾身只是說他有嫌疑。不過這也只是猜測,其實在妾身看來,韓王嫌疑更大。」
李治道:「為何?」
武媚娘道:「陛下覺得韓王與魯王關係如何?」
「同母兄弟,自不必說。」
武媚娘道:「那如果韓王有什麼陰謀,陛下覺得魯王會參與嗎?」
李治道:「十有八九。」
武媚娘笑道:「那就是了。韓王此人一向謹慎,不易在他身上瞧出端倪,魯王卻不同。據妾身所知,魯王今年入京,比往年都早,而且一直深居簡出,往年他可不會這樣。」
李治摸了摸下巴,陷入思索。
一個人如果要行大逆之事,肯定怕別人瞧出破綻,行事會與平常不同。
韓王向來低調,深居簡出,並不奇怪,可魯王是個喜愛奢靡的人,竟然也深居簡出,確實可疑。
「如此說來,皇后更懷疑魯王。」
武媚娘點點下巴,道:「關於蕭嗣業的懷疑,只有猜測,並無實證。韓王卻不同,妾身可以肯定,他一定有鬼。」
李治笑道:「我還以為你會更傾向於蕭嗣業。」
武媚娘偏開腦袋,道:「陛下這樣說,還是覺得妾身是小氣之人,想藉機對付蕭氏。」
李治哈哈一笑,拉住她手,道:「這是人之常情,並非小氣不小氣,難道你真對蕭庶人釋懷了?」
武媚娘認真的道:「當初蕭庶人在陛下面前低毀妾身,妾身絕不原諒她。不過那蕭嗣業倒是個知趣之人,妾身不會將他和蕭氏混為一談。」
李治微微一驚:「媚娘,你似乎對蕭嗣業印象不錯?
D,
武媚娘笑道:「也算不上不錯,只是此人與蕭氏其他人不同,倒還算識大體
李治聽完後,陷入了沉默。
武媚娘奇道:「陛下,您怎麼了?」
李治目光閃動,道:「我只是在想,蕭嗣業身為蕭氏中人,竟能得到你的讚譽,這可不容易。」
武媚娘何等聰慧,眯著眼道:「陛下覺得他在故意討好妾身嗎?」
李治並未直接回答,目光閃動了一陣,緩緩道:「朕突然又想起一件事。」
武媚娘道:「何事?」
李治道:「媚娘,你知道郝處俊這個人嗎?」
武媚娘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的神色。
「自然知道。他是兵部侍郎,貞觀年間的進士,得高士廉看重,與長孫無忌關係不錯。」
李治暗暗一笑,好像凡是與長孫無忌有關的人,武媚娘都知道的特別清楚。
他接著道:「郝處俊還很受崔敦禮看重,本該接任兵部尚書,後來崔敦禮死的時候,向朕舉薦蕭嗣業擔任兵部尚書,郝處俊應該是很不滿的。」
武媚娘不解道:「陛下為何突然提到此人?」
李治道:「年初的時候,蕭嗣業曾向朕舉薦過郝處俊,處理南詔和北詔爭端。朕瞧得出來,他是想讓郝處俊在朕面前露臉,朕離京時好把他帶上。」
「當時朕沒有多想,只以為蕭嗣業是想改善與郝處俊的關係,故而舉薦他。」
武媚娘眸光透亮,道:「陛下現在怎麼想的呢?」
李治緩緩道:「如果李說的是真的,那麼蕭嗣業要想完成計劃,就得防止兵部內部,有人妨礙他的計劃。」
許昂能騙得兵部調令,是因為蕭嗣業失職。
然而兵部並非他一個人說了算。
倘若此事恰好被郝處俊撞上,多問上幾句,很有可能破壞計劃。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蕭嗣業最好的辦法,是將郝處俊調出兵部。
郝處俊一向端守持正,在兵部又很有資歷,蕭嗣業縱然是尚書,也很難輕易將他調走。
那麼只剩一個辦法,讓他跟著皇帝巡狩,如此一來,便不會影響到他的計劃了。
武媚娘很快也想到了這些,望著李治,道:「要想證實陛下的猜測,妾身想到一個法子。」
李治微笑道:「你是想查一下,符寶郎死的那天,郝處俊是否在兵部坐衙吧武媚娘抿嘴一笑,道:「陛下原來早就想到了。」
李治感嘆道:「朕原本很看好此人,以為他是個志慮忠純之土,現在倒有些擔心,真是他在幕後策劃。」
武媚娘安慰道:「陛下不必感傷,很多人原本忠義,位高權重後,被權利誘惑,腐化墮落,這並非陛下識人不明。」
李治長吁一口氣,道:「伏勝,去查一下吧。」
王伏勝應諾一聲,轉身去了。
此事非常容易調查,只半個時辰不到,王伏勝便來回報。
「陛下,查清楚了,符寶郎死的那天,郝處俊去洛州公幹去了。」
武媚娘淡淡道:「果然被陛下猜中了,此人就是幕後之人。」
李治緩緩道:「傳旨,召蕭嗣業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