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帝後同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13章 帝後同審

  兩人一起來到立政殿,只見武皇后正坐在榻上,向三名四五十歲的宮人問話兩人上前,向武皇后見禮。

  武媚娘抬了抬手,說道:「你們兩個,是孫神醫的高足吧?」

  費十三忙道:「回殿下,我二人確實是孫奉御的弟子。」

  武媚娘淡淡一笑,道:「既是神醫弟子,醫術自不必說,我讓你們瞧的那具屍體,可檢驗清楚了?」

  孟十一道:「檢查好了,是一具女屍,死亡時間,應該有二十年以上,死的時候,大約二十多歲。另外,死者生前被人用鈍器,砸碎右手食指。」

  武媚娘身邊三名老宮人聽到此話,都露出驚異之色。

  武媚娘瞧見後,問道:「怎麼,你們知道她的身份嗎?」

  左邊那名年紀最大的宮人道:「皇后殿下,死的那人,應該是魏珏,她是王美人身邊的貼身宮人。」

  這三人都是當年寶寧殿的當值宮人,武媚娘特意命人找過來,詢問陰妃之事武媚娘眸光一閃,問道:「你能確定嗎?」

  年老宮人道:「不會錯的,當年王美人騎馬時,險些摔傷,是魏珏過去接住了她,結果自己右手食指,被馬蹄踩斷了。」

  此話一出,孟十一和費十三臉色都有些紅。

  他們猜的是被鈍器砸碎,哪知卻是被馬蹄踩傷。

  武媚娘目視著老宮人,道:「接著說。」

  老宮人似乎在回憶當年情況,一時不知如何開口。

  旁邊那名四十多歲的宮人道:「殿下,奴婢記得魏珏的事。」

  「好,你來說。」

  那宮人道:當時尚藥局的巢奉御看上了魏,德妃娘子便想做主,把魏玉賜給巢奉御。」

  武媚娘忽然道:「陰妃很看重那名巢奉御嗎?」

  宮人道:「是的,德妃娘子每次身體有恙,都是由巢奉御幫她診的,娘子信不過別的御醫。」

  老宮人補充道:「巢御醫也是當時宮中醫術最好的一人。」

  武媚娘道:「那後來呢,魏珏是怎麼死的,你們知道嗎?」

  四十多歲宮人道:「德妃娘子雖向先帝請了旨意,可魏珏卻不願跟巢奉御,

  她請求王美人,向德妃娘子求情,只可惜沒用,德妃娘子還是將魏珏賜給了巢奉御。」

  「我們都以為她跟著巢奉御了,沒想到她竟已經死了。」

  武媚娘心中一動,暗道:「如此來看,王美人因為魏珏的事,與陰妃失和。」

  她又問起王美人暴斃的情況,宮人們都說不知,不過她們提到過一點,王美人得病時,也是巢御醫幫她看的。

  由此可見,巢御醫最有機會殺死王美人。

  武媚娘聽完後,閉目沉思了一會,朝張多海吩咐道:「去查一下巢御醫的情況。」

  直到次日下午,張多海才過來向武媚娘回話。

  巢奉御名叫巢叔謀,是隋朝著名醫家巢元方之子,精通藥術,武德年間便入了宮,長期擔任奉御。

  貞觀十五年,巢奉御忽然辭去尚藥局奉御的職位,不知所蹤。

  有消息說,他跟隨齊王李祐前往齊州,後來李祐謀反,有人曾看到過他,等李祐謀反被平定,他也不知所蹤。

  武皇后沉思了一會,朝張多海道:「派人盯著鄧王和蔣王,有什麼消息,立刻回報。」

  張多海應諾一聲,領命去了。

  王洪忽然急匆匆來到殿內,朝武媚娘道:「殿下,陛下請您過去一趟。」

  武皇后當即起身,來到立政殿,令她意外的是,李治是在外殿等她。

  武皇后來到殿外,通傳一聲後,進入大殿,鳳目一警,只見階下站著一人,

  赫然是狄仁傑。

  「臣拜見皇后殿下。」狄仁傑朝她行禮。

  武皇后微笑著點點頭,上到寶座台,朝李治斂社一禮。

  李治拉著她在龍椅上坐下,問起鄧王的事,武媚娘只說還在調查。

  李治道:「那好,你聽聽狄仁傑的話,也許對你有幫助。」

  武媚娘側頭朝狄仁傑看了過去,奇道:「狄寺卿不是去洛陽辦案嗎?」

  狄仁傑拱手道:「回殿下,此案臣已破獲,故而回來了。」

  武媚娘訝道:「這麼快,兇徒是何人?」

  狄仁傑道:「臣去抓捕此人時,他已自盡,不知其身份。臣派人封鎖消息,

  對外宣稱兇徒還未抓到,隨後悄悄回了長安。」

  武媚娘目光閃動:「你這麼做,有什麼用意吧?」

  狄仁傑道:「根據臣的猜測,那兇徒是一個死士,受人所派,故意做此連環命案,引臣去洛陽。」

  武媚娘眸中多了幾分讚賞之色,笑道:「所以你悄悄回到長安,想知道對方為何調你去洛陽?」

  狄仁傑道:「殿下一語中的。」

  李治道:「媚娘,朕和狄仁傑商議過,都覺得那幕後之人,可能是鄧王、蔣王中的一人。」

  武媚娘點頭同意,這幾日,長安城中發生的大事,也只此一件。

  李治又道:「狄卿雖查不出那死士是誰所派,不過已查出他落腳的邸店,根據邸店掌柜的供詞,那人是河北口音。」

  武媚娘心中一動,道:「陛下,您心中已有結論了嗎?」

  蔣王任地在河北相州,鄧王則在江南襄州,由此便可以判斷,蔣王嫌疑更大李治道:「皇后覺得如何?」

  武媚娘道:「妾身剛剛查出來,蔣王的生母王美人,曾與陰妃有隙,陰妃派趙美人殺王美人,也是有可能的。」

  李治深吸一口氣,道:「如果真的是蔣王,常山大婚的日子,他一定會有所動作,先靜觀其變吧。」

  眼下畢竟沒有確鑿證據,況且蔣王身份特殊,只有等他露出馬腳,才能對他動手。

  武媚娘提醒道:「陛下,要不要跟常山提個醒?」

  李治想了想,抬手道:「不,可以告訴新城,讓她守在常山身邊。朕總覺得,蔣王要殺常山,應該還有別的原因。」

  從常山公主與蔣王的態度來看,兩人曾經關係極好。

  就算趙美人殺了王美人,蔣王最多冷落常山公主,不再與她來往,沒道理如此憎恨她!

  日子一天天過去,接下來幾日,長安城恢復了平靜,長安城朝野上下,都關注著公主大婚的事。

  常山公主的公主府已經修好了。

  李治對這個妹妹很寵愛,不僅挑選了一座離皇宮近的府邸,距離新城公主府也很近。

  另外,他還給常山公主派了一支兩百人的衛隊。

  武皇后挑選出一百零八名內侍、一百零八名宮人,再加上公主院內的幾十名隨侍,都和常山公主一起遷往公主府。

  公主出嫁的禮儀繁瑣,皆由禮部負責,不需李治操心。

  到了大婚當日,又是一陣繁瑣的禮儀。

  李治在兩儀殿宴請群臣,按照規矩,公主也要出拜,群臣皆伏地稽首,以作回拜。

  等常山公主在太廟祈拜後,已到了半下午,這才乘坐著武皇后借給她的鸞駕,擺駕出宮。

  沿路金吾衛戒嚴,路旁儘是火爐,極盡壯觀。

  來到公主府,又經過繁瑣的程序,臨近傍晚,公主才終於進入洞房。駙馬則在內堂陪客。

  公主大婚,來恭賀的客人自然都是顯赫之人,坐在內堂的要麼是公卿列候,

  要麼是宗室王爵。

  蔣王便是其中之一,他等著駙馬過來敬酒後,便站起身,離開了屋子。

  他起身的瞬間,鄧王警了他一眼。

  蔣王信步朝著後堂而去,來到垂花門時,被侍衛擋住了,按照規矩,公主出嫁當天,外客不得入內。

  蔣王淡淡道:「你去通告公主,就說是本王要見她,她若不見,本王轉身就走。」

  侍衛只好過去通報,很快打了個來回,說公主請他進去。

  蔣王信步來到常山公主的婚房,敲了敲門,常山公主的貼身婢女彩兒開了門,把他請了進去。

  婚房之內,常山公主穿著一身精緻的金絲紅羅籠裙,頭戴華冠,上面鑲嵌著琥珀、瑪瑙、珍珠等飾物,耀目金光。

  「兄長,您來看我了。」常山公主微微笑著,臉上閃動著明艷的光澤。

  蔣王感嘆道:「按照規矩,我這個時候過來找你,不太妥當,但你我雖不是親兄妹,關係卻更勝,明日我就要離京了,這是我答應送給你的石蜜。」

  遞過一個琉璃瓶子。

  常山公主伸手接過,望著瓶中的石蜜,不禁露出緬懷之色,道:「多謝兄長。」

  蔣王道:「今日是你大喜之日,我也不好在這裡久待,先走了。」轉身推門離去。

  他剛走不久,新城公主和彩兒一起走了進來。

  新城公主望著琉璃瓶,朝常山公主道:「阿姊,這瓶石蜜,我幫你收起來吧。」

  常山公主點點頭,囑咐道:「且收好了,莫要磕了碰了,辜負了兄長一片心意。」

  新城公主道:「知道了。」

  常山公主見她神情有異,問道:「阿妹,怎麼了?」

  新城公主勉強笑了笑,道:「沒什麼,駙馬應該很快要來了,小妹就不打擾你了。」

  轉身離開了屋子,沿著走廊一路向西,不多時,便見前方站著兩個人,一人是狄仁傑,另一人是孫思邈。

  「公主殿下,東西拿到了嗎?」狄仁傑問。

  新城公主點點頭,將琉璃瓶子遞給了孫思邈。

  孫思邈打開瓶口,用鼻子朝裡面嗅了嗅,裡面除了一陣甜香味外,果然還混合著其他味道。

  他一邊聞著,一邊低聲道:「射工、斑螯、卵鞘」臉色越來越凝重。

  狄仁傑道:「孫神醫,有問題嗎?」

  孫思邈捻須道:「這石蜜之中,混入了很多藥蟲。」

  新城公主驚道:「什麼是藥蟲?」

  孫思邈道:「就是與蟲有關的藥材,比如蟲的屍體,或者身體的一部分。」

  新城公主奇道:「如此說來,裡面混的都是藥材,對阿姊無害了?」

  孫思邈搖了搖頭,道:「每一種藥蟲的藥性都極為獨特,古往今來流傳下來的藥蟲方子,都是用幾味輔藥混合一種藥蟲,方能治病,絕不可隨意將藥蟲混合搭配,更何況搭配這麼多種。」

  新城公主道:「那搭配了會怎麼樣?」

  孫思邈緩緩道:「這麼多藥蟲混在一起,老夫也不知道會產生什麼效果,不過肯定對身子有害。」

  新城公主咬牙道:「兄長沒說錯,蔣王真的要害阿姊。」

  狄仁傑道:「事不宜遲,需得立刻將情況告知陛下。」

  蔣王回到內堂時,只坐了沒一會,便朝盧照鄰打了個招呼,邁步離開了公主府。

  剛出大門時,忽聽身後傳來一道喊聲。

  轉頭一看,原來鄧王也跟著出來了。

  蔣王對鄧王一點不客氣,冷著臉道:「你喊我做什麼?」

  鄧王沒有回話,只抬頭朝大街看了過去。

  蔣王順著他目光看去,只聽遠處傳來陣陣馬蹄聲,不一會,一支千牛衛奔了過來。

  為首的千牛備身朝二人拱手道:「蔣王殿下,鄧王殿下,陛下請兩位入宮一趟。」

  蔣王聽到皇帝召見,心中一沉,深吸一口氣後,跟著千牛衛去了。

  兩人跟著千牛衛一路進了宮,很快被帶到了甘露殿,

  進入外殿,蔣王露出驚之色。

  殿內不僅坐著皇帝和武皇后,連狄仁傑也在殿內。

  蔣王目視著狄仁傑,很想問他為何會在此處,話到嘴邊,總算驚醒,若是問出這話,等於不打自招。

  他深吸一口氣,定住心神,朝李治和武皇后見禮。

  「砰」的一聲,李治將一個琉璃瓶放在龍案上,緩緩道:「七兄,常山的怪病,就是你搞的鬼吧?」

  蔣王瞧見玻璃瓶後,仰天一嘆,知道皇帝已經知道了一切,再隱瞞也無用,

  他身為王族,自有傲氣,當即昂首道:「不錯,是我做的。」

  李治道:「朕倒想聽聽你的理由。」

  蔣王咬了咬牙,道:「理由?她親手害死我生母,你說我該不該殺她?」

  李治吃了一驚,道:「怎麼可能,你生母王美人死的時候,她才五歲多,怎麼可能殺人?」

  蔣王道:「陛下,您知道我生母是怎麼死的嗎?」

  李治道:「聽說是暴斃而亡。」

  蔣王冷哼道:「不,她是被人毒死,就是你桌上擺著的石蜜中的毒!」

  武皇后忽然道:「這毒藥,是當年的奉御巢叔謀研製的吧?

  O

  蔣王看了武皇后一眼,道:「不錯,就是那老貨!此毒服下後,診斷時會被當做心疾,若不能發現病因,兩日之內,就會暴斃。」

  武皇后又道:「要殺王美人之人,可是陰妃?」

  蔣王露出吃驚之色,道:「您連這都知道了?」側頭看了鄧王一眼,心想肯定是鄧王說的。

  武皇后淡淡道:「吾查出王美人因一個叫魏珏的宮人,與陰妃不睦,故而有此猜測。」

  蔣王道:「魏珏是阿娘最信任的人,還曾救過阿娘性命,當年陰妃為了拉攏巢老頭,想把魏珏送給他,阿娘自然不同意。」

  「可惜阿娘位份太低,無法阻止陰妃,魏珏最終還是被送給了巢老頭。阿娘悲憤不已,便想暗中轉投楊妃。」

  「因宮人泄密,此事被陰妃知道了,她想害死阿娘,不過阿娘對她已有防備,她無法得手。」

  「後來陰妃便找上趙美人,給她一包毒藥,讓她除掉阿娘。趙美人不敢違抗陰妃,將毒藥下在阿娘最喜歡的芙蓉水晶糕里,讓常山送到阿娘的宮裡。」

  「阿娘與趙美人情同姐妹,對她自無戒心,況且送水晶糕的是一個五歲的孩子,便毫無防備的吃下了。」

  「當天夜裡,阿娘便不舒服了,宣御醫查看,認為並非中毒,而是得了心疾。崔老太妃也親自看過阿娘,讓其他御醫診斷,依然判斷是心疾。」

  「第二天下午,阿娘便沒能挺過去,宮中也都當做患疾病而死,我當時已在外開府,甚至來不及看阿娘最後一面!」

  說到此處,泣不成聲。

  李治微微側頭,嘆了口氣。

  蔣王擦了擦眼淚,接著道:「當時後宮爭鬥激烈,阿娘無故暴斃,我自然懷疑有人毒死阿娘,於是暗中派人調查。」

  只可惜,根本查不出任何線索,後來是魏環找上我,告訴我說,是巢老頭研製出的一種特殊毒藥,毒死了阿娘!」

  「我便讓魏珏潛伏在巢老頭身邊,拿到那種毒藥,當做證據。結果魏珏果然幫我拿到了,我便去找崔老太妃,讓她主持公道!」

  「可崔老太妃卻說,僅憑這瓶毒藥還不夠,需要魏珏做人證。我又去找魏珏時,她卻失蹤了。」

  武媚娘緩緩道:「她應該是偷藥被發現,被陰妃處死,埋在了寶寧殿的梅花林下。」

  蔣王沉聲道:「我也猜到她已經死了,只好又去找崔老太妃,讓她想辦法。

  只可恨,她卻不願出頭!」

  鄧王終於出聲道:「母親並非不願幫你,而是當時陰妃在後宮勢力太強,母親暗中想收集證據對付她,卻處處受制,拿她沒辦法。」

  蔣王冷冷道:「那是因為她不願為了一個小小的美人,與陰妃魚死網破而已。」

  鄧王低下了頭,道:「母親確實有很多顧忌,無法對陰妃動手,她因為此事,對你心懷愧疚,又因治理不好後宮,對先帝有愧,這才心力交,染了重疾。臨走之前,她也只能勸先帝懲治趙美人,也算幫你報仇。

  蔣王冷冷道:「趙美人該死,常山也逃不脫干係!」

  李治沉聲道:「所以你才用魏珏給你的毒藥,給常山下毒?」

  蔣王道:「是的,我當時並未動手,而是等了幾年,等到我即將離京就藩時,才將下毒的石蜜送給她。」

  「因這幾年我一直去瞧她,並且總給她帶吃的,她對我毫無防備。只可惜她服下後只得了怪疾,並未立死。」

  李治道:「她當初只有五歲,並不知送給你母親的是毒藥,你怎能遷怒於她?」

  蔣王大聲道:「死的又不是你母親,你當然可以這樣想了!」

  武媚娘喝道:「放肆!」

  蔣王哼了一聲,道:「事已至此,本王沒什麼好怕的,要殺要剮,悉聽尊便。本王為母報仇,並不後悔!」

  李治忽然道:「你得知常山要大婚後,便制定好毒殺她的計劃,同時命死土在洛陽做下連環兇殺案,把狄仁傑引過去,是不是?」

  蔣王道:「不錯,狄仁傑名聲太大,本王也怕他查到本王頭上。」

  李治厲聲道:「你縱是為母報仇,那些被殺之人,與你何冤,你為何要殺他們?」

  蔣王不敢與李治對視,低下頭,低聲道:「我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只能怪他們倒霉吧。」

  李治搖了搖頭,朝鄧王問道:「王叔,你是如何知道蔣王要殺常山的?」

  鄧王道:「母親臨死之前,依然對七郎有愧,將這樁秘密告訴了我,讓我盯著蔣王,防止他做出過激之事。」

  「常山得怪病時,我便猜到與他有關,只可惜無能為力。後來常山病癒,又要大婚,我猜到常山出宮之後,他肯定又會動手,便散播流言,想阻止婚事。」

  李治點了點頭,

  難怪鄧王阻止此事的方式如此溫和,又沒有來找自己,顯然是因崔老太妃的囑咐,對蔣王心懷同情。

  李治看向狄仁傑道:「狄卿,你有沒有什麼要問?」

  狄仁傑道:「臣只有一個問題,想問蔣王殿下。」

  蔣王哼道:「你問吧。」

  狄仁傑看向龍案上的琉璃瓶,道:「瓶中的毒藥,也是巢奉御研製的嗎?」

  蔣王道:「是的。」

  「您是從哪裡得來的?」

  蔣王眯著眼一笑,道:「他也是害死母親的仇人,本王豈能饒他?李祐造反失敗後,我便派人捉住了他,關在母親陵墓附近的靈園內,本想把他關一輩子,

  讓他贖罪,沒想到常山竟沒有死,便只好讓他重新研製一份毒藥了。」

  狄仁傑點點頭,沒有再做聲了。

  李治望著蔣王,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處置他。

  他沉吟了一會,揮了揮手,命狄仁傑將他暫時關起來,隨即起身,和武媚娘一起離開了大殿。

  日升日落,長安城文渡過了平靜的一日,常山公主的大婚也一切順利。

  李治最終決定,不把蔣王的事情告訴她。

  常山公主這二十多年的生活,已經夠可憐了,李治不想讓她再為幼年的事,

  蒙受陰影。

  在李治授意下,蔣王報仇的事被掩蓋,這樁宮廷隱秘,將永遠成為秘密,掩蓋在歷史洪流之中。

  大理寺對外宣布,洛陽的案子是蔣王派人所為。常山公主還因此找上李治,

  替蔣王求情。

  李治最終下旨,將蔣王爵位剝奪,削為平民,流放嶺南。

  這一樁因常山公主婚事引起的宮廷舊事,也終於告一段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