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太宗的苦心
第311章 太宗的苦心
李治坐在龍椅之上,一臉凝重的望著蔣王。
「七兄,你剛才說什麼?」
蔣王道:「陛下,散播盧照鄰流言之人,是鄧王李元裕!」
李治望著他肥胖的身軀,沉聲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蔣王道:「臣聽說了盧照鄰的流言後,便一直在暗中調查,這才查出此事與鄧王有關。」
李治眯著眼道:「七兄對此事,倒格外的上心啊。」
蔣王低下頭,道:「不瞞陛下,臣的生母與常山的生母,是一起入宮的宮人,後來又一起普封美人,所以臣一直在暗中關注著她。」
李治道:「既是如此,往年你來長安時,怎麼不見你去瞧常山?」
蔣王道:「臣沒臉去見她。」
李治道:「為何?」
蔣王嘆道:「常山病重的那十幾年,我親眼瞧著她變得越來越消瘦,卻無能為力,於是不敢再去看她。」
「那她病好之後,你又為何不去看她?」
蔣王咬牙道:「臣當年以為她必死無疑,心中已放棄了她,如今哪還有資格,再去見她?」
李治凝視著蔣王,總覺得他神情有點不對勁。
「你既然對她有愧,更應該跟她好好道歉,走,朕陪你一起去見她。」他招了招手。
蔣王略一猶豫,拱手道:「臣領旨。」
二人一起來到公主院,見到了常山公主和新城公主。
因常山公主即將出嫁,新城公主這幾天也都待在公主院,陪伴著姊姊。
常山公主瞧見蔣王后,呆了一呆,霧時間,眼中蘊滿了淚水,隨即撲到蔣王懷裡。
李治見常山公主對蔣王的態度後,心中那絲疑慮也就消去,拉著新城公主來到外室,讓兩人可以單獨說話。
李治向新城公主問起常山公主和蔣王的事。
新城公主看了里室一眼,扁了扁嘴,道:「我其實也不是很清楚,我與七兄見面不多,關於他的事,都是從阿姊那裡聽到。」
李治擺手道:「無妨,你就把常山和你說的,告訴我就行。」
新城公主道:「兄長,其實阿姊小時候很可憐,當時她才五歲,生母就被打入冷宮,父親也不疼她,一個人在宮中孤苦伶仃的。」
李治點點頭,從唐高宗記憶來看,他對這個妹妹就沒什麼感情。
新城公主接著道:「阿姊生母位份低,又被打入冷宮,別的兄弟姊妹都不理她,只有七兄會經常找她玩,還給她吃好吃的。」
李治道:「她有沒有說,為何七兄會找她玩呢?」
新城公主思索著,道:「好像是因為阿姊的阿娘與七兄的阿娘是好姊妹,兩人關係一直很好。」
李治點點頭,這和蔣王的說法一致。
新城公主道:「對了,聽阿姊說,七兄的阿娘也死的很早,還是突然暴斃。」
李治心中一凜,問道:「是何時暴斃的?」
新城公主道:「貞觀十年,跟母親同一年死的,當時是崔老太妃管理後宮。」
李治心中一沉。
蔣王的生母暴斃而亡。
崔老太妃不過管理後宮幾個月,就病勢沉重,回到蜀地後便死了。
常山公主的生母,則被打入冷宮。
這三件事之間,似乎隱隱藏著某種聯繫。
要想理清這背後的邏輯,必須更詳細的了解貞觀十年還發生了哪些事。
貞觀十年的時候,唐高宗只有九歲,記憶模糊,蔣王李惲卻已經十二三歲了,應該知道一些。
想到此處,李治起身來到內殿。
抬頭一看,蔣王搬著一張椅子坐在床榻對面,正在和常山公主對坐說話。
「兄長,您瞧,這是您離京前,送我的那罐石蜜,我都捨不得吃,快放壞了才吃的,這罐子我一直留著呢。」常山公主手中拿著一個小木罐。
不知為何,蔣王瞧見那木罐後,竟露出幾分驚恐之色,匆忙起身。
「你喜歡吃,我下次入宮時,再幫你帶一點便是。妹子,我還有點事,先走了。」
轉過身時,蔣王這才注意到李治不知何時進來了,正目不轉睛的望著他。
蔣王臉色更加慌亂,拱手道:「陛下,臣先告退了。」
李治點了點頭,目視著蔣王腳步匆忙的離開了屋子。
常山公主見他就這樣走了,臉上露出失落的表情,隨即強打精神,朝李治道:「九兄,多謝你帶七兄來看我。」
李治在蔣王剛才的位置坐下,笑道:「沒什麼,盧照鄰的事我問清楚了,都是流言,你不必擔心。」
常山公主盯著他看了一會,微微一笑,道:「那是小妹想多了。」
新城公主這時走了進來,一臉奇怪的道:「七兄怎麼匆匆忙忙走了?」
李治笑道:「興許是有什麼事吧。」
三人坐下來,說了一陣閒話,李治有意無意的詢問著蔣王的事情。
基本都和新城公主說的差不多。
聊了一陣,武媚娘忽然派人請李治過去。
李治來到立政殿,在榻上落座後,朝武媚娘問道:「媚娘,找我何事?」
武媚娘神色鄭重的道:「陛下,妾身剛才從秦業那裡聽說了些往事,琢磨著,可能與鄧王有關。」
李治精神一振,詳細詢問起來。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逝世,太宗皇帝悲痛欲絕。
然而對後宮不少嬪妃們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有子的嬪妃,於是一場爭鬥,悄無聲息的在後宮醞釀。
太宗也察覺到此事,便請來了崔老太妃。
這個舉動非常怪異,就算太宗多麼敬重崔老太妃,哪有皇帝主動把後宮交給長輩管理的?
更何況這個長輩並非皇帝生母,也非皇太后。
有聰明的嬪妃,比如韋貴妃,從太宗的舉動之中,瞧出了太宗的苦心。
他顯然是擔心某個嬪妃掌管後宮之後,生出野心,想要繼為新皇后,甚至幫兒子謀奪儲君之位!
太宗請來崔老太妃,就是想告誡後宮所有嬪妃,滅了爭寵心思,踏踏實實,
安分守己。
不少嬪妃讀懂了太宗的意思,失望之餘,也退出了這場爭鬥。
然而在權力和欲望面前,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清醒,依然有嬪妃繼續暗中爭鬥。
這其中斗的最狠的兩個人,分別是陰德妃和楊淑妃。
她們倆身份都不簡單。
陰德妃的父親,名叫陰世師,是隋朝時期的長安留守。
李淵攻打長安時,陰世師殺了李淵的兒子李智雲,還挖了李家祖墳。
陰氏稱得上李氏的仇人。
這種身份下,陰妃依然能升為四夫人之一,足見太宗對她的寵愛。
另一位楊淑妃則是楊廣的女兒,前隋公主。
這兩個女人因為身份的緣故,在宮中過的並不順心,心中都暗藏著改變現狀的心思。
陰妃的兒子是五皇子李佑,楊妃的兒子是三皇子李恪,都很受太宗寵愛。
如今皇后已死,兩女都懷著扶自己兒子上位的心思,故而貞觀十年的後宮爭鬥,便是以兩人為主。
陰妃心機深沉,很早便瞧出皇后身體不好,暗中在為爭寵做準備。
她很早就在身邊挑選出兩個美貌婢女,侍奉太宗,既能讓太宗覺得她大度,
也能發展自己勢力。
那兩個婢女便是李惲和常山公主的生母,王美人和趙美人。
皇后一死,陰妃立刻發力,想謀奪管理後宮的權力,誰知太宗將崔老太妃請了回來。
接下來的幾個月,後宮變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嬪妃暴斃、宮人內侍頻繁失蹤。
那個時候,每天清晨,都會有內侍去宮中每一口井中檢查,看是否有宮人戶體。
王美人便是暴斃於那個時候。
到了十二月,崔老太妃臥病在床,無法理事,向太宗請求返回蜀地,臨走之前,建議太宗將趙美人打入冷宮。
崔老太妃回到蜀地後,一個月都沒能挨住,便病逝了。
李治聽到此處,問道:「崔老太妃是否中毒?」
武媚娘道:「妾身也問過秦業,根據他的說法,當時崔老太妃病重時,很多御醫都看過,並未發現中毒。」
李治又問:「王美人暴斃,也沒有發現中毒嗎?」
武媚娘面色凝重,道:「應該是的,若是中毒了,御醫肯定能發現的。」
李治眉宇間多了幾分困惑。
怎麼看王美人的死都不正常,不可能是正常死亡。
要麼王美人中的毒非常怪異,御醫無法診治出來,要麼就是御醫被人收買,
隱瞞了此事。
此事詭異,過的時間又太長,再想探知真相,並非一件易事。
李治沉吟了半響,腦中又回想起蔣王剛才的怪異表情,這讓他隱隱有些不安。
要查出此事真相,其實還有一個切入點。
鄧王李元裕。
他是崔老太妃的兒子,老太妃臨死之前,一定把所有真相告訴了他。
只不過,由自己直接召見他的話,他未必會老實回答。
李治心中有了計較,當即離開了立政殿,朝甘露殿返回,命人把高有道召了過去。
高有道回到偏殿時,盧照鄰和杜易簡都朝他看了過去。
昨天皇帝才召見過高有道,詢問盧照鄰的事,今日又召過去,顯然有問題。
高有道低聲道:「下衙後,再跟你們說。」
盧照鄰只好壓住好奇心,好不容易將今日的差事處理完,時間剛到酉時,比昨日早了一些。
三人一起朝著宮門而去,剛出朱雀門,盧照鄰便急不可耐的問:「高兄,陛下是不是又問起我的事?」
高有道沉聲道:「陛下不是問,而是告訴了我一件事。」
「何事?」兩人都問。
高有道嘆了口氣,道:「陛下已經查清楚了,散播謠言之人,是鄧王李元裕!」
盧照鄰失聲道:「這怎麼可能?陛下是不是弄錯了!」
杜易簡急忙捂住他嘴,左右看了一眼,小聲道:「你瘋了,這種話也敢亂說高有道沉聲道:「既然是下親口說的,應該不會錯!」
杜易簡低著頭,望著地面,道:「鄧王殿下,為何要做這種事?」
杜易簡哼道:「這就叫人心隔肚皮,也許他見你現在發跡了,過的比他還好,心生嫉妒吧?
「我不許你污衊鄧王殿下!」盧照鄰怒視著他。
杜易簡見他生氣了,陪笑道:「我也是隨口一說,你別當真。」
高有道道:「盧兄,你不是準備今日帶我們去拜訪鄧王嗎?正好可以找他問一下!」
盧照鄰深吸一口氣,目光灼灼的道:「也好,我要親口向他問個明白。」
盧照鄰昨日就派人向鄧王通告過,說今日要帶著朋友去拜訪,故而鄧王府早早就準備好了宴席。
三人來到鄧王府,在王府長史帶領下,徑直來到大廳。
廳內已擺好桌椅,婢女們魚貫而入,將一道道美味珍端了進來。
鄧王見三人到來,微笑的迎了過來。
「照鄰,你終於來了,本王等你多時了,高校書和杜校書也來了!都快過來坐吧。」
高有道和杜易簡都拱手見禮,盧照鄰卻沒有行禮。
他是個直來直往的性子,凝視著李元裕,道:「鄧王殿下,那些關於我的流言,是否與你有關?」
李元裕證了愜,沉默了一會後,揮手屏退了下人,目光朝高有道、杜易簡看了過去。
「兩位能否暫去偏廳等候,我有話想和照鄰單獨說。」
盧照鄰一擺手,道:「他們都是我最信任的朋友,殿下有什麼話,當著他們說也一樣。」
李元裕長嘆一口氣,道:「我讓他們離開,並非信不過他們,而是此事涉及宮廷隱秘,聽到了未必有好處。」
杜易簡心中一驚,正要打退堂鼓,高有道卻道:「殿下不必擔心,此事既與盧兄有關,我們不怕擔風險。」
杜易簡聽他如此說了,心中暗暗叫苦,卻也不好再找理由離開了。
李元裕目光在三人身上依次掃過,面色凝重的道:「既如此,你們隨我來吧李元裕帶著三人來到書房,又召來幾名心腹,命他們守在四周,不許任何人偷聽。
如此大的陣仗,將杜易簡嚇得臉色蒼白,額頭冒汗。
然而還未完,正當三人以為鄧王要說的時候,鄧王站在一個書架前,也不知按動什麼機括。
只聽「咯」一聲,書架竟被推開,後面是一間密室。
「三位請進吧。」李元裕淡淡道。
杜易簡見盧照鄰走了進去,咽了口吐沫,朝高有道附耳道:「高兄,他不會在裡面埋了刀斧手,想騙我們進去,殺我們滅口吧?」
高有道沒好氣道:「人家可是親王,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說完跟著也進去了。
杜易簡無可奈何,只好也跟進去了。
「咯」一聲,鄧王進屋後,便將書架還原了。
密室並不大,只有一丈見方,無門無窗,一片昏暗。
李元裕點燃兩盞壁燈後,才總算多了些光亮。
三人這才發現,小小的密室中,竟還有個書架,上面堆了幾本書,全都是紙皮發黃的古籍。
鄧王在牆邊一張椅子上坐下,抬頭望著三人,緩緩道:
「此事極為隱秘,若不是陛下已經知道是我傳的流言,派王伏勝過來警告我,我也不打算告訴你們。」
密室內只有一張椅子,所以三人只能站著聽。
盧照鄰皺眉道:「您這麼做有什麼苦心嗎?」
鄧王凝視著他,道:「照鄰,你對公主是真心的嗎?」
盧照鄰昂然道:「自然。」
鄧王道:「那你就不能和她大婚。」
盧照鄰愣然道:「這是為何?」
鄧王道:「常山公主在皇宮之中,有陛下護佑,才能安全,她若是嫁給了你,不出一月,必死無疑!」
此話一出,三人都驚呆了。
盧照鄰急問:「為什麼?是誰要害她,誰又敢謀害當朝公主?」
鄧王沉默了一會,道:「敢謀害公主的自然不會是普通人,你們真的想知道是誰嗎?」
杜易簡渾身直起雞皮疙瘩,很想說自己並不那麼想知道。
只可惜高有道已經搶先開口了。
「還請殿下告訴我們!」
鄧王側頭凝望著壁燈,緩緩道:「是蔣王李惲!」
盧照鄰追問道:「蔣王為何要害公主?」
鄧王緩緩道:「因為他的生母,是被常山公主的生母害死的,我只能告訴你們這麼多了。照鄰,如果你真為常山公主好,就不能跟她成婚。」
「等會!」杜易簡抬手道:「您既然知道此事,為何不告訴陛下?有陛下護著,蔣王難道還能得逞嗎?」
鄧王陷入了沉默。
高有道試探著道:「殿下,您是擔心陛下更相信蔣王,而不相信您這位王叔嗎?」
大唐宗室的處境,群臣其實都看得出來,皇帝明顯更偏向兄弟輩藩王,冷落叔字輩藩王。
鄧王緩緩道:「不僅是這個原因,這中間內情複雜,以我的立場,很難取得陛下信任。」
盧照鄰三人聽了後,面面相。
來之前,他們怎麼也想不到竟問出這樣一個結果,一時間,三人都不知該說些什麼。
高有道最先定住神,拱手道:「多謝殿下相告,我們告辭了。」
離開鄧王府後,三人文陷入了沉默。
走到一條寂靜的街道時,杜易簡忽然道:「你們相信鄧王的話嗎?」
盧照鄰沉聲道:「我相信。」
杜易簡道:「可這未免太匪夷所思了吧?」
盧照鄰道:「鄧王的性格我最了解,雖然事情確實令人難以接受,但這是他的行事作風。」
杜易簡吃驚的望著他,道:「你不會真打算聽他的,取消與公主的大婚吧?」
盧照鄰露出凜然之色:「不,我要將此事告訴陛下!」
杜易簡急道:「不可,這涉及到宗室之間的爭鬥,還牽扯到宮廷隱秘,我們卷進去,肯定沒有好下場!」
高有道看了他一眼,道:「我們已經卷進去了,想抽身也來不及了。」
杜易簡摸了摸鼻子,苦笑道:「原本還指著喝盧兄喜酒的,想不到會遇到這種事。」
盧照鄰歉然道:「是我連累二位。」
高有道拍了拍他肩膀,道:「你我之間,何必說這種話,其實咱們的處境並沒有那麼危險。」
杜易簡耳朵動了動,道:「怎麼說?」
高有道笑道:「你們想想,陛下為何把鄧王的事告訴我?」
杜易簡眸光一亮,道:「是想讓你告訴盧兄,再讓盧兄來質問鄧王?」
高有道笑道:「正是如此,我們只需把鄧王告訴我們的話,轉告陛下,由陛下自己判斷真假,就不會有任何危險!」
三人相互望著對方,都覺得這種做法最為妥當,當即調轉方向,朝著皇宮而去。
李治坐在龍椅之上,一臉凝重的望著蔣王。
「七兄,你剛才說什麼?」
蔣王道:「陛下,散播盧照鄰流言之人,是鄧王李元裕!」
李治望著他肥胖的身軀,沉聲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蔣王道:「臣聽說了盧照鄰的流言後,便一直在暗中調查,這才查出此事與鄧王有關。」
李治眯著眼道:「七兄對此事,倒格外的上心啊。」
蔣王低下頭,道:「不瞞陛下,臣的生母與常山的生母,是一起入宮的宮人,後來又一起普封美人,所以臣一直在暗中關注著她。」
李治道:「既是如此,往年你來長安時,怎麼不見你去瞧常山?」
蔣王道:「臣沒臉去見她。」
李治道:「為何?」
蔣王嘆道:「常山病重的那十幾年,我親眼瞧著她變得越來越消瘦,卻無能為力,於是不敢再去看她。」
「那她病好之後,你又為何不去看她?」
蔣王咬牙道:「臣當年以為她必死無疑,心中已放棄了她,如今哪還有資格,再去見她?」
李治凝視著蔣王,總覺得他神情有點不對勁。
「你既然對她有愧,更應該跟她好好道歉,走,朕陪你一起去見她。」他招了招手。
蔣王略一猶豫,拱手道:「臣領旨。」
二人一起來到公主院,見到了常山公主和新城公主。
因常山公主即將出嫁,新城公主這幾天也都待在公主院,陪伴著姊姊。
常山公主瞧見蔣王后,呆了一呆,霧時間,眼中蘊滿了淚水,隨即撲到蔣王懷裡。
李治見常山公主對蔣王的態度後,心中那絲疑慮也就消去,拉著新城公主來到外室,讓兩人可以單獨說話。
李治向新城公主問起常山公主和蔣王的事。
新城公主看了里室一眼,扁了扁嘴,道:「我其實也不是很清楚,我與七兄見面不多,關於他的事,都是從阿姊那裡聽到。」
李治擺手道:「無妨,你就把常山和你說的,告訴我就行。」
新城公主道:「兄長,其實阿姊小時候很可憐,當時她才五歲,生母就被打入冷宮,父親也不疼她,一個人在宮中孤苦伶仃的。」
李治點點頭,從唐高宗記憶來看,他對這個妹妹就沒什麼感情。
新城公主接著道:「阿姊生母位份低,又被打入冷宮,別的兄弟姊妹都不理她,只有七兄會經常找她玩,還給她吃好吃的。」
李治道:「她有沒有說,為何七兄會找她玩呢?」
新城公主思索著,道:「好像是因為阿姊的阿娘與七兄的阿娘是好姊妹,兩人關係一直很好。」
李治點點頭,這和蔣王的說法一致。
新城公主道:「對了,聽阿姊說,七兄的阿娘也死的很早,還是突然暴斃。」
李治心中一凜,問道:「是何時暴斃的?」
新城公主道:「貞觀十年,跟母親同一年死的,當時是崔老太妃管理後宮。」
李治心中一沉。
蔣王的生母暴斃而亡。
崔老太妃不過管理後宮幾個月,就病勢沉重,回到蜀地後便死了。
常山公主的生母,則被打入冷宮。
這三件事之間,似乎隱隱藏著某種聯繫。
要想理清這背後的邏輯,必須更詳細的了解貞觀十年還發生了哪些事。
貞觀十年的時候,唐高宗只有九歲,記憶模糊,蔣王李惲卻已經十二三歲了,應該知道一些。
想到此處,李治起身來到內殿。
抬頭一看,蔣王搬著一張椅子坐在床榻對面,正在和常山公主對坐說話。
「兄長,您瞧,這是您離京前,送我的那罐石蜜,我都捨不得吃,快放壞了才吃的,這罐子我一直留著呢。」常山公主手中拿著一個小木罐。
不知為何,蔣王瞧見那木罐後,竟露出幾分驚恐之色,匆忙起身。
「你喜歡吃,我下次入宮時,再幫你帶一點便是。妹子,我還有點事,先走了。」
轉過身時,蔣王這才注意到李治不知何時進來了,正目不轉睛的望著他。
蔣王臉色更加慌亂,拱手道:「陛下,臣先告退了。」
李治點了點頭,目視著蔣王腳步匆忙的離開了屋子。
常山公主見他就這樣走了,臉上露出失落的表情,隨即強打精神,朝李治道:「九兄,多謝你帶七兄來看我。」
李治在蔣王剛才的位置坐下,笑道:「沒什麼,盧照鄰的事我問清楚了,都是流言,你不必擔心。」
常山公主盯著他看了一會,微微一笑,道:「那是小妹想多了。」
新城公主這時走了進來,一臉奇怪的道:「七兄怎麼匆匆忙忙走了?」
李治笑道:「興許是有什麼事吧。」
三人坐下來,說了一陣閒話,李治有意無意的詢問著蔣王的事情。
基本都和新城公主說的差不多。
聊了一陣,武媚娘忽然派人請李治過去。
李治來到立政殿,在榻上落座後,朝武媚娘問道:「媚娘,找我何事?」
武媚娘神色鄭重的道:「陛下,妾身剛才從秦業那裡聽說了些往事,琢磨著,可能與鄧王有關。」
李治精神一振,詳細詢問起來。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逝世,太宗皇帝悲痛欲絕。
然而對後宮不少嬪妃們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有子的嬪妃,於是一場爭鬥,悄無聲息的在後宮醞釀。
太宗也察覺到此事,便請來了崔老太妃。
這個舉動非常怪異,就算太宗多麼敬重崔老太妃,哪有皇帝主動把後宮交給長輩管理的?
更何況這個長輩並非皇帝生母,也非皇太后。
有聰明的嬪妃,比如韋貴妃,從太宗的舉動之中,瞧出了太宗的苦心。
他顯然是擔心某個嬪妃掌管後宮之後,生出野心,想要繼為新皇后,甚至幫兒子謀奪儲君之位!
太宗請來崔老太妃,就是想告誡後宮所有嬪妃,滅了爭寵心思,踏踏實實,
安分守己。
不少嬪妃讀懂了太宗的意思,失望之餘,也退出了這場爭鬥。
然而在權力和欲望面前,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清醒,依然有嬪妃繼續暗中爭鬥。
這其中斗的最狠的兩個人,分別是陰德妃和楊淑妃。
她們倆身份都不簡單。
陰德妃的父親,名叫陰世師,是隋朝時期的長安留守。
李淵攻打長安時,陰世師殺了李淵的兒子李智雲,還挖了李家祖墳。
陰氏稱得上李氏的仇人。
這種身份下,陰妃依然能升為四夫人之一,足見太宗對她的寵愛。
另一位楊淑妃則是楊廣的女兒,前隋公主。
這兩個女人因為身份的緣故,在宮中過的並不順心,心中都暗藏著改變現狀的心思。
陰妃的兒子是五皇子李佑,楊妃的兒子是三皇子李恪,都很受太宗寵愛。
如今皇后已死,兩女都懷著扶自己兒子上位的心思,故而貞觀十年的後宮爭鬥,便是以兩人為主。
陰妃心機深沉,很早便瞧出皇后身體不好,暗中在為爭寵做準備。
她很早就在身邊挑選出兩個美貌婢女,侍奉太宗,既能讓太宗覺得她大度,
也能發展自己勢力。
那兩個婢女便是李惲和常山公主的生母,王美人和趙美人。
皇后一死,陰妃立刻發力,想謀奪管理後宮的權力,誰知太宗將崔老太妃請了回來。
接下來的幾個月,後宮變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嬪妃暴斃、宮人內侍頻繁失蹤。
那個時候,每天清晨,都會有內侍去宮中每一口井中檢查,看是否有宮人戶體。
王美人便是暴斃於那個時候。
到了十二月,崔老太妃臥病在床,無法理事,向太宗請求返回蜀地,臨走之前,建議太宗將趙美人打入冷宮。
崔老太妃回到蜀地後,一個月都沒能挨住,便病逝了。
李治聽到此處,問道:「崔老太妃是否中毒?」
武媚娘道:「妾身也問過秦業,根據他的說法,當時崔老太妃病重時,很多御醫都看過,並未發現中毒。」
李治又問:「王美人暴斃,也沒有發現中毒嗎?」
武媚娘面色凝重,道:「應該是的,若是中毒了,御醫肯定能發現的。」
李治眉宇間多了幾分困惑。
怎麼看王美人的死都不正常,不可能是正常死亡。
要麼王美人中的毒非常怪異,御醫無法診治出來,要麼就是御醫被人收買,
隱瞞了此事。
此事詭異,過的時間又太長,再想探知真相,並非一件易事。
李治沉吟了半響,腦中又回想起蔣王剛才的怪異表情,這讓他隱隱有些不安。
要查出此事真相,其實還有一個切入點。
鄧王李元裕。
他是崔老太妃的兒子,老太妃臨死之前,一定把所有真相告訴了他。
只不過,由自己直接召見他的話,他未必會老實回答。
李治心中有了計較,當即離開了立政殿,朝甘露殿返回,命人把高有道召了過去。
高有道回到偏殿時,盧照鄰和杜易簡都朝他看了過去。
昨天皇帝才召見過高有道,詢問盧照鄰的事,今日又召過去,顯然有問題。
高有道低聲道:「下衙後,再跟你們說。」
盧照鄰只好壓住好奇心,好不容易將今日的差事處理完,時間剛到酉時,比昨日早了一些。
三人一起朝著宮門而去,剛出朱雀門,盧照鄰便急不可耐的問:「高兄,陛下是不是又問起我的事?」
高有道沉聲道:「陛下不是問,而是告訴了我一件事。」
「何事?」兩人都問。
高有道嘆了口氣,道:「陛下已經查清楚了,散播謠言之人,是鄧王李元裕!」
盧照鄰失聲道:「這怎麼可能?陛下是不是弄錯了!」
杜易簡急忙捂住他嘴,左右看了一眼,小聲道:「你瘋了,這種話也敢亂說高有道沉聲道:「既然是下親口說的,應該不會錯!」
杜易簡低著頭,望著地面,道:「鄧王殿下,為何要做這種事?」
杜易簡哼道:「這就叫人心隔肚皮,也許他見你現在發跡了,過的比他還好,心生嫉妒吧?
「我不許你污衊鄧王殿下!」盧照鄰怒視著他。
杜易簡見他生氣了,陪笑道:「我也是隨口一說,你別當真。」
高有道道:「盧兄,你不是準備今日帶我們去拜訪鄧王嗎?正好可以找他問一下!」
盧照鄰深吸一口氣,目光灼灼的道:「也好,我要親口向他問個明白。」
盧照鄰昨日就派人向鄧王通告過,說今日要帶著朋友去拜訪,故而鄧王府早早就準備好了宴席。
三人來到鄧王府,在王府長史帶領下,徑直來到大廳。
廳內已擺好桌椅,婢女們魚貫而入,將一道道美味珍端了進來。
鄧王見三人到來,微笑的迎了過來。
「照鄰,你終於來了,本王等你多時了,高校書和杜校書也來了!都快過來坐吧。」
高有道和杜易簡都拱手見禮,盧照鄰卻沒有行禮。
他是個直來直往的性子,凝視著李元裕,道:「鄧王殿下,那些關於我的流言,是否與你有關?」
李元裕證了愜,沉默了一會後,揮手屏退了下人,目光朝高有道、杜易簡看了過去。
「兩位能否暫去偏廳等候,我有話想和照鄰單獨說。」
盧照鄰一擺手,道:「他們都是我最信任的朋友,殿下有什麼話,當著他們說也一樣。」
李元裕長嘆一口氣,道:「我讓他們離開,並非信不過他們,而是此事涉及宮廷隱秘,聽到了未必有好處。」
杜易簡心中一驚,正要打退堂鼓,高有道卻道:「殿下不必擔心,此事既與盧兄有關,我們不怕擔風險。」
杜易簡聽他如此說了,心中暗暗叫苦,卻也不好再找理由離開了。
李元裕目光在三人身上依次掃過,面色凝重的道:「既如此,你們隨我來吧李元裕帶著三人來到書房,又召來幾名心腹,命他們守在四周,不許任何人偷聽。
如此大的陣仗,將杜易簡嚇得臉色蒼白,額頭冒汗。
然而還未完,正當三人以為鄧王要說的時候,鄧王站在一個書架前,也不知按動什麼機括。
只聽「咯」一聲,書架竟被推開,後面是一間密室。
「三位請進吧。」李元裕淡淡道。
杜易簡見盧照鄰走了進去,咽了口吐沫,朝高有道附耳道:「高兄,他不會在裡面埋了刀斧手,想騙我們進去,殺我們滅口吧?」
高有道沒好氣道:「人家可是親王,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說完跟著也進去了。
杜易簡無可奈何,只好也跟進去了。
「咯」一聲,鄧王進屋後,便將書架還原了。
密室並不大,只有一丈見方,無門無窗,一片昏暗。
李元裕點燃兩盞壁燈後,才總算多了些光亮。
三人這才發現,小小的密室中,竟還有個書架,上面堆了幾本書,全都是紙皮發黃的古籍。
鄧王在牆邊一張椅子上坐下,抬頭望著三人,緩緩道:
「此事極為隱秘,若不是陛下已經知道是我傳的流言,派王伏勝過來警告我,我也不打算告訴你們。」
密室內只有一張椅子,所以三人只能站著聽。
盧照鄰皺眉道:「您這麼做有什麼苦心嗎?」
鄧王凝視著他,道:「照鄰,你對公主是真心的嗎?」
盧照鄰昂然道:「自然。」
鄧王道:「那你就不能和她大婚。」
盧照鄰愣然道:「這是為何?」
鄧王道:「常山公主在皇宮之中,有陛下護佑,才能安全,她若是嫁給了你,不出一月,必死無疑!」
此話一出,三人都驚呆了。
盧照鄰急問:「為什麼?是誰要害她,誰又敢謀害當朝公主?」
鄧王沉默了一會,道:「敢謀害公主的自然不會是普通人,你們真的想知道是誰嗎?」
杜易簡渾身直起雞皮疙瘩,很想說自己並不那麼想知道。
只可惜高有道已經搶先開口了。
「還請殿下告訴我們!」
鄧王側頭凝望著壁燈,緩緩道:「是蔣王李惲!」
盧照鄰追問道:「蔣王為何要害公主?」
鄧王緩緩道:「因為他的生母,是被常山公主的生母害死的,我只能告訴你們這麼多了。照鄰,如果你真為常山公主好,就不能跟她成婚。」
「等會!」杜易簡抬手道:「您既然知道此事,為何不告訴陛下?有陛下護著,蔣王難道還能得逞嗎?」
鄧王陷入了沉默。
高有道試探著道:「殿下,您是擔心陛下更相信蔣王,而不相信您這位王叔嗎?」
大唐宗室的處境,群臣其實都看得出來,皇帝明顯更偏向兄弟輩藩王,冷落叔字輩藩王。
鄧王緩緩道:「不僅是這個原因,這中間內情複雜,以我的立場,很難取得陛下信任。」
盧照鄰三人聽了後,面面相。
來之前,他們怎麼也想不到竟問出這樣一個結果,一時間,三人都不知該說些什麼。
高有道最先定住神,拱手道:「多謝殿下相告,我們告辭了。」
離開鄧王府後,三人文陷入了沉默。
走到一條寂靜的街道時,杜易簡忽然道:「你們相信鄧王的話嗎?」
盧照鄰沉聲道:「我相信。」
杜易簡道:「可這未免太匪夷所思了吧?」
盧照鄰道:「鄧王的性格我最了解,雖然事情確實令人難以接受,但這是他的行事作風。」
杜易簡吃驚的望著他,道:「你不會真打算聽他的,取消與公主的大婚吧?」
盧照鄰露出凜然之色:「不,我要將此事告訴陛下!」
杜易簡急道:「不可,這涉及到宗室之間的爭鬥,還牽扯到宮廷隱秘,我們卷進去,肯定沒有好下場!」
高有道看了他一眼,道:「我們已經卷進去了,想抽身也來不及了。」
杜易簡摸了摸鼻子,苦笑道:「原本還指著喝盧兄喜酒的,想不到會遇到這種事。」
盧照鄰歉然道:「是我連累二位。」
高有道拍了拍他肩膀,道:「你我之間,何必說這種話,其實咱們的處境並沒有那麼危險。」
杜易簡耳朵動了動,道:「怎麼說?」
高有道笑道:「你們想想,陛下為何把鄧王的事告訴我?」
杜易簡眸光一亮,道:「是想讓你告訴盧兄,再讓盧兄來質問鄧王?」
高有道笑道:「正是如此,我們只需把鄧王告訴我們的話,轉告陛下,由陛下自己判斷真假,就不會有任何危險!」
三人相互望著對方,都覺得這種做法最為妥當,當即調轉方向,朝著皇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