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擺駕鄭王府
第301章 擺駕鄭王府
李吉剛來到陳王府門外,卻見府門二門大開,一輛馬車從裡面駛了出來。
李吉快步趕了過去,呼喊道:「阿兄?」
一顆腦袋從馬車窗內探了出來,正是陳王李忠。
「吉弟,你找我有事嗎?」
李吉忙問:「阿兄這是去哪?」
李忠道:「李茂請我去一趟鄭王府,好像有什麼急事。」
李吉大吃一驚,急忙道:「阿兄,你不能去見他。」
李忠異道:「這是為何?」
李吉直接命車夫調頭,朝李吉解釋道:「回府之後,我再向你解釋。」
回到陳王府,兩人來到書房,李忠皺著眉,道:「吉弟,我知道你平日不喜與李茂親近,可他畢竟是我的同窗,你總不能禁止我與他來往吧?」
李吉道:「阿兄,太子的事你聽說沒有?」
李忠愣了一下,道:「倒是聽人提過,說太子創辦質庫所不順,朝野反響都不好。」
李吉道:「昨天有個叫周二的人來到長安,他說質庫所之事,是有人在害太子!」
將周二的事,詳細說了。
李忠聽完後,大驚道:「是誰如此大膽,竟敢陷害太子?」
李吉盯著他,道:「聽說與鄭王府有關。」
李忠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吶吶道:「莫非——莫非——
李吉道:「根據我現在知道的消息,很可能是淮南王李茂所為,他找你過去,應該就是想找你幫忙。」
李忠連退幾步,「噗通」一聲,坐在了椅子上,雙肘撐膝,雙手遮面,顫聲道:「他可能————可能是為了我才這麼做的。」」
李吉搖頭道:「阿兄,你錯了,就算李弘被廢,儲君之位也會由五皇子接任,他只是在泄私憤!」
李忠愜了愜,道:「吉弟,那我現在該怎麼辦?」
李吉鄭重的望著他,道:「你現在一定不能見他,否則就有可能牽扯進去。
1
「那、那我就待在府中,哪兒都不去!」
李吉想了想,道:「也不好,他若是來陳王府拜訪你,還是會有麻煩,這樣吧,你立刻入宮,向充媛娘子請安。」
李忠點頭道:「好,我聽你的。」
馬車很快又離開了陳王府,這次並未朝東而行,而是徑直向北,朝著皇宮的方向去了。
李吉一直將李忠送進了長樂門後,才終於放心,返身出宮。
這麼來來往往,時間已到了正午,李吉腹中飢餓,在朱雀門外的橫街上買了兩個胡麻餅。
正吃著胡麻餅時,忽見大街上奔來幾騎,當先一名騎手瞧見李吉後,調轉馬頭,馳到他跟前,翻身下馬。
「吳王殿下,真巧啊。」來人正是賀蘭敏之。
李吉道:「賀蘭兄這是要入宮嗎?」
賀蘭敏之微微一笑,看向身後一人,道:「我是奉姑母之命,帶這位郭道長入宮。」
李吉朝那人看去,卻是一名身材高大的道士,約莫三十七八歲,眉宇清朗,
長須過頸,頗有幾分世外高人的氣質。
賀蘭敏之將那道士向他介紹了。
原來那道士名叫郭道真,是洛陽玉龍觀的觀主,號稱能通曉過去未來,在長安頗有名聲,故而被武皇后召入宮中問話。
賀蘭敏之斜眼看了郭道真一眼,笑道:「郭道長,你相人之能,我已見識過了,不知能否相一相眼前這位吳王?」
郭道真輕捻長須,微笑的注視著李吉,正要開口時,卻被李吉打斷了。
他朝賀蘭敏之道:「賀蘭兄,我還有要事在身,恐怕沒時間陪你多說話,少陪。」
轉身就要走,卻被賀蘭敏之給拉住了。
「你別急啊,這位郭道長可是真有法力,半年前,他來武府做客時,便推算出太子之事,可惜我們當時都沒相信,否則便不會有今日之事了。」
李吉心中一驚,異的望著郭道真,道:「真有此事?」
賀蘭敏之道:「那還有假?」
將李吉拉到一旁,悄聲道:「半年前,他忽然來到武府外,說太子即有一難,將名望受損。當時我們都以為他是騙子,就把他轟走了。」
李吉側頭看了郭道真一眼,道:「會不會是湊巧的?」
賀蘭敏之道:「哪有那麼多湊巧?就在一個月前,他在玄都觀見了燕國夫人一眼,就說出她半個月內,會有血光之災,在府中幽居半月,方能破災。」
「結果燕國夫人沒聽,上個月末,去盧府新建的莊園賞花時,被一隻貓驚到,後腦撞在假山凸壁上,血流不止,當時嚇壞了眾人呢。」
燕國夫人盧從璧也是李治的乳母,出身范陽盧氏,如今獨居興寧坊,常跟盧氏族人走動。
李吉聽了後,點頭道:「如果是真的話,倒真有點本領。」
賀蘭敏之道:「燕國夫人親口說的,我母親親耳聽到的,還能有假?母親想起當年之事,便把他請入府中,向他再問太子之事。」
李吉奇道:「他怎麼說?」
「他說可以用先天八卦之道術,算出謀害太子之人。姨母聽說後,這才讓他入宮,當眾測算。若真是個假貨,只怕早就跑了吧!」
李吉又瞄了郭道真一眼,只見他雙目微閉,周身籠罩著一層玄妙氣息。
這一瞬間,李吉也突然覺得,這道士似乎真不是普通人。
賀蘭敏之笑道:「你若不信,可以隨我入宮,瞧他怎麼測算。」
李吉心中其實很想去瞧瞧,但文懼怕武皇后,只好搖頭道:「不了,他若是真算出是誰謀害太子,你可派人來告訴我一聲。」
賀蘭敏之笑道:「那好吧,我覺得郭道長定是一位真正的高人,你就等著我的好消息吧。」
兩人在朱雀門外分手。
卻說賀蘭敏之帶著郭道真,從長樂門進入皇宮,來到立政殿附近時,卻被張多海給攔住了。
張多海朝賀蘭敏之道:「小郎君,陛下正在殿內逗弄小公主,還是稍等一會,再進去不遲。」
賀蘭敏之點點頭,向郭道真解釋道:「陛下自頭疾之後,就不怎麼相信神佛之事了。」
郭道真微微一笑,道:「料來是陛下以前崇佛禮道,卻依然得了頭疾,故而產生懷疑,這也難免。」
張多海看了他一眼,道:「郭道長,那您來說說,陛下身為天子,滿天神佛,為何不保佑陛下呢?」
郭道真反問道:「自秦漢以來,朝代更替,不知多少天子,英年早逝,這說明並非天子,就能受神佛護佑。」
張多海哼道:「照你這麼說,那些神佛不是沒用嗎?」
郭道真笑而不語。
賀蘭敏之趕忙問道:「郭道長,您就跟我們解釋一下,到底如何才能得神佛庇佑呢?」
郭道真緩緩道:「心中有道,自得逍遙。」
賀蘭敏之道:「如何才能心中有道呢?」
郭道真悠悠道:「信則有,不信則無。」
賀蘭敏之道:「可我信了,也未感覺到逍遙啊?」
郭道真看了他一眼,淡淡道:「郎君是真信了嗎?」
賀蘭敏之正要回答,郭道真抬手道:「不必告訴我,告訴你自己就行了。」
賀蘭敏之心中一驚,露出思索之色。
張多海和武媚娘一樣信佛,對道教的神也充滿敬畏。
他見這道士神神秘秘,與一般人不大一樣,對他也客氣了幾分,向他問起更多道教方面的事。
郭道真思維跳躍,旁人根本跟不上,上一刻還在這個話題,下一刻,就跳到另一個話題了。
賀蘭敏之和張多海見此,對他反而更加尊敬。
突然間,張多海朝遠處看了一眼,道:「快看,陛下出來了,我們快躲起來,別被陛下看到了。」
賀蘭敏之和他立刻躲到廊後,郭道真卻一動不動,凝視著遠處的李治。
李治快步急行,並未注意到郭道真。
王伏勝卻是個眼觀八方的人,一眼就瞧見郭道真,朝李治說了。
李治側頭看過來,隨後大步走了過來。
張多海和賀蘭敏之見皇帝過來了,都暗暗心驚,趕忙從廊後出來,朝他拜禮。
郭道真則揮了揮拂塵,行了一個道家揖禮,不卑不的道:「貧道郭道真,
拜見陛下。」
李治看了他一眼,目光轉向張多海。
張多海趕忙道:「陛下,這位郭道長通曉先天八卦之術,能知曉過去未來,
故而皇后殿下命臣召他入宮。」
李治道:「皇后讓他入宮做什麼?」
張多海道:「殿下也是關心太子安危,所以想請郭道長,測算一下是何人在背後謀算太子。」
李治轉頭看向郭道真,道:「你真能算出是誰在對付太子?」
郭道真悠悠道:「貧道也無十足把握,姑且一試。」
李治笑道:「那好,朕也想瞧瞧你的本事,若是測得准有賞,若是測得不准,
面色一沉:「那就是妖言惑眾,朕絕不輕饒!」
郭道真毫無懼色,緩緩道:「陛下說貧道妖言惑眾,貧道不敢辯駁,請容貧道測一卦,陛下自知。」
李治道:「朕正等著你測呢。」
當即帶著郭道真、賀蘭敏之等人,返回立政殿。
武皇后剛剛送駕,正在更衣,準備面見郭道真,卻不想李治去而復返,還跟郭道真一起來了。
她趕忙換好衣服,把李治迎入正殿,還掃了張多海一眼,怪他差事沒辦好。
「陛下怎麼又回來了?」她微笑著問。
李治走到榻上坐下,笑道:「媚娘,你將郭道長請入宮中,也不跟朕說一聲,朕自然是想瞧瞧郭道長算卦了。」
賀蘭敏之和郭道真上前兩步,朝武媚娘見禮。
武媚娘只警了郭道真一眼,抬手道:「道長不必多禮。」
走到李治旁邊坐下,柔聲道:「妾身也是怕陛下不喜道土,才未告知,還望陛下恕罪。」
李治道:「你關心弘兒,朕能理解,不過你不是已經讓狄仁傑在查了嗎?」
武媚娘道:「妾身心想,狄仁傑查出真相,可能還要幾日,郭道長若真有測算未來的本領,早一日知道,也能免生意外。」
李治拍了拍她的手,道:「那好,朕就跟你一起瞧瞧。」
側頭看向郭道真,「郭道長,你可以測算了。」
郭道真從腰囊取出一塊卦盤,幾片龜殼,殼上畫著各種交文,緩緩道:「貧道需要一間安靜的屋子,且不得有任何人打擾。」
武媚娘當即吩咐道:「給郭道長安排。」
江尚宮朝郭道真笑道:「道長請隨我來。」引著郭道真去殿內西北角一間屋子。
大約一刻鐘後,江尚宮才帶著郭道真回到了殿內。
李治道:「道長可測算好了?」
郭道真道:「已測出結果。」
武媚娘問:「是誰?」
郭道真緩緩道:「貧道一共算了三卦,一卦為蓼,二卦為楚,三卦為蔡。」
武媚娘鳳眉緊,道:「何解?」
郭道真緩緩道:「西周時期,南方有一蓼國,為楚國所滅,後楚國再滅蔡國,在蓼、蔡故地,建都郢城,如今此地,名為淮南。」
武媚娘心思靈敏,立刻想到了淮南王李茂,側頭看了李治一眼。
李治目光閃動,同樣想到了淮南王。
淮南王是鄭王的兒子,這次的事鄭王府顯然牽涉其中,淮南王確實很有嫌疑。
這道士裝神弄鬼,很可能是提前知道什麼,想藉助此事,獲得武媚娘的信任。
李治想到此處,抬頭凝視著郭道真,問道:「郭道長,你測算出來的人,可是淮南王李茂?」
郭道真搖頭道:「貧道只能推算出淮南兩字,是不是淮南王,貧道也不能確認。」
李治擺手道:「無妨,咱們這就去一趟鄭王府,見見淮南王,且瞧他是否是應卦之人。」
如果真是淮南王李茂,李治突然造訪鄭王府,他一定會露出破綻。
這比召入宮中要好,免得給他準備時間。
武媚娘道:「陛下,妾身能否一起去?」
李治想了想,點頭道:「也好,此事既與弘兒有關,郭道長也是你請的,咱們就一起去瞧瞧。」
王伏勝提議道:「陛下,要不要召狄仁傑同行?」
李治道:「可以,傳旨大理寺,讓狄仁傑隨行。」
李治這次並不打算微服,故而由尚乘局準備彎駕。
半個時辰後,儀仗準備齊備,護衛工作也都已安排好。
只不過,派去大理寺的內侍回報,說狄仁傑並不在大理寺,也不知去了何處。
李治不再等他,與武媚娘共坐龍攀,在千牛衛護衛下,浩浩蕩蕩朝著鄭王府而去。
李吉剛來到陳王府門外,卻見府門二門大開,一輛馬車從裡面駛了出來。
李吉快步趕了過去,呼喊道:「阿兄?」
一顆腦袋從馬車窗內探了出來,正是陳王李忠。
「吉弟,你找我有事嗎?」
李吉忙問:「阿兄這是去哪?」
李忠道:「李茂請我去一趟鄭王府,好像有什麼急事。」
李吉大吃一驚,急忙道:「阿兄,你不能去見他。」
李忠異道:「這是為何?」
李吉直接命車夫調頭,朝李吉解釋道:「回府之後,我再向你解釋。」
回到陳王府,兩人來到書房,李忠皺著眉,道:「吉弟,我知道你平日不喜與李茂親近,可他畢竟是我的同窗,你總不能禁止我與他來往吧?」
李吉道:「阿兄,太子的事你聽說沒有?」
李忠愣了一下,道:「倒是聽人提過,說太子創辦質庫所不順,朝野反響都不好。」
李吉道:「昨天有個叫周二的人來到長安,他說質庫所之事,是有人在害太子!」
將周二的事,詳細說了。
李忠聽完後,大驚道:「是誰如此大膽,竟敢陷害太子?」
李吉盯著他,道:「聽說與鄭王府有關。」
李忠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吶吶道:「莫非——莫非——
李吉道:「根據我現在知道的消息,很可能是淮南王李茂所為,他找你過去,應該就是想找你幫忙。」
李忠連退幾步,「噗通」一聲,坐在了椅子上,雙肘撐膝,雙手遮面,顫聲道:「他可能————可能是為了我才這麼做的。」」
李吉搖頭道:「阿兄,你錯了,就算李弘被廢,儲君之位也會由五皇子接任,他只是在泄私憤!」
李忠愜了愜,道:「吉弟,那我現在該怎麼辦?」
李吉鄭重的望著他,道:「你現在一定不能見他,否則就有可能牽扯進去。
1
「那、那我就待在府中,哪兒都不去!」
李吉想了想,道:「也不好,他若是來陳王府拜訪你,還是會有麻煩,這樣吧,你立刻入宮,向充媛娘子請安。」
李忠點頭道:「好,我聽你的。」
馬車很快又離開了陳王府,這次並未朝東而行,而是徑直向北,朝著皇宮的方向去了。
李吉一直將李忠送進了長樂門後,才終於放心,返身出宮。
這麼來來往往,時間已到了正午,李吉腹中飢餓,在朱雀門外的橫街上買了兩個胡麻餅。
正吃著胡麻餅時,忽見大街上奔來幾騎,當先一名騎手瞧見李吉後,調轉馬頭,馳到他跟前,翻身下馬。
「吳王殿下,真巧啊。」來人正是賀蘭敏之。
李吉道:「賀蘭兄這是要入宮嗎?」
賀蘭敏之微微一笑,看向身後一人,道:「我是奉姑母之命,帶這位郭道長入宮。」
李吉朝那人看去,卻是一名身材高大的道士,約莫三十七八歲,眉宇清朗,
長須過頸,頗有幾分世外高人的氣質。
賀蘭敏之將那道士向他介紹了。
原來那道士名叫郭道真,是洛陽玉龍觀的觀主,號稱能通曉過去未來,在長安頗有名聲,故而被武皇后召入宮中問話。
賀蘭敏之斜眼看了郭道真一眼,笑道:「郭道長,你相人之能,我已見識過了,不知能否相一相眼前這位吳王?」
郭道真輕捻長須,微笑的注視著李吉,正要開口時,卻被李吉打斷了。
他朝賀蘭敏之道:「賀蘭兄,我還有要事在身,恐怕沒時間陪你多說話,少陪。」
轉身就要走,卻被賀蘭敏之給拉住了。
「你別急啊,這位郭道長可是真有法力,半年前,他來武府做客時,便推算出太子之事,可惜我們當時都沒相信,否則便不會有今日之事了。」
李吉心中一驚,異的望著郭道真,道:「真有此事?」
賀蘭敏之道:「那還有假?」
將李吉拉到一旁,悄聲道:「半年前,他忽然來到武府外,說太子即有一難,將名望受損。當時我們都以為他是騙子,就把他轟走了。」
李吉側頭看了郭道真一眼,道:「會不會是湊巧的?」
賀蘭敏之道:「哪有那麼多湊巧?就在一個月前,他在玄都觀見了燕國夫人一眼,就說出她半個月內,會有血光之災,在府中幽居半月,方能破災。」
「結果燕國夫人沒聽,上個月末,去盧府新建的莊園賞花時,被一隻貓驚到,後腦撞在假山凸壁上,血流不止,當時嚇壞了眾人呢。」
燕國夫人盧從璧也是李治的乳母,出身范陽盧氏,如今獨居興寧坊,常跟盧氏族人走動。
李吉聽了後,點頭道:「如果是真的話,倒真有點本領。」
賀蘭敏之道:「燕國夫人親口說的,我母親親耳聽到的,還能有假?母親想起當年之事,便把他請入府中,向他再問太子之事。」
李吉奇道:「他怎麼說?」
「他說可以用先天八卦之道術,算出謀害太子之人。姨母聽說後,這才讓他入宮,當眾測算。若真是個假貨,只怕早就跑了吧!」
李吉又瞄了郭道真一眼,只見他雙目微閉,周身籠罩著一層玄妙氣息。
這一瞬間,李吉也突然覺得,這道士似乎真不是普通人。
賀蘭敏之笑道:「你若不信,可以隨我入宮,瞧他怎麼測算。」
李吉心中其實很想去瞧瞧,但文懼怕武皇后,只好搖頭道:「不了,他若是真算出是誰謀害太子,你可派人來告訴我一聲。」
賀蘭敏之笑道:「那好吧,我覺得郭道長定是一位真正的高人,你就等著我的好消息吧。」
兩人在朱雀門外分手。
卻說賀蘭敏之帶著郭道真,從長樂門進入皇宮,來到立政殿附近時,卻被張多海給攔住了。
張多海朝賀蘭敏之道:「小郎君,陛下正在殿內逗弄小公主,還是稍等一會,再進去不遲。」
賀蘭敏之點點頭,向郭道真解釋道:「陛下自頭疾之後,就不怎麼相信神佛之事了。」
郭道真微微一笑,道:「料來是陛下以前崇佛禮道,卻依然得了頭疾,故而產生懷疑,這也難免。」
張多海看了他一眼,道:「郭道長,那您來說說,陛下身為天子,滿天神佛,為何不保佑陛下呢?」
郭道真反問道:「自秦漢以來,朝代更替,不知多少天子,英年早逝,這說明並非天子,就能受神佛護佑。」
張多海哼道:「照你這麼說,那些神佛不是沒用嗎?」
郭道真笑而不語。
賀蘭敏之趕忙問道:「郭道長,您就跟我們解釋一下,到底如何才能得神佛庇佑呢?」
郭道真緩緩道:「心中有道,自得逍遙。」
賀蘭敏之道:「如何才能心中有道呢?」
郭道真悠悠道:「信則有,不信則無。」
賀蘭敏之道:「可我信了,也未感覺到逍遙啊?」
郭道真看了他一眼,淡淡道:「郎君是真信了嗎?」
賀蘭敏之正要回答,郭道真抬手道:「不必告訴我,告訴你自己就行了。」
賀蘭敏之心中一驚,露出思索之色。
張多海和武媚娘一樣信佛,對道教的神也充滿敬畏。
他見這道士神神秘秘,與一般人不大一樣,對他也客氣了幾分,向他問起更多道教方面的事。
郭道真思維跳躍,旁人根本跟不上,上一刻還在這個話題,下一刻,就跳到另一個話題了。
賀蘭敏之和張多海見此,對他反而更加尊敬。
突然間,張多海朝遠處看了一眼,道:「快看,陛下出來了,我們快躲起來,別被陛下看到了。」
賀蘭敏之和他立刻躲到廊後,郭道真卻一動不動,凝視著遠處的李治。
李治快步急行,並未注意到郭道真。
王伏勝卻是個眼觀八方的人,一眼就瞧見郭道真,朝李治說了。
李治側頭看過來,隨後大步走了過來。
張多海和賀蘭敏之見皇帝過來了,都暗暗心驚,趕忙從廊後出來,朝他拜禮。
郭道真則揮了揮拂塵,行了一個道家揖禮,不卑不的道:「貧道郭道真,
拜見陛下。」
李治看了他一眼,目光轉向張多海。
張多海趕忙道:「陛下,這位郭道長通曉先天八卦之術,能知曉過去未來,
故而皇后殿下命臣召他入宮。」
李治道:「皇后讓他入宮做什麼?」
張多海道:「殿下也是關心太子安危,所以想請郭道長,測算一下是何人在背後謀算太子。」
李治轉頭看向郭道真,道:「你真能算出是誰在對付太子?」
郭道真悠悠道:「貧道也無十足把握,姑且一試。」
李治笑道:「那好,朕也想瞧瞧你的本事,若是測得准有賞,若是測得不准,
面色一沉:「那就是妖言惑眾,朕絕不輕饒!」
郭道真毫無懼色,緩緩道:「陛下說貧道妖言惑眾,貧道不敢辯駁,請容貧道測一卦,陛下自知。」
李治道:「朕正等著你測呢。」
當即帶著郭道真、賀蘭敏之等人,返回立政殿。
武皇后剛剛送駕,正在更衣,準備面見郭道真,卻不想李治去而復返,還跟郭道真一起來了。
她趕忙換好衣服,把李治迎入正殿,還掃了張多海一眼,怪他差事沒辦好。
「陛下怎麼又回來了?」她微笑著問。
李治走到榻上坐下,笑道:「媚娘,你將郭道長請入宮中,也不跟朕說一聲,朕自然是想瞧瞧郭道長算卦了。」
賀蘭敏之和郭道真上前兩步,朝武媚娘見禮。
武媚娘只警了郭道真一眼,抬手道:「道長不必多禮。」
走到李治旁邊坐下,柔聲道:「妾身也是怕陛下不喜道土,才未告知,還望陛下恕罪。」
李治道:「你關心弘兒,朕能理解,不過你不是已經讓狄仁傑在查了嗎?」
武媚娘道:「妾身心想,狄仁傑查出真相,可能還要幾日,郭道長若真有測算未來的本領,早一日知道,也能免生意外。」
李治拍了拍她的手,道:「那好,朕就跟你一起瞧瞧。」
側頭看向郭道真,「郭道長,你可以測算了。」
郭道真從腰囊取出一塊卦盤,幾片龜殼,殼上畫著各種交文,緩緩道:「貧道需要一間安靜的屋子,且不得有任何人打擾。」
武媚娘當即吩咐道:「給郭道長安排。」
江尚宮朝郭道真笑道:「道長請隨我來。」引著郭道真去殿內西北角一間屋子。
大約一刻鐘後,江尚宮才帶著郭道真回到了殿內。
李治道:「道長可測算好了?」
郭道真道:「已測出結果。」
武媚娘問:「是誰?」
郭道真緩緩道:「貧道一共算了三卦,一卦為蓼,二卦為楚,三卦為蔡。」
武媚娘鳳眉緊,道:「何解?」
郭道真緩緩道:「西周時期,南方有一蓼國,為楚國所滅,後楚國再滅蔡國,在蓼、蔡故地,建都郢城,如今此地,名為淮南。」
武媚娘心思靈敏,立刻想到了淮南王李茂,側頭看了李治一眼。
李治目光閃動,同樣想到了淮南王。
淮南王是鄭王的兒子,這次的事鄭王府顯然牽涉其中,淮南王確實很有嫌疑。
這道士裝神弄鬼,很可能是提前知道什麼,想藉助此事,獲得武媚娘的信任。
李治想到此處,抬頭凝視著郭道真,問道:「郭道長,你測算出來的人,可是淮南王李茂?」
郭道真搖頭道:「貧道只能推算出淮南兩字,是不是淮南王,貧道也不能確認。」
李治擺手道:「無妨,咱們這就去一趟鄭王府,見見淮南王,且瞧他是否是應卦之人。」
如果真是淮南王李茂,李治突然造訪鄭王府,他一定會露出破綻。
這比召入宮中要好,免得給他準備時間。
武媚娘道:「陛下,妾身能否一起去?」
李治想了想,點頭道:「也好,此事既與弘兒有關,郭道長也是你請的,咱們就一起去瞧瞧。」
王伏勝提議道:「陛下,要不要召狄仁傑同行?」
李治道:「可以,傳旨大理寺,讓狄仁傑隨行。」
李治這次並不打算微服,故而由尚乘局準備彎駕。
半個時辰後,儀仗準備齊備,護衛工作也都已安排好。
只不過,派去大理寺的內侍回報,說狄仁傑並不在大理寺,也不知去了何處。
李治不再等他,與武媚娘共坐龍攀,在千牛衛護衛下,浩浩蕩蕩朝著鄭王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