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大皇子的侍讀
第300章 大皇子的侍讀
明月升起,月光清幽,銀白色的光輝灑在長安城大街上。
蕭嗣業與蕭淑妃交談的時候,李吉也匆忙來到宮廷,求見皇帝李治。
狄順奉狄仁傑之命將周二的情況告訴了他,其實就是想借他之口,告訴皇帝,狄仁傑正在幫皇后查案。
李吉行事一向謹慎,雖得了狄順相告,還是派人在長安城打聽了一下午情況確認無誤後,才入宮面聖。
李治今夜原宿在蓬萊殿,聽說李吉求見,知有要事,回到甘露殿,在寢殿接見他。
李吉敘禮畢,將周二的情況,詳詳細細的跟李治講了。
李治聽完後,皺眉道:「周二說是鄭王在背後搗鬼?」
李吉道:「是的,不過臣以為,那些豪奴雖自稱是鄭王府的人,也可能是其他人,打著鄭王名號行事。」
李治看了他一眼,笑道:「不錯,難得你小小年紀,也能想到這一層。」
李吉被他誇獎的臉色通紅,低著頭道:「九叔過譽了。」
李治沉吟了一會,問道:「韓王入京之後,可去找過忠兒?」
李吉道:「目前還沒有。」
李治想了想,道:「小吉,你對鄭王有多少了解?」
李吉低聲道:「侄兒並不了解他。」
李治微微一笑,道:「無妨,既然周二已把事情捅出來了,朕相信狄仁傑一定能查清楚,咱們等著便是。」
李吉拱手道:「那侄兒告退了。」
李吉在宮中的時候,雖與太子李弘未有太多交集,但也清楚這位小太子性子仁厚,待人極好。
況且他自覺身為宗室子弟,更應維護皇權穩固。
儲君的權威來源於君王,挑戰儲君,和挑戰君王並無區別。
他對此事極為看重,離開皇宮後,又馬不停蹄的前往越王府,找上了李貞。
叔侄倆在書房密談,李吉將周二的情況跟李貞說了。
李貞十分震驚,半響沒有說話。
「八叔,怎麼了?」李吉問道。
李貞苦笑道:「我只是突然意識到,自己在看人方面,遠遠比不上陛下。」
李吉道:「您為何突然這樣想?」
李貞嘆了口氣,道:「那些叔字輩藩王,你八叔我都不怎麼看得上眼,唯有兩人,令我高看一眼。」
「哪兩人?」
李貞道:「其中一個,就是你剛才提到的鄭王李元禮。此人精勤善政,頗有名聲,我一直覺得他在藩王之中,屬於能力最頂尖的幾人之一。」
李吉道:「八叔,您能跟我詳細說一下鄭王嗎?」
宗室聚會時,李吉也見過李元禮。
當時只覺得這位叔公其貌不揚,也不怎麼說話,並未太留意。
剛才李治向他詢問,他不能回話,這讓他頗為後悔,以前沒有多關注這方面的事。
李貞沉吟了一會,道:「如今還活著的藩王中,鄭王是輩分最大的一人,他是高祖第十子,當年先帝在世時,就稱讚他恭謙謹直。」
李吉暗暗吃驚,道:「聽您一說,他應該不會做出這種事啊!」
李貞緩緩道:「當初長孫無忌弄權,陛下為與長孫無忌抗衡,挑選了兩個宗室,與長孫無忌並列三公,分別是荊王李元景和你父親。」
「後來長孫無忌利用房遺愛之案,將荊王收拾了,又誣陷你父親。陛下無人可用,便讓李勒和李元禮接替你父親他們的位置。所以李元禮對陛下,也是有功勞的。」
這些事李吉以前就聽人提過,不過當時印象不深,只知長孫無忌害了自己一家。
此時再聽,竟產生一種與以前不同的想法。
他們一家人的悲劇,其實皆源於朝堂上的爭鬥。
李吉沉默了良久,低聲道:「八叔,我有件事,能不能問你。」
「你問吧。」
李吉道:「陛下為何把長孫無忌放了出來,此人如此可惡,陛下為何要原諒他呢?」
李貞感嘆道:「這個問題,我也曾想過很久,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長孫無忌有謀逆的能力,卻從未有過謀逆之心吧。」
李吉嘟道:「陛下對他也太寬容了吧。」
李貞摸了摸他的頭,緩緩道:「你年紀小,所以不太明白,當初太子謀逆,
本是魏王李泰呼聲最高,若不是長孫無忌,陛下也沒有今日。」
李吉愜了半響,道:「原來是這樣。」
李貞道:「其實陛下念及舊情,對我們來說,也是件好事。他若只重權柄,
多疑猜忌,你我日子也不會好過。」
李吉輕輕「嗯」了一聲,道:「八叔說的是,若非陛下仁厚,我還在宮中當奴僕呢。」
李貞沉聲道:「無論如何,太子的事必須查個水落石出,明日我去拜訪鄭王,吉兒,你去找大理寺,協助狄仁傑破案!」
李吉應了一聲,告辭離開了越王府,朝吳王府返回。
李貞命人送走李吉後,獨自坐在屋中思索,忽聽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
「父親,孩兒能進來嗎?」是他兒子李沖的聲音。
李貞道:「進來。」
「咕呀」一聲,李沖推門走了進來,朝李貞拱手道:「孩兒拜見父親。」
李貞「嗯」了一聲,道:「這麼晚還不睡,平日在崇文館侍讀,不會經常遲到吧?」
李沖急忙道:「孩兒每次都到的最早,從未遲到!」
李貞道:「那你找我有什麼事嗎?」
李沖走近幾步,笑道:「父親,關於太子的事,孩兒想和您討論一下。」
李貞濃眉一皺,道:「這是你該關心的事嗎?」
李沖急道:「可與太子有關啊!這幾日太子也在關注此事,孩兒也想儘快找出幕後之人,幫太子分憂!」
李貞一拍桌案,怒道:「你把周二的事,告訴太子了?」
李沖驚慌道:「不是我說的,是薛訥!」
李貞沉聲道:「你明日見了太子後,好好安撫太子,這些事自有陛下和為父調查,你們專心讀書便是。」
李沖小心翼翼的道:「父親,我們其實也有一個懷疑人選,您可以去調查一下。」
李貞道:「誰?」
李沖道:「淮南王李茂!」
李貞聽了後,愣了一下。
李茂是鄭王李元禮的長子,封淮南郡王,原本都是崇文館侍讀,年滿十六歲後,封了郡王,外放地方。
李貞道:「你為何懷疑他?」
李沖道:「他在崇文館時,與太子玩的不好,他離開崇文館時,我們和太子捉弄過他一次,他肯定懷恨在心」」
李貞把眼一瞪,打斷道:「這就是你說的理由?」
李沖眨了眨眼:「是啊。」
李貞伸手扶額,疲憊的擺擺手,道:「你出去吧,為父累了,讓我安靜一會吧。」
李沖扁了扁嘴,告退離開,又把門輕輕的關上。
次日清晨,李貞騎著一匹馬,前往鄭王府拜訪。
另一邊,李吉也早早起床,準備前往大理寺,剛出府門,卻見門外停著一輛馬車。
車簾一晃,露出一顆小腦袋,赫然是薛仁貴的兒子薛訥。
「吳王殿下,太子請你去一趟東宮。」薛訥喊道。
李吉聽是太子命令,只好先放下手頭之事,上了馬車,朝皇城而去。
來到安上門外,兩人一起進入皇宮,穿過延喜門,進入東宮。
薛訥帶著李吉來到崇文殿附近的一座小殿。
進門之後,發現裡面一個內侍宮人都沒有,只有幾名十來歲的少年,簇擁在李弘身邊。
李吉上前見禮,李弘笑道:「不必多禮。」
李沖站在李弘左邊,朝薛訥抱怨道:「薛訥,你怎麼這麼慢,都快響學堂鼓了。」
此時距離崇文館開學,只剩下一刻鐘。
薛訥嘟道:「我母親不放心我一個人上學,我勸了好半天,她才答應下來,這才耽擱了。」
李弘擺手道:「無妨,還有點時間,吉堂兄,我們找你過來,是有件事跟你說。」
李吉道:「太子請吩咐。」
李弘望著他,道:「我聽說你與大兄的關係不錯,是真的嗎?」
李吉遲疑了一下,道:「是的。」
李弘繼續盯著他,道:「周二的事情,他們已經跟我說了,我希望你能如實告訴我,此事是否與大兄有關?」
李吉臉色大變,急問道:「太子為何會懷疑陳王?他與此事毫無關係啊!」
李弘道:「真的毫無關係?」
李吉鄭重的點點頭,道:「臣可以保證,此事與陳王絕無關係!」
李弘露出釋然笑容,道:「那就好了,我還真擔心與大兄有關,不知如何是好呢。」
李吉沉聲道:「殿下,臣能否冒味問一句,是誰告訴你,此事與陳王有關的?」
李弘目光看向一旁的李沖。
後者趕忙道:「太子殿下,您和大家先去崇文館吧,剩下的事,我和吳王解釋。」
李弘點點頭,道:「那好吧。」帶著一眾少年出了屋子,朝崇文館而去。
李沖站在廊上,望著李弘等人走遠了,這才轉頭看向李吉。
「吳王,你知道淮南王李茂嗎?」
李吉心中一凜,點頭道:「知道。」
宗室之中,李吉認識的人不多,淮南王李茂卻是其中之一。
只因李茂與陳王李忠關係不錯,每年十二月,淮南王來長安時,都會找李忠。
在李忠介紹下,他才認識了李茂。
只不過,李氣聽聞李茂名聲不悠,喜歡霸凌女子,故而並不與他深交。
李沖道:「那就悠說了,當初李忠還是太子時,李茂便是他身邊的侍讀,經常仗著李忠的勢,欺負太子和我們。」
「後來太子封三君後,我們便開始報復他,永徽八麼,他受封淮南王,奉旨離京上任。他來崇文館的最後一天,我們用尿水澆了他一身,他肯定懷恨在劫!」
當初廢王立武以前,李忠身為太子,身邊也有一群跟班。
彼時,李弘寬到崇文館,因王皇后與武媚娘針鋒相對,李忠與李弘關係並不悠,李茂等跟班,自然經常欺負李弘等人。
後來武媚娘當了皇后,李忠被廢,李弘成為太子,形勢逆轉。
李弘雖沒有計較,李沖等人卻記著舊仇,將當初欺負他們的人全部狼狼報復。
李茂便首當其衝。
李氣這時也聽明白了,太子等人都懷疑此事是李茂所為,只是不知這背後,
是否有李忠指使,故而來問他。
李氣沉聲道:「還請堂兄轉衛太子,無論此事是否與李茂有關,都絕不會與大皇子有關係!」
李沖拍了拍他肩膀,笑道:「你的為人大家都信得過,你既然這樣說了,我也放劫了。」
轉身朝崇文館而去。
李氣的臉色卻依然凝重。
淮南王李茂是鄭王的似子,如果此事真與鄭王府有關,那麼他便是最大的嫌疑人。
李忠是一個耳根子很軟的人,容易被人挑唆,倘若真是李茂挑唆他幹的,後果不堪設月。
他一時間劫亂如麻,飛快離開皇宮,朝著陳王府而去。
明月升起,月光清幽,銀白色的光輝灑在長安城大街上。
蕭嗣業與蕭淑妃交談的時候,李吉也匆忙來到宮廷,求見皇帝李治。
狄順奉狄仁傑之命將周二的情況告訴了他,其實就是想借他之口,告訴皇帝,狄仁傑正在幫皇后查案。
李吉行事一向謹慎,雖得了狄順相告,還是派人在長安城打聽了一下午情況確認無誤後,才入宮面聖。
李治今夜原宿在蓬萊殿,聽說李吉求見,知有要事,回到甘露殿,在寢殿接見他。
李吉敘禮畢,將周二的情況,詳詳細細的跟李治講了。
李治聽完後,皺眉道:「周二說是鄭王在背後搗鬼?」
李吉道:「是的,不過臣以為,那些豪奴雖自稱是鄭王府的人,也可能是其他人,打著鄭王名號行事。」
李治看了他一眼,笑道:「不錯,難得你小小年紀,也能想到這一層。」
李吉被他誇獎的臉色通紅,低著頭道:「九叔過譽了。」
李治沉吟了一會,問道:「韓王入京之後,可去找過忠兒?」
李吉道:「目前還沒有。」
李治想了想,道:「小吉,你對鄭王有多少了解?」
李吉低聲道:「侄兒並不了解他。」
李治微微一笑,道:「無妨,既然周二已把事情捅出來了,朕相信狄仁傑一定能查清楚,咱們等著便是。」
李吉拱手道:「那侄兒告退了。」
李吉在宮中的時候,雖與太子李弘未有太多交集,但也清楚這位小太子性子仁厚,待人極好。
況且他自覺身為宗室子弟,更應維護皇權穩固。
儲君的權威來源於君王,挑戰儲君,和挑戰君王並無區別。
他對此事極為看重,離開皇宮後,又馬不停蹄的前往越王府,找上了李貞。
叔侄倆在書房密談,李吉將周二的情況跟李貞說了。
李貞十分震驚,半響沒有說話。
「八叔,怎麼了?」李吉問道。
李貞苦笑道:「我只是突然意識到,自己在看人方面,遠遠比不上陛下。」
李吉道:「您為何突然這樣想?」
李貞嘆了口氣,道:「那些叔字輩藩王,你八叔我都不怎麼看得上眼,唯有兩人,令我高看一眼。」
「哪兩人?」
李貞道:「其中一個,就是你剛才提到的鄭王李元禮。此人精勤善政,頗有名聲,我一直覺得他在藩王之中,屬於能力最頂尖的幾人之一。」
李吉道:「八叔,您能跟我詳細說一下鄭王嗎?」
宗室聚會時,李吉也見過李元禮。
當時只覺得這位叔公其貌不揚,也不怎麼說話,並未太留意。
剛才李治向他詢問,他不能回話,這讓他頗為後悔,以前沒有多關注這方面的事。
李貞沉吟了一會,道:「如今還活著的藩王中,鄭王是輩分最大的一人,他是高祖第十子,當年先帝在世時,就稱讚他恭謙謹直。」
李吉暗暗吃驚,道:「聽您一說,他應該不會做出這種事啊!」
李貞緩緩道:「當初長孫無忌弄權,陛下為與長孫無忌抗衡,挑選了兩個宗室,與長孫無忌並列三公,分別是荊王李元景和你父親。」
「後來長孫無忌利用房遺愛之案,將荊王收拾了,又誣陷你父親。陛下無人可用,便讓李勒和李元禮接替你父親他們的位置。所以李元禮對陛下,也是有功勞的。」
這些事李吉以前就聽人提過,不過當時印象不深,只知長孫無忌害了自己一家。
此時再聽,竟產生一種與以前不同的想法。
他們一家人的悲劇,其實皆源於朝堂上的爭鬥。
李吉沉默了良久,低聲道:「八叔,我有件事,能不能問你。」
「你問吧。」
李吉道:「陛下為何把長孫無忌放了出來,此人如此可惡,陛下為何要原諒他呢?」
李貞感嘆道:「這個問題,我也曾想過很久,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長孫無忌有謀逆的能力,卻從未有過謀逆之心吧。」
李吉嘟道:「陛下對他也太寬容了吧。」
李貞摸了摸他的頭,緩緩道:「你年紀小,所以不太明白,當初太子謀逆,
本是魏王李泰呼聲最高,若不是長孫無忌,陛下也沒有今日。」
李吉愜了半響,道:「原來是這樣。」
李貞道:「其實陛下念及舊情,對我們來說,也是件好事。他若只重權柄,
多疑猜忌,你我日子也不會好過。」
李吉輕輕「嗯」了一聲,道:「八叔說的是,若非陛下仁厚,我還在宮中當奴僕呢。」
李貞沉聲道:「無論如何,太子的事必須查個水落石出,明日我去拜訪鄭王,吉兒,你去找大理寺,協助狄仁傑破案!」
李吉應了一聲,告辭離開了越王府,朝吳王府返回。
李貞命人送走李吉後,獨自坐在屋中思索,忽聽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
「父親,孩兒能進來嗎?」是他兒子李沖的聲音。
李貞道:「進來。」
「咕呀」一聲,李沖推門走了進來,朝李貞拱手道:「孩兒拜見父親。」
李貞「嗯」了一聲,道:「這麼晚還不睡,平日在崇文館侍讀,不會經常遲到吧?」
李沖急忙道:「孩兒每次都到的最早,從未遲到!」
李貞道:「那你找我有什麼事嗎?」
李沖走近幾步,笑道:「父親,關於太子的事,孩兒想和您討論一下。」
李貞濃眉一皺,道:「這是你該關心的事嗎?」
李沖急道:「可與太子有關啊!這幾日太子也在關注此事,孩兒也想儘快找出幕後之人,幫太子分憂!」
李貞一拍桌案,怒道:「你把周二的事,告訴太子了?」
李沖驚慌道:「不是我說的,是薛訥!」
李貞沉聲道:「你明日見了太子後,好好安撫太子,這些事自有陛下和為父調查,你們專心讀書便是。」
李沖小心翼翼的道:「父親,我們其實也有一個懷疑人選,您可以去調查一下。」
李貞道:「誰?」
李沖道:「淮南王李茂!」
李貞聽了後,愣了一下。
李茂是鄭王李元禮的長子,封淮南郡王,原本都是崇文館侍讀,年滿十六歲後,封了郡王,外放地方。
李貞道:「你為何懷疑他?」
李沖道:「他在崇文館時,與太子玩的不好,他離開崇文館時,我們和太子捉弄過他一次,他肯定懷恨在心」」
李貞把眼一瞪,打斷道:「這就是你說的理由?」
李沖眨了眨眼:「是啊。」
李貞伸手扶額,疲憊的擺擺手,道:「你出去吧,為父累了,讓我安靜一會吧。」
李沖扁了扁嘴,告退離開,又把門輕輕的關上。
次日清晨,李貞騎著一匹馬,前往鄭王府拜訪。
另一邊,李吉也早早起床,準備前往大理寺,剛出府門,卻見門外停著一輛馬車。
車簾一晃,露出一顆小腦袋,赫然是薛仁貴的兒子薛訥。
「吳王殿下,太子請你去一趟東宮。」薛訥喊道。
李吉聽是太子命令,只好先放下手頭之事,上了馬車,朝皇城而去。
來到安上門外,兩人一起進入皇宮,穿過延喜門,進入東宮。
薛訥帶著李吉來到崇文殿附近的一座小殿。
進門之後,發現裡面一個內侍宮人都沒有,只有幾名十來歲的少年,簇擁在李弘身邊。
李吉上前見禮,李弘笑道:「不必多禮。」
李沖站在李弘左邊,朝薛訥抱怨道:「薛訥,你怎麼這麼慢,都快響學堂鼓了。」
此時距離崇文館開學,只剩下一刻鐘。
薛訥嘟道:「我母親不放心我一個人上學,我勸了好半天,她才答應下來,這才耽擱了。」
李弘擺手道:「無妨,還有點時間,吉堂兄,我們找你過來,是有件事跟你說。」
李吉道:「太子請吩咐。」
李弘望著他,道:「我聽說你與大兄的關係不錯,是真的嗎?」
李吉遲疑了一下,道:「是的。」
李弘繼續盯著他,道:「周二的事情,他們已經跟我說了,我希望你能如實告訴我,此事是否與大兄有關?」
李吉臉色大變,急問道:「太子為何會懷疑陳王?他與此事毫無關係啊!」
李弘道:「真的毫無關係?」
李吉鄭重的點點頭,道:「臣可以保證,此事與陳王絕無關係!」
李弘露出釋然笑容,道:「那就好了,我還真擔心與大兄有關,不知如何是好呢。」
李吉沉聲道:「殿下,臣能否冒味問一句,是誰告訴你,此事與陳王有關的?」
李弘目光看向一旁的李沖。
後者趕忙道:「太子殿下,您和大家先去崇文館吧,剩下的事,我和吳王解釋。」
李弘點點頭,道:「那好吧。」帶著一眾少年出了屋子,朝崇文館而去。
李沖站在廊上,望著李弘等人走遠了,這才轉頭看向李吉。
「吳王,你知道淮南王李茂嗎?」
李吉心中一凜,點頭道:「知道。」
宗室之中,李吉認識的人不多,淮南王李茂卻是其中之一。
只因李茂與陳王李忠關係不錯,每年十二月,淮南王來長安時,都會找李忠。
在李忠介紹下,他才認識了李茂。
只不過,李氣聽聞李茂名聲不悠,喜歡霸凌女子,故而並不與他深交。
李沖道:「那就悠說了,當初李忠還是太子時,李茂便是他身邊的侍讀,經常仗著李忠的勢,欺負太子和我們。」
「後來太子封三君後,我們便開始報復他,永徽八麼,他受封淮南王,奉旨離京上任。他來崇文館的最後一天,我們用尿水澆了他一身,他肯定懷恨在劫!」
當初廢王立武以前,李忠身為太子,身邊也有一群跟班。
彼時,李弘寬到崇文館,因王皇后與武媚娘針鋒相對,李忠與李弘關係並不悠,李茂等跟班,自然經常欺負李弘等人。
後來武媚娘當了皇后,李忠被廢,李弘成為太子,形勢逆轉。
李弘雖沒有計較,李沖等人卻記著舊仇,將當初欺負他們的人全部狼狼報復。
李茂便首當其衝。
李氣這時也聽明白了,太子等人都懷疑此事是李茂所為,只是不知這背後,
是否有李忠指使,故而來問他。
李氣沉聲道:「還請堂兄轉衛太子,無論此事是否與李茂有關,都絕不會與大皇子有關係!」
李沖拍了拍他肩膀,笑道:「你的為人大家都信得過,你既然這樣說了,我也放劫了。」
轉身朝崇文館而去。
李氣的臉色卻依然凝重。
淮南王李茂是鄭王的似子,如果此事真與鄭王府有關,那麼他便是最大的嫌疑人。
李忠是一個耳根子很軟的人,容易被人挑唆,倘若真是李茂挑唆他幹的,後果不堪設月。
他一時間劫亂如麻,飛快離開皇宮,朝著陳王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