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康國復國 裴行儉威震西域
第293章 康國復國 裴行儉威震西域
皇宮之內,除酉時響起的下衙鼓聲,每到一個正點,也有鼓聲提醒。
正點鼓只響三聲,每聲之間,相隔兩三個呼吸,高有道回到偏殿時,剛好聽到正點鼓。
這是申時的鼓聲,平日這個時間點,左偏殿的幾人都下衙了。
然而今日不同,皇帝剛把高有道召過去了,說不定還會過來瞧瞧情況。
故而盧照鄰、郭正一幾個都坐在案後,將那幾份要拿去給皇帝的奏章和誥書,反覆翻閱著。
高有道回到案後坐下後,杜易簡湊近了一些,朝他問道:「陛下召你去做什麼?」
高有道將桌上的公文、紙筆整理好,道:「出去和你們說。」站起身,朝掌殿內侍拱了拱手,離開了偏殿。
杜易簡和盧照鄰也跟著起身,一起下衙回家。
三人穿過承天門,走在承天門大街上時,只見街上人來人往,都是下衙的官員。
杜易簡又問起剛才的問題,高有道說道:「陛下派我去安西公幹,我可能要離開長安幾個月了。」
盧照鄰吃了一驚,道:「明年年初能回來嗎?」
年初便是他和常山公主的大婚,他可不希望最好的朋友缺席。
高有道想了想,道:「我儘量快一些,趕在明年初回來吧。」
現在是八月,距離盧照鄰大婚還有四個多月,從這裡去安西,快的話一個月就能到了。
只要事情順利,還是趕得及的。
杜易簡又問起他去安西所為何事,高有道笑而不語。
杜易簡見他如此反應,心知是機密,便不再多問。
往常三人下衙後,都會有些活動,今日高有道公務在身,便直接回家了。
當他告訴杜蓉自己要去安西時,杜蓉頓時悶悶不樂。
高有道再三保證,儘量趕在歲末前回來,她才情緒轉好一些。
當天晚上,吏部官員和內領衛的人分別來到高府找他,
吏部官員給了他一塊監察御史的令牌,這是李治為了讓他方便調查,臨時給他封了一個監察御史的官職。
有監察御史的身份,他一路上便能暢通無阻,還能使用官家驛站。
再加上內領府給的郎將令牌,他還能在路上調用內領府外府的軍土,行事就更方便了。
次日清晨,他去弘文館報了個道,跟首席學士打了招呼,也不帶隨從,直接牽著一匹馬和一匹駱駝,出開遠門,朝安西而去。
一路之上,為趕時間,他儘量不進城,夜間要麼宿在郊外,要麼借住寺廟和道觀,期間竟還遇到不少西遊的學子遊俠。
七八日之後,棄馬乘船,過黃河古渡,重新購置新馬,又行了半月,很快來到西洲。
此地風俗與關中已有很大區別,氣候也變得更加炎熱,放眼看去,儘是漫天黃沙。
西州原本是高昌國舊地,因高昌國斷絕商路,不往長安朝拜,唐太宗派遣侯君集消滅高昌國,設立西州都護府,後來更名為安西都護府。
換句話說,進入西州後,便已進入安西都護府境內。
高有道繼續西行,在龜茲城東地區,竟遇到一支神秘的商隊。
高有道與對方首領交談時,對方還有些遮遮掩掩,堅持要看高有道的官憑。
高有道將監察御史的官憑給對方看了後,那首領才告訴他,自己是吐火羅國的大臣。
吐火羅國雖也曾往大唐朝貢,卻並非大唐屬國,一直暗中幫助波斯人,想幫波斯人復國。
只可惜敗給了穆阿維葉的大食軍隊,已被大食吞併。
高有道問道:「貴國已成為大食一部分,為何還要派人來大唐呢?」
吐火羅大臣嘆道:「我們已經聽說了,大唐正在集結西域各國兵力,幫康國復國。我們希望大唐幫助康國後,也能幫幫我們。
2
「你們不願被大食統治嗎?」高有道試探道。
吐火羅人道:「大食人欺騙了我們,他們說不再強制我們信仰大食教,可代價卻是徵收人頭稅,民眾根本負擔不起,都被他們強制徵調到小勃律國。」
大食人當初東進時,遭遇西域各國強烈反抗,正是因為大食人強制他人信仰大食教的緣故。
後來穆阿維葉提出,不再強制別人信仰大食教。
這條政策一出,遇到的反抗減弱很多。
甚至還有國家派遣使節,主動臣服大食。
卻不想,大食人確實不逼著他們信仰大食教,但不信教的人,需要上交巨額人頭稅。
這筆稅收,比他們以前交的錢多了數倍,大部分百姓根本交不起,無奈之下,只能改信大食教。
那些依然頑固不肯信大食教之人,因無法交稅,強制抽調前線,參加戰爭。
吐火羅王這才後悔了,暗中派使節前往唐朝,希望改為臣服大唐,
與做大食國的小弟相比,給大唐做小弟,只需開通商路,去長安朝拜而已,
條件輕鬆多了。
吐火羅人將情況說明後,高有道沒有再多說什麼,只祝他一路順風,便與商隊分開。
唐人都不喜歡反覆之人,一個國家反覆橫跳,也會遭到厭惡。
他知道大唐對西域的政策,眼下以守為主,不可能為一個不相干的吐火羅國,與大食開戰。
裴行儉駐守碎葉城,高有道繼續向北行了四五日,終於抵達了碎葉城。
然而一問之下,裴行儉竟不在碎葉城,已經率領三千大唐騎兵,前往了安國。
高有道聽說後,暗暗歡喜。
只要裴行儉沒有玩忽職守,他的任務也就輕鬆多了,可以儘快返回長安復命他在碎葉城待了幾日,打聽西域情況,然而聽著聽著,又開始擔心起來。
根據安國傳來的消息,裴行儉到了安國後,只顧著跟各國國王開宴會,跑馬狩獵,根本沒有進軍康國的打算。
高有道突然想起薛仁貴曾跟他提過裴行儉這個人。
說此人不僅勇武過人,兼且擅長謀略,文武雙全,令他非常欽佩。
薛仁貴既然如此推崇此人,裴行儉應該並非泛泛之輩。
想到此處,他決定親自去一趟安國,就近觀察裴行儉,看他是真的玩忽職守、貪圖享樂,還是另有目的。
安國位於昭武九姓西北方向,位於康國的北邊。
康國被大食人攻占後,最危險的就是安國和穆國。
高有道出了碎葉城後,先向西北而行,準備先繞道去石國。
沿途之上,他仔細觀察著西域風土人情,遇到唐人後,也會向他們詢問西域情況。
一問之下,他又得知了一件事。
原來西突蕨被驅逐到西域後,分裂後的弩失畢部恢復元氣,又建立了一個汗國,並且占據了曹國、史國不少土地。
西域諸國聯手跟突厥人打了幾仗,竟然都打輸了。
後來派人去安西都護府,找裴行儉控訴,裴行儉竟偏幫著西突,沒有懲罰他們。
如今西突厥又在悄然壯大,西域各國都非常不安。
只不過因為大食的威脅更嚴重,才暫時放在一邊。
高有道將此事記在心中,準備回國後向皇帝匯報。
數日之後,高有道終於抵達了石國,折而向西,朝著安國進發。
再過三日,安國都城的城牆,出現在視野之中。
城牆只有一丈不到,還比不上大唐一座縣城。
城門之外倒很熱鬧,有牽著駱駝的商人,脖子上盤著蛇的雜耍人,手持樂器的歌者、還有一身長袍的祭司。
高有道剛進城,便見一個少年快步走了過來,朝他熱情的問道:「朋友,你是唐人吧?」一口唐語十分流利。
高有道看向那少年,只見他十二三歲,身材極為壯碩,若不是臉龐稚嫩,看起來都有十五六歲了。
高有道朝他笑道:「你也是唐人嗎?」
那少年挺了挺胸,點頭道:「對,我也是唐人,郎君,我請你喝酒。」
高有道原以為他是個收錢的嚮導,卻不想對方小小年紀,竟頗有幾分豪爽之氣。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他微微一笑。
兩人來到路邊酒棚,石國的酒多是果酒,味道酸酸甜甜,沒什麼力氣,高有道喝的不大習慣。
他喝了兩杯後,便與那少年攀談起來。
那少年十分健談,且對他非常友好,幾乎知無不言。
他自稱李慕唐,是一個契丹裔唐人,原本在庭州過活,跟隨父親李莫哥來到石國。
高有道奇道:「你們既是庭州人,來石國做什麼?」
李慕唐道:「爹爹在衙門外的牆上看到告示,上面寫著,裴副都護打算在石國狩獵,邀請我大唐健兒也去競獵,與西域人比一比。父親便帶著我來了。」
高有道目光閃動,露出思索之色。
李慕唐又道:「我們原本是河北滄州人,因貪官貪污,過不下去了,就去了長安,幸得朝廷賑濟,把我們遷到庭州,日子才慢慢好起來。」
「爹爹說若沒有朝廷賑濟,我們都活不下來。他數次想投軍,只可惜競選人太多,名額太少,都沒有選上。不過沒關係,再過三年,我就滿十六歲,定能替父投軍!」
高有道微微一笑,贊道:「有志氣,我敬小郎一杯!」
李慕唐咧嘴一笑,與他幹了。
高有道問道:「你們遷到庭州後,日子過的還好嗎?」
李慕唐道:「一開始不太好,官府的人經常胡亂安排,比如給我們家分的房子,又給另一戶流民分了,害得我們跟對方打了一架。還有田地,明明說好是一百畝,卻只分了六十畝。」
「後來崔刺史來了,一切就好起來了,欠的田都重新發了,還給我們家發了頭小馬、兩隻小羊。如今已繁衍到十幾隻了。你若去我家,我就能用羊肉招待你了。」
高有道笑道:「由此來看,那位崔刺史是一位好官了。」
李慕唐挺胸道:「當然了,庭州沒有人不喜歡他的。而且他箭術很好,射死過一隻老鷹。」
便在這時,城門口傳來一陣喧譁聲。
高有道聽不懂石國人的語言,正好奇的望著,忽見李慕唐跳了起來。
「怎麼了,小郎?」他問。
李慕唐急道:「好像在說狩獵的事,我去問一下!」快步奔了過去。
過了好半響,李慕唐終於回來了,臉上半是驚喜,半是擔憂。
高有道忙問:「小郎,出什麼事了?」
李慕唐神情呆滯了一下,遙望著南邊,道:「父親跟著裴副都護,突襲了康國叛軍!」
高有道驚道:「什麼?」
李慕唐握緊拳頭,道:「聽他們說,裴副都護原本帶著大家在南邊的林子裡狩獵,也不知怎麼,忽然便帶著狩獵的人,進入康國境地,突襲了康國叛軍的營地!」
高有道目光一亮:「我明白了,他一直在用狩獵做幌子,讓康國叛軍疏忽大意,然後出其不意,突襲康國叛軍!」
李慕唐呆呆道:「您是說,裴副都護這些日子以來的狩獵,都是假裝的嗎?
,
高有道笑道:「是的,你想想看,康國叛王知道裴行儉召集各國酋長,肯定猜到他要率軍來犯,自然做好充足準備,再加上大食人在背後支持,想擊敗他們並不容易。」
「所以他故意飲酒狩獵,就是為了麻痹康國叛王,又趁狩獵的機會,突然襲擊,康國叛軍猝不及防,自然會戰敗了。」
李慕唐皺著粗眉毛,道:「可是我大唐軍隊如此強大,何不直接用主力碾壓呢?」
高有道看了他一眼,緩緩道:「自然是為了你們。」
李慕唐愜愜道:「我們?」
高有道道:「不錯,若是率領大軍遠征進攻,必定勞民傷財,消耗大量錢糧,這些錢都由百姓供給,你們交稅的負擔就會加重。」
「如今他採用計謀,以最小代價,取得這場勝利,對你們來說,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李慕唐用力點點頭,道:「原來是這樣,裴副都護果然也是個了不起的人,
爹爹跟著他,肯定不會有事!」
「那是自然,攻打叛軍的主力,應該是三千唐軍,那些獵手只需跟在後面,
以壯聲勢就行了。」高有道安慰道。
沒過多久,城外忽然進來很多獵手,全都騎著駿馬,背著長弓,臉上帶著興奮的表情,不少人臉上還沾有鮮血。
這些獵手有唐人,也有昭武九國的人。
忽見一名穿著黑衣的漢子策馬進城,目光在城門口四顧搜索。
李慕唐大喊道:「爹爹,我在這裡!」用力招著手。
黑衣漢子正是李莫哥,他牽著馬過來,將馬系在旁邊一棵樹上,大笑道:「痛快,痛快極了!」
李慕唐急忙給他倒了杯酒,問道:「爹爹,您真的跟著裴副都護,去打康居國叛軍了嗎?」
李莫哥一口把酒喝了,笑道:「那能有假?你爹親手射死了三人,還搶了這麼個玩意,你拿去玩吧。」
從腰囊中取出一柄短彎刀,上面還鑲著寶石。
李慕唐接過刀,抽出刀鋒,只見彎刀上有條形花紋,刀身如行雲流水一般,
美妙異常。
「這好像是波斯刀。」李慕唐欣喜的道。
李莫哥笑道:「這是我從一個軍官身上摸到的,裴副都護說了,為了感謝大家出手,允許我們帶走戰利品。」
目光忽然一閃,看向高有道。
「這位朋友是?」
高有道拱手道:「在下高有道,是從長安過來的。」
李莫哥聽說他是長安人,面露喜色,道:「那咱們可要好好喝上一杯。」
三人當即對坐飲酒,高有道從李莫哥口中,也終於知道具體情況。
原來裴行儉事先並未告訴他們計劃,上午各國獵手還以為跟著他打獵。
等到了林子裡,裴行儉才將真實目的告訴眾人,說要領兵突襲康國叛軍,幫助康國復國。
願意跟隨他的人,便跟在唐軍後面,不願的人,就地返回。
喜歡打獵的多是熱血男兒,況且他們也厭惡大食人,參加狩獵的數千人,幾乎都跟在三千唐軍後面。
裴行儉早已計劃好一切,眾獵人什麼也不用管,只跟著唐軍就行。
李莫哥只知道自己跟著唐軍奔行兩個多時辰後,在一條河邊遇到了康國叛軍。
唐軍衝鋒在前,獵人們緊隨在後,康國叛軍根本來不及反應,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戰鬥持續兩個時辰便結束了,康國叛軍全部潰散而逃。
高有道與父子二人長談之後,分手告別。
李莫哥父子準備返回庭州。高有道任務在身,繼續留在石國,探聽最新動靜。
又過了幾日,康國傳來消息,裴行儉率領各國軍隊,已打下康國都城,幫助康國國王,奪回了國家。
此戰過後,大唐在西域的聲望達到頂峰,裴行儉走在安國路上,都會有人主動給他送吃的。
客店老闆得知他是唐人後,也堅持不肯收他錢。
高有道再三確認消息無誤後,這才離開石國,朝長安返回。
皇宮之內,除酉時響起的下衙鼓聲,每到一個正點,也有鼓聲提醒。
正點鼓只響三聲,每聲之間,相隔兩三個呼吸,高有道回到偏殿時,剛好聽到正點鼓。
這是申時的鼓聲,平日這個時間點,左偏殿的幾人都下衙了。
然而今日不同,皇帝剛把高有道召過去了,說不定還會過來瞧瞧情況。
故而盧照鄰、郭正一幾個都坐在案後,將那幾份要拿去給皇帝的奏章和誥書,反覆翻閱著。
高有道回到案後坐下後,杜易簡湊近了一些,朝他問道:「陛下召你去做什麼?」
高有道將桌上的公文、紙筆整理好,道:「出去和你們說。」站起身,朝掌殿內侍拱了拱手,離開了偏殿。
杜易簡和盧照鄰也跟著起身,一起下衙回家。
三人穿過承天門,走在承天門大街上時,只見街上人來人往,都是下衙的官員。
杜易簡又問起剛才的問題,高有道說道:「陛下派我去安西公幹,我可能要離開長安幾個月了。」
盧照鄰吃了一驚,道:「明年年初能回來嗎?」
年初便是他和常山公主的大婚,他可不希望最好的朋友缺席。
高有道想了想,道:「我儘量快一些,趕在明年初回來吧。」
現在是八月,距離盧照鄰大婚還有四個多月,從這裡去安西,快的話一個月就能到了。
只要事情順利,還是趕得及的。
杜易簡又問起他去安西所為何事,高有道笑而不語。
杜易簡見他如此反應,心知是機密,便不再多問。
往常三人下衙後,都會有些活動,今日高有道公務在身,便直接回家了。
當他告訴杜蓉自己要去安西時,杜蓉頓時悶悶不樂。
高有道再三保證,儘量趕在歲末前回來,她才情緒轉好一些。
當天晚上,吏部官員和內領衛的人分別來到高府找他,
吏部官員給了他一塊監察御史的令牌,這是李治為了讓他方便調查,臨時給他封了一個監察御史的官職。
有監察御史的身份,他一路上便能暢通無阻,還能使用官家驛站。
再加上內領府給的郎將令牌,他還能在路上調用內領府外府的軍土,行事就更方便了。
次日清晨,他去弘文館報了個道,跟首席學士打了招呼,也不帶隨從,直接牽著一匹馬和一匹駱駝,出開遠門,朝安西而去。
一路之上,為趕時間,他儘量不進城,夜間要麼宿在郊外,要麼借住寺廟和道觀,期間竟還遇到不少西遊的學子遊俠。
七八日之後,棄馬乘船,過黃河古渡,重新購置新馬,又行了半月,很快來到西洲。
此地風俗與關中已有很大區別,氣候也變得更加炎熱,放眼看去,儘是漫天黃沙。
西州原本是高昌國舊地,因高昌國斷絕商路,不往長安朝拜,唐太宗派遣侯君集消滅高昌國,設立西州都護府,後來更名為安西都護府。
換句話說,進入西州後,便已進入安西都護府境內。
高有道繼續西行,在龜茲城東地區,竟遇到一支神秘的商隊。
高有道與對方首領交談時,對方還有些遮遮掩掩,堅持要看高有道的官憑。
高有道將監察御史的官憑給對方看了後,那首領才告訴他,自己是吐火羅國的大臣。
吐火羅國雖也曾往大唐朝貢,卻並非大唐屬國,一直暗中幫助波斯人,想幫波斯人復國。
只可惜敗給了穆阿維葉的大食軍隊,已被大食吞併。
高有道問道:「貴國已成為大食一部分,為何還要派人來大唐呢?」
吐火羅大臣嘆道:「我們已經聽說了,大唐正在集結西域各國兵力,幫康國復國。我們希望大唐幫助康國後,也能幫幫我們。
2
「你們不願被大食統治嗎?」高有道試探道。
吐火羅人道:「大食人欺騙了我們,他們說不再強制我們信仰大食教,可代價卻是徵收人頭稅,民眾根本負擔不起,都被他們強制徵調到小勃律國。」
大食人當初東進時,遭遇西域各國強烈反抗,正是因為大食人強制他人信仰大食教的緣故。
後來穆阿維葉提出,不再強制別人信仰大食教。
這條政策一出,遇到的反抗減弱很多。
甚至還有國家派遣使節,主動臣服大食。
卻不想,大食人確實不逼著他們信仰大食教,但不信教的人,需要上交巨額人頭稅。
這筆稅收,比他們以前交的錢多了數倍,大部分百姓根本交不起,無奈之下,只能改信大食教。
那些依然頑固不肯信大食教之人,因無法交稅,強制抽調前線,參加戰爭。
吐火羅王這才後悔了,暗中派使節前往唐朝,希望改為臣服大唐,
與做大食國的小弟相比,給大唐做小弟,只需開通商路,去長安朝拜而已,
條件輕鬆多了。
吐火羅人將情況說明後,高有道沒有再多說什麼,只祝他一路順風,便與商隊分開。
唐人都不喜歡反覆之人,一個國家反覆橫跳,也會遭到厭惡。
他知道大唐對西域的政策,眼下以守為主,不可能為一個不相干的吐火羅國,與大食開戰。
裴行儉駐守碎葉城,高有道繼續向北行了四五日,終於抵達了碎葉城。
然而一問之下,裴行儉竟不在碎葉城,已經率領三千大唐騎兵,前往了安國。
高有道聽說後,暗暗歡喜。
只要裴行儉沒有玩忽職守,他的任務也就輕鬆多了,可以儘快返回長安復命他在碎葉城待了幾日,打聽西域情況,然而聽著聽著,又開始擔心起來。
根據安國傳來的消息,裴行儉到了安國後,只顧著跟各國國王開宴會,跑馬狩獵,根本沒有進軍康國的打算。
高有道突然想起薛仁貴曾跟他提過裴行儉這個人。
說此人不僅勇武過人,兼且擅長謀略,文武雙全,令他非常欽佩。
薛仁貴既然如此推崇此人,裴行儉應該並非泛泛之輩。
想到此處,他決定親自去一趟安國,就近觀察裴行儉,看他是真的玩忽職守、貪圖享樂,還是另有目的。
安國位於昭武九姓西北方向,位於康國的北邊。
康國被大食人攻占後,最危險的就是安國和穆國。
高有道出了碎葉城後,先向西北而行,準備先繞道去石國。
沿途之上,他仔細觀察著西域風土人情,遇到唐人後,也會向他們詢問西域情況。
一問之下,他又得知了一件事。
原來西突蕨被驅逐到西域後,分裂後的弩失畢部恢復元氣,又建立了一個汗國,並且占據了曹國、史國不少土地。
西域諸國聯手跟突厥人打了幾仗,竟然都打輸了。
後來派人去安西都護府,找裴行儉控訴,裴行儉竟偏幫著西突,沒有懲罰他們。
如今西突厥又在悄然壯大,西域各國都非常不安。
只不過因為大食的威脅更嚴重,才暫時放在一邊。
高有道將此事記在心中,準備回國後向皇帝匯報。
數日之後,高有道終於抵達了石國,折而向西,朝著安國進發。
再過三日,安國都城的城牆,出現在視野之中。
城牆只有一丈不到,還比不上大唐一座縣城。
城門之外倒很熱鬧,有牽著駱駝的商人,脖子上盤著蛇的雜耍人,手持樂器的歌者、還有一身長袍的祭司。
高有道剛進城,便見一個少年快步走了過來,朝他熱情的問道:「朋友,你是唐人吧?」一口唐語十分流利。
高有道看向那少年,只見他十二三歲,身材極為壯碩,若不是臉龐稚嫩,看起來都有十五六歲了。
高有道朝他笑道:「你也是唐人嗎?」
那少年挺了挺胸,點頭道:「對,我也是唐人,郎君,我請你喝酒。」
高有道原以為他是個收錢的嚮導,卻不想對方小小年紀,竟頗有幾分豪爽之氣。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他微微一笑。
兩人來到路邊酒棚,石國的酒多是果酒,味道酸酸甜甜,沒什麼力氣,高有道喝的不大習慣。
他喝了兩杯後,便與那少年攀談起來。
那少年十分健談,且對他非常友好,幾乎知無不言。
他自稱李慕唐,是一個契丹裔唐人,原本在庭州過活,跟隨父親李莫哥來到石國。
高有道奇道:「你們既是庭州人,來石國做什麼?」
李慕唐道:「爹爹在衙門外的牆上看到告示,上面寫著,裴副都護打算在石國狩獵,邀請我大唐健兒也去競獵,與西域人比一比。父親便帶著我來了。」
高有道目光閃動,露出思索之色。
李慕唐又道:「我們原本是河北滄州人,因貪官貪污,過不下去了,就去了長安,幸得朝廷賑濟,把我們遷到庭州,日子才慢慢好起來。」
「爹爹說若沒有朝廷賑濟,我們都活不下來。他數次想投軍,只可惜競選人太多,名額太少,都沒有選上。不過沒關係,再過三年,我就滿十六歲,定能替父投軍!」
高有道微微一笑,贊道:「有志氣,我敬小郎一杯!」
李慕唐咧嘴一笑,與他幹了。
高有道問道:「你們遷到庭州後,日子過的還好嗎?」
李慕唐道:「一開始不太好,官府的人經常胡亂安排,比如給我們家分的房子,又給另一戶流民分了,害得我們跟對方打了一架。還有田地,明明說好是一百畝,卻只分了六十畝。」
「後來崔刺史來了,一切就好起來了,欠的田都重新發了,還給我們家發了頭小馬、兩隻小羊。如今已繁衍到十幾隻了。你若去我家,我就能用羊肉招待你了。」
高有道笑道:「由此來看,那位崔刺史是一位好官了。」
李慕唐挺胸道:「當然了,庭州沒有人不喜歡他的。而且他箭術很好,射死過一隻老鷹。」
便在這時,城門口傳來一陣喧譁聲。
高有道聽不懂石國人的語言,正好奇的望著,忽見李慕唐跳了起來。
「怎麼了,小郎?」他問。
李慕唐急道:「好像在說狩獵的事,我去問一下!」快步奔了過去。
過了好半響,李慕唐終於回來了,臉上半是驚喜,半是擔憂。
高有道忙問:「小郎,出什麼事了?」
李慕唐神情呆滯了一下,遙望著南邊,道:「父親跟著裴副都護,突襲了康國叛軍!」
高有道驚道:「什麼?」
李慕唐握緊拳頭,道:「聽他們說,裴副都護原本帶著大家在南邊的林子裡狩獵,也不知怎麼,忽然便帶著狩獵的人,進入康國境地,突襲了康國叛軍的營地!」
高有道目光一亮:「我明白了,他一直在用狩獵做幌子,讓康國叛軍疏忽大意,然後出其不意,突襲康國叛軍!」
李慕唐呆呆道:「您是說,裴副都護這些日子以來的狩獵,都是假裝的嗎?
,
高有道笑道:「是的,你想想看,康國叛王知道裴行儉召集各國酋長,肯定猜到他要率軍來犯,自然做好充足準備,再加上大食人在背後支持,想擊敗他們並不容易。」
「所以他故意飲酒狩獵,就是為了麻痹康國叛王,又趁狩獵的機會,突然襲擊,康國叛軍猝不及防,自然會戰敗了。」
李慕唐皺著粗眉毛,道:「可是我大唐軍隊如此強大,何不直接用主力碾壓呢?」
高有道看了他一眼,緩緩道:「自然是為了你們。」
李慕唐愜愜道:「我們?」
高有道道:「不錯,若是率領大軍遠征進攻,必定勞民傷財,消耗大量錢糧,這些錢都由百姓供給,你們交稅的負擔就會加重。」
「如今他採用計謀,以最小代價,取得這場勝利,對你們來說,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李慕唐用力點點頭,道:「原來是這樣,裴副都護果然也是個了不起的人,
爹爹跟著他,肯定不會有事!」
「那是自然,攻打叛軍的主力,應該是三千唐軍,那些獵手只需跟在後面,
以壯聲勢就行了。」高有道安慰道。
沒過多久,城外忽然進來很多獵手,全都騎著駿馬,背著長弓,臉上帶著興奮的表情,不少人臉上還沾有鮮血。
這些獵手有唐人,也有昭武九國的人。
忽見一名穿著黑衣的漢子策馬進城,目光在城門口四顧搜索。
李慕唐大喊道:「爹爹,我在這裡!」用力招著手。
黑衣漢子正是李莫哥,他牽著馬過來,將馬系在旁邊一棵樹上,大笑道:「痛快,痛快極了!」
李慕唐急忙給他倒了杯酒,問道:「爹爹,您真的跟著裴副都護,去打康居國叛軍了嗎?」
李莫哥一口把酒喝了,笑道:「那能有假?你爹親手射死了三人,還搶了這麼個玩意,你拿去玩吧。」
從腰囊中取出一柄短彎刀,上面還鑲著寶石。
李慕唐接過刀,抽出刀鋒,只見彎刀上有條形花紋,刀身如行雲流水一般,
美妙異常。
「這好像是波斯刀。」李慕唐欣喜的道。
李莫哥笑道:「這是我從一個軍官身上摸到的,裴副都護說了,為了感謝大家出手,允許我們帶走戰利品。」
目光忽然一閃,看向高有道。
「這位朋友是?」
高有道拱手道:「在下高有道,是從長安過來的。」
李莫哥聽說他是長安人,面露喜色,道:「那咱們可要好好喝上一杯。」
三人當即對坐飲酒,高有道從李莫哥口中,也終於知道具體情況。
原來裴行儉事先並未告訴他們計劃,上午各國獵手還以為跟著他打獵。
等到了林子裡,裴行儉才將真實目的告訴眾人,說要領兵突襲康國叛軍,幫助康國復國。
願意跟隨他的人,便跟在唐軍後面,不願的人,就地返回。
喜歡打獵的多是熱血男兒,況且他們也厭惡大食人,參加狩獵的數千人,幾乎都跟在三千唐軍後面。
裴行儉早已計劃好一切,眾獵人什麼也不用管,只跟著唐軍就行。
李莫哥只知道自己跟著唐軍奔行兩個多時辰後,在一條河邊遇到了康國叛軍。
唐軍衝鋒在前,獵人們緊隨在後,康國叛軍根本來不及反應,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戰鬥持續兩個時辰便結束了,康國叛軍全部潰散而逃。
高有道與父子二人長談之後,分手告別。
李莫哥父子準備返回庭州。高有道任務在身,繼續留在石國,探聽最新動靜。
又過了幾日,康國傳來消息,裴行儉率領各國軍隊,已打下康國都城,幫助康國國王,奪回了國家。
此戰過後,大唐在西域的聲望達到頂峰,裴行儉走在安國路上,都會有人主動給他送吃的。
客店老闆得知他是唐人後,也堅持不肯收他錢。
高有道再三確認消息無誤後,這才離開石國,朝長安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