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安西掌控者
第292章 安西掌控者
李治離開甘露殿後,在觀湖台午睡了大半個時辰,命人把奏章拿到觀湖台處理。
正批閱時,王伏勝從遠處小跑而來。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查清楚了嗎?」
王伏勝道:「回陛下,都查清楚了,許敬宗曾去找過蕭嗣業,蕭嗣業又找過鄭仁泰,所以鄭仁泰才會反對攻打高句麗。」
李治聽完後,點了點頭。
今日常朝的情況,他自然注意到了。
官員之中,不僅有人開始反對攻打高句麗,甚至還和尉遲恭起了衝突。
正因這個原因,他才能輕而易舉的駁回了李等人請求攻打高句麗的要求。
在這件事上,許敬宗顯然出了大力。
那日面見金燕時,他不過是在武媚娘建議下,才把許敬宗喊了過來。
雖說後來他有意通過金燕講述百濟的事,讓許敬宗明白他反對攻打高句麗的態度。
卻還是沒想到,許敬宗辦事如此得力,立刻聯繫朝臣,與李等人對抗,讓他方便了很多。
難怪歷朝歷代,皇帝們都喜歡這種不問立場,一心附和皇帝的大臣,用起來真的很順手。
當然了,這種人往往只會追求權勢地位,好用歸好用,卻絕非治世之良臣。
在朝中留上一兩個可以,卻不能讓他們掌控權柄,否則只會變成李林甫、蔡京、嚴嵩那樣的奸臣。
無論如何,東北邊的戰事可以告一段落。
這幾年來,契丹一直是李治心中的一根刺,明知他們要反,卻只能幹等著。
如今終於反了,他反而輕鬆很多。
王伏勝又道:「陛下,臣過來的路上,有內侍通報,鴻臚寺少卿戴至德求見,在承天門外候旨。」
只有十二月和一月,鴻臚寺官員才能直接進承天門求見皇帝,平時是沒這個資格的。
李治道:「知道是為什麼事嗎?」
王伏勝道:「聽說是新羅又派來了兩位使節,一人是金仁問,另一人是新羅太子。」
李治哼了一聲,道:「新羅人應該是瞧見百濟受創,想邀咱們進兵,消滅百濟。」
王伏勝道:「應該是的。」
李治深吸了一口氣,慢慢站起身。
若是以前的他,會因為對新羅的厭惡,懶得見他們。
如今他眼界更高了,考慮的層次也不同了。
在他眼中,新羅遲早會成為大唐州縣,便不會再計較那點個人情緒了。
「你去告訴戴至德,讓他直接帶著金仁問和新羅太子,來甘露殿見朕。」他揮了揮手。
王伏勝道:「臣領旨。」
李治埋下頭,繼續處理著奏章。
過了良久,一名內侍來報,說戴至德和新羅使節已經都在甘露殿候旨,這才邁步朝甘露殿而去。
穿過角門,來到正殿,在龍椅上落座。
俯眼一看,階下跪著三人,除了戴至德和金仁問外,還有一名陌生青年,料來就是新羅太子了。
三人全部行叩拜禮,李治只能看到他們的後腦勺。
他抬了抬手,道:「都起來吧。」
這是金法敏第一次來長安。
來大唐之前,他頗有幾分心高氣傲,進入大唐、瞧見繁榮的長安城後,人立刻老實多了。
「外臣金法敏,代表新羅王,恭祝大唐皇帝千秋萬代,繁榮昌盛!」他恭恭敬敬的道。
李治仔細看了他一眼,笑道:「不必多禮。這是你第一次來大唐吧,新羅王派你來做什麼?」
金法敏忙道:「前些日子,三弟返回新羅,告訴我們,百濟、高句麗與契丹聯合,欲侵犯大唐邊境。我和父親得知後,非常驚怒,當即點齊兵馬,想討伐百濟。」
「卻沒想到,百濟愚蠢至極,竟敢挑戰大唐水軍,三家聯盟,被大唐虎師輕易擊潰。」
「說來慚愧,大唐擊潰他們時,我們才剛剛集結好兵馬,準備討伐百濟,為大唐分憂,結果卻慢了一步,請陛下恕罪。」
李治抬手道:「你們肯出兵助陣,算是有心了。眼下百濟是何情況,和朕說一下吧。」
金法敏笑道:「外臣正要稟告陛下,百濟偷襲營州的兩萬水軍,是他們這幾年剛剛組建的。原本是想對付本國,結果全部葬送在渤海。」
這一點,李治已經聽劉仁軌匯報過了。
百濟水軍除了投降唐軍的一部分外,其餘的要麼戰死,要麼溺亡,可謂全軍覆沒。
他們損失雖大,因地理位置不錯,有高句麗幫他們頂在前面,並未遭受到進一步損傷。
能攻擊他們的,也只剩下新羅了。
李治問道:「你們出兵百濟,情況如何?」
金法敏眉飛色舞道:「回陛下,我新羅大將金庾信,帶領三萬虎師,已打下百濟五座城池。」
「如今百濟國內朝野震驚,百濟王驚懼之下,竟將他的妹妹玉雅公主給殺了!」
李治心中一動,問道:「他為何要殺自己的妹妹?」
金法敏笑道:「陛下有所不知,那玉雅公主身上有馬韓人血統,百濟是扶餘人統治馬韓人。因這場戰敗,馬韓人對扶餘人不滿,百濟王怕玉雅公主帶領馬韓人,推翻他的統治,故而殺死了她!」
他自以為大唐皇帝不可能了解百濟情況,撒這麼一個謊,大唐就知道百濟有多麼混亂了。
他卻不知,玉雅公主的女兒,此刻就在宮中。
李治也不戳穿他,淡淡道:「如此說來,眼下是攻打百濟的好時機了?」
金法敏忙道:「正是如此,如今百濟內部混亂,只要大唐出兵,定能消滅百濟國,我新羅願出兵助戰!」
李治道:「若是打下百濟全境,是歸你們,還是歸大唐?」
金法敏眼中閃過一絲異芒,陪笑道:「陛下說笑了,新羅是大唐屬國,打下百濟,自然劃歸大唐了。」
李治點點頭,道:「也好,將來朕出兵攻打百濟時,會派人通知你們的。」
金法敏趕忙問道:「陛下準備何時攻打百濟?若是拖到年底,氣候寒冷,可就麻煩了。」
李治道:「可能要過幾年吧。最近幾年,大唐連年征戰,百姓們負擔很重,
需要休養生息幾年。」
金法敏急道:「陛下,區區一個百濟,用不了多少兵馬,大唐出兵五萬,啊不,三萬就可以消滅他們了!」
李治語氣低沉了幾分,道:「你這是在教朕做事嗎?」
金法敏大吃一驚,趕忙道:「外臣不敢。」
這時,一名內侍走了進來,朝王伏勝附耳說了幾句,王伏勝來到李治身邊,
道:「陛下,兵部尚書蕭嗣業求見。」
李治揮手道:「你們退下吧。」
金法敏還要再說什麼,被金仁問給拉了拉,這才行了一禮,跟著戴至德一起離開大殿。
沒過多久,蕭嗣業來到大殿,拱手道:「陛下,庭州刺史崔知辯上奏,彈劾裴行儉。」
李治愣了一下,道:「奏章拿來朕看看。」
王伏勝接過奏章,遞給李治,李治看完之後,陷入了沉思。
蘇定方還在吐蕃,如今的安西都護府,由副都護裴行儉負責。
前陣子,李治向安西傳過一道命令,讓裴行儉召集各國酋長,準備幫康國復國。
崔知辯彈劾裴行儉的奏章,就是與此事有關。
原來裴行儉接到李治旨意後,確實召集了各國國王。
然而他卻拉著各國國王排筵設宴,又帶著各國勇士,在草原上狩獵,只顧享樂,將朝廷大事給拋到腦後。
崔知辯認為裴行儉年紀輕輕,就執掌安西都護府,沉迷權勢享樂,不適合再統領安西都護府。
李治自然不信裴行儉真的飄起來了,他這種行為,應該有他的用意。
裴行儉與薛仁貴不同,李治雖然一直對他頗為重用,然而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拿得出的功績。
這也是崔知辯懷疑他的原因。
李治抬頭看向蕭嗣業,道:「蕭卿,崔知辯的這份奏章,你怎麼看?」
蕭嗣業沉吟道:「臣常聽人說,裴副都護盡得蘇老將軍真傳,相信不會做出這種不智的事來。」
話鋒一轉,道:「但事關軍國大事,臣以為應該派人調查清楚,倘若確有其事,也應該問一下裴副都護為何如此。」
李治點點頭,道:「這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待蕭嗣業告退後,李治命人把高有道喊了過來,朝他說道:「高卿,朕有件差事,想委派你去做。」
高有道拱手道:「請陛下吩附。」
李治緩緩道:「庭州刺史崔知辯上奏,彈劾裴行儉玩忽職守,朕希望你去一趟安西,一來調查此事,向朕稟告。二來,也替朕觀察一下安西的民生情況。」
命王伏勝將崔知辯的奏章,給高有道看了。
高有道看完後,問道:「陛下,若是臣調查此事屬實,又該如何處置?」
李治道:「如果真的屬實,你就去找庭州內領府的人,讓他們傳消息給朕,
朕自有區處。」
高有道拱手道:「臣遵旨!」
李治離開甘露殿後,在觀湖台午睡了大半個時辰,命人把奏章拿到觀湖台處理。
正批閱時,王伏勝從遠處小跑而來。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查清楚了嗎?」
王伏勝道:「回陛下,都查清楚了,許敬宗曾去找過蕭嗣業,蕭嗣業又找過鄭仁泰,所以鄭仁泰才會反對攻打高句麗。」
李治聽完後,點了點頭。
今日常朝的情況,他自然注意到了。
官員之中,不僅有人開始反對攻打高句麗,甚至還和尉遲恭起了衝突。
正因這個原因,他才能輕而易舉的駁回了李等人請求攻打高句麗的要求。
在這件事上,許敬宗顯然出了大力。
那日面見金燕時,他不過是在武媚娘建議下,才把許敬宗喊了過來。
雖說後來他有意通過金燕講述百濟的事,讓許敬宗明白他反對攻打高句麗的態度。
卻還是沒想到,許敬宗辦事如此得力,立刻聯繫朝臣,與李等人對抗,讓他方便了很多。
難怪歷朝歷代,皇帝們都喜歡這種不問立場,一心附和皇帝的大臣,用起來真的很順手。
當然了,這種人往往只會追求權勢地位,好用歸好用,卻絕非治世之良臣。
在朝中留上一兩個可以,卻不能讓他們掌控權柄,否則只會變成李林甫、蔡京、嚴嵩那樣的奸臣。
無論如何,東北邊的戰事可以告一段落。
這幾年來,契丹一直是李治心中的一根刺,明知他們要反,卻只能幹等著。
如今終於反了,他反而輕鬆很多。
王伏勝又道:「陛下,臣過來的路上,有內侍通報,鴻臚寺少卿戴至德求見,在承天門外候旨。」
只有十二月和一月,鴻臚寺官員才能直接進承天門求見皇帝,平時是沒這個資格的。
李治道:「知道是為什麼事嗎?」
王伏勝道:「聽說是新羅又派來了兩位使節,一人是金仁問,另一人是新羅太子。」
李治哼了一聲,道:「新羅人應該是瞧見百濟受創,想邀咱們進兵,消滅百濟。」
王伏勝道:「應該是的。」
李治深吸了一口氣,慢慢站起身。
若是以前的他,會因為對新羅的厭惡,懶得見他們。
如今他眼界更高了,考慮的層次也不同了。
在他眼中,新羅遲早會成為大唐州縣,便不會再計較那點個人情緒了。
「你去告訴戴至德,讓他直接帶著金仁問和新羅太子,來甘露殿見朕。」他揮了揮手。
王伏勝道:「臣領旨。」
李治埋下頭,繼續處理著奏章。
過了良久,一名內侍來報,說戴至德和新羅使節已經都在甘露殿候旨,這才邁步朝甘露殿而去。
穿過角門,來到正殿,在龍椅上落座。
俯眼一看,階下跪著三人,除了戴至德和金仁問外,還有一名陌生青年,料來就是新羅太子了。
三人全部行叩拜禮,李治只能看到他們的後腦勺。
他抬了抬手,道:「都起來吧。」
這是金法敏第一次來長安。
來大唐之前,他頗有幾分心高氣傲,進入大唐、瞧見繁榮的長安城後,人立刻老實多了。
「外臣金法敏,代表新羅王,恭祝大唐皇帝千秋萬代,繁榮昌盛!」他恭恭敬敬的道。
李治仔細看了他一眼,笑道:「不必多禮。這是你第一次來大唐吧,新羅王派你來做什麼?」
金法敏忙道:「前些日子,三弟返回新羅,告訴我們,百濟、高句麗與契丹聯合,欲侵犯大唐邊境。我和父親得知後,非常驚怒,當即點齊兵馬,想討伐百濟。」
「卻沒想到,百濟愚蠢至極,竟敢挑戰大唐水軍,三家聯盟,被大唐虎師輕易擊潰。」
「說來慚愧,大唐擊潰他們時,我們才剛剛集結好兵馬,準備討伐百濟,為大唐分憂,結果卻慢了一步,請陛下恕罪。」
李治抬手道:「你們肯出兵助陣,算是有心了。眼下百濟是何情況,和朕說一下吧。」
金法敏笑道:「外臣正要稟告陛下,百濟偷襲營州的兩萬水軍,是他們這幾年剛剛組建的。原本是想對付本國,結果全部葬送在渤海。」
這一點,李治已經聽劉仁軌匯報過了。
百濟水軍除了投降唐軍的一部分外,其餘的要麼戰死,要麼溺亡,可謂全軍覆沒。
他們損失雖大,因地理位置不錯,有高句麗幫他們頂在前面,並未遭受到進一步損傷。
能攻擊他們的,也只剩下新羅了。
李治問道:「你們出兵百濟,情況如何?」
金法敏眉飛色舞道:「回陛下,我新羅大將金庾信,帶領三萬虎師,已打下百濟五座城池。」
「如今百濟國內朝野震驚,百濟王驚懼之下,竟將他的妹妹玉雅公主給殺了!」
李治心中一動,問道:「他為何要殺自己的妹妹?」
金法敏笑道:「陛下有所不知,那玉雅公主身上有馬韓人血統,百濟是扶餘人統治馬韓人。因這場戰敗,馬韓人對扶餘人不滿,百濟王怕玉雅公主帶領馬韓人,推翻他的統治,故而殺死了她!」
他自以為大唐皇帝不可能了解百濟情況,撒這麼一個謊,大唐就知道百濟有多麼混亂了。
他卻不知,玉雅公主的女兒,此刻就在宮中。
李治也不戳穿他,淡淡道:「如此說來,眼下是攻打百濟的好時機了?」
金法敏忙道:「正是如此,如今百濟內部混亂,只要大唐出兵,定能消滅百濟國,我新羅願出兵助戰!」
李治道:「若是打下百濟全境,是歸你們,還是歸大唐?」
金法敏眼中閃過一絲異芒,陪笑道:「陛下說笑了,新羅是大唐屬國,打下百濟,自然劃歸大唐了。」
李治點點頭,道:「也好,將來朕出兵攻打百濟時,會派人通知你們的。」
金法敏趕忙問道:「陛下準備何時攻打百濟?若是拖到年底,氣候寒冷,可就麻煩了。」
李治道:「可能要過幾年吧。最近幾年,大唐連年征戰,百姓們負擔很重,
需要休養生息幾年。」
金法敏急道:「陛下,區區一個百濟,用不了多少兵馬,大唐出兵五萬,啊不,三萬就可以消滅他們了!」
李治語氣低沉了幾分,道:「你這是在教朕做事嗎?」
金法敏大吃一驚,趕忙道:「外臣不敢。」
這時,一名內侍走了進來,朝王伏勝附耳說了幾句,王伏勝來到李治身邊,
道:「陛下,兵部尚書蕭嗣業求見。」
李治揮手道:「你們退下吧。」
金法敏還要再說什麼,被金仁問給拉了拉,這才行了一禮,跟著戴至德一起離開大殿。
沒過多久,蕭嗣業來到大殿,拱手道:「陛下,庭州刺史崔知辯上奏,彈劾裴行儉。」
李治愣了一下,道:「奏章拿來朕看看。」
王伏勝接過奏章,遞給李治,李治看完之後,陷入了沉思。
蘇定方還在吐蕃,如今的安西都護府,由副都護裴行儉負責。
前陣子,李治向安西傳過一道命令,讓裴行儉召集各國酋長,準備幫康國復國。
崔知辯彈劾裴行儉的奏章,就是與此事有關。
原來裴行儉接到李治旨意後,確實召集了各國國王。
然而他卻拉著各國國王排筵設宴,又帶著各國勇士,在草原上狩獵,只顧享樂,將朝廷大事給拋到腦後。
崔知辯認為裴行儉年紀輕輕,就執掌安西都護府,沉迷權勢享樂,不適合再統領安西都護府。
李治自然不信裴行儉真的飄起來了,他這種行為,應該有他的用意。
裴行儉與薛仁貴不同,李治雖然一直對他頗為重用,然而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拿得出的功績。
這也是崔知辯懷疑他的原因。
李治抬頭看向蕭嗣業,道:「蕭卿,崔知辯的這份奏章,你怎麼看?」
蕭嗣業沉吟道:「臣常聽人說,裴副都護盡得蘇老將軍真傳,相信不會做出這種不智的事來。」
話鋒一轉,道:「但事關軍國大事,臣以為應該派人調查清楚,倘若確有其事,也應該問一下裴副都護為何如此。」
李治點點頭,道:「這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待蕭嗣業告退後,李治命人把高有道喊了過來,朝他說道:「高卿,朕有件差事,想委派你去做。」
高有道拱手道:「請陛下吩附。」
李治緩緩道:「庭州刺史崔知辯上奏,彈劾裴行儉玩忽職守,朕希望你去一趟安西,一來調查此事,向朕稟告。二來,也替朕觀察一下安西的民生情況。」
命王伏勝將崔知辯的奏章,給高有道看了。
高有道看完後,問道:「陛下,若是臣調查此事屬實,又該如何處置?」
李治道:「如果真的屬實,你就去找庭州內領府的人,讓他們傳消息給朕,
朕自有區處。」
高有道拱手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