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最聰明的胡人
第284章 最聰明的胡人
營州一場戰爭後,遼東的局勢發生巨大大變。
大唐擊敗契丹後的第一時間,東突蕨和室韋不約而同的出兵,攻入契丹境內。
兩大部落打著大義凜然的旗號,斥責契丹叛唐,故而奉命討伐。
契丹一場戰敗下來,頓時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劉仁軌又暗中派人進入契丹,招降分化,導致契丹內部也發生分裂。
一部分契丹人想殺死大賀阿下固,用他的人頭將功贖罪,保全自己的部落,
與另一部分擁護阿卜固的人內戰。
高侃和劉仁願分兵兩路。
劉仁願率領北路軍,從延津進入契丹,沿著西拉木倫河進入科爾沁草地。
高侃率領南路軍,從白猿山北上,直插赤山北面的契丹王庭。
再加上北面的東突蕨和室韋,東邊的,可謂四面皆敵。
就連西邊的奚人也倒戈了。
奚人內部原本就很鬆散,被契丹拉攏叛唐的是東邊幾個奚人部落。
奚王倒也果決,率領其他部落剿滅了那些叛唐部落,抓住了為首幾名酋長,
將他們並一眾家屬妻兒,全部送往營州。
劉仁軌傳令奚王,讓他領兵從西路進攻契丹。
牽一髮而動全身,原本平靜的遼東地區,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契丹成為眾矢之的,內憂外患,戰火燃遍契丹每一片土地。
大唐想要的是懲罰契丹,以做效尤。
然而對於其他胡人部落來說,契丹已經成為一塊肥肉,他們都想上去咬上一口,搶奪契丹人的牛羊和人口。
如此境遇下,契丹內部,投降派終於占據上風。
他們殺死了遙突為首的叛唐派酋長,活捉了大賀窟哥和其親族,親自前往營州請罪。
他們控訴遙突暗殺了李窟哥,這才導致契丹叛唐,請求再次歸附大唐。
劉仁軌沒有給出回復,只下令讓東突厥、室韋等各部落退軍,讓局勢恢復平靜。
隨即,他派人將大賀阿下固和投降派契丹酋長,全部送往長安,交由皇帝處置。
李治得到消息後,當即在兩儀殿召開臨時朝會,商議契丹的戰後處理事宜。
群臣的意見和應對吐蕃差不多,都主張重新設立都督府和州縣。
李治聽完後並未表態,只讓群臣再仔細考慮幾日,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可以直接上奏。
李義府回到甘露殿後,立刻派人將張柬之請了過來,向他問道:「柬之,陛下召開臨時朝會,卻又未做出決議,這是何故?」
張柬之凝思片刻,緩緩道:「李公,你不覺得陛下對待契丹的態度,有點奇怪嗎?」
李義府若有所思道:「你是說—」
張柬之接口道:「剛才朝會時,陛下神情鄭重,仔細問過每一個大臣的意見,當初談論回的戰後政策時,陛下也沒有如此重視。」
李義府摸了摸鬍鬚,道:「嗯,確實有點古怪,區區一個契丹,陛下為何如此關注?」
張柬之沉聲道:「我有一種感覺,陛下心中處理契丹的辦法,會與以前完全不同。」
李義府皺眉道:「你有什麼依據嗎?
1
張柬之道:「陛下很早就開始改革羈摩政策,顯然是看到此制缺陷,近來,
回、契丹紛紛叛唐,也證明缺陷確實存在。」
李義府心中一凜,道:「柬之,你是說陛下又想利用這次契丹的事,推行羈摩政策改革?」
張柬之遲疑了一下,道:「下官原本是這樣猜測,但如果陛下真要繼續改革,剛才朝會直接提出就是。」
李義府順著他的思路,道:「陛下既然沒有提,只有一種可能。」
兩人對視一眼後,表情都非常沉重,
皇帝既然不提,說明他認為自己要提的事,會遭到許多大臣反對。
如今的朝堂之上,皇帝的權威早已到達頂峰,這種情況下,只有大到影響到國本的事情,才有可能遭到群臣反對。
除二人之外,其他大臣們也都在猜測皇帝的想法。
長孫詮這天晚上下衙後,便坐在書房之中,考慮著契丹之事。
他曾在河北滄州做過幾年縣尉,對河北非常關心,而契丹的戰後處置政策,
肯定會影響到河北的民生。
正當沉思之際,「哎呀」一聲,新城公主推門進來了,身邊還跟著一名侍女,手上捧著一壺酒和兩隻銀酒杯。
「公主,你這是?」
長孫詮望著新城公主將酒和酒杯放在桌子上,又搬來一張椅子,似乎想和他對坐飲酒。
新城公主揮手讓婢女退下了,朝他莞爾一笑:「你們喝吧。」轉身離開了。
長孫詮大為異,不知新城公主這個「你們」指的是誰?
他追到門口,卻發現新城公主已經沿著走廊走遠了,過了不一會,只聽腳步聲響,一名家丁領著一老者走了過來。
長孫詮快步迎了過去,驚道:「大兄,您怎麼來了?」來者正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微笑道:「過來和你聊聊,再帶你去一個地方。」
長孫詮總算明白妻子為何端酒過來他將長孫無忌請入書房,給他倒了一杯酒。
長孫無忌放到鼻間聞了一會,感嘆道:「這是清徐的葡萄酒,先帝和我都喜歡喝此酒,四郎有心了。」放在唇邊慢慢品嘗。
長孫詮不由暗贊妻子細心,竟連長孫無忌的喜好都知道。
他不愛喝果酒,並未給自己倒酒,開口問道:「大兄,你來找我有什麼事嗎?」
長孫無忌緩緩道:「今日陛下召開臨時朝會,談論契丹之事,你應該也去了吧?」
長孫詮奇道:「小弟確實去了,大兄也在關注此事嗎?」
長孫無忌道:「眼下長安城暗流涌動,並不平靜,我縱然想要安心著書,別人也不會允許,只好提前謀劃,以後不至於太被動。」
長孫詮心中一凝,道:「您說的暗流涌動,指的是什麼?」
長孫無忌道:「眼下暗流還在水下,我也瞧不清楚,以後再和你說吧。」
他神情鄭重了一些,道:「四郎,本來你的仕途之事,我不該插手,但你如今身份不同,肩負一族興衰,我不得不幫你謀劃一二了。」
長孫詮望著他的表情,大致也聽明白了。
長孫無忌探知了什麼隱秘,知道長安城即將有一場大的風波。
長孫詮此時在朝中根基太淺,不足以保全家族,所以他才想幫上長孫詮一把,讓他儘快提升官位。
「大兄,您不必多說了,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職責,您有什麼安排,只管說吧。」
長孫無忌霍然起身,道:「那我現在帶你去一個地方,見一個人。」
一輛馬車很快駛出公主府,出了坊門,沿著長安城大街向南而行。
長孫詮見馬車一直向南,他認識的人之中,沒有人住在城南,不由好奇道:「大兄,您要帶我去見誰?」
長孫無忌道:「祿東贊。」
長孫詮訝道:「您帶我去見他做什麼?」
長孫無忌緩緩道:「昨日劉仁軌的消息剛傳來,陛下今日就召開朝會,談論契丹之事,這說明什麼?」
「陛下很重視契丹!」
長孫無忌點頭道:「不錯,然而以契丹體量來看,別說和吐蕃、突蕨比,甚至連回也遠遠不如,陛下何以如此重視?」
長孫詮下朝後便一直在想此事,雖然腦海中也有一些猜想,但聯想到皇帝上朝時的表情,又覺得並不準確。
他搖頭道:「我想不出。」
長孫無忌正色道:「陛下真正的心思,也許誰都猜不中,但也不必猜中,我們只需要知道一點就好。」
「什麼?」
長孫無忌道:「陛下很重視契丹,也很重視契丹地區的戰後政策。」
長孫詮坐直了一些,點頭道:「不錯。」
長孫無忌緩緩道:「陛下之所以重視,是擔心戰後政策制定不好,契丹將來還會造反。」
長孫詮繼續點頭。
長孫無忌笑道:「這就是我們去找祿東贊的原因了,吐蕃人吞併那麼多部落,卻能治理的很好,這便是祿東贊的功勞,咱們去向他請教一番。」
長孫詮軒眉一皺,道:「大兄,吐蕃情況和我們不同吧,長安能人那麼多,
何必請教一個胡人?」
長孫無忌看了他一眼,道:「你切莫小看胡人,就說這個祿東贊,他的謀略絕不比我差,之所以輸給我們,只因吐蕃國力不如大唐而已。」
長孫詮欲言又止。
長孫無忌抬了抬手,接著道:「咱們不必爭執,等你見了祿東贊,就知道此人能耐如何了。」
長孫詮想了想,道:「大兄,先不提此人能耐如何,他並未歸附我們,願意替我們出謀劃策嗎?」
長孫無忌笑道:「若是請他幫忙對付吐番,他肯定不會同意,不過咱們是向他詢問應對契丹的問題,他斷不會拒絕的。」
長孫詮見他心意已決,沒有再做聲了。
營州一場戰爭後,遼東的局勢發生巨大大變。
大唐擊敗契丹後的第一時間,東突蕨和室韋不約而同的出兵,攻入契丹境內。
兩大部落打著大義凜然的旗號,斥責契丹叛唐,故而奉命討伐。
契丹一場戰敗下來,頓時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劉仁軌又暗中派人進入契丹,招降分化,導致契丹內部也發生分裂。
一部分契丹人想殺死大賀阿下固,用他的人頭將功贖罪,保全自己的部落,
與另一部分擁護阿卜固的人內戰。
高侃和劉仁願分兵兩路。
劉仁願率領北路軍,從延津進入契丹,沿著西拉木倫河進入科爾沁草地。
高侃率領南路軍,從白猿山北上,直插赤山北面的契丹王庭。
再加上北面的東突蕨和室韋,東邊的,可謂四面皆敵。
就連西邊的奚人也倒戈了。
奚人內部原本就很鬆散,被契丹拉攏叛唐的是東邊幾個奚人部落。
奚王倒也果決,率領其他部落剿滅了那些叛唐部落,抓住了為首幾名酋長,
將他們並一眾家屬妻兒,全部送往營州。
劉仁軌傳令奚王,讓他領兵從西路進攻契丹。
牽一髮而動全身,原本平靜的遼東地區,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契丹成為眾矢之的,內憂外患,戰火燃遍契丹每一片土地。
大唐想要的是懲罰契丹,以做效尤。
然而對於其他胡人部落來說,契丹已經成為一塊肥肉,他們都想上去咬上一口,搶奪契丹人的牛羊和人口。
如此境遇下,契丹內部,投降派終於占據上風。
他們殺死了遙突為首的叛唐派酋長,活捉了大賀窟哥和其親族,親自前往營州請罪。
他們控訴遙突暗殺了李窟哥,這才導致契丹叛唐,請求再次歸附大唐。
劉仁軌沒有給出回復,只下令讓東突厥、室韋等各部落退軍,讓局勢恢復平靜。
隨即,他派人將大賀阿下固和投降派契丹酋長,全部送往長安,交由皇帝處置。
李治得到消息後,當即在兩儀殿召開臨時朝會,商議契丹的戰後處理事宜。
群臣的意見和應對吐蕃差不多,都主張重新設立都督府和州縣。
李治聽完後並未表態,只讓群臣再仔細考慮幾日,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可以直接上奏。
李義府回到甘露殿後,立刻派人將張柬之請了過來,向他問道:「柬之,陛下召開臨時朝會,卻又未做出決議,這是何故?」
張柬之凝思片刻,緩緩道:「李公,你不覺得陛下對待契丹的態度,有點奇怪嗎?」
李義府若有所思道:「你是說—」
張柬之接口道:「剛才朝會時,陛下神情鄭重,仔細問過每一個大臣的意見,當初談論回的戰後政策時,陛下也沒有如此重視。」
李義府摸了摸鬍鬚,道:「嗯,確實有點古怪,區區一個契丹,陛下為何如此關注?」
張柬之沉聲道:「我有一種感覺,陛下心中處理契丹的辦法,會與以前完全不同。」
李義府皺眉道:「你有什麼依據嗎?
1
張柬之道:「陛下很早就開始改革羈摩政策,顯然是看到此制缺陷,近來,
回、契丹紛紛叛唐,也證明缺陷確實存在。」
李義府心中一凜,道:「柬之,你是說陛下又想利用這次契丹的事,推行羈摩政策改革?」
張柬之遲疑了一下,道:「下官原本是這樣猜測,但如果陛下真要繼續改革,剛才朝會直接提出就是。」
李義府順著他的思路,道:「陛下既然沒有提,只有一種可能。」
兩人對視一眼後,表情都非常沉重,
皇帝既然不提,說明他認為自己要提的事,會遭到許多大臣反對。
如今的朝堂之上,皇帝的權威早已到達頂峰,這種情況下,只有大到影響到國本的事情,才有可能遭到群臣反對。
除二人之外,其他大臣們也都在猜測皇帝的想法。
長孫詮這天晚上下衙後,便坐在書房之中,考慮著契丹之事。
他曾在河北滄州做過幾年縣尉,對河北非常關心,而契丹的戰後處置政策,
肯定會影響到河北的民生。
正當沉思之際,「哎呀」一聲,新城公主推門進來了,身邊還跟著一名侍女,手上捧著一壺酒和兩隻銀酒杯。
「公主,你這是?」
長孫詮望著新城公主將酒和酒杯放在桌子上,又搬來一張椅子,似乎想和他對坐飲酒。
新城公主揮手讓婢女退下了,朝他莞爾一笑:「你們喝吧。」轉身離開了。
長孫詮大為異,不知新城公主這個「你們」指的是誰?
他追到門口,卻發現新城公主已經沿著走廊走遠了,過了不一會,只聽腳步聲響,一名家丁領著一老者走了過來。
長孫詮快步迎了過去,驚道:「大兄,您怎麼來了?」來者正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微笑道:「過來和你聊聊,再帶你去一個地方。」
長孫詮總算明白妻子為何端酒過來他將長孫無忌請入書房,給他倒了一杯酒。
長孫無忌放到鼻間聞了一會,感嘆道:「這是清徐的葡萄酒,先帝和我都喜歡喝此酒,四郎有心了。」放在唇邊慢慢品嘗。
長孫詮不由暗贊妻子細心,竟連長孫無忌的喜好都知道。
他不愛喝果酒,並未給自己倒酒,開口問道:「大兄,你來找我有什麼事嗎?」
長孫無忌緩緩道:「今日陛下召開臨時朝會,談論契丹之事,你應該也去了吧?」
長孫詮奇道:「小弟確實去了,大兄也在關注此事嗎?」
長孫無忌道:「眼下長安城暗流涌動,並不平靜,我縱然想要安心著書,別人也不會允許,只好提前謀劃,以後不至於太被動。」
長孫詮心中一凝,道:「您說的暗流涌動,指的是什麼?」
長孫無忌道:「眼下暗流還在水下,我也瞧不清楚,以後再和你說吧。」
他神情鄭重了一些,道:「四郎,本來你的仕途之事,我不該插手,但你如今身份不同,肩負一族興衰,我不得不幫你謀劃一二了。」
長孫詮望著他的表情,大致也聽明白了。
長孫無忌探知了什麼隱秘,知道長安城即將有一場大的風波。
長孫詮此時在朝中根基太淺,不足以保全家族,所以他才想幫上長孫詮一把,讓他儘快提升官位。
「大兄,您不必多說了,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職責,您有什麼安排,只管說吧。」
長孫無忌霍然起身,道:「那我現在帶你去一個地方,見一個人。」
一輛馬車很快駛出公主府,出了坊門,沿著長安城大街向南而行。
長孫詮見馬車一直向南,他認識的人之中,沒有人住在城南,不由好奇道:「大兄,您要帶我去見誰?」
長孫無忌道:「祿東贊。」
長孫詮訝道:「您帶我去見他做什麼?」
長孫無忌緩緩道:「昨日劉仁軌的消息剛傳來,陛下今日就召開朝會,談論契丹之事,這說明什麼?」
「陛下很重視契丹!」
長孫無忌點頭道:「不錯,然而以契丹體量來看,別說和吐蕃、突蕨比,甚至連回也遠遠不如,陛下何以如此重視?」
長孫詮下朝後便一直在想此事,雖然腦海中也有一些猜想,但聯想到皇帝上朝時的表情,又覺得並不準確。
他搖頭道:「我想不出。」
長孫無忌正色道:「陛下真正的心思,也許誰都猜不中,但也不必猜中,我們只需要知道一點就好。」
「什麼?」
長孫無忌道:「陛下很重視契丹,也很重視契丹地區的戰後政策。」
長孫詮坐直了一些,點頭道:「不錯。」
長孫無忌緩緩道:「陛下之所以重視,是擔心戰後政策制定不好,契丹將來還會造反。」
長孫詮繼續點頭。
長孫無忌笑道:「這就是我們去找祿東贊的原因了,吐蕃人吞併那麼多部落,卻能治理的很好,這便是祿東贊的功勞,咱們去向他請教一番。」
長孫詮軒眉一皺,道:「大兄,吐蕃情況和我們不同吧,長安能人那麼多,
何必請教一個胡人?」
長孫無忌看了他一眼,道:「你切莫小看胡人,就說這個祿東贊,他的謀略絕不比我差,之所以輸給我們,只因吐蕃國力不如大唐而已。」
長孫詮欲言又止。
長孫無忌抬了抬手,接著道:「咱們不必爭執,等你見了祿東贊,就知道此人能耐如何了。」
長孫詮想了想,道:「大兄,先不提此人能耐如何,他並未歸附我們,願意替我們出謀劃策嗎?」
長孫無忌笑道:「若是請他幫忙對付吐番,他肯定不會同意,不過咱們是向他詢問應對契丹的問題,他斷不會拒絕的。」
長孫詮見他心意已決,沒有再做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