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想殺人的武皇后
第231章 想殺人的武皇后
李治在溫泉宮歇了一夜後,次日清晨,帶著眾嬪妃和皇子公主,坐著馬車,
朝長安城返回。
李治和武媚娘一起坐在御之中,另外還有太子李弘和高安公主,也隨坐在車中。
高安公主犯了困,趴在李治腿上,正在打瞌睡,一旁的李弘則拿著本小冊子,一臉認真的翻看著,還緊緊皺著小眉毛。
李治警了他一眼,問道:「弘兒,你在看什麼?」
李弘道:「父親,孩兒在讀《春秋左氏傳》,正在讀商臣的故事。」
武媚娘聽到後,臉色大變,急忙問道:「是誰教你讀商臣的?」」
李弘道:「是郭瑜郭洗馬教我讀的。」
武媚娘又驚又怒,朝李治道:「陛下,郭瑜居心不良,想要教壞太子,妾身懇請您下旨處罰。」
李治還是頭一次見武媚娘如此失態,只見她雙目通紅,渾身氣的發抖。
這也不奇怪,因為輩商臣也是一位太子,春秋時期楚國的太子,楚成王長子因楚成王想要立其他兒子為太子,商臣帶兵包圍王宮,逼自己親生父親上吊自殺了。
李治抬了抬手,道:「媚娘,不必緊張,咱們的弘兒又不是商臣。」
轉頭看向李弘,道:「弘兒,你覺得郭洗馬該處罰嗎?」
李弘道:「不該處罰。」
李治笑道:「為什麼?」
李弘道:「其實孩兒剛讀到半商臣時,也非常氣憤,詢問過郭洗馬,為何聖賢經典,要記錄如此殘忍之事?」
李治「嗯」了一聲,道:「那他怎麼回答的呢?」
李弘道:「郭洗馬說了,孔聖人寫《春秋》,善惡之事都加以記載,是為褒揚善行,勸諫大眾,貶斥惡行,告誡後世。書寫商臣的惡行,正是令其罪惡遺臭萬年,警戒後人。」
武媚娘聽到此處,面色才緩和了一些。
李治點點頭,微笑道:「媚娘,你現在總可以放心了吧。」
武媚娘面色微紅,道:「讓陛下見笑了,不過妾身以為,弘兒還小,不必過早學這些,可以先讓他學禮記。」
李治看向李弘,道:「弘兒,你自己怎麼想的?」
李弘看了母親一眼,道:「孩兒還是想學左傳。」
左傳裡面記載了很多真實有趣的故事,對李弘這種孩子來說,更有吸引力。
李治笑道:「既然他喜歡,就繼續讓他學吧,媚娘,你說呢。」
武媚娘點了點頭。
李弘欣喜道:「多謝父親,多謝母親。」
便在這時,馬車忽然停下了,李弘正站在二人跟前,差點摔倒,幸虧李治眼疾手快給抓住了。
高安公主身子一晃,睜開雙眼,迷迷糊糊道:「父親,到長安了嗎?」
李治掀開車簾,看向窗外的曠野,皺眉道:「還沒。」
便在這時,王及善快馬靠近,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陛下,前方有百姓攔住御駕。」
李治吃了一驚,他從這條官道上來來回回不知走了多少趟,還是頭一次遇到攔御駕的。
「帶他們過來。」
「是!」
不一會,幾名百姓被帶了過來,一人年過六旬,其餘之人,則都是年輕人。
那幾人十分驚慌,來到御前,立刻跪下叩首,有兩個年紀小的渾身直打顫。
李治道:「你們攔御是要告御狀吧,有什麼話,起來說吧。」
幾人依然不住叩首,沒有說話。
李治皺眉道:「王卿,你把他們怎麼了,他們為何如此害怕?」
王及善忙道:「陛下,臣並沒有恐嚇他們,只不過,他們攔駕前並不知您的身份,只當是位官員,所以才如此害怕。」
李治點點頭,這其實也不奇怪,普通百姓其實也分不出天子儀仗和官員儀仗的區別。
更何況李治經常往返溫泉宮,下令出行從簡,他們自然更加分辨不出。
李治當即下了御,想要過去扶起老者,王伏勝急忙搶步上前,先將對方扶起來了。
「老人家,幾位郎君,你們都起來吧,不必害怕。」李治溫言道。
那老者見李治一臉和善,畏懼之心去了幾分,彎著腰,低首道:「草、草民不知是聖人經過,衝撞了聖駕,請聖人降罪。」
李治笑道:「老丈別怕,你們既然在官道上攔車駕,是有什麼冤情吧,盡可以跟朕說說。」
老者依然低著頭,道:「我、我們—————-我們————··
李治道:「但講無妨,若是真有冤情,朕會幫你們做主。」
老者抬頭瞄了李治一眼,終於咬了咬牙,道:「啟稟聖人,我們都是附近馬家莊的田舍農,十幾日前,村莊附近來了一群惡少,他們縱馬在田地隨意踩踏,
有人過去阻攔,他們竟用弓箭射人,射傷了好幾人。」
李治臉色一僵,沉聲道:「知道他們姓名嗎?」
老者道:「不知姓名,只是聽他們交談之時,提到賀蘭兩字,應是其中一人的姓氏。」
此話一出,原本坐在馬車上旁聽的武皇后頓時坐不住了,快步下了馬車,問道:「他們年歲多少?」
老者道:「最大者應該二十左右,年小者約莫十五六歲。」
武媚娘臉色一白,側身朝李治斂社道:「陛下,妾身有罪。」
李治只抬了抬手,沒有看她,朝那老者道:「老丈,您可去萬年縣報官?」
那老者遲疑不答。
另一名青年鼓起勇氣,道:「聖人,我們去報過官了,每次都被轟出來了,
實在沒法子,才———」
李治抬手道:「無妨,朕不怪你們,是朕的過失,才讓你們遭受這些損失。
你們去大理寺,找大理寺卿狄仁傑,讓他給你們做主。」
那青年愣道:「聖人,您不能直接給我們做主嗎?」
那老者一巴掌甩在他後腦上,低聲訓斥道:「你這娃子,聖人多忙吶,哪有功夫處理我們這些小事,大家快跪下給聖人叩頭。」
眾人當即跪在地上,不住叩首。
李治抬手道:「都起來吧,你們趕緊去大理寺,狄仁傑一定會幫你們做主眾人又叩了幾個頭,才起身離開,李治命王及善派幾個人跟著他們,防止出現意外。
御繼續朝著長安城返回,一路上李治陰沉著臉,一言不發,一旁的武媚娘低頭垂目,顯得頗為委屈。
李弘和高安公主都察覺到氣氛不對,老老實實坐在車上,相互打著眼色,都不敢說話。
御很快回到太極宮,李治與武媚娘只說了句「媚娘,這事你別插手」,便朝著甘露殿返回。
武媚娘望著李治的背影遠去,默默帶著李賢和李顯,回到了立政殿,讓人把兩個兒子帶走,隨即命人關上了殿門。
張多海已感受到一股深深的恐懼,他最清楚武皇后的性子,只怕她現在殺人的心思都有了。
「你們可知罪?」武媚娘面牆而站,背對著眾人,聲音中聽不到一絲感情。
幾乎是一瞬間,立政殿所有內侍宮人,齊刷刷跪倒在地。
「臣等(奴婢)知罪!」
武媚娘冷冷道:「吾多次問你們,武府中人在宮外是否規矩,你們都是怎麼回復吾的?」
眾人腦袋都貼在地板上,誰都不敢咕聲。
張多海感受到巨大的危機,因為武媚娘問的最多的就是他,每次他都說武氏中人非常規矩,並未惹事。
這並非他信口雌黃,他也沒那膽子欺騙皇后,
根據他手下打聽到的消息,武三思和武承嗣都很規矩。
賀蘭敏之雖有幾分驕縱,時常跟人衝突,但對象都是貴胄子弟,從未聽說他欺凌普通人。
難道是手下的人在敷衍自己?
不對,他們應該沒有這個膽子。
這時,他聽到一陣腳步聲朝著自己慢慢靠近,武皇后的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他的心口上。
張多海從腳步聲中,已能感受到武皇后的憤怒。
剛才的事,相當於是當著皇帝的面,狠狠扇了她一耳光,她絕不會輕易放過腳步聲很快停下,張多海已能看到武皇后的鞋尖,隨後他感覺自己腦袋被踢了一腳。
「張多海,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頭頂傳來冰冷的聲音。
張多海一咬牙,道:「殿下,臣覺得此事有蹊蹺。」
武媚娘沒有做聲。
張多海急忙道:「那幫田舍漢未免出現的太過巧合,陛下經常往返溫泉宮,
若是有心人·—.—」
武媚娘冷冷打斷道:「你覺得陛下是好糊弄的嗎?」
李治沒有當即處理此事,而是派狄仁傑調查,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
張多海急忙道:「就算不是陰謀,僅憑那老頭一面之詞,也不能證明就是賀蘭小郎君所為,」
「你是想說,那老丈在說謊?」
張多海硬著頭皮道:「也有可能是那老頭聽錯了,並不是小郎君所為。」
武媚娘的腳步聲慢慢遠去,過了半響,遠處傳來她威嚴的聲音。
「那就去查清楚,如果真是賀蘭敏之所為,你這個少監就不用當了。」
張多海急忙道:「是,是,臣這就去查!」快步起身。
走到門口時,又聽武皇后說道:「只准調查,不准干涉。」
張多海低頭領了旨,快步離去。
武媚娘此時已恢復冷靜,她很清楚憤怒解決不了問題,關鍵是如何補救。
她沉吟片刻,朝江尚宮道:「你去一趟武府,告訴母親,倘若大理寺的人來抓捕賀蘭敏之,讓她不要阻攔。」
江尚宮應諾道:「是。」退出大殿武媚娘又朝宮人玉屏道:「去把太子請過來一趟。」
李治在溫泉宮歇了一夜後,次日清晨,帶著眾嬪妃和皇子公主,坐著馬車,
朝長安城返回。
李治和武媚娘一起坐在御之中,另外還有太子李弘和高安公主,也隨坐在車中。
高安公主犯了困,趴在李治腿上,正在打瞌睡,一旁的李弘則拿著本小冊子,一臉認真的翻看著,還緊緊皺著小眉毛。
李治警了他一眼,問道:「弘兒,你在看什麼?」
李弘道:「父親,孩兒在讀《春秋左氏傳》,正在讀商臣的故事。」
武媚娘聽到後,臉色大變,急忙問道:「是誰教你讀商臣的?」」
李弘道:「是郭瑜郭洗馬教我讀的。」
武媚娘又驚又怒,朝李治道:「陛下,郭瑜居心不良,想要教壞太子,妾身懇請您下旨處罰。」
李治還是頭一次見武媚娘如此失態,只見她雙目通紅,渾身氣的發抖。
這也不奇怪,因為輩商臣也是一位太子,春秋時期楚國的太子,楚成王長子因楚成王想要立其他兒子為太子,商臣帶兵包圍王宮,逼自己親生父親上吊自殺了。
李治抬了抬手,道:「媚娘,不必緊張,咱們的弘兒又不是商臣。」
轉頭看向李弘,道:「弘兒,你覺得郭洗馬該處罰嗎?」
李弘道:「不該處罰。」
李治笑道:「為什麼?」
李弘道:「其實孩兒剛讀到半商臣時,也非常氣憤,詢問過郭洗馬,為何聖賢經典,要記錄如此殘忍之事?」
李治「嗯」了一聲,道:「那他怎麼回答的呢?」
李弘道:「郭洗馬說了,孔聖人寫《春秋》,善惡之事都加以記載,是為褒揚善行,勸諫大眾,貶斥惡行,告誡後世。書寫商臣的惡行,正是令其罪惡遺臭萬年,警戒後人。」
武媚娘聽到此處,面色才緩和了一些。
李治點點頭,微笑道:「媚娘,你現在總可以放心了吧。」
武媚娘面色微紅,道:「讓陛下見笑了,不過妾身以為,弘兒還小,不必過早學這些,可以先讓他學禮記。」
李治看向李弘,道:「弘兒,你自己怎麼想的?」
李弘看了母親一眼,道:「孩兒還是想學左傳。」
左傳裡面記載了很多真實有趣的故事,對李弘這種孩子來說,更有吸引力。
李治笑道:「既然他喜歡,就繼續讓他學吧,媚娘,你說呢。」
武媚娘點了點頭。
李弘欣喜道:「多謝父親,多謝母親。」
便在這時,馬車忽然停下了,李弘正站在二人跟前,差點摔倒,幸虧李治眼疾手快給抓住了。
高安公主身子一晃,睜開雙眼,迷迷糊糊道:「父親,到長安了嗎?」
李治掀開車簾,看向窗外的曠野,皺眉道:「還沒。」
便在這時,王及善快馬靠近,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陛下,前方有百姓攔住御駕。」
李治吃了一驚,他從這條官道上來來回回不知走了多少趟,還是頭一次遇到攔御駕的。
「帶他們過來。」
「是!」
不一會,幾名百姓被帶了過來,一人年過六旬,其餘之人,則都是年輕人。
那幾人十分驚慌,來到御前,立刻跪下叩首,有兩個年紀小的渾身直打顫。
李治道:「你們攔御是要告御狀吧,有什麼話,起來說吧。」
幾人依然不住叩首,沒有說話。
李治皺眉道:「王卿,你把他們怎麼了,他們為何如此害怕?」
王及善忙道:「陛下,臣並沒有恐嚇他們,只不過,他們攔駕前並不知您的身份,只當是位官員,所以才如此害怕。」
李治點點頭,這其實也不奇怪,普通百姓其實也分不出天子儀仗和官員儀仗的區別。
更何況李治經常往返溫泉宮,下令出行從簡,他們自然更加分辨不出。
李治當即下了御,想要過去扶起老者,王伏勝急忙搶步上前,先將對方扶起來了。
「老人家,幾位郎君,你們都起來吧,不必害怕。」李治溫言道。
那老者見李治一臉和善,畏懼之心去了幾分,彎著腰,低首道:「草、草民不知是聖人經過,衝撞了聖駕,請聖人降罪。」
李治笑道:「老丈別怕,你們既然在官道上攔車駕,是有什麼冤情吧,盡可以跟朕說說。」
老者依然低著頭,道:「我、我們—————-我們————··
李治道:「但講無妨,若是真有冤情,朕會幫你們做主。」
老者抬頭瞄了李治一眼,終於咬了咬牙,道:「啟稟聖人,我們都是附近馬家莊的田舍農,十幾日前,村莊附近來了一群惡少,他們縱馬在田地隨意踩踏,
有人過去阻攔,他們竟用弓箭射人,射傷了好幾人。」
李治臉色一僵,沉聲道:「知道他們姓名嗎?」
老者道:「不知姓名,只是聽他們交談之時,提到賀蘭兩字,應是其中一人的姓氏。」
此話一出,原本坐在馬車上旁聽的武皇后頓時坐不住了,快步下了馬車,問道:「他們年歲多少?」
老者道:「最大者應該二十左右,年小者約莫十五六歲。」
武媚娘臉色一白,側身朝李治斂社道:「陛下,妾身有罪。」
李治只抬了抬手,沒有看她,朝那老者道:「老丈,您可去萬年縣報官?」
那老者遲疑不答。
另一名青年鼓起勇氣,道:「聖人,我們去報過官了,每次都被轟出來了,
實在沒法子,才———」
李治抬手道:「無妨,朕不怪你們,是朕的過失,才讓你們遭受這些損失。
你們去大理寺,找大理寺卿狄仁傑,讓他給你們做主。」
那青年愣道:「聖人,您不能直接給我們做主嗎?」
那老者一巴掌甩在他後腦上,低聲訓斥道:「你這娃子,聖人多忙吶,哪有功夫處理我們這些小事,大家快跪下給聖人叩頭。」
眾人當即跪在地上,不住叩首。
李治抬手道:「都起來吧,你們趕緊去大理寺,狄仁傑一定會幫你們做主眾人又叩了幾個頭,才起身離開,李治命王及善派幾個人跟著他們,防止出現意外。
御繼續朝著長安城返回,一路上李治陰沉著臉,一言不發,一旁的武媚娘低頭垂目,顯得頗為委屈。
李弘和高安公主都察覺到氣氛不對,老老實實坐在車上,相互打著眼色,都不敢說話。
御很快回到太極宮,李治與武媚娘只說了句「媚娘,這事你別插手」,便朝著甘露殿返回。
武媚娘望著李治的背影遠去,默默帶著李賢和李顯,回到了立政殿,讓人把兩個兒子帶走,隨即命人關上了殿門。
張多海已感受到一股深深的恐懼,他最清楚武皇后的性子,只怕她現在殺人的心思都有了。
「你們可知罪?」武媚娘面牆而站,背對著眾人,聲音中聽不到一絲感情。
幾乎是一瞬間,立政殿所有內侍宮人,齊刷刷跪倒在地。
「臣等(奴婢)知罪!」
武媚娘冷冷道:「吾多次問你們,武府中人在宮外是否規矩,你們都是怎麼回復吾的?」
眾人腦袋都貼在地板上,誰都不敢咕聲。
張多海感受到巨大的危機,因為武媚娘問的最多的就是他,每次他都說武氏中人非常規矩,並未惹事。
這並非他信口雌黃,他也沒那膽子欺騙皇后,
根據他手下打聽到的消息,武三思和武承嗣都很規矩。
賀蘭敏之雖有幾分驕縱,時常跟人衝突,但對象都是貴胄子弟,從未聽說他欺凌普通人。
難道是手下的人在敷衍自己?
不對,他們應該沒有這個膽子。
這時,他聽到一陣腳步聲朝著自己慢慢靠近,武皇后的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他的心口上。
張多海從腳步聲中,已能感受到武皇后的憤怒。
剛才的事,相當於是當著皇帝的面,狠狠扇了她一耳光,她絕不會輕易放過腳步聲很快停下,張多海已能看到武皇后的鞋尖,隨後他感覺自己腦袋被踢了一腳。
「張多海,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頭頂傳來冰冷的聲音。
張多海一咬牙,道:「殿下,臣覺得此事有蹊蹺。」
武媚娘沒有做聲。
張多海急忙道:「那幫田舍漢未免出現的太過巧合,陛下經常往返溫泉宮,
若是有心人·—.—」
武媚娘冷冷打斷道:「你覺得陛下是好糊弄的嗎?」
李治沒有當即處理此事,而是派狄仁傑調查,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
張多海急忙道:「就算不是陰謀,僅憑那老頭一面之詞,也不能證明就是賀蘭小郎君所為,」
「你是想說,那老丈在說謊?」
張多海硬著頭皮道:「也有可能是那老頭聽錯了,並不是小郎君所為。」
武媚娘的腳步聲慢慢遠去,過了半響,遠處傳來她威嚴的聲音。
「那就去查清楚,如果真是賀蘭敏之所為,你這個少監就不用當了。」
張多海急忙道:「是,是,臣這就去查!」快步起身。
走到門口時,又聽武皇后說道:「只准調查,不准干涉。」
張多海低頭領了旨,快步離去。
武媚娘此時已恢復冷靜,她很清楚憤怒解決不了問題,關鍵是如何補救。
她沉吟片刻,朝江尚宮道:「你去一趟武府,告訴母親,倘若大理寺的人來抓捕賀蘭敏之,讓她不要阻攔。」
江尚宮應諾道:「是。」退出大殿武媚娘又朝宮人玉屏道:「去把太子請過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