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擁武派元老
第132章 擁武派元老
五月初一,沐假日。
這是賀魯被擒以來,大唐第一個沐假日。
官員們趁著假日,呼朋喚友,飲酒作樂。
芙蓉園是眾官員首選之地,曲江池之上,儘是畫舫笙歌。
柳樹池畔,也儘是郊遊踏春的才子佳人。
一艘畫舫順流而下。
李義府坐在船首,抬頭望著煙波浩渺的江面,舉杯笑道:「來,李郎中,為我前線大唐健兒,滿飲此杯。」
在他對面坐著一名中年男子,和他年紀差不多大,正是吏部郎中李敬玄。
李敬玄比李義府小一歲,也是擁武派元老人物,他和李義府一樣,聯宗於趙郡李氏。
兩人名義上是同族,故而私交也比別人更加親密些。
李敬玄默默飲了一杯,卻沒有說話,望著岸邊出神。
他生性冷峻,李義府也不以為意,順著他目光看去。
只見一片水榭內,十幾名年輕男子正在飲酒笑談,有人作詩,有人作畫,還有人下棋。
李義府笑道:「這幫小郎君,倒有點意思,莫不是國子監的生員?」
李敬玄沉聲道:「他們都是今年的進士。」
李義府微微一愣,仔細一瞧,果然在人群之中,瞧見了高有道、盧照鄰等人「嗯,不錯,是新科進士。」
李敬玄冷著臉道:「李侍郎可知道,為何還有這麼多進士逗留長安?」
李義府心中一凜,道:「對啊,都五月了,銓選還沒選完嗎?」
李敬玄沉聲道:「今年是丙辰年,科舉二月末揭榜,取仕一百多人。如今已到五月,依然有大半進士,未能授予實職官。」
李義府目光一閃。
歷來吏部銓選,有時會比較慢,但那是朝廷官員滿額的情況。
如今皇帝正在整飾吏治,尤其是戶部,幾乎一半官員都獲革獲貶。
地方上應該會有很多官員補上來。
如此一來,地方缺口極多,銓選不可能拖延這麼久。
「李兄,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敬玄抬頭望著他,道:「最近柳盛被抓的事,你聽說了吧?『
李義府點點頭:「聽說了,罪名語焉不詳,說什麼他在家蓄養舞姬,只顧玩樂,怠慢公務,就給送到大理寺去了。」
柳盛的案子,因涉及到王皇后,故而並未對外公開。
李敬玄道:「自此事之後,吏部人人自危,劉仁軌已經在調查吏部了,大家都擔心,戶部之事在吏部重演,哪還有心思辦公?」
李義府笑道:「該擔心的是世家派系,你何必操心?」
李敬玄凝視著他,道:「你以為他們就沒有調查我?」
李義府變色道:「他們連你也查?」
李敬玄點了點頭,倒了杯酒,一飲而盡。
當初廢王立武時,世家派與擁武派爭鬥激烈。
吏部是世家派的地盤。
為了與世家派爭鬥時占得先機,李敬玄向唐高宗自告奮勇,進入了吏部。
可想而知,李敬玄在吏部的日子多麼艱難。
李敬玄是唐高宗當太子時的侍讀。
進吏部之前,他的官職是中書舍人。
唐高宗本想升他為吏部侍郎,結果褚遂良強烈反對。
李敬玄最終以吏部郎中的身份,進入吏部。
官職相當於下降了。
廢王立武的成功,他可以說是勞苦功高。
結果武皇后上位後,只有李義府一人得到嘉獎。
皇帝啟用清流,擁武派官員則被冷落。
皇帝普升徐孝德為吏部侍郎,仿佛忘了他這個勞苦功高的郎中。
李敬玄原本就抑鬱,如今那些剛上位的清流,轉頭就開始清理吏部,甚至調查到他頭上,怎不令他憤怒。
李義府見他默認,一拍桌案,怒道:「陛下只是讓他們藉機清理世家派系而已,他們查你做什麼?」
李敬玄冷冷道:「在清流眼中,我們與世家派系,只怕沒什麼區別!」
李義府道:「你不必擔心,我會將你的事上稟聖人。」
李敬玄苦澀一笑,道:「李侍郎,聖人眼中如今只有清流,你覺得說了就有用嗎?」
李義府證了證,默然不語。
聖人的變化,他自然看在眼裡,甚至看的更加透徹,
聖人如今重用的並非清流,而是廢王立武之後,他親手提拔起來的一批官員劉仁軌、上官儀、盧承慶、狄仁傑、杜正倫等。
至於廢王立武時爭鬥激烈的擁武派和世家派,都被聖人冷落了。
當然,擁武派的待遇還是比世家派要好一些,不然他也不會成為宰相。
然而任由局面繼續發展,他這個宰相也做不長久,這也是他重新搭上武皇后的原因。
他沉默了一會,道:「你別擔心,咱們的功勞聖人心中都有數,我會上奏請旨,將你調出吏部,回中書省繼續做中書舍人。」
李敬玄朝他拱手道:「一切都仰仗李侍郎了。」
次日清晨,李義府便命人草擬一份造書,請旨將李敬玄調回中書省。
然而造書根本到不了甘露殿,就被門下省駁了回來。
李義府大怒,拿著造書來到中書省,劉仁軌的辦公房。
「劉相,這份誥書是你駁回的?」
劉仁軌抬頭看了他一眼,道:「不錯。」
李義府道:「還請劉相給個解釋。」
劉仁軌沉聲道:「老夫奉聖人旨意,整飾吏治,如今剛好有件事查到李郎中身上,需等案子了結,才能遷調。」
李義府冷冷道:「哦,不知李郎中犯了何事?」
劉仁軌拱手道:「此事在調查清楚前,我也不好透漏,還請李相見諒。」
李義府望著他那張黑臉,恨不得一拳揍過去,咬著牙道:「你可知道,李郎中曾是太子侍讀?」
劉仁軌道:「知道。」
李義府又道:「那你可知道,李郎中是聖人親自下旨,從中書省調到吏部?
劉仁軌道:「知道。」
李義府怒道:「既然知道,為何還死抓著他不放?吏部那麼多人你不去抓,
為何偏偏盯著他一個?」
劉仁軌嘆了口氣,道:「李相請息怒,老夫並非針對李郎中,而是碰巧查到有件事與他有關。對待吏部所有官員,老夫一視同仁。」
李義府冷笑道:「好個一視同仁,告辭了。」
深夜,長興坊,南街小院。
一輛馬車圍著小院轉了一圈,來到後門,車中下來一名女子,正是江尚宮。
江尚宮敲了敲門,很快有人開門,把她迎了進去。
江尚宮進入寢屋,朝坐在榻上的李義府笑道:「幹嘛這麼急著見奴?您身邊總不會缺女人吧?」
李義府起身將她拉入懷裡,笑道:「那些女人哪能跟你相比?」
一件件衣服被扔在地上,床榻開始震動。
過了良久,震動總算停了下來。
李義府將江尚宮抱在懷裡,道:「燕兒,我需要你幫我一個忙。」
江尚宮笑道:「奴就知道,沒事你可不會這麼急著找奴出來,說吧,什麼事?」
李義府正色道:「我需要你幫我把一件事,告訴皇后。」
江尚宮臉上笑容一收,道:「什麼事?」
李義府便將李敬玄的事說了。
「當初李敬玄為了殿下,可謂勞苦功高,如今卻被清流打壓,還請殿下救他一救。」
江尚宮坐起身,開始穿衣服。
「李相公,您這個忙我幫不了。不是我不願,而是皇后不過問前朝之事。我若說了,她也許現在不怪我,然而將來聖人得知她干涉前朝之事,斥責於她時,
她一定不會饒我。」
李義府道:「你可以不經意讓她知道。」
江尚宮轉頭橫了她一眼,道:「那就更不行了,您該知道她是個多精明之人,我可不敢在她面前要心思。」
李義府默然半響,嘆道:「不錯,是我難為你了。罷了,我再想別的辦法吧。」
江尚宮笑道:「您不逼迫我,我可多謝您了。我倒是有個主意,您可以試試李義府忙問:「什麼主意?」
江尚宮笑道:「昨日,皇后殿下將薛仁貴的夫人、蘇定方的夫人請入宮中,
說了陣話。聖人知道了,還嘉獎了殿下幾句。」
李義府何等聰明之人,立刻明白過來,恍然道:「聖人並不禁止皇后與宮外命婦打交道。」
江尚宮道:「正是。」
李義府想了想,點頭道:「那好,明日我就讓我家那位,陪著李敬玄的夫人入宮。」
五月初一,沐假日。
這是賀魯被擒以來,大唐第一個沐假日。
官員們趁著假日,呼朋喚友,飲酒作樂。
芙蓉園是眾官員首選之地,曲江池之上,儘是畫舫笙歌。
柳樹池畔,也儘是郊遊踏春的才子佳人。
一艘畫舫順流而下。
李義府坐在船首,抬頭望著煙波浩渺的江面,舉杯笑道:「來,李郎中,為我前線大唐健兒,滿飲此杯。」
在他對面坐著一名中年男子,和他年紀差不多大,正是吏部郎中李敬玄。
李敬玄比李義府小一歲,也是擁武派元老人物,他和李義府一樣,聯宗於趙郡李氏。
兩人名義上是同族,故而私交也比別人更加親密些。
李敬玄默默飲了一杯,卻沒有說話,望著岸邊出神。
他生性冷峻,李義府也不以為意,順著他目光看去。
只見一片水榭內,十幾名年輕男子正在飲酒笑談,有人作詩,有人作畫,還有人下棋。
李義府笑道:「這幫小郎君,倒有點意思,莫不是國子監的生員?」
李敬玄沉聲道:「他們都是今年的進士。」
李義府微微一愣,仔細一瞧,果然在人群之中,瞧見了高有道、盧照鄰等人「嗯,不錯,是新科進士。」
李敬玄冷著臉道:「李侍郎可知道,為何還有這麼多進士逗留長安?」
李義府心中一凜,道:「對啊,都五月了,銓選還沒選完嗎?」
李敬玄沉聲道:「今年是丙辰年,科舉二月末揭榜,取仕一百多人。如今已到五月,依然有大半進士,未能授予實職官。」
李義府目光一閃。
歷來吏部銓選,有時會比較慢,但那是朝廷官員滿額的情況。
如今皇帝正在整飾吏治,尤其是戶部,幾乎一半官員都獲革獲貶。
地方上應該會有很多官員補上來。
如此一來,地方缺口極多,銓選不可能拖延這麼久。
「李兄,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敬玄抬頭望著他,道:「最近柳盛被抓的事,你聽說了吧?『
李義府點點頭:「聽說了,罪名語焉不詳,說什麼他在家蓄養舞姬,只顧玩樂,怠慢公務,就給送到大理寺去了。」
柳盛的案子,因涉及到王皇后,故而並未對外公開。
李敬玄道:「自此事之後,吏部人人自危,劉仁軌已經在調查吏部了,大家都擔心,戶部之事在吏部重演,哪還有心思辦公?」
李義府笑道:「該擔心的是世家派系,你何必操心?」
李敬玄凝視著他,道:「你以為他們就沒有調查我?」
李義府變色道:「他們連你也查?」
李敬玄點了點頭,倒了杯酒,一飲而盡。
當初廢王立武時,世家派與擁武派爭鬥激烈。
吏部是世家派的地盤。
為了與世家派爭鬥時占得先機,李敬玄向唐高宗自告奮勇,進入了吏部。
可想而知,李敬玄在吏部的日子多麼艱難。
李敬玄是唐高宗當太子時的侍讀。
進吏部之前,他的官職是中書舍人。
唐高宗本想升他為吏部侍郎,結果褚遂良強烈反對。
李敬玄最終以吏部郎中的身份,進入吏部。
官職相當於下降了。
廢王立武的成功,他可以說是勞苦功高。
結果武皇后上位後,只有李義府一人得到嘉獎。
皇帝啟用清流,擁武派官員則被冷落。
皇帝普升徐孝德為吏部侍郎,仿佛忘了他這個勞苦功高的郎中。
李敬玄原本就抑鬱,如今那些剛上位的清流,轉頭就開始清理吏部,甚至調查到他頭上,怎不令他憤怒。
李義府見他默認,一拍桌案,怒道:「陛下只是讓他們藉機清理世家派系而已,他們查你做什麼?」
李敬玄冷冷道:「在清流眼中,我們與世家派系,只怕沒什麼區別!」
李義府道:「你不必擔心,我會將你的事上稟聖人。」
李敬玄苦澀一笑,道:「李侍郎,聖人眼中如今只有清流,你覺得說了就有用嗎?」
李義府證了證,默然不語。
聖人的變化,他自然看在眼裡,甚至看的更加透徹,
聖人如今重用的並非清流,而是廢王立武之後,他親手提拔起來的一批官員劉仁軌、上官儀、盧承慶、狄仁傑、杜正倫等。
至於廢王立武時爭鬥激烈的擁武派和世家派,都被聖人冷落了。
當然,擁武派的待遇還是比世家派要好一些,不然他也不會成為宰相。
然而任由局面繼續發展,他這個宰相也做不長久,這也是他重新搭上武皇后的原因。
他沉默了一會,道:「你別擔心,咱們的功勞聖人心中都有數,我會上奏請旨,將你調出吏部,回中書省繼續做中書舍人。」
李敬玄朝他拱手道:「一切都仰仗李侍郎了。」
次日清晨,李義府便命人草擬一份造書,請旨將李敬玄調回中書省。
然而造書根本到不了甘露殿,就被門下省駁了回來。
李義府大怒,拿著造書來到中書省,劉仁軌的辦公房。
「劉相,這份誥書是你駁回的?」
劉仁軌抬頭看了他一眼,道:「不錯。」
李義府道:「還請劉相給個解釋。」
劉仁軌沉聲道:「老夫奉聖人旨意,整飾吏治,如今剛好有件事查到李郎中身上,需等案子了結,才能遷調。」
李義府冷冷道:「哦,不知李郎中犯了何事?」
劉仁軌拱手道:「此事在調查清楚前,我也不好透漏,還請李相見諒。」
李義府望著他那張黑臉,恨不得一拳揍過去,咬著牙道:「你可知道,李郎中曾是太子侍讀?」
劉仁軌道:「知道。」
李義府又道:「那你可知道,李郎中是聖人親自下旨,從中書省調到吏部?
劉仁軌道:「知道。」
李義府怒道:「既然知道,為何還死抓著他不放?吏部那麼多人你不去抓,
為何偏偏盯著他一個?」
劉仁軌嘆了口氣,道:「李相請息怒,老夫並非針對李郎中,而是碰巧查到有件事與他有關。對待吏部所有官員,老夫一視同仁。」
李義府冷笑道:「好個一視同仁,告辭了。」
深夜,長興坊,南街小院。
一輛馬車圍著小院轉了一圈,來到後門,車中下來一名女子,正是江尚宮。
江尚宮敲了敲門,很快有人開門,把她迎了進去。
江尚宮進入寢屋,朝坐在榻上的李義府笑道:「幹嘛這麼急著見奴?您身邊總不會缺女人吧?」
李義府起身將她拉入懷裡,笑道:「那些女人哪能跟你相比?」
一件件衣服被扔在地上,床榻開始震動。
過了良久,震動總算停了下來。
李義府將江尚宮抱在懷裡,道:「燕兒,我需要你幫我一個忙。」
江尚宮笑道:「奴就知道,沒事你可不會這麼急著找奴出來,說吧,什麼事?」
李義府正色道:「我需要你幫我把一件事,告訴皇后。」
江尚宮臉上笑容一收,道:「什麼事?」
李義府便將李敬玄的事說了。
「當初李敬玄為了殿下,可謂勞苦功高,如今卻被清流打壓,還請殿下救他一救。」
江尚宮坐起身,開始穿衣服。
「李相公,您這個忙我幫不了。不是我不願,而是皇后不過問前朝之事。我若說了,她也許現在不怪我,然而將來聖人得知她干涉前朝之事,斥責於她時,
她一定不會饒我。」
李義府道:「你可以不經意讓她知道。」
江尚宮轉頭橫了她一眼,道:「那就更不行了,您該知道她是個多精明之人,我可不敢在她面前要心思。」
李義府默然半響,嘆道:「不錯,是我難為你了。罷了,我再想別的辦法吧。」
江尚宮笑道:「您不逼迫我,我可多謝您了。我倒是有個主意,您可以試試李義府忙問:「什麼主意?」
江尚宮笑道:「昨日,皇后殿下將薛仁貴的夫人、蘇定方的夫人請入宮中,
說了陣話。聖人知道了,還嘉獎了殿下幾句。」
李義府何等聰明之人,立刻明白過來,恍然道:「聖人並不禁止皇后與宮外命婦打交道。」
江尚宮道:「正是。」
李義府想了想,點頭道:「那好,明日我就讓我家那位,陪著李敬玄的夫人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