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皇帝懸起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心安理得收回銅錢,慶幸地說:「還好你講理,朕沒有看錯人。」
蘇月嘟囔著瞥了下他,「我一向有大局觀,陛下可別……看人低。」
皇帝驚詫,「你又在偷著罵朕?」
人嘛,定會有腦子跟不上嘴的時候。脫口而出,來不及補救,趕緊想個別的辦法周全吧,蘇月忙靦臉笑道:「節後我要回去與家人吃團圓飯,您可要一道去?」
皇帝終於熨帖了,團圓飯啊,叫上他,意味著什麼?
莊重的陛下恨不能立刻雀躍著答應,但還在為面子作最後的掙扎,抬高下巴道:「你求朕一塊兒去?朕還得考慮一下……」
蘇月點點頭,「考慮吧,那臣就先告退了。外面還有一大堆事要忙,陛下過會兒就看我們的吧,如果覺得不錯,一定要叫個好啊。」
她急匆匆說完就出去了,殿中的人來不及最終表態,很有些擔憂,擔心她誤會他不答應,就此放棄了。
那廂文武大臣都入殿敬拜,太后領著命婦們也到場了,眾人紛紛在自己的座次上落了座,好戲就要開場了。
德陽殿前的廣場上架起了好大的天幕,梨園女郎對美的追求已臻極致,提前在舞台中央用七彩的石頭鋪好蓮花紋,供胡旋舞者騰挪旋轉,展示技藝。
一百二十人的舞樂史無前例,令人震驚讚嘆,這次所用的曲樂也是頭一回聽到,一段大曲一段小調,有江南的婉約,也有塞北的雄壯。也許不通音律的人只能聽出好不好聽,熱不熱鬧,但對皇帝來說,能夠清晰分辨出五旦七調和十二律。
擱在膝上的手幾次想抬起來相擊,都因後面有更意想不到的樂律而作罷。心潮澎湃,目光追隨著坐在角落裡掄指拂弦的女郎。這場大曲盛宴是她領頭操辦的,但她並不執著於讓自己出風頭,反倒掩蓋鋒芒,把機會讓給了其他樂師。
這得是多高尚的情操啊,皇帝心想,符合國母的一切標準。而臨座的太后,也定是這樣認為的。
「好曲,好舞……」太后與幾位王妃偏頭說話,「早前梨園一板一眼的,奏的那個法曲,我聽著都想睡覺。如今再看,噯,那孩子真有兩把刷子。陛下頭前和我說起,我還覺得她管不了偌大的梨園,不想今日真刀真槍,才發現沒人比她更合適了,你們說是不是?」
大家都知道太后對辜娘子怎麼看怎麼喜歡,簡直巴不得昭告天下,都來看看這準兒媳是不是德才兼備,足令天下女子景仰。
外命婦們其實也曾動過把娘家女郎送進宮的念頭,無奈前有十二侍做榜樣,這事兒現在成不了。或者再過一陣子吧,等陛下和太后興頭過了,天底下還有不設三宮六院的皇帝?
反正大家現在只盼著趕緊把名分定下來,了了太后的心愿,於是閒談之間同太后提起,「辜家一族入上京了,就住在南市永豐坊。聽說府邸和商鋪都是陛下賞賜的,可是打算聘皇后了?您怎么半點不同我們透露?」
太后困在掖庭,消息不怎麼靈通,這事皇帝居然沒同她說起過。難怪上回言之鑿鑿下保,明年立春之前會有說法,敢情把人家全族都弄到上都來了,真是下了好大一盤棋啊。
照理說上趕著不是買賣,身居高位面子為重,然而太后並未覺得兒子此舉不值錢。在她看來男子為了娶妻,厚著臉皮不計前嫌,那是曠達的表現。
老母親覺得很欣慰,語調里充滿愉快,撫掌說:「人都來上都了,好得很!珍珠,安排下去,中秋一過找個機會,老身要親自會會辜家夫婦。」
第53章
皇帝不知道母親的打算, 他的全身心都在蘇月身上。等大曲奏到激昂處,他領頭鼓起了掌,滿朝文武見狀, 便也放開了膽魄, 跟著一同叫好。
並不是察言觀色, 投陛下所好,確實是這次的樂舞讓人刮目相看。自打梨園換了掌權的人, 就像垂垂老矣的朽木煥發了新的生機,充滿了朝氣蓬勃的生命力。不管是樂工也好, 舞伎也好, 他們臉上洋溢著自信,有光的人到哪裡都閃耀。再不是謹小慎微,畏首畏尾, 即便是面對著大梁最顯赫的權貴, 他們也覺得自己是人, 有站起來的勇氣了。
只是大宴時間長,中途會變換各種舞樂, 有創新,必會有人詬病。
就像霓裳羽衣舞,以往都是女性舞伎出演, 這次全都換成了男子。他們穿著輕柔絢麗的舞衣, 點綴在肩袖的絲帶隨著動作在空中翻飛, 剛柔並濟,俯仰進退。
美則美矣,卻引發了很多重臣的不滿。臣僚們臉上浮起一種奇怪的羞憤神情, 紛紛斥責有傷風化,仿佛舞台上翩翩起舞的不是舞者, 而是他們。
這就是男人的傲慢,在他們眼中,男舞者只能跳堅毅充滿力量的舞蹈,像這種兼具柔美的,有取悅人的嫌疑。
堂堂男子漢,怎麼能搔首弄姿供人取樂,又不是女郎!
所以陳御史慷慨陳詞的時候又到了,他忿然說:「男子乃國之脊樑,當有陽剛之美,寧折不彎的精神。如今梨園改革,弄得男兒做嬌柔之狀,一個個穿著女子的服裝,打扮得花枝招展,哪裡還有半分男子的雄壯!」
皇帝覺得他們的不平很莫名,「這些舞者都是梨園子弟,梨園本就是為曲樂歌舞而生的。在朕看來,曲舞本無雅俗之分,是優是劣全在觀賞者的心境。你們看健舞和踏歌毫無波動,看軟舞便怨聲載道,這又是何必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蘇月嘟囔著瞥了下他,「我一向有大局觀,陛下可別……看人低。」
皇帝驚詫,「你又在偷著罵朕?」
人嘛,定會有腦子跟不上嘴的時候。脫口而出,來不及補救,趕緊想個別的辦法周全吧,蘇月忙靦臉笑道:「節後我要回去與家人吃團圓飯,您可要一道去?」
皇帝終於熨帖了,團圓飯啊,叫上他,意味著什麼?
莊重的陛下恨不能立刻雀躍著答應,但還在為面子作最後的掙扎,抬高下巴道:「你求朕一塊兒去?朕還得考慮一下……」
蘇月點點頭,「考慮吧,那臣就先告退了。外面還有一大堆事要忙,陛下過會兒就看我們的吧,如果覺得不錯,一定要叫個好啊。」
她急匆匆說完就出去了,殿中的人來不及最終表態,很有些擔憂,擔心她誤會他不答應,就此放棄了。
那廂文武大臣都入殿敬拜,太后領著命婦們也到場了,眾人紛紛在自己的座次上落了座,好戲就要開場了。
德陽殿前的廣場上架起了好大的天幕,梨園女郎對美的追求已臻極致,提前在舞台中央用七彩的石頭鋪好蓮花紋,供胡旋舞者騰挪旋轉,展示技藝。
一百二十人的舞樂史無前例,令人震驚讚嘆,這次所用的曲樂也是頭一回聽到,一段大曲一段小調,有江南的婉約,也有塞北的雄壯。也許不通音律的人只能聽出好不好聽,熱不熱鬧,但對皇帝來說,能夠清晰分辨出五旦七調和十二律。
擱在膝上的手幾次想抬起來相擊,都因後面有更意想不到的樂律而作罷。心潮澎湃,目光追隨著坐在角落裡掄指拂弦的女郎。這場大曲盛宴是她領頭操辦的,但她並不執著於讓自己出風頭,反倒掩蓋鋒芒,把機會讓給了其他樂師。
這得是多高尚的情操啊,皇帝心想,符合國母的一切標準。而臨座的太后,也定是這樣認為的。
「好曲,好舞……」太后與幾位王妃偏頭說話,「早前梨園一板一眼的,奏的那個法曲,我聽著都想睡覺。如今再看,噯,那孩子真有兩把刷子。陛下頭前和我說起,我還覺得她管不了偌大的梨園,不想今日真刀真槍,才發現沒人比她更合適了,你們說是不是?」
大家都知道太后對辜娘子怎麼看怎麼喜歡,簡直巴不得昭告天下,都來看看這準兒媳是不是德才兼備,足令天下女子景仰。
外命婦們其實也曾動過把娘家女郎送進宮的念頭,無奈前有十二侍做榜樣,這事兒現在成不了。或者再過一陣子吧,等陛下和太后興頭過了,天底下還有不設三宮六院的皇帝?
反正大家現在只盼著趕緊把名分定下來,了了太后的心愿,於是閒談之間同太后提起,「辜家一族入上京了,就住在南市永豐坊。聽說府邸和商鋪都是陛下賞賜的,可是打算聘皇后了?您怎么半點不同我們透露?」
太后困在掖庭,消息不怎麼靈通,這事皇帝居然沒同她說起過。難怪上回言之鑿鑿下保,明年立春之前會有說法,敢情把人家全族都弄到上都來了,真是下了好大一盤棋啊。
照理說上趕著不是買賣,身居高位面子為重,然而太后並未覺得兒子此舉不值錢。在她看來男子為了娶妻,厚著臉皮不計前嫌,那是曠達的表現。
老母親覺得很欣慰,語調里充滿愉快,撫掌說:「人都來上都了,好得很!珍珠,安排下去,中秋一過找個機會,老身要親自會會辜家夫婦。」
第53章
皇帝不知道母親的打算, 他的全身心都在蘇月身上。等大曲奏到激昂處,他領頭鼓起了掌,滿朝文武見狀, 便也放開了膽魄, 跟著一同叫好。
並不是察言觀色, 投陛下所好,確實是這次的樂舞讓人刮目相看。自打梨園換了掌權的人, 就像垂垂老矣的朽木煥發了新的生機,充滿了朝氣蓬勃的生命力。不管是樂工也好, 舞伎也好, 他們臉上洋溢著自信,有光的人到哪裡都閃耀。再不是謹小慎微,畏首畏尾, 即便是面對著大梁最顯赫的權貴, 他們也覺得自己是人, 有站起來的勇氣了。
只是大宴時間長,中途會變換各種舞樂, 有創新,必會有人詬病。
就像霓裳羽衣舞,以往都是女性舞伎出演, 這次全都換成了男子。他們穿著輕柔絢麗的舞衣, 點綴在肩袖的絲帶隨著動作在空中翻飛, 剛柔並濟,俯仰進退。
美則美矣,卻引發了很多重臣的不滿。臣僚們臉上浮起一種奇怪的羞憤神情, 紛紛斥責有傷風化,仿佛舞台上翩翩起舞的不是舞者, 而是他們。
這就是男人的傲慢,在他們眼中,男舞者只能跳堅毅充滿力量的舞蹈,像這種兼具柔美的,有取悅人的嫌疑。
堂堂男子漢,怎麼能搔首弄姿供人取樂,又不是女郎!
所以陳御史慷慨陳詞的時候又到了,他忿然說:「男子乃國之脊樑,當有陽剛之美,寧折不彎的精神。如今梨園改革,弄得男兒做嬌柔之狀,一個個穿著女子的服裝,打扮得花枝招展,哪裡還有半分男子的雄壯!」
皇帝覺得他們的不平很莫名,「這些舞者都是梨園子弟,梨園本就是為曲樂歌舞而生的。在朕看來,曲舞本無雅俗之分,是優是劣全在觀賞者的心境。你們看健舞和踏歌毫無波動,看軟舞便怨聲載道,這又是何必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