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御史台的人自有他們的說辭,「男跳健舞,女跳軟舞,這本就是約定俗成的。現在弄得男女不分,男子作小女兒狀,豈非陰陽顛倒,章程全亂了嗎。且又是在太后與陛下面前獻演,臣等覺得甚為不妥,應當立刻叫停才是。」
他們上綱上線,言辭犀利,這些言官除了掃興,一般沒有太大的作用。
皇帝百無聊賴地撐住了臉頰,「今日過節,不是郊社祭祀,也不是王師大獻,不過娛樂娛樂而已。朕若是興起,請幾位大人為朕舞上一曲,難道諸位就抗旨不遵了?所以啊,只要高興,何必計較那許多。不信你們看看諸位王妃夫人們,她們哪個不是興致勃勃?女眷們尚且有這氣量,諸位為官做宰卻小肚雞腸,急欲扼殺大家的快樂,回去之後被夫人們譏嘲,可就得不償失了。」
皇帝語調輕鬆,大有四兩撥千斤的手段。眾多正義憤填膺的重臣們,這時才發現了自家夫人臉上的快樂,恨鐵不成鋼之餘,也大為訕訕。
皇帝一哂,轉頭問太后:「母后覺得歌舞曲目怎麼樣?男子跳的霓裳羽衣,可有什麼不妥之處?」
太后早就聽到御史台那些人倒胃口的言論了,懶得與他們長篇大論,皇帝這樣詢問,她就直言不諱了,「好看,老身愛看。」
哪條律法上規定,男舞者不能取悅看客?女郎就該跳那些陰柔的舞蹈,男子必要跺腳掄拳,像康居人那樣耍刀跳火圈?
太后作為命婦們的代表,六個字堵住了悠悠眾口。
說起刀,霓裳羽衣舞后還有更令人震驚的節目。戰鼓擂響,上來了十個戎裝的女郎,這些女郎束著利落的高髻,手裡握著長劍。明明都有美麗潔白的面孔,眼神卻如手中的劍一樣,凜凜生出寒光。她們的動作經過了精密的編排,和舞曲相得益彰,每一次劍鋒划過,都在向滿朝文武展現她們的決心。
皇帝很欣慰,就像老父看著蹣跚學步的孩子,一點點長成了天下女郎的脊樑。蘇月對今日的獻演勝券在握,果真成績不俗,足夠她得意忘形十天半個月了。
一向矜持自重的貴婦們,看到激動處也忍不住拍手叫好,由衷地對太后說:「鮮少能看到這麼振奮人心的健舞,尤其舞者都是女郎。」
太后自然也高興,十分捧場地說:「女郎當自強。大梁和前朝不一樣,那個不拿人當人的王朝註定短命,咱們大梁是有人味兒的。樂工和舞伎難道不是人麼,前朝折磨他們,本朝要讓他們活出人樣。」
大家紛紛稱道,坐在魯國夫人邊上的女郎卻十分難堪。
魯國夫人察覺了,偏頭笑了笑,「公主別多心,不是沖你,否則陛下就不會發令讓你一同赴宴了。我看你這陣子無聊得很,是該出來走走,開闊一下心胸了。」
寶成公主沒有應她,目光依依望向了上首的皇帝。
自上回一別,就沒再見過他。本以為自己回心轉意了,作為男子一定求之不得,結果等了半年,一點消息也沒有,看來人家是真的對她不感興趣。
一個沒有根的女郎,比那些曾經讓她看不起的樂妓,能高貴多少呢。魯國夫人和她非親非故,把她養在府里是等著待價而沽的。結果她沒有實現半點價值,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那府上逗留多久,是不是某一天會被掃地出門,流落街頭。
所以皇帝就像救命稻草,她迫切盼望他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赴宴之前魯國夫人說過,陛下忽然想起你,定是好事不是壞事,讓她心裡重新燃起了希望。可大宴進程過半,好像仍是沒有任何改變,她不由懷疑,自己可能僅僅是皇帝彰顯容人雅量的工具吧。讓魯國夫人帶她出席,也只是為了告訴那些投靠新朝的官員,前朝的寶成公主都活得好好的,只要他們忠心,皇帝陛下絕不會虧待他們。
暗自嘆口氣,她怏怏低下了頭,總覺前路茫茫,不知歸處。那個先前在魯國夫人府上彈曲,很讓她看不上的樂妓搖身一變,被皇帝扶植成了梨園使,她實在有些想不明白,當今陛下究竟是怎樣的眼光和癖好。自己有高貴的出身,相貌也不差,可他卻凶神惡煞絲毫不知憐香惜玉,難道他對待那個樂妓也是如此嗎?那又怎麼冒天下之大不韙,把梨園送給了她?
正在思緒紛亂的時候,忽然聽見魯國夫人喚她。她茫然抬起頭,見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自己,她不明就裡,頓時有些心慌。
魯國夫人小聲提點她,「陛下為你賜婚了。」
賜婚?她吃了一驚,賜給誰了?
只見上首的皇帝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淡聲道:「中秋是團圓的日子,大將軍曾隨朕南征北戰,勞苦功高。朕不忍見你形單影隻,特給你指個佳偶,往後時時有人照應,朕在宮裡也放心了。」
寶成公主循著皇帝的視線望過去,見頭一排食案後,站著一個三十來歲長相嚴厲的男子。雖說神情謙卑,口中稱謝,但那眉眼讓人畏懼──她幾乎要哭出來了,不明白怎麼莫名其妙被指給了那個毫不相干的人。
但果真毫不相干嗎?皇帝不這麼認為、長揖謝恩的大將軍李再思不這麼認為,滿朝文武也不這麼認為。
大將軍李再思,功高蓋世是不假,但此人居功自傲,曾經酒後放出狂言,若沒有他,就沒有權家的天下,沒有這大梁王朝。<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們上綱上線,言辭犀利,這些言官除了掃興,一般沒有太大的作用。
皇帝百無聊賴地撐住了臉頰,「今日過節,不是郊社祭祀,也不是王師大獻,不過娛樂娛樂而已。朕若是興起,請幾位大人為朕舞上一曲,難道諸位就抗旨不遵了?所以啊,只要高興,何必計較那許多。不信你們看看諸位王妃夫人們,她們哪個不是興致勃勃?女眷們尚且有這氣量,諸位為官做宰卻小肚雞腸,急欲扼殺大家的快樂,回去之後被夫人們譏嘲,可就得不償失了。」
皇帝語調輕鬆,大有四兩撥千斤的手段。眾多正義憤填膺的重臣們,這時才發現了自家夫人臉上的快樂,恨鐵不成鋼之餘,也大為訕訕。
皇帝一哂,轉頭問太后:「母后覺得歌舞曲目怎麼樣?男子跳的霓裳羽衣,可有什麼不妥之處?」
太后早就聽到御史台那些人倒胃口的言論了,懶得與他們長篇大論,皇帝這樣詢問,她就直言不諱了,「好看,老身愛看。」
哪條律法上規定,男舞者不能取悅看客?女郎就該跳那些陰柔的舞蹈,男子必要跺腳掄拳,像康居人那樣耍刀跳火圈?
太后作為命婦們的代表,六個字堵住了悠悠眾口。
說起刀,霓裳羽衣舞后還有更令人震驚的節目。戰鼓擂響,上來了十個戎裝的女郎,這些女郎束著利落的高髻,手裡握著長劍。明明都有美麗潔白的面孔,眼神卻如手中的劍一樣,凜凜生出寒光。她們的動作經過了精密的編排,和舞曲相得益彰,每一次劍鋒划過,都在向滿朝文武展現她們的決心。
皇帝很欣慰,就像老父看著蹣跚學步的孩子,一點點長成了天下女郎的脊樑。蘇月對今日的獻演勝券在握,果真成績不俗,足夠她得意忘形十天半個月了。
一向矜持自重的貴婦們,看到激動處也忍不住拍手叫好,由衷地對太后說:「鮮少能看到這麼振奮人心的健舞,尤其舞者都是女郎。」
太后自然也高興,十分捧場地說:「女郎當自強。大梁和前朝不一樣,那個不拿人當人的王朝註定短命,咱們大梁是有人味兒的。樂工和舞伎難道不是人麼,前朝折磨他們,本朝要讓他們活出人樣。」
大家紛紛稱道,坐在魯國夫人邊上的女郎卻十分難堪。
魯國夫人察覺了,偏頭笑了笑,「公主別多心,不是沖你,否則陛下就不會發令讓你一同赴宴了。我看你這陣子無聊得很,是該出來走走,開闊一下心胸了。」
寶成公主沒有應她,目光依依望向了上首的皇帝。
自上回一別,就沒再見過他。本以為自己回心轉意了,作為男子一定求之不得,結果等了半年,一點消息也沒有,看來人家是真的對她不感興趣。
一個沒有根的女郎,比那些曾經讓她看不起的樂妓,能高貴多少呢。魯國夫人和她非親非故,把她養在府里是等著待價而沽的。結果她沒有實現半點價值,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那府上逗留多久,是不是某一天會被掃地出門,流落街頭。
所以皇帝就像救命稻草,她迫切盼望他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赴宴之前魯國夫人說過,陛下忽然想起你,定是好事不是壞事,讓她心裡重新燃起了希望。可大宴進程過半,好像仍是沒有任何改變,她不由懷疑,自己可能僅僅是皇帝彰顯容人雅量的工具吧。讓魯國夫人帶她出席,也只是為了告訴那些投靠新朝的官員,前朝的寶成公主都活得好好的,只要他們忠心,皇帝陛下絕不會虧待他們。
暗自嘆口氣,她怏怏低下了頭,總覺前路茫茫,不知歸處。那個先前在魯國夫人府上彈曲,很讓她看不上的樂妓搖身一變,被皇帝扶植成了梨園使,她實在有些想不明白,當今陛下究竟是怎樣的眼光和癖好。自己有高貴的出身,相貌也不差,可他卻凶神惡煞絲毫不知憐香惜玉,難道他對待那個樂妓也是如此嗎?那又怎麼冒天下之大不韙,把梨園送給了她?
正在思緒紛亂的時候,忽然聽見魯國夫人喚她。她茫然抬起頭,見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自己,她不明就裡,頓時有些心慌。
魯國夫人小聲提點她,「陛下為你賜婚了。」
賜婚?她吃了一驚,賜給誰了?
只見上首的皇帝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淡聲道:「中秋是團圓的日子,大將軍曾隨朕南征北戰,勞苦功高。朕不忍見你形單影隻,特給你指個佳偶,往後時時有人照應,朕在宮裡也放心了。」
寶成公主循著皇帝的視線望過去,見頭一排食案後,站著一個三十來歲長相嚴厲的男子。雖說神情謙卑,口中稱謝,但那眉眼讓人畏懼──她幾乎要哭出來了,不明白怎麼莫名其妙被指給了那個毫不相干的人。
但果真毫不相干嗎?皇帝不這麼認為、長揖謝恩的大將軍李再思不這麼認為,滿朝文武也不這麼認為。
大將軍李再思,功高蓋世是不假,但此人居功自傲,曾經酒後放出狂言,若沒有他,就沒有權家的天下,沒有這大梁王朝。<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