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夫人一副篤定的樣子,看得辜祈年有些尷尬,也不好意思再說別的了,一切按照夫人的意思行事就對了。
永豐坊里忙著布置院落,梨園之中也正緊鑼密鼓地預備迎接中秋大宴。
這是開國後的頭一個中秋,是繼正旦之後最盛大的一場宴會。梨園各部都精心準備了表演的節目,不單有大樂法曲,更有歌舞和百戲雜技。
不過這次的慶典不在西夾城中舉辦,而是搬到了圓璧城以東的含嘉城內。那是個更有文化氣韻的所在,各大藏書館都設立在那裡,就連翰林院選拔官員,都是在那裡舉行的。
照著皇帝的說法,中秋所有的歡愉都是梨園子弟提供的,他們不再是任人取樂的玩物,他們是日後推動禮樂的中流砥柱,理應受到重視。含嘉城是選拔翰林的地方,將來也是梨園選拔一等樂師的地方。
人有了進取心,才能推動自身技藝更精進,蘇月打算每年立春和霜降這日,對梨園子弟進行考 核,晉升一二等者,由大府增發相應的俸祿。樂工的地位不斷抬升,雖然有點費錢,但皇帝覺得很好,是利在千秋的舉措。因此即便尚書省合議時有諸多爭執,最後他還是力排眾議,確保了蘇月計劃的順利實行。
不過梨園使此人,得寸進尺是鐵打的事實,趁著大演開場之前,進來回稟的這一小段時間,又向他提出了個維護樂工權益的好主意。
當然,並非直撅撅空口白話,她還是很講策略的。接過了宮人送來的點心盤,像個人形架子般躬身承托著,滿臉都是討好的笑容,輕聲細語道:「陛下,請用果子。」
皇帝戒備地看著她,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這次她八成又有什麼餿主意,要讓他豁出去為她完成了。
猶猶豫豫的手,伸到一半還是縮了回來,「朕不餓,不吃。」
蘇月赧然笑了笑,「吃不吃臣都要諫言的,陛下還是先墊墊肚子,聽臣慢慢回稟吧。」
皇帝算是對她無話可說了,「你每次見朕,只能談論梨園嗎,就不能說些私事,比方家裡準備設宴款待朕之類的?」
蘇月略心虛了下,居然發現真的沒人想到過這一宗。
無論如何,這個問題得搪塞過去,便隨機應變道:「家君同臣說過想宴請陛下,但臣覺得這件事得從長計議。畢竟陛下的安全為上,臣得確保萬無一失,才能邀陛下駕臨。」言罷又堆起一個笑,「陛下,還是聽聽臣要稟報什麼吧。」
皇帝別開了臉,「今日中秋,朕要過節,什麼都不想聽。」
看來賠笑臉沒用了,講點實際的吧。於是雙手承托著事先準備好的銅錢,小心翼翼送到他面前,「這個諫言很要緊,萬望陛下成全。」
銅錢都出馬了,一切也不是那麼難商量。
皇帝雲淡風輕地捏起了那枚錢,「辜大人,這是第五枚了。朕發現湊齊十枚好像不是什麼難事,反而是你,特權可要省著點用啊。」
蘇月則認為十枚之後又是一個新的周期,他也沒說只替她辦十件事。大不了他集滿十枚,自己滿足他一個願望,還願之後一切再從頭開始,周而復始,可以生生不息。
不過事實還是得闡明一下的,「請陛下明鑑,臣從來不曾謀過私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樂工們請命啊。」
那倒是事實,皇帝牽了下唇角,看在銅錢的份上放了軟話,「說吧,這回又要求什麼?」
蘇月恭敬地說:「朝廷不是放了恩典嗎,恩准前朝的樂工返回故里,可是真正回去的人寥寥無幾,不單是因為戰亂過後家中沒人了,更是因為回去之後沒有生計。陛下是仁君,既然能網開一面,為什麼不能授人以漁?給還鄉的樂工們一些倚仗吧,譬如讓當地官衙給予優待,做生意謀生的減免稅負,憑藉技藝立足的有優先獻演的機會,陛下看這樣可好?」
皇帝蹙眉嘆了口氣,「你的心是好的,但卻想得不長遠,樂工們抬價拿喬的事才過去多久,你全忘了?朕知道經歷了前朝的老樂工苦,可民間靠雜樂餬口的藝人就不苦嗎?樂工還鄉後事事有優待,難免有霸市的隱患,到時候你我鞭長莫及,官府又不敢上報,吃飽一人餓死了十人,朕問你,怎麼辦?」
蘇月怔住了,細想之下大覺羞愧,「我只關心樂工的生計,忘了兼顧民間樂人的利益了。」
皇帝輕擺了下手,「你原本就只需關心梨園子弟的疾苦,梨園之外有朕,朕替你想到就是了。」略沉吟了片刻才又道,「讓州縣府衙扶持,減免稅負可行,公務需要禮樂時,也可以優先以樂工為重,但民間的婚喪嫁娶,須得容許百姓自行選擇。朕相信若價錢公道,技藝超群,自然能有一席之地。朕可以給予優恤,但不能攪亂當地的行市,所以這枚銅錢,朕還能留下嗎?」
正常談論政務時的權大,實在很有帝王威儀。他想的遠比蘇月多得多,讓她自慚形穢,甚至有些不好意思面對他。
他朝她遞出了銅錢,一雙眼睛緊緊望著她,蘇月最終伸手推了回去,「還是留下吧。陛下說得很對,事事都要講章程,我也不能求得太多太過分。您答應減免稅負,單這項就已經是莫大的恩典,他們回去若是要開辦樂學,比起別人會輕鬆許多,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永豐坊里忙著布置院落,梨園之中也正緊鑼密鼓地預備迎接中秋大宴。
這是開國後的頭一個中秋,是繼正旦之後最盛大的一場宴會。梨園各部都精心準備了表演的節目,不單有大樂法曲,更有歌舞和百戲雜技。
不過這次的慶典不在西夾城中舉辦,而是搬到了圓璧城以東的含嘉城內。那是個更有文化氣韻的所在,各大藏書館都設立在那裡,就連翰林院選拔官員,都是在那裡舉行的。
照著皇帝的說法,中秋所有的歡愉都是梨園子弟提供的,他們不再是任人取樂的玩物,他們是日後推動禮樂的中流砥柱,理應受到重視。含嘉城是選拔翰林的地方,將來也是梨園選拔一等樂師的地方。
人有了進取心,才能推動自身技藝更精進,蘇月打算每年立春和霜降這日,對梨園子弟進行考 核,晉升一二等者,由大府增發相應的俸祿。樂工的地位不斷抬升,雖然有點費錢,但皇帝覺得很好,是利在千秋的舉措。因此即便尚書省合議時有諸多爭執,最後他還是力排眾議,確保了蘇月計劃的順利實行。
不過梨園使此人,得寸進尺是鐵打的事實,趁著大演開場之前,進來回稟的這一小段時間,又向他提出了個維護樂工權益的好主意。
當然,並非直撅撅空口白話,她還是很講策略的。接過了宮人送來的點心盤,像個人形架子般躬身承托著,滿臉都是討好的笑容,輕聲細語道:「陛下,請用果子。」
皇帝戒備地看著她,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這次她八成又有什麼餿主意,要讓他豁出去為她完成了。
猶猶豫豫的手,伸到一半還是縮了回來,「朕不餓,不吃。」
蘇月赧然笑了笑,「吃不吃臣都要諫言的,陛下還是先墊墊肚子,聽臣慢慢回稟吧。」
皇帝算是對她無話可說了,「你每次見朕,只能談論梨園嗎,就不能說些私事,比方家裡準備設宴款待朕之類的?」
蘇月略心虛了下,居然發現真的沒人想到過這一宗。
無論如何,這個問題得搪塞過去,便隨機應變道:「家君同臣說過想宴請陛下,但臣覺得這件事得從長計議。畢竟陛下的安全為上,臣得確保萬無一失,才能邀陛下駕臨。」言罷又堆起一個笑,「陛下,還是聽聽臣要稟報什麼吧。」
皇帝別開了臉,「今日中秋,朕要過節,什麼都不想聽。」
看來賠笑臉沒用了,講點實際的吧。於是雙手承托著事先準備好的銅錢,小心翼翼送到他面前,「這個諫言很要緊,萬望陛下成全。」
銅錢都出馬了,一切也不是那麼難商量。
皇帝雲淡風輕地捏起了那枚錢,「辜大人,這是第五枚了。朕發現湊齊十枚好像不是什麼難事,反而是你,特權可要省著點用啊。」
蘇月則認為十枚之後又是一個新的周期,他也沒說只替她辦十件事。大不了他集滿十枚,自己滿足他一個願望,還願之後一切再從頭開始,周而復始,可以生生不息。
不過事實還是得闡明一下的,「請陛下明鑑,臣從來不曾謀過私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樂工們請命啊。」
那倒是事實,皇帝牽了下唇角,看在銅錢的份上放了軟話,「說吧,這回又要求什麼?」
蘇月恭敬地說:「朝廷不是放了恩典嗎,恩准前朝的樂工返回故里,可是真正回去的人寥寥無幾,不單是因為戰亂過後家中沒人了,更是因為回去之後沒有生計。陛下是仁君,既然能網開一面,為什麼不能授人以漁?給還鄉的樂工們一些倚仗吧,譬如讓當地官衙給予優待,做生意謀生的減免稅負,憑藉技藝立足的有優先獻演的機會,陛下看這樣可好?」
皇帝蹙眉嘆了口氣,「你的心是好的,但卻想得不長遠,樂工們抬價拿喬的事才過去多久,你全忘了?朕知道經歷了前朝的老樂工苦,可民間靠雜樂餬口的藝人就不苦嗎?樂工還鄉後事事有優待,難免有霸市的隱患,到時候你我鞭長莫及,官府又不敢上報,吃飽一人餓死了十人,朕問你,怎麼辦?」
蘇月怔住了,細想之下大覺羞愧,「我只關心樂工的生計,忘了兼顧民間樂人的利益了。」
皇帝輕擺了下手,「你原本就只需關心梨園子弟的疾苦,梨園之外有朕,朕替你想到就是了。」略沉吟了片刻才又道,「讓州縣府衙扶持,減免稅負可行,公務需要禮樂時,也可以優先以樂工為重,但民間的婚喪嫁娶,須得容許百姓自行選擇。朕相信若價錢公道,技藝超群,自然能有一席之地。朕可以給予優恤,但不能攪亂當地的行市,所以這枚銅錢,朕還能留下嗎?」
正常談論政務時的權大,實在很有帝王威儀。他想的遠比蘇月多得多,讓她自慚形穢,甚至有些不好意思面對他。
他朝她遞出了銅錢,一雙眼睛緊緊望著她,蘇月最終伸手推了回去,「還是留下吧。陛下說得很對,事事都要講章程,我也不能求得太多太過分。您答應減免稅負,單這項就已經是莫大的恩典,他們回去若是要開辦樂學,比起別人會輕鬆許多,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