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皇兄這是要將大盛毀在自己的手中。”
趙纓全身都崩成了一條直線,冷冷瞧著面前的趙緒,一言都未再發。
“天子在朝堂,長於權術而不思大盛安危,這便是皇兄的為君之道?”
“為臣而思謀逆,若非你宣王,大盛江山又何須經歷此一劫?”
傍晚最後一點光線也湮滅在雨聲之中,外頭的雨勢似乎又重新大了起來,隔著一道深重的殿門,仍然能清晰地聽聞到雨珠拍打窗緣的聲響。
大殿裡頭最後一點龍涎香也快盡了,趙纓與趙緒,皆是負手而立,誰也不曾相讓,誰也不曾後退一步。
這樣一場爭鋒,遠遠瞧著,幾乎要讓人回到從前,諸皇子考校功課時的場景,然而叫人覺得可惜的是,如今再爭鋒,已經是生死相搏。
而人心向背,成王敗寇,早已是無話可說。
“再有一柱香的時間,信就會送到李鏞手裡,外頭那些朝臣就會發現棺槨裡頭的傳國玉璽。”
趙緒淡淡說道,“皇兄到了如今,可還有何話要說。”
趙纓平靜笑了笑,“孤,從來都未曾愧對這個皇位。”
外頭雨聲雖然喧囂,仍然清晰地叫他們聽見一聲從容的叩門之聲。
“沈羨求見。”
他二人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了那道大門,就見到那道門後面溫柔又素淡的身影,伸手輕輕一推,便走進了他們的眼中。
她手中執著一柄天青色的雨傘,與她淺淡如水墨的眉眼相襯極了,帶著外頭的一點潮濕水汽,氤氳得如同一道溫柔的月光。
趙緒的目光落到她手中的雨傘,眼底划過一些淡淡的惆悵,便聽得趙纓亦是低聲說道,
“那是皇姐的傘。”
崇武十四年,三皇子緒觸怒天顏,被罰跪在承明殿外頭,二皇子纓為之求情,帝共罰之,無敢出言求情者。
而他們的皇姐曾經執著這柄傘,想要為他們遮擋一些寒風。
還親手端來了這樣多的炭盆,想要為他們取上一些暖意來。
崇武十四年,那是他們還少年的時候,而如今,早已是從天各一方,到了如今的咫尺天涯。
以至於令人也不曾知曉,無情的,究竟是天家,還是歲月。
沈羨將傘放置在敞開的殿門前,從袖中取出了半縷明黃的布帛,即使隔得不算近,仍然可以瞧見上頭鮮紅的傳國璽印。
先帝遺詔。
她將手伸了出去,纖瘦的手腕上空空如也,不見了從前玄深贈她的那串佛珠。
她向著趙緒笑了笑,低聲說道,“那是衛衡的護身佛珠。”
那條密道幽深而靜謐,她持燈緩緩前行,穿過那些黑暗與無聲處,一路到了重芳宮的無人後殿,穿過便可自側門而出,通往宮中的四方道路。
而她去的是重芳宮的擷英殿,盛華依然如同從前,獨自靜坐於屏風之後,面目雖然艷麗,神情間卻是從未有過的平靜。
她瞧見走進來的沈羨,似乎並不詫異於今日這樣一場相見,淡淡道了一聲,看來裴贄已死。
她想到她最終還是一敗塗地。
盛華的語調這樣冷漠,以至於沈羨都無法開口回答上任何一句話。
她原本想要告訴盛華,裴贄曾經這樣想要告訴她,他覺得她是世間最好的顏色。
然而她又想到,裴贄定然不想要瞧見盛華這樣的冷漠模樣,不如便將這樣的遺憾藏起來罷,沒有結果,也要比之不想要的結果,多少好上一些。
她向著盛華說道,她今日,想要來求一盞從前的宮燈。
隔著一道屏風並不能瞧清楚盛華眼底的所有神情,卻能感受到她忽然間落過來的視線。
她說,那是阿衡的護身佛珠,如何會在你的手中。
又想到,大約是玄深給予沈羨的。
盛華平淡地笑了笑,玄深這是怕本宮傷了你。
卻是不曾阻止沈羨去取那盞宮燈,只是瞧著那道背影問道,
“阿衡將遺詔藏在了宮燈之中,是不是?”
她想起沈羨從前立於窗前悉心為那盞舊宮燈新上了一層桐油的模樣,心底油然而生出一些寂寞的感覺。
那盞宮燈置於案上時候,總是會向一側偏過去許多,她從前覺得是歲月長久,阿衡不在了,那盞舊宮燈也一道壞了,這樣容易便令人覺得,餘下的半生也不會再好些了。
卻原來,是因了裡頭藏了先帝遺詔。
這樣一場兜兜轉轉,尋尋覓覓,甚至是鮮血淋漓,竟然到了此刻才發現,從來都是在她的身邊。
“你去取來,給本宮瞧一瞧罷。”
終歸是要瞧一瞧這個結果的。
沈羨一路到了擷英殿的後頭,從箱籠里取出了那盞放了許久的宮燈,摸索了片刻,果然從底部的一側連接處,摸出了一層薄薄的明黃布帛,上頭還蓋著傳國玉璽的印記。
她垂了垂眼睛,將遺詔遞給外頭的盛華瞧了一眼。
她從未見過這樣的盛華,那些艷麗的形容在她的面上一瞬間盡數枯萎了下去。
她聽見盛華平靜到沉寂的聲音向她說道,你走罷。
“阿緒沒有死,是不是。”
盛華極淡地笑了笑,說道,後頭箱籠里還有一柄天青色的雨傘,你一道帶去罷,外頭下雨了。
趙纓全身都崩成了一條直線,冷冷瞧著面前的趙緒,一言都未再發。
“天子在朝堂,長於權術而不思大盛安危,這便是皇兄的為君之道?”
“為臣而思謀逆,若非你宣王,大盛江山又何須經歷此一劫?”
傍晚最後一點光線也湮滅在雨聲之中,外頭的雨勢似乎又重新大了起來,隔著一道深重的殿門,仍然能清晰地聽聞到雨珠拍打窗緣的聲響。
大殿裡頭最後一點龍涎香也快盡了,趙纓與趙緒,皆是負手而立,誰也不曾相讓,誰也不曾後退一步。
這樣一場爭鋒,遠遠瞧著,幾乎要讓人回到從前,諸皇子考校功課時的場景,然而叫人覺得可惜的是,如今再爭鋒,已經是生死相搏。
而人心向背,成王敗寇,早已是無話可說。
“再有一柱香的時間,信就會送到李鏞手裡,外頭那些朝臣就會發現棺槨裡頭的傳國玉璽。”
趙緒淡淡說道,“皇兄到了如今,可還有何話要說。”
趙纓平靜笑了笑,“孤,從來都未曾愧對這個皇位。”
外頭雨聲雖然喧囂,仍然清晰地叫他們聽見一聲從容的叩門之聲。
“沈羨求見。”
他二人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了那道大門,就見到那道門後面溫柔又素淡的身影,伸手輕輕一推,便走進了他們的眼中。
她手中執著一柄天青色的雨傘,與她淺淡如水墨的眉眼相襯極了,帶著外頭的一點潮濕水汽,氤氳得如同一道溫柔的月光。
趙緒的目光落到她手中的雨傘,眼底划過一些淡淡的惆悵,便聽得趙纓亦是低聲說道,
“那是皇姐的傘。”
崇武十四年,三皇子緒觸怒天顏,被罰跪在承明殿外頭,二皇子纓為之求情,帝共罰之,無敢出言求情者。
而他們的皇姐曾經執著這柄傘,想要為他們遮擋一些寒風。
還親手端來了這樣多的炭盆,想要為他們取上一些暖意來。
崇武十四年,那是他們還少年的時候,而如今,早已是從天各一方,到了如今的咫尺天涯。
以至於令人也不曾知曉,無情的,究竟是天家,還是歲月。
沈羨將傘放置在敞開的殿門前,從袖中取出了半縷明黃的布帛,即使隔得不算近,仍然可以瞧見上頭鮮紅的傳國璽印。
先帝遺詔。
她將手伸了出去,纖瘦的手腕上空空如也,不見了從前玄深贈她的那串佛珠。
她向著趙緒笑了笑,低聲說道,“那是衛衡的護身佛珠。”
那條密道幽深而靜謐,她持燈緩緩前行,穿過那些黑暗與無聲處,一路到了重芳宮的無人後殿,穿過便可自側門而出,通往宮中的四方道路。
而她去的是重芳宮的擷英殿,盛華依然如同從前,獨自靜坐於屏風之後,面目雖然艷麗,神情間卻是從未有過的平靜。
她瞧見走進來的沈羨,似乎並不詫異於今日這樣一場相見,淡淡道了一聲,看來裴贄已死。
她想到她最終還是一敗塗地。
盛華的語調這樣冷漠,以至於沈羨都無法開口回答上任何一句話。
她原本想要告訴盛華,裴贄曾經這樣想要告訴她,他覺得她是世間最好的顏色。
然而她又想到,裴贄定然不想要瞧見盛華這樣的冷漠模樣,不如便將這樣的遺憾藏起來罷,沒有結果,也要比之不想要的結果,多少好上一些。
她向著盛華說道,她今日,想要來求一盞從前的宮燈。
隔著一道屏風並不能瞧清楚盛華眼底的所有神情,卻能感受到她忽然間落過來的視線。
她說,那是阿衡的護身佛珠,如何會在你的手中。
又想到,大約是玄深給予沈羨的。
盛華平淡地笑了笑,玄深這是怕本宮傷了你。
卻是不曾阻止沈羨去取那盞宮燈,只是瞧著那道背影問道,
“阿衡將遺詔藏在了宮燈之中,是不是?”
她想起沈羨從前立於窗前悉心為那盞舊宮燈新上了一層桐油的模樣,心底油然而生出一些寂寞的感覺。
那盞宮燈置於案上時候,總是會向一側偏過去許多,她從前覺得是歲月長久,阿衡不在了,那盞舊宮燈也一道壞了,這樣容易便令人覺得,餘下的半生也不會再好些了。
卻原來,是因了裡頭藏了先帝遺詔。
這樣一場兜兜轉轉,尋尋覓覓,甚至是鮮血淋漓,竟然到了此刻才發現,從來都是在她的身邊。
“你去取來,給本宮瞧一瞧罷。”
終歸是要瞧一瞧這個結果的。
沈羨一路到了擷英殿的後頭,從箱籠里取出了那盞放了許久的宮燈,摸索了片刻,果然從底部的一側連接處,摸出了一層薄薄的明黃布帛,上頭還蓋著傳國玉璽的印記。
她垂了垂眼睛,將遺詔遞給外頭的盛華瞧了一眼。
她從未見過這樣的盛華,那些艷麗的形容在她的面上一瞬間盡數枯萎了下去。
她聽見盛華平靜到沉寂的聲音向她說道,你走罷。
“阿緒沒有死,是不是。”
盛華極淡地笑了笑,說道,後頭箱籠里還有一柄天青色的雨傘,你一道帶去罷,外頭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