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沈知書微微閉眼。
想到這大約僅是一時迷戀,還好並未投入一腔深情,料想此時抽身,當亦為時不晚。
……
所以在五日後,當沈知書被柳旗叛軍擄扣、命懸於一線而心頭想到的第一個人卻是嚴馥之時,他不禁自嘲。
那是他此生頭一回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死亡離他如此之近。
當時他被叛軍壓著一路走進內城,看見柳旗縣令高海被割下的頭顱懸掛於內城大道正中,腦殼已被砸碎,更被當做亂軍士兵習箭之she盅,他腦中浮現出的念頭竟是:自己此番倘是也如這般命喪於亂軍之手,這難看的樣子可千萬不能被嚴馥之所得知。
念過須臾,方知自以為的一時迷戀,竟實為一腔深情,只怕難以輕鬆抽身。
身後的叛軍小校以為叫他看見高海慘狀便能威嚇到他,於是再一次逼迫他親筆手寫往報cháo安帥司的求命函,令朝廷赦免亂軍之罪。
沈知書自始至終未動一下筆,被人幾番怒喝之後亦僅是冷眼輕看那叛軍:“便殺了我,也不能減沈氏風骨一寸。”
……
而青州官衙接到沈知書被擄扣的消息已是五日後。
胡越林雖一經得知便心急如焚,卻仍舊保有清醒頭腦地寫了三封札子,遣人立刻快馬分頭送往沖州府的cháo安安撫使司、京中的衛尉寺以及沈府。然後他與聞報後同樣大為震驚的曹字雄詳細商議一番,認定亂軍扣押沈知書乃是為了要挾朝廷釋其罪,並非真正要取沈知書的性命,遂當下決定青州大營先暫按兵不動,但看cháo安帥司與京中朝堂將下何諭令。
有了決議後,胡越林心內亦安定了不少。他略一思索,雖有片刻遲疑,卻仍是命人備馬,獨自前往城東嚴府,將這即將震動朝野的消息讓嚴馥之提前知曉。
那一日對於嚴府而言本是極為平靜的一日。
可胡越林飛馬而至,攜來這個石破天驚的消息,未多停留便又匆匆離去。
此正逢年末,嚴馥之本在整理要帶回沖州府的奇玩古物,在聽得沈知書被亂軍擄扣生死不卜之時,她竟面色未起一絲波瀾。
稍許停滯後,她繼續先前整理的動作,好似真已完全置身事外。
然而下一刻,她就失手摔碎了一尊名貴的玉佛像。
她蹲下,挽袖去撿那些碎玉,又一下子被鋒利的玉片劃破了手。
看著掌心中緩緩沁出的血珠,嚴馥之仿佛已經看見沈知書身首異處倒在血泊中,只覺一陣暈眩,險些跌倒。
婢女聞聲前來侍奉攙扶,而嚴府上下又何時見過她這般當眾失態,一時無人敢多問。
嚴馥之回閣歇息少許,待緩過神來後,立刻命人從鋪子裡把帳房叫回來,冷靜地吩咐道:“青州分號眼下有多少現錢,盡數給我兌出來。”
錢的用途有很多。
上雖不能通天買仙,然在這人世間,卻罕有事情是真的用足了錢也難以辦到的。
嚴府派去至柳旗縣城外打探城中消息的人,動作要比青州知州官衙派去的人快得多。原因無它,只因嚴府的人帶夠了錢。
待聽人風塵僕僕地回報說沈知州雖落在亂軍手中吃了些苦頭、可性命卻全然無礙後,嚴馥之方沉定一顆心,整個人鬆了一口氣。
然後她想了想,亦讓人去官衙給胡越林送了個口信,叫他也暫且放心。
……
此事過後很久,沈知書方偶爾從胡越林處得知,當初為了買他一個平安的消息,嚴府花費了幾近於半座青州城一歲納的賦錢。
他聽了後,自然很受震動,忍不住想要立刻當面問她一問。然彼時北境烽火未平,他居於cháo安北路轉運使一位上,自然少不得要忙至深夜方能回府。而嚴馥之已嫁與他為妻,身懷他的骨肉,成日裡睏倦得緊,一入夜便會早早歇下。
那一晚,沈知書一回府便走去寢閣內,撥開床頭帷幔,彎身隔衣擁住嚴馥之。她睡得淺,經他一抱便醒來,睡眼惺忪中抬手回抱他。
就聽沈知書抵著她耳側敘說了今日從胡越林處聽說的事情,然後問她,在當初她怎捨得在他身上如此花費。
嚴馥之微微眯眼,逕自輕笑,沒有答他。
然而她卻憶起當年歲末嚴府上下過帳時,她爹嚴澈在看到這一大筆赤數時那痛心疾首的反應:雖自幼教她萬莫被男子騙取錢財,卻終料不到這錢財會被她為一個男子而心甘情願、不計回報地揮投出去。
而嚴澈又如何能知,為了這個男子,她嚴馥之傾命亦可,遑論傾財。
(七)
在平定柳旗叛軍兵變後,沈知書於柳旗縣內多留了些時日,與狄念、曹字雄、宋之瑞三人共同督辦城營換防、撫恤民眾諸事,待啟程回青州時,已比孟廷輝晚了十餘日。
人至青州境內當日,正逢天降大雪,回城路上於是耽擱了些時間,待到真正入城時,已過晌午。
府衙遣來守在城頭等候的衙役肩頭已有一指厚的落雪,待見到沈知書與胡越林二人自雪霧中踏馬而來,那人焦急的神色方減退少許,又立刻奔迎向二人,火速打點入城事宜。
衙役一面將沈知書的馬韁接過來代牽,一面開口向他稟道:“今日有京中的御前行馬到青州,眼下孟大人已在府衙內設了貢案,就等著大人入城後回衙接旨了。”他臉上不掩喜色,連平日裡不敢隨意議論的話也情不自禁地說出了口:“料想是大人此次平叛受了苦卻又立了功,皇上於京中得知後下旨嘉賞大人。”
果然,胡越林在側聞之立斥道:“大膽。這也是你能議論的?”
衙役立時噤聲,不敢再胡言。
隨後,胡越林轉顧一路而來皆面無急色的沈知書,語氣亦略有敦促之意:“既有聖旨在衙,還請大公子即時歸府,莫讓孟大人與御前行馬久候。”
此時入城未久,沈知書抬眼望了望天色,又望了望通向府衙的厚雪大道,反而停下了繼續向前走的腳步,道:“不急。”
說著,他轉身要過衙役手中的馬韁,翻身而上坐騎,拋下身旁二人,卻是策馬向與府衙相反的城東馳去。
胡越林先是微微訝然,待看清他去往的方向,心內又默默瞭然。
想來那一句不急並非真是不急,而是有一件比這更急的事情,叫沈知書於亂軍白刃之下、於如山政務之中、於浩蕩皇恩之前依舊惦念不忘,深怕若不急於此一時,便會後悔終生。
大雪封街,青州城東上丘門內大大小小的商鋪已盡數闔門閉業。
嚴家分號大門被敲了十數下才開時,沈知書於門口已是等得有些不耐煩了。但當他側首回顧看清開門之人,一顆急躁亂撞的心竟於一瞬間被撫靜。
北地冬日勁風颳散門頭冰雪凝霧,穿著如雪色一般的狐領錦襖的嚴馥之一手輕按門環,定定地站在門內望著他。
她的神色三分驚訝,二分不信,更有五分猶豫不決。
而沈知書根本不給她任何關門返身的機會,早已一大步踏了進來,反手將門重重關合,切斷了她的那些猶豫和不決。
他本有許多話想要對她說——譬如在生死之際他想到的是什麼,譬如他此生尚從未對一個女子傾付過如此心意,再譬如縱使再多的不必再見也擋不住他要來再次見她——可是一低頭看進她黑白分明的雙眼內,他卻不知為何地說出了至不相關的一句話:
“不知北地雪大若此。”
說這話時他的嘴角微微勾起,看向她的目光仔仔細細、認認真真。
嚴馥之雖不能料到沈知書原打算向她說的那些話,卻真切看懂了他目光背後蘊淀的意涵,更為他這甫一回城便出人意料的登門而動搖了原本下定的心念。
“倘不習慣北地氣候,何不回京?”
她開了口,這話中語氣雖含諷謔之意,但並未如之前一般透著疏遠他的態度,反而叫他聽來格外感到親切。
沈知書緩緩地笑了。
然後他探臂向前,執起她一隻素手,緊緊地握於掌中。
嚴馥之輕掙,意欲將手抽出,可抬頭便見他雙眼之中因連日苦乏而血絲滿布,然面對她時他的眉宇之間卻盈有溫柔愛意,不禁心一軟,由著他手上深重的力道將自己心內已經動搖的決意徹底掀翻。
往念隨風雪化飛,她瞬也不瞬地盯著他緊握她的手,一霎又想到眼前這人這手險些便化作了白骨一堆,頓時眼眶一熱,傾身向前,靠上他的胸膛。
當將她緊緊擁入懷中時沈知書心想——
他與她之間不如便就這般罷,不提此刻是否傾心相許,不計將來能否長相廝守,便在當下縱享此情此意,如是也未不可。
(八)
冬去春來,夏過秋至,轉眼已是又一年。
時至景宣元年初秋,京中發來上諭,召沈知書回京面聖述職。
想到這大約僅是一時迷戀,還好並未投入一腔深情,料想此時抽身,當亦為時不晚。
……
所以在五日後,當沈知書被柳旗叛軍擄扣、命懸於一線而心頭想到的第一個人卻是嚴馥之時,他不禁自嘲。
那是他此生頭一回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死亡離他如此之近。
當時他被叛軍壓著一路走進內城,看見柳旗縣令高海被割下的頭顱懸掛於內城大道正中,腦殼已被砸碎,更被當做亂軍士兵習箭之she盅,他腦中浮現出的念頭竟是:自己此番倘是也如這般命喪於亂軍之手,這難看的樣子可千萬不能被嚴馥之所得知。
念過須臾,方知自以為的一時迷戀,竟實為一腔深情,只怕難以輕鬆抽身。
身後的叛軍小校以為叫他看見高海慘狀便能威嚇到他,於是再一次逼迫他親筆手寫往報cháo安帥司的求命函,令朝廷赦免亂軍之罪。
沈知書自始至終未動一下筆,被人幾番怒喝之後亦僅是冷眼輕看那叛軍:“便殺了我,也不能減沈氏風骨一寸。”
……
而青州官衙接到沈知書被擄扣的消息已是五日後。
胡越林雖一經得知便心急如焚,卻仍舊保有清醒頭腦地寫了三封札子,遣人立刻快馬分頭送往沖州府的cháo安安撫使司、京中的衛尉寺以及沈府。然後他與聞報後同樣大為震驚的曹字雄詳細商議一番,認定亂軍扣押沈知書乃是為了要挾朝廷釋其罪,並非真正要取沈知書的性命,遂當下決定青州大營先暫按兵不動,但看cháo安帥司與京中朝堂將下何諭令。
有了決議後,胡越林心內亦安定了不少。他略一思索,雖有片刻遲疑,卻仍是命人備馬,獨自前往城東嚴府,將這即將震動朝野的消息讓嚴馥之提前知曉。
那一日對於嚴府而言本是極為平靜的一日。
可胡越林飛馬而至,攜來這個石破天驚的消息,未多停留便又匆匆離去。
此正逢年末,嚴馥之本在整理要帶回沖州府的奇玩古物,在聽得沈知書被亂軍擄扣生死不卜之時,她竟面色未起一絲波瀾。
稍許停滯後,她繼續先前整理的動作,好似真已完全置身事外。
然而下一刻,她就失手摔碎了一尊名貴的玉佛像。
她蹲下,挽袖去撿那些碎玉,又一下子被鋒利的玉片劃破了手。
看著掌心中緩緩沁出的血珠,嚴馥之仿佛已經看見沈知書身首異處倒在血泊中,只覺一陣暈眩,險些跌倒。
婢女聞聲前來侍奉攙扶,而嚴府上下又何時見過她這般當眾失態,一時無人敢多問。
嚴馥之回閣歇息少許,待緩過神來後,立刻命人從鋪子裡把帳房叫回來,冷靜地吩咐道:“青州分號眼下有多少現錢,盡數給我兌出來。”
錢的用途有很多。
上雖不能通天買仙,然在這人世間,卻罕有事情是真的用足了錢也難以辦到的。
嚴府派去至柳旗縣城外打探城中消息的人,動作要比青州知州官衙派去的人快得多。原因無它,只因嚴府的人帶夠了錢。
待聽人風塵僕僕地回報說沈知州雖落在亂軍手中吃了些苦頭、可性命卻全然無礙後,嚴馥之方沉定一顆心,整個人鬆了一口氣。
然後她想了想,亦讓人去官衙給胡越林送了個口信,叫他也暫且放心。
……
此事過後很久,沈知書方偶爾從胡越林處得知,當初為了買他一個平安的消息,嚴府花費了幾近於半座青州城一歲納的賦錢。
他聽了後,自然很受震動,忍不住想要立刻當面問她一問。然彼時北境烽火未平,他居於cháo安北路轉運使一位上,自然少不得要忙至深夜方能回府。而嚴馥之已嫁與他為妻,身懷他的骨肉,成日裡睏倦得緊,一入夜便會早早歇下。
那一晚,沈知書一回府便走去寢閣內,撥開床頭帷幔,彎身隔衣擁住嚴馥之。她睡得淺,經他一抱便醒來,睡眼惺忪中抬手回抱他。
就聽沈知書抵著她耳側敘說了今日從胡越林處聽說的事情,然後問她,在當初她怎捨得在他身上如此花費。
嚴馥之微微眯眼,逕自輕笑,沒有答他。
然而她卻憶起當年歲末嚴府上下過帳時,她爹嚴澈在看到這一大筆赤數時那痛心疾首的反應:雖自幼教她萬莫被男子騙取錢財,卻終料不到這錢財會被她為一個男子而心甘情願、不計回報地揮投出去。
而嚴澈又如何能知,為了這個男子,她嚴馥之傾命亦可,遑論傾財。
(七)
在平定柳旗叛軍兵變後,沈知書於柳旗縣內多留了些時日,與狄念、曹字雄、宋之瑞三人共同督辦城營換防、撫恤民眾諸事,待啟程回青州時,已比孟廷輝晚了十餘日。
人至青州境內當日,正逢天降大雪,回城路上於是耽擱了些時間,待到真正入城時,已過晌午。
府衙遣來守在城頭等候的衙役肩頭已有一指厚的落雪,待見到沈知書與胡越林二人自雪霧中踏馬而來,那人焦急的神色方減退少許,又立刻奔迎向二人,火速打點入城事宜。
衙役一面將沈知書的馬韁接過來代牽,一面開口向他稟道:“今日有京中的御前行馬到青州,眼下孟大人已在府衙內設了貢案,就等著大人入城後回衙接旨了。”他臉上不掩喜色,連平日裡不敢隨意議論的話也情不自禁地說出了口:“料想是大人此次平叛受了苦卻又立了功,皇上於京中得知後下旨嘉賞大人。”
果然,胡越林在側聞之立斥道:“大膽。這也是你能議論的?”
衙役立時噤聲,不敢再胡言。
隨後,胡越林轉顧一路而來皆面無急色的沈知書,語氣亦略有敦促之意:“既有聖旨在衙,還請大公子即時歸府,莫讓孟大人與御前行馬久候。”
此時入城未久,沈知書抬眼望了望天色,又望了望通向府衙的厚雪大道,反而停下了繼續向前走的腳步,道:“不急。”
說著,他轉身要過衙役手中的馬韁,翻身而上坐騎,拋下身旁二人,卻是策馬向與府衙相反的城東馳去。
胡越林先是微微訝然,待看清他去往的方向,心內又默默瞭然。
想來那一句不急並非真是不急,而是有一件比這更急的事情,叫沈知書於亂軍白刃之下、於如山政務之中、於浩蕩皇恩之前依舊惦念不忘,深怕若不急於此一時,便會後悔終生。
大雪封街,青州城東上丘門內大大小小的商鋪已盡數闔門閉業。
嚴家分號大門被敲了十數下才開時,沈知書於門口已是等得有些不耐煩了。但當他側首回顧看清開門之人,一顆急躁亂撞的心竟於一瞬間被撫靜。
北地冬日勁風颳散門頭冰雪凝霧,穿著如雪色一般的狐領錦襖的嚴馥之一手輕按門環,定定地站在門內望著他。
她的神色三分驚訝,二分不信,更有五分猶豫不決。
而沈知書根本不給她任何關門返身的機會,早已一大步踏了進來,反手將門重重關合,切斷了她的那些猶豫和不決。
他本有許多話想要對她說——譬如在生死之際他想到的是什麼,譬如他此生尚從未對一個女子傾付過如此心意,再譬如縱使再多的不必再見也擋不住他要來再次見她——可是一低頭看進她黑白分明的雙眼內,他卻不知為何地說出了至不相關的一句話:
“不知北地雪大若此。”
說這話時他的嘴角微微勾起,看向她的目光仔仔細細、認認真真。
嚴馥之雖不能料到沈知書原打算向她說的那些話,卻真切看懂了他目光背後蘊淀的意涵,更為他這甫一回城便出人意料的登門而動搖了原本下定的心念。
“倘不習慣北地氣候,何不回京?”
她開了口,這話中語氣雖含諷謔之意,但並未如之前一般透著疏遠他的態度,反而叫他聽來格外感到親切。
沈知書緩緩地笑了。
然後他探臂向前,執起她一隻素手,緊緊地握於掌中。
嚴馥之輕掙,意欲將手抽出,可抬頭便見他雙眼之中因連日苦乏而血絲滿布,然面對她時他的眉宇之間卻盈有溫柔愛意,不禁心一軟,由著他手上深重的力道將自己心內已經動搖的決意徹底掀翻。
往念隨風雪化飛,她瞬也不瞬地盯著他緊握她的手,一霎又想到眼前這人這手險些便化作了白骨一堆,頓時眼眶一熱,傾身向前,靠上他的胸膛。
當將她緊緊擁入懷中時沈知書心想——
他與她之間不如便就這般罷,不提此刻是否傾心相許,不計將來能否長相廝守,便在當下縱享此情此意,如是也未不可。
(八)
冬去春來,夏過秋至,轉眼已是又一年。
時至景宣元年初秋,京中發來上諭,召沈知書回京面聖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