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頁
說著,嚴孤山輕輕收緊韁繩,讓馬的步伐稍微放緩了一些。他的目光變得深邃起來,仿佛要穿透這茫茫夜色:「父皇他啊,還自大地以為自己掌控著整個天下呢。可實際上呢?他真正能掌控的,無非是那一支藏於暗處的神秘暗衛,還有那些唯命是從的太監,以及他用來欺騙自己的那些假仙罷了。至於其他人,那些看似臣服於他的臣民,不過是因為京城和皇宮所代表的國家權力架構在正常運作,他們在京城安穩的呆了幾百年,不會想著插手皇家父子的爭鬥,打破這個表面的平衡。他們敬畏的是這個京城的體制和皇宮的龍椅,而不是父皇這個人。」
鄭鶴微微點頭,他那空靈的聲音在夜風中飄蕩:「殿下說的其他人,是指世家?」
嚴孤山低下頭,下巴碰到鄭鶴的頭頂,輕聲說道:「正是。世家在朝堂之中盤根錯節,勢力龐大。就算他們不主動幫皇帝,也礙不住他們的悠悠眾口。
不過,我們也並非毫無機會。上次科舉,公正清明,選拔出了不少來自民間的清流之士。那次科舉,我雖沒有刻意去拉攏他們,但他們心裡都清楚,若不是我當年大力整治科舉,剔除其中的舞弊和不公,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嶄露頭角。
再加上有李源這樣的榜樣在我身邊,他出身寒門,卻憑藉真才實學得到重用,這些清流之士自然而然地會在大事上站到我這邊。」
嚴孤山微微低頭,湊近鄭鶴的耳邊,輕聲問道:「你覺得世家最怕什麼?」
鄭鶴微微側頭,嘴角泛起一抹意味深長的輕笑,那笑容如同月色下閃爍的銀輝般迷人。他聲音清脆如泉:「殿下已經有了答案,又何必來問我呢?」
嚴孤山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望著前方的道路,緩緩說道:「他們怕皇帝脫離皇權的管控,肆意妄為。一旦皇帝真的干出什麼出格的事,動搖了國之根本,世家就會發現,他們也將在這場風暴中自身難保。」
鄭鶴聽到嚴孤山的話,再次微微回眸:「殿下越來越自信了。」
嚴孤山聞言,抬起手,輕輕摸了摸鄭鶴那冰涼的頭髮,手指在髮絲間穿梭,動作輕柔而自然。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回憶往昔的複雜情緒:「我從前啊,總是有些畏首畏尾。每做一個決定,都要反覆思量,總想著要把所有的細節都考慮周全,所有的條件都達到完美,也就是總要萬事俱備了才敢行動。可我現在明白了,世事無常,尤其是在當下這樣錯綜複雜、風雲變幻的局勢下,那種行事方式就如同在泥潭中艱難跋涉,太慢了。就像在洶湧湍急的河流中,若不能迅速抓住時機,果斷出擊,只會被洪流淹沒。所以,此時必須要打一個快准狠、。」
鄭鶴聽了嚴孤山的話,眼中閃過一絲明亮的光芒,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划過。
他眉頭微皺,一臉嚴肅地說:「只是殿下,您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啊。自信是利刃,可以披荊斬棘,但若是自信過頭,就會變成自負這把傷人傷己的鈍斧。一旦自負,就會蒙蔽心智,看不清局勢的真相,後果不堪設想。」
嚴孤山看著鄭鶴,他鄭重點頭,語氣沉穩有力:「我明白,小鶴。我不會變成我爹那樣的。」
第177章 積廢未蘇,連遭荒旱
回京之後,太子突然不再沉默寡言,擺脫了之前那種看似不作為的狀態,積極踴躍地表達觀點。
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一開始,當看到太子這般活躍時,眼中明顯閃過一絲不滿。那是一種權力受到潛在威脅的本能反應。
然而,嚴孤山對此早有準備。
嚴孤山恭敬地向皇帝行了一禮,然後不慌不忙地說道:「父皇,京城各處,百廢待興。商業凋敝,集市不再繁華,許多店鋪關門,百姓失去了生計。治安更是一塌糊塗,盜匪趁亂而起,肆意搶掠,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兒臣認為必須採取一些手段,才能讓京城儘快恢復生機。」
嚴孤山目光堅定地看向皇帝:「父皇,兒臣愚見,認為徵稅的前提是讓百姓有活干,而且幹了能賺到錢,兒臣摺子上的一些拙見都是為了朝廷著想,為了父皇的江山社稷能夠長治久安。」
皇帝仔細聽著太子的話,他一邊聽,一邊翻閱著太子呈上來的摺子。摺子上詳細地記錄了京城的現狀、問題分析以及所舉薦新人的情況和能力。
皇帝不得不承認,太子說得有理有據,每一個建議都是從朝廷的利益出發,樁樁件件都是為了自己著想。
他心中暗自思忖,自己今年確實感覺精力大不如前,身體仿佛在不斷地提醒自己已經年老了。
後宮之中,那些曾經嬌艷如花的嬪妃們,如今都已容顏老去,看著她們,再也找不回曾經的興致。
就連面對那些年少的孌童,自己也有些力不從心了,曾經的那種活力和欲望似乎在漸漸消逝。
想到這裡,皇帝微微嘆了口氣,對太子說道:「皇兒所言,甚合朕意,此事就依你吧。」
太子嚴孤山心中一松,再次恭敬地行禮:「多謝父皇信任,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父皇所託。」 朝堂上的大臣們看著這一幕,各自心中都在盤算著。
當下大齊,因南疆戰爭和宮變的雙重打擊,整個國家都陷入了困境,國窮家窮,百姓苦不堪言。農業更是遭受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大量勞動力的喪失讓無數農田荒蕪,糧食產量銳減。
鄭鶴微微點頭,他那空靈的聲音在夜風中飄蕩:「殿下說的其他人,是指世家?」
嚴孤山低下頭,下巴碰到鄭鶴的頭頂,輕聲說道:「正是。世家在朝堂之中盤根錯節,勢力龐大。就算他們不主動幫皇帝,也礙不住他們的悠悠眾口。
不過,我們也並非毫無機會。上次科舉,公正清明,選拔出了不少來自民間的清流之士。那次科舉,我雖沒有刻意去拉攏他們,但他們心裡都清楚,若不是我當年大力整治科舉,剔除其中的舞弊和不公,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嶄露頭角。
再加上有李源這樣的榜樣在我身邊,他出身寒門,卻憑藉真才實學得到重用,這些清流之士自然而然地會在大事上站到我這邊。」
嚴孤山微微低頭,湊近鄭鶴的耳邊,輕聲問道:「你覺得世家最怕什麼?」
鄭鶴微微側頭,嘴角泛起一抹意味深長的輕笑,那笑容如同月色下閃爍的銀輝般迷人。他聲音清脆如泉:「殿下已經有了答案,又何必來問我呢?」
嚴孤山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望著前方的道路,緩緩說道:「他們怕皇帝脫離皇權的管控,肆意妄為。一旦皇帝真的干出什麼出格的事,動搖了國之根本,世家就會發現,他們也將在這場風暴中自身難保。」
鄭鶴聽到嚴孤山的話,再次微微回眸:「殿下越來越自信了。」
嚴孤山聞言,抬起手,輕輕摸了摸鄭鶴那冰涼的頭髮,手指在髮絲間穿梭,動作輕柔而自然。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回憶往昔的複雜情緒:「我從前啊,總是有些畏首畏尾。每做一個決定,都要反覆思量,總想著要把所有的細節都考慮周全,所有的條件都達到完美,也就是總要萬事俱備了才敢行動。可我現在明白了,世事無常,尤其是在當下這樣錯綜複雜、風雲變幻的局勢下,那種行事方式就如同在泥潭中艱難跋涉,太慢了。就像在洶湧湍急的河流中,若不能迅速抓住時機,果斷出擊,只會被洪流淹沒。所以,此時必須要打一個快准狠、。」
鄭鶴聽了嚴孤山的話,眼中閃過一絲明亮的光芒,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划過。
他眉頭微皺,一臉嚴肅地說:「只是殿下,您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啊。自信是利刃,可以披荊斬棘,但若是自信過頭,就會變成自負這把傷人傷己的鈍斧。一旦自負,就會蒙蔽心智,看不清局勢的真相,後果不堪設想。」
嚴孤山看著鄭鶴,他鄭重點頭,語氣沉穩有力:「我明白,小鶴。我不會變成我爹那樣的。」
第177章 積廢未蘇,連遭荒旱
回京之後,太子突然不再沉默寡言,擺脫了之前那種看似不作為的狀態,積極踴躍地表達觀點。
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一開始,當看到太子這般活躍時,眼中明顯閃過一絲不滿。那是一種權力受到潛在威脅的本能反應。
然而,嚴孤山對此早有準備。
嚴孤山恭敬地向皇帝行了一禮,然後不慌不忙地說道:「父皇,京城各處,百廢待興。商業凋敝,集市不再繁華,許多店鋪關門,百姓失去了生計。治安更是一塌糊塗,盜匪趁亂而起,肆意搶掠,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兒臣認為必須採取一些手段,才能讓京城儘快恢復生機。」
嚴孤山目光堅定地看向皇帝:「父皇,兒臣愚見,認為徵稅的前提是讓百姓有活干,而且幹了能賺到錢,兒臣摺子上的一些拙見都是為了朝廷著想,為了父皇的江山社稷能夠長治久安。」
皇帝仔細聽著太子的話,他一邊聽,一邊翻閱著太子呈上來的摺子。摺子上詳細地記錄了京城的現狀、問題分析以及所舉薦新人的情況和能力。
皇帝不得不承認,太子說得有理有據,每一個建議都是從朝廷的利益出發,樁樁件件都是為了自己著想。
他心中暗自思忖,自己今年確實感覺精力大不如前,身體仿佛在不斷地提醒自己已經年老了。
後宮之中,那些曾經嬌艷如花的嬪妃們,如今都已容顏老去,看著她們,再也找不回曾經的興致。
就連面對那些年少的孌童,自己也有些力不從心了,曾經的那種活力和欲望似乎在漸漸消逝。
想到這裡,皇帝微微嘆了口氣,對太子說道:「皇兒所言,甚合朕意,此事就依你吧。」
太子嚴孤山心中一松,再次恭敬地行禮:「多謝父皇信任,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父皇所託。」 朝堂上的大臣們看著這一幕,各自心中都在盤算著。
當下大齊,因南疆戰爭和宮變的雙重打擊,整個國家都陷入了困境,國窮家窮,百姓苦不堪言。農業更是遭受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大量勞動力的喪失讓無數農田荒蕪,糧食產量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