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從從開年就像是犯了老天爺的黃曆。

  積廢未蘇,連遭荒旱。

  西城遭遇大旱,這無疑是給本就貧瘠的西城雪上加霜。

  嚴孤山心急如焚,就在一月前他曾來過西城,那時旱情雖已初現端倪,但遠不如此時嚴重。

  如今,他再次迅速請旨行動,從工部精心挑選出幾位在地理、水利和農事方面經驗豐富的官員,組成一支幹練的小隊,馬不停蹄地朝西城疾馳而去。

  一到西城,眼前的慘狀讓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土地乾裂得愈發厲害,裂痕如猙獰的蛛網般蔓延,比一月前更甚,仿佛大地被無情地撕裂。

  莊稼大片枯黃,原本還殘存的一絲生機早已消逝,在烈日下如同脆弱的枯草,風一吹便沙沙作響。

  百姓們的狀況更是悽慘,一個個面黃肌瘦、眼神空洞,愁苦之色溢於言表,那是對乾旱和飢餓的深深恐懼。

  嚴孤山立刻帶著官員們展開全面且深入的調研。這時,他看到一位形如枯槁、骨瘦如柴的老農癱坐在已經完全乾涸的田邊,口中發出微弱的唉聲嘆氣聲。嚴孤山急忙快步上前,蹲下身子,輕聲問道:「老伯,以前可曾有過像現在這樣的旱情?」

  老農緩緩抬起頭,那渾濁的雙眼滿是滄桑與絕望,他費力地說道:「公子啊,老漢從未見過這樣的大旱。一月前雖也乾旱,但還能勉強從井裡打出點水來救救莊稼,現在你看,井都枯了啊,這莊稼是徹底沒救了,我們也沒活路了。」

  嚴孤山眉頭緊鎖,站起身來,轉身對工部官員們神情凝重地說道:「情況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糟糕,當務之急是儘快找到水源。我們分成三路,一路去詳細查看周邊河流的乾涸程度和有無隱藏水源的可能,一路去檢查湖泊的存水情況,另一路集中精力探測地下水位,務必爭分奪秒找出水源。」

  官員們領命後迅速奔赴各自的任務。不多時,負責查看地下水位的官員滿臉塵土卻難掩焦急地跑回來向嚴孤山稟報:「殿下,這次大旱致使地下水位下降的程度遠超預期,普通的淺井已經完全乾涸,根本取不到水了。不過,我們在城西方向不遠處發現了有地下暗河的跡象,但情況不太樂觀,挖掘難度可能很大。」

  嚴孤山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他毫不猶豫地說道:「不管有多大困難,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你立刻組織人手,準備好充足的工具和物資,馬上開始挖掘深井,嘗試引出暗河水。同時,再選派一些經驗豐富、能力出眾的人到其他方向繼續尋找水源,多一個可能性,百姓就多一份生機。」

  這些日子以來,嚴孤山就像一根緊繃到極致的弦,整個人都被救災之事折騰得疲憊不堪,甚至面容都開始變得有些脫相了。

  白日裡,他的身影穿梭在乾裂的田間地頭,熾熱的陽光無情地炙烤著大地,也炙烤著他。他親自查看土地的乾裂程度,與老農交談了解莊稼受災的詳細情況,和工部官員一起研究水利設施的修複方案,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在滿是塵土的身上留下一道道痕跡。

  而到了夜晚,當夜幕籠罩西城,萬籟俱寂之時,嚴孤山仍未停下忙碌的腳步。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居所,在昏黃的燈光下,如饑似渴地翻閱著前朝留下的救旱災的方案典籍。

  那些古老的書卷在他手中被一頁頁翻過,他時而眉頭緊鎖,時而若有所思,似乎想要從這些歷史的經驗中找到能拯救西城的良方。

  遇到晦澀難懂的部分,他便虛心地向隨行的工部官員請教,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有用的細節。

  西城的災情嚴重,災民數量眾多,這使得救援行動困難重重。許多災民在飢餓與絕望的驅使下,情緒失控,對於官府的調令完全置之不理。

  即便嚴孤山搬出律法,試圖維持秩序,可災民們眼中只有對生存的渴望和對未知的恐懼,律法在此時竟也顯得如此無力。

  鄭鶴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嚴孤山,眼中滿是擔憂。

  他深知太子身上還有舊傷尚未痊癒,如今這樣高強度的救災行動,無疑是在透支他的身體。

  鄭鶴看著在燭光下依舊忙碌的嚴孤山,終於忍不住試探著開口道:「殿下,如今災民眾多,又難以調令,他們對鬼神之說深信不疑。在這大災之時,百姓們在絕望中往往更願意將希望寄託於神靈。殿下,不如由我配合你做一場法事,以此來恐嚇他們,讓他們聽從朝廷的安排。這樣一來,殿下在管理他們的時候也能輕鬆一些。」

  嚴孤山聽聞,停下手中的動作,揉著發痛的眉心,緩緩地搖了搖頭:「不可,小鶴。若我們這樣做,一旦他們知曉我有這樣的『能力』,必定會希望我直接求雨來解決旱災。可求雨豈是人力所能為?到那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即便你真有辦法求來雨水,這也是逆天命之舉……肯定會有弊端或者反噬。

  不管是反噬到你還是大齊,我都不忍心。

  最重要的是,若是百姓只信鬼神,不信朝廷,日後如何治理國家?」

  鄭鶴聽了,明白嚴孤山的用意,默默地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長時間的勞累如同洶湧的潮水般向他席捲而來,他的眼皮越來越重,儘管他努力地想要保持清醒,但困意還是不可抑制地將他籠罩。

  終於,他的頭一點一點地打起了瞌睡,手中還握著書卷,整個人在桌案前搖搖欲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