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鍾慧儀感嘆:「本來賣自熱鍋的時候,就想蹭這波熱度的。沒想到紀錄片拍攝周期這麼長,多等了一整年。」
自熱火鍋的售賣,肯定還是購物頻道更對口。
而實體分店的開張,更需要這種美食頻道的認證。倘若紀錄片真播起來,北京可是面向世界的首都,春熙火鍋的知名度,絕對更上一個檔次。
「現在播更好呢。」
鍾麥表示,「這是媽媽的好運氣,我們的北京分店肯定能吃到紅利。」
母女倆思路完全一致,在她們幻想的美好時刻,紀錄片正式開播了。
片頭一出來,風格和後世那輕快又飽滿,好似來到豐收季的曲調竟十分相似。
可以說,這片頭音樂一起,鍾麥的腦海中立刻就想起旁白那句: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母女倆對視一眼,彼此的情緒都有些激動。
更巧合的是,《舌尖上的煙火》
第1集 竟然也是從雲南高山的松茸講起的!
遠離了星級酒店,遠離了昂貴的山珍海味,僅僅從一株雨後的松茸,開啟了整個故事。
曾靜的領悟力也太強了。
她的鏡頭不僅對準樸素的食物本身,也對準那些一輩子也不可能入鏡的平民小百姓。講他們的生活小故事,講他們如何看天吃飯,如何努力的生活。
再加上播放的時間是在深夜,鍾麥感性,看到最後眼眶竟有點濕潤。
「真不愧是央視水準。」
鍾麥讚嘆道,「媽媽你就是提供了一點思路,他們竟然就能提前十年,就把原汁原味的《舌尖上的中國》做出來。」
這業務能力真教人嘆為觀止,萬分佩服。
鍾慧儀其實沒看過全集的《舌尖》,她只是刷抖音的時候,刷到過相關的片段。
她對內容並不清楚,只是知道那是一種怎樣的氛圍。
但鍾慧儀看女兒感觸頗深的模樣,抓住她的手,忐忑詢問:
「很還原嗎?麥麥覺得這個質量,這個播出時間,能不能有好的收視率?」
「媽媽你可能不知道,《舌尖》的第一期也是講雲南松茸,這內容和氛圍的還原度,起碼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鍾麥斷言:「質量絕對能打,假設宣傳到位,我覺得相當有機會!」
但這是網際網路剛剛起步的2003年,播放時段又是深夜檔。
在這樣的先決條件下,《舌尖上的煙火》能復刻另一個時空,十年後的那種榮耀嗎?
第90章 因地制宜
紀錄片《舌尖》播出後,鍾慧儀和鍾麥這對母女,簡直比曾靜本人還上心。
北京分店開業在即,她們當然希望紀錄片能播得好,熱度能蹭就要蹭!
不過,這個年代網絡不發達。一檔節目播出後,不像後世,隔天就能在網上看到收視率各種數據。
只能慢慢等待。
鍾麥記憶中,《舌尖》也是播出好一陣,口碑發酵後才爆紅。
母女倆沉住氣,一直等到分店開業前一晚,才打電話向曾靜打聽。
結果,曾靜一開口,語調非常消沉:「不太理想。」
她說:「時段太差了,我們紀錄片也不像電視劇能預告造勢,可能還要再觀察幾期。」
鍾麥和鍾慧儀對視一眼,她們擔心的事果然還是發生了。
「你別太喪氣。」
鍾慧儀寬慰她:「好酒需要時間的釀造。曾靜,再等等。」
她建議:「你要不要試試跟台里溝通下,試試爭取一個GG的渠道。分不到好時段,至少也給你們一個宣傳的機會?」
酒香也怕巷子深。
鍾麥說,十年後那部《舌尖》的爆紅,肯定也離不開當時網際網路消息的飛速傳播。
曾靜也覺得, 第一期沒播出來,和曝光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她的確也沒有放棄:「嗯!我再去台里想想辦法,這個熱度一定讓你蹭上!」
然而情況卻不容樂觀。
第二期播出時,正是春熙火鍋分店開業前一晚。
鍾慧儀再問曾靜收視率,對方只嘆一口氣,連解釋都不解釋了。
好像真的已經束手無策,只能認輸。
「曾靜,那就看我的。」
鍾慧儀不再說安慰的廢話,她說:「我對分店很有信心,實在不行,我來幫你打GG。」
她表示:「等分店開起來,下一批自熱火鍋的包裝封面,就印你們紀錄片的宣傳語!」
鍾慧儀的新店,花了很多巧思。
她有信心開起來,給紀錄片引流,然後再讓紀錄片反哺自己。
北京分店從選址到裝修,再到人員招聘,總歷時近半年。
鍾慧儀這半年每周兩地往返監工,和做市場調研,都飛成了航空公司的vip用戶了。這家分店是做生意這麼多年以來,她傾注心血最多的一家店。
原因無他,因為這是春熙火鍋邁出的最關鍵的一步。
這是春熙火鍋全國的第一家分店,成功了,口碑和名氣打出來,以後再開分店就如同呼吸一樣簡單。但若失敗了,資金折損都是其次,那種向上迅猛發展的勢頭一旦被掐斷,就很難再起。<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自熱火鍋的售賣,肯定還是購物頻道更對口。
而實體分店的開張,更需要這種美食頻道的認證。倘若紀錄片真播起來,北京可是面向世界的首都,春熙火鍋的知名度,絕對更上一個檔次。
「現在播更好呢。」
鍾麥表示,「這是媽媽的好運氣,我們的北京分店肯定能吃到紅利。」
母女倆思路完全一致,在她們幻想的美好時刻,紀錄片正式開播了。
片頭一出來,風格和後世那輕快又飽滿,好似來到豐收季的曲調竟十分相似。
可以說,這片頭音樂一起,鍾麥的腦海中立刻就想起旁白那句: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母女倆對視一眼,彼此的情緒都有些激動。
更巧合的是,《舌尖上的煙火》
第1集 竟然也是從雲南高山的松茸講起的!
遠離了星級酒店,遠離了昂貴的山珍海味,僅僅從一株雨後的松茸,開啟了整個故事。
曾靜的領悟力也太強了。
她的鏡頭不僅對準樸素的食物本身,也對準那些一輩子也不可能入鏡的平民小百姓。講他們的生活小故事,講他們如何看天吃飯,如何努力的生活。
再加上播放的時間是在深夜,鍾麥感性,看到最後眼眶竟有點濕潤。
「真不愧是央視水準。」
鍾麥讚嘆道,「媽媽你就是提供了一點思路,他們竟然就能提前十年,就把原汁原味的《舌尖上的中國》做出來。」
這業務能力真教人嘆為觀止,萬分佩服。
鍾慧儀其實沒看過全集的《舌尖》,她只是刷抖音的時候,刷到過相關的片段。
她對內容並不清楚,只是知道那是一種怎樣的氛圍。
但鍾慧儀看女兒感觸頗深的模樣,抓住她的手,忐忑詢問:
「很還原嗎?麥麥覺得這個質量,這個播出時間,能不能有好的收視率?」
「媽媽你可能不知道,《舌尖》的第一期也是講雲南松茸,這內容和氛圍的還原度,起碼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鍾麥斷言:「質量絕對能打,假設宣傳到位,我覺得相當有機會!」
但這是網際網路剛剛起步的2003年,播放時段又是深夜檔。
在這樣的先決條件下,《舌尖上的煙火》能復刻另一個時空,十年後的那種榮耀嗎?
第90章 因地制宜
紀錄片《舌尖》播出後,鍾慧儀和鍾麥這對母女,簡直比曾靜本人還上心。
北京分店開業在即,她們當然希望紀錄片能播得好,熱度能蹭就要蹭!
不過,這個年代網絡不發達。一檔節目播出後,不像後世,隔天就能在網上看到收視率各種數據。
只能慢慢等待。
鍾麥記憶中,《舌尖》也是播出好一陣,口碑發酵後才爆紅。
母女倆沉住氣,一直等到分店開業前一晚,才打電話向曾靜打聽。
結果,曾靜一開口,語調非常消沉:「不太理想。」
她說:「時段太差了,我們紀錄片也不像電視劇能預告造勢,可能還要再觀察幾期。」
鍾麥和鍾慧儀對視一眼,她們擔心的事果然還是發生了。
「你別太喪氣。」
鍾慧儀寬慰她:「好酒需要時間的釀造。曾靜,再等等。」
她建議:「你要不要試試跟台里溝通下,試試爭取一個GG的渠道。分不到好時段,至少也給你們一個宣傳的機會?」
酒香也怕巷子深。
鍾麥說,十年後那部《舌尖》的爆紅,肯定也離不開當時網際網路消息的飛速傳播。
曾靜也覺得, 第一期沒播出來,和曝光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她的確也沒有放棄:「嗯!我再去台里想想辦法,這個熱度一定讓你蹭上!」
然而情況卻不容樂觀。
第二期播出時,正是春熙火鍋分店開業前一晚。
鍾慧儀再問曾靜收視率,對方只嘆一口氣,連解釋都不解釋了。
好像真的已經束手無策,只能認輸。
「曾靜,那就看我的。」
鍾慧儀不再說安慰的廢話,她說:「我對分店很有信心,實在不行,我來幫你打GG。」
她表示:「等分店開起來,下一批自熱火鍋的包裝封面,就印你們紀錄片的宣傳語!」
鍾慧儀的新店,花了很多巧思。
她有信心開起來,給紀錄片引流,然後再讓紀錄片反哺自己。
北京分店從選址到裝修,再到人員招聘,總歷時近半年。
鍾慧儀這半年每周兩地往返監工,和做市場調研,都飛成了航空公司的vip用戶了。這家分店是做生意這麼多年以來,她傾注心血最多的一家店。
原因無他,因為這是春熙火鍋邁出的最關鍵的一步。
這是春熙火鍋全國的第一家分店,成功了,口碑和名氣打出來,以後再開分店就如同呼吸一樣簡單。但若失敗了,資金折損都是其次,那種向上迅猛發展的勢頭一旦被掐斷,就很難再起。<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