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頁
那夜「孔夫子」叼著關鍵證據閃亮登場,顧悄原以為只是偶然,可第二日寧暄卻抱著貓找上門,直言叫顧悄還他貓坎肩。
這般顧勞斯才反應過來,那遺詔竟不是「裹屍布」,亦非泰王所留,而是皇孫搜羅來替貓禦寒的上等錦布……
貓坎肩已然上交,還是不可能還的。
不止不還,顧勞斯還拐了謝老太君的球球,與寧暄發展出一段深刻友誼。
得了寧暄青眼,小顧湊不要臉地哄著心智只有幾歲的寧暄,陸陸續續盜完了陳皇后的棺材本。
與陸淵往來密信,自然也在其中。
……
這無賴打法,厚臉皮如顧准都自愧弗如。
場外,扒在窗口呈望夫石狀的小顧突然「阿嚏——」一聲。
他揉了揉鼻尖,眼見著日頭高起,心道不就選個狀元,這傳臚怎地如此拖沓?
卻不想在他不知不覺的時候,整個大寧都變了天。
顧准既做了萬全準備,自是知曉陸淵並非主謀。
但他要的,只一個惡有惡報。
法理公正,歹人怎配?
他就是要陸淵也嘗嘗蒙冤至死的苦楚。
何況神宗朝一貫流行定人罪行不須證據,只憑皇帝金口玉言。
是以他矛頭一轉,好整以暇向神宗道,「陛下,年節已過,老臣卻遲遲等不到回程的旨意。閒來無事只好在京中亂逛,你猜臣撞見了誰?」
他說一半留一半,目光直直,毫不避諱望向神宗。
「賊子徐喬竟沒死透,陛下金口玉言誅九族之人竟還好生活著,你說奇也不奇?」
其實半點不奇。
神宗急著滅口,顧准哪有留人的餘地?
可這絲毫不影響他詐一詐狗皇帝。
「徐氏見到我,為保命竟又交代了許多。
其中就有陸大人如何通過他攀上帝王門路,又如何與周氏、陳氏沆瀣坑害忠良的證據,既然陸大人咬死不認,陛下不如召徐喬當堂對峙?」
顧准微胖的臉上一派赤誠。
徐喬留沒留證據顧准不知道,但他是穩穩拿捏住神宗要臉的脾性。
果真,神宗聽懂了他無聲的脅迫。
徐喬不止是他的耳目,更是替他傳信的口舌。
陸淵獻計,是他授意,陳氏構陷,有他推動,如此陰私,怎可呈於朝堂?
便是萬分之一的可能,這時節他也不敢賭。
老皇帝默默咽下喉頭老血,艱難開口。
「不必了,既是秦昀辦的案,朕斷無不信的道理。」
他倦怠扶額,「當年是朕輕率,令恩師蒙冤數十年,既已查證當年謀逆乃陸淵妖言蠱惑,是陳氏栽贓構陷,朕自當還老臣一個公道。
謝愛卿,即刻替朕擬詔,追封雲鶴為魏國公,諡忠穆,雲氏門生,悉數平反。
至於陸淵,以一己私怨釀下此等禍事,判凌遲;陳氏雖為從犯,亦難辭其咎,廢黜陳氏皇后之位,賜鴆酒。」
顧准早料到是這個結果,聞言十分配合地稽首謝拜。
滿堂裝了一個上午的鵪鶉們如蒙大赦,也跟著行禮。
一時間山呼萬歲的嘈雜,蓋過了陸淵微弱的喊冤。
不待他繼續,早已有幾個錦衣衛眼疾手快將人拖了下去。
眼見著又促成一樁冤假錯案,顧准微微發福的臉上終於露出滿意的微笑。
從徐喬到周月,從柳巍到陳愈,直至今日的陸淵,他一步步逼著神宗親手斷腕,就是要鈍刀割肉,叫他把恩師自縊前的絕望,一味一味全都體驗一遍。
左膀右臂,被削的僅剩一個方家。
獨木難支,也不影響顧准趕盡殺絕。
趕在留仁高唱退朝之前,老大人臉皮甚厚地發問。
「陛下,吾師之冤已洗,可臣的冤屈呢?
方才方家羅列罪行,條條樁樁,都須以雲門謀逆為前提。
既然陛下也信這是莫須有的構陷,那方尚書是不是也當給臣一個交代?
老夫愚鈍,試問你父子二人,我顧氏不惑樓,何時宣揚過異端邪說,又是哪裡有結黨謀逆之行徑?
可別拿我宗族那些無名牌位說事。
諸位大人捫心自問,誰家宗祠沒備幾個空牌位以備不時之需?
如我等這般老貨,生死難料,指不定哪天就丟了性命,難不成真等死了才去尋人現砍木頭、造棺漆牌?」
眾人:……
謝邀,我們年富,還能再撐個幾年,不急這身後事。
方徵音臉上一陣青黑。
自他那侄兒犯渾突然攀咬起謝昭,謝氏公然亮明立場,他便知神宗與他大勢已去。
原以為顧准忙著理舊帳,顧不上與他較真,沒想到這廝不僅記仇,記性還好。
一通質問下來,他唯有沉默以對。
旦夕禍福,全憑聖上裁決。
可侄兒不知深淺,猶自頂了一句,「顧大人當真說笑,今日以前,雲門尚未平反,便視同罪人,而你顧氏卻私修族譜,暗中拜祭,如此大逆之舉,怎可就此抹去?」
「哦?你說那族譜?」顧准和藹一笑。
「不是你方氏以無辜小兒性命威脅,才逼得我族六房小子做下偽證?」
他話音未落,就見顧雲融鼻青臉腫地被帶上來。
遠遠覷見黃袍,他便沒出息地跪倒在地,一邊胡亂道著「陛下恕罪」,一邊涕泗橫流地訴說他在休寧遭受的無妄之災。
這般顧勞斯才反應過來,那遺詔竟不是「裹屍布」,亦非泰王所留,而是皇孫搜羅來替貓禦寒的上等錦布……
貓坎肩已然上交,還是不可能還的。
不止不還,顧勞斯還拐了謝老太君的球球,與寧暄發展出一段深刻友誼。
得了寧暄青眼,小顧湊不要臉地哄著心智只有幾歲的寧暄,陸陸續續盜完了陳皇后的棺材本。
與陸淵往來密信,自然也在其中。
……
這無賴打法,厚臉皮如顧准都自愧弗如。
場外,扒在窗口呈望夫石狀的小顧突然「阿嚏——」一聲。
他揉了揉鼻尖,眼見著日頭高起,心道不就選個狀元,這傳臚怎地如此拖沓?
卻不想在他不知不覺的時候,整個大寧都變了天。
顧准既做了萬全準備,自是知曉陸淵並非主謀。
但他要的,只一個惡有惡報。
法理公正,歹人怎配?
他就是要陸淵也嘗嘗蒙冤至死的苦楚。
何況神宗朝一貫流行定人罪行不須證據,只憑皇帝金口玉言。
是以他矛頭一轉,好整以暇向神宗道,「陛下,年節已過,老臣卻遲遲等不到回程的旨意。閒來無事只好在京中亂逛,你猜臣撞見了誰?」
他說一半留一半,目光直直,毫不避諱望向神宗。
「賊子徐喬竟沒死透,陛下金口玉言誅九族之人竟還好生活著,你說奇也不奇?」
其實半點不奇。
神宗急著滅口,顧准哪有留人的餘地?
可這絲毫不影響他詐一詐狗皇帝。
「徐氏見到我,為保命竟又交代了許多。
其中就有陸大人如何通過他攀上帝王門路,又如何與周氏、陳氏沆瀣坑害忠良的證據,既然陸大人咬死不認,陛下不如召徐喬當堂對峙?」
顧准微胖的臉上一派赤誠。
徐喬留沒留證據顧准不知道,但他是穩穩拿捏住神宗要臉的脾性。
果真,神宗聽懂了他無聲的脅迫。
徐喬不止是他的耳目,更是替他傳信的口舌。
陸淵獻計,是他授意,陳氏構陷,有他推動,如此陰私,怎可呈於朝堂?
便是萬分之一的可能,這時節他也不敢賭。
老皇帝默默咽下喉頭老血,艱難開口。
「不必了,既是秦昀辦的案,朕斷無不信的道理。」
他倦怠扶額,「當年是朕輕率,令恩師蒙冤數十年,既已查證當年謀逆乃陸淵妖言蠱惑,是陳氏栽贓構陷,朕自當還老臣一個公道。
謝愛卿,即刻替朕擬詔,追封雲鶴為魏國公,諡忠穆,雲氏門生,悉數平反。
至於陸淵,以一己私怨釀下此等禍事,判凌遲;陳氏雖為從犯,亦難辭其咎,廢黜陳氏皇后之位,賜鴆酒。」
顧准早料到是這個結果,聞言十分配合地稽首謝拜。
滿堂裝了一個上午的鵪鶉們如蒙大赦,也跟著行禮。
一時間山呼萬歲的嘈雜,蓋過了陸淵微弱的喊冤。
不待他繼續,早已有幾個錦衣衛眼疾手快將人拖了下去。
眼見著又促成一樁冤假錯案,顧准微微發福的臉上終於露出滿意的微笑。
從徐喬到周月,從柳巍到陳愈,直至今日的陸淵,他一步步逼著神宗親手斷腕,就是要鈍刀割肉,叫他把恩師自縊前的絕望,一味一味全都體驗一遍。
左膀右臂,被削的僅剩一個方家。
獨木難支,也不影響顧准趕盡殺絕。
趕在留仁高唱退朝之前,老大人臉皮甚厚地發問。
「陛下,吾師之冤已洗,可臣的冤屈呢?
方才方家羅列罪行,條條樁樁,都須以雲門謀逆為前提。
既然陛下也信這是莫須有的構陷,那方尚書是不是也當給臣一個交代?
老夫愚鈍,試問你父子二人,我顧氏不惑樓,何時宣揚過異端邪說,又是哪裡有結黨謀逆之行徑?
可別拿我宗族那些無名牌位說事。
諸位大人捫心自問,誰家宗祠沒備幾個空牌位以備不時之需?
如我等這般老貨,生死難料,指不定哪天就丟了性命,難不成真等死了才去尋人現砍木頭、造棺漆牌?」
眾人:……
謝邀,我們年富,還能再撐個幾年,不急這身後事。
方徵音臉上一陣青黑。
自他那侄兒犯渾突然攀咬起謝昭,謝氏公然亮明立場,他便知神宗與他大勢已去。
原以為顧准忙著理舊帳,顧不上與他較真,沒想到這廝不僅記仇,記性還好。
一通質問下來,他唯有沉默以對。
旦夕禍福,全憑聖上裁決。
可侄兒不知深淺,猶自頂了一句,「顧大人當真說笑,今日以前,雲門尚未平反,便視同罪人,而你顧氏卻私修族譜,暗中拜祭,如此大逆之舉,怎可就此抹去?」
「哦?你說那族譜?」顧准和藹一笑。
「不是你方氏以無辜小兒性命威脅,才逼得我族六房小子做下偽證?」
他話音未落,就見顧雲融鼻青臉腫地被帶上來。
遠遠覷見黃袍,他便沒出息地跪倒在地,一邊胡亂道著「陛下恕罪」,一邊涕泗橫流地訴說他在休寧遭受的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