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直到見到它……臣才豁然開朗。
陳氏當年本想燒了傳位詔書,來個死無對證。
可引火就焚之際,卻得高人提點,方知高宗遺詔竟是正副兩本,正本昭告天下,繼位大典後於禮部封存,副本原應祀於宗祠,以備不時之需。
怎知事到臨頭,原定送往宗祠的那冊,卻不見了。
原是高宗死前多想了一層,副本被他一分為三,秘密交予三位朝臣手中。
便是高人帶來這消息,受他點撥,陳氏留了一線。
陳愈沒有燒光那詔書,而是暗中昧下一部分。
後來,果真如高人所料。
十幾年間,顧命蟄伏不出,遺詔副本也毫無頭緒。
陳氏鬥敗了寧霖一系,雖得一時之勝,可先皇遺旨好似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刃,叫他們始終無法安心。
最終那婦人想出毒計。
以傳位詔書殘卷冒頂顧命遺詔,誆騙保皇黨起事,又以保皇黨證供,釘死寧霖謀逆罪行。
如此,即便顧命只認懷仁這個太子,可謀反的太子與逆臣無二。
用這樣的手段,搭上數萬無辜性命,陳氏終是助明孝坐穩儲君之位。
陸大人,陸高人,老夫說的對也不對?」
被cue的陸大人,正是翰林學士、天子近臣陸淵。
也即截下雲鶴編書大業,為萬千舉子編科考官方教材卻編了幾十年尚未付梓的那位。
他已然鬚髮斑白,聞言也只支起上身,輕喝一聲。
「滿口胡言,胡亂攀咬,我與雲氏從無瓜葛,與太子黨亦不親近,犯得著行此惡行?顧大人老來真是越發混帳了。」
「毫無瓜葛?我看不盡然。」
他施施然道出一樁舊事,「當年陸大人年輕氣盛,自負才學冠世,曾於學子中誇下海口,只要登門拜師必得雲鶴青眼,不想卻被恩師以心性不純拒之門外,是也不是?」
陸淵不答,只無意識壓下眉梢。
「如此一樁小事,你卻記了一輩子。
後來你一舉高中入了翰林,自此收斂鋒芒,旁人無不以為你聽了勸轉了性,自此沉心學問,沒成想不顯山不露水間,你竟步步為營,逼死了雲鶴。
會咬人的狗不叫。
陸淵,怪我們小瞧了你。
這些年,你暗中替陛下籌謀,已然以軍師自詡。
陛下也愛惜你,不曾將你放在顯處授以高位,倒是瞞天過海許久。
若不是我那二子心眼格外多,初入翰林便翻出這舊事,又得他一語中的,品出密信當中你陰暗扭曲的忌恨之心,我甚至想不起還有你這麼一號人物。」
可也正是這麼一號人,叫他扣起了最為關鍵的一環。
「翰林學士時常替君王代筆撰擬冊文,不僅與皇帝近前掌印太監相熟,與宮中織造、空白聖旨監管各司亦有交情,唯有你能探聽到帝王擬旨先後的蛛絲馬跡,從而推斷出另一份遺詔的存在。
以此為餌,你利用陳愈做下彌天死局。
那紙檄文、那些激將所用的密信,雖是皇后代抄,卻都是出自你手,這才叫文風與筆跡大相逕庭,令我等屢查無果。
陸大人,我猜的可對?」
他真真假假摻著說,叫陸淵面色難看至極。
「荒謬!」
陸淵倒是沉得住氣,回答他的,仍只此一句。
老翰林以為陳年舊帳,只要他抵死不認,顧準定然拿他無法。
何況主謀本就是陳氏父女。
整個殺局裡,他不過就是賣了個消息,順帶寫了幾篇激將文章而已。
如何清算,他也不懼。
見他這般耍橫,顧准輕笑,也不生氣。
「可惜你機關算盡,還是露算一處……不過你這腦子,大抵是想不明白錯在何處。」
在陸淵驚怒的目光里,他低低嘆息。
「哎,也難怪區區幾本四書五經,你修了一輩子,還沒我兒那黃毛小子修得明白。」
這話委實紮鐵,陸淵克制許久的偽裝終是破了防。
他面容扭曲,疾言厲色,「你這匹夫,又懂什麼?」
顧准回應他的,只一聲亘古流傳的「呵呵」。
「陸大人,人貴有自知之明。」
他尤嫌氣陸淵不夠,指著留仁手裡那疊子「罪證」。
「你那本子,十年來刊行三次,次次被學子抵制回爐重造,我兒十六歲稚齡,編的本子卻滿朝哄搶,排隊排到了十年後,我要是你,乾脆拿褻褲蒙住頭臉,再不見人了!」
「顧大人,悄悄十七了。」
圓臉老頭正說得興起,冷不丁被謝昭插上這麼一句,叫他差點破功。
他怒瞪這廝一眼,被戳了肺管子,只好加倍戳旁人肺管子。
「陸淵,如你這等蠢貨,如何發的痴心,竟妄想頂替我恩師,成為下一任國士帝師?」
也不怪顧准奚落。
陸淵學問謀略都不如何,卻平白生著無盡的自信。
他利用陳氏扳倒雲鶴如此輕易,便真以為陳氏愚笨至極,能被他牽著鼻子走。
殊不知後宮鬥士陳皇后並不痴傻,為了日後好拿捏他,早將陸淵寫來的檄文、密信偷龍轉鳳,一一昧下。
陳氏失勢,這些便是他們東山再起的資本。
哪知陰差陽錯,白白便宜了顧准。
能拿下這些關鍵證據,還要感謝泰王留下的那隻貓。
陳氏當年本想燒了傳位詔書,來個死無對證。
可引火就焚之際,卻得高人提點,方知高宗遺詔竟是正副兩本,正本昭告天下,繼位大典後於禮部封存,副本原應祀於宗祠,以備不時之需。
怎知事到臨頭,原定送往宗祠的那冊,卻不見了。
原是高宗死前多想了一層,副本被他一分為三,秘密交予三位朝臣手中。
便是高人帶來這消息,受他點撥,陳氏留了一線。
陳愈沒有燒光那詔書,而是暗中昧下一部分。
後來,果真如高人所料。
十幾年間,顧命蟄伏不出,遺詔副本也毫無頭緒。
陳氏鬥敗了寧霖一系,雖得一時之勝,可先皇遺旨好似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刃,叫他們始終無法安心。
最終那婦人想出毒計。
以傳位詔書殘卷冒頂顧命遺詔,誆騙保皇黨起事,又以保皇黨證供,釘死寧霖謀逆罪行。
如此,即便顧命只認懷仁這個太子,可謀反的太子與逆臣無二。
用這樣的手段,搭上數萬無辜性命,陳氏終是助明孝坐穩儲君之位。
陸大人,陸高人,老夫說的對也不對?」
被cue的陸大人,正是翰林學士、天子近臣陸淵。
也即截下雲鶴編書大業,為萬千舉子編科考官方教材卻編了幾十年尚未付梓的那位。
他已然鬚髮斑白,聞言也只支起上身,輕喝一聲。
「滿口胡言,胡亂攀咬,我與雲氏從無瓜葛,與太子黨亦不親近,犯得著行此惡行?顧大人老來真是越發混帳了。」
「毫無瓜葛?我看不盡然。」
他施施然道出一樁舊事,「當年陸大人年輕氣盛,自負才學冠世,曾於學子中誇下海口,只要登門拜師必得雲鶴青眼,不想卻被恩師以心性不純拒之門外,是也不是?」
陸淵不答,只無意識壓下眉梢。
「如此一樁小事,你卻記了一輩子。
後來你一舉高中入了翰林,自此收斂鋒芒,旁人無不以為你聽了勸轉了性,自此沉心學問,沒成想不顯山不露水間,你竟步步為營,逼死了雲鶴。
會咬人的狗不叫。
陸淵,怪我們小瞧了你。
這些年,你暗中替陛下籌謀,已然以軍師自詡。
陛下也愛惜你,不曾將你放在顯處授以高位,倒是瞞天過海許久。
若不是我那二子心眼格外多,初入翰林便翻出這舊事,又得他一語中的,品出密信當中你陰暗扭曲的忌恨之心,我甚至想不起還有你這麼一號人物。」
可也正是這麼一號人,叫他扣起了最為關鍵的一環。
「翰林學士時常替君王代筆撰擬冊文,不僅與皇帝近前掌印太監相熟,與宮中織造、空白聖旨監管各司亦有交情,唯有你能探聽到帝王擬旨先後的蛛絲馬跡,從而推斷出另一份遺詔的存在。
以此為餌,你利用陳愈做下彌天死局。
那紙檄文、那些激將所用的密信,雖是皇后代抄,卻都是出自你手,這才叫文風與筆跡大相逕庭,令我等屢查無果。
陸大人,我猜的可對?」
他真真假假摻著說,叫陸淵面色難看至極。
「荒謬!」
陸淵倒是沉得住氣,回答他的,仍只此一句。
老翰林以為陳年舊帳,只要他抵死不認,顧準定然拿他無法。
何況主謀本就是陳氏父女。
整個殺局裡,他不過就是賣了個消息,順帶寫了幾篇激將文章而已。
如何清算,他也不懼。
見他這般耍橫,顧准輕笑,也不生氣。
「可惜你機關算盡,還是露算一處……不過你這腦子,大抵是想不明白錯在何處。」
在陸淵驚怒的目光里,他低低嘆息。
「哎,也難怪區區幾本四書五經,你修了一輩子,還沒我兒那黃毛小子修得明白。」
這話委實紮鐵,陸淵克制許久的偽裝終是破了防。
他面容扭曲,疾言厲色,「你這匹夫,又懂什麼?」
顧准回應他的,只一聲亘古流傳的「呵呵」。
「陸大人,人貴有自知之明。」
他尤嫌氣陸淵不夠,指著留仁手裡那疊子「罪證」。
「你那本子,十年來刊行三次,次次被學子抵制回爐重造,我兒十六歲稚齡,編的本子卻滿朝哄搶,排隊排到了十年後,我要是你,乾脆拿褻褲蒙住頭臉,再不見人了!」
「顧大人,悄悄十七了。」
圓臉老頭正說得興起,冷不丁被謝昭插上這麼一句,叫他差點破功。
他怒瞪這廝一眼,被戳了肺管子,只好加倍戳旁人肺管子。
「陸淵,如你這等蠢貨,如何發的痴心,竟妄想頂替我恩師,成為下一任國士帝師?」
也不怪顧准奚落。
陸淵學問謀略都不如何,卻平白生著無盡的自信。
他利用陳氏扳倒雲鶴如此輕易,便真以為陳氏愚笨至極,能被他牽著鼻子走。
殊不知後宮鬥士陳皇后並不痴傻,為了日後好拿捏他,早將陸淵寫來的檄文、密信偷龍轉鳳,一一昧下。
陳氏失勢,這些便是他們東山再起的資本。
哪知陰差陽錯,白白便宜了顧准。
能拿下這些關鍵證據,還要感謝泰王留下的那隻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