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方白鹿應聲將兩份族譜呈上。

  顧家各房不合,他便抓住這絲裂隙趁虛而入,誆了六房顧雲融吐出這真譜。

  算是徹底捶實顧氏反心。

  老尚書捶完,直直望向帝王。

  眼神中無疑是自洗清白的渴切。

  有些話不宜明說,但潛台詞神宗都懂。

  前有顧氏秘密收養愍王嫡子、為嫡子造勢的既定事實,眼下又有鐵證如山,是以顧准不是那最後一位顧命,誰是?

  至於那至今都無著落的1/3遺詔……

  方徵音躊躇的功夫,急功近利的侄子就已迫不及待出擊。

  「陛下,草民斗膽,另有要事密奏。

  事關……事關貳臣謝氏!」

  這是要清場一對一告黑狀的意思啊?

  神宗蹙眉,將允未允之際,一道溫潤笑音響起。

  謝大人耐著性子聽了半天,終是聽完了他家顧勞斯的戲份。

  接下來的廢話,他可見沒什麼耐心了。

  「貳臣?謝氏?

  臣不巧姓謝,難免對號入座,這污名自認擔待不起。」

  「倒是方家好本事。

  尚書戴罪之身,殿試國本大業,無詔而入;公子無品無秩,視朝規如無物,來去自由,說到興起,竟還妄圖令滿朝文武退避。

  若今日臣等當真退了,陛下威儀何在?大寧官員顏面何存?」

  首輔不疾不徐,質問都顯得溫文爾雅。

  但說出的話卻字字雷厲。

  「傳臚盛事,本官倒想知道,究竟是誰暗助罪臣前來攪事?

  林茵,你即刻去查,凡涉事者不分品秩,一律當庭杖殺。」

  這還能是誰?自是帝王授意。

  如若不然,哪個內侍敢如此擅專。

  首輔揣著明白裝糊塗,公然打殺帝王心腹。

  這下馬威分毫不留情面,激得神宗面色冷凝,口中溢滿血腥之氣。

  他怒瞪著青年,眸中火盛:你敢!

  首輔坦然回望,嘴角甚至噙起一絲笑意:臣敢不敢,陛下試試便知。

  很快,殿外就響起杖刑之聲。

  從東華門侍衛到御前二品太監,錦衣衛行刑最是快狠准,不過柱香時間,外間就沒了聲息。

  林茵一身血煞進殿,逕自向首輔復命。

  「大人,已清理乾淨。」

  謝昭笑了笑,「陛下,內侍私通外臣是皇家大忌,昭擅專替陛下清理一二,還望陛下莫怪臣孟浪。」

  他此舉無異於謀逆。

  可滿朝文武,卻無一人敢奮起勤王。

  神宗仿佛第一天看清他的臣子,連連叫了三個好字。

  他料到謝昭反水,只是沒想到謝昭已狂妄至斯。

  敢在朝堂上公然杖殺內侍與他叫板。

  養虎為患,終遭反噬。

  似乎有什麼,已脫離他的掌控。

  這個認知叫他暴躁起來。

  他喉頭滾動,眸中血色翻湧,若不是尚存一絲理智,此刻魚死網破也定要叫青年血濺當場。

  老皇帝的死亡凝視,謝昭彷如無覺。

  他甚至溫聲提醒,「我與陛下君子協議在先,陛下還是莫要一再試探臣的底線。」

  幾個月前,他答應神宗替他保江山,神宗允諾替他保顧悄的命。

  顯然神宗並不是個守諾的人。

  今日方氏攀咬,便是老皇帝的試探。

  他在試謝家態度,也在試顧氏深淺。

  沒成想偷雞不成蝕把米,直接碰了閻王逆鱗。

  謝昭乾脆不裝了,他似笑似諷,「既然陛下如此關心雲門舊事,臣等自要替陛下分憂,不若趁著今日,一併將往昔查個明白。」

  這話裡有話,神宗卻是聽懂了。

  他背約在先,謝昭便乾脆也助舊黨翻舊案,以作回禮。

  「至於方尚書所呈諸事,既與朝臣息息相關,自是沒有密奏的道理。謀逆乃國事,斷不可輕率,不如一併召顧准上堂對質,如此方顯公允。」

  謝昭狀似恭謹地請命,實則根本不須神宗答應,早有內侍匆匆出去傳令。

  這般鋒芒畢露,視帝王如無物,無不彰顯著首輔權勢通天。

  神宗神色越發難看。

  事已至此,他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如他不惜一切保江山,謝家也不擇手段保高宗血脈。那有什麼兒女情長,所謂君子協議,不過是謝氏障眼之法。

  最後一個顧命,不是旁人,正是一手扶他坐穩江山的謝家……

  更確切的說,謝氏從來不曾扶他,而是應高宗遺詔,輔佐一個能令王朝順遂過度的傀儡。

  只等傀儡大限,謝家便要撥亂反正。

  而他竟真的,從未懷疑過謝家。

  這一刻,他終於意識到,在這場與兄長這場曠日持久的博弈里,他不僅輸了,還輸得徹底。

  空忙一世,彷如一個笑話。

  想通關節,他怒極反笑,「謝昭,你與謝錫父子當真是純士忠臣,朕竟看錯了你們!」

  謝昭不置可否。

  顧命是謝錫,純臣也是謝錫。

  而他謝景行,一縷遊魂,眼裡無君無主,只有一個顧悄。

  而這些,並沒什麼與舊主分辯的必要。

  是的,從寧樞背約向顧悄下手起,他就已經是舊主了。

  方白鹿不懂二人隱晦的機鋒。

  只聽得神宗一句斥責,便猶如吃了定心丸,兀自細數起謝氏不忠之種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