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為此江盈知還又找了隔壁鋪子的店家, 加了價錢,把租改成買,全部打通,四時鮮的鋪面才算是真正擴大了兩倍。
為此她又招了不少人,幾個燒火婆子、處理魚的,洗碗的,還有燒菜師傅,江盈知慢慢解放出來,不用事無巨細全要自己上手。
海浦鎮霜降過後,天便一天冷似一天,每日清晨路邊總有霜,說話就呼出一團白氣,捕撈上來的魚,過了一夜就凍得邦邦硬。
所以人到這時,總想吃點熱乎的。
江盈知適時推出了涮鍋子。
她請匠人做了幾十個銅鍋,剛好趕著冷天能用。
銅鍋做好以後,她只是提了一嘴,「以後晚上也可以來食鋪里吃,不過只有涮鍋子哦。」
沒想到,這話如同冰封的湖面裂開,底下奔騰的河流在躁動,全都沸騰起來。
不過,江盈知一句,「只有五十個號。」
又讓大家激動,使勁爭搶那五十個號,搶到的美滋滋,把牌子藏在最深的內里,生怕到時候被別人搶走了。
而沒有搶到的,在那裡哭喪著臉,畢竟沒有辦法嘗到這第一口美味,想想都叫人鬱悶。
「弟啊,你瞧,這涮鍋雖說就一口,但能坐八個人,你家裡才幾個,你帶上哥,算哥求你了。」
這是沒搶到,就死皮賴臉地求別人的。
那邊是豪氣型,「牌子給我,我給你包七天新豐樓的菜,不,十天,十天怎麼樣?」
「滾,還把牌子給你,你包新豐樓二十天都沒門,三十天都是做夢!」
「不給就不給,我自己吃去,」那人甩袖,說得那叫個鏗鏘有力,然後又立馬哀求,「你捎我一個吧,我實在太想太想嘗嘗這個鍋子的味道了。」
這些場面每日都會在四時鮮上演,也是讓人見慣不怪了,畢竟在美味面前,所有人都可以拋下臉面這種東西。
從前的夜裡,四時鮮總是早早關門的,它一關門,其他鋪子也跟著關,漁港一條街變得冷清起來,壓根一點人影都沒有。
而現在,長屋檐下掛起了紅燈籠,不少人拖家帶口,提著燈籠來吃飯,還有孩子的歡笑聲。
於是,那些本來早早關門的鋪子,也頂著寒風,挑起燈籠,點上蠟燭,叫過路人也能進來瞧瞧,買點東西。
四時鮮前面的空地,又支起了小攤,反正江盈知也不趕,他們都在這塊小地方,借光討個生活。
有大爺賣起了餛飩,一點肉餡,蝦皮、小蔥,加上魚骨魚頭熬的湯,不用吆喝,吹風過來的人總會要吃上一碗。
有的嬸子則賣魚雜湯,那燉出來的魚雜,在深秋的晚上,吃一碗總會叫人身上暖烘烘的。
還有那在火盆里烤小番薯的,以及熬好了糖稀,裝在罐子里的麥芽糖,老人家時不時搓著手,小聲喊著,「麥芽糖嘍——」
過來四時鮮吃飯的,大多都是兜里有錢的,也捨得花,總會在這些人攤子上買點東西,叫大家也好早點收攤回家。
然後提著東西,走進四時鮮里,叫夥計上個涮鍋。
吃鍋子,就得在冷天的夜裡,一個人吃沒意思,幾個人圍在一塊,說說笑笑,中間是個噗嗤冒著熱氣的銅鍋。
四時鮮暫時只推出一種湯底,那就是清湯,說是清湯,其實是用豬大骨和雞肉熬的,很清透,只浮著淡淡一層油花,等沸了後才有股鮮香。
夥計端了一碟碟配菜上來,有白蘿蔔、大蝦、皮皮蝦、魚肉片、肉片、蝦滑、魚丸等等,滿滿當當擺了一大桌。
最先嘗到的是一大家子,當真是把上面八十歲老母親,下到兩三歲小孩都給帶過來了。
一家人滿臉喜氣地等著銅鍋里的湯沸騰,老太太要先吃魚片,她還沒吃過這麼薄的魚片,在鍋里一涮就卷邊,皺起,沾嘴就沒了。
她說:「這個魚好,湯也好,透骨新鮮。」
老太太說話的時候,旁邊的小孩張大嘴,口水往下滴,指指鍋子,又指指自己的嘴巴,意思是她也要吃。
讓她娘忍不住笑出了聲,點點她的鼻子,「小饞鬼。」
隨後下了點蝦滑,一燙就熟,從青轉紅,沾了些塞小孩嘴裡,她還不大會說話,只會激動地上下晃手,打哇哇。
「她知道這好吃吶,來,再吃點魚,」老太太笑呵呵地夾了點魚過來。
夜裡風時大時小,吹的蠟燭也搖搖晃晃,冷氣越來越重,卻絲毫不減大家的熱情,全都歡笑著,圍坐在一起,享受著美味帶來的滿足,吃塊肉,再喝口湯,身上暖烘烘的。
大家吃的十分盡心,有些人拿湯代酒,高舉著碗要同其他桌的食客碰杯,碰了後一飲而盡,沒有酒味,只有濃濃的鮮味。
讓人忍不住挑起了眉頭,默默地細品。
四時鮮裡面熱鬧,外面也熱鬧,從四處來支攤的小販越來越多,吆喝聲不高不低,卻都歡歡喜喜的,畢竟能掙著錢。
江盈知還會叫人去給他們送點熱湯,大冷天的,別給凍著了。
等到食客陸續吃完從食鋪里出來,看見那一排的攤子,用竹竿掛起的燈籠,在熱氣後朦朧的笑臉,也忍不住笑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為此她又招了不少人,幾個燒火婆子、處理魚的,洗碗的,還有燒菜師傅,江盈知慢慢解放出來,不用事無巨細全要自己上手。
海浦鎮霜降過後,天便一天冷似一天,每日清晨路邊總有霜,說話就呼出一團白氣,捕撈上來的魚,過了一夜就凍得邦邦硬。
所以人到這時,總想吃點熱乎的。
江盈知適時推出了涮鍋子。
她請匠人做了幾十個銅鍋,剛好趕著冷天能用。
銅鍋做好以後,她只是提了一嘴,「以後晚上也可以來食鋪里吃,不過只有涮鍋子哦。」
沒想到,這話如同冰封的湖面裂開,底下奔騰的河流在躁動,全都沸騰起來。
不過,江盈知一句,「只有五十個號。」
又讓大家激動,使勁爭搶那五十個號,搶到的美滋滋,把牌子藏在最深的內里,生怕到時候被別人搶走了。
而沒有搶到的,在那裡哭喪著臉,畢竟沒有辦法嘗到這第一口美味,想想都叫人鬱悶。
「弟啊,你瞧,這涮鍋雖說就一口,但能坐八個人,你家裡才幾個,你帶上哥,算哥求你了。」
這是沒搶到,就死皮賴臉地求別人的。
那邊是豪氣型,「牌子給我,我給你包七天新豐樓的菜,不,十天,十天怎麼樣?」
「滾,還把牌子給你,你包新豐樓二十天都沒門,三十天都是做夢!」
「不給就不給,我自己吃去,」那人甩袖,說得那叫個鏗鏘有力,然後又立馬哀求,「你捎我一個吧,我實在太想太想嘗嘗這個鍋子的味道了。」
這些場面每日都會在四時鮮上演,也是讓人見慣不怪了,畢竟在美味面前,所有人都可以拋下臉面這種東西。
從前的夜裡,四時鮮總是早早關門的,它一關門,其他鋪子也跟著關,漁港一條街變得冷清起來,壓根一點人影都沒有。
而現在,長屋檐下掛起了紅燈籠,不少人拖家帶口,提著燈籠來吃飯,還有孩子的歡笑聲。
於是,那些本來早早關門的鋪子,也頂著寒風,挑起燈籠,點上蠟燭,叫過路人也能進來瞧瞧,買點東西。
四時鮮前面的空地,又支起了小攤,反正江盈知也不趕,他們都在這塊小地方,借光討個生活。
有大爺賣起了餛飩,一點肉餡,蝦皮、小蔥,加上魚骨魚頭熬的湯,不用吆喝,吹風過來的人總會要吃上一碗。
有的嬸子則賣魚雜湯,那燉出來的魚雜,在深秋的晚上,吃一碗總會叫人身上暖烘烘的。
還有那在火盆里烤小番薯的,以及熬好了糖稀,裝在罐子里的麥芽糖,老人家時不時搓著手,小聲喊著,「麥芽糖嘍——」
過來四時鮮吃飯的,大多都是兜里有錢的,也捨得花,總會在這些人攤子上買點東西,叫大家也好早點收攤回家。
然後提著東西,走進四時鮮里,叫夥計上個涮鍋。
吃鍋子,就得在冷天的夜裡,一個人吃沒意思,幾個人圍在一塊,說說笑笑,中間是個噗嗤冒著熱氣的銅鍋。
四時鮮暫時只推出一種湯底,那就是清湯,說是清湯,其實是用豬大骨和雞肉熬的,很清透,只浮著淡淡一層油花,等沸了後才有股鮮香。
夥計端了一碟碟配菜上來,有白蘿蔔、大蝦、皮皮蝦、魚肉片、肉片、蝦滑、魚丸等等,滿滿當當擺了一大桌。
最先嘗到的是一大家子,當真是把上面八十歲老母親,下到兩三歲小孩都給帶過來了。
一家人滿臉喜氣地等著銅鍋里的湯沸騰,老太太要先吃魚片,她還沒吃過這麼薄的魚片,在鍋里一涮就卷邊,皺起,沾嘴就沒了。
她說:「這個魚好,湯也好,透骨新鮮。」
老太太說話的時候,旁邊的小孩張大嘴,口水往下滴,指指鍋子,又指指自己的嘴巴,意思是她也要吃。
讓她娘忍不住笑出了聲,點點她的鼻子,「小饞鬼。」
隨後下了點蝦滑,一燙就熟,從青轉紅,沾了些塞小孩嘴裡,她還不大會說話,只會激動地上下晃手,打哇哇。
「她知道這好吃吶,來,再吃點魚,」老太太笑呵呵地夾了點魚過來。
夜裡風時大時小,吹的蠟燭也搖搖晃晃,冷氣越來越重,卻絲毫不減大家的熱情,全都歡笑著,圍坐在一起,享受著美味帶來的滿足,吃塊肉,再喝口湯,身上暖烘烘的。
大家吃的十分盡心,有些人拿湯代酒,高舉著碗要同其他桌的食客碰杯,碰了後一飲而盡,沒有酒味,只有濃濃的鮮味。
讓人忍不住挑起了眉頭,默默地細品。
四時鮮裡面熱鬧,外面也熱鬧,從四處來支攤的小販越來越多,吆喝聲不高不低,卻都歡歡喜喜的,畢竟能掙著錢。
江盈知還會叫人去給他們送點熱湯,大冷天的,別給凍著了。
等到食客陸續吃完從食鋪里出來,看見那一排的攤子,用竹竿掛起的燈籠,在熱氣後朦朧的笑臉,也忍不住笑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