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趙璦笑了。這小胖子看似大大咧咧,實則比誰都看得清楚,而且有著恩怨分明的直性子。正因如此,他才不願為了那還沒定數的王儲之爭沒了這個好弟弟。趙璦看了看車裡堆著的東西,笑道:“你是要把王府都搬去送給阿寶?”
小胖子倒坦然:“他們不是要去瓊州嗎?那可是號稱‘天涯海角’的地方,又窮又偏僻,當然得多帶點兒。”
“瓊州確實不是好地方……”趙璦低聲問:“珏弟可知官家為何把國舅外放?”
“別人問我是不會說的,但元永哥你不同。”小胖子也壓低聲音:“我是聽娘娘說的,其實跟元永哥你也有點關係……當初國舅保你為正使,還秘密地跟楊先生約定要送你一份功勞……有人把這些事都告訴官家,官家就生氣了。”說完又補充:“很生氣。”
趙璦一愣,驟然想到楊攸對國舅爺一變再變的態度。他遲疑地問:“……是誰向官家告密的?”
“這我就不知道了。能知道那什麼‘秘密約定’的人,應該很少吧?元永哥你聰明,你想去。”小胖子一臉好奇:“不過這些都是真的嗎?國舅真的在幫元永哥?”
趙璦苦笑搖頭:“我也不知道,還得回去問問先生。”
小胖子也沒再問,因為一眨眼的功夫他們已經到了城外驛亭。兩人跳下馬車,卻見一人已立在長亭外。那人氣度是世家與經籍養出來的儒雅,相貌也是上中之上,讓人一看便會喜歡——竟是中書舍人沈適。
趙璦與小胖子連忙見禮:“沈舍人!”
見了他們,沈適一愕,而後才回禮:“見過兩位世子。”
趙璦道:“不敢。”
小胖子卻問:“沈舍人是來送國舅的嗎?”
沈適神色有些複雜,終是說道:“是。”雖然他與厲行都不願國舅爺留在朝堂,可如今國舅爺當真失了聖心,他心中卻也沒有多少喜意。這些天他時常想起在汴京的日子,太學之中的種種,被少年時的懷璋拖著去找厲行、楊玄的種種……那時厲行就不喜懷璋,一見面就是冷言相向,懷璋卻不在乎,還是樂此不疲。
是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靖和一役中,他渾身是血,與吳皇后一左一右地護著官家趙德御從船上下來時,那眼神似乎就已變了。
而後與黃黨聯合,勸殺太學士子、罷李老相位,一心求和……一樁樁一件件,無一不是與他們這些舊日故交相背違,也無一不是逢迎上意。本來就連李老也以為這回國舅爺定會重歸朝堂、成為黃潛善餘黨之首,怎麼也沒想到官家竟突然將他外放到千里之外。
對此李老也唯有嘆息:“伴君如伴虎。”並要沈適引以為鑑。
可何止僅是引以為鑑?
瓊州啊!距臨京千里之遠的瓊州,是古來多少人的傷心地?被外方到那邊的官員有幾個能回來?
沈適辨不出心中是悲是喜,突聽小胖子趙珏喜道:“來了!”抬頭卻見二十多名吳府護院護著馬車跟行李駛來,後邊還有更為浩蕩的一隊人馬,卻是黃潛善跟他的家眷。
明律明申“罪不下士大夫”,黃潛善雖然是戴罪之身,卻還是備受禮待,甚至還有府兵護送。
似乎是見到了沈適等人,車馬在長亭前停了下來,國舅爺跟李寶下了車。
李寶向國舅爺請示之後就拖著趙璦兩人到一邊道別。國舅爺與沈適靜靜相對,片刻之後他先開了口:“此一去,不知何時能再見,我就再提醒一句吧,”國舅爺又道:“那呂會與我一樣,都是主和的。”
沈適錯愕:“斷不可能!無論是當年在汴京還是回朝後,呂御史對狄人都是恨之入骨,絕無主和之意。”
“日久見人心。”說來呂會的手段比他高多了,至少在士林的聲譽就是一時無兩。可惜啊,名位唾手可得,偏要當國賊!國舅爺冷笑一聲,與沈適說了句“保重”就轉身重回馬車。
李寶見國舅爺要走,也忙跟小胖子兩人揮別。小胖子說道:“時間太緊,我帶來的東西也來不及搬出來,不如你直接坐我的馬車去吧,反正很快你們就要轉水路,到時叫馬夫把車趕回來就成了。”
李寶也不多客套:“好!回來我們再一起偷喝酒!”
小胖子不忿:“什麼叫偷喝酒!我那是光明正大地喝!”
李寶哈哈一笑:“是誰被老大夫滿王府追著罵的?”
小胖子不吭聲了。趙璦道:“阿寶你要保重,也幫我向國舅問聲好。”
“沒問題。”李寶慡快地應了,又道:“你說他們怎麼那麼快就說完了?想不通!我得走了,到了那兒我會給你們傳個信。”
小胖子與趙璦都笑著揮手:“好!”畢竟還是少年,總覺得再見之日很快就會來,所以離別也不會有太多愁緒。
道別之後,李寶往兩輛馬車看了看,最後一溜煙地鑽進了小胖子留給他的那輛。
繼續坐前邊那輛他可吃不消啊!乖乖的,那兩個人老是高來高去地針鋒相對,他夾在中間難受死了!
於是在吳府的馬車上,被李寶避如蛇蠍的國舅爺兩人又再單獨相對。
見國舅爺這麼快就去而復返,原本準備看場長亭送別的方笑世奇問:“這麼快?”
“不然要多久?”國舅爺道:“大家都不是小孩子,難道還要哭著喊著說捨不得?”
“那倒是。”方笑世點頭:“以你這種惡劣的性格,確實沒人會為你哭。”
“惡劣?”國舅爺似乎覺得這評語很新奇。
“怎麼不惡劣?”方笑世道:“心思老是遮著捂著藏著掖著,人家又不是你肚裡的蟲子,哪能曉得你在想什麼?”
國舅爺說:“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那根本不重要。”
方笑世難得認同他一次:“也是,知道了也不過是添幾分為難罷了。”
想到他那日的算計,國舅爺目光微冷:“你最好不要故技重施!”
“我還沒那麼閒。”方笑世笑得坦然:“你的朋友親人都是你的逆鱗,碰一次就是你的底線了,我自然不會再自討沒趣。”
國舅爺沒再說話。
馬車再次啟行。方笑世透過車簾一看,只見秋來柳葉已轉金,掉得零零落落。漸漸變遠的沈適仍立在長亭前,趙璦兩人正與他說著什麼;黃潛善也下了車,與前來給他送行的人道別;再有的便是那一撥又一撥往來迎送的主客,總之一眼瞧去,俱是依依惜別的別離人。
轉眼望向國舅爺,卻發覺他對繁華的臨京已全然不關心,拿著一本書慵閒地翻看。瞧那封皮,竟是《南土風物誌》。
方笑世見狀打開暗櫃,就看到整行分冊的《南土風物誌》一字排開,整整齊齊地擺在那兒。取出一本翻開,他不由一笑:“這些批註已經加上去很久了。”
國舅爺挑眉:“那又如何?”
“你早就在為南下做準備了吧?趙德御的這道旨意也早在你的預料之中。”方笑世以指輕叩桌沿:“我更好奇了,你能把握住趙德御這種人的性情,怎麼可能把自己推到如今這境地?不是指這次的貶謫,是指你的好友們……他們怎麼都走到另一邊去了?”
國舅爺握著硃筆輕批,口中漫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
方笑世揚起眉:“我不信。”
國舅爺笑了:“那你猜。”
方笑世往後一靠,仰頭飲盡了壇中余酒。而後唇邊沾著酒漬,眼底漾著笑意:“終有一日,你會親口告訴我。”
第25章
出了臨京沿水路南下,要兩個月才抵達瓊州。等船順著北江入了三花海峽,已經是秋去冬來。
可以說,國舅爺這一整年差不多都在舟車勞頓中度過。
南方的寒冬不同於北方,它的風不是那種刮面的冷,而是透著一股子濕寒。所幸國舅爺等人都不算體弱,這才沒被濕氣中的瘴毒侵體。
李寶向來機靈,不必國舅爺開口就跑到碼頭喚人搬東西。這不下船還好,一下船,李寶立刻呆住了:這哪是碼頭?簡直是亂石堆!
至於人?人還是有的,只是都赤著胳膊光著膀子凶神惡煞地站在那兒——這可是天寒地凍的十月寒冬啊!李寶固然膽大,可也並非不知死活,踟躕了老半天終究沒上前去打聽。
國舅爺只好命一同南下的吳府護院往船下搬東西。
其實出現這種狀況也不奇怪,有句話叫“山明水秀出秀才,窮山惡水出刁民”,瓊州這種險惡之地,民風自然格外彪悍。
小胖子倒坦然:“他們不是要去瓊州嗎?那可是號稱‘天涯海角’的地方,又窮又偏僻,當然得多帶點兒。”
“瓊州確實不是好地方……”趙璦低聲問:“珏弟可知官家為何把國舅外放?”
“別人問我是不會說的,但元永哥你不同。”小胖子也壓低聲音:“我是聽娘娘說的,其實跟元永哥你也有點關係……當初國舅保你為正使,還秘密地跟楊先生約定要送你一份功勞……有人把這些事都告訴官家,官家就生氣了。”說完又補充:“很生氣。”
趙璦一愣,驟然想到楊攸對國舅爺一變再變的態度。他遲疑地問:“……是誰向官家告密的?”
“這我就不知道了。能知道那什麼‘秘密約定’的人,應該很少吧?元永哥你聰明,你想去。”小胖子一臉好奇:“不過這些都是真的嗎?國舅真的在幫元永哥?”
趙璦苦笑搖頭:“我也不知道,還得回去問問先生。”
小胖子也沒再問,因為一眨眼的功夫他們已經到了城外驛亭。兩人跳下馬車,卻見一人已立在長亭外。那人氣度是世家與經籍養出來的儒雅,相貌也是上中之上,讓人一看便會喜歡——竟是中書舍人沈適。
趙璦與小胖子連忙見禮:“沈舍人!”
見了他們,沈適一愕,而後才回禮:“見過兩位世子。”
趙璦道:“不敢。”
小胖子卻問:“沈舍人是來送國舅的嗎?”
沈適神色有些複雜,終是說道:“是。”雖然他與厲行都不願國舅爺留在朝堂,可如今國舅爺當真失了聖心,他心中卻也沒有多少喜意。這些天他時常想起在汴京的日子,太學之中的種種,被少年時的懷璋拖著去找厲行、楊玄的種種……那時厲行就不喜懷璋,一見面就是冷言相向,懷璋卻不在乎,還是樂此不疲。
是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靖和一役中,他渾身是血,與吳皇后一左一右地護著官家趙德御從船上下來時,那眼神似乎就已變了。
而後與黃黨聯合,勸殺太學士子、罷李老相位,一心求和……一樁樁一件件,無一不是與他們這些舊日故交相背違,也無一不是逢迎上意。本來就連李老也以為這回國舅爺定會重歸朝堂、成為黃潛善餘黨之首,怎麼也沒想到官家竟突然將他外放到千里之外。
對此李老也唯有嘆息:“伴君如伴虎。”並要沈適引以為鑑。
可何止僅是引以為鑑?
瓊州啊!距臨京千里之遠的瓊州,是古來多少人的傷心地?被外方到那邊的官員有幾個能回來?
沈適辨不出心中是悲是喜,突聽小胖子趙珏喜道:“來了!”抬頭卻見二十多名吳府護院護著馬車跟行李駛來,後邊還有更為浩蕩的一隊人馬,卻是黃潛善跟他的家眷。
明律明申“罪不下士大夫”,黃潛善雖然是戴罪之身,卻還是備受禮待,甚至還有府兵護送。
似乎是見到了沈適等人,車馬在長亭前停了下來,國舅爺跟李寶下了車。
李寶向國舅爺請示之後就拖著趙璦兩人到一邊道別。國舅爺與沈適靜靜相對,片刻之後他先開了口:“此一去,不知何時能再見,我就再提醒一句吧,”國舅爺又道:“那呂會與我一樣,都是主和的。”
沈適錯愕:“斷不可能!無論是當年在汴京還是回朝後,呂御史對狄人都是恨之入骨,絕無主和之意。”
“日久見人心。”說來呂會的手段比他高多了,至少在士林的聲譽就是一時無兩。可惜啊,名位唾手可得,偏要當國賊!國舅爺冷笑一聲,與沈適說了句“保重”就轉身重回馬車。
李寶見國舅爺要走,也忙跟小胖子兩人揮別。小胖子說道:“時間太緊,我帶來的東西也來不及搬出來,不如你直接坐我的馬車去吧,反正很快你們就要轉水路,到時叫馬夫把車趕回來就成了。”
李寶也不多客套:“好!回來我們再一起偷喝酒!”
小胖子不忿:“什麼叫偷喝酒!我那是光明正大地喝!”
李寶哈哈一笑:“是誰被老大夫滿王府追著罵的?”
小胖子不吭聲了。趙璦道:“阿寶你要保重,也幫我向國舅問聲好。”
“沒問題。”李寶慡快地應了,又道:“你說他們怎麼那麼快就說完了?想不通!我得走了,到了那兒我會給你們傳個信。”
小胖子與趙璦都笑著揮手:“好!”畢竟還是少年,總覺得再見之日很快就會來,所以離別也不會有太多愁緒。
道別之後,李寶往兩輛馬車看了看,最後一溜煙地鑽進了小胖子留給他的那輛。
繼續坐前邊那輛他可吃不消啊!乖乖的,那兩個人老是高來高去地針鋒相對,他夾在中間難受死了!
於是在吳府的馬車上,被李寶避如蛇蠍的國舅爺兩人又再單獨相對。
見國舅爺這麼快就去而復返,原本準備看場長亭送別的方笑世奇問:“這麼快?”
“不然要多久?”國舅爺道:“大家都不是小孩子,難道還要哭著喊著說捨不得?”
“那倒是。”方笑世點頭:“以你這種惡劣的性格,確實沒人會為你哭。”
“惡劣?”國舅爺似乎覺得這評語很新奇。
“怎麼不惡劣?”方笑世道:“心思老是遮著捂著藏著掖著,人家又不是你肚裡的蟲子,哪能曉得你在想什麼?”
國舅爺說:“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那根本不重要。”
方笑世難得認同他一次:“也是,知道了也不過是添幾分為難罷了。”
想到他那日的算計,國舅爺目光微冷:“你最好不要故技重施!”
“我還沒那麼閒。”方笑世笑得坦然:“你的朋友親人都是你的逆鱗,碰一次就是你的底線了,我自然不會再自討沒趣。”
國舅爺沒再說話。
馬車再次啟行。方笑世透過車簾一看,只見秋來柳葉已轉金,掉得零零落落。漸漸變遠的沈適仍立在長亭前,趙璦兩人正與他說著什麼;黃潛善也下了車,與前來給他送行的人道別;再有的便是那一撥又一撥往來迎送的主客,總之一眼瞧去,俱是依依惜別的別離人。
轉眼望向國舅爺,卻發覺他對繁華的臨京已全然不關心,拿著一本書慵閒地翻看。瞧那封皮,竟是《南土風物誌》。
方笑世見狀打開暗櫃,就看到整行分冊的《南土風物誌》一字排開,整整齊齊地擺在那兒。取出一本翻開,他不由一笑:“這些批註已經加上去很久了。”
國舅爺挑眉:“那又如何?”
“你早就在為南下做準備了吧?趙德御的這道旨意也早在你的預料之中。”方笑世以指輕叩桌沿:“我更好奇了,你能把握住趙德御這種人的性情,怎麼可能把自己推到如今這境地?不是指這次的貶謫,是指你的好友們……他們怎麼都走到另一邊去了?”
國舅爺握著硃筆輕批,口中漫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
方笑世揚起眉:“我不信。”
國舅爺笑了:“那你猜。”
方笑世往後一靠,仰頭飲盡了壇中余酒。而後唇邊沾著酒漬,眼底漾著笑意:“終有一日,你會親口告訴我。”
第25章
出了臨京沿水路南下,要兩個月才抵達瓊州。等船順著北江入了三花海峽,已經是秋去冬來。
可以說,國舅爺這一整年差不多都在舟車勞頓中度過。
南方的寒冬不同於北方,它的風不是那種刮面的冷,而是透著一股子濕寒。所幸國舅爺等人都不算體弱,這才沒被濕氣中的瘴毒侵體。
李寶向來機靈,不必國舅爺開口就跑到碼頭喚人搬東西。這不下船還好,一下船,李寶立刻呆住了:這哪是碼頭?簡直是亂石堆!
至於人?人還是有的,只是都赤著胳膊光著膀子凶神惡煞地站在那兒——這可是天寒地凍的十月寒冬啊!李寶固然膽大,可也並非不知死活,踟躕了老半天終究沒上前去打聽。
國舅爺只好命一同南下的吳府護院往船下搬東西。
其實出現這種狀況也不奇怪,有句話叫“山明水秀出秀才,窮山惡水出刁民”,瓊州這種險惡之地,民風自然格外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