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這樣一個人啊,可真像是沒啟封的好酒,聞著那香,咂摸著那味兒,叫人心癢——可要得他交心,極難!
方笑世覺得自己已有些醉了,要不然那想要在國舅爺面前表現的心情,怎麼會急切得讓他心跳都快了不少?
國舅爺似有所覺,帶笑望向他:“兩個月內?”當日方笑世交出那份布防圖,就已提過狄國兩個月內必有大的變動。
見他還記得,方笑世點頭:“正是。”
兩人的對話叫郝光一頭霧水,連聲問道:“你倆別打啞謎了,趕緊說說該怎麼做。”
國舅爺指了指方笑世:“問他。”
方笑世坐了起來,直直地望著國舅爺:“這是考驗?”
“不是,”國舅爺睨了他一眼:“那這種事考你,豈不是太便宜你了?你可是早有準備的。”
這話是夸?是信?只一句話,卻足以讓他快樂無比。
這種幾近醺然的感覺已經多久沒有過了?他醉了,真的醉了!方笑世強抑住心頭橫溢的喜意,正色道:“你可有意讓蜀中楊家收回陝州?”
有道是陝關失卻蜀中危,失了陝關,蜀中總歸是有隱憂。可國舅爺卻搖搖頭:“還不是時候。”
“也是。”國舅爺剛促成了南北商路,想來也不願為一州之地毀了和議,至少得藉機再做些布置。方笑世心中瞭然,點頭應道:“你大概也不願讓他們在陝州打得太狠,畢竟還是要收回來的。這麼算來也只有藉機毀了耶律圖、耶律衍、蕭存良之間的平衡最合你心。”他轉頭問郝光:“陝州守將是蕭家的人?”
蕭存良貴為國相,可蕭家卻是武勛世家,太皇太后出自蕭家、如今的蕭皇后也是蕭家人,所以說耶律圖敢用蕭存良,魄力確實無人能比。
郝光卻被方笑世一番話驚得咋舌。雖然國舅爺也有伐北之心,可也沒聽國舅爺像方笑世這樣直說‘畢竟還是要收回來的’。
覷了國舅爺一眼,見他沒辯駁,郝光一拍大腿:“對,都要收回來!要干就幹大事。”他略一思索,才道:“這會兒陝州守將是蕭家的人沒錯,要怎麼做?”
方笑世漫道:“說來也簡單,興謠言,造祥瑞。煽風點火,火上加油。”他從懷裡掏出一紙文稿,抬手遞給郝光。
郝光接過,卻看也不看,只說:“泥鰍能得你相助,大幸!時候不早,我先走了。”
屋內又只余國舅爺與方笑世兩人。
見國舅爺由始至終都沒說幾句話,方笑世突然心中一動,咬牙問:“他根本不是來跟你商量的是不是?”
“當然不是。”國舅爺點點頭,如實相告:“他是來看誰敢睡到我床上,還一睡就大半個月。”
方笑世跳下床,狠狠道:“我還敢打你的主意!”
國舅爺興味更濃:“怎麼打?”
“說句實話,我不是什麼很講節操的人,可我心也高,除了當初年少無知喜歡過一個人,就再也沒有誰能入我的眼。”方笑世道:“我覺得你不錯,反正你現在也沒什麼喜歡的人,不如就跟我在一起算了。我想你也沒閒暇去談情說愛,這樣不正適合嗎?我這人喜歡及時行樂,不講什麼情意綿綿,也不求什麼地久天長,只知眼前是你,而我想要你,如此而已。”
國舅爺眸帶促狹:“要我?”
瞧見那熟悉的笑謔,方笑世又想到了那夜的“遊戲”,語氣一滯:“到了床上,自然是各憑本事。”
也許是上一回有人陪伴的日子已經隔太久了,國舅爺心中某些角落仿佛正被輕輕熨平。人生苦短,要做的事卻那麼多,哪有心思一一思量。何況人心易改,再怎麼試探也做不得准,還不如就像方笑世所說的那樣——及時行樂。無論心如何,情如何,那歡愉總歸不是假的。有人陪伴,總比孤身一人來得好。
國舅爺應道:“好,各憑本事。”
本事?月兒似乎覺得有趣,又從雲中探出頭來偷瞧。只見那酒濕了錦被,身軀也纏上彼此,上邊那人低問:“不後悔?不會後悔?”
“不會……”微醺的回應,已帶上幾分情動。
那吻愈深,那呼吸愈促,四足相抵,兩腰相觸,炙了肌理,灼了吐息,戰慄地期盼著更深的交融。
情?何其虛無。
愛?何其渺遠。
這欲才是真,這愉才是真。
短短一世,須臾即逝,抓住眼前的便是,何必奢求更多?
世上有諸多愛侶,聚了離,合了散,花前月下齊許過,錦被紅浪同翻過,又有幾人能白頭到老?縱然不離不散,恩愛也敵不過歲月的消磨,減了情,退了意,歡情不再。與其苦求地久天長、生死相許,還不如隨心而為,能醉且醉!
兩個一樣孤單無慰的人能對了眼、對了時,得以共醉一場,何其幸運?未來再如何莫測,至少此時此刻,彼此是相擁的——歲月再漫長,天地再遼闊,這世間仍有一人與自己彼此相屬。
後悔?
絕不。
第23章
時光飛逝,算算便是七月末、八月初,三月離京的東明使團也回到了臨京。
“去時桃花正盛,歸來已是桂子飄香。”望著遙遙在望的巍峨城牆,楊攸立慨嘆。
他身側的“東明舊臣”呂會聞言神色一變,大慟:“這便是臨京,這便是臨京!比之汴京如何?汴京啊……”說到最末已是涕淚齊下。
楊攸見他情真意切,不由勸道:“呂兄慎言!天子腳下,有些話終究說不得。”
呂會語意更哀:“呂某隻是情難自禁。”
在楊攸多番相勸之後,呂會才收了淚。
國舅爺與趙璦走在前頭,遠遠聽得楊攸兩人的往來,笑了笑,問道:“世子,你覺得呂會如何?”
趙璦仔細地想了一會兒,才贊道:“呂先生學識、見識都不凡,而且其心拳拳,能回東明,幸事!”
“不錯。”國舅爺點點頭,笑著說:“世子會這麼認為,想來你楊先生也是這樣認為的;回朝之後,朝中沈舍人等人恐怕也是如此……但荊南的厲將軍,卻還不一定。世子將如何抉擇?”
趙璦愕然:“抉擇?”
國舅爺伸手按按他的腦袋,如長輩般殷殷叮嚀:“此事你楊先生也身在局中,怕是難以看清。世子自己要多去思量,不可盡聽一人之言。聽聞近來李老身體已有好轉,世子若得空,可以多去向他請教。李老歷經三朝,學問與見識都是其他人比不得的。”
趙璦一臉古怪。李老,也就是沈從之的老師李伯紀吧?同時也“曾”是國舅爺的。只不過在以陳澈、歐陽東為首的太學士子遭難後,這位名滿天下的儒學大家就與國舅爺斷了師徒的名分。
見趙璦擰著眉,國舅爺也不再多言,與使團一同入宮覲見。
其實在上京達成的通商之議、狄國放回東明舊臣等大事早已報了回來,如今他們入宮面聖也不過是走過場罷了。
果然,趙德御隨意地問了幾句,就揮手讓他們回去歇息了。
國舅爺正要隨使團離開,卻又被一名內侍喚住。回到勤政殿,只見趙德御面沉如水地坐在御座上,沒了方才的和悅。
天威難測,國舅爺只能躬身見禮。
趙德御冷道:“國舅從一開始,就打算幫清河王世子,對嗎?”
“臣不敢。”
“你通商之議傳回來之後,朝臣就紛紛上書,說清河王世子天資過人,是王儲的不二人選!你從一開始打的就是這個主意,是不是!”
“臣不敢。”
“狄主耶律圖說得好啊,國舅你看好誰,誰就會是王儲!”
國舅爺厲聲反駁:“官家也要聽信狄主的挑撥之言麼?”
趙德御將一份奏摺扔到國舅爺腳邊:“朕是不信!可你在上京一心為清河王世子奔走,又作何解釋?朕還記得,以他為正使就是國舅你提議的!”
國舅爺垂下眼,只見那奏摺落款為呂會,想必是在途中發回來的密奏。當下不再自辯,任由趙德御指斥。
趙德御罵了許久,最後冷道:“國舅這次立了大功,就擢為瓊州知州吧。中秋過後立即上任!”
國舅爺垂首領命,退出勤政殿。
古來便是流放之地的瓊州?果然最是無情帝王家!
不過國舅爺卻不是最倒霉的人,最倒霉的那位是當朝宰輔黃潛善——在這種趙德御看誰都不順眼的時期,東南居然地龍翻身!
地龍翻身其實就是後世的地震,本來是天災,可總有人能把它變成“人禍”。災情剛報上來,欽天監官員就上書“天降異象,朝中必有jian人作祟”,接著御史台的言官就一窩蜂地上書湊熱鬧,大到“宰相黃潛善任用jian佞禍害忠良”,小到“宰相黃潛善面聖打噴嚏君前失儀”,總之大罪小罪都往最大的官兒——黃潛善頭上安,彈劾奏章得用抬的才能搬到御案上。
方笑世覺得自己已有些醉了,要不然那想要在國舅爺面前表現的心情,怎麼會急切得讓他心跳都快了不少?
國舅爺似有所覺,帶笑望向他:“兩個月內?”當日方笑世交出那份布防圖,就已提過狄國兩個月內必有大的變動。
見他還記得,方笑世點頭:“正是。”
兩人的對話叫郝光一頭霧水,連聲問道:“你倆別打啞謎了,趕緊說說該怎麼做。”
國舅爺指了指方笑世:“問他。”
方笑世坐了起來,直直地望著國舅爺:“這是考驗?”
“不是,”國舅爺睨了他一眼:“那這種事考你,豈不是太便宜你了?你可是早有準備的。”
這話是夸?是信?只一句話,卻足以讓他快樂無比。
這種幾近醺然的感覺已經多久沒有過了?他醉了,真的醉了!方笑世強抑住心頭橫溢的喜意,正色道:“你可有意讓蜀中楊家收回陝州?”
有道是陝關失卻蜀中危,失了陝關,蜀中總歸是有隱憂。可國舅爺卻搖搖頭:“還不是時候。”
“也是。”國舅爺剛促成了南北商路,想來也不願為一州之地毀了和議,至少得藉機再做些布置。方笑世心中瞭然,點頭應道:“你大概也不願讓他們在陝州打得太狠,畢竟還是要收回來的。這麼算來也只有藉機毀了耶律圖、耶律衍、蕭存良之間的平衡最合你心。”他轉頭問郝光:“陝州守將是蕭家的人?”
蕭存良貴為國相,可蕭家卻是武勛世家,太皇太后出自蕭家、如今的蕭皇后也是蕭家人,所以說耶律圖敢用蕭存良,魄力確實無人能比。
郝光卻被方笑世一番話驚得咋舌。雖然國舅爺也有伐北之心,可也沒聽國舅爺像方笑世這樣直說‘畢竟還是要收回來的’。
覷了國舅爺一眼,見他沒辯駁,郝光一拍大腿:“對,都要收回來!要干就幹大事。”他略一思索,才道:“這會兒陝州守將是蕭家的人沒錯,要怎麼做?”
方笑世漫道:“說來也簡單,興謠言,造祥瑞。煽風點火,火上加油。”他從懷裡掏出一紙文稿,抬手遞給郝光。
郝光接過,卻看也不看,只說:“泥鰍能得你相助,大幸!時候不早,我先走了。”
屋內又只余國舅爺與方笑世兩人。
見國舅爺由始至終都沒說幾句話,方笑世突然心中一動,咬牙問:“他根本不是來跟你商量的是不是?”
“當然不是。”國舅爺點點頭,如實相告:“他是來看誰敢睡到我床上,還一睡就大半個月。”
方笑世跳下床,狠狠道:“我還敢打你的主意!”
國舅爺興味更濃:“怎麼打?”
“說句實話,我不是什麼很講節操的人,可我心也高,除了當初年少無知喜歡過一個人,就再也沒有誰能入我的眼。”方笑世道:“我覺得你不錯,反正你現在也沒什麼喜歡的人,不如就跟我在一起算了。我想你也沒閒暇去談情說愛,這樣不正適合嗎?我這人喜歡及時行樂,不講什麼情意綿綿,也不求什麼地久天長,只知眼前是你,而我想要你,如此而已。”
國舅爺眸帶促狹:“要我?”
瞧見那熟悉的笑謔,方笑世又想到了那夜的“遊戲”,語氣一滯:“到了床上,自然是各憑本事。”
也許是上一回有人陪伴的日子已經隔太久了,國舅爺心中某些角落仿佛正被輕輕熨平。人生苦短,要做的事卻那麼多,哪有心思一一思量。何況人心易改,再怎麼試探也做不得准,還不如就像方笑世所說的那樣——及時行樂。無論心如何,情如何,那歡愉總歸不是假的。有人陪伴,總比孤身一人來得好。
國舅爺應道:“好,各憑本事。”
本事?月兒似乎覺得有趣,又從雲中探出頭來偷瞧。只見那酒濕了錦被,身軀也纏上彼此,上邊那人低問:“不後悔?不會後悔?”
“不會……”微醺的回應,已帶上幾分情動。
那吻愈深,那呼吸愈促,四足相抵,兩腰相觸,炙了肌理,灼了吐息,戰慄地期盼著更深的交融。
情?何其虛無。
愛?何其渺遠。
這欲才是真,這愉才是真。
短短一世,須臾即逝,抓住眼前的便是,何必奢求更多?
世上有諸多愛侶,聚了離,合了散,花前月下齊許過,錦被紅浪同翻過,又有幾人能白頭到老?縱然不離不散,恩愛也敵不過歲月的消磨,減了情,退了意,歡情不再。與其苦求地久天長、生死相許,還不如隨心而為,能醉且醉!
兩個一樣孤單無慰的人能對了眼、對了時,得以共醉一場,何其幸運?未來再如何莫測,至少此時此刻,彼此是相擁的——歲月再漫長,天地再遼闊,這世間仍有一人與自己彼此相屬。
後悔?
絕不。
第23章
時光飛逝,算算便是七月末、八月初,三月離京的東明使團也回到了臨京。
“去時桃花正盛,歸來已是桂子飄香。”望著遙遙在望的巍峨城牆,楊攸立慨嘆。
他身側的“東明舊臣”呂會聞言神色一變,大慟:“這便是臨京,這便是臨京!比之汴京如何?汴京啊……”說到最末已是涕淚齊下。
楊攸見他情真意切,不由勸道:“呂兄慎言!天子腳下,有些話終究說不得。”
呂會語意更哀:“呂某隻是情難自禁。”
在楊攸多番相勸之後,呂會才收了淚。
國舅爺與趙璦走在前頭,遠遠聽得楊攸兩人的往來,笑了笑,問道:“世子,你覺得呂會如何?”
趙璦仔細地想了一會兒,才贊道:“呂先生學識、見識都不凡,而且其心拳拳,能回東明,幸事!”
“不錯。”國舅爺點點頭,笑著說:“世子會這麼認為,想來你楊先生也是這樣認為的;回朝之後,朝中沈舍人等人恐怕也是如此……但荊南的厲將軍,卻還不一定。世子將如何抉擇?”
趙璦愕然:“抉擇?”
國舅爺伸手按按他的腦袋,如長輩般殷殷叮嚀:“此事你楊先生也身在局中,怕是難以看清。世子自己要多去思量,不可盡聽一人之言。聽聞近來李老身體已有好轉,世子若得空,可以多去向他請教。李老歷經三朝,學問與見識都是其他人比不得的。”
趙璦一臉古怪。李老,也就是沈從之的老師李伯紀吧?同時也“曾”是國舅爺的。只不過在以陳澈、歐陽東為首的太學士子遭難後,這位名滿天下的儒學大家就與國舅爺斷了師徒的名分。
見趙璦擰著眉,國舅爺也不再多言,與使團一同入宮覲見。
其實在上京達成的通商之議、狄國放回東明舊臣等大事早已報了回來,如今他們入宮面聖也不過是走過場罷了。
果然,趙德御隨意地問了幾句,就揮手讓他們回去歇息了。
國舅爺正要隨使團離開,卻又被一名內侍喚住。回到勤政殿,只見趙德御面沉如水地坐在御座上,沒了方才的和悅。
天威難測,國舅爺只能躬身見禮。
趙德御冷道:“國舅從一開始,就打算幫清河王世子,對嗎?”
“臣不敢。”
“你通商之議傳回來之後,朝臣就紛紛上書,說清河王世子天資過人,是王儲的不二人選!你從一開始打的就是這個主意,是不是!”
“臣不敢。”
“狄主耶律圖說得好啊,國舅你看好誰,誰就會是王儲!”
國舅爺厲聲反駁:“官家也要聽信狄主的挑撥之言麼?”
趙德御將一份奏摺扔到國舅爺腳邊:“朕是不信!可你在上京一心為清河王世子奔走,又作何解釋?朕還記得,以他為正使就是國舅你提議的!”
國舅爺垂下眼,只見那奏摺落款為呂會,想必是在途中發回來的密奏。當下不再自辯,任由趙德御指斥。
趙德御罵了許久,最後冷道:“國舅這次立了大功,就擢為瓊州知州吧。中秋過後立即上任!”
國舅爺垂首領命,退出勤政殿。
古來便是流放之地的瓊州?果然最是無情帝王家!
不過國舅爺卻不是最倒霉的人,最倒霉的那位是當朝宰輔黃潛善——在這種趙德御看誰都不順眼的時期,東南居然地龍翻身!
地龍翻身其實就是後世的地震,本來是天災,可總有人能把它變成“人禍”。災情剛報上來,欽天監官員就上書“天降異象,朝中必有jian人作祟”,接著御史台的言官就一窩蜂地上書湊熱鬧,大到“宰相黃潛善任用jian佞禍害忠良”,小到“宰相黃潛善面聖打噴嚏君前失儀”,總之大罪小罪都往最大的官兒——黃潛善頭上安,彈劾奏章得用抬的才能搬到御案上。